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阿房宫赋1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课文原文翻译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课文原文翻译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课文原文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阿房宫赋课文原文翻译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阿房宫赋课文原文翻译》,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原文篇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高二册语文《阿房宫赋》教案

高二册语文《阿房宫赋》教案

高二册语文《阿房宫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作者情感及创作意图。

2.掌握《阿房宫赋》的文学特点,包括骈文的形式、修辞手法等。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点,理解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把握骈文的形式特点,理解赋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赋文特点,为学习《阿房宫赋》做好铺垫。

2.理解文本内容(1)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感知文本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3)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3.分析文学特点(1)引导学生关注《阿房宫赋》的骈文形式,讲解骈文的特点。

(2)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讨论《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声韵和谐等。

4.感悟作者情感(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

(2)分析作者对阿房宫的描绘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

(3)讨论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及其现实意义。

5.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翻译《阿房宫赋》全文,理解文章内容。

3.收集与《阿房宫赋》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是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学特点。

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评价是否全面,能否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在学习《阿房宫赋》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又能领悟到历史的深刻内涵。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分析《阿房宫赋》骈文形式的特点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骈文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对仗工整,声韵和谐。

高二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高二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高二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1.高二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篇一(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高二语文阿房宫赋1

高二语文阿房宫赋1
长歌当哭,人类不应沉沦;底线思维,惟有反戈一击抗争到底。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看啊!国与国之间的互动,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携手并肩,打造”“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与援助铮言。而““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 语,又难道不是中国援助其他国家所寄托着的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与愿望,涓涓细流,润物细之无声。
时间没有停滞,飞速却在高歌猛进。面对疫情蔓延的肆虐态势,新增感染与确诊和死亡愈来愈多,其丝毫未减,不啻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之生与死的考验,更赋予了我们青年一代,必须以“早晨八 九点钟的太阳”一般,勇敢地面对与挺身而出,去战胜一切邪恶疫毒,去喜迎明天的太阳升腾。
“狂飙为我从天落,灾难瞬间临世入”,今年以来,一场突发性灾难,以超越人类想象,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将新冠病毒疫情,像炙点穴位妖魔,淫邪而妖艳,狞笑着丑态毕露,次第在全球几乎 每一国度,不留一片净土地席卷覆盖,令人类哀嚎,令山川色变,七十多亿人类哟!每一个不是头悬它的毒舌,惟有于感染与确诊和死亡边缘挣扎……这样日子,难道真应让它存在么?我们所有人们, 每一人都能听见了自己内心的呐喊。十博体育软件下载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
泛指田野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
突出的样子 yǔ本义:露 天的谷仓)
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
丝线 Jià n栏杆
九州
声音杂乱的样子
继续
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
集市 所有一切使 说反对 在心里怒 死去民心 的帝王。
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niǎn古代宫中 用的便车。 名作状;来的方式 名作状 互文现象
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
同“青丝” 明亮的样子 判断句 那是宫中人打开的梳妆镜。 指头发 纷乱蓬松的样子 香料
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油脂 脂粉、香膏 突然
象声词;车 深远,引申 轮的声音。 为“最后”
阿房宫赋
杜牧
赋与阿房宫 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 朗读课文 作品鉴赏 作业练习
赋;
• 原来是《诗经的》的六义之一。即“赋、比、兴、 风、雅、颂。 • 在六义中,它是一种铺陈直言的手法。 • 作为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荀子的作品《赋》篇。 真正繁荣在汉代。所以常称之为汉赋。 • 汉赋的发展;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三个阶段。 • 汉赋的特点;保存了六义中“赋”的铺陈直言; 继承了楚辞韵散结合的特点;吸收了屈原的华美 词彩,和叙事,抒情相结合的特长。
作者杜牧;
字牧之,号樊川。晚唐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 出身名门,祖父杜佑历任中唐三朝宰相。因此自幼受过很好 的教育。26岁中进士,曾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官至中书舍 人。晚年居住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称他“杜樊川”。 杜牧为人刚直,不肯逢迎权贵,因此仕途上不是很得意,然 而独特的家世和处境,使他在政治上显得极有见识,而且敢于议 论,敢于直陈时弊。 文学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诗歌上;他的诗歌脍炙人口,善于 用短小的篇幅,精炼的语言,清丽自然的画面,表达委婉含蓄, 隽永深沉的情感。其中比较有名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赤壁》《泊秦淮》《江南春绝句》《山行》《清明》 他诗风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因而称 之为“小杜”;他又和李商隐同时代且齐名被人们合称为“小李 杜”。 他的散文质朴清新,其中的《阿房宫赋》曾得到“古来之赋, 此为第一”的盛誉,长期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高二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课件

高二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课件

哪一个更好?
原文: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 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 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 使负栋之柱,多于行道之树木;架梁之椽, 多于水中之鱼虾;钉头磷磷,多于原野之 闲草;瓦缝参差,多于田间之犁缝;直栏 横槛,多于山林之小径;管弦呕哑,多于 暮春之鸟语。
• “秦爱纷奢”导致了什么后果?(找原句)
• 为什么不浓墨重彩写这一后果?
• 描写突出“秦爱纷奢”是本文的写作目的吗? • 请阅读第4段,注意四个“后人”的含义有何 不同,为什么要用四个“哀”? • 怎样才能不哀?
作业
• 1、阅读延伸题 • 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 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也。”四个“哀”道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 现象,也许历史教训并不难总结,但人们 往往停留在“哀”上,而不是“鉴”上。 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谈谈你对“哀” 与“鉴”理解。 • 2、背诵文章第3、4自然:作者认为秦王朝毁灭 的原因是什么? • (提示:可以从文章议论部分找到原句进 行概括。)
• 杜牧所说的“秦之纷奢”,是通过描写什 么事物来表现的? •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1-2段,并说说1-2段的描 写对象及特点。
第1、2自然段中,作者用哪些表现手法 来写阿房宫宫殿、宫女与珍宝?
• 提示:鉴赏表达技巧。 • 何种手法+表现何内容+表现何主旨 • 分组讨论:四位同学一组,针对每一个具 体的句子来进行鉴赏交流。
•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 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 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高二选修1语文必背篇目

高二选修1语文必背篇目

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高二语文阿房宫赋1

高二语文阿房宫赋1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荧
荧”是比喻句的喻体,“开妆镜也”是本体。以璀璨晶
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 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人以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 出现本体,解释原因,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与上一句的表达方式相仿。“渭流涨腻, 弃脂水也”说丢弃的脂水竟使渭流涨腻,用的是夸张 手法,极言梳洗的美女之多。“烟雾横斜,焚椒兰也” 写焚烧椒兰竟至烟斜雾横,也是夸张,效用同上句一
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6.翻译 ①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 亦不甚惜。
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 译文: 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丢弃满地,秦人看到 这些(东西),也不很珍惜。
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的人 译文: 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引以为鉴,
4.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骊山北构而 西折: 连词,表承接关系。 . ②盘盘焉 : 形容词词尾,表示事物的状态。 . ③使负栋之柱,多于 南亩之农夫: 介词,“比”。 . 连词,表转折 ④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 敢怒: . 关系,“却”。 使:连词, ⑤使 六国各爱其人,则 足以拒秦: . . 表假设关系,“假使”“如果”。则:连词,
也会使(更)后代的人又哀叹后代的人了。
二、深层探究 7.先诵读全文(首段开头四个短句,要读出气势,语 音要雄厚;阿房宫建筑奇丽要读得飞扬;宫女梳妆 打扮要读出喜,等待失望要读出悲。排比要读得有 气势,议论要读得有力),然后找出“体物”(铺陈 描摹事物的形态)和“写志”(抒情议论)部分。 答案 “体物”(1~2段),铺叙渲染阿房宫的雄伟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过那只废弃的水泥船,我在路边的凉亭上坐了一会儿。这是一个曾被私人用作餐厅的所在,不知什么时候又恢复了它的公共属性,砖砌的墙被拆去,四周新焊了粗大的不锈钢护栏,里面增加了几个休 闲的长木椅。徽式的琉璃瓦顶盖,在远处灯光的照映下,发出幽冷的光。这是一处较佳的休息场所,上晚的时候,应该不会这样冷清,不像现在,只有我一个。小刀娱乐网 / 穿过那连接东西主城区的老桥,城市的繁华和喧嚣便慢慢地丢在了后面,我沿着河边小径向南边无尽的静谧和黑暗走去。 四周早已恢复了安静,除了偶然经过的汽车,没有一点声音。堤坡上树并不茂密,直直的树干在高处路灯的照射下呈现出一种白色,从河堤下向上望去,犹如一棵棵笔直的桦树。 一只野鸭从高空飞过,呱呱地投向远方浓郁的黑暗中。不知它要飞到哪儿去。这里不是它要停留的地方吗?那样执着地择尽寒枝,不畏天涯孤旅的悲壮,可是它该怎样面对清冷沙洲的寂寞呢? 新建的南环城大铁桥上还没有装上路灯。站在幽暗的桥面向北望去。远处城市的上空依然明亮,像包裹了一层透明的膜。河两岸的路灯,犹如镶嵌在河边的两串珍珠,随着河流南延过来,把夜晚隔成了 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是外边烦杂喧闹的俗世,一个是河两边静谧安详的桃源。这正如人生的两条河,我们不得不在世俗的河流中挣扎、迷失,可我们内心深处仍然渴望能够在某些时候摒弃外界所 有的牵绊和留恋,回到生命之初的纯真,在这静谧安详的河流中涤荡自己的心灵,找回迷失的自己。 夜色早已阑珊,我仍然关着手机,此刻,我不想有任何来自世俗的打扰,哪怕是发自内心的关怀。我只想暂时断绝与外面的一切联系,在这四月的午夜,给自己一个绝对的个人空间。我是谁?我在哪里 ?我将要到哪里去?只能在如此静谧的时间,如此静谧的空间,才会有如此纯粹的自问。再过几个小时,在黑暗的尽头,当明天的阳光在周围照亮时,我就会是另外一个人,在世俗的河中挣扎,并随波 流向自己也不知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