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鉴赏: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王维的一首诗,描绘了离别时的伤感与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体现了王维的情感与对自然的向往,通过精致的描写与婉约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离别的悲哀与自然的壮美。
诗的开头,王维通过描绘“离离原上草”这一自然景象,营造出古原的辽阔与静谧之感。
原野上的青草随风摇曳,使人不禁联想到前方无尽的道路与别离的痛苦。
他用“离离”两个字形容草的摇曳,既表达了离别之情,又赋予了草的生命力。
接着,王维写道“一岁一枯荣”,表达了时间的推移与世事的无常。
草在一年中经历了生长、凋零的过程,与人的生命相对应。
他用枯荣的反复,暗示了人生的离合与无常。
同时,他通过对草木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离别之苦的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王维将目光转向天空,写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诗表达了人生的轮回与希望。
野火虽然可以将草木烧尽,但春风却能带来新的生机。
王维将这种现象与人的命运相对应,以此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坚强的信念。
最后,王维通过“兴尽晚回舟,误落楓樹林”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追忆与自然的美好。
舟行晚归的情景与人的归宿相对应,楓樹林之美则暗示了人生的种种喜悦与美好。
他借古原草的离别之感,表达了自己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将离别的伤感与自然的美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对草木的描绘与对人生的思考,王维表达了对离别的悲伤与对未来的希望。
他以细腻的语言与巧妙的比喻,营造出动人心弦的意境,使读者不禁为离别而感叹,也为自然的美好所折服。
这首诗展现了王维独特的情感表达与对自然的敏感体悟。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人与自然相互融合,赋予了离别以深刻的内涵与意义。
这种高度的情感与艺术的结合,使得《赋得古原草送别》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深受读者的喜爱与赞赏。
在读完这首诗后,人们不禁沉浸在其中,对离别的无奈与自然的壮美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王维通过他对草木的赏析,与对人生的思考,呈现了一个感性而美好的世界。
这种情感与艺术的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与内涵。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绘古原草生命力顽强、抒发离别情感的诗作。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赏析:
1. 画面生动:诗中通过对古原草生命力顽强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顽强生存的精神。
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生动地描绘了草地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
2. 寓意深刻:诗中通过野草的生命力,寓意了人生离别的无常和生活中的艰辛。
野火虽然能烧尽草地,但春风一吹,草地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之情的感慨。
3. 诗情画意:诗人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离别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诗意。
如“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通过香气四溢的野草侵占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展现了古原草的生机盎然。
4. 抒发离别情感:诗的结尾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通过富有感情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离别时的哀伤与感慨。
5. 语言优美:这首诗采用了赋得体的诗题,押韵和谐,节奏鲜明。
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对仗工整,展现了白居易高超的文学才
华。
总之,《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的诗歌。
诗人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生命力的顽强,同时也抒发了离别时的哀伤与感慨。
这首诗既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珍视。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讲解全文意思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讲解全文意思一、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二、衍生注释:- “离离”:形容草长得很茂盛的样子,就像一片一片的,密密麻麻的,那草长得可带劲了呢。
- “枯荣”:“枯”就是草干枯、死掉了;“荣”就是繁荣、茂盛。
草这玩意,一年里有死有活,也是很神奇的轮回。
- “远芳”:就是远处的芳草。
形容草长得特别远,那股子草香能飘老远了。
- “晴翠”:指阳光下翠绿的草色。
晴天下草绿得发亮,很漂亮。
-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在这里指远行的友人。
三、赏析:这诗的主题很明显是送别,但是它通过描写古原上的草来烘托离情别绪。
首先诗人上来就说原上的草特别茂盛,而且这种茂盛与干枯交替,一年又一年。
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简直绝了,体现了草顽强的生命力。
这不仅是对草的一种赞叹,其实也有点深意,就好像友情似的,就算经历艰难险阻,它也会像这草一样又有新的开始。
然后又写草的延伸,“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古远的道路上全是草,荒城边也是,这时候该送朋友走了,“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看着这满眼的草,心里那种离愁别绪就满得要溢出来了。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从草的形象着笔,看似写草,其实都是为最后的送别感情做铺垫啊。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
这家伙可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
他的诗通俗易懂,写的东西可多了,从百姓生活到自己的感情啥都有。
他写诗的风格就是很直白,让人一看就明白,就像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虽然有这么深的意境,但是读起来也不费什么劲儿。
五、运用片段:- 场景一:毕业季,大家都要分别了,有个从小学就开始玩得很好的哥们儿要去外地读书了。
大家在操场边送他,操场边的草长得郁郁葱葱的,就像诗里说的“离离原上草”,这时候我对他说:“虽然咱们要分开了,但是就像这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咱的友谊不会断的,等你回来!”- 场景二:公司有个同事要调到别的分公司了。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经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述,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能够当作是一曲野草颂,从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重视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重视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利,对仗工整,写景抒怀不分彼此,境界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唐朝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
他的诗风格平和清爽,朴素自然,常以告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难过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应社会疾苦的优异之作。
其余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赋得:凡是指定、限制的诗题,按老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旷野。
离离:青草旺盛的样子。
枯:枯败。
荣:旺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葱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辈,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旺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旺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旺盛,每年枯败又每年重生。
熊熊野火不可以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从头获生命。
草香无边洋溢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结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旺盛仿佛满含深情。
二:古原上的野草繁密旺盛,每年一度枯败一度繁华。
听凭野火燃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长。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葱绿的草色连结着荒城。
在此又送异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赏析: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他向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望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联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恋恋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风景,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旺盛,正是一派春日情景。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及鉴赏《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学习唐诗的过程中,这首古诗的翻译及鉴赏你知道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及鉴赏,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翻译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鉴赏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密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芳香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射下碧绿连荒城。
今日我又来送别老伴侣,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密。
其次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燃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坚韧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扩散,绿野宽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受的处所。
最终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方充塞胸臆、充满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到达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欣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
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
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二: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赏析: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侵: 覆盖。 晴翠:晴朗的阳光下的一片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突出 野草生命力旺盛的形象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王孙:贵族,这里 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野草茂盛的 样子。 野草有离别不舍 之情 拟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5
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木繁荣与枯败的自然规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 枯:枯萎。 荣:繁荣茂盛。
野火烧不尽, “枯” 春风吹又生。 “荣”
野草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