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5个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寓言故事在宏观语义结构上具有转喻特征,这使得同一则寓言故事能够生成不同的变体,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方便大家学习。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1【农夫献曝】从前,宋国有个农夫,家里很穷,一年到头、从早到晚在田地里忙忙碌碌地劳动,从来不曾出过远门。
他既不知道世上的富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也从未见过本乡以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因为家里十分贫穷,这个农夫经常穿着乱麻编织的衣服,艰难地熬过严寒的冬天。
好不容易春天来了。
冰雪融化了,太阳温暖地照着大地,农夫也因此而像田地里的禾苗一样焕发了生机。
有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没有一丝风。
农夫在田地里干了半晌,觉得有些劳累,便坐在田埂上休息晒太阳。
暖融融的阳光照在农夫身上,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的温暖和舒服,简直像到了云里雾里一样,他觉得晒太阳取暖简直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享受。
他全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暖和的高楼大厦、华宅深院,也不知道有温软的丝棉袍子和贵重的狐皮大衣。
可怜的农夫回过头对妻子说:“晒太阳的暖和,真是舒服极了,世上只怕还没有什么人知道这种好处。
我们如果把晒太阳取暖的舒服享受献给国君,一定会得到一笔重赏。
你看怎么样?”农夫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也同意去向国君敬献晒太阳的办法。
于是夫妻俩抛下田间的农活回家,打算去献计领赏。
可惜的是,这夫妻二人不但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甚至连出门进城的路怎么走都不知道。
有些人被见识所局限,常常以为自己觉得了不起的事情,别人也都会认为了不起,其实他们自以为了不起的事,可能往往都是尽人皆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2【高枕无忧】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寓言故事是一种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来阐述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的文学形式。
它以动物、植物或其他非人类形象为主要角色,通过寓意和象征的手法,传达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美德和原则。
下面是一些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四字成语。
1.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外物》中的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见到老虎时装扮成老虎逞强。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以别人的势力、权威等来吓唬人的行为,给人以恐吓、威胁的感觉。
2. 鹿死谁手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秦策》中的故事,比喻在竞争、斗争中,最后胜利的是谁,还不确定。
形容情况变化莫测,胜负难断。
3. 虎头蛇尾这个成语形容开始的时候显得非常强有力,但后来变得无力,没有结果。
比喻事情开始很有声势,但后来没能坚持下去,成效不大。
4. 孔雀东南飞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秦策》中的故事,意思是孔雀只能向东南方飞去。
比喻受制于某种限制,只能做出某种选择或取得某种结果。
5.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弓高》中的故事,比喻疑神疑鬼,过分敏感。
形容人容易因为一点儿似是而非的事情而产生错误的恐惧和猜疑。
6. 鸡犬不宁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战国策·魏策》中,意为鸡犬都不得安宁,形容局势混乱,人心不宁。
7. 因噎废食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楚策》中的故事,意为噎住了吃东西,后来不敢再吃。
比喻由于一次失败,而导致对某种事物完全放弃。
8. 弃旧图新这个成语意为舍弃旧有的事物,追求新的目标。
比喻摒弃过时的东西,追求更新的、更好的事物。
9. 石破惊天这个成语描述撞石头破了天的情景,比喻一个小的事件引起非常大的事故或变化。
10.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来源于《列子·弟子》中的故事,意为守着一棵树等待兔子自己撞进来。
比喻坐等机会,不主动去争取。
以上是与寓言故事有关的一些四字成语。
寓言故事不仅具有讽刺、教育和启发作用,而且还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15个寓言故事成语

15个寓言故事成语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1、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
指极珍贵的东西。
2、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3、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4、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
形容写文思敏捷。
5、以管窥天: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
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6、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7、羽毛未丰:丰:丰满。
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
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8、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
仰望海神而兴叹。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9、异军突起:异军:另外一支军队。
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10、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11、饮醇自醉:醇:浓酒。
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12、一鸣惊人:鸣:鸟叫。
一叫就使人震惊。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13、有备无患:患:祸患,灾难。
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14、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
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5、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
喝毒酒解渴。
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寓言故事成语:涸泽之蛇那年夏季,久旱不雨。
严重的缺水使庄稼地裂开一道道又宽又深的口子,不少的池沼也干涸了。
原来栖息在水沼中的一些虫、鱼、蟹、蛙,能够搬迁的都搬走了。
最后还剩下两条花蛇。
它们眼看着池沼边的杂草全部枯槁,也准备另找一处安身之地。
临行之前,那小蛇对大蛇说:“你身强力壮走得快。
如果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这样目标太大。
人们一看到蛇在行动,肯定会来捕杀。
你走在我的前面,必然先遭祸殃。
因此,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
你最好背着我走。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齐宣王命令人们吹竽的时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里充数。
齐宣王死了以后,齐缗王继位,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2.截竿入城出自《笑林》鲁国有个人,拿着长竿子准备进城,起初,竖着拿,不能进城;横着拿,也不能进城。
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不久,有个老人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你为什么不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进城呢?”于是那个鲁国人就按照老者的说法把长竿截断了。
寓意: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3.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4.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5.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表示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表示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寓言故事是一种以动物、植物等非人类角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故事,通过寓意和象征的手法,向人们传递道德、品质或智慧方面的教训。
这些故事中常常含有一些成语,这些成语都来源于寓言故事中的情节,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教益和启示。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表示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1.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源自于汉朝时期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中讲述了赵高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势,替换了赵王的近臣,并且故意欺骗了赵王。
有一次,赵王在宫廷中展示动物,赵高故意说兔子是马,赵王却没有质疑,他害怕得罪赵高。
这个寓言用来形容人故意颠倒黑白,欺骗别人,让人误认事物真相的行为。
2.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来自于《战国策》中的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中讲述了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欺负其他动物。
在故事中,老虎一旦离开,狐狸的威势也就荡然无存。
这个寓言形容人借助别人的力量或威势来欺骗和压迫弱者,但一旦失去依仗,便束手无策。
3. 功亏一篑这个成语出自《史记》中的《张仪列传》。
寓言中,张仪为了避开秦国的追杀,藏身于山洞中。
有一天,秦国大军巡视山洞时,张仪用泥土捏制砖头装修山门,看似尽了一份力。
然而,他只做了一块砖头,可是其他壮举中,他的贡献微不足道。
这个寓言用来形容做事不到位,做了很多努力,但最终却因为关键环节的不足而功败垂成。
4. 好逸恶劳这个成语源自于《战国策》中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鸟最初生活在南方的美丽湖泊中,游戏懒散,不思进取。
后来来到了北方风雪天气非常寒冷的地方,鸟不得不努力学会钻木取火为自己取暖,才得以生存下来。
这个寓言告诫人们要远离享乐和懒散的生活,勤勉努力,才能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5. 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中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描述了一个杞国的人经常担心天空会塌下来,为此不吃不睡,整日忧心忡忡。
最后这个人的家里遭到了盗贼的袭击,而且他人也没管这个人。
这个寓言用来形容那些过分担心和过度焦虑的人,他们总是把可能性夸大到极致,对虚构的事情忧虑不已。
20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2、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3、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
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4、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5、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6、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7、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8、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9、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0、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11、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12、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 1 —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13、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4、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5、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16、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与寓言故事有关的词语4字成语

与寓言故事有关的词语4字成语摘要:一、寓言故事简介二、寓言故事中的成语及其含义1.掩耳盗铃2.守株待兔3.刻舟求剑4.狐假虎威三、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四、总结正文:寓言故事是通过对动物或其他生物的描绘,来表达某种道理或教训的短篇故事。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寓言故事丰富多彩,深受人们喜爱。
以下是四个与寓言故事有关的四字成语,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含义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故事讲述了一个盗贼为了掩人耳目,盗取铃铛时捂住自己的耳朵。
铃铛不响,盗贼以为别人听不见,但实际上掩耳盗铃的行为是自欺欺人。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些人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或缺点置若罔闻,企图掩饰,这时可以用“掩耳盗铃”来形容他们的自欺欺人。
二、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根上,便放弃了耕作,守着树根等待更多的兔子来撞死。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来形容那些不想努力,只想靠运气获得成功的人。
警示人们不能指望运气,而应勤奋努力。
三、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楚国的人在船上不慎丢失了剑,他为了找回剑,在船舷上刻了记号,以便到达目的地时寻找。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来形容那些不顾变化,拘泥于过去做法的人。
提醒人们要随着环境和情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
四、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势,欺负其他动物。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来形容那些借助别人的权势,欺压无辜的人。
警示人们要明辨是非,不要被表面的威势所迷惑。
总之,这些寓言故事中的成语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给人们以启示。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成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趣味性。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1、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2、四面楚歌:比喻四面被围,孤立无援,陷于绝境。
3、天衣无缝:比喻事物非常自然完美,无任何纰漏破绽可寻。
4、栩栩如生: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邯郸学步:比喻学人的长处没学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东西也丢了。
6、一日千里: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
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7、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8、安居乐业:形容人们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9、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人或事物表里不一,外表华美,内质败坏。
10、半途而废: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11、无价之宝: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12、哄堂大笑: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13、鸡犬不宁:形容侵扰得很厉害。
14、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里面充数,也用来表示自谦。
15、事半功倍: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16、庸人自扰:自扰:自找麻烦。
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17、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18、无能为力: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
19、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爱好它。
20、迎刃而解:形容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毫无阻挡。
21、骄兵必败:比喻自以为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定要打败仗。
22、自相矛盾: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23、熟能生巧: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24、如鱼得水: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25、黄粱一梦:比喻虚幻,一场空。
也作“黄粱美梦”。
26、持之以恒:指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27、风吹草动: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28、大器晚成:比喻有大才能的人要经过长期磨练,往往成名较晚。
29、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5个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庸人自扰
唐睿(ruì)宗时,有个叫陆象先的人。
他为人宽容,才学很高,办事干练,素有威名。
有一年,陆象先出任益州剑南道按察使。
到任后,对百姓十分宽厚仁慈。
即使对于犯罪的人,也不轻易动刑,而是讲道理以德服人。
他的助手司马韦劝他说:你应该用严厉的刑罚建立自己的威望。
不然,这里的百姓就会轻慢你,就没有人怕你了!陆象先听了,摇摇头说:老百姓的事情在于道德教化和治理,只要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他们便会服从你,谁说只有用严刑才能树立自己的威望呢?又有一次,一个小吏犯了错,陆象先只是批评了他一顿,劝他以后不要重犯。
而一个属下认为处理太轻,应该用棍子重重责打那个小吏一顿。
陆象先严肃地对他说:人情都是相通的。
我责备了他,他难道会不理解我的话吗?他是你的手下,他犯了罪你也有责任,如果一定要用刑的话,是不是应该先从你开始呀?这么一来,那个属下不敢说话了,满脸羞惭地退了下去。
陆象先曾多次说:天下本自无事,只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
意思是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只是由于一些平庸无能之辈不会处理,结果才把事情弄复杂、搞麻烦了。
后来人们就用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画地为牢
打柴的武吉是一个孝子。
一天他到西岐城来卖柴。
在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路过。
由于市井道窄,将柴担换肩时不知塌了一头,翻转扁担时把守门的军士王相耳门上打了一下,当即就打死了,被拿住来见文王。
文王说: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
命在南门地上画个圈做牢房,竖了根木头做狱吏,将武吉关了起来。
三天后,大夫散宜生路过南门,见武吉悲声痛哭,问他:杀人偿命,理所当然。
你为什么要哭呢?武吉说:小人母亲七十岁了,她只
有我一个孩子,小人也没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饿死了!散宜生
入城进殿来见文王,说: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办完赡养母亲的
后事,再来抵偿王相之命。
不知如何?文王准了,就让武吉回家去了。
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愚公移山
在《列子.汤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势雄伟,方圆七百余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汉,头发胡
须都已经白了。
他家的大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每
次都要绕好远的路才行,非常不方便。
愚公很是烦恼,他下决心要
带领着全家老小,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于是他们就一起干开了,挖
下的泥土石块,他们就运到渤海边上去扔掉,他们干得非常投入,
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在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因为他很精明,大家称呼他智叟。
智叟劝愚公说: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怎么可能搬动这么大的两座山呢?愚公却说:我看你呀,比我还傻呢。
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了,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
这两座山却不会增高了,我们总有一天会把它挖平的!
后来,愚公挖山的事让上天知道了,他被愚公的顽强精神所感动,派了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
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面,就再也没有高山阻挡了。
现在常用愚公移山来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移,移动。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望洋兴叹
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涨,百川都汇进了黄河,黄河变得更加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黄
河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
他顺流而下,一直
来到北海。
他向东望去,却看不到北海的边际。
于是河神收起了得
意洋洋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海神感叹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广大,无边无际,今天我
要不来这里,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无知。
北海海神说: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广大的呢?
望洋兴叹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饮鸩止渴
东汉的霍諝,从小就很有胆识。
他十五岁时,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关進了监狱。
霍
諝知道舅舅为人正直,不可能干这种事,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为
舅舅辩白。
信中说: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
好地为朝廷效力。
他怎么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
充饥去吃附子(一种草药,有剧毒),为了解渴去饮鸩(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一样吗?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進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
经断气了。
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梁商读了信,觉得说得有道理,把
信拿给皇上看。
不久,宋光被无罪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