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中的龙云

合集下载

滇军抗战名将盘点 抗战牺牲三个军长两个是滇军

滇军抗战名将盘点 抗战牺牲三个军长两个是滇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滇军抗战名将盘点抗战牺牲三个军长两个是滇军导语:彝王龙云龙云(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谱名登云,字志舟。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彝族,族名纳吉鸟梯。

是中华民国初期滇军彝王龙云龙云(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谱名登云,字志舟。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彝族,族名纳吉鸟梯。

是中华民国初期滇军将领,亦是割据西南的军阀,号称云南王,曾任云南省主席、军事参议院院长、战略顾问会副主任。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

1948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常委。

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7年。

期间,他努力革新,支持民主运动,坚持抗日,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

在新中国期间,龙云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等。

1957年,龙云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1962年6月27日,龙云在北京病逝。

1980年7月,中共中央给予他彻底平反。

卢汉卢汉(1895(乙未年)—1974(甲寅年).05.13),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二、生活常识分享。

龙云

龙云

YUNNAN ARCHIVES■渝文云南彝族风云人物龙云二三事曾经统治云南18 年之久的爱国彝族风云人物龙云(1884—1962),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民间传说亦甚丰富。

这里我们来说说龙云的几件往事。

惊人武功1914 年秋天,一位自称为‚法国大力士‛的法国拳师来到昆明。

他长相凶横,个头高大,白皮肤,蓝眼睛,满脸络腮胡,一眼望去确乎有" 大力士" 的架势,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的武术‚天下无敌手‛。

晋谒云南都督唐继尧时,他请求在昆明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摆擂3 天,立下誓言说,三天之内,如果没有人能把他打败,他就留在昆明开馆传教;如果谁把他打败了,他便立刻离开昆明。

唐继尧同意了他的要求。

法国拳师于是在讲武堂的跑马场指挥台上摆起了擂台,扯起了写满‚豪言壮语‛的彩旗。

老百姓像赶庙会一样,陆续来到讲武堂围观喝彩。

滇军中武术师们、讲武堂学员中爱好武术的小伙子们,以及流浪江湖的好汉们,先后登台与法国拳师较量。

终敌不过大力士威力,纷纷败下场来。

第一天打擂的结果,法国拳师获得了全胜。

第二天擂台摆出,法国拳师脸红脖子粗,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因无人可与之较量,围观的人群也减少了。

这一天,法国拳师再一次取得了胜利。

第三天早晨,法国拳师依然神气十足,登上擂台。

上午过去了,没有人上台。

当太阳向西移动的时候,法国拳师满心以为,3 天擂期将到,胜利似乎已经在握。

不料,一个小伙子以出人意料的轻捷动作,跳上了擂台。

这个小伙子中等身材,比起法国拳师的高大块头来,整整矮了一个头。

但他油亮黝黑的脸上,露出沉稳坚毅的表情;双目炯炯有神。

他不慌不忙地脱下外面的军装,露出白布衬衣,下着草绿色长裤。

让法国拳师意外的是,他脚上竟然穿的是一双普普通通的草鞋。

法国拳师轻蔑地看了看小伙子脚下的草鞋,高傲地昂起头,把拳伸出,直抵小伙子胸口。

小伙子一边躲闪一边回拳,由于法国拳师手臂长,小伙子无论如何绕不过他的手臂,更无法触及他的头部。

交战了几个回合,小伙子无法发动进攻,因此改变策略,直接向法国拳师的手臂捶去。

“云南王”龙云:1957年深刻检讨自己的“严重错误” 档案

“云南王”龙云:1957年深刻检讨自己的“严重错误”  档案

“云南王”龙云:1957年深刻检讨自己的“严重错误” 档案原创短史记栏目整理短史记龙云与蒋介石合影编者按:1950年1月,龙云北上进京,先后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1957年,龙云在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发言,做了这个《思想检讨》。

他检讨自己不仅有“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而且“掺杂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思想”,以至在对苏外交,以及少数民族问题上,犯了一系列错误。

当年,龙云被安上“反苏”、“反党”、“反社会主义”等罪名,划为右派。

思想检讨龙云(一)我最近在人大常务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为讨论国家决算、预算草案时,曾经提出了谬误的意见,会后自己就感觉不对,我当时以为自己是人大常委,在会上向党和政府建议是可以的,并且常委会是工作会议,即或有错误也无大碍,后来才想到,在这样重要的会议上,不应该随便说话。

接着第二天常委会继续开会,我请假没有出席,等到在民革中央小组的座谈会上,王昆仑同志把在常委会批评我的错误发言传达了以后,李主席和各位同志对我的谬论,提出了善意的揭发和批评,其后又在人大云南小组会上,各位代表对我进行了批评,我才更了解自己的发言是犯了严重的错误,对中苏友谊团结,社会主义的建设,党的领导都有坏的影响。

因此,情绪非常不安,精神十分痛苦,经过了一段时间,反复的检查了我自己的错误,才明白是由于我的阶级出身,蒙蔽着自己的眼界,加之学习不够,对很多问题认识不清,观点模糊,立场就不易站稳了。

现在尽就自己的觉悟程度,将同志们对我帮助的主要问题,着重的进行深入检查。

我在没有批判我的严重错误之前,我想略为谈一谈自己的思想模糊和立场不稳的根源。

从思想本质说,我的主导思想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又掺杂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思想,我生长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地主家庭,一方面受到封建道德和伦理的教育,另一方面受到民族歧视和压迫,清末民初,投身军伍,又渗入了军国民思想教育,同时,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也给了我很多的影响,于是由狭隘的所谓“忠君爱国”的观念,发展成为“富国强兵”的思想。

龙云简介

龙云简介

[编辑本段]1.1爱国将领龙云龙云将军龙云(1884.11.19—1962.06.27),字志舟,原名登云,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

彝族人,彝名纳吉鸟梯。

龙云早年参加过反清斗争,1911年加入滇军,1914年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四期骑兵科毕业后,入云南都督唐继尧部,为唐所赏识,被唐继尧从下级军官逐步提拔为侍卫队长,1921年秋响应孙中山讨桂,进兵广西讨伐陆荣廷,被任为梯团长。

19 22年升为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1926年改任昆明镇守使。

1927年龙云与胡若愚等策动“二•六政变”迫使唐继尧下台,投向广州国民政府,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之后在与胡若愚争夺云南统治权的斗争中获胜,1928年被蒋介石任命为云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职。

1929年秋统一云南。

1933年出兵助蒋镇压福建人民政府(见“福建事变”)。

1935年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并任国民政府“剿匪”第二路军总司令,在黔、滇、川边境阻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军事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兼陆军副总司令。

至1945年,共主政云南18年之久,被称为“云南王”。

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地处后方,但龙云先后派遣滇军20多万赴抗战前线,参加了包括“台儿庄战役”等二十多次战役,伤亡10多万,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后因与蒋介石集团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龙云逐渐支持抗日民主活动,反对蒋介石消灭异己的阴谋,同中国共产党及民主人士结交,并秘密参加了民主同盟。

抗战胜利后,龙云遭蒋介石猜忌,1945年10月被调至中央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的虚职,软禁三年。

1948年12月,在陈纳德等人帮助下,龙云从南京出走香港,脱离蒋介石的控制。

不久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9年8月13日,龙云与黄绍竑、刘斐等44位国民党同仁在香港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正式宣布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龙云:一代抗日爱国将领

龙云:一代抗日爱国将领

龙云:一代抗日爱国将领作者:刘作芳来源:《昭通文学》2015年第03期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创办的“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人物”榜里,龙云就是其中之一。

龙云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陆军一级上将,云南省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

“龙云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和爱国将领,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人,他同中国共产党有多年合作的历史,是我们党的一位真诚的朋友,他对人民的事业有过重要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一个光荣的爱国者的一生。

”(习仲勋)昭通炎山人龙云,自1928年1月17日一直到1945年10月,主政云南达17年之久,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龙云始终以坚韧的毅力,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致使云南各方面的建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呈现出一派大好局面,使地处边疆的云南成为国统区一个引人关注的省份和抗战的坚定后方。

全面抗战爆发后,龙云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参与抗日,先后在当时全省只有900多万人口的云南输送滇军兵力27万到前线英勇杀敌。

在台儿庄以及后来的其他战役里,三迆健儿血染山河,伤亡十万余人,为我们国家和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抗战史中书写悲壮而浓墨重彩的一笔。

战时昆明:大后方的民主堡垒始于9·18事变的十五年中日战争,让我华夏山河遭受重创,万千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前赴后继。

就在“九·一八”事变不久,云南各族人民大众就掀起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9月28日,昆明全市人民自发“闭市一天,志哀国耻”。

各个中学、小学的同学们满怀豪情和激愤毅然走上大街发起示威游行,“全省民众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对日经济封锁,一致誓死抗日!全省民众武装起来:对日宣战!”的口号声整天动地,响彻春城的大街小巷。

五天后,又在教导团大操场内召开抗日大会,这次大会有3万余人参加,会后游行的队伍一度冲击了日本的驻昆领事馆,声势浩大。

各大中小学和工人、农民等各阶层纷纷组织抗日救国会和青年义勇军,作为“政府后盾”。

历史趣谈西安事变时哪位主张抗日的国民党元老却冤死?

历史趣谈西安事变时哪位主张抗日的国民党元老却冤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西安事变时哪位主张抗日的国民党元老却冤死?
导语:邵元冲是国民党的超级元老,与蒋中正八拜之交,值得一提的是邵元冲是坚定的抗日派,他甚至对盟兄蒋中正的政策也有所不满,多次写信要求蒋积
邵元冲是国民党的超级元老,与蒋中正八拜之交,值得一提的是邵元冲是坚定的抗日派,他甚至对盟兄蒋中正的政策也有所不满,多次写信要求蒋积极备战抗日,没想到,这位坚定的抗日派却命丧要求抗日的军人手中,怎一个冤字了得?
“双十二”事变东北军负责在临潼捉蒋,西北军负责在西安城剪除蒋的羽翼重臣,西北军带队的是杨虎城的爱将宋文梅,就在宋文梅指挥搜查西京招待所之际,突然枪声响起,显然是出了乱子,宋文梅立即带领随从前往现场查看,发现一个人满脸血污倒在血泊中,宋仔细辨认,发现伤者是云南大军阀胡若愚,胡若愚起身滇军,一路征战成为滇军的高级将领,他曾经是云南的风云人物,云南王龙云就曾经败在他手下并被扣押,后来胡若愚和龙云斗法失败,此后呢几经沉浮,1933年胡若愚赴德国留学,致力研究军事学,并参与杨耿光率领的“中国欧洲军事考察团”,“双十二”发生之时,他刚刚回国,按说胡若愚算不上中央大员,可倒霉的是他偏偏住进了西京招待所。

西北军士兵搜查之时,胡若愚没有抵抗,但是当士兵问他有没有武器的时候,胡答曰没有,结果士兵呢在他枕头底下搜出了一把小手枪,带队的军官抬手就是一枪,正中胡若愚的脸部,不过侥幸的是子弹穿过了他的两边脸颊飞出,没有伤到要害,胡若愚算是捡回了一条性命,邵元冲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此人是国民党的超级元老,与蒋中正八拜之交,值得一提的是邵元冲是坚定的抗日派,他甚至对盟兄蒋中正的政策也有所不满,多次写信要求蒋积极备战抗日,没想到,这位坚
生活常识分享。

国民党的各时期路军编制大全

国民党的各时期路军编制大全

国民党的各时期路军编制大全第XX路军是一种番号,位阶比军高,约与军团相当,属临时性编制,故番号经常变动。

北伐时期第一阶段北伐:第一路军何应钦,负责东路战线(闽、浙、苏)、第二路军陈调元、第三路军李宗仁,负责皖、苏战局。

第二阶段北伐:第八路军李济琛(粤军)。

中原大战时期1929年时,国民政府编有25个'路军':第一路军朱培德(滇军)、第二路军刘峙(中央军)、第三路军韩复榘(西北军)、第四路军何键(湘军)第五路军唐生智(湘军)、第六路军方振武(西北军)、第七路军刘湘(川军)、第八路军陈济棠(粤军)、第九路军鲁涤平(湘军)、第十路军龙云(滇军)、第十一路军刘镇华(镇嵩军),以上编成均以桂系(李宗仁)为主要攻击对象。

第十二路军田颂尧(川军)、第十三路军石友三(西北军)、第十四路军邓锡侯(川军)、第十五路军马廷骧(西北马家军?甘马,1930改任马鸿逵,西北马家军?宁马)、第十六路军傅作义(晋军,1930因反蒋番号改归顾祝同,中央军;不久又归徐源泉,直鲁军)、第十七路军孙殿英(地方军系,番号后改委杨虎城,西北军),以上编成均以西北军(冯玉祥)为主要攻击对象。

第十八路军金树仁(新疆军)、第十九路军周玳(晋军,阎锡山委任,1930蒋介石另委蒋光鼐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粤军)、第二十路军赵承绶(晋军,阎锡山委任,1930蒋介石另委张钫为第二十路军总指挥,西北军)、第二十一路军吉鸿昌(西北军,不就任,改委夏斗寅,鄂军)、第二十二路军冯轶裴(中央军,石友三于浦口反蒋,临时编组,事后撤销。

1930,西北军吉鸿昌倒戈投蒋,受委此番号)、第二十三路军(缺编)、第二十四路军孙楚(晋军,阎锡山委任,1930蒋介石另委张自忠为第二十四路军总指挥,西北军)、第二十五路军梁冠英(西北军)、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西北军)。

国共分裂1931年起,为因应江西勦共编组24个'路军':第一路军陈调元(中央军)、第二路军刘峙(中央军,1931改为'勦赤军南路集团军',番号撤销)、第三路军韩复榘(西北军)、第四路军何键(湘军)、第五路军王金钰(中央军)、第六路军朱绍良(中央军)、第七路军刘湘(川军)、第八路军陈济棠(粤军)、第九路军鲁涤平(湘军)、第十路军龙云(滇军)、第十一路军刘镇华(镇嵩军)、第十二路军田颂尧(川军)、第十三路军石友三(西北军,1931起兵反蒋,番号撤销)、第十五路军马鸿逵(西北马家军?宁马)、第十六路军徐源泉(直鲁军)、第十七路军杨虎城(西北军)、第十八路军毛光翔(黔军)、第十九路军蒋光鼐(粤军)、第二十路军张钫(西北军)、第二十一路军夏斗寅(鄂军)、第二十二路军吉鸿昌(西北军,后李鸣钟接任,不久辞职,番号撤销)、第二十五路军梁冠英(西北军)、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西北军)。

龙姓名人

龙姓名人

名人精粹龙子:又称“龙叔”,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项羽起兵反秦,与项羽情若兄弟,后每战皆亲身奋勇杀敌,深得霸王项羽信任,任西虽率亲兵奋力而战然大势已去,最后力战而死。

龙述:东汉京兆郡(今属陕西)人,为人敦厚,曾任山都长,武帝时官至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太守。

龙太初:宋代人,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

龙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

龙起雷:字时声,侗族,明朝五开卫(今贵州黎平县)人。

明神宗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举人,次年进士。

他是黎平的第一个进士。

他也是贵州侗族中的第一位进士。

历官江西清江县知县、燕京苑平知县、南京大理寺(明朝中央审判机关)少卿等。

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曾弹劾首辅(内阁大臣)赵志皋等人,因得罪当权派吏部尚书李戴,被李戴废除大理寺卿官职。

从此还乡,"淡泊自安,无所请属。

"他与史龙起春、龙起渊等文行并有声,时称"三龙"。

《黔诗纪略》录其诗二首。

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学高注补正》、《经德堂诗文集》等。

副将,在与英法联军挑起的第二次大沽之战中阵亡。

步组织,后主持旧金山《文兴报》,作上海天游学院教务长。

著有《南海先生上书记》。

陆时期滇军将领,云南省政府主席。

字志舟,原名登云。

彝族人,彝名纳吉鸟梯。

龙清泉(15张)军顾问、四川省政府考试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政府统计室兼综核室主任等职,为官正派,1946年赋闲家居。

解放后,加入民建,任相辉学院教授、重庆文史馆员。

龙永图:生于1943年5月,湖南长沙人,在贵州贵阳长大。

1965年贵州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到外交部工作。

1973年到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国际经济学专业。

1997年2月被任命为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负责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并最终促成中国于2001年11月加入世贸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20 0 6年 7月
渭 南 师 范 学 院 学报
J u n l fW en nTe c e sColg o r a ia a h r l e o e
J l 0 6 uy 2 0
V0 . 1 No 4 12 .
第2 1卷 第 4期
指 出 此 举 影 响 国 家 前 途 ,务 盼 再 加 思 索 , 国 家 保 “ 为

介 石 在 临 潼 被 围 , 央 决 定 援 助 蒋 出 险 并 镇 压 变 中 乱 , 望 龙 云 “ 所 属 地 方 , 密 防 范 , 护 大 希 y m 严 维 局 ” [ n 龙 并 未 回 电 。第 二 天 , 又 给 龙 云 发 ,1 “ 但 何
和 白 崇 禧 、 川 的 刘 湘 、 北 的 宋 哲 元 和 山 东 的 韩 四 河 复 榘 关 注 较 多 , 对 占 据 并 经 营 云 南 多 年 的 “ 南 而 云 王 ” 云 在 事 变 中 的 表 现 着 墨 较 淡 , 文 拟 从 此 人 龙 本
手 , 龙 云 在 事 变 中 的 表 现 作 以 粗 浅 梳 理 , 纪 念 对 以
西安 事 变 70周 年 。

新 银 行 香 港 办 事处 经 理 兼 滇 黔 绥 署 参 议 , 港 办 驻 事 ) 诉 龙 ,晋 阎( 山)冀宋 ( 元 )粤余 ( 告 “ 锡 、 哲 、 汉
谋 ) 鲁 韩 ( 榘 ) 湘 ( 健 ) 通 电 协 维 大 局 ” [ ” 、 复 、 何 , ,1 ] “ 、 均 主 张 营 救 蒋 , 余 ( 谋 ) 黄 ( 闳 ) 罗 宋 韩 粤 汉 、 绍 、
西安事变 中的龙 云
郝 银 侠h
( 1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 武汉 4 0 7 ; 30 9 2宝鸡文理学院 历史系 , 陕西 宝鸡 7 1 0 ) 2 0 7
摘 要 : 安 事 变 中 ,云 南 王 ” 云 由短 暂 的 观望 到反 对 张 杨 而 拥 护 中央 ; 主 张 武 力 进 攻 到 军 事 政 治 并 用 ; 劝 告 杨 西 “ 龙 由 并
电 。 文称 “ 学 良勾结 共党 。 持委 座 。 兵作 乱 。 电 张 劫 称 凡 我 国 民 。 不 痛 心 切 齿 。刻 中 央 业 明 令 褫 张 本 兼 莫 各 职 。 以 严 办 。 急 切 盼 望 龙 云 “ 所 属 各 将 领 即 予 ” 率 日正 式 通 电 。 示 拥 护 中 央 之 决 心 及 反 m 张 学 良之 表 y
( 英 ) 会 商 表 示 拥 护 中 央 。 [( 龙 云 在 得 到 部 卓 等 ”1 ]
下 的 可 靠 消 息 后 , 1 日通 电 中 央 , 示 拥 护 中 央 于 4 表
的 既 定 政 策 。另 一 方 面 , 又 致 电 张 学 良 , 为 张 发 他 认 动事变 , “自属 谋 国 具 有 苦 衷 ”, 张 表 示 同 情 , 也 对 但
收 稿 日期 :0 6 0 — 2 20— 2 4
作者简介 : 郝银侠 (9 O )女 , 1 7一 , 陕西大荔 人,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生 , 宝鸡文理学 院历史系讲 师
西 安 事 变 是 中 国 现 代 史 上 具 有 深 远 意 义 的 重 大 事 件 。它 的 和 平 解 决 成 为 扭 转 时 局 的 关 键 。西 安 事 变 的 和 平 解 决 , 多 方 面 因 素 促 成 的 。近 年 来 , 是 史 学 界 对 地 方 实 力 派 中 山 西 的 阎 锡 山 、 广 的 李 宗 仁 两 讨 伐 张 杨 的 主 张 , 果 夫 并 告 诉 龙 , 在 江 苏 省 会 陈 他 竭 尽 全 力 , 护 地 方 安 定 , 为 “ 此 安 危 一 发 之 维 认 当 际 , 非 不 可 不 明 。 向 不 可 不 定 。 EI ‘ 广 东 绥 靖 是 趋 ”CP。 ( 主 任 余 汉 谋 、 东 省 主 席 黄 慕 松 也 致 电 龙 云 表 示 反 广 对 张 杨 , 护 中 央 。为 了 解 事 变 真 相 , 云 分 别 致 电 拥 龙 刘 湘 、 宗 仁 、 崇 禧 、 锡 山 , 方 面 搜 集 有 关 事 李 白 阎 一 变 的情 况 , 一 方 面 亦在 询 问他 们 对 事 变 的 态 度 , 另 以 便 决 定 对 策 。 云 南 驻 南 京 办 事 处 和 萧 寿 民 ( 滇 富

由短 暂 的 观 望 到 反 对 张 杨 而 拥 护 中 央
龙 云 对 西 安 事 变 采 取 了 十 分 慎 重 的 态 度 。在 事 变 爆 发的 前一 两天 . 持观 望态 度 , 有 正 式表 态 。 他 没 龙 云 最 早 得 到 张 学 良 杨 虎 城 发 动 西 安 事 变 的 消 息 是在1 2月 1 日 的 晚 上 。 2 日 晚 , 应 钦 告 诉 龙 云 蒋 2 1 何
武 力讨 伐张 杨 。
1 日龙 云 分 别 致 电顾 祝 同 、 子 文 称 张 学 良发 5 宋 坚 决 态 度 。 [I” 何 之 目 的 在 于 防 止 龙 云 支 持 张 动 西 安 事 变 是 “ 举 ” “ 上 作 乱 。 摇 国 本 ” 当 得 ”] n 叛 、犯 动 。 杨 。 孤 立 西 安 。 在 未 了 解 事 变 的 真 相 和 其 它 地 方 知 宋 子 文 将 要 去 西 安 看 望 蒋 介 石 时 。 云 极 力 反 以 龙 实 力 派 态 度 的 情 况 下 。 云 并 不 急 于 表 态 。一 直 拥 对 。 怕 宋 成 为 第 二 个 蒋 。 议 宋 等 张 有 悔 过 表 示 龙 害 建
线 生 机 , 环 境 留相 当余 地 。, “ 见 , 已 为 ,妇 ¨ 可 [ 他
看 出 事 变 对 中 国抗 战 的 巨大 影 响 。 果 1 日龙 云 对 如 4
张 杨 还 有 一 点 同 情 的 话 。 么 1 日则 是 一 个 转 折 那 5
点 。 公 开 地 站 在 南 京 方 面 。 力 反 对 事 变 。 主 张 他 极 并
虎城接受陕甘军事善后方案 , 建议南京勿对西安用兵 。龙云 的上述做法促进 了事变 的和平解决 。
关键词 : 云 ; 安事变 ; 龙 西 张学 良 ; 虎 城 杨
中 图分 类 号 : 0 K2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5 2 (0 6 0 - 04 一O 1 o — 1 82 0 )4 o 8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