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第1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第1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___班______组姓名______时间______ 【快乐自学】学习目标:(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学检测一、“两弹”的成功研制研制成功:年10月16日,我国研制的第一颗试验爆炸成功;年6月,我国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
我国研制和掌握核武器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义: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
中国在、下,都不会首先使用。
导弹核武器的研制:1964年5月,我国自行设计的导弹飞行试验;1966年10月,我国在本土成功进行了试验;1980年5月,我国第一枚试验成功。
二、航天技术1、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成功发射。
2、年10月15日,乘坐“”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三、杂交水稻技术和医疗技术年,著名水稻专家培育成功水稻;他新培育的经小面积试验,获得亩产1100多千克的世界最高产量。
他被国内外誉为“”。
在医学领域,我国的,、,等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三、“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年月,等四位老科学家上书中共中央,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
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发展高科技的。
我国发展高科技的重点有、、、、自动化技术、、和等领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顺应世界信息化的潮流,先后启动了、企业上网工程和,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轻松演练】1.下列关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的 ( )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C.使我国跻身于世界霸主的行列D.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2.2020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这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A.43年B.40年C.37年D.273.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4.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于 ( )A.1961年B.1962年C.1963年D.1964年5.世界上前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是()①美国②苏联③英国④法国⑤俄国⑥中国A.①②⑥B.①②③C.④⑤⑥D.①③④6.2020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和返回地面的载人航天飞船是()A.神舟号B.神舟五号C.神舟六号D.神舟二号7.“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右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6.1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精品学案 川教版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点击新目标1、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标志性成果,了解863计划;2、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3、通过收集本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讨论网络技术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4、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爱国的情感,增强学生为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链接旧知识1、齐读16课知识建构2、填一填:被誉为两弹元勋的人是,被誉为铁人的人是。
3、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三大成就。
课前小热身1、预习课文,勾画重点内容,并完成知识建构。
2、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课堂进行时1、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二战后期给日本毁灭性打击的事件是什么吗?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相关故事吗?2、在预习基础上完成下列表格:3、重难点问题探究:(1))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要研究原子弹?(2)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他们为什么如此爱戴两平呢?4、小组合作探究:(1)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使日本国民和经济遭受灭顶之灾;今天日本地震使其核电站遭破坏,造成核辐射,威胁了众多人的生命安全…….这说明核是威力巨大、杀伤力极强的武器。
可我们都在想法研制和掌握。
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利弊?如何才能兴利除弊?(2))同学们平时喜欢上哪些网站?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网络有哪些不良影响?作为中学生应怎样防止和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3)你知道863计划吗?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你能就其中一个方面说说你的看法或感想吗?5、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归纳我国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并在组内抽答,老师抽查。
课堂大练兵完成指导丛书上1—4题和材料解析题课后谈收获我记住了我想到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学习目标:1、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经过、两个反革命集团及其灭亡的标志。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教学设计5 川教版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杂交水稻等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了解“863”计划提出的时间,涉及的领域;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领先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班级为初二7班,该班孩子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爱问、好问、乐学、善思,且已掌握初步学习历史方法,且喜爱历史,见多识广,热情度非常高。
而本课就是在他们已有的感性认识上,再次深刻认识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孩子们的国家荣誉感和自信心。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成就;2.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技术、863计划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导入:教师播放音乐图集《沧桑巨变》,学生欣赏。
提问:欣赏图片之余,同学们有何感受?(或用一次词来形容此时此刻的心情。
)过渡:当今中国在国防和军事领域的成就与中国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中国科技馆,去感受科技的魅力。
活动2【活动】第二篇:探索科技之光第二篇:探索科技之光学生可任意选择展厅一一参观,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一)核科技展厅学生活动1:“我是小导游”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模型(原子弹、氢弹图片)介绍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发展历程。
学生活动2:“论从史出”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各国从原子弹到氢弹的历时比较),数据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3:游客畅谈——我国在核科学技术领域还有哪些成就?(二)航天技术展厅学生活动1:合力冲关1.我国有哪些卫星发射中心?2.你知道哪些登上太空的航天员?学生活动2:视频欣赏——神一至神八历程学生活动3:知识竞赛1.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名称?2.我国第一位出征太空的航天员?3.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其升空的火箭名称?学生活动4:小组比拼——说一说你还知道航天领域的哪些成就?(三)农业科技馆学生活动1:解读铜像——他是谁?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袁隆平的荣誉称号学生活动2:想一想:他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名人话语: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导学案 川教版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标志性成果,了解863计划;2、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3、通过收集本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讨论网络技术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4、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爱国的情感,增强学生为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我国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医疗技术方面的成就【学习难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预习自测】自主学习一、“两弹”的成功研制1.目的:2.主要人物:邓稼先——“两弹元勋”3.进程:(1)1964年10月,第一颗成功爆炸。
(2)1967年6月,第一颗成功爆炸。
二、航天技术1.1970年,第一颗发射成功。
2.2003年,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升空。
三、杂交水稻技术和医疗技术1.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
2.医疗技术成就四、“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863”计划:重点等领域。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我国先后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和“上网工程。
”【课内探究】【学始于疑】1、我国航天事业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2、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假设有什么重大意义?【质疑探究】探究问题一:(1))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要研究原子弹?问题探究二: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有青少年在电脑中获取大量有益信息,也有青少年沉溺于网吧中,打游戏、闲聊、浏览不健康内容,因此人们发出了“网络世界很精彩,网络世界很无奈”的感慨。
(1)你是如何看待青少年上网的,你认为是利大还是弊大?请说明理由。
(2)面对蓬勃发展的网络,人们褒贬不一,作为一名初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A.钱学森B.邓稼先 C.袁隆平D.王大珩2.下列科技成就是在“文革”期间取得的是()A.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C.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D.发射“神舟号”飞船3.某班以“我国高科技领域的成就”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下列探究内容与主题不符的是()A.许海峰夺得第一块奥运金牌 B.“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C.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水稻 D.“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课后反思】【课后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1986年4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给中共中央写信,指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教学设计3 川教版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1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在世界领先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2、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3、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涉及的领域;2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差,积极性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学生基础较差,积极性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通过让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我国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讨论网络技术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成就;“863”计划。
2、教学难点:科学技术成就中涉及的有关科技成果原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师】: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今天的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建国以来,我国所取得的重要科学技术成果。
活动2【讲授】内容(一)“两弹”的成功研制【师】: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使用原子弹?原子弹第一次在军事上的使用是什么时候?作为爱好和平的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和掌握核武器?【参考】:美国最早使用原子弹,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亡。
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大国多次威胁,要对新中国事业原子弹,进行核讹诈,为了打破西方核垄断和核讹诈。
同时引用毛泽东“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欺负我们”所以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
【师】:请同学们阅读,两弹的成功研制一目,回答问题:1、我国原子弹、氢弹实验爆炸成功的时间?2、导弹的实验经过?3、我国能够研制掌握核武器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义?(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作适当补充)①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进行了第一次核实验,成功爆炸了相当与两万吨TNT炸药的原子弹,这一天,是经历过哪个年月的亿万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天,同日,我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打破核讹诈,中国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仅两年以后,1967年6月17日,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PPT实用课件 川教版

你想怎么写?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 (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原子弹不再让中国人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 不再挨饿!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 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 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 宝。 袁隆平获奖无数,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励 500万元,却全部用于超级稻实验。2004年更是 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人民日报》: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 大国的垄断地位,消灭核武器。中国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3、核技术的研究对我国国防建设的作用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 开怀大笑
4、核能开发
核电站一览 浙江秦山、深圳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已建)、岭东核电站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历史课堂
提出原因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各国把抢占科学前沿目 标、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20世纪80年 代,美国率先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西欧提出“尢里卡计 划”,苏联和东欧国家提出“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 要”,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PPT课件 川教版

1964年 1967年 2003年 1973年 1986年
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
神舟五号 杂交水稻
钱学森、赵九章等
王应睐、邹承鲁等
袁隆平
王大珩
“863”计划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学者却有他的祖国。——巴斯德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大批著名的华裔科学家放弃了国外种种 优厚的生活条件,克服了种种困难,毅然回到新中国,为新中国的科 技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他们为回到中国,有的人甚至被投进了监 狱,比如说钱学森。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钱学森、陈宗基、钱三 强、邓稼先、钱伟长、华罗庚、卢嘉锡、吴桓兴、王大玲、方宗熙、 苏量、王运丰…… 请回答:
3、你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积极作用大 一些还是消极作用大一些?
点燃智慧的火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你能遵守吗
巩固达标
练一练
知识检测
′
1、填一填
你知道吗?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你知道吗?
2005年10月12日, 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 珠
一、两弹的成功研制
1、记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实 验成功的时间 2、了解中近程地地导弹及导弹核武器实验
读书思考
3、分析我国研究核武器的目的
4、理解两弹的成功研制对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经 济建设的意义
历史课堂
1、我国两弹辉煌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 第一颗氢弹 第一枚洲际导弹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教学设计4 川教版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2、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涉及的领域。
3、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课前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查找资料、团结协作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史料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累累硕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创业历程中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优秀品质。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基本上都拥有自主查阅和探究历史知识的条件,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但大多数学生不重视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
另外,他们对“两弹一星”、‘神州’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尖端科学技术往往只有模糊而肤浅的认识,也对老一辈科学家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够理解。
3重点难点一、重点:我国原子弹的研制、神舟5号飞天及杂交水稻的实验成功及“863”计划的实施。
二、难点:我国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的原因;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新中国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视频播放播放视频动画片段《嫦娥3号探测器登月》活动2【活动】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建国以来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2、分析史料,合作学习解决历史问题。
3、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活动3【活动】第一站:拾取科技明珠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本,找出新中国取得的含“第一或首次”的科技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
划的制定;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在世界领先或处于世界
先进水平的成果;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涉及的领域;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
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我国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让
学生讨论网络技术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
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领先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增强学生的
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突出事迹,进一
步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决心和信念。
【重点难点】
一、重点:我国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成就;“863”计
划。
二、难点:科学技术成就中涉及的有关科技成果原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
的意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法学法】
教师教法:讲述法、活动法、归纳法、启发引导法等;
学生学法:收集、整理资料;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授课时数】 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研读课标与教材,撰写教案,准备相关历史图片,写好阅读提纲的小黑板。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收集有关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
【教具媒体】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今天的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很重要的
原因是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建国以来,我国所取得
的重要科学技术成果。
学习新课:
第1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一、两弹的成功研制
(师问)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使用原子弹?原子弹第一次在军事上的使用是什么时候?
作为爱好和平的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和掌握核武器?
(生答)美国最早使用原子弹,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
几十万人的伤亡。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大国多次威胁,要对新中国事业原子弹,进行核
讹诈,为了打破西方核垄断和核讹诈。同时引用毛泽东“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
家就要欺负我们”所以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
(师导)请同学们阅读,两弹的成功研制一目,回答问题:
1、我国原子弹、氢弹实验爆炸成功的时间?
2、导弹的实验经过?
3、我国能够研制掌握核武器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义?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作适当补充)①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进行了第一
次核实验,成功爆炸了相当与两万吨TNT炸药的原子弹,这一天,是经历过哪个年月的亿万
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天,同日,我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打破核
讹诈,中国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仅两年以后,1967年6月17
日,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②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1966年10月我国在本土成功
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实验,1980年5月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从西北实验基地升空,半小时后,
准确的落在太平洋预定海域,实验圆满成功。
③我国成为世界上能够掌握核武器的五个国家之一,对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维护世
界和平起着重要作用。引用——(邓小平曾经深刻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
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教师过渡)导弹核武器的研制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国民
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二、航天技术
(师导)请同学阅读航天技术一目,同时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1、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有哪些?
2、它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意义?
(学生结合教材作答)①第一,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之后还掌
握了回收卫星的技术。第二,我国在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长征型系
列运载火箭技术指标先进,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掌握了“一箭多星”的国家。第三,我国的
航天实验飞船完成空间飞行实验成功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使我国成
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②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的意义:通信实验卫星(传输电视、电话)、气象卫星提
高气象预报水平。
(教师过渡)我们不能忘记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向我们挥手的情景,我们更没有
忘记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生长的画面。
三、杂交水稻技术和医疗技术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1、谁最先掌握杂交水稻技术,产量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2、我国在医学领域取得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就有那些?
(学生结合教材作答)①1973年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亩产八百多千克;袁隆平新培
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100多千克,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医学领域的成就:针刺麻醉、断肢再植、大面积烧伤治疗、切除大肿瘤等方面的技术
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教师过渡)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1986年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上书中
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邓小平上迅速作出了批示:“此事
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这就是“863”计划。
四、“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教师引导)请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863”计划提出的背景?
2、“863”计划涉及的领域?
3、“863”计划实施的意义?
(学生结合教材作答教师补充)①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
等高新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浪潮有力的冲击着全球,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创造力的发
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引起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深刻变革,高新技术
及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
②涉及领域:生物工程、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海
洋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作为重点。
③“863”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短了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
距。
(师过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顺应世界信息化的潮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
(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思考,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生结合教材作答)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二,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现代化。
(师生互动)同学们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以自身的体会和周边的事物为例说说上网是利
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防止和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
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展开辩论,教师要宏观调控,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认识,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作为准则。
(师示小黑板)《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本课小结:
中国的现代科学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其原因是:第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第二,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和正
确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第三,是与优秀的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
私奉献、创新精神分不开。
板书设计:
第1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一、两弹的成功研制
1、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
2、导弹核武器的研制
3、洲际导弹实验圆满成功
二、航天技术
1、“长征一号”火箭
2、“东方红一号”卫星
3、载人航天技术的成就
三、杂交水稻技术和医疗技术
1、杂交水稻技术
2、医疗技术
四、“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863”计划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巩固练习】
1、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和返回地面的航天飞船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号 C、神舟二号 D、神舟五号
2、作为爱好和平的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和掌握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