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毒分子检测方法概述

合集下载

植物病毒鉴定方法有

植物病毒鉴定方法有

植物病毒鉴定方法有
植物病毒鉴定是一种诊断学技术,用于识别植物病毒,鉴定植物病毒是防治植物病害的关键。

目前,植物病毒鉴定在植物病理研究、病原鉴定和其他生物技术领域都得到了很高的应用价值。

植物病毒鉴定可分为微生物学分析、化学分析、生物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分析4个方面,以尽可能准确地评估病毒引起的病害发生可能性。

1. 微生物学分析:主要检测病原体的传播性的分布特征,以及病原物的特异性和症状,如植物病理学、扫描电镜网织菌病毒鉴定等。

2. 化学分析:检测病原体的化学物质,如叶绿窿面农物质、唾液核酸酶鉴定等。

3. 生物学分析:采用分子大小分离技术,如集群分析、放射致性等,检测病原体的细胞结构特征。

4. 分子生物学分析:采用分子分析来识别和鉴定不同种类的病毒,如质粒克隆鉴定(PCR)、单克隆抗体试验、DNA杂交等。

植物病毒鉴定可以有效地准确定位病原,及早识别病原体,起到重要的防治作用。

因此,正确无误地使用植物病毒鉴定技术对植物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植物病毒的鉴别和检测方法研究

植物病毒的鉴别和检测方法研究

植物病毒的鉴别和检测方法研究植物病毒是影响植物健康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于农业和园艺领域,发现和鉴别植物病毒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由于病毒的微小尺寸、繁殖速度快且具有高度变异性和适应性等特性,在不加以特殊处理的情况下很难鉴别和检测。

因此,开发高效的植物病毒鉴别和检测方法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一、植物病毒的鉴别方法1. 细菌性斑点病法(Bacterial Spot Test)该方法通过施加细菌性斑点病感染物质,并观察植物叶片上斑点的形成来确定是否感染病毒。

该方法操作简单、直观易懂,但只能用于一些植物病毒的初步鉴定,无法确定所感染的具体类型和种类。

2.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该方法通过利用特定的抗体与病毒抗原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再用酶作为信号反应物进行检测。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检测灵敏度高、精准度高、直观易懂,同时适用于多种植物病毒的鉴别。

但是,该方法对于一些种类不太熟悉的病毒,需要提前准备特定的抗体和病毒抗原,且操作过程比较繁琐。

3.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该方法通过利用特定引物和酶,扩增目标病毒基因序列,并通过凝胶电泳等方式进行验证和鉴别。

该方法优点在于操作快速、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可以扩增低浓度的病毒Ap发现,同时还可以检测多个病毒基因序列,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但是该方法的缺点在于设备成本高,且无法确定扩增物中病毒成分的比例。

二、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1. 病毒杂交法(Virus Hybridization)该方法通过利用核酸探针与目标病毒中特定序列的杂交,形成稳定的杂交产物,并通过凝胶电泳等方式进行检测。

该方法优点在于具有较高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可以定量分析病毒的含量,而且不受病毒变异性的影响。

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需要提前准备特定的核酸探针,对于多个病毒的检测需要分别合成多个核酸探针,操作较为繁琐。

植物类病毒检测技术概述

植物类病毒检测技术概述

类 病毒 是一 类 无 外壳 蛋 白 、 能在 受 侵 染 寄 主 植 物 中 自我 复 制 的环 状 单 链 R NA 小 分 子 , 2 6 由 4 ~ 3 9个核 苷 酸 组 成 _ 。到 目前 为 止 , 病 毒 只在 高 9 1 ] 类
毒 蔓 延 的机率 , 防治带 来很 大 的困难 。因此 , 早 给 及 发现 病株 以控 制类 病毒 病 害的蔓 延尤 其重要 。而要
维普资讯 http://www.源自河 南 农 业 科 学 刀
植 物 类 病 毒 检 测 技 术 概 述
李桂 芬 , 明福 ,张永 江 李
( 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动植物检疫研究所 , 京 102) 中 北 0 0 4
摘要 :类病毒是 一 类无 外 壳蛋 白、 能在 受侵 染 寄主植 物 中 自我 复 制的环 状 单链 RNA 小 分子 。文 中
邢 吉 敏 , 春 泉 , 维 真 , . 外 种 质 × 国 内种 质 玉 蔡 王 等 国
研 究 E] 玉 米科 学 ,0 4 1 ( )4 —4 . J. 2 0 ,2 3 :7 9
蔡 一 林 , 久 光 , 海 燕 , . 米 几 个 株 型性 状 的 遗 王 孙 等 玉
米单 交种 产 量 构 成 性 状 的 遗 传 分 析 E ] 玉 米 科 学 , J.
加 快症 状 的 出现 速 度 以及 提 高类 病 毒 的侵 染 能 力 。 自 1 6 年 R y r 人 [ 发 现 番 茄 可 作 为 马 铃 薯 94 a me 等 3
力强 , 以通过 摩 擦 接 种 传播 。多 数类 病 毒 靠 无 性 可
收 稿 日期 : 0 6 1 2 2 0 —1 — 1 作 者 简 介 : 桂 芬 ( 97一 , , 京 通 州 人 , 研 究 员 , 要 从 事 植 物 病 毒 检 疫 研 究 工 作 。 李 1 6 )女 北 副 主

植物病害的分子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植物病害的分子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收 稿 日期
邮 编
2 1 — 2 0 00 1- 8
00 0 3 81
进行 P R扩增 ,获得了区分 V a o a C .l _ - b t m和 V dha 两个种的特异性序列 , r u .ale i 设计并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对两者进行了
检测 。
S R等在植物病理学和病原真菌研究 中 S 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在很多种病
分子检测
中 图分 类 号 文献标志码
分子诊断应用
¥ 1 3 4— 0 A
种适合不同条件的 D A分子标记技术 , N
如 限 制 性 片 段 长 度 的 多 态 性 标 记 (F P 、 R L )随机 扩增 多 态性 标 记 ( A D) RP 、
简单重复序列标记 (S )等多种 基于 SR P R的 D A分子标记技术 , 已应用于 C N 都 植物病害的病原检测和诊断中。


本 文主 要 综 述 了 P R 技 C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 展 ,在生命科学领域产生了许多新的研 究热点和研究技术 ,C P R就是其中之一。
该 技术 从它诞 生 到现 在 已经开 发 出了 多
年来 国内外应用 D A分子标记技术开 N 展植物真菌病原鉴定 、 病害检测 、 遗传多
害和 多种病 原上 都有 研究 报 道 。据不 完 全 统 计 , 国应 用 P R及其 相 关技 术 已 我 C
基金项 目 作者简 介
山西省 自然科 学基金 李亚立 (9 4 , , 18 一)女
项 目(0 6 10 0 2 0 0 18 )
河北廊坊人 , 在读硕士研 究生 , 主 要从事分子模特病理学的研究。
合 酶链 式 反应 、 疫捕 捉 P R P R 免 C 、C 一单 链 构 型 多态 性 、 实 时荧 光 P R C 、随机 扩增 多态 性 D A和 限制 性 片段 长度 多 N 态 性 等[ 4 1 。

植物病毒病检测方法

植物病毒病检测方法

植物病毒病检测方法植物病毒病是农业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还没有1种治疗效果较理想的药剂,对发病植株做到早期诊断及提前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植物病毒学历经近百年的发展,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与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与改进。

常用的方法有侵染力测定法、血清学方法、电子显微镜计数和分子生物学法等。

1.4.1侵染力测定法侵染力测定法是将病毒样本接种在植物上,根据侵染力的大小定量。

它的灵敏度在所有定量法中是比较高的,而且是其他定量法的基础。

设计一种新的定量法,如果不经过侵染力的验证,将无法判断测定的是病毒或者是具有侵染力的病毒。

侵染力测定法包括局部枯斑法、淀粉-碘斑法、系统感染率的测定法等。

侵染力测定多用粗汁液来接种,为了避免抑制物质的作用和使半叶枯斑数目控制在一定范围,须用缓冲液稀释接种物。

局部枯斑法1929年F.O.Holmes发现TMV在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接种叶片上引起局部坏死斑点,在一定的病毒浓度范围内,所产生的斑点数目与病毒浓度成正比例。

这一发现成为病毒侵染性定量测定的基础(田波,1987)。

所有机械传染的病毒都有可能应用局部斑点法,但实际上只有少数病毒具有可用于定量测定的局部斑寄主。

一个待测样品所形成的斑点数目除取决于接种物中病毒浓度外,还受试验植物种类、环境条件和接种物中是否含有病毒抑制物质的影响。

淀粉-碘斑法当所研究的病毒没有过敏性枯斑寄主时,采用此法。

Holmes(1931)发现TMV接种的烟叶上有时形成明显的黄化斑块,但不能用于计数。

将这种接种叶用95%乙醇加热到80℃固定,然后用I2和KI混合液(10克I2,30克KI,1500毫升H2O)染色时,则侵染点处出现淀粉-碘的蓝色反应。

当下午采摘叶片,褪色过夜,然后用碘液染色,则侵染点较周围组织着色浅;当采摘叶片前,植株先在黑暗中放几个小时,再用碘液染色,则侵染点组织着色深。

这是由于病毒侵染既降低光合组织中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也降低碳水化合物从光合组织中的运出。

分子检测技术及其在植物检疫检验中的应用

分子检测技术及其在植物检疫检验中的应用
放射性标记:32P 非放射性标记: 地高辛和生物素
核酸杂交:
斑点杂交 核酸转膜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FISH)
核酸杂交技术
斑点杂交
核酸转膜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FISH)
DNA芯片技术
DNA芯片(DNA chip)也成基因芯片或DNA微阵,是 生物芯片的一种。通过光导原位合成或微量点样等技 术,将数以万计的DNA片段高密度有序地固定在固相 支持物上,产生二维DNA探针阵列,阵列中每个分子 的序列及位置都是已知的。这样可与标记的样品中的 靶分子进行杂交,通过特定的仪器对杂交信号的强度 进行高效、快速的检测分析,从而对检测样品中的靶 分子进行高效判断和定量。 基本过程:样品制备----分子杂交-----结果分析 特点:高通量
分子检测技术 及其在植物检疫检验中的应用
分子检测技术
基于核酸杂交和扩增来达到对特定病原物 或其他目标生物检测的目的。 PCR技术 核酸杂交 DNA芯片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是一种 体外选择性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其原理是 在模板及引物存在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DNA聚合酶可以 催化单个脱氧核苷酸(dNTP)从引物的3’-OH端引入,并 沿5 ’→3’ 的方向延伸,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链。 基本步骤:模板变性---引物退火----延伸反应 特点: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
行PCR之前,先要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 成互补DNA,然后进行常规PCR,该技术称为RT-PCR。 • 鉴于RNA易降解的特性,产生IC-RT-PCR。先在PCR管中 加入一定稀释度的病毒特异性抗体,然后加入待测样品 粗提液,使病毒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再洗涤除去未结合 的物质,加入裂解液释放病毒核酸后,再进行RT-PCR 。 将病毒的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与PCR 技术相结合, 称为免疫捕捉RT-PCR。 • 实例:IC-RT-PCR检测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植物病毒分子检测方法概述

植物病毒分子检测方法概述
E S 诊 断 试 剂 盒 已 被研 制 成 功 … LIA 1。
电 印迹 免 疫 分 析 方 法 首 先 用 S P D AGE
分 离 病 毒 C 把 蛋 白带 转 移 到 膜 上 , 进 行 P, 再
E S 方法简单 , 敏 度高 , 异性 强 , LIA 灵 特
适 于大 量 样 品 的检 测 。 1 2 斑 点 免 疫 吸 附 法 .
烯 酶 联 板 ) 附 , 免 疫 反 应 和 酶 的高 效 催 化 吸 将 反 应 有 机 结 合 的方 法 。 酶 标 抗 体 ( 或抗 抗 体 )
与 相 应 抗 原 反 应 时 形 成 酶 标 记 的 免 疫 复 合 物 , 遇 到 相 应 的 底 物 时产 生 颜 色 反 应 , 色 酶 颜 深 浅 与 抗 原 量 正相 关 。该 方 法 已被 用 于各 种 植物病毒检测 。 后来 发 展 的 用 酶 标 A 蛋 白 取 代 酶 标 抗
植 物 病 毒 粒 体 主要 由核 酸 和 蛋 白外 壳 构 成 , 白外 壳 由许 多 外 壳 蛋 白 ( P 组 成 。 蛋 C )
C P和 核 酸 因 病 毒 的 不 同 而 异 , 检 测 、 是
上形 成 有 色 斑 点 , 点 颜 色 深 浅 与 抗 原 的 量 斑 成 正 比 。也 已用 于 各种 病 毒 检 测 。 斑 点 法 简 便 , 应 时 间短 , 应 结 果 可 长 反 反
—.--— —
3 7 —— 7 . - - —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 6期 02
植 物检 疫
P ANT L QUAR ANTI NE
不适于大量样 品的检测。 1 5 伏 安 酶 联 免 疫 分 析 法 .
时 间 , 且 可 重 复 性 强 , 病 毒 检 测 技 术 方 面 并 在 是 一 大 进 步 。但 在 样 品量 极 少 或 病 毒 在 组 织 中含 量 很 低 、 蛋 白外 壳 的 类 病 毒 的检 测 时 , 无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详解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详解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刘茂炎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子技术的发展,鉴定和检测病毒的方法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确快速。

以PCR为基础的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病毒核酸分子的鉴定,其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是与PCR扩增反应的特异性引物相关联的;于此同时传统的鉴定检测技术依然有其发展优势。

不论怎样的方法技术,都是以病毒的理化性质以及侵染性为基础的。

在此基础上,甚至出现了某些边缘技术在病毒鉴定检测方面的应用。

本文主要综述的是对植物病毒鉴定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植物病毒;检测技术;PCR病毒在生物学上特征(如病毒的理化性质,包括病毒粒子的形态、大小、对理化因子的耐受性等)以及在寄主上的反应(如寄主范围、症状表现、传播方式等)是对病毒最直观的认识。

常规的对植物病毒的鉴定检测方法有:生物学测定方法、血清学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生物学测定依据病毒的侵染性,观察寄主植株或其它生物的症状表现;血清学技术以病毒外壳蛋白(CP)为基础;电子显微镜技术依据病毒的形状大小的不同;分子生物学鉴定则以病毒核酸为基础。

1.生物学鉴定最直接的方法是目测法,直接观察病毒对植物的病害症状。

如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病害症状为叶上出现花叶症状,生长陷于不良状态,叶常呈畸形;玉米鼠耳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田间症状表现[1]。

目测法因观察的主观性和症状的不确定性的影响而不精准。

1929年美国病毒学家霍姆斯(Holmes)用感病的植物叶片粗提液接种指示植物,2~3天后接种叶片出现圆形枯斑,枯斑数与侵染性病毒的浓度成正比,能测出病毒的相对侵染力,对病毒的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就是枯斑和指示植物检测法。

国内报道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fijivirus,RBSDV)可侵染28属57种禾本科植物,该病毒的主要传毒介体是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玉米是灰飞虱的桥梁寄主而非最适寄主[2],以玉米作为指示植物可以良好地鉴定RBSD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毒分子检测方法概述邵碧英(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福州 350001) 植物病毒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外壳构成,蛋白外壳由许多外壳蛋白(CP)组成。

CP和核酸因病毒的不同而异,是检测、鉴定植物病毒的主要依据。

广义的植物病毒分子检测方法包括蛋白质检测(或血清学试验)和核酸检测方法,本文分别介绍。

1 以病毒外壳蛋白为基础的检测方法植物病毒的CP具有抗原性,很多病毒可以被提纯并制备成高效价的抗血清,根据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可检测植物病毒的存在。

血清学方法有很多,应用较广泛的是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也发展了一些新的检测方法。

111 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 ISA)EL ISA是一种采用固相(主要为聚苯乙烯酶联板)吸附,将免疫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反应有机结合的方法。

酶标抗体(或抗抗体)与相应抗原反应时形成酶标记的免疫复合物,酶遇到相应的底物时产生颜色反应,颜色深浅与抗原量正相关。

该方法已被用于各种植物病毒检测。

后来发展的用酶标A蛋白取代酶标抗抗体的EL ISA被称为A蛋白酶联吸附法(SPA-EL ISA)。

几种植物病毒的SPA-EL ISA诊断试剂盒已被研制成功[1]。

EL ISA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于大量样品的检测。

112 斑点免疫吸附法20世纪80年代发展的以硝酸纤维素膜(NCM)为固相载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斑点免疫吸附法,检测原理类似于EL ISA,但酶与底物反应产生不溶性产物,在NCM 上形成有色斑点,斑点颜色深浅与抗原的量成正比。

也已用于各种病毒检测。

斑点法简便,反应时间短,反应结果可长期保存,不需任何特殊设备,也适合于大量样品的测定。

113 直接组织斑免疫测定法(IDD TB)与EL ISA相比,斑点法更为简便,但仍然需要提取病毒的粗提液或提纯制剂,试验过程较繁琐。

改进后的直接组织斑免疫测定是直接把植物组织切块固定于膜上,然后利用抗原抗体特异反应来检测植物病毒。

鞠振林等[2]以IDD TB检测病组织中的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等多种病毒获得较好结果。

徐明全等[3]采用IDD TB法从兰花叶片中检测到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

把石斛兰叶片从叶尖至叶尾每0.5cm切割1次并压印在膜上,检测结果可直接显示出感染病毒的具体部位。

组织印迹法明显比EL ISA和DIBA的试验程序简单、快速。

但病毒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分布不均匀,同一样品要重复多次,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114 电印迹免疫分析(EBLA)电印迹免疫分析方法首先用SDS2PA GE 分离病毒CP,把蛋白带转移到膜上,再进行抗原杭体反应,根据CP分子量和吸附特异性抗血清的特殊带来判断该病毒的存在与否。

EBLA和EL ISA、DIBA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通过电泳将植物病毒的CP和植物组织中的其它蛋白分离开来,排除了杂蛋白的干扰,可检测低浓度的植物病毒。

此方法—773—不适于大量样品的检测。

115 伏安酶联免疫分析法伏安酶联免疫分析是将酶催化、免疫技术和伏安法检测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分析方法。

焦奎等[4]已研究10个伏安酶联免疫分析新体系,灵敏度均高于EL ISA 。

伏安酶联免疫分析法具备了伏安法的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又具备免疫反应的特异性,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但此方法不适宜于大量样品的分析。

116 胶体金免疫法胶体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和能结合生物大分子的特性,将其标记到抗体或SPA 上,再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抗原,增强了可见性,若在金颗粒周围再进行银染色又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在膜上进行免疫金、免疫金/银染色时分别称为斑点免疫金(Dot 2IGS )和斑点免疫金/银(Dot 2IGSS )染色。

魏梅生[5]将Dot 2IGS 和Dot 2IGSS 应用于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ring 2spot virus )的检测,还将胶体金颗粒标记TRSV 的抗体,制成了免疫层析检测试条[6],试纸条检测操作简便,不需要任何仪器,10mim 之内即有结果,特别适于田间快速诊断和口岸检疫。

117 免疫PCR 新近发展起来的免疫PCR 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高特异性与PCR 的高录敏度有机结合的检测技术与酶标检测技术相比,免疫PCR 是用DNA 片段取代酶来标记抗体,然后用PCR 扩增DNA 片段从而放大抗原抗体反应,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Sharman [7]建立一种复合免疫PCR ,可同时检测香蕉和车前草粗提取汁液中的香蕉苞叶花叶病毒(Banana bract mosaic virus ,黄瓜花叶病毒和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mchy top virus )。

2 以病毒核酸为基础的检测方法血清学方法检测植物病毒的优点是灵敏、使用方便,与生物学实验相比节省空间、时间,并且可重复性强,在病毒检测技术方面是一大进步。

但在样品量极少或病毒在组织中含量很低、无蛋白外壳的类病毒的检测时,必须用核酸检测法。

211 PCRPCR 是一种DNA 体外扩增技术,大多数植物病毒含的是RNA ,首先要将RNA 反转录成cDNA ,后进行PCR ,此方法称为R T 2PCR 。

近年来,在R T 2RCR 基础上已经发展了多种方法用于植物病毒的检测。

复合R T 2PCR 是在同一R T 2PCR 反应体系中用几对不同的引物同时检测多个目的片段。

Nassuth 等[8]应用复合R T 2PCR 同时检测葡萄藤提取物中的4种病毒。

Nie 等[9]也应用复合R T 2PCR 技术同时检测了马铃薯的5种病毒和1种类病毒。

复合R T 2PCR 和用单一R T 2PCR 做相同数目的病毒检测相比,节约了时间和试剂。

PCR 2EL ISA 是用EL ISA 替代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测PCR 产物的方法,录敏度高。

Olmos 等[10]用PCR 2EL ISA 方法检测PPV ,灵敏度比免疫PCR 高100倍。

采用将PCR 和荧光测定相结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不仅可避免假阳性的出现,而且提高了检测灵敏度,还能进行定量检测。

Roberts 等[11]用实荧光定量R T 2PCR 可检测少至500fg 的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Eun 等[12]采用复合荧光定量R T 2PCR 法可同时检测少至5fg 的CymMV 和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to 2bamovirus )。

PCR 对病毒是的有利条件是它特别灵敏,可检测最低病毒含量达到fg 水平,可直接对任何材料,包括坏死、鲜活、甚至很微量材料进行检测。

但植物病毒多为RNA 病毒,RNA 很容易降解,撮相对困难,只有那些已知序列的病毒才能作PCR ,实验时需要昂贵的试剂和特殊的设备。

—873—核酸探针和固定在膜上的核酸进行杂交,使杂交体带上标记而被是出来。

一般采用核酸点杂交法来检测植物病毒。

朱水芳等、李尉民等[13~14]分别应用核酸杂交成功检测了ToRSV、SBMV。

核酸杂交还可和R T2PCR 结合使用。

Bertolini等[15]采用复合R T2PCR 同时检测能侵染橄榄树的6种RNA病毒,后用这6种病毒的特异Dig标记的探针对PCR产物进行检测。

核酸分子杂交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检测到lpg的DNA,可检测大量样品。

213 其它核酸检测法RNA病毒、类病毒在寄主体内存在的特异dsRNA有各自的迁移率、分子量、片段数,可用于植物病毒的鉴定,dsRNA分析技术[16]就是以此为检测依据的。

基因芯片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项新技术,在核酸序列测定、基因突变的检测、基因表达情况的分析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内外学者也正致力于植物病毒检测的基因芯片的研究和开发,相信不久的将来基因芯片会在快速、灵敏地检测大批量样品的植物病毒上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 陈京,宋淑敏,陈燕芳等.三种病毒A蛋白酶联诊断试剂盒的研制简报.植物检疫,1997,11(1):272 鞠振林,朱笑梅,薛爱红等.改进的直接组织斑免疫测定法在植物病毒及细菌检测中的应用.植物病理学报, 1993,23(4):367~3713 徐明全,郑平,刘荣维等.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组织印5 魏梅生.斑点免疫金和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烟草环斑病毒.植物检疫,2000,14(1):1~26 魏梅生,李桂芬,张周军等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烟草环斑病毒.植物检疫,2002,16(2):81~837 Sharman M,Thomas J E,Dietzgen R G.Development of a multiplex immunocapture PCR with colourimetric detec2 tion for viruses of banana.J Virol Methods,2000,89(1-2):75~888 Nassuth A,Pollari E,Helmeczy K,et al.Improved RNA extraction and one2tube RT2PCR assay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control plant RNA plus several viruses in plant extracts.J Virol Methods,2000,90(1):37~499 Nie X,Singh R P.Detection of multiple potato viruses us2 ing an oligo(dT)as a comon cDNA primer in multiplex RT2PCR.J Virol Methods,2000,86(2):179~18510 Olmos A,Cambra M,Dasi M A,et al.Simultaneous de2 tection and typing of plum pox potyvirus(PPV)isolates by heminested2PCR and PCR2EL ISA.J V M1997,68(2): 127~13711 Roberts C A,Dietzgen R G,Heelan L A,etal.Real2time RT2PCR fluorescent detection of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J Virol Methods,2000,88(1):1~812 Eun AJ,Seoh M,Wong S.Simultaneous quantitation of two orchid viruses by the TaqMan real2RT2PCR.J Virol Methods,2000,87(1-2):151~16013 朱水芳,相宁,张成良等.PCR和Dig2cRNA探针检测番茄环斑病毒,中国进出境动植检,1995,(4):29~31 14 李尉民,Roger Hull,张成良等.南方菜豆花叶病毒(SB2 MV)两典型株系行异cDNAT和RNA探针的制务及应用.植物病理学报,1998,28(3):243~24715 Bertolini E,Olmos A,Martinez M C,et al.Single2step multiplex RT2PCR for simultaneous and colourimetric de2 tection of six RNA viruses in olive trees.J Virol Meth2 ods,2001,96(1):33~4116 田文会,王江柱.双链RNA分析技术在鉴定RNA病毒中的应用,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18(4):112~117—9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