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小肠腺癌p16蛋白及PCNA的表达

合集下载

p16蛋白和PCNA在不同恶性程度的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p16蛋白和PCNA在不同恶性程度的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p16蛋白和PCNA在不同恶性程度的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陈永平;蒋海鹰;陈晨;沈明【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01(7)3【摘要】目的研究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①p16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程度(LI mean=28.50%)显著低于非肿瘤脑组织(LI mean=62.25%),而且其表达强度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下降;②p16与PCN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3,P<0.01).结论免疫组化方法联合检测p16蛋白和PCNA的表达情况能较密切地反映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且对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总页数】3页(P162-164)【作者】陈永平;蒋海鹰;陈晨;沈明【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理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理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理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730.264【相关文献】1.复发性星形细胞瘤中p16蛋白及PCNA的表达及意义 [J], 胡维维;王辉;史健;张良运;刘艳辉;庄恒国;李广民;石海燕2.P73、P63基因在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恶性程度的关系 [J], 迟风令;刘桂玲;郑洪波;贾丛林;赵慧松3.人脑星形细胞瘤中Livin的表达及其与恶性程度的关系 [J], 汪艳龙;姜智南;何向蕾;张宏斌;周江4.钠氢交换体1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恶性程度的关系 [J], 李文娟;黄林;孙善全5.p53和p16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J], 席桂发;陈坚;董震;王代旭;柯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鳞癌及癌前病变PCNA、p16、p21、p53表达及细胞凋亡观察

肺鳞癌及癌前病变PCNA、p16、p21、p53表达及细胞凋亡观察

肺鳞癌及癌前病变PCNA、p16、p21、p53表达及细胞凋亡观察李代强;谢季;李美蓉【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02(018)004【摘要】目的:观察肺癌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活性的改变,分析它们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并探讨其调控基因的作用.方法:收集86例支气管黏膜活检标本,采用免疫酶标法对各组病例进行PCNA、p53、p21、p16蛋白表达检测,用3′-OH末端DNA原位标记技术进行凋亡细胞检测.结果:在正常与鳞化组,PCNA只在极个别细胞中表达,p21、p53未见表达,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3.3%,凋亡细胞阳性率为(29±5.6)%、(24±4.7)%.轻、中度非典型增生组,PCNA也只在少数细胞中表达,p21、p53没有表达或极少数细胞表达,p16表达率分别为91.7%、83.3%,凋亡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2.0±4.3)%和(18.5±3.7)%.在重度非典型增生与高分化鳞癌组织中PCNA阳性率显著增加,而凋亡细胞阳性率却明显减少,p21、p53表达增加,p16显著下降.结论:支气管黏膜癌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中到重度非典型增生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性阶段,不仅增殖活性增加,而且凋亡活性下降,它们的调控基因p16、p21、p53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总页数】3页(P384-386)【作者】李代强;谢季;李美蓉【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病理科,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外科,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病理科,长沙,4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细胞和患者血清中p53、p16及PCNA的表达及意义 [J], 刘圆月;侯菊花2.p53、p21、p27、p16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J], 张明宾;陈万涛;王丽珍;张萍;徐駸3.肺鳞癌组织中hMLH1、PCNA、P53及P21的表达及其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相关性 [J], 张岚;张国俊;高冬玲;张云汉;张蕾;陈奎生4.PCNA、p53和hTERT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吴国英;朱玲;冯振卿;彭韬5.肺鳞癌中p53与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朱剑;李敏;许浪;刘铭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腺内分泌肿瘤P16、cyclinD1和PCNA蛋白表达

胰腺内分泌肿瘤P16、cyclinD1和PCNA蛋白表达

胰腺内分泌肿瘤P16、cyclinD1和PCNA蛋白表达赵大华;李玉军;梁超群;纪祥瑞【期刊名称】《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4(40)1【摘要】①目的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 (PET)组织P1 6、cyclinD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②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P1 6、cyclinD1和PCNA蛋白在 32例PET和 1 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

③结果P1 6蛋白在PET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2 8.1 % ,在正常胰腺中为 86 .7% ,二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χ2 =1 4 .0 6 ,P <0 .0 1 )。

cyclinD1蛋白在PET中过表达率为 56 .3% ,而在正常胰腺未见过表达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1 3.6 7,P <0 .01 ) ;cyclinD1过表达组PCNA标记指数 (PCNALI)明显高于cyclinD1低表达组 (t =5 .76 ,P <0 .0 1 )。

恶性PET的PCNALI显著高于良性PET(t=5 .32 ,P <0 .0 1 )。

P1 6和cyclinD1蛋白在PET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r =- 0 .6 2 ,P <0 .0 1 )。

④结论P1 6蛋白表达缺失与cyclinD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PET的发生中发挥协同作用 ,PCNA的高表达与cyclinD1过度表达可能与PET的恶性转化有关。

【总页数】3页(P47-49)【关键词】胰腺内分泌肿瘤;P16;cyclinD1;PCNA蛋白;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作者】赵大华;李玉军;梁超群;纪祥瑞【作者单位】滨州职业学院医学系病理学教研室;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相关文献】1.肺癌中p16及pRB与cyclinD1和PCNA基因蛋白的表达及预后意义的评估[J], 许德凤;高和;笪冀平;刘锦铭;张开泰;张波2.NSCLC中p16、pRB、cyclinD1和PCNA基因蛋白的表达及预后意义的评估[J], 许德凤;高和;笪冀平;刘锦铭;张开泰;张波;张锦3.温下肠腑方对Lewis肺癌PCNA、p16、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 [J], 季旭明;欧阳兵;李文华;王春燕4.P16、P53和CyclinD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J], 赵立武;申彦;师宜荃;刘艳;刘易欣5.大肠癌、大肠腺瘤CyclinD1、P16和PCNA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J], 阎晓初;柳凤轩;贺光友;于冬梅;王宗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CNA和P16蛋白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PCNA和P16蛋白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PCNA和P16蛋白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研究题目:PCNA和P16蛋白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研究背景: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常常采用放射治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然而,不同病例的放射治疗敏感性和预后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寻找能够预测鼻咽癌患者放疗敏感性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PCNA和P16蛋白是两种人体细胞周期和增殖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

PCNA是DNA合成和细胞增殖中必需的因子,其参与维持DNA合成复制的稳定性并促进细胞增殖。

P16蛋白是细胞生长抑制因子,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周期进程,在细胞增殖时期发挥抑制作用。

最近的研究发现,PCNA和P1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放疗敏感性和预后存在关联,因此可能成为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性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问题:PCNA和P16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放疗敏感性和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PCNA和P16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放疗敏感性和预后的相关性,为鼻咽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划招募10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

2. 标本采集:对每位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后,采集鼻咽癌组织标本。

3. 蛋白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NA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

4. 放疗敏感性评价:通过观察患者接受放疗后的肿瘤缩小程度和细胞凋亡情况,评价患者的放疗敏感性。

5. 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时间、复发情况等信息,进行预后评估。

6.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PCNA和P16的表达与放疗敏感性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预期成果:本研究将探讨PCNA和P16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放疗敏感性和预后的相关性,为鼻咽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提高鼻咽癌患者治疗的效果和预后质量。

原发性小肠腺癌中 PTEN 蛋白及 PCNA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原发性小肠腺癌中 PTEN 蛋白及 PCNA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原发性小肠腺癌中 PTEN 蛋白及 PCNA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吴晓华;张莘;周文阔【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4(000)003【摘要】目的:检测PTEN蛋白和PCNA在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小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原发性小肠腺癌的关系,为原发性小肠腺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32例小肠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8例正常小肠组织进行PTEN蛋白及PCNA的定位观察。

结果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率为71.88%(23/32),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小肠组织中PTEN 蛋白未阳性率分别为15.63%(5/32)、2.50%(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05)。

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CNA阳性率为65.63%(21/32),相应癌旁组织6.25%(2/32)及正常组织PCNA阳性率为2.50%(1/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相关( P <0.05)。

结论小肠腺癌中PTEN蛋白和PCNA的高表达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可早期诊断小肠腺癌并判断预后。

%Objective To detect PTEN protein and 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in primary small bowel adencareinoma(SBAC) tissue,adjacent nontumorons tissue,and normal small bowel tissu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 PTEN protein and PCNA and the biologcal behaviors of primary small bowel adencareinoma.MethodsExpression of PTEN protein and PCNA location were examined by streptavidin-peroxidase 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 in 32 SBAC,the corresponding adjacent nontumorons tissue and 8 normal small bowel tissues. Results Expression of PTEN protein was detected in 71.88% of the primary SBAC tissue,while expression in adjacent nontumorous tissue and normal small bowel tissue was detected in 15.63%and 12.50%( P<0.05).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PTEN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cell differentiation ,diversion of ganglia lymphatica in primary SBAC tissue ( P <0.05).Expression of PCNA was detected in 65.63%of the primary SBAC tissue.6.25%of the adjacent nontumor tissue and 2.50%normal small bowel tissue ( P <0.05);The positive expression 0f PCNA was a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tumor location,tumor infiltration depth and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primary SBAC tissue ( P <0.05).Conclusion Expression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 PTEN and PCNA could be helpful in predicting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prognosis of primary SBAC.【总页数】3页(P330-332)【作者】吴晓华;张莘;周文阔【作者单位】060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普通外科;060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普通外科;060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相关文献】1.p53、PCNA和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贾海江;戴林2.原发性乳腺癌PCNA、P53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李晓军;史海安3.PTEN, PCNA, IV型胶原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田斌;孙涛;牛虎;孙善平;金广超4.原发性小肠腺癌中p16蛋白及PCNA的表达 [J], 官亮;黄缘;朱水山;李小燕;邓薇5.PTEN和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徐雪冬;邹继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肠癌PCNA和P16蛋白表达与其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

大肠癌PCNA和P16蛋白表达与其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

大肠癌PCNA和P16蛋白表达与其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胡向荣;汤勇伟;赵碧芬;吴旭辉【期刊名称】《温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2(032)003【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16蛋白表达与其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对46例大肠癌中PCNA和P16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肠癌中PCNA以及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粘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5年生存率有关.P16蛋白表达与上述三者差异均无显著性.大肠癌PCNA与P16蛋白的表达存在负相关.结论:PCNA与P16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大肠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判断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总页数】2页(P167-168)【作者】胡向荣;汤勇伟;赵碧芬;吴旭辉【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浙江,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浙江,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浙江,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浙江,丽水,3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4【相关文献】1.大肠癌p16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J], 蔡淑萍;范开席;张德贤;马恒;孙兰萍2.大肠癌组织p16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的探讨 [J], 黄玉新;赖大年;陆正明;陈新3.大肠癌中PCNA、c-erbB2、bc1-2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 [J], 康旭;冼沛中;曹军;徐飞鹏4.α-连接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 [J], 南清振;高蕾;杨希山;肖冰;张亚历;张振书;白岚5.大肠癌、大肠腺瘤CyclinD1、P16和PCNA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J], 阎晓初;柳凤轩;贺光友;于冬梅;王宗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53,p16,PCNA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53,p16,PCNA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 p53,p16,PCNA蛋 白在食 管癌 中的表达及临床意 义。方 法 用免 疫组织 化学 染色 sP法对 62例食管 癌标本 进行 p53 .
p16,PCNA蛋 白测定 。结果 62例食管癌 中 ,r63,PCNA蛋 白阳性 表达均 为 71.O% (44/62).p16缺失率 48.4% (30/62)。p16缺失 与肿
瘤 浸润深度 、淋 巴结转 移密切相关 (P<0.05、P(0.O1)。而 p53,PCNA蛋 白同时表达 56.5% (35/62).亦与肿瘤 浸润 深度 、淋 巴结转 移密
切相关 (P<0.05、P<0.01)。结论 食 管癌 p53,PCNA蛋白同时表达及 p16缺失 可视为危险 预后 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53,p1 6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protein in esopha—
geal carcinoma and its clinic significance. M 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p53,p1 6 and PCNA pr otein in 62 cases with eso
1.1 一般 资料 2004年 5月—2006年 7月食管 癌根治 切 2.1 p53,p16,PCNA蛋 白 的表 达 情 况 62例 食 管 癌 中 ,
除 62例 ,年龄 36—79岁 ,中位 年 龄 54岁 。男 41例 ,女 21 p53,PCNA蛋 白阳性表达均 为 71.0% (44/62),p16阴性表
维普资讯
2007年2月 第 35卷 第 1期

大肠癌中p16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大肠癌中p16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维普资讯
山东医药 20 年第 4 卷第 2 期 08 8 7
大 肠 癌 中 p 1 6和 P E T N蛋 白 的 表 达 及 临床 意义
吴晓华 。 张 莘, 李 扬
( 秦皇 岛市第一医院, 河北秦皇岛 000 ) 60 0
[ 摘要] 运用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5 5例结直肠腺癌标本 中 p 6 P E 1 、T N蛋 白的表达 。发现 5 5例大肠癌原发灶
上海 分公 司 。 1 2 方 法 .
(、 ) A B期 中及无淋 巴结转移大肠癌 中阳性率 明显 升高( P均 < .5 。p6 白表达阳性率随大肠癌 00 ) 1 蛋 组织分化程度降低 而下降 , 并与大肠癌浸润肠壁深 度和 D ks 期 的 增 加 有 关 。生 存 期 >5a p6 ue 分 者 1 蛋 白表达 阳性率也 明显高于 < 者 。不 同性别、 5a 年 龄 大肠癌患者 的 p6表达均无统 计学差异 。P E 1 T N蛋
白表达 与大肠癌组织学分 级呈 正 相关 ( < .5 , P 0 0 )与
不 同性别 、 年龄、 肿瘤临床分期 、 生存率及有无淋巴
结转 移均 无相 关性 ( P均 > .5 。 00 ) 标 本 均 经 1% 甲醛 固定 , 0 石蜡 22 p6和 P E . 1 T N蛋 白联 合 表 达 与 临 床 病 理 关 系
的 p 6蛋 白表 达阳性率 为 7 .1 ,T N蛋 白表达阳性率为 6 %。p6表达在较早期大肠癌 ( B期) 1 09% PE 9 1 A、 中及无淋巴
结转移大肠癌 中阳性率明显升高 ( P均 < .5 ; 1 白表达阳性率随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 降低而下降 , 与大肠 0 0 ) p6蛋 并
p6和 P E 1 T N均为抑癌基 因, 其表达与许多肿 瘤 的发 生 、 侵袭 和预 后 密 切 相关 。本研 究 采用 免 疫 组化 技术检 测 了 p6和 P E 1 T N在大 肠癌 中的表 达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p e so fp rt i n CNA i r r mal o l d n c rio a x r s in o 1 p oen a d P 6 n p i y s lb we e o a cn m ma a
GU N in A L a g ,HU NG Y a A u n,ZHU S u —h n, IXi o, n,DENG We h i a L a 一0 p 6蛋白和 P N 1 C A在原发性小肠腺癌组 织、 癌旁组织及正常小肠组织 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 s P免疫组化法对 3 6例小肠腺癌及其 相应癌旁组 织 、 6例正常 小肠组织进 行 p6蛋 白及 P N 1 C A的定 位观察。
结果
①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 中 p6蛋 白阳性率为 8 .9 , 1 8 8 % 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小肠组织 中 p6蛋白未见表达 ; l
癌组织 中 P N C A的表达与肿瘤部位 、 浸润深度 、 分化程度相关 ( 0 0 ) ③原发 性小肠腺癌组织 中 p6蛋 白的表 P< .5 ; 1
达优于 P N C A的表达 ( 00 ) P< .5 。结论 ①小肠腺癌中 p6 白的高表达 可能 是其 癌变过程 中的早期事件 , 1蛋 有望 作为小肠腺癌的免疫标志物 ; P N ② C A可作为判断预后 的有效指标 ; ③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 中 p6 白的表达优于 1蛋
p oen a d P A c t n w r x mi e y s e tv dn p r xd s mmu o it h mit to n3 B rt i CN l a o e e e a n d b t p a i i — e i ae i n o i r o n hs c o e s y meh d i 6 S AC , e c r — r t or h e
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 中 p6蛋白的表达与其分化程 度及有无淋 巴结转移相关 ( 0 0 ) ② 原发性 小肠腺癌组织 1 P< .5 ;
中 PN C A阳性率为 6 . 1 , 1 1% 相应癌旁组 织及正常组织 P N C A阳性 率为 2 .7 , 85 % 二者比较 P< .5 原 发性 小肠腺 00 ;
PN C A的表达 , 两者联合检测可早期诊断小肠腺癌 , 判断预后。 [ 关键词 ] 腺癌 , 小肠 ; 白质 p6 增殖细胞核抗原 ; 蛋 1; 免疫组织化学 [ 中图分 类号 ] R 3 . 75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 6 20 )20 1-3 0 22 X(0 8 4 - 6 6 0 0
( o r ia dH si lfN nh n nv sy N nh n 30 3 P R C ia 1F ut A l t o t a ca g U i r t, ac ag 30 0 , . . hn ) h f ie pa o ei
A s c: jcie T e c p 6poe n rleancl n c a ate ( C A)i piays a o e bt t0bet od t t 1 rt nad pofrtgel ul r n gn P N r Y e i i i e i n r r m l bwl m l aecri m S A )i u ,d cn nnu r stse adnr a s l bw li u .Meh d E pes no p 6 dnac o a( B C tse aj et ot o i u , om l ma e tse n s a mo u s n l o s to s xrsi f 1 o
gal ht ai p m r B C tse P< .5 . E pes no C A W eet 1 1% o epiayS A l mpa c r ayS A su ( 00 ) ( xrs o f N a dt e i 6 . l fh r r B C iy i ni i  ̄ i P s cdn t m
i东 医药 2)8年第 4 _ l J ( 0 8径第 4 2期
原发 性小 肠腺 癌 p 白及 P N 1 6蛋 C A的表 达
官 亮 , 黄 缘 朱 水 山 。 小燕 邓 , 李 , 薇
( 1南昌 大学第四 附属 医院, 江西 南昌 300 ; 昌大学第二 附属 医院) 30 32南
t 8 8% o ep ma B C t se hl sacl epes ni d cn nnu ru su n om l m l e i 8 .9 dn fh r r S A i u .w i cr y x r i naj et o t o st seadnr a s a t i y s e e so a mo i l bw li u ( 0 0 )T e oiv x r s no 1 a s nf at l e ecld e n ao dvr o f a・ o e tse P< .5 .h s eepe i f 6w i ic l r a dtt l i r t tn,i s nogn s p t i so p s g in ye t oh e fe ii ei
sedn daet otm ru su n o a s a o e tse.R sl ( E pes no 1 rtnw s e - pn i ajcn nnu oos i ea d6nr l m l bw li u s eut  ̄ xrsi f p e a t g ts m l s s ) o p6 o i de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