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人物分析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以及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作者曹雪芹出身于十分显赫的贵族世家,后因政变而家道中落,曹雪芹的一生恰恰经历了这个衰落的过程,从侯服玉食的贵公子,落魄成为贫苦的寒士。
这种天堂地狱的变化,使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怀有不满与批判的态度,从而创作了举世之作《红楼梦》。
小说《红楼梦》中纯熟的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惟妙惟肖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刻画都相当精彩,不仅是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被选用为中国高中必选课文,而且整部小说的汉语运用也是最佳典范。
《林黛玉进贾府》是介绍《红楼梦》整部小说的典型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林黛玉第一次踏进贾府时的情景,以黛玉的见闻第一次对贾府做了直接叙述,全书的序幕部分。
作者通过黛玉之眼抛出了贾家的重要人物以及贾府气派的环境,同时也是主人公林黛玉与贾宝玉第一次见面的描写,可谓是《红楼梦》整部小说得以展开的精妙之笔。
作者以林黛玉进贾府大院的游踪为线索,让读者了解了《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特征,同时也逐渐推出了贾府中几个主要的人物。
在林黛玉与贾府双方见面的过程中,作者通过双方对彼此的观察巧妙地展现了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形象。
对于这些主要人物的出场方式匠心独运,对于人物形象刻画的手法浓墨重彩,各有千秋,十分精彩。
作者将每一个人物最本质的外形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并且同时体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
本文对《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便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一、机变逢迎——王熙凤作者采用了别具一格的手法来描写王熙凤的出场,并且对这一人物的肖像描写相当成功,是《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最精妙之处。
曹雪芹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采用了工笔式的重彩细绘,同时也是整部小说中最为精妙的一笔。
出场曹雪芹先写王熙凤的声音,以声音出场的方式独具匠心,爽朗的笑声体现了王熙凤直爽的性格。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的一篇节选课文,它让我们对《红楼梦》中的几位重要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王熙凤泼辣、狡黠,精明干练又光彩照人;林黛玉柔弱、敏感,处事谨慎又神采怜人;贾宝玉率真、多情,随意洒脱又处处惊人;文中对王熙凤的形象塑造重在服饰的渲染,对林黛玉则重其心理与神态的刻画,而对于贾宝玉可谓是出神入化,曲尽其妙。
描其服饰,绘其神态;述其狂语,叙其行动;褒其怪异,赞其张狂。
让读者在贾府众多面目中不得不对他多一眼关注,多一份思考,也多一份欣赏。
贾宝玉无疑是这一节选部分的中心人物。
对初到贾府的黛玉来说,这位未曾谋面的表哥早已熟知于心,她常听生前的母亲说这位表哥憨玩异常,极恶读书,又常在内帏厮混。
当她去拜见二舅舅时,与王夫人有几处对话。
王夫人对她的嘱咐中,其他姐妹仅寥寥数语:“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
”而对宝玉,这个让他疼爱(因为是她的儿子)又头疼的宝贝疙瘩却让她始终挂在嘴边,一言其“孽根祸胎”,再称其“混世魔王”,又进而数落其异常行为:“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
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
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
所以嘱咐你别睬他。
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言他。
”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此一个玩世不恭的儿子却成为她与黛玉交谈的中心,就连贾府的家长或权威人物贾政也不过聊聊一语而过,可见其特殊地位。
文中对贾宝玉的出场描写也极为详尽:“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其中“宝”“珠”“玉”“金”等显示富贵气象的词语在这一段服饰描写中多次重复出现,既而再次出现依然不惜笔墨:头戴“大珠”“金八宝坠角”,身上佩戴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
(1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得势俗气
“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 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 ——(清)李渔《闲情偶记》
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
刁钻 狡黠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 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 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 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 了! ——夸黛玉标致 主要是:奉承讨好贾母,同时 也在暗夸在场的贾家姐妹。
机变逢迎 八面玲珑 精明狡黠 巧言利舌 四面讨好 工于心计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 下细细打量一回,仍送至贾 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说 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 说熙凤“招”他)这熙凤听 了,忙转悲为喜…… 又忙携 黛玉的手,问长问短。
正是呢!我一见了 妹妹,一心都在他身 上了,又是喜欢,又 是伤心,竟忘记了老 祖宗。该打,该打! ——语言描写
以封建卫道士的目光和口吻观察评论贾宝丛生杂草喻不学无术不端正不听话执拗不训似贬实褒独立不羁孽根祸胎抵触封建眉清目秀英俊多情贾宝玉反对封建束缚蔑视世俗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西江月的总结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蔑视世俗善良多情有独立精神叛逆性格的贵族公子葬花词花谢花飞飞满天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动作描写
连连检讨自己
善于演戏 见风使舵 巧于逢迎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 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只管告诉 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对黛玉的关心
思考: 凤姐实际上是在真的关心黛玉吗? (不是)
既世故圆滑 又锋芒暗蕴
一方面,在讨贾母的欢心; 另一方面,在向黛玉透露 一个信息:贾府中我是说话 算数的主儿,听我的没错。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第一篇:《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福建仙游一中林加发摘要高中教材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表现了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三个主要人物。
本文分别从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人物描写、判词解读等几个方面对其形象性格作细致分析。
关键词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人物形象正文《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必修③第一单元第1课),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它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对贾府的环境和主要人物作了细致的描绘。
文中的环境描写突出了贾府的气派。
本节主要来探讨文中的人物描写。
文中提到的人物繁多,但写得最详细的是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人。
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他们的形象特征。
一、在时代背景中了解人物性格王熙凤贾府的实际掌权者、破坏者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盛转衰的过程。
这个封建大家庭制度严明、等级森严,表面上仍十分牢固,甚至还很繁荣。
但生活上铺张浪费、穷奢极欲,导致其很快走向衰亡。
贾赦、贾珍、贾琏等难辞其咎,但王熙凤才是最大的推手。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掌权者,她既是贾府的维护者,又是贾府的破坏者。
她紧抓权利不放,维护贾府的既有制度和表面繁荣;同时又中饱私囊,当贾府的蠹虫,是这座大厦倒下的最可怕内鬼。
《红楼梦》中探春说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便是最好的注脚。
贾宝玉、林黛玉追求自由、平等,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同时还描写了宝黛爱情。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青年人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开始产生,在贾宝玉、林黛玉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他们渴望:自由恋爱(爱情理想),不参加科举考试(事业理想),平等对待丫环、消除等级区分(人际理想)等。
但封建家长制最终扼杀了他们的理想。
其实封建家长制曾是宝黛爱情的“温床”,但最终成了“王母”。
《林黛玉进贾府》课文赏析

《林黛玉进贾府》课文赏析《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著名章节,通过对林黛玉的视角,展示了贾府的繁华与复杂的人物关系。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塑造、场景描绘与环境设定、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主题思想与情感内涵、情节结构与布局、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人物性格与命运分析等七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人物形象塑造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形象塑造丰满且具有深度。
林黛玉的敏感、聪慧、机智和自尊,贾宝玉的叛逆、深情,王熙凤的精明能干,贾母的慈祥和权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言行举止的刻画,展现了人物的多面性,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二、场景描绘与环境设定在这篇课文中,场景描绘和环境设定极为出色。
贾府的繁华与气派,以及各种细致入微的摆设和装饰,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环境设定不仅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三、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红楼梦》的语言风格独特,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语言优美、含蓄、典雅,同时又充满了生活气息。
通过对话、叙述、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得整篇课文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四、主题思想与情感内涵《林黛玉进贾府》的主题思想主要围绕着封建家庭的衰落和人性的沉沦展开。
通过对贾府中人物关系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扭曲。
同时,通过林黛玉的视角,表达了对纯真爱情的渴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篇课文情感丰富,悲喜交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五、情节结构与布局本篇课文情节结构紧凑,布局合理。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倒叙”手法,通过林黛玉的视角逐渐展开情节。
同时,通过穿插叙述和回忆的方式,使得情节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这种情节结构使得整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六、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林黛玉进贾府》通过对贾府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等级制度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中学语文论文《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沈彩云《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的一篇节选课文,它让我们对《红楼梦》中的几位重要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王熙凤泼辣、狡黠,精明干练又光彩照人;林黛玉柔弱、敏感,处事谨慎又神采怜人;贾宝玉率真、多情,随意洒脱又处处惊人;文中对王熙凤的形象塑造重在服饰的渲染,对林黛玉则重其心理与神态的刻画,而对于贾宝玉可谓是出神入化,曲尽其妙。
描其服饰,绘其神态;述其狂语,叙其行动;褒其怪异,赞其张狂。
让读者在贾府众多面目中不得不对他多一眼关注,多一份思考,也多一份欣赏。
贾宝玉无疑是这一节选部分的中心人物。
对初到贾府的黛玉来说,这位未曾谋面的表哥早已熟知于心,她常听生前的母亲说这位表哥憨玩异常,极恶读书,又常在内帏厮混。
当她去拜见二舅舅时,与王夫人有几处对话。
王夫人对她的嘱咐中,其他姐妹仅寥寥数语:“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
”而对宝玉,这个让他疼爱(因为是她的儿子)又头疼的宝贝疙瘩却让她始终挂在嘴边,一言其“孽根祸胎”,再称其“混世魔王”,又进而数落其异常行为:“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
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
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
所以嘱咐你别睬他。
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言他。
”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此一个玩世不恭的儿子却成为她与黛玉交谈的中心,就连贾府的家长或权威人物贾政也不过聊聊一语而过,可见其特殊地位。
文中对贾宝玉的出场描写也极为详尽:“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其中“宝”“珠”“玉”“金”等显示富贵气象的词语在这一段服饰描写中多次重复出现,既而再次出现依然不惜笔墨:头戴“大珠”“金八宝坠角”,身上佩戴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
(完整版)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三课时一、分析人物性格一、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
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
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
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
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总结
一、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
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
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
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
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
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
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
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
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头飾饰
┌服饰服饰集珍宝珠玉于一身──贪婪与俗气(内心世界的空虚) │服装
肖像描写┤“三角眼”
│“吊梢眉”
└容貌美丽外表──刁钻狡黠(本性)
“粉面”
“丹唇”
3.见黛玉:
通过她的言谈举止表现她的感情的变化,反映她的内心世界。
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继而拭泪(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抢先“以巾拭泪”)
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得宠原因。
4.回王夫人:
一笔带过,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三、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以下分三个描写重点来分析:
1.出场前:
侧面介绍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贬斥态度)。
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