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017高中生物第5章第2节植物种苗脱毒技术检测含解析中图版选修1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五章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5.1植物快速繁殖技术(1)素材中图版选修1(new)

高中生物第五章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5.1植物快速繁殖技术(1)素材中图版选修1(new)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植物快速繁殖就是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名优特新品种,使其在较短时间内繁衍较多的植株;快速繁衍珍稀濒危植物,使物种得以保存.快速繁殖是当前植物细胞工程中应用最广泛,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除了一部分豆类作物外,种子是不会传递病毒的.植物病毒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的,而快速繁殖是建立在无性繁殖的基础上,病毒在母体内逐代积累,危害越来越严重.目前在生产上尚无特效药物可彻底除去病毒,而快速繁殖却可以,因此,快速繁殖脱毒显得非常重要。

一、植物快速繁殖的途径和方法以植物的根、茎、叶柄和花等片段以及孢子作为外植体,或者切取茎尖、腋芽进行离体培养,可以直接诱导器官分化,产生芽、根,也可以诱导改变原有的分化状态,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不同的细胞分化途径重建形成不同的器官,直到完整植株。

(P86L.1~L.16)植物快速繁殖的类型与方式可归纳如下表:快速繁殖中茎尖培养脱毒无病毒苗的获得:(一)材料的培养和灭菌为了获得无菌的茎尖,应把供试植株种在无菌的盆土中,放在温室栽培。

浇水要浇在土中,不要浇在叶片上。

如材料取自田间,可切取插条,在实验室内进行溶液培养。

由这些插条的腋芽长成的枝条,其污染程度比直接从田间植株取来的枝条少得多。

自外,定期喷施内吸杀菌剂(如0.1%多菌灵和0.1%链霉素)也十分有效.(二)茎类剥离取幼苗茎尖2~3cm小段,剥去可见的大叶,放在烧杯内用自来水冲洗1h左右,移入无菌室进行严格消毒.先用95%酒精快速浸泡一下,再放入5%的漂白粉溶液内消毒7~10min(也可用市场上出售的次氯酸钠溶液稀释为5%),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在双筒解剖镜下一手用细镊子将茎芽按住,另一手用解剖针仔细地将幼叶剥去,最后露出圆滑的生长点,用注的针头侧刃或自制的解剖针,仔细地切取带有1~2个叶原基的生长点,随即接种到试管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这样外植体(生长锥带1~2个原叶基)的培养,严格来说,应称为分生组织培养。

2019年精选高中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第五章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第二节 植物种苗脱毒技术中图版习题精选

2019年精选高中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第五章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第二节 植物种苗脱毒技术中图版习题精选

2019年精选高中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第五章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第二节植物种苗脱毒技术中图版习题精选二十九第1题【单选题】某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糯小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只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几种育种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B、诱变育种可大幅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C、单倍体育种可迅速获得纯合品系D、多倍体育种能得到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品种【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使用的酶区别于其他酶的特点是,能够识别和切割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④过程涉及的生物技术,主要有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的体外培养、胚胎移植C、④⑤过程均需加入动物血清并使用CO2培养箱调节pHD、培育转基因绵羊C和转基因抗虫棉D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和细胞的全能性【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某农科所通过如下图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糯小麦。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C、a、c过程都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理论上可采用的技术是( ) ①杂交育种②基因工程育种③诱变育种④克隆技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基因,并以质粒为运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之一,它仅存在于原核细胞中B、将抗枯萎基因连接到质粒上,用到的工具酶仅是DNA连接酶C、用叶肉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培育出的植株不能表现出抗枯萎性状D、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病金茶花,产生的配子不一定含抗病基因【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生产上培育无子番茄、青霉素高产菌株、杂交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抗虫棉的培育原理依次是( )①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②染色体变异③基因重组④基因突变⑤基因工程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⑤D、①④③⑤【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出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

高中生物 第五章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 植物种苗脱毒技术学案 中图版选修1

高中生物 第五章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 植物种苗脱毒技术学案 中图版选修1

第二节植物种苗脱毒技术掌握植物种苗脱毒的基本过程。

一、种苗脱毒把茎尖分生组织从感染病毒的植株上剥离,在离体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从而获得不含病毒的脱毒苗,这一过程称为种苗脱毒。

二、脱毒苗的培养实例1.马铃薯脱毒苗的培养(1)取材和消毒将欲脱毒的马铃薯块茎催芽,剪芽并剥去外叶,用自来水冲洗10 min,在无菌室内用质量分数为5%的漂白粉溶液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

(2)剥离和接种取马铃薯芽的尖端1~2 cm,在解剖镜下,用解剖刀小心地除去茎尖周围的叶片组织,露出顶端圆滑的分生区,用解剖针细心剥取所需的茎尖(约0。

1~0.5 cm),接种于MS培养基上,切面接触培养基。

(3)培养于25 ℃、1 500~3 000 lx光照下培养,当长成3~4片叶的小植株时,即可移栽.2.草莓脱毒苗的培养3.探究切取茎尖的最佳长度在进行种苗脱毒时,切取的茎尖越小,脱毒效果就越好,但组织培养的速度就越慢,越不容易成活;如果切取的茎尖大一些,组织培养虽容易成功,但脱毒效果却很差.污染的预防污染就是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容器内滋生菌斑,使培养材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培养失败的现象。

植物组织培养不同于扦插、分根、叶插等常规无性繁殖。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抗性差,所以对培养条件的要求较高,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非常严格。

污染有两种类型:(1)细菌污染:菌斑呈黏液状,界限比较明显,一般接种后1~2天即能发现。

主要是大肠杆菌和链球菌。

一般是由接种人员造成的.(2)真菌污染:菌斑呈绒毛状、絮状,界限不明显,伴有不同颜色的孢子,接种后3~10天才能发现.主要是霉菌污染,可能是植物材料灭菌不当造成的。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做好预防。

(1)防止外植体带菌。

①选择好外植体采集时期和采集部位。

外植体采集以春秋为宜,优先选择地上部分作为外植体,阴雨天勿采,晴天下午采,采前喷杀虫剂、杀菌剂或套塑料袋.②在室内或无菌条件下进行预培养。

熊凳州骡缩学校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五章第2节 植物种苗脱毒技术基础测试

熊凳州骡缩学校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五章第2节 植物种苗脱毒技术基础测试

熊凳州骡缩学校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五章第2节植物种苗脱毒技术基础测试(含解析)中图版选修11.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

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

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A.有丝分裂B.分化C.减数分裂D.全能性解析:选C。

甘薯种植多年后由于细胞中病毒的积累而使品种退化。

茎尖细胞的有丝分裂速度远远大于病毒的增殖速度,因此用甘薯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

基本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通过脱分化才能成为愈伤组织,又经过再分化、细胞有丝分裂,成为具有根和芽的植物体。

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基因重组,形成的配子只有体细胞一半的基因,因此组织培养中不涉及减数分裂。

2.(2012·晋城一中高二检测)要想获得无病毒植株,可选择以下植物什么部位进行离体培养( )A.根尖B.花粉粒C.韧皮部细胞D.叶肉细胞解析:选A。

在植物体内,根尖和芽尖的部位几乎不含有病毒,所以用该部位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个体是无毒植株。

3.(2012·南京九中高二检测)下列不.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特点的是( )A.快速繁殖B.培养抗病植株C.不改变原植物的基因型D.需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解析:选D。

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不受生长季节的限制、不携带病毒、培养周期短、可诱导分化成需要的器官(如根和芽)、不存在变异等。

脱分化和再分化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两个过程,不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特点。

4.MS培养基和进行微生物培养时所配制的培养基的主要区别是( )A.MS培养基一般含植物激素,微生物培养基不含植物激素B.MS培养基不需要氨基酸,微生物培养基含各种氨基酸C.MS培养基不需要碳源,微生物培养基含碳源D.MS培养基含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微生物培养基不含维生素解析:选A。

MS培养基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等,有机物包括甘氨酸、维生素、烟酸、肌醇、蔗糖等,特别是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微生物培养基不含植物激素。

高中生物第5章第2节植物种苗脱毒技术检测含解析中图版选修1

高中生物第5章第2节植物种苗脱毒技术检测含解析中图版选修1

第二节植物种苗脱毒技术一、种苗脱毒的含义1.外植体的来源:从感染病毒的植株上所剥离的茎尖分生组织。

2.培养方法:在离体条件下将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3.幼苗特点:不含病毒。

二、利用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的原因1.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的感染。

2.侵入植物体内的病毒可以通过维管束和细胞壁间的胞间连丝扩散到所有的组织器官。

3.植物的茎尖等分生组织处于分化的初级阶段,其组织内的维管束还未形成,此时植物体内的病毒只能通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分生区,而这一移动过程远不及细胞分裂的速度,所以分生区一般不会受到病毒侵染。

三、马铃薯脱毒苗的培养程序取材和消毒:剪芽并剥去外叶,自来水下冲洗 10 min,再用质量分数为5%的漂白粉溶液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

↓剥离和接种:在解剖镜下,用解剖刀小心地除去茎尖周围的叶片组织,露出分生区,用解剖针细心剥取所需的茎尖,并将其接种于MS培养基上,切面接触培养基。

↓培养:将接种的茎尖置于25 ℃、1 500 lx~3 000 lx光照条件下培养。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植物种苗脱毒的保障与方法1.保障脱毒苗无毒的方法(1)选取的外植体为分生组织。

(2)对材料消毒。

(3)所用培养基经过严格灭菌。

(4)操作过程为无菌操作。

(5)培养室为无菌室。

2.几种脱毒方法材料一微繁殖技术又称快速繁殖技术,就是将植物体的一部分组织小块进行培养,并诱导分化成大量的小植株,从而达到快速无性繁殖的目的。

在20 m2的培养室内最多可容纳100万株试管苗。

这一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现已基本成熟,并形成诸如工厂化生产兰花这样产值巨大的工业生产体系。

材料二植物的脱病毒技术是微繁殖的一个分支,植物病毒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生产,对于无性繁殖的植株来说,一旦感染上病毒就会代代相传,日趋严重。

但在茎尖分生组织中,细胞繁殖十分迅速,病毒还未侵入,因此就成了植物体相对无病毒的特殊区域。

中图版高中生物选修1 5.2植物种苗脱毒技术_学案设计1

中图版高中生物选修1 5.2植物种苗脱毒技术_学案设计1

植物种苗脱毒技术【学习目标】1.知道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2.体验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无病毒植株;3.实践案例:《马铃薯脱毒苗的培养》。

【学习重难点】1.知道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2.体验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无病毒植株。

【学习过程】1.种苗脱毒的含义(1)外植体的来源:从____________的植株上所剥离的______________(2)培养方法:在___________条件下将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3)幼苗特点:不含___________例1.下列有关马铃薯脱毒苗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切取马铃薯的任何部位培养B.获取的马铃薯外植体直接接种至土壤中培养C.接种的外植体需放置在黑暗中培养D.脱毒的马铃薯是否脱毒成功,可检测出来2.知道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例2.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培养过程的顺序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是()①细胞的全能性②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③根、芽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⑤生长素和乙烯⑥愈伤组织⑦再分化⑧脱分化⑨植物体A.①②⑦⑥⑧③⑨④B.①②⑧⑥⑦③⑨④C.①⑥②⑨⑧③⑦⑤D.①②⑨⑧⑥⑦③⑤通关检测一、选择题1.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外其他均相同。

下列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多选)()A.污染主要不是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B.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C.调节培养基pH不能解决污染问题D.调节培养温度不能解决污染问题2.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MS培养基中含大量无机营养B.维生素以辅酶形式参与酶系的催化活动C.植物生长物质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无需加糖,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二、非选择题3.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植物。

请据图表回答问题。

植物的花芽分别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5.2 植物种苗脱毒技术 课件(中图版选修1)

5.2 植物种苗脱毒技术 课件(中图版选修1)

胞间连丝的植物组织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思维导图:
答案
D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规律方法 影响脱毒效果的因素 ①母体材料病毒侵染的程度:单一病毒感染的植株脱毒较容 易,而复合侵染的植株脱毒较难。 ②外植体的生理状态:顶芽的脱毒效果比侧芽好,生长旺盛 的芽比休眠芽或快进入休眠的芽好。 ③起始培养的茎尖大小:不带叶原基的生长点培养脱毒苗效 果最好,带1~2个可获得40%脱毒苗。
②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种类,有时可发生逆转,由分化的 细胞变成为未分化的细胞此即脱分化;脱分化获得的细 胞——愈伤组织细胞,可再次发生分化,即再分化。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示例二
影响脱毒效果的因素
)。
【例2】下列关于影响脱毒效果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顶芽的脱毒效果比侧芽好
B.单一病毒感染的植株脱毒较容易,而复合侵染的植株 脱毒较难 C.不带叶原基的生长点培养脱毒苗效果最好 D.病毒只能通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分生区,所以要用没有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维管束 还未形成,只能通过_________ 胞间连丝移动 尖等分生组织中的_______ 细胞分裂 的速度,因此分 到分生区,而这一移动过程远不及_________
生区一般不会受到病毒侵染。
2.种苗脱毒 (1)种苗脱毒的取材 一般不会受到病毒侵染 的特点,剥取茎尖分 人们利用分生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病毒 植株。 生区(________cm) 进行离体培养,以得到_______ 0.1~0.5 (2)种苗脱毒的概念 茎尖分生组织 从感染病毒的植株上剥离,在_____ 离体条件下 把______________ 不含病毒 的脱毒苗的过程称为种 组织培养 ,从而获得_________ 进行_________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第一节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课后训练(含解析)中图版高中选修1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第一节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课后训练(含解析)中图版高中选修1生物试题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练习1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幼苗时,下列条件不需要的是()。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B.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C.离体状态D.导入指示基因2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下列哪些条件?()①消毒灭菌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③适宜的温度④充足的光照⑤充足的养料A.①③④⑤ B.②③⑤C.①②③ D.①②③⑤3制备MS固体培养基操作过程中,有误的是()。

A.配制母液时,无机物中大量元素浓缩1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B.激素类、维生素类以及用量较小的有机物一般可按1 mg·mL-1质量浓度单独配成母液C.制备1 L MS培养基时,先将母液加入800 mL蒸馏水中加热灭菌,再加琼脂凝固D.分装好的培养基连同其他器械一起进行高压蒸汽灭菌4下列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提供了适宜条件的情况下,最易表达的是()。

A.枝条上的一个芽 B.柱头上的花粉C.胚珠中的珠被细胞 D.根尖分生区细胞5下列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体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过程B.体内分化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的过程C.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D.愈伤组织分裂产生大量相同细胞的过程6下列关于接种时应注意的事项,全部正确的为()。

①接种室要消毒②无菌操作③接种时可以谈话④外植体如茎段、茎尖可随机放入培养基⑤接种时要防止交叉污染⑥接种完立刻盖好瓶口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7(2011·某某高考)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外植体可以来自于植物的任何细胞B .培养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C .以花粉作为外植体可得到单倍体植株D .不同阶段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不同8下图是用胡萝卜根细胞进行组织培养的某些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把组织培养的过程按正确顺序排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植物种苗脱毒技术一、种苗脱毒的含义1.外植体的来源:从感染病毒的植株上所剥离的茎尖分生组织。

2.培养方法:在离体条件下将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3.幼苗特点:不含病毒。

二、利用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的原因1.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的感染。

2.侵入植物体内的病毒可以通过维管束和细胞壁间的胞间连丝扩散到所有的组织器官。

3.植物的茎尖等分生组织处于分化的初级阶段,其组织内的维管束还未形成,此时植物体内的病毒只能通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分生区,而这一移动过程远不及细胞分裂的速度,所以分生区一般不会受到病毒侵染。

三、马铃薯脱毒苗的培养程序取材和消毒:剪芽并剥去外叶,自来水下冲洗 10 min,再用质量分数为5%的漂白粉溶液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

↓剥离和接种:在解剖镜下,用解剖刀小心地除去茎尖周围的叶片组织,露出分生区,用解剖针细心剥取所需的茎尖,并将其接种于MS培养基上,切面接触培养基。

↓培养:将接种的茎尖置于25 ℃、1 500 lx~3 000 lx光照条件下培养。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12问3问题问题4植物种苗脱毒的保障与方法1.保障脱毒苗无毒的方法(1)选取的外植体为分生组织。

(2)对材料消毒。

(3)所用培养基经过严格灭菌。

(4)操作过程为无菌操作。

(5)培养室为无菌室。

2.几种脱毒方法材料一微繁殖技术又称快速繁殖技术,就是将植物体的一部分组织2的培20 m小块进行培养,并诱导分化成大量的小植株,从而达到快速无性繁殖的目的。

在并形成诸这一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现已基本成熟,万株试管苗。

养室内最多可容纳100 如工厂化生产兰花这样产值巨大的工业生产体系。

对植物的脱病毒技术是微繁殖的一个分支,植物病毒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材料二于无性繁殖的植株来说,一旦感染上病毒就会代代相传,日趋严重。

但在茎尖分生组织中,细胞繁殖十分迅速,病毒还未侵入,因此就成了植物体相对无病毒的特殊区域。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1)利用微繁殖技术繁殖植物的方法称为________。

(2)利用微繁殖技术繁殖植物的优点是________。

(3)若要进行兰花无病毒植株的培育,首先要选择外植体,选择对象为兰花的________。

(4)对外植体进行消毒用________、________。

克服外植体培养过程中的________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5)探索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条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实践表明在MS培养基上添加激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另外不同的植物对各种环境条件的要求往往不同,除上述因素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影响实验结果。

【审题导析】【精讲精析】植物组织培养是人工快速繁殖植物个体的方法,不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可进行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

利用植物的茎尖等无毒区域作为外植体,经过无菌操作,可获得无病毒植株。

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来满足外植体的需求,除培养基外,温度、酸碱度、光照等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 (1)植物的组织培养(2)繁殖速度快、周期短、不受季节气候、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并可实现工厂化生产(3)茎尖分生组织(4)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质量分数为2%的次氯酸钠溶液污染问题(5)种类浓度使用的先后顺序用量比例酸碱度温度光照影响脱毒的因素(1)母体材料病毒侵染的程度。

(2)起始培养的茎尖大小。

(3)离体茎尖大小对马铃薯脱毒效果的影响。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

(4).植物种苗脱毒成败的关键是( )A.培养基营养是否全面B.培养条件是否适宜.接种操作是否正确 CD.无菌操作及是否取得没有侵入病毒的分生区细胞【解析】要使种苗脱毒成功,首先外植体不能带毒,其次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防止病毒感染。

【答案】 D1.关于病毒在植物体内扩散途径最准确的描述是( )A.导管 B.筛管D.导管和筛管.维管束和胞间连丝 C【解析】病毒在植物体内的扩散途径是维管束和细胞壁间的胞间连丝。

导管和筛管只是维管束的组成部分。

【答案】 D2.植物种苗脱毒中的“脱毒”是指( )A.脱去病毒B.脱去真菌、细菌C.脱去所有病原微生物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都能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品种退化。

种苗脱毒是指清除所有有害的病原体。

【答案】 C3.“种子银行”获得一批珍贵的种子,后来发现它们已经感染病毒。

若要进行脱毒,应选择________作为外植体,利用________技术获得试管苗即可。

整个过程要严格进行________操作。

【解析】茎尖和根尖的分生组织一般不含病毒,可作为外植体。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试管苗,移植得植株。

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答案】茎尖(或根尖) 组织培养无菌学业达标测评(十三)一、选择题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再分化是指( )A.植物体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B.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C.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D.取下植物的枝芽培育成一株植物的过程【解析】再分化指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器官的过程。

【答案】 B2.下列有关马铃薯脱毒苗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切取马铃薯的任何部位培养B.获取的马铃薯外植体直接接种至土壤中培养C.接种的外植体需放置在黑暗中培养D.脱毒的马铃薯是否脱毒成功,可检测出来【解析】马铃薯脱毒也要选茎尖作为外植体;获取外植体后要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时要给予一定的光照。

【答案】 D3.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A.分株繁殖缓慢B.种子繁殖困难C.增多品种的类型D.病毒感染严重【解析】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其优点是可以快速大量获得试管苗,并可获得脱毒苗,但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不能增多品种的类型。

【答案】 C4.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外其他均相同。

下列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得出的初步结论错误的是)(A.污染主要不是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B.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C.调节培养基pH不能解决污染问题D.调节培养温度能有效解决污染问题【解析】据题图可知,污染率与培养基灭菌的时间、培养基pH以及培养温度并没有规律性关系;而延长离体组织消毒时间,污染率降低,因此可得出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离体组织。

【答案】 D5.在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②获取大量的脱毒苗③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棉铃虫的植株④单倍体育种⑤无子西瓜的快速大量繁殖A.①②③ B.②③④⑤D.②③④ C.①②④⑤【解析】多倍体的获得不需要进行组织培养。

脱毒苗的获取、培养抗虫植株、单倍体育种以及无子西瓜的快速繁殖都需要组织培养。

【答案】 B6.下列有关植物种苗脱毒技术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侵入植物体内的病毒可以通过维管束和胞间连丝进行扩散B.分生组织内的维管束和胞间连丝还没有形成,故这些组织内还没有侵入病毒C.病毒在分生组织内扩散的速度比细胞分裂的速度慢D.植物种苗脱毒技术的基础性技术手段是植物组织培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种苗脱毒技术原理。

侵入植物体内的病毒主要是通过维管束和胞间连丝进行扩散的,但处于分化初级阶段的分生组织内还没有形成维管束,病毒主要所以分生区细胞一般不而扩散的速度远不及细胞分裂的速度快,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扩散,含有病毒,可以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来生产脱毒植株。

B【答案】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7)( 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

获得无病毒植株的最佳办法是 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 B.进行远缘植物体细胞杂交 C.利用芽的分生组织培养 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脱毒。

马铃薯被植物病毒侵染后引起品质下降,【解析】具体做法是选取无病毒芽体或无病毒的植物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无病毒植株。

C【答案】) 8.下列关于马铃薯种苗脱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马铃薯种苗脱毒时,切取的茎尖越小越有利于成活A B.种苗脱毒时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C.种苗脱毒时需要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D.种苗脱毒是否成功可用脱毒苗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种苗脱毒时,切取的茎尖越小脱毒效果越好,但茎尖越小,培养速度越慢,【解析】不易成活。

A 【答案】二、非选择题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

应用组织)9.(2014·广东高考 )生产生物碱的实验流程如下: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增殖培养诱导实验新生不同时间→PLBs――PLBs――→――→营养芽取样、检测结果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重量、生物碱含量随增殖培养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诱导外植体形成PLBs 的过程称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体现在PLBs与黑暗条件下相比,(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脱落酸(ABA)能提高生物碱含量,但会抑制PLBs的生长。

若采用液体培养,推测添加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

同学们拟开展探究实验验证该推测,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探讨了以下问题:①ABA的浓度梯度设置和添加方式:设4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

因ABA受热易分解,故一定浓度的无菌ABA母液应在各组液体培养基________后按比例加入。

②实验进程和取样: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将样品(PLBs)称重(g/瓶)后再测定生物碱含量。

如初始(第0天)数据已知,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样品数为________。

③依所测定数据确定适宜的ABA浓度和培养时间:当某3个样品(重复样)的________时,其对应的ABA浓度为适宜浓度,对应的培养时间是适宜培养时间。

【解析】 (1)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是因为其分裂能力旺盛且几乎不携带病毒。

诱导外植体形成类似愈伤组织的PLBs的过程称为脱分化。

(2)分析曲线图可知,在光照条件下PLBs开始增重的时间早,增重持续的时间长,增重的量更多。

(3)①ABA受热易分解,故一定浓度的无菌ABA 母液应在各组液体培养基灭菌冷却后按比例加入。

②据题意可知,该实验共设置4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共5组;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初始数据已知,只需测5次,故5组样品重复3次,共需测定的样品数为25×3=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