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毒主题医学知识
植物病毒知识点总结

植物病毒知识点总结一、植物病毒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植物病毒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主要包括按物理特性分为线型、球型、带型等;按感染功率分为致病毒、感染病毒、传染病毒;按寄主范围分为全寄主范围和部分寄主范围等。
不同的分类方法反映了植物病毒在形态、生物学特性、致病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研究植物病毒的特性和致病机理。
二、植物病毒的病因1. 植物病毒主要通过寄主细胞内的寄主细胞酶系统合成自身蛋白质和核酸,在寄主细胞中形成大量的新病毒颗粒,繁殖并引起病变。
2. 植物病毒在植物体内引起病变的机理主要是通过破坏寄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影响寄主细胞内的生物代谢,导致植物体外表现出的各种病症。
3. 植物病毒还能够激活寄主植物的天然免疫系统,促进植物体内的抗病物质的合成和积累,帮助寄主植物对抗病毒侵染。
三、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植物病毒主要通过昆虫、介壳虫和土壤传播,也可以通过种子、植物器官和接种器官传播。
其中,昆虫传播是植物病毒传播的最主要方式。
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的主要途径有:叮咬行为、吸食浆液和姜饼效应等。
介壳虫传播植物病毒的途径是利用其吸食浆液的特性,在喂食时将植物病毒顺着其吸食通道传播给其他植物。
土壤传播是植物病毒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其途径包括种子传播、土壤颗粒传播等。
植物器官传播主要包括茎和叶片传播等途径。
四、植物病毒的防治措施1. 选育抗病品种。
通过自然育种、人工诱变等方法培育高抗性品种,以减轻植物病毒对植物的危害。
2. 施肥保健。
合理施用肥料,增强植物的免疫力,以抵抗植物病毒的侵染。
3. 原地药剂。
选择适量的杀菌剂,喷洒在植物的叶片和茎干上,以预防和控制植物病毒的传播。
4. 病毒检测。
对植物疑似感染植物病毒的部位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和鉴定植物病毒的种类和数量,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5. 接种治疗。
对感染植物病毒的植物进行根内接种,以激活植物的天然免疫系统,促进植物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6. 生物治疗。
中文- 植物病毒

水稻矮缩病(Rice dwarf)于19世纪末在日本 一些地区流行,曾因此饿死1万多人;
水稻东格鲁病
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稻区。受害植株矮缩和叶片变色, 生长衰退,叶片颜色为橙色至黄色。籼稻染病多为橙色 或稍带红色,又叫红叶病。粳稻染病多呈黄色。嫩叶上 现斑驳,老叶上现锈色斑点。东格鲁系菲律宾土语,表
五、植物病毒学发展现状与热点问题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电子显微镜的进步, 对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及理化 特性都有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对植物病毒的研 究已进入分子水平,内容包括:
1、病毒基因组及基因功能研究; 2、病毒与寄主植物相互关系研究; 3、生物技术(转基因)培育抗病品种; 4、病毒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及载体元件的研究。
根据病毒的寄主类型,习惯上将病毒划归为 下列几大类群:
寄生植物的称为植物病毒(plant virus); 寄生动物的称为动物病毒(animal virus); 医学病毒(人类病毒); 真菌病毒; 寄生细菌的称为噬菌体(细菌病毒 bacteriophage)。
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方面:
▲引起人类疾病(天花、爱滋病、非典型肺炎、肝 炎、流感、小儿麻痺等)。
195×25 nm,短的一种为43~110×25 nm; 苜蓿花叶病毒有5种粒体组分:大小为58×18、
54×18、42×18、30×18、18×10 nm。
这些 病毒被称为 多分体病毒(multicomponent virus),必需有多种病毒粒体组分同时侵染寄主细胞, 才能增殖并完成其生物学功能。
植物病毒的主要成份是核酸和蛋白质,有些 还含有少量的金属离子、多胺和水等。
第三章第二节 植物病毒

2、植物病毒的命名
寄主英文俗名加上症状, 如烟草花叶病毒为Tobaccomosaicvirus,缩写为TMV; 黄瓜花叶病毒为Cucumbermosaicvirus,缩写为CMV。 属名:典型种的寄主名称(英文或拉丁文)缩写+主要特点描述(英 文或拉丁文)缩写+virus拼组而成。 如:黄瓜花叶病毒属的学名为Cucu-mo-virus 烟草花叶病毒属为Toba-mo-virus。 即植物病毒属的结尾是-virus,科、属名书写时应用斜体,的确 定种(definitivespecies) 用斜体或打印,而暂定种 (tentativespecies)或属名未定的病毒名称暂用正体。
一种病毒粒体只含有一种核酸
(2).病毒核酸的比例
球形病毒:15%~45% 长条形:占5%~6% 弹状病毒:1%左右。
(3).核酸的多分体现象和多分体 病毒
核酸多分体现象:是指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 的核酸链上,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体里。
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被称为多组分基 因组。
多分体病毒:含多组分基因组的病毒被称为多分 体病毒。 多分体现象为植物病毒所特有
植物病毒增殖复制的主要步骤
侵入并脱壳 核酸复制和基因表 达 病毒粒体的装配 扩散转移
+RNA植物病毒的 复制概况示意图
四、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一)、定义及一般特性
传播(transmission):植物病毒从一个植株 转移或扩散到其他植物的பைடு நூலகம்程 。
移动(movement):植物病毒从植物的一个局 部到另一局部的过程 。
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 91个确定种和88个 可能种。线状病毒,主要以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 播,绝大多数可以通过机械传播,个别可以种传。 寄主范围局限于特定科的植物,桃蚜等蚜虫以非 持久性方式传播。也可通过汁液、机械方式传播。
植物病毒

病毒产生运动蛋白(MP) 脱去衣壳,利用具侵染性 的RNA分子完成移动 速度极慢,旺盛生长的 分生组织很少含有病毒 (植物抵抗作用)
韧皮部,移动速度极 快,必须有衣壳蛋白 参与!
三、分离培养与侵染性试验
植物病原细菌与螺原体可分离培养,植原体进
行接种侵染实验,证实其有无侵染性。
接 种
菟丝子
长春花
通过自身内部先转录出正链, 才可完成复制。
从基因组中转录出mRNA
从mRNA翻译出蛋白质
RNA分子具侵染性,可直接翻 译蛋白,最主要类型
细胞质
RNA分子无侵染性
细胞核
增殖过程:
植物病毒不会主动传播!
植物介体与动物介体(刺 吸式昆虫)
循回期
病毒随汁液经口针、消化道、肠部、进 入淋巴循环,到达唾液腺,再经口针进 入植物组织的
第四讲 植 物 病 毒
Part 1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病毒的定义
virus,分子寄生物,包 被于保护性的蛋白衣壳 中,只能在适宜的寄主
非细胞形态,必须在活细胞内
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
一个基因组核酸分子。
Part 1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病毒主要特点:
形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
病毒粒体内只有一种核酸链,依靠自身的基因组核
酸进行复制
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严格寄生性的细胞内专
性寄生物
联体病毒
壳基——蛋 白亚基聚集
衣壳——组分为蛋白质
蛋白多肽链——蛋白亚基
只含有一种核酸
几种类型的病毒:
正单链RNA
负单链RNA
多数为正单链RNA病毒
双链RNA
单链DNA 双链DNA
获毒后传毒期限长短:
植物病理学)5植物病毒知识介绍

病毒会影响植物内部营养物质 的合成和分布,导致果实营养 成分含量降低或比例失调。
病毒侵染还会影响植物的香气 和口感等品质性状,降低农产 品的品质和商业价值。
03
植物病毒的检测与鉴定
症状观察
总结词
通过观察植物的异常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病毒。
详细描述
植物感染病毒后,通常会出现变色、畸形、坏死等症状,如 叶片黄化、花斑、皱缩等。通过观察这些症状,可以初步判 断植物是否感染病毒。
植物病毒的分类
根据遗传物质分类
植物病毒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 毒两类。
根据传播方式分类
植物病毒可分为虫传病毒、土传病毒 和气传病毒等。
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
虫传
气传
通过昆虫(如蚜虫、粉虱等)传播, 昆虫在感染植物上吸取汁液时将病毒 带入,再传播给其他健康植物。
通过空气中的病毒颗粒传播,主要通 过花粉、风和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
植物病毒生态学研究还涉及到病毒与其他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例如, 昆虫介体在病毒传播中的作用、土壤微生物对病毒存活和传播的影响等。这些研 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的生态学特征,为防治植物病毒病提供更多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土传
通过土壤中的真菌或细菌传播,病毒 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通过根部接触 感染。
02
植物病毒的危害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病毒会破坏植物的细胞结构,导致植物生长受阻,表现为生长缓慢、矮化、叶 片变形等症状。
病毒侵染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导致植物生理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 生长过程。
病毒还会影响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运输,导致植物营养不足,生长不良。
利用微生物的寄生和竞争作用 来降低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含量
植物 病毒

植物病毒植物病毒是以植物为宿主,能够导致疾病的一类微小传染体。
它们主要通过体液传播,如昆虫、真菌、细菌、土壤、种子和农具等途径传播。
植物病毒的寄主范围很广,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高等植物,造成了大量的植物病害。
本文将介绍植物病毒的基本特征、传播途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植物病毒的基本特征植物病毒是一类由RNA或DNA构成的非细胞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其大小通常在20到300纳米之间。
植物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并且具有一定的抗病性。
植物感染病毒后,会出现病变,例如叶片失去绿色、变形、生长不良等。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植物病毒主要通过昆虫等生物载体传播,也可以通过接种、喷雾、种子传播等方式传播。
此外,植物之间也可以通过受侵染植物的分泌物或切口等方式传播病毒。
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
植物病毒的危害植物病毒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生长缓慢、产量减少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从而造成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
一些植物病毒还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植物病毒的防治方法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植物病毒的传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有效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毒携带者。
3.合理施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4.使用化学农药喷洒,有效控制病毒传播。
5.避免践踏病毒传播区域,防止病毒通过土壤传播。
总之,植物病毒是一类重要的农业病原体,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减轻其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以确保农作物的安全生长和高产。
植物病毒学

植物病毒学
植物病毒学是一个研究植物病毒、它们的结构、生命周期、传播以及对植物造
成的病害的学科领域。
植物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体,由蛋白质壳包裹的核酸组成,无法独立生长和繁殖,必须寄生于植物的细胞内。
在植物病毒学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病毒是如何感染植物、如何在植物体内复制、扩散以及对植物造成的危害。
植物病毒的分类
根据不同特征和性质,植物病毒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一般来说,植物病
毒可以按照宿主范围、形态结构、核酸类型等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植物病毒有立枯病毒、花叶病毒、黄化病毒等。
这些病毒都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
植物病毒主要通过昆虫、真菌、线虫等生物或植物受伤后的接种、接种工具、
种子以及土壤传播。
这些传播途径使植物病毒在农业生产中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因此,研究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对于防治植物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病毒的防治方法
为了有效地防治植物病毒,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和诊断病害,有利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种子消毒:通过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去除携带病毒的可能,防止
病毒在种子传播。
3.农业生产管理:合理调控农业生产环境,减少植物病毒传播的机会。
4.抗病品种培育:通过传统育种或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具有抗病能力的
新品种,减少植物病毒对作物的危害。
植物病毒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还为预防和控制植
物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保护植物健康,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病毒

(三)植物病毒的组分
植物病毒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核酸在内部,外部由蛋白质包被, 称为外壳。合称为核蛋白或核衣壳。有的病毒粒体中还含有少量的糖蛋白或 脂类。 类病毒则没有蛋白质外壳,仅为RNA的分子。 1、 蛋白质:占粒体重量60-90%,由多种氨基酸形成多肽链,对核酸起保 护作用
因工程。
3、水分、矿质元素、脂类物质
除核蛋白外,还含有水分,如在芜菁黄花叶病毒的结晶体 中,含水量达58%。 弹状病毒囊膜中含碳水化合物,有的含糖蛋白。 有些病毒含多胺,主要是精胺和亚精胺。用于稳定折叠的 核酸分子;有的含钙、钠、镁离子,稳定核酸和蛋白的结合。
四、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植物病毒的复制要完成核酸的复制和病毒核酸信息的表 达两个过程。 (一)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从亲代向子代病毒传送核酸性状的过程,即病毒的基因 传递 植物病毒与一般细胞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主要不同点是 反转录,RNA----DNA,大部分是由RNA直接复制RNA。 寄主细胞要提供场所、原材料、能量、酶、膜系统。 病毒提供膜版核酸、专化的聚合酶。
植物病毒与介体昆虫的生物学传毒关系
相互关系 非循回型 口针型 传播方式 非持久性 饥饿 效果 有 蜕皮 失毒 得毒 时间 秒-分 虫体内循环 无 传毒 时间 秒-分 保毒期 分-时 汁液接种 易
非增殖型
循回型 增殖型
半持久性 持久性 持久性
无 无 无
失毒 不失毒 不失毒
分-时 分-时 时-日
无,时-分 分-时 日-周
1、介体传播 植物病毒的介体很多,主要有昆虫、螨类、线虫、真菌、菟丝子等, 其中以昆虫最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壳
基因表达
复制大量的基因组及合成外壳蛋白
病毒粒体装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病毒在植物体内的运转(移动)
运转(移动),即病毒从植株的某一部位 扩散到另一部位的过程(植株内扩散)。
在植物叶肉细胞间的移动称为胞间运转 (移动);
经维管束输导组织的运转称为长距离运转 (移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蛋白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很小,编码的蛋白质种类也 很少,按照其功能可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结构蛋白是构成一个完整病毒粒体所需要的蛋白, 主要是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和囊膜蛋白, 有些病毒还有基因组结合蛋白(VPg)。
大多数植物病毒没有囊膜,其结构蛋白也就只有 外壳蛋白。
甜菜曲顶病(Beet curly top)、香蕉束顶病 (Banana bunchy top)等几乎对一些产区造成了 毁灭性打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节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一、植物病毒的形态
@病毒粒体:病毒的基本存在 形式(形态)。 @病毒粒体的形态微小,只有在放大数万倍的电镜下才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正单链RNA(+ssRNA) 单链RNA具有侵 染性,可以直接翻译,起mRNA的作用。大部分 重要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属这一类型。 70%, TMV,CMV,PVY;多分体病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负单链RNA(-ssRNA)
病毒粒体中的单链RNA不具侵染性,必需先产 生互补链,才能翻译蛋白。植物弹状病毒的基因组 属这一类型。如小麦丛矮病。
(5)双链DNA(dsDNA)
核酸类型与高等动、植物的相同,为互补的双 链DNA,花椰菜花叶病毒属(Caulimovirus)、杆 状DNA病毒属(Badnavirus)具有这种类型基因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病毒粒体核酸含量
球状病毒:15%~45%。 线状及杆状病毒:5%~6%。 弹状病毒:1%。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毒侵染植物后,在活细胞内增殖后代需要 两个步骤:
一是病毒核酸的复制(replication),即病 毒的基因传递;
二是病毒基因的表达(gene expression), 即病毒蛋白质合成。
植物病毒的增殖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毒粒体进入寄主细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根据病毒的寄主类型,习惯上将病毒划归为 下列几大类群:
寄生植物的称为植物病毒(plant virus); 寄生动物的称为动物病毒(animal virus); 医学病毒(人类病毒); 真菌病毒; 寄生细菌的称为噬菌体(细菌病毒 bacteriophag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球状病毒:蛋白质亚基镶嵌在粒体表面,构 成多面体形,内心是病毒的核酸;球状病毒并非 光滑的球体,而是多面体(多为二十面体),多 个正三角形组合而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植物病毒的结构
植物病毒粒体主要含 有核酸和蛋白两大部分。 中间为核酸芯(RNA或 DNA),外部有外壳蛋 白(Coat Protein,CP) 包被形成衣壳,少数病 毒在蛋白衣壳外面还包 被一层那囊膜 ( envelope ) , 称 为 包 膜病毒,如植物弹状病毒。
三、植物病毒的传播
传播,病毒从一株植物扩散到另一株植物 的过程(植株间扩散)。
植物病毒只能被动传播,需借外界因子进 入活的细胞内。
植物病毒为专性寄生物,不能离开活细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概述
一、病毒的定义
病毒(virus)是一组(一种或一种以上)DNA或 RNA核酸分子,包围在蛋白或脂蛋白外壳内,在 合适的寄主细胞借助于寄主蛋白合成体系、物质 和能量完成复制 ,伴随核酸突变发生变异。 主要特征:①结构简单的(核酸+蛋白或脂蛋白衣 壳);②严格专性寄生的(依赖寄主的核酸和蛋 白质合成系统);③非细胞生物(分子寄生物)。
目前已研究和命名的植物病毒达1000多 种,其中许多为重要的农作物病原,其所造 成的损失仅次于真菌病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在我国北方麦区间歇性暴发的小麦黄矮病 (Barley yellow dwarf)平均造成30%的产量损失。 在油菜上,因病毒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常年达 20~30%。
(3)双链RNA(dsRNA)
其中一条链具有mRNA的作用。负链变正链才 能作为mRNA。植物呼肠孤病毒的基因组属这一类 型。 水稻矮缩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单链DNA(ssDNA)
联体病毒科(Geminiviridae)病毒含有这种类 型基因组,复制时单链DNA先合成双链DNA,再 以常规途径转录生成mRNA。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非结构蛋白是指病毒基因编码的非结构必 需的蛋白,包括病毒复制需要的复制酶、参与病 毒运转的运动蛋白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三节 植物病毒的侵染和传播
一、植物病毒的侵染和复制
大多数植物病毒是从机械的或传毒介 体所造成的微伤(fine wound)侵入寄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植物病毒组分
植物病毒的主要成份是核酸和蛋白质,有些 还含有少量的金属离子、多胺和水等。
(一)核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 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多数为核糖核酸(RNA),
少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
根据核酸性质及功能,可将植物病毒基因组分 为下5种类型:
观察到,其度量单位通常采用纳米(nm,1nm=10-9m)。 @植物病毒粒体形态主要有:球状、线状、杆状、弹状、
双联体状、丝线状、柔软不定形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杆状或线状病毒:蛋白质亚基螺旋状排列,中 间是一个由核酸构成的空心管子,核酸也呈螺旋状 排列,嵌入到螺旋状排列的蛋白质亚基内端。如, TMV杆状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