赋得古原草送别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附赏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附赏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附赏析诗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代:白居易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qī〕: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燃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到达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古原上的芳草,生长得茂盛,每年它都有一次枯谢,每年它都有一次繁荣。
野火能烧尽它的躯体,却烧不死它的生命,当春风吹来的时候,它就顽强地新生。
【全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解题】此诗相传为白居易十六岁时所作,并以此诗在长安谒见顾况,顾为之延誉而声名大振(见《唐摭言》卷七、《旧唐书》本传、《幽闲鼓吹》等),实不可能。
因白居易十六岁时在江南,未至长安。
赋得:赋诗得到某题目之意。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及应制之作和诗人集会分题之诗多于题前冠以“赋得”二字。
被指定题材、主题的“试帖诗”及即景赋诗者亦往往冠“赋得”二字。
古原:古代著名的平原。
全诗用《楚辞·招隐士》意象,以比兴手法,由春草而及送别情怀。
其中颔联二句,描写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富有哲理,历来传为名句。
【鉴赏】从诗题看,这是一首预先定下题目的诗作。
因为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但就是这样一首颇受限制的遵题之作,却成了白居易少年时代的成名作,成了名重一时并传诵千古的佳制。
限题作诗,其所写之事本不必真有。
然在诗人笔下,那一幅芳草萋萋、古原送别的情景,却表现得十分真切。
首句“离离原上草”,写眼前景,出语坦易。
其功用,却未可轻看。
它既扣紧题面“古原草”,又极简炼地交待出送别的特定环境与时序:古原之上,青草茂盛,不正是一派春天的景象么?接下去,诗人没有进一步刻画渲染古原春草,却掉转笔锋,去揭示原草的生长规律:秋枯春荣,年年踵接,岁岁循环。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鉴赏《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及注释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⑴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
“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
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
”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
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
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二: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赏析: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注释及简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离离:繁盛的样子。
2.原:原野。
3.荣:繁盛。
4.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
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王孙:贵族。
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
萋萋:草盛的样子。
【简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赋得古原草送别解释和意思

赋得古原草送别解释和意思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解释: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意思: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前言】《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翻译】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鉴赏】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欣赏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欣赏《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代平原上杂草的描写,表达告别朋友的感觉。
以下是边肖带来的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欢迎阅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浮德谷告别白居易(唐)赵玄荒院士拓本楷书《赋得古原草送别》赵玄荒院士拓本楷书《赋得古原草送别》那长长的草是如此的茂盛,每年秋冬的草都会枯萎到草色浓浓。
野火不会把它烧光,春风的吹可以让它复活。
野草野花遍布古道,阳光下的草地尽头就是你的旅程。
再一次,我送上了我的知心朋友,浓浓的草代表了我的深情。
归因:用古代诗句或成语写诗。
诗的前面通常是“福得”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写诗的一种方式,或者是文人聚集起来写不同题目的诗,或者是科举考试时写命题的诗,这就是所谓的“赐礼”。
分离:绿草如茵的样子。
每一个季节来来去去:枯萎,枯萎。
荣耀,郁郁葱葱。
杂草一年生一次荣衰。
他们按在甜蜜的老高路上:方指的是浓郁的野草香气。
方圆:草香传得很远。
入侵,占领,杂草丛生。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老驿道。
青翠:草原明绿。
王孙:这是指贵族的后代,这是指远方的朋友。
丝滑: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元爷长满了茂盛的青草,一年比一年枯萎翠绿。
元火不灭,一吹,又旺。
古道弥漫着青草的清香,阳光下的城市苍翠苍凉。
并送游子踏上古道,看满远方葱郁的小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这是一个应试练习,白居易十六岁时写的。
根据科举考试的规定,所有指定的考题都必须加“福得”字,类似于吟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通过描绘古代平原上的野草来表达告别朋友的感觉。
诗的第一句“平原上苍茫的草”,紧紧扣着“古草”的标题,用叠字“李李”形容春草茂盛。
第二句是“随季节来来去去”,然后写出原来世界的杂草,秋枯春旺,年年循环,生生不息的规律。
第三句和第四句“野火不会完全吞噬它们,它们在春风中又长高了”,一句写着“枯”,一句写着“荣”,都是“枯荣”意义的表达。
无论火烧得多么无情,只要春风一吹,到处都是绿草,生动地展示了杂草的顽强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 侵: 侵占,覆盖。 晴翠:晴朗的阳光下的一片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这句诗的意思是:伸向远方的散发 着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 晴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 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王孙:贵族子孙、公子 , 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野草茂盛的样子, ,萋萋满别情。
这句诗的意思是:今天我又来送别朋 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根据诗意说诗句。
1、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每年枯萎以后又 长得很繁茂。 ( ) 2、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fén)烧,只 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的野草。 (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 随风摇摆的样子。 枯:枯萎。 荣:繁荣茂盛。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诗的意思是:原野上的青草 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诗的意思是:燎原的野火能把 枯干的野草连叶带茎统统烧尽,但深藏 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拂时, 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铺盖大地。
小田 @
(772 — 846 ), 字乐天,号香山 居士。这首诗是 白居易未满 16 岁 时在考场上所作, 当时有要求题目 前面两个字需用 “赋得”二字。
白居易
fù
suì
qīn
huānɡ
赋
岁
侵
荒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 目上加“赋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