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阿房宫赋》教案 第一课时教案

(2)让学生找出能够体现赋体特征的句子,教师作简要的评析。每分析一句,让学生齐声朗读该句,品味其语言。
本段体现赋体特征的语句有:
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摽掠其人。
④为秦宫人:为,动词,成为
(2)其余句子按本段层次给学生分小组分任务,学生自主讨论,通过查阅工具书疏通字词,解释句意。
(3)各小组依次分享讨论结果,老师补充学生分析结果。各小组发表看法之前,全体组员先齐声朗读其分析的句子。
3段落小结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段大意。
板书:宫人:朝歌夜弦——奢靡
明星荧荧、绿云扰扰、
提问2:在六个排比中,看看对比的事物各有哪些,各代表了什么?
(答案要点:
阿房宫(统治阶级):负栋之柱、架梁之椽、钉头磷磷、瓦缝参差、直栏横槛、管弦呕哑
社稷民生:农夫、工女、粟栗、帛缕、九土之城郭、市人之言语
这样写突出了秦的奢侈对国计民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提问3:最后一句中有四个“后人”,它们分别的是什么?
2让学生讨论并发言:从主旨中受到什么启发,并用名人警句或经典小故事等课外材料加以佐证。(8min)
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1、得民心者的天下:
2、成由节俭败由奢: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4、其他……
(五)布置作业
1掌握本课重点的字词,并背诵全文。
2模仿课文,找某事物作为对象,写一组描述性的文字,要求运用排比、对偶等手法,写出文采。
3教师点评学生的翻译内容,并讲解需要着重注意的字词音义及用法。
这两段的知识点包括:(加粗部分为老师的讲解点)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高中语文必修一等六单元第一篇课文。
2. 课文内容:学习《阿房宫赋》的全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 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课文中的难句翻译。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阿房宫的图片,引导学生对阿房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3. 字词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句子翻译:对课文中的难句进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结构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6. 情感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课文。
7.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阿房宫赋》2. 板书内容:课文结构、重点字词、作者表达技巧、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写一篇关于《阿房宫赋》的读后感。
2. 作业答案:读后感应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表达技巧的分析、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阿房宫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高中语文必修一等六单元第一篇课文。
2. 课文内容:学习《阿房宫赋》的全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分析;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
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
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
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宫。
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
细绘极尽铺陈夸张体现了赋体的特色
写建筑、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
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
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
④还是以歌舞盛况写宫殿宏伟
五、词语、语句等基础知识探讨
重点词语:
⑴“廊腰缦回”——“缦”的本义是没有文来的帛,又通“慢”,“慢”有“宽缓”、“迟缓”等义;这句的“缦”,注释为“索绕”,是由“宽缓”义引申而来,下文“缦立远视”的“缦”,注释为“久”,是“迟缓”义的引申。“回”,注释为曲折。
⑵“钩心斗角”——课文用的是它的原始意义,与现在用作成语的意思有别。在文言中也常用来指写作中的巧思,如:“近时诗家咏物,钩心斗角,有突过前人者”。
细写部分,外观
先写重搂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
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精巧工致)
映衬宫宇之宏伟、搂阁之(高大,精巧.繁多)
内部歌舞盛况,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灿”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杜牧
第一学时
【学习要点】
1、研读第一段。
六王毕, 四海一;蜀山 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骊 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
六国覆灭了,天下 统一了;蜀地山林被砍 伐一空,阿房宫建成了。 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 高楼重阁遮天蔽日。 (阿房宫)从骊山的北 面建起,然后折向西, 直通到到咸阳。
渭水和樊川两道河缓缓流淌, 二川溶溶,流入 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 十步一座亭阁。腰带似的长廊 宫墙。五步一楼, 像绸带迂回曲折,屋檐高高翘 十步一阁。廊腰 起像鸟嘴向空中飞啄。这些楼 缦回,檐牙高啄。 台亭阁,各自随着地势不同而 各抱地势,钩心 建,宫殿群参差分布,彼此圆 斗角。盘盘焉, 环掩抱,飞檐交错连接。盘旋 囷囷焉,蜂房水 着,曲折着,像蜂房那样密集, 涡,矗不知乎几 像水涡那样套连,巍峨矗立, 千万落。 不知道有几千万座。
数词→动词 统一 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长桥卧波,未云 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怎 何龙?复道行空, 会出现蛟龙?复道凌于空中,不是 不霁何虹?高低 雨过天晴,怎么会出现彩虹?(楼 冥迷,不知西东。 阁)高低错落,令人迷蒙,分不清 歌台暖响,春光 南北西东。台上歌声温润,洋溢着 融融;舞殿冷袖, 春天般的欢乐;殿中舞袖飘拂,充 风雨凄凄。一日 满着风雨交加般的凄冷。在一天之 之内,一宫之间, 内,在同一座宫殿之中,却(让人 而气候不齐。 感到) 气氛如此不同。
宏伟壮丽
试背第一段
六王毕, , , 。覆 压 , 。骊山 , 。二 川 , 。五步一楼, ; , ;各抱地势, 。盘盘 焉, ,蜂房水涡, 。 , ? ,不霁何虹? , 。 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 一日之内, , 。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 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 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前 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 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而这,只是阿 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 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 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 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 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1

3.文言句式 ① 明 星 荧 荧 , 开 妆 镜 也 „„ 雷 霆 乍 惊 , 宫 车 过 也 :
判断句 ____________ 判断句 ②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____________ 判断句 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⑤多于南亩之农夫:____________ 被动句 ⑥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
民,终将促成自亡这一主题。
(2)讨论:文章的第 3 段与第 4 段是否能对调?为什么?
答案
两段之间不可对调。第3段的感慨是由第1、第2
段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对比中引申出来的。第4段 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
直逼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政权本质。“眼光”更深
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一千年后的“现实”联 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答案
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
言中除解释为“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 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二字,使无穷感 慨充溢于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 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
比喻各自费尽心机,互相排挤。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 所,座。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降,衰败。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人教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2、笔记本
3、古汉语工具书
4、导学案
三、学习方式和环节:
1、观看视频课学习
2、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
四、学习环节:
1、题解
2、阿房宫
3、赋、杜牧
4、写作背景
5、订正字音
6、范读
7、古今异义
8、一词多义
9、词类活用
10、虚词Βιβλιοθήκη 11、特殊句式12、重点句翻译
13、布置作业
【人教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导学案
一、学习任务:
1、了解赋,了解杜牧及《阿房宫赋》。
2、阅读文章,读准字音,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理解文章重要的文言文字词和语法现象。
二、学习准备: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精品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阿房宫赋》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十一课的《阿房宫赋》全文,重点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历史背景和作者观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阿房宫赋》的生字词、句式和文学特点;2. 领悟文章所蕴含的作者观点,了解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3.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理解作者观点,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
难点:对文章中复杂句式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作者观点的深入剖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阿房宫赋》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阿房宫的历史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宫殿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诵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同时注意纠正发音,理解生字词。
3. 讲解: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如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讲解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观点。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难点句子,解释句式结构和词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阿房宫赋》2. 文学特色: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3. 历史背景:秦朝阿房宫的兴衰4. 作者观点:对秦朝暴政的批判,对民生的关怀5. 重点句子:文章中的难点句子及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文章中的五个重点句子,并分析其句式结构。
答案:见附录。
2. 课后思考: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深入了解秦朝的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阿房宫赋》,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节的内容,详细讲述了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及其背后的历史沧桑。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赋的特点,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句型,了解赋的文学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赋的文学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体现,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词汇、句型的掌握,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词汇表、练习册、作文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阿房宫的遗址,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标注生词、难句。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境。
5.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翻译等题型,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阿房宫赋》2. 内容:课文结构、赋的文学特点、重点词汇、句型、作者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3)谈谈你对阿房宫背后的历史沧桑的理解。
答案:(1)重点句子翻译见附件。
(2)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形象地描绘了阿房宫的宏伟壮丽,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3)阿房宫背后反映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丰功伟绩,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繁荣与衰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赋文,如《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进一步了解赋的文学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总写外貌(巨大耗资、宏伟规
第
模、楼阁之高)
一
段
先写楼阁
建
筑
细写内部 次写长桥复道
宏伟壮丽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后写宫中歌舞盛况 人 物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第一段语境填空(从课本中找出答案)
1、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2、写宫内歌舞盛况,借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的句子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渭水和樊川)两条河的河
二川溶溶,流入 水缓缓流淌,流进了宫墙。 宫墙。五步一楼,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 十步一阁;廊腰 阁;走廊像人的腰样环绕曲
缦回,檐牙高啄;折,屋檐高耸就像鸟仰首啄
各抱地势,钩心 物;这些楼台亭阁,各自依
斗角。盘盘焉, 照地形,与中心建筑相钩连,
《阿房宫赋》: 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
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诗歌欣赏:
1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特点: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杜牧善于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借古讽今,将
2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个人对国家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民族命运的关
3
泊秦淮
名词→动词 出现龙 出现彩虹
“响”动词→名词 歌声
雨后或雪后转晴
天气的冷暖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长桥卧在水上,(就像飞龙)
长桥卧波,未云 可是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复
何龙?复道行空,道在空中穿过,(就像彩虹),
不霁何虹?高低
可是并非雨过天晴,哪来的彩 虹?分辨不清高低,也分辨不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六王毕,四 海一;蜀山兀,阿 房出。覆压三百余 里,隔离天日。骊 山北构而西折,直 走咸阳。
六国灭亡了, 天下统一;蜀地山 光秃了,阿房宫建 成了。它覆盖了三 百多里地,楼阁遮 天蔽日。它从骊山 向北面建起,折而 向西,一直通到咸 阳。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铺采摛文”指赋的形式特
点,即注重铺叙,辞藻华美,浓墨重彩。
赋的特点:① 语句上以四、六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追求骈偶。
② 语音上声律和谐,读之朗朗上口。③ 文辞上夸张渲染,讲究藻饰和用典。
④ 内容上多写宫苑游猎,篇末作一些讽喻。总之,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
律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常发一点议论,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写作背景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23岁的杜 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 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 16岁继位,好声色,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 朝政,在位3年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借此 赋表面铺写阿房宫的兴起、毁灭,实则用秦骄 奢致亡的故事,规劝本朝当政者,以古为鉴,
是: , ; ,
以寄托讽喻之意。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
《赤壁赋》等。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赋
赋者,铺也。古文体。 铺采摛(chī,舒展)文,体物写志也。
艺术表现: 讲究声韵之美, 词藻华丽。
内容重在: 摹写事物, 抒发情感, 表达思想。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逦迤 lǐyǐ
锱铢 zīzhū
架梁之椽 chuán
在庾之粟粒 yǔ sù 横槛 jiàn
呕哑 ōuyā
参差 cēn cī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研习第一段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
●
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
●
●
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
冥迷,不知西东。清南北西东。歌台上响起让人
歌台暖响,春光 产生暖意的歌声,使人感到如
融融;舞殿冷袖,同春光一般温暖;人们在殿中
风雨凄凄。一日 跳舞,舞袖摆动,带来寒气,
之内,一宫之间,让人感到像风雨天一样凄冷。 而气候不齐。 就在同一天之内,同一座宫里,
天气冷暖截然不同。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囷囷焉,蜂房水 相邻的屋角相对峙。阿房宫
涡,矗不知其几 盘旋曲折,像蜂房,像水涡,
千万落。
高高矗立,不知道它们有几
千几万座。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研讨第一段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 台暖●响,● 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 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 不齐。
明兴亡大道。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 国忧民、匡世济民的情怀。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骊山 lí 缦回 màn
金块珠砾 lì
不霁何虹 jì
妃嫔媵嫱 pín yìngqiáng 焚椒兰 jiāo
辘辘 lù
杳不知 yǎo
尽态极妍 yán
摽掠 piāo
鼎铛 chēng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切熔铸于诗情 画意之中,体 现了诗歌的现
4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经磨洗认前朝。
实主义传统精
神。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文学
常识
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
赋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和散文的特点。“体物言志”指赋的内容特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赋、写作背景。 2.熟读全文,疏通字音、句读。 3..学习1-2段,积累其中的文言知识。 4.理解1-2段的内容。 5.背诵前两段。
杜牧:
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人。晚年 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 因称他“杜樊川”,晚唐时期杰出诗 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著 名的“文赋”和古文大家。古文方 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 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 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钩 不~~~知心~~~乎斗~~~几角~ 千。盘万盘●落焉。● ,囷囷焉,蜂●房水●涡,矗
名● 词→状语 像蜂房 像水涡 走:通达 今多指行走 像丝绸一样,萦绕
“腰”名词→状语.像腰带一样
落:座。今多指下降,衰败。
数词→动词 统一 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