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社会保障立法的起源和发展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社会保障的差异界定:社会保障概念界定的差异在一国之内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学者之间亦存在,这是因为社会保障一直处于发展之中,而研究者亦有着自己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研究方向。

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具有经济福利性,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必备要素:依法建立突出以人为本具有经济福利性属于社会化行为社会保障可分为三个层次: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目标: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

传统的社会保障理论,一般只承认社会保障时候救助的单一功能,然而,范围广泛,项目齐全,形式多样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早已远非历史上单一的救灾济贫可以比拟。

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种功能作用。

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互助功能其他功能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公平性特征社会化特征(制度的开放性,筹资社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与监督社会化)福利性特征法治规范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日益多样化,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项目结构多样化,水平结构多样化)刚性发展特征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其他原则社会保障的意义(1)社会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2)社会保障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3)社会保障不断增进着国民福利(4)社会保障能够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5)社会保障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着社会产业结构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发展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它是决定该时期社会保障实践活动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它是决定该时期举办社会保障项目或内容的基础●政府介入的程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一个分水岭●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这是衡量社会保障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它是衡量社会保障发展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客观标志以政府介入程度或制度化为依据划分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现代社会保障阶段(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社会救助性发展阶段社会保险性发展阶段社会福利性发展阶段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经济因素毫无疑问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道德伦理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社会保障实践的起源阶段尤其重要政治因素的影响历史文化因素亦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相应的影响慈善事业时代: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民办慈善事业1601年英国济贫法出现伊丽莎白对早起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性质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保障效果是不良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9世纪80年代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以现代保险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1.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保障机制,从而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2.由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3.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保障过程是强制化,规范化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立法先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发展多样化发展社会保障发展的经验,教训与改革国际经验:1.尊重本国国情2.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发展3.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4.努力追求社会化5.对市场机制日益重视国际教训:1.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国际比较第一部分社会保障基本范畴比较去年第一章社会保障概念比较第一节各国对对社会保障概念的解说“社会保障”一词由英语“social security”来,直译为安全。

1944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二十六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费城宣言》第6条,使用“社会保障”来代替“社会保险”一、国际上对社会保障概念的解释1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的国家、它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和强制自助性原则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并把社会保障理解为社会公平与安全。

2、英国的社会保障以实现全民福利为目的,受历史济贫事业的影响,把社会保障理解为一种国家的经济保障。

3、美国把社会保障视为安全网4、日本:在国民生活中出现收入中断或永久丧失时,国家为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收入而制定的综合性的措施和制度。

二、中国学者对社会保障概念的解释三、各国社会保障概念的异同(一)相同点: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2、社会保障是一种经常化的经济安全制度或收入安定的保障计划,以保障任何公民在收入中断或不能工作时,都能得到维持最基本生活的费用3、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4、社会保障的目的是要使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通过保障能够生存下去(二)不同点: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而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但社会保险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在对象、范围、资金筹集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胡差别;社会保障不等于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是有福利特性,但福利概念比起社会保障,其内涵更为丰富,但又有更大的区别。

第二节社会保障内涵探究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答1)答:综合各种观点认为社会保障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在公民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遭遇各种风险致使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补助和非物质援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二、谈谈对社会保障内涵的理解(答2)1、社会保障是国家主导的、共担风险的社会制度2、社会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3、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的安全网4、社会保障是具有福利性的再分配机制5、社会保障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1、政府的职能范围取决于市场和社会的需要;2、政府承担社会保障立法执法等责任)6、社会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7、社会保障是关乎国运、惠及民生的伟大事业第二章社会保障起源比较包括;思想起源、行为起源和制度起源第一节社会保障思想起源比较一、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先秦诸子社会保障思想火花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答3)答:1、提倡富民济贫;2、提倡男女老少;3、提倡对残缺型家庭成员及残疾者的救济;4、提倡对灾民进行赈济二、国外在社会保障思想(一)简述早期空想共产主义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影响(答4)答:1、托马斯.莫尔(1478—1535)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主义奠基人。

关于社会保障的PPT课件

关于社会保障的PPT课件

Social Security
.
33
2、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福利经 济学之父”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塞西尔 ·庇古(Arthur Ceil Pigou)。庇古发表了著 名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福利经济学》的出 版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正式诞生,庇古被称为 “福利经济学之父
社会福利中能够以货币计量的部分即为狭义福 利——经济福利。庇古认为,经济福利虽然只 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但它对社会福利有着重 要的意义,它决定着社会福利的实现
2、社会化(对象、管理机构、基金来源为三 方) 3、福利性(福利措施、贫困者帮助) 4、强制性(依法参加并照章缴费)
Social Security
.
20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阶段
1) 1834年 英国颁布新《济贫法》为标志
《济贫法》颁布:
首先是英国于1572年通过了强制征收济贫税的条 例,于后才是1601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 法》,该法将已有的宗教或社会救助活动惯例用 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首次由官方划定一条贫困 线,对有需要的孤老病人进行收容,同时为失业 者、贫民小孩提供(有限)的帮助
Social Security
.
21
1834年 英国颁布新《济贫法》
该法认为:人人有生存的权力、政府有 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第一次以立法的形 式确立社会救助为一项社会制度;第一次 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社会救助的工作
标志社会保障的萌芽
Social Security
.
22
2)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
.
12
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国民收入再分 配形成的社会基金。

社会保险的历史演进

社会保险的历史演进
希腊 罗马 基尔特行会制度 “友爱社”
1、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基础
(二)社会保险起源与私人保险制度
在基尔特制度的基础上,欧洲人寿保险在16 世纪发展起来
18-19世纪欧洲人寿保险业迅速发展,从欧 洲传到北美大陆,在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之前,欧洲和美国已经存在大量的私人保险 公司
私人保险公司为社会保险提供了重要的制度 基础和技术基础
改革阶段(1984至今)
改革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 险等多个角度展开
四、社会保险的重建和改革时期
养老保险的改革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1991年6月),以 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为 标志,它确定了我国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资金由 “三方负担”的原则和基金筹集实行“部分积累”的 模式
2、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福利国家理论 (二)福利经济学 (三)贝弗利奇报告
第三节 社会保险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1、社会保险改革调整的背景与原因
进入20世纪70年代,整个西方世界经理 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和能源、原料的 危机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停滞 并存的一系列经济问题。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绝大多数西 方国家都迅速扩大政府开支,其增长速 度普遍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社会保险学
第二章 社会保险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1、社会保险的产生
学术界公认的现代社会保险制度最早产 生于德国。1883年德国颁布了《疾病社 会保险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 险法律,标志着现代社会化保险制度的 诞生。1884年德国又实行《工伤保险 法》,1889年实行《养老、残疾、死亡 保险法》,从此,社会保险体系便初步 建立起来。随后,欧美等工业化国家也 相继建立其不同的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学第四章 世界主要类

社会保障学第四章  世界主要类
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 活需要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按照统一标准支付,基金主 要由国家税收解决。 3、充分体现了社会保障的调剂互助功能,但忽略了权利 义务的统一,缺乏激励性,滋养劳动者懒惰情绪。 4、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属现收现付式,主张社会成员间的 横向调剂,因此对“老龄化”的冲击抵御能力十分小。 5、高福利、高消费给这些国家经济增长埋下了隐患。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三种模式的特点
(一)社会保险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最早起源于德
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和西欧等国家将 俾斯麦创建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 最终发展成为“以义务和权利对等”为条 件的、以单位和个人投保为主的社会保险 型的社会保险制度。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三种模式的特点
三、强制储蓄模式 强制储蓄模式是一种个人缴纳保险费的社 会保险制度。这种模式强调雇员的个人缴 费和个人账户的积累,退休者的社会保障 权益来自本人在工作期间的积累,且所积 累的资金通过投资基金进行运作。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三种模式的特点
(一)强制储蓄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在经济薄弱、没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三种模式的特点
(二)社会保险型模式的主要特点 1同标准的社会 保险制度。 2、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 担,个人和雇主投保,国家资助。 3、强调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4、社会保险缴费中只记录个人缴费情况,社会 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间调剂使用,充分体现互助 互济、共担风险原则。 5、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
金记住,其基本内容是:强制性地规定雇 主和雇员将收入的一部分上缴给中央公积 金局,通过建立中央公积金来为每一个雇 员提供全面的社会福利保障。 1、养老保障功能 2、医疗保障功能 3、购买住房功能

中外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中外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保障制度。
智利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对传统 的社会保障制度 进行了改革,其 特点是引进了私 营部门对社会保 障的参与和管理。
(一)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分析
发展过程:二战后,西方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但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工业制造由 原先的世界第一位退居第三位。英国经济所面 临的困难越来越明显,英国社会问题尤其是贫 困问题与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推动了英国 政府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中国社会 保障制度 的介绍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 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 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 的总称。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1)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 容。
• 19世纪80年代在德国产生,就是为了化解当时 尖锐对抗的劳资矛盾和缓和德国工人阶级的反 抗。
• 20世纪30年代美国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罗 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于1935年通过综合性的 社会保障立法并由此确立其社会保障制度。
• 20世纪40年代末英国率先建立福利国家,被西 欧、北欧等欧洲国家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众 多国家所仿效,并成为这些国家走进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
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介绍
福利型——英国 保障型——美国 自助型——智利
英国的社会保障 体系建立于上世 纪40年代,通过 多年的发展,基 本形成了一套“从 摇篮到坟墓的社 会保障制度”。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是经历20世纪30年 代初经济大萧条之
后逐步建立起来 的。到现在美国 已建立起了一整套 以保障为主的社会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摘要】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完善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被称为社会的“减压阀”和“缓冲器”,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了几十年的从无到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才刚刚构建起来,还存在许多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德国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地,它的社会保障制度被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国。

因此,选择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借鉴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目前我国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目前仍面临着很多困难与问题。

德国是世界上首创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体系完善。

但是欧债危机的产生,我们看到了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是没有缺陷的,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革。

分析、比较、借鉴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德国,100多年来伴随着其工业化进程而发展和完善起来。

其核心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主要形式是社会保险。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倡导者们认为,市场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社会还必须为那些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不能参与市场竞争的人提供一定的保护,这就要求国家通过社会保障体制来进行收入再分配,同时对因竞争而出现的社会不公和偏差予以合理校正。

当然社会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障政策是以不影响或不损害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及效率性为前提条件或是“临界点”的。

德国社会保险体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主要分为四大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事故保险。

中美社保的差异

中美社保的差异

中美社保的差异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和工业化发展的结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理论支撑、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制度及经济发展模式、水平等因素的差异性和一国发展需要,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会存在差别。

不过,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中借鉴合理成分从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两国社保的起源1984年,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的迫切需要,以企业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试点为起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展开。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也相继进行了改革。

在传统社会保障制度下依托单位实施、与单位福利相混同的社会福利逐步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发展成为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特别需要关怀的人群提供的社会援助,单位内部的福利设施也逐步实现社会化。

同时,国家规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并针对城乡全体居民建立了社会救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于1999年首先在城市建立,2007年扩展到农村地区;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于2005年开始试点,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而美国的社保制度的建立是在30年代。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美国引起了人们对老年生活的普遍关注。

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老年人生活处于最困难境地,社会退休金成了老年人的希望所在。

1934年,罗斯福成立了经济保险委员会,1936年公布了社会保障法,1939年增加了伤残保险和老年配偶养老保险。

经过几年准备。

在积累了一大笔基金后,于1942年付诸实施,开始支付退休金。

二次大战中没有新的变动。

50年代经济有了很大发展,1965年增加了老人医疗保险,1972年又增加了残废者医疗保险。

经过50多年的逐步发展与健全,形成了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两国社保内容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包括两部分:一是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目,包括对社会脆弱群体的救助、对军人及军烈属的优抚安置、对无依靠的孤老残幼以及对社会大众举办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区服务,这部分完全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第二是由用人单位、职工交费以及由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的三方共同筹资的项目,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等,这些都属于社会保险的范畴,其中养老和医疗保险是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结合,其他三项属于完全统筹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中外各国,都曾发生过各种各样的 社会 问题 。社会问题常因国度不同和 时代 不同
而有其不同特点。但是,不论哪一个国家,在由农业社会向 工业 社会转变过程之中和完成
转变之后,都会遇到诸如劳工疾病、伤残、养老、失业等问题及其家属成员甚至其他社会成
员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
通过制定 法律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市场 经济 发展 的
产物。社会保障法律是各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保障法出现以前,中外国家对待贫穷、灾荒等社会问题,常常是通过政府救助、
社会救济和私人慈善行为以及亲友邻里间互济互助等 方法 予以解决。欧洲一些国家的教会
把济贫助残看作是自身的赎罪方式。英国于伊丽莎白女王当政时期的1601年颁布旧济贫法,
规定对贫民施行救济是每个济贫区的责任,每区委任救济官,负责为贫民及其家属安排工作,
对财产占有人征收济贫基金税。从1795年开始,英国在修改旧济贫法的基础上实行以家庭人
口多少为津贴标准的斯宾汉姆兰德制。为适应自由竞争经济 理论 的要求,1834年修改旧济
贫法,制定新济贫法,规定停止“院外救济”,受救济的贫民必须进济贫院、习艺所。德国于
1788年和1852年曾分别在一个市区内实行过社会救济制度“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中
国 历史 上的许多王朝统治者也曾实行过仓储备荒、赈济灾民、救济贫民等等政策。这些都
是优良传统。但是,无论中国或其他哪个国家,它们所曾实行和采取过的政策、措施或行为,
常常实施范围小,或者属临时性应急所采取,或者属任意性行为,而且,一般被认为是对受
救济者的恩赐,与当今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性、强制性、互济性、权利保障性等特点相比较,
有着本质的不同。社会保障是 现代 社会的产物。
社会保障法起源于欧洲工业发达国家,它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德
国1883年制定的劳工疾病保险法和1884年制定的劳工伤害保险法,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
的社会保障法律。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始年代,是社会保障法产生和初期发展阶段。
10年代至30年代,为适应解决社会问题尤其是克服经济危机的需要,社会保障立法有了蓬
勃发展。以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为标志,“社会保障法”之名首次出现。二次大
战以后,以英国为起始的西欧、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实施直至五六十年代一批新兴国家颁布
社会保障法,是社会保障立法更趋兴盛的阶段。70年代以来,有些工业发达国家逐渐发现社
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着诸如公民福利标准过高、国家和社会不堪重负,而同时公民某些权利却
又保障不足等等问题,决心进行改革,因而进入改革时代。
一 社会保障立法的起源
(一)社会保障立法产生的历史条件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产业革命的完成是它产生的前提;无
产阶级的斗争是催促其产生的动力;各种进步的社会理论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则成为社会保障
理想由孕育、萌芽以至实现的思想基础。正是在以上多种因素 影响 下,国家遂采用立法的
形式,规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这项制度逐渐地成为当今文明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
1.产业革命是社会保障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
产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纺织业。80年代因蒸汽机的发明和采用,扩及化学、
采掘、机器制造等部门。法、德、美等国进入19世纪后也相继完成产业革命。由手工工场过
渡到机器工厂,生产力空前极大提高,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伴随着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财富的大量增加,出现了劳工问题和其他新的社会问题。
在机器生产环境里,劳动强度增加,工伤事故不断,失业威胁增多,疾病 治疗 和老年生计
等问题使雇佣劳动者忧心忡忡。在经济竞争机制作用下,无数个体生产者失去生产资料,沦
为雇佣劳动者。大量 农村 人口流入城市,带来了新的社会压力和社会需求。以人口城市化
先行的大不列颠为例,在1800年以前,城市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0%;到19世纪中叶,城市
人口即达52%;19世纪中叶以后,人口城市化速度更为加快。从1851年到1900年流入城市
的人口即近400 万。 又如德国,1800年工人不到9万,30年代初便增至80万,40年代末
增至200万,其中产业工人80万;从1852年至1894年,产业工人由199万增至613万。而
农村人口更大规模地向城市迁移则还是20世纪的事。(注:参见:《西方文明史》,[美]马文·佩
里主编,胡万里等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下卷第74页;《西欧社会保障制度》,李综主
编,中国社会 科学 出版社1989年版,第14页;《西欧的社会保障制度》,杨祖功选编,劳
动人事出版社1986年版,第12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