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进入中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将农民画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渗透教学

浅谈如何将农民画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渗透教学

浅谈如何将农民画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渗透教学作者:傅玲玲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05期将民间绘画引进课堂,作为教师,我们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这是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思考。

一、让学生深刻认识和透彻理解农民画农民画,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绘画形式。

不一定是农民才能画农民画。

我们将农民画引进课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农民画,了解农民画的绘画技法,掌握农民画创作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农民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透彻的理解。

而要深刻认识和透彻理解农民画,我们首先在作品表现的元素上下功夫。

欣赏农民画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作品的每一个绘画元素,分析每一个绘画元素蕴涵着的思想内涵。

如作品中出现鱼,那么根据鱼的形状和生理特点,我们可以断定鱼是生殖崇拜物。

崇拜鱼是因为鱼的鱼鳞、鱼蛋多,可以生殖繁衍。

所以,我们欣赏农民画时必须结合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图腾崇拜、生活习性等方面去思考;其次是从作品人物造型和色彩上下功夫。

农民画的人物造型不讲究严谨的造型,在色彩上也不刻意追求实物颜色。

在色彩、透视、块面、结构和形体比例关系上显得随意、轻松、自然。

例如蝴蝶的造型,农民画在造型上保持着蝴蝶的骨架:头、身、翼和触角。

而在细部的刻画上则不按照蝴蝶的真实图案去描绘,或更繁杂或更简略。

色彩处理上更是夸张,几乎没有原蝴蝶的色彩。

但这个图案无论是造型抑或是色彩上却又给人的视觉效果是美丽的,与自然又是和谐的。

我们不可能从学院派色彩和造型理论上去评判一幅农民画优劣,但是农民画上那些大红大绿的色块和健美朴实的造型却是那样的顺眼和贴近生活,这就是农民画的巧妙之处。

农民画更加彰显了我们黔东南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最后就是从作品的构图上下功夫。

我们看见许多农民画的构图很满很挤,农民画素有“一屏美锦、密不透风”的说法。

画面上的花朵、叶子、昆虫、走兽、飞鸟、山川、河流等都可集中于三尺见方之中展现。

但它给我们的感觉却是律动的、灵性的、热闹的、规顺的。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书本知识上,而是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在这个过程中,民间美术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因为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本文将对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其作用和意义。

1.教材内容引入传统的美术教材多以西方经典绘画作品为主,很少涉及到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而民间美术多是通过民间工艺品、手工艺品、民间艺术活动等形式流传下来的。

教师可以将这些丰富而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美术内容融入到美术课程中,通过讲解和展示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2.教学活动设计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民间美术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中国剪纸、泥塑、面塑、绣花等民间手工艺制作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增强他们对于民间美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题材引导在美术学习中,民间美术的题材往往比较贴近生活,且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可以成为学生创作的灵感源泉。

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以中国传统节日、历史人物、民间故事、风景人物等为题材进行创作,通过绘画、手工艺品、装饰画等形式体现出民间美术的特色和魅力。

1.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西方美术为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了解和感受比较匮乏。

而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魅力,通过引入民间美术内容,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传统文化情感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感。

通过引入民间美术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情感认同,让他们在美术学习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摘要】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影响。

通过探讨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本文从具体应用方式、传统对创作能力的促进、故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民间美术元素的指导、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结论部分强调了民间美术对小学美术教学的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建议在教学中加强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同时展望了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并运用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价值,为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提供更丰富、更多元的内容和启发。

【关键词】民间美术、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分析、重要性、积极影响、具体应用方式、传统、创作能力、故事、创作指导、案例分析、民间美术元素、运用、结论、建议、发展前景1. 引言1.1 探讨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间美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间智慧,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和教育意义。

通过引导小学生学习和了解民间美术,可以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创作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审美情感,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值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应用。

1.2 介绍民间美术对小学生美术教学的积极影响民间美术的丰富多样性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民间美术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和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泥塑等,这些形式各异、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可以启发小学生的创作灵感,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能力。

民间美术对小学生的美术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艺术表现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加强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民间美术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传统,提高其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民间美术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民间美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传统。

例如,通过学习传统绘画技法和题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同时,民间美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体现了丰富的历史、地域和民俗文化。

教授民间美术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也能让他们深入了解和感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量的艺术元素,提高其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民间美术在创造力培养中的应用例如,在学习民间绘画技法时,可以鼓励学生探索徽州、敦煌、蒙古等不同地区的特色,了解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和风格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同时,教学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特点,从而逐步形成独特的视觉艺术表现方式。

例如,在学习绘画时,可以通过观察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民间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培养其美学意识和鉴赏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并发现美的本质,探究不同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方式,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文化传统,同时促进其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其应用价值,不断探索和创新,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美的魅力和无限可能。

小学农民画教学的实践(3篇)

小学农民画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摘要:农民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将农民画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本文以小学农民画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农民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参考。

一、引言农民画是源于我国广大农村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以朴实、生动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劳动和情感。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间艺术的重视,农民画逐渐走进校园,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农民画教学的实践,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农民画教学的意义1.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农民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农民画引入小学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于传统绘画的新鲜事物,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农民画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通过学习农民画,学生可以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3.传承民间文化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学农民画教学,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农民画创作需要学生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通过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农民画教学实践1.教学内容的选择(1)农民画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农民画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地区的农民画风格特点。

(2)农民画的题材与表现手法学习农民画的题材范围,如山水、人物、花鸟等,以及表现手法,如写实、夸张、象征等。

(3)农民画的创作步骤了解农民画创作的步骤,包括构思、构图、上色等。

2.教学方法的运用(1)讲授法通过讲解农民画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农民画有初步的认识。

(2)示范法教师示范农民画的基本技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农民画创作过程。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自己的农民画作品。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农民画的特点、优点以及创作心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评价(1)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农民画作品,关注作品的创意、构图、色彩等方面。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民间美术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

将民间美术引入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学习和模仿民间美术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艺术表现手法和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民间美术具有生活化的特点。

与正统艺术相比,民间美术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具有更强的可感性和亲和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艺术的基本要素和原理。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创作民间美术作品,感受到艺术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而且,民间美术以其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情趣。

民间美术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美术形式和风格。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不同民族的民间美术,并加以比较和分析。

通过多样性的民间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尊重多样性的思维意识。

民间美术还容纳了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艺术创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人文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民间美术的创作和表现形式较为简单,难以满足学生的艺术创作需求。

学生在学习民间美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度模仿和缺乏创新的情况。

由于民间美术的非正式性,缺乏系统的教学资源和规范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设计民间美术课程时,需要注意平衡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学习过程的系统性。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引入民间美术,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在应用民间美术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让农民画进入小学美术课堂

让农民画进入小学美术课堂

让农民画进入小学美术课堂王萍吕红玲(淄博市张店区南定小学,山东淄博255000)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为了均衡发展学生素质,近年来]术课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学美术课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农民画等艺术作品,表现出对民间艺术的重视。

农民画是我国深具群众基~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借鉴民间艺术资源,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民族认同感。

关键词:农民画小学]术传统文化引言小学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发展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重要阶段。

美术课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想学好美术课就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美术涵养。

教师在美术教育中需要将学生的生活和课程紧密相连,产生浓厚的兴趣,让美术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

将农民画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能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还能促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可,是传承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

一、农民画的概况(一)农民画的起源。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来源于民的生活$是农民自己制作和欣赏的绘画和印画,风格奇特,手,是和和理想的一种艺术,美。

传农民画画,、画、,现在、灶头、和$现代农民画是在绘制土气浓的绘画作$(二)农民画的发展。

是一个传农民,民用智慧和艺术民的绘画艺术,生活、作生产、丰象、风、活,对美好生活的$中民共和成,农民画的发展高期,中以20纪80年,先在东三省、云贵地区、中原地区成立农民画作小组,全四十城被命名“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多地农民画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三)农民画的特点。

农民画来源于民间,创作主题一般和创作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浓郁的乡土$全在构用较,讲究满铺效果,不讲究透视,利用多种案填充整画,在绘画空间上尽可能丰富内容,细密繁的视觉效果。

农民画色彩对比度用强烈,采用红绿这反差较大的色彩,高纯度色彩交错,斑驳有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西传统绘画不的是,农民画采用二维平,不讲究理性科学,变,彰显淳朴之美。

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而创造,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美术形式,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将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本文旨在探讨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方法和策略。

一、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一)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包括剪纸、年画、刺绣、皮影、木偶、风筝等。

这些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素材资源,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民间美术往往不拘泥于传统的表现形式和技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学生在学习和欣赏民间美术的过程中,可以受到启发,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艺术创作。

(三)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信仰、价值观等。

将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一)教师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不足部分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对民间美术的了解有限,缺乏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在教学中难以有效地将民间美术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教学资源匮乏一些学校缺乏民间美术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具,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单一在民间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操作和互动体验,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民间美术的精髓。

三、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策略(一)提高教师的民间美术素养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民间美术培训和研讨活动,邀请民间艺人到校讲学,让教师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画进入中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作者:高锰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第11期
摘要:美术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小学学科教育的薄弱一环,不仅课时被压缩,教材也常常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泛泛。

在新形势下,应当采用邀请农民画传承人现场演示、组织学生参观农民画传承基地、农民画专题展览、鼓励学生参与民俗活动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掘农民画在美术教学中的潜力,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激发创新思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农民画;美术课程;教学研究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广大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并不受重视,不少学校为了让“主科”有更多的授课时长,不断压缩美术这类“副科”的课时。

即便学生有机会接触美术课程,也会由于教材内容过于单一且脱离学生实际生活而使学生缺乏对美术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

要想让美术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更多地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美术课程。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美术精神”“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这就要求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发掘生活中潜在的民间美术资源,充分借鉴民间美术在文化、历史角度的教育意义,将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使得课堂由校内延伸至校外。

农民画作为民间美术的优秀代表,将农民画引入美术教学,不仅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使得这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一、农民画的概况
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农民画根植于祖国大地,来源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是农民用以美化生活环境、自我娱乐、寄托情感和理想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先后经历过三次发展高潮——1958年、“文革”期间和1980年代。

其中第三次的规模和影响最大。

至1980年代中,天津、辽宁、吉林、江苏、浙江、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青海、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安徽、广东等省市都相继组建了农民画创作小组。

其中有43个地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多地农民画已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农民画的创作题材主要选取与创作者联系紧密的日常生活、农耕生产与劳动丰收、田园风光、节庆活动等场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色彩运用上,极具主观性。

习惯运用红绿等纯度高且对比强烈的色彩,画面中色彩交错、斑驳有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设色时多用平
涂,这也使画面富有装饰意味。

在构图上,多采用全景式构图,不讲究透视法则,创作者往往还用各种图案填满整个画面,极力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出丰富的内容,从而营造出一种细密繁多的画面效果。

在造型上,与西方三维写实艺术不同的是,农民画呈现出的是二维平面。

这是由于农民画创作者大都生活在农村,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事物的认识远没有达到合乎西方绘画那种科学、理性的程度,他们按自身理解的固有形态进行创作,不模拟对象,而是基于长期的观察接触之后,熟识谙记,对固有物象的特征进行归纳之后,再加以艺术化处理——夸张变形,最终呈现出一种结构夸张、却不失其形的稚拙、淳朴之美。

二、农民画进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相对于其他民间传统艺术来说,尽管农民画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仅有60余年的历史,但是它是建立在借鉴和融合传统剪纸、年画、刺绣、雕刻、皮影、泥塑、灶头壁画等其他传统民俗艺术之上而发展起来的。

这不仅仅体现在表现技法上,更重要的是汲取了传统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在农民画创作中,作者总是不自觉地运用某些自然物象的谐音或附加文字等形式表现,借助暗喻传递信息,使作品富有哲理和深思,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心理反应和民族情绪。

比如画面中经常出现的桃树、松树、蝴蝶、猫寓意长寿,松、竹、梅象征友情,佛手、蝙蝠象征福气,露籽的石榴表示“多子”,盛开的牡丹象征富贵,鸡的形象表示吉祥,等等,这些都是充分利用暗喻与谐音的方式,来表达人们淳朴的内心世界和创作意图。

可以说,农民画是传统民俗文化形象载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将农民画引入美术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学习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丰富情感,进而产生探索与理解本民族哲学观、文化信仰、文化思维、生活方式以及历史流变的欲望,从而增进学生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这也符合费孝通先生所倡导的“文化自觉”,只有从小培养学生对本民族的来历、发展、特点、趋势、规律、地位和作用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今天,坚定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前途的信心。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农民画的首要特点在于其取材广泛,它可以是发生在生活中的某个现实场景,也可以是脑海中天马行空的想象。

其次,农民画的表现方式也具有多样性。

在农民画创作中,经常排除理性、知性的参与,表现出与写实艺术迥然不同的方式。

比如在表现透视法则上,西方写实艺术严格遵守焦点透视的法则,作者在画面中呈现的是固定视点所看到的景象,形成一种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透视关系,画面中不会出现从这一固定视点观察所不可能看到的景象。

而在农民画创作中,创作者往往不会固定视点,而是对描绘对象做全方位观察,把不同视角看到的画面统统表现在画面中,对描绘对象尽可能地进行全方位的展现。

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会透过事物的表面展现现实生活中肉眼不可能见到的景象,如透过雀巢可以看到巢内的小雏鸟,透过母鸡可以看到鸡蛋,透过房屋的墙可以看到屋内的景象,等等。

在农民画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画、剪、拼、贴等多种方式,运用不同材料对画面进行加工与创作。

在造型和色彩上也不必拘泥于现实形象,可以突出表现具体事物典型特征而忽略细节,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运用色彩,强调色彩主观感情作用,把色彩当作表达情感的手段而不受固有色相的限制。

这就方便鼓励学生以视觉形象的方式记录平凡生活中的不同之处,也可以激励学生将脑海中的创意及时地用绘画的形式转化为具体成果。

同时,农民画多样的表现方式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细微差别、发现偶然现象和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有利于传承和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农民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很不乐观,其发展面临诸多困境,最重要的一点的便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民画创作骨干大量流失,纷纷转投到美术装潢等其他行业,新生创作队伍不仅数量少,而且难以出现较为优秀的画师,最终导致创作人才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的情况日益加剧。

如何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农民画已经成为关系到农民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一招。

将农民画引入中小学美术课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开发与农民画教学相关的校本美术课程,可以让广泛的中小学学生接触到这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期的、连续的教学氛围培养下,不断发掘绘画有天赋的,尤其是对农民画创作有浓厚兴趣的后备生力军。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充实农民画创作队伍,才能有效地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三、农民画进入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方式
以农民画传承人演示为主体的美术教学形式。

学校可以每学期定期邀请农民画传承人来校讲课,农民画传承人在长期的绘画创作过程中它会积累很多教师不了解的绘画经验,在现场的演示和讲解中,农民画传承人也能够用更生动的、更具有说服力的表现,给学生留下更加直观的印象,从而深化中小学生对农民画创作过程的认识,这对提高学生农民画创作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少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所在地区的中小学已经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农民画创作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赛事中获奖,而且还多次出国参展。

以参观农民画传承基地、农民画专题展览为主体的美术教学形式。

在近距离的欣赏和体验中,感受不同题材、不同表现形式所带来的独特的审美体验。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眼界、汲取和总结绘画经验,从而激起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以参与民俗活动为主体的美术教学形式。

民俗活动是民俗艺术的大观园,包括农民画在内的种类多样的民俗艺术品在民俗活动中得以集中展现,这为中小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观摩和学习机会,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民俗活动。

通过参加这些民俗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农民画与其他民间艺术之间关系的理解,而且还能够在热闹的民俗氛围中增加对农民画的学习兴趣,进而将亲生体验转化为农民画创作的独特素材。

正如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所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素材,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农民画作品来。

参考文献:
[1]郎绍君.论中国农民画[J].文艺研究,1989,(03).
[2]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4.
[3]张景明.东北民间美术遗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高殿凯,武阿梅.论民间美术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S1).
作者单位:
大连大学美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