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初三上-月测卷-《10月月考》教院附中2016-2017学年度(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旋转圆)

初三上-⽉测卷-《10⽉⽉考》教院附中2016-2017学年度(⼀元⼆次⽅程、⼆次函数、旋转圆)教院附中2016-2017学年度第⼀学期初三数学⼗⽉⽉考试卷(测试范围:⼆次⽅程,⼆次函数,旋转,圆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姓名成绩⼀、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将抛物线y=2x2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表达式是()A.y=2(x+1)2+3 B.y=2(x-1)2-3 C.y=2(x-1)2+3 D.y=2(x+1)2-32.在平⾯直⾓坐标系中,若点P(m,m﹣n)与点Q(﹣2,3)关于原点对称,则点M(m,n)在()A.第⼀象限 B.第⼆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下⾯的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对称图形的是()A.①B.②C.③D.④4.如果点(﹣2,﹣3)和(5,﹣3)都是抛物线y=ax2+bx+c上的点,那么抛物线的对称轴是()A.x=3 B.x=﹣3 C.x=D.x=﹣5.若⼀元⼆次⽅程2x2﹣6x+3=0的两根为α、β,那么(α﹣β)2的值是()A.15 B.﹣3C.3 D.以上答案都不对6.点P在⊙O内,OP=2,若⊙O的半径是3cm,则过点P的最短弦的长度为()A.1 cm B.2 cm C. c D.2cm7.在平⾯直⾓坐标系中,以点(2,3)为圆⼼,2为半径的圆必定()A.与x轴相离,与y轴相切B.与x轴,y轴都相离C.与x轴相切,与y轴相离D.与x轴,y轴都相切8.⼀个扇形的圆⼼⾓为60°,它所对的弧长为2πcm,则这个扇形的半径为()A.6cm B.12cm C.2cm D.cm9.如图,△PQR是⊙O的内接正三⾓形,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正⽅形,BC∥QR,则∠AOQ=()A.60°B.65°C.72°D.75°10.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点B后,⽴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A为圆⼼,线段AP长为半径的圆的⾯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象⼤致为()A. B.C.D.⼆、填空题(每⼩题4分,共28分)11.如图,圆锥底⾯半径为rcm,母线长为10cm,其侧⾯展开图是圆⼼⾓为216°的扇形,则r的值为12.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0,若∠A:∠B:∠C=2:3:4,则∠D=13.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6cm,则此正六边形的外接圆半径为cm.14.如图,△ODC是由△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31°后得到的图形,若点D恰好落在AB上,且∠AOC的度数为100°,则∠DOB的度数是15.如图,在平⾯直⾓坐标系中,⼀条圆弧经过正⽅形⽹格格点A,B,C,其中点B(4,4),则该圆弧所在圆的圆⼼坐标为.16.如图,在Rt△AOB中,∠AOB=90°,OA=3,OB=2,将Rt△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得Rt△FOE,将线段EF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后得线段ED,分别以O,E为圆⼼,OA、ED长为半径画弧AF和弧DF,连接AD,则图中阴影部分⾯积是17.如图,在Rt△ABC中,∠ABC=90°,AB=BC=,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MNC,连接BM,19.(3+2分)如图,在11×11的正⽅形⽹格中,每个⼩正⽅形的边长都为1,⽹格中有⼀个格点△ABC(即三⾓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作出△ABC绕点C顺时针⽅向旋转90°后得到的△A1B1C1;(2)在(1)的条件下直接写出点B旋转到B2所经过的路径的长.(结果保留π)20.(5分)如图,有⼀座⽯拱桥的桥拱是以O为圆⼼,OA为半径的⼀段圆弧.若∠AOB=120°,OA=4⽶,请求出⽯拱桥的⾼度.21.(6分)如图,P是⊙O外的⼀点,PA、PB分别与⊙O相切于点A、B,C是上的任意⼀点,过点C的切线分别交PA、PB于点D、E.(1)若PA=4,求△PED的周长;(2)若∠P=40°,求∠DOE的度数.22.(7分)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形,以AB为直径作⊙O,交BC边于点D,交AC边于点F,作DE⊥AC 于点E.(1)求证:DE是⊙O的切线;(2)若△ABC的边长为4,求EF的长度.23.(8分)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O为坐标原点,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点E在抛物线上,点F在x轴上,四边形OCEF为矩形,且OF=2,EF=3,(1)求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2)求△ABD的⾯积;(3)将△AOC绕点C逆时针旋转90°,点A对应点为点G,问点G是否在该抛物线上?请说明理由.24.(12分)如图,直线y1=kx+2与x轴交于点A(m,0)(m>4),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2=ax2﹣4ax+c(a <0)经过A,B两点.P为线段AB上⼀点,过点P作PQ∥y轴交抛物线于点Q.(1)当m=5时,①求抛物线的关系式;②设点P的横坐标为x,⽤含x的代数式表⽰PQ的长,并求当x为何值时,PQ=;(2)若PQ长的最⼤值为16,试讨论关于x的⼀元⼆次⽅程ax2﹣4ax﹣kx=h的解的个数与h的取值范围的关系.25.(12分)已知如图,在平⾯直⾓坐标系xOy中,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OA=2,∠ABO=30°,P是直线AB 上⼀动点,⊙P的半径为1.(1)判断原点O与⊙P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P过点B时,求⊙P被y轴所截得的劣弧的长;(3)当⊙P与坐标轴相切时,求出切点的坐标.26.(12分)如图,点A和动点P在直线l上,点P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Q,以AQ为边作Rt△ABQ,使∠BAQ=90°,AQ:AB=3:4,作△ABQ的外接圆O.点C在点P右侧,PC=4,过点C作直线m ⊥l,过点O作OD⊥m于点D,交AB右侧的圆弧于点E.在射线CD上取点F,使DF=CD,以DE,DF为邻边作矩形DEGF.设AQ=3x.(1)⽤关于x的代数式表⽰BQ,DF.(2)当点P在点A右侧时,若矩形DEGF的⾯积等于90,求AP的长.(3)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①当AP为何值时,矩形DEGF是正⽅形?②作直线BG交⊙O于点N,若BN的弦⼼距为1,求AP的长(直接写出答案).院附中2016-2017学年度第⼀学期初三数学⼗⽉⽉考答案⼀、选择题:1.A2.A3.A4.C5.C6.D7.A8.A9.D 10.A⼆、填空题:11. 6 12. 90° 13. 6 14. 38 15. (2,0) 16. 8﹣π 17. +1三、解答题: 18.(1)1253,2x x ==(2)⽆解(3)125x x ==19.(1)△A 2B 2C 如图所⽰;(2)根据勾股定理,BC==,所以,点B 旋转到B 2所经过的路径的长==π.20.解:过点O 作OD ⊥AB 于点D ,交弧于点C ,∵∠AOB=120°,OD ⊥AB ,∴∠AOD=60°,在Rt △AOD 中,∠AOD=60°,∴∠OAD=30°,∴OD=2(⽶).∴CD=OA ﹣OD=2(⽶).答:⽯拱桥的⾼度是2⽶.21.解:(1)∵DA ,DC 都是圆O 的切线,∴DC=DA ,同理EC=EB ,PA=PB ,∴三⾓形PDE 的周长=PD +PE +DE=PD +DC +PE +BE=PA +PB=2PA=8,即三⾓形PDE 的周长是8;(2)∵∠P=40°,∴∠PDE +∠PED=140°,∴∠ADC +∠BEC=(180﹣∠PDE )+(180﹣∠PED )=360°﹣140°=220°,∵DA ,DC 是圆O 的切线,∴∠ODC=∠ODA=∠ADC ;同理:∠OEC=∠BEC ,∴∠ODC +∠OEC=(∠ADC +∠BEC )=110°,∴∠DOE=180﹣(∠ODC +∠OEC )=70°.22.(1)证明:如图1,连接OD ,∵△ABC 是等边三⾓形,∴∠B=∠C=60°.∵OB=OD ,∴∠ODB=∠B=60°.∵DE ⊥AC ,∴∠DEC=90°.∴∠EDC=30°.∴∠ODE=90°.∴DE ⊥OD 于点D .∵点D 在⊙O 上,∴DE 是⊙O 的切线;(2)解:如图2,连接AD ,BF ,∵AB 为⊙O 直径,∴∠AFB=∠ADB=90°.∴AF ⊥BF ,AD ⊥BD .∵△ABC 是等边三⾓形,∴,.∵∠EDC=30°,∴.∴FE=FC ﹣EC=1.23.解:(1)∵四边形OCEF 为矩形,OF=2,EF=3,∴点C的坐标为(0,3),点E的坐标为(2,3).把x=0,y=3;x=2,y=3分别代⼊y=﹣x2+bx+c中,得,解得,∴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x2+2x+3;(2)∵y=﹣x2+2x+3=﹣(x﹣1)2+4,∴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D(1,4),∴△ABD中AB边的⾼为4,令y=0,得﹣x2+2x+3=0,解得x1=﹣1,x2=3,所以AB=3﹣(﹣1)=4,∴△ABD的⾯积=×4×4=8;(3)△AOC绕点C逆时针旋转90°,CO落在CE所在的直线上,由(2)可知OA=1,∴点A对应点G的坐标为(3,2),当x=3时,y=﹣32+2×3+3=0≠2,所以点G不在该抛物线上.24.解:(1)①∵m=5,∴点A的坐标为(5,0),把A(5,0)代⼊y1=kx+2得5k+2=0,解得k=﹣,∴直线解析式为y1=﹣x+2,当x=0时,y1=2,∴点B的坐标为(0,2).将A(5,0),B(0,2)代⼊,得,解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x+2;②设点P的坐标为(x ,﹣x+2),则Q(x ,﹣x2+x+2),∴PQ=﹣x2+x+2﹣(﹣x+2)=﹣x2+2x,⽽PQ=,∴﹣x2+2x=,解得:x1=1,x2=4,∴当x=1或x=4时,PQ=;(2)设P(x,kx+2),则Q(x,ax2﹣4ax+2),PQ的长⽤l表⽰,∴l=ax2﹣4ax+2﹣(kx+2)=ax2﹣(4a+k)x,∵PQ长的最⼤值为16,如图,当h=16时,⼀元⼆次⽅程ax2﹣4ax﹣kx=h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当h>16时,⼀元⼆次⽅程ax2﹣4ax﹣kx=h没有实数解;当0<h<16时,⼀元⼆次⽅程ax2﹣4ax﹣kx=h有两个解.25.解:(1)原点O在⊙P外.理由:∵∠OBA=30°,OA=2∴点A(2,0),点B(0,﹣2),∴直线AB为y=x﹣2如图1,过点O作OH⊥AB于点H,在Rt△OBH中,OH=,∵>1,∴原点O在⊙P外;(2)如图2,当⊙P过点B时,点P在y轴右侧时,∵PB=PC,∴∠PCB=∠OBA=30°,∴⊙P被y轴所截的劣弧所对的圆⼼⾓为:180°﹣30°﹣30°=120°,∴弧长为:=;同理:当⊙P过点B时,点P在y 轴左侧时,弧长同样为:;∴当⊙P过点B时,⊙P被y 轴所截得的劣弧的长为:;(3)如图3,当⊙P与x轴相切时,且位于x轴下⽅时,设切点为D,在PD⊥x轴,∴PD∥y轴,∴∠APD=∠ABO=30°,∴在Rt△DAP中,AD=DP?tan∠DPA=1×tan30°=,∴OD=OA﹣AD=2﹣,∴此时点D的坐标为:(2﹣,0);当⊙P与x轴相切时,且位于x轴上⽅时,根据对称性可以求得此时切点的坐标为:(2+,0);综上可得:当⊙P与x轴相切时,切点的坐标为:(2﹣,0)或(2+,0).26.解:(1)在Rt△ABQ中,∵AQ:AB=3:4,AQ=3x,∴AB=4x,∴BQ=5x,∵OD⊥m,m⊥l,∴OD∥l,∵OB=OQ,∴=2x,∴CD=2x,∴FD==3x;(2)∵AP=AQ=3x,PC=4,∴CQ=6x+4,作OM⊥AQ于点M(如图1),∴OM∥AB,∵⊙O是△ABQ的外接圆,∠BAQ=90°,∴点O是BQ的中点,∴QM=AM=x ∴OD=MC=,∴OE=BQ=,∴ED=2x+4,S矩形DEGF=DF?DE=3x(2x+4)=90,解得:x1=﹣5(舍去),x2=3,∴AP=3x=9;(3)①若矩形DEGF是正⽅形,则ED=DF,I.点P在A点的右侧时(如图1)∴2x+4=3x,解得:x=4,∴AP=3x=12;II.点P在A点的左侧时,当点C在Q右侧,0<x <时(如图2),∵ED=4﹣7x,DF=3x,∴4﹣7x=3x,解得:x=,∴AP=;当≤x <时(如图3),∵ED=4﹣7x,DF=3x,∴4﹣7x=3x,解得:x=(舍去),当点C在Q的左侧时,即x ≥(如图4),DE=7x﹣4,DF=3x,∴7x﹣4=3x,解得:x=1,∴AP=3,综上所述:当AP为12或或3时,矩形DEGF是正⽅形;②连接NQ,由点O到BN的弦⼼距为l,得NQ=2,当点N在AB的左侧时(如图5),过点B作BM⊥EG于点M,∵GM=x,BM=x,∴∠GBM=45°,∴BM∥AQ,∴AI=AB=4x,∴IQ=x,∴NQ==2,∴x=2,∴AP=6;当点N在AB的右侧时(如图6),过点B作BJ⊥GE于点J,∵GJ=x,BJ=4x,∴tan∠GBJ=,∴AI=16x,∴QI=19x,∴NQ==2,∴x=,∴AP=,综上所述:AP的长为6或.。
2016-2017学年度初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模拟试题(数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模拟试题六年级数学(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卷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6分)1、在代数式中:7,,1,1,43,4,3,21232xyn x x ab xy a π---单项式的个数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项式43abc 的系数和次数都是3 B 、单项式334r π的系数是π34,次数是3 C 、单项式4322y x 的次数是9 D 、单项式z y x 225.0-的系数是-0.5,次数是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π的相反数是14.3-; ②符号相反的数互为相反数; ③()8.3--的相反数是3.8; ④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不可能相等; ⑤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4、点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对应的数分别是a 和b .对于以下结论: 甲:0<-a b 乙:0>+b a 丙:b a < 丁:0>ab正确的是( )A 、甲乙B 、丙丁C 、甲丙D 、乙丁 5、方程1273422--=--x x 去分母得( ) A 、2-2(2x -4)=-(x -7) B 、12-2(2x -4)=-x -7 C 、12-2(2x -4)=-(x -7) D 、12-4x +4=-x +7 6、若21=x 是方程x a x 33-=-的解,则a=( ) A 、2 B 、25C 、4D 、67、一个四次多项式与一个五次多项式的和一定是( )A 、九次多项式B 、五次多项式C 、四次多项式D 、无法确定 8、已知:a >0,b <0,|a|<|b|<1,那么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a a b b >+>->-11 B :b b a a ->->>+11 C :b a b a ->>->+11 D :a b a b >->+>-11 9、若,0≠ab 则bba a +的取值不可能是( ) A 、0 B 、1 C 、2 D 、-210、某品牌商品,按标价九折出售,仍可获得20%的利润。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巢湖市柘皋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0分)1.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C.优秀的文化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文化素养决定人们认识事物的广度和深度2. 一个城市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品质,不仅关系到市民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水平。
这是因为①特定的文化环境影响人的生活品质②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物质力量③不同的价值观念决定人的认识水平④文化作为重要资源,经济功能越来越强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3. 一些地方运用中国民间画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下图),加大了宣传和培育的实效性。
可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要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物质载体②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③可以消除思想差异凝聚社会共识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 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是写女子像男儿一样,驰骋沙场,保家卫国,凸显“忠、孝、勇”以及男女平等、国家利益至上等价值观念。
而美国版的《花木兰》故事则突出爱情,强调个人的成就与自我实现。
这种差异表明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B.文化差异是由价值观的差异决定的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5. 2016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2周年,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思想日益觉醒,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
这表明A.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实践发展和民族文化繁荣B.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C.社会制度的变迁能够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前进动力6. 我们在说“幽默”“基因““沙发”的时候,会想到它们来自英语吗?总以为这就是中文,其实它们落地融化到汉语中了。
2016-2017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理科试卷(含答案)

18. (本题满分 12 分)
如图所示 ,四棱锥 P ABCD 中,侧面 PAD 是边长为 2 的
正 三 角 形 , 且 与 底 面 垂 直 , 底 面 A B C D是 菱 形 ,
B AD
60 , E 为 PC 的中点,
D
(1)求证: PA∥平面 BDE ;( 4 分)
(2)求证: PB AD ; ( 4 分)
. BF AD.…… 6 分 PF BF F , AD 平面 PBF ,……… 7 分
. PB 平面 PBF , PB AD .…………… 8 分
(3) ABD为正三角形 ,
P E
D
C
面PAD 面 ABCD,面PAD 面ABCD AD ,PF AD PF 面ABCD.
A 连接 CF,则 PCF是直线 PC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 .
再从
这 10000人中分层抽样方法抽出 100 人作进一步分析,则月收入在 [2500 , 3000 ) 的这
段应抽多少人? ( 4 分)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设等差数列 { an} 的公差为 d,前 n 项和为 Sn ,等比数列 { bn} 的公比为 q .
已知 b1 a1, b2 2 , q d , S10 100 .
13、已知 为锐角,且 cos
3 则 cos =_____________. 45
14、一名小学生的年龄和身高(单位: cm)的数据如下表:
年龄 x
6
7
8
9
身高 y
118
126
136
144
由散点图可知,身高 y 与年龄 x 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的身高为
.
=8.8x+ ,预测该学生 10 岁时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1.下列与种群数量模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数量增长曲线比数学公式更能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B.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C.“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N t=N0λt中,λ可以看成自变量D.构建相应的模型后需通过实验或观察等进行检验或修正2.(2020湖北四校高二上联考)某同学在“研究大肠杆菌数量变化”时,提出的数学模型是N n=2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细菌繁殖代数),他建立的这个数学模型的合理假设是()A.细菌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数目B.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理想条件下,细菌种群数量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C.细菌没有细胞核,结构简单,分裂速度快D.细菌微小,需要的营养物质少,繁殖速度快题组二分析种群的“S”形增长3.(2020北京101中学高二上期末)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随温度不同而改变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4.(2020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改编)关于如图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ac段种群增长率不断升高、ce段种群增长率不断降低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可使e点上移,以此达到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目的D.图中c点增长速率最大,不同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一定不同5.(2020山东济宁高二上期末)如图1、2、3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培养结果的不同表现形式,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图1图2图3A.图1、2、3都可以表示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题组三辨析种群的“J”形和“S”形增长6.(2020辽宁盘锦辽河油田二中高二上期末改编)如图为“J”形和“S”形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呈“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B.种群呈“S”形增长的原因是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有限等C.“J”形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形曲线7.(2020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月考)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命题人高红星审题人王立国(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 13单选,14-20多选。
每小题3分,部分分值2分,共60分)1.下面所列举的物理学家及他们的贡献,其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最早由库仑通过油滴实验测出B.牛顿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C.法拉第首先提出了电场的概念且采用了电场线描述电场D.安培总结出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盗版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
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 )A.6.2×10-19 CB.6.4×10-19 CC.6.6×10-19 CD.6.8×10-19 C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E = F/q,可知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电场力成正比B.根据E = kQ/r2,可知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该点电荷的电量Q成正比C.根据场强叠加原理,可知合电场的场强一定大于分电场的场强D.电场线就是点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4.关于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下面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一定高B.电场强度不变,电势也不变C.电场强度为零处,电势一定为零D.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5.使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分别带上-3Q和+5Q的电荷后,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1.现用绝缘工具使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再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2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2.则F1与F2之比为 ( )A.2∶1 B.4∶1 C.16∶1 D.60∶16.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的P点固定着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在它的右侧N点由静止开始释放一个也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以向右为正方向,下图中能反映小球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 )7.在静电场中,将一电子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5 eV,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电场强度的方向一定是由b到a B.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 -5 VC.电子的电势能减少了5 eV D.因零电势点未确定,不能确定a、b两点的电势8.如图所示,在一匀强电场区域中,有A,B,C,D四点恰好位于一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上,已知A,B,C三点电势分别为ϕA=1 V,ϕB=4 V,ϕC=0,则D点电势ϕD的大小为 ( )A.-3 VB.0C.2 VD.1 V9.某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一带电粒子沿图中虚线所示的路径运动,先后通过M点和N 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M,N点的场强E M > E NB.粒子在M,N点的加速度a M > a NC.粒子在M,N点的速度v M > v ND.粒子带正电10.带电粒子射入一固定的带正电的点电荷Q的电场中,沿图中实线轨迹从a点运动到b点,a、b两点到点电荷Q的距离分别为r a、r b(r a >r b),b点为运动轨迹上到Q最近的点,不计粒子所受的重力,则可知 ( )A.粒子带负电B.b点的场强可能等于a点的场强C.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静电力对粒子不做功D.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粒子的动能和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11.如图甲所示,AB是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质子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出发,仅在静电力的作用下沿直线从A点运动到B点,其v 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子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B.电场线的方向由A点指向B点C.A、B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满足E A < E BD.A、B两点的电势关系满足ϕA <ϕB12.一个带电粒子射入一固定在O点的点电荷的电场中,粒子运动轨迹如图虚线abc所示,图中实线表示电场的等势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粒子在a→b→c的过程中,电场力始终做正功;B.粒子在a→b→c的过程中,一直受静电引力作用;C.粒子在a→b→c的过程中,ab段受引力,bc段受斥力;D.粒子在a→b→c的过程中,ab段逆着电场线,bc段顺着电场线。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 1.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1.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观点及其基本形态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和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本原,先有后有意识,决定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的;但它没有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的物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把物质归结为意义上的原子,因而具有性、性和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现时代的,是无产阶级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世界和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二、唯心主义观点及其基本形态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本原,依赖于,意识决定。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以至,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把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的外化和表现。
三、哲学史上存在“两个对子”1.哲学史上存在“两个对子”:、。
2.“两个对子”之间的关系。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的意义。
1.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的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都有各自的缺陷和局限性,朴素唯物主义缺乏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典例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者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都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C.都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D.都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答案】A【解析】B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C项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D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所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1.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以下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统一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成分都有脂质和蛋白质B.DNA是它们的遗传物质C.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D.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2.异色瓢虫是一种有益的变温动物,越冬期间体内甘油、葡萄糖的含量会增多。
下列有关异色瓢虫在越冬期间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体内甘油、葡萄糖含量增多,可防止冻伤,有利于抗寒B.因气温较低,异色瓢虫有氧呼吸减弱,消耗的葡萄糖和氧气减少C.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升高,相关酶活性也下降D.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都会不同程度地减弱3.短杆菌肽S是从短杆芽孢杆菌中提取的环状十肽类抗生素。
短杆菌肽S主要破坏细胞膜,也破坏真核细胞的线粒体膜,因而它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下列关于短杆菌肽S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杆菌肽S的合成需要细胞质基质或者线粒体提供ATPB.合成1分子短杆菌肽S的过程需要消耗10分子水C.短杆菌肽S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D.短杆菌肽S可能改变膜的通透性,使胞内物质外溢而导致细胞死亡4.有研究证据显示,细胞器中的蛋白质是通过一定的机制保留和回收来维持的,其中一种机制是对逃逸蛋白的回收使之返回它们正常驻留的部位。
驻留在内质网中的可溶性蛋白的羧基端有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称为KDEL序列,如果该蛋白被意外地包装进入转运膜泡,就会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此时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区的KDEL受体就会识别并结合 KDEL序列将他们回收到内质网,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高 pH 能促进 KDEL 序列与受体蛋白的结合B.识别与结合KDEL 信号序列的受体可存在于 COPⅠ膜泡上C.附着型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依赖于其生物膜的流动性D.内质网驻留蛋白的合成、运输都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5.下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的过程,其中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浓度均高于肠腔和细胞外液,且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低于细胞外,甲、乙、丙、丁表示物质运输的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1.豌豆是一年生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绿色豆荚对黄色豆荚为显性.用纯合矮茎绿色豆荚豌豆和纯合高茎黄色豆荚豌豆培育出矮茎黄色豆荚豌豆植株,用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分别需要的时间是()A.3、2B.2、2C.3、3D.2、1【答案】A【解析】解: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绿色豆荚(B)对黄色豆荚(b)为显性.用杂交育种:aa BB×AA bb→A a B b(子一代),A a B b A-B-、A-bb、aa B-、aabb (子二代),aa B-aa BB、aa B b、aabb(子三代),即获得矮茎黄色豆荚豌豆植株aabb需要3年.单倍体育种:aa BB×AA bb→A a B b(子一代),A a B b AB、A b、a B、ab(单倍体植株)AABB、AA bb、aa BB、aabb,即获得矮茎黄色豆荚豌豆植株aabb需要2年.故选:A.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过程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2.1972年伯格首先在体外进行了DNA改造,成功地构建了第一个体外重组DNA分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的DNA分子必须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才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性末端B.当限制酶在它识别的序列的中心轴两侧将DNA的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C.DNA连接酶、解旋酶、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都能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D.相同的黏性末端间能够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通过氢键相连接,但这个过程必须是【答案】B【解析】解:A、不同的限制酶切割也可能会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A错误;B、当限制酶在它识别的序列的中心轴两侧将DNA的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B正确;C、DNA连接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都能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但解旋酶的作用是断裂氢键,C错误;D、DNA连接酶的作用对象是磷酸二酯键,而不是氢键,D错误.故选:B.生物工程中酶的作用:1、DNA连接酶:主要是连接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起连接作用,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2、DNA聚合酶:主要是连接DNA片段与单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在DNA 复制中起做用.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DNA链的内部进行切割,分为限制性内切酶和非限制性内切酶.4、DNA修饰酶是指对DNA分子进行修饰的酶,目前基因工程中常用的酶有:碱性磷酸酶、末端转移酶、甲基化酶.5、反转录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既可以用DNA为模板,也可以用RNA为模板进行互补链的合成.基因工程中主要功能是利用真核m RNA为模板反转录c DNA,用来建立c DNA文库,进而分离为特定蛋白质编码的基因.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中,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下列育种方式中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组是()A.矮秆抗病杂交水稻和八倍体小黑安B.“黑农五号大豆”和太空椒C.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D.高产青霉菌和抗虫棉【答案】B【解析】解:A、矮秆抗病杂交水稻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八倍体小黑安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B、“黑农五号大豆”和太空椒属于诱变育种,培育原理是基因突变,B正确;C、子西瓜子西瓜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无子番茄培育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C 错误;D、青霉素高产菌株培育原理是基因突变,抗虫棉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B.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答案】D【解析】解:A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同,都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AB错误;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C错误;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正确.故选:D.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掌握各种遗传病的特点,能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5.以下几种酶中与图中所指的化学键形成或断裂有关的有几种()①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②DNA连接酶③DNA聚合酶④RNA聚合酶⑤解旋酶⑥DNA水解酶.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⑥D.①③⑤⑥【答案】C【解析】解:①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对象是磷酸二酯键,其能将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①正确;②DNA连接酶的作用对象是磷酸二酯键,其能将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②正确;④RNA聚合酶的作用对象是磷酸二酯键,其能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但不能将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④错误;⑤解旋酶的作用对象是氢键,⑤错误;⑥DNA水解酶的作用对象是磷酸二酯键,其能将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⑥正确.故选:C.生物工程中酶的作用:1、DNA连接酶:主要是连接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起连接作用,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2、DNA聚合酶:主要是连接DNA片段与单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在DNA 复制中起做用.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DNA链的内部进行切割,分为限制性内切酶和非限制性内切酶.4、DNA修饰酶是指对DNA分子进行修饰的酶,目前基因工程中常用的酶有:碱性磷酸酶、末端转移酶、甲基化酶.5、反转录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既可以用DNA为模板,也可以用RNA为模板进行互补链的合成.基因工程中主要功能是利用真核m RNA为模板反转录c DNA,用来建立c DNA文库,进而分离为特定蛋白质编码的基因.本题考查生物工程中酶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工程中涉及的酶的种类及作用,明确图中化学键是位于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变异最终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C.变异均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自然选择使变异基因的频率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解:A、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遗传变异不能,A错误;B、变异可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也可能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如AA突变为A a,B错误;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D.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变异的类型和异同点,可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作用,生物进化的实质,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对于变异的类型和异同点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盲鱼眼睛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D.迁入、迁出不会造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C选择决定,A错误;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但自然选择的对象是个体即表现型,B错误;C、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D、引起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D错误.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8.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只有出现了生殖隔离,才标志生物发生进化C.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一定导致生殖隔离D.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解: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即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C、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生物一定进化了,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C错;D、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D正确.故选:D.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共同进化是指生物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适保护物种多样性B.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耍经过地理隔离【答案】解: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适保护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B、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新物种形成导致物种的多样性出现,B正确;C、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基因库的改变,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正确;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地理隔离,但必需经过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A.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现象.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会经过生殖隔离.本题考查隔离的概念,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和物种形成的标志,对于物种形成过程的理解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C.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通过选择个体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D【解析】解: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C、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存在地理隔离的个体也无法进行基因交流,C错误;D、自然选择通过个体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D.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2)联系:①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②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据此分析解答.此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和运用,难度较小.1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D.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后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答案】解:A、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而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对细菌的基因突变进行了选择,B 错误;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C 正确;D、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D错误.故选: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2.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图中A表示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是变异的根本来源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可以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答案】D【解析】解:A、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而非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A错误;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只是地理隔离,B错误;C、图中A表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能杂交不能产生后代或杂交产生不育后代,D正确.故选:D.物种形成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突变和重组产生可遗传变异,经过漫长年代的地理隔离积累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本题考查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新物种形成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现代进化理论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13.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华南沿海发现了两个牡蜗未定种,结合线粒体和基因组分析,名命其中一种为电白牡蛎,电白牡蛎无闭壳肌痕.而分布在辽宁的长牡蛎,它的闭壳肌痕很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牡蛎的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B.电白牡蛎与长牡蛎由于存在地理隔离而存在生殖隔离C.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不全相同D.电白牡蛎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答案】B【解析】解: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牡蛎的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的,A正确;B、电白牡蛎与长牡蛎存在生殖隔离是由于进化过程中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的,B错误;C、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不完全相同,C正确;D、电白牡蛎出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正确.故选:B.本题是对隔离与新物种形成的关系的考查,梳理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及新物种形成的过程,然后根据题干信息进行解答.隔离是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本题的知识点是隔离与物种形成,试题难度一般,对于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答案】C【解析】解:A、Q点后,A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说明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由此可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B、P点时,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而A和a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所以此时A和a 的基因频率均为50%,B正确;C、由图可知,A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a的基因频率逐渐降低,所以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先升高,后降低,逐渐被AA纯合体取代,C错误;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由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C.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基因频率逐渐增大,a基因频率逐渐减小,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了定向改变.该种群中AA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识图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15.2011年11月8日,因醉驾造成四车连撞,四人受伤,而被判六个月拘役的著名音乐人高晓松获释.近年来醉驾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醉酒之人往往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行动不稳,以上生理活动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A.大脑脑干小脑B.大脑大脑脑干C.大脑下丘脑小脑D.大脑小脑脑干【答案】A【解析】解:(1)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2)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3)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行动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故选:A.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正确区分脑的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受损时的症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下丘脑B.小脑C.皮肤D.大脑皮层【答案】A【解析】解: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B、小脑可维持身体平衡,无体温调节中枢,B错误;C、皮肤有体温调节的感受器,无体温调节中枢,C错误;D、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温度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但无体温调节中枢,D错误.故选:A.1、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和血糖平衡;脑干:维持呼吸等.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本题考查体温调节中枢,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7.如图所示,A、B、C、D为神经纤维上的四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依次连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的两点(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答案】B【解析】解:①将一个电流计依次连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的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①正确;②将一个电流计依次连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的B、D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由于BC=CD,B、D两点同时兴奋,故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②错误;③将一个电流计依次连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的A、D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③正确.所以,①③正确.故选:B.据图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刺激C点,若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AB之间,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及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析图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18.决定反射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C.反射弧中突触数目的多少D.效应器的兴奋性【答案】C【解析】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因此,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反射弧中突触数目的多少.故选:C.突触在传递兴奋的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需要的时间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时间长,所以突触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关键是理解信号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传递速度不同.19.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维持不需要消耗能量C.神经纤维可支配和调节特定的腺体D.神经递质的合成与核糖体、内质网等直接相关【答案】C【解析】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错误;B、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维持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神经纤维可支配和调节特定的腺体,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