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识字2 树之歌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 识字2 树之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识字2 树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读写“杨树、壮、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耐寒、金桂、水杉、活化石、银杏”等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掌握形声字的特点,提高识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对树木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 识字:杨树、壮、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耐寒、金桂、水杉、活化石、银杏2. 写字:杨、梧、枫、松、柏、棉、杉、化3.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木的特点和美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2. 教学难点:掌握形声字的特点,提高识字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木的美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字卡2. 学具:田字格纸、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树木,引出课题《树之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2)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分享识字方法。
3. 识字写字(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掌握形声字的特点。
(2)学生在田字格纸上练习写字,教师巡回指导。
4.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5. 理解课文(1)学生交流对课文中树木特点的理解。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感受树木的美好。
6.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交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树之歌》2. 生字:杨树、壮、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耐寒、金桂、水杉、活化石、银杏3. 写字:杨、梧、枫、松、柏、棉、杉、化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两遍。
2. 用“杨树、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金桂、水杉、银杏”等词语造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树之歌》,学生认识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提高了识字能力。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识字教案二-2.树之歌

2.树之歌
课题
2.树之歌
课型
识字课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读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4.在课外积累关于不同种类树木的知识。
教学重点
1.认读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1.请同学朗读
其他同学圈出来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
枫树 松柏树
师:松柏不是一种树,是两种树。各自的名字是松树和柏树。
2.再请一位同学读
其他同学找一找这枫树、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补充课外知识,为什么松柏树终年长青。
普通的树木在气候不适宜的时候(譬如寒冷,干燥),因为叶子面积较大,表面没有蜡质的薄膜,而导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会变黄,落叶。而松树,冬青,柏树等,由于叶子要么尖细,要么表面有蜡质层,水分不易散失,所以在严酷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存,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常青。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4.在课外积累关于不同种类树木的知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一些树的图片
同学们认识这些树吗?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知道他们的生长习性吗?
今天我们记住一首儿歌,来认识几种树木,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
出示课题:树之歌
观看图片
二、借图识字
(一)整体感知全文
师示范读全文
生模仿这读,尝试读准字音。
这首儿歌主要写了什么呀?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通用10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通用10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壹五个生字,会写“松、柏、杉、桂”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4、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5、培养学生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1、重点:(1)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
(2)会写“松、柏、杉、桂”4个生字。
2、难点:(1)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相关树木,收集树木的资料。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视频《大树妈妈》,导入新课。
孩子们喜欢听儿歌吗?(生:喜欢)这节课我们先来听一首儿歌吧。
名字叫《大树妈妈》。
大树妈妈真有爱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树之歌》。
(课件出示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看“树”这个字是什么偏旁?(“木”字旁)“木”字旁一般与树有关。
《树之歌》讲的就是关于树的儿歌。
请孩子们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导入:儿歌中写了哪些树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吧。
1、请孩子们读一读这首儿歌。
要求:(1)自由朗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儿歌一共介绍了几种树?把它们的名字圈出来。
2、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你们找到了哪些树呢?请按顺序来说一说。
生汇报:找到了11种树木。
有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3、学习词语,识记生字。
部编版《树之歌》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树之歌(人教部编版)识字2树之歌本课是组织学生学习以“木”为偏旁的汉字,教材运用儿歌组织教学活动,以典型的带木字旁的字,如将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等进行归类,然后结合这些树木的特点,编出一首儿歌。
儿歌生动有趣,描写形象逼真,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在儿歌上,同时,也可以迅速记住汉字的音和形。
二年级的孩子对以儿歌形式呈现的文本一般都会很感兴趣,所以儿歌是学生识字很好的载体,通过让学生正确朗读、记忆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快速、准确、牢固地记忆生字。
小学低年级是识字的重要阶段,建议遵循低年级识字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巧妙地创设出一个新奇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从“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转化为一种巨大的内驱力。
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
【知识与技能】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3.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分析生字字形结构,掌握本课生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儿歌的兴趣和识字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和表现欲,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的特点。
难点认识树木,有爱护树木的意愿。
教师:1.儿歌中出现的植物图片,儿歌中没有出现的植物图片。
2.多媒体课件。
学生:植物的叶子。
2课时1.识记生字,能正确认识、区分每一种植物。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重点识记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难点能正确认识、区分每一种植物。
一、激趣导入,引导自学今天,我们一起去畅游植物园。
老师是个“小好奇”,会提出很多的问题。
你们呢,都是知识丰富的“小博士”,来解答“小好奇”的问题。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树之歌》这篇课⽂是部编版⼆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第2篇课⽂。
本课是⼀⾸介绍树⽊特征的归类识字⼉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等11种树⽊,表现了⼤⾃然树⽊种类的丰富。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识字2《树之歌》课⽂原⽂ 杨树⾼,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掌。
枫树秋天叶⼉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棉喜暖在南⽅,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杉活化⽯。
⾦桂开花满院⾹。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由⼈民教育出版社⼩学语⽂室编写。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识字2《树之歌》教案1 教学⽬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3.通过读⽂、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利⽤形声字特点学习8个带⽊字旁的⽣字,初步了解树⽊特点,朗读、背诵⼉歌。
教学难点: 认识15个⽣字,正确书写10个⽣字。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利⽤形声字特点学习带⽊字旁的⽣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
教学过程: ⼀、联系⽣活导⼊ 在你家周围、⼩路旁或者公园⾥,你经常看到哪些树⽊? 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们和⼤树的感情⼗分亲密。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就和树有关,题⽬是《树之歌》。
⼆、初读⼉歌,认识树⽊名称 1.借助拼⾳朗读⼉歌。
2.数⼀数⼀共⼏句话。
(4句)指名逐句朗读。
3.每句话介绍的分别是什么树⽊呢?请你⼀边读⼀边圈出树⽊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 ⽊棉、桦树、银杏、⽔杉、⾦桂 ⼀共11种树⽊,“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新生词“树木、松树、树脂、树皮、叶子、树枝、柳树、榆树”的意思。
2.通过阅读《树之歌》这篇课文,能够了解树木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重要性等知识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吟唱课文。
3.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尝试吟唱课文。
2.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感受树木的生命力和美丽。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词语学习:树木、松树、树脂、树皮、叶子、树枝、柳树、榆树。
2.课文阅读:《树之歌》。
2. 教学方法1.知识点讲解: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通过图画、实物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新词的含义。
2.吟唱课文: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感性表达能力。
3.听写练习:以近义词、反义词、词语辨析等形式,对新生词进行巩固。
4.写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写短文的方式,表达对树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复习阶段1.师生互动:教师以图片或实物为例,回顾之前学过的树木相关词汇。
2.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加深对之前学过的树木词汇的记忆。
2. 正式教学阶段1.引入新词: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感受新生词的形状和特征,掌握新词的汉语意思。
2.吟唱课文:教师为学生演唱《树之歌》课文,引导学生哼唱跟读,并根据课文内容领悟树木的生命和美感。
3.课文理解:教师为学生讲解课文生词以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
4.听写练习:教师将课文生词、生字词和相关近义词、反义词等组成题目,让学生进行听写练习。
5.写作练习: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创作,让学生写下自己对树木的感受和理解。
3. 总结阶段1.知识回顾: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巩固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2.教学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欢迎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
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院香。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写。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教案1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精选文档感谢下载使用双击可编辑删除18。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树啊,树啊,你是多么高大呀!叶子啊,叶子啊,你们是多么美丽呀!在山坡上,在沙滩上,你们到处生长。
你们的好处太多了,帮助了人类许多。
在风雨中,你顶着风吹雨打。
在烈日下,你摇着头说:“别怕,我为你遮阳。
”教案1.教学目标•了解树的基本信息,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敬畏之情;•让孩子们认真品读《树之歌》,从中感受自然的力量,感悟树木为人类所做的贡献;•通过学习识字一,帮助孩子们掌握“树”字的发音和笔画。
2.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自然环境意识,掌握“树”字发音和笔画;•难点:让孩子们认真品读《树之歌》,从中感受自然的力量,体会树木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3.教学过程3.1. 在校园里观察树木1.带领孩子们走进校园,观察周围的树木;2.指导孩子们注意观察树木的高度、形状、叶子的颜色、形态等等;3.引导孩子们了解树木的基本信息,如何分类、特点等。
3.2. 品读《树之歌》1.将课文原文展现给孩子们,让他们自主朗读课文;2.引导孩子们感受自然的力量,思考“树之歌”为什么能唱出树木的美好形象和作用;3.与孩子们一起探讨,树木对人类的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感激树木。
3.3. 学习识字一“树”1.教师出示“树”字的笔画,带领孩子们一起练习;2.要求孩子们掌握“树”字的发音、笔画和意思;3.引导孩子们了解“树”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对字词的兴趣。
4.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对树木的多方面信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学会了掌握一个新的字词,“树”。
在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孩子们从课文中感悟自然的力量和树木为人类所做的贡献,这有助于增强孩子们对环境的关注和敬畏之情。
同时,学习识字一“树”也为孩子们积累了更多的词汇,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2 树之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初步认识树木的样子,了解这些树木的外形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识记生字字形并正确书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几种常见树木的图片,如杨树、枫树、梧桐树、桂花树等。
(1)指名学生说一说认识图片上的哪些树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名。
2.看图,说说每种树的外形特点。
(1)与同桌合作,说给同桌听。
(2)几人一组,说给小组伙伴听。
(如:杨树长得直而高,树叶大而茂密。
枫树的叶子是互生的,秋季的时候叶子会变红。
梧桐树长得高高壮壮的,树叶像手掌。
)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圈出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分组合作学习生字。
(1)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
“桐、掌、枫、松、装、疆”都是后鼻音。
“桦、化”同音,是三拼音节,拼读时不能丢掉中间的介音。
“梧、银”是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发音。
“耐”的声母是n,是鼻音。
(2)拼读音节,正字音。
(3)读词语,掌握生字。
4.进行“识字比赛”,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5.教师指导记字形。
(1)自学生字,指名说出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杨、梧、桐、枫、松、柏、桦、棉、杉、桂”都是木字旁,起到表义作用。
)(2)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木+风=枫木+同=桐木+白=柏
熟字换偏旁:场——杨洞——桐娃——桂
比较法:壮-装,“壮”字下面加上“衣”,就是“装”。
(3)组词记生字。
指名学生读生字,组成词,来理解字义。
小结:这节课学习的生字中,大多数都是木字旁。
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旁都是木字旁,表义,表示出类别,声旁大部分都起表音作用。
三、再读儿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儿歌,将儿歌读通读顺。
2.想一想下列问题。
(1)儿歌中提到了哪些树木?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2)这些树木都有什么特点?
(3)说一说儿歌有什么特点。
3.分组读儿歌,比赛读儿歌。
4.全班齐读儿歌。
5.儿歌中提到的树木,分别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树木图,指名说出树名。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二、学习儿歌,理解意思
1.学生自己读儿歌。
2.指名每人读一句,并说一说这一句讲的是什么。
如: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句话说出了杨树长得高的特点,榕树树冠大、树干分枝多、很粗壮的特点。
还讲了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的特点。
)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边指图边总结这几种树的特点。
杨树——长得高,笔直。
榕树——长得壮,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梧桐树——叶子呈掌状分裂。
枫树——秋天叶子是红色的。
松柏——一年四季常青。
木棉——喜欢暖和的气候,生长在南方。
桦树——产于东北,耐寒。
树皮是白色。
银杏、水杉——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金桂——花朵金黄,香飘十里。
4.指名读儿歌,分组读,指名读。
5.看图,说说图中的是哪一种树。
(出示课件或卡片)
三、学习朗读儿歌
1.学生自读儿歌,体会这首儿歌的特点。
儿歌的第一、二、四、五、六、八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
这首儿歌是用ang来押韵的。
这是儿歌的一般特点,一般是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
这样,我们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了。
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再读这首儿歌,你们还有什么感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我们读儿歌时,就要读出它的节奏感。
要想准确地表达出儿歌所讲的意思,读出它的节奏感,就必须注意每一行之间的准确停顿。
你们自己体会一下,除了句逗停顿外,每一行词语间还应怎样停顿,读给你的同桌听。
4.汇报、评议。
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说出理由,你愿意为大家读吗?
5.齐读儿歌。
6.分男女生读,女生读一行,男生读一行。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会写字,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说说自己的发现。
(指名说字的笔画和笔顺)
2.教师范写难字,学生书写。
杨:右边由三笔组成,起笔为“横折折折钩”。
枫:笔顺是“”,第六画是横折钩。
壮:右边的“士”的第二横短一些,不要写成“土”。
3.学生在书上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并了解了一些树,还会写了一些生字。
那么,你们最喜欢哪种树?课后,你们可以去收集一些树叶,然后制作一个树叶标本,或是画一画你喜欢的树,并把它的特点写下来,做成一个小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