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苏幕遮用(精选)
《苏幕遮》(周邦彦)全面版

故乡遥,何日去。家 沉香 鸟雀 荷叶 初阳 宿雨 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
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 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 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 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 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用了哪些手法?
面上无数的碧荷在微风中摇曳,最后远望
整个池塘,仿佛摄影一般。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 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 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 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 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作者寥寥数语,就把荷花写的出 神入化,这不得不令我们惊叹,特 别是一个“举”字,立刻让读者联 想到荷茎在用力托着一个亭亭玉立 的少女一样,使荷叶有了生机,有 了神韵。难怪王国维称之说“真能 得荷之神理者”。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 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 故乡。
全诗明白如话,不加雕饰,然意 境深远。
从作者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中,对 小楫轻舟泛游芙蓉浦的自在生活的深 情向往中,也能依稀地感到作者对官 场生活的厌倦,对回归自然的宁静生 活的向往。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 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 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 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 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 中滚动着,闪烁着。
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细节描写:阳光照耀下,水珠越来越小,
故乡遥,何日去。家 越来越少,这是绘画难以描画的水珠蒸发
住吴门,久作长安旅。的过程,但周邦彦却把这一过程写的如此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 传神。
《苏幕遮》(周邦彦)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知人论世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北宋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羁旅愁思 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咏物也是周词的主 要题材,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 响力的婉约派词人。周词语言富丽精工, 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 杜”,“词家之冠”。技法上成为婉约词 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 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 自然。
整反 体复 感诵 知读
梦忆 安 家 故 入否 旅 住 乡 芙, 。 吴 遥 蓉小 五 门 , 浦楫 月 , 何 。轻 渔 久 日 舟郎作去 ,相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宿 檐 鸟 燎 一雨 语 雀 沉 风, 。 呼 香 荷水 叶 晴 , 举面 上 , 消 。清 初 侵 溽 圆阳晓暑 ,干窥。
问题一:请尝试找出本词的韵脚。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 入芙蓉浦。”
如果说前面的都是写实景,那么最 后一句就转入了虚构的梦境描写。思乡 情切,以致梦中飞渡,恍若回到故乡, 与友人一起小楫轻舟畅游芙蓉浦了,全 词以如梦如幻的乡愁乡梦结束。
“五月渔郎相忆否?”
对写法
杜甫在《月夜》中表达思念妻子之情,是 这样表达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 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明代王嗣奭在《杜臆》中说:“公本思家, 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念及儿女不能思, 又进一层。”周邦彦此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思念家乡之人,又不直说,而说渔郎 是否记起自己,不仅把自己对家乡对朋友的思 念之情表达的更加细腻真切,而且使得不落俗 套的意境又进一层。王国维赞之曰:“词中老 杜,非先生不可”。
周邦彦《苏幕遮》宋词赏析最新8篇

周邦彦《苏幕遮》宋词赏析最新8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8篇周邦彦《苏幕遮》宋词赏析,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
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
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段落极为分明。
一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两句写境静心也静。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
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
大意是: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体现出荷叶的圆与青翠。
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描绘出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美与荷花的茎的力度美。
这几句构成了一幅恬淡、清丽的美景这样,再看“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
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阕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高中语文苏幕遮解析 苏幕遮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苏幕遮解析苏幕遮原文及翻译一、导言盛夏时节,雨后荷花似仙子,亭亭玉立,微微低着头,像一个沉思的美丽少女,似乎在思念着自己的故乡。
这令笔者想起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近日,笔者重新品读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苏幕遮》,感受雨后荷花的韵姿和一缕缕淡淡乡愁。
乡愁是什么呢?它是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时的乡音无改,它是李白对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怜爱,它是崔颢登上黄鹤楼时发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感慨,它是杜甫”烽火连三月”里对家书的渴盼。
而周邦彦的乡愁是盛开在记忆深处的朵朵荷花,任时光流转,虽久居他乡,永不枯萎,永不凋零。
二、词作原文苏幕遮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三、解析词的上半阙描述雨后汴京盛夏的清晨景色。
此时的京都汴京,刚刚受到一夜好雨的洗礼,晨起时分,词人在室内焚上沉香,沉水香香韵清雅,沁人心脾,潮湿的暑气也在氤氲的香气里褪去了几分。
鸟儿在窗外欢快鸣唱,是想告诉人们雨过天晴的消息吧。
词人寻着声音看向窗外,临近天亮,晨光熹微,屋檐下鸟雀们正叽叽喳喳,聊得欢畅呢。
云销雨霁,晨露微凉,大好时光不可辜负,闲庭信步中自有一份难得的清净自在。
看啊,荷叶上残留的雨水已被太阳晒干,片片荷叶如绿罗裙圆展,铺满了涨水的池塘,微风吹过,亭亭荷花随风轻摇,错落有致,珊珊可爱。
词的下半阙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眼前的荷花不禁让词人想念起自己故乡,家乡的荷花应该也热热闹闹地开放了吧。
只是词人常年在汴京旅居,故乡遥遥,什么时候可以再回去呢?带上一二知己,带上一份好心情,乘一叶扁舟,于荷花间自由来去,赏荷、采莲、喝酒、畅聊,那是年少时的旧梦了,五月盛夏,家乡的小伙伴儿是否也在想念自己呢?划着小船,轻摇船桨,在梦里,词人又回到了那熟悉的开满了荷花的江南水乡。
四、作者简介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今浙江杭州人,周邦彦精于词法,工巧变化,又精通音律,辨析入微,在北宋词作上起了规范的作用,成为了词坛泰斗,被誉为”词中老杜”。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鉴赏及译文3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鉴赏及译文3周邦彦《苏幕遮》赏析鉴赏及译文2苏幕遮词牌《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
幕,一作“莫”或“摩”。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
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
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
”后用为词调。
曲辞原为七言绝句体(如张说的《苏摩遮》五首),以配合《浑脱舞》。
《新唐书宋务光传》载吕元泰上唐中宗书曰:“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
”可见此曲流传中国尚在唐玄宗之前。
后衍为长短句。
敦煌曲子词中有《苏莫遮》,双调六十二字,宋人即沿用此体。
《词谱》卷十四谓“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误。
此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作“别恨”。
作者简介中国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历官太学正,国子主簿,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管理音乐的机构)。
诗词文赋,无所不擅。
但为词名所掩,诗文多零落不传。
其中《汴都赋》为成名之作,长7000字,流传至今。
古体诗《天赐白》、《过羊角哀左伯桃墓》,风骨凛然,绝无绮罗香泽之气。
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
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
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如:〔少年游〕“并刀如水”,在寥寥51字中,不但写故事,重现当时的境界,而且写对话,如见词中之人,且闻其语,生动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心态,在词中实为独创。
周邦彦《苏幕遮》

故乡遥,何日去 故乡遥,
故乡远在天涯,何日才能归去呢? 故乡远在天涯,何日才能归去呢? 词的下片,开始写到思乡。 词的下片,开始写到思乡。本篇的 抒情主人公, 抒情主人公,原来是一位远离家乡 的游子
家住吴门,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吴门,此处泛指江浙一带。长安, 吴门,此处泛指江浙一带。长安, 是西汉和唐朝两代的首都, 是西汉和唐朝两代的首都,此处代 指词人所在地北宋都城汴京。 指词人所在地北宋都城汴京。旅, 指人在旅途,客居他乡。 指人在旅途,客居他乡。“久作长 安旅” 安旅”的“久”字,透露出词人对 客居汴京的厌倦。 客居汴京的厌倦。
上片写景
一二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 一二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 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 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 四句写静中有噪, 鸟雀呼晴”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 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 檐语” 更是鸟雀多情, 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 生动而有风致。 欢,生动而有风致。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新美丽、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清新美丽、动态可 一个“ 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 掬,一个“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入芙蓉浦
农历五月,正是仲夏。与上片“燎沈香,消溽暑” 农历五月,正是仲夏。与上片“燎沈香,消溽暑” 时节正合。因上片是写当下暑日情形, 时节正合。因上片是写当下暑日情形,故此处写 旧时江南生活,以示对比。小楫,即短桨, 旧时江南生活,以示对比。小楫,即短桨,与轻 舟相配。芙蓉浦,即遍生荷花的港汊。旧时五月, 舟相配。芙蓉浦,即遍生荷花的港汊。旧时五月, 人在江南,常驾小楫轻舟,乱入荷花深处, 人在江南,常驾小楫轻舟,乱入荷花深处,何等 逍遥自在?这逍遥自在的“五月渔郎”不是别人, 逍遥自在?这逍遥自在的“五月渔郎”不是别人, 正是昔日之“ 正是昔日之“我”。明明是词人深忆旧时江南水 乡生活,却要说“五月渔郎相忆否” 乡生活,却要说“五月渔郎相忆否”。仿佛那 五月渔郎”只是一位故人, “五月渔郎”只是一位故人,仿佛是说自己并不 怎么思念故乡,只是想知道故人是否还记得自己。 怎么思念故乡,只是想知道故人是否还记得自己。 梦入芙蓉浦” 而“梦入芙蓉浦”之“梦”字,却又将刻骨相思 和盘托出。如此笔法,摇曳生姿。 和盘托出。如此笔法,摇曳生姿。
周邦彦《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周邦彦《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苏幕遮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30] 。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 [31] ,久作长安旅 [32] 。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33] 。
注释:[30]燎沉香,消溽暑:炉焚沉水香,以去暑湿。
[31]吴门:苏州的旧称,此借指钱塘故乡。
钱塘,古属吴国。
[32]长安:指首都汴京。
[33]芙蓉浦:荷花荡。
译文: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评析:久困汴京,为感慨的由头。
周邦彦元丰三年入都,六年为太学正,五岁不迁,颇伤沦落。
睹池中绿荷,遂念及故乡的荷塘、渔伴,乡愁一缕,虚际盘旋。
骚雅清虚,确为本色佳制。
王国维以为“‘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可见其意境之高卓了。
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人。
少疏隽有才,元丰二年(1079),入都为太学生。
六年,献《汴都赋》歌颂汴京形胜与朝廷新法,一命而为太学正。
及司马光等旧党执政,邦彦亦遭废黜,转徙庐州、荆州教授、溧水知县等职。
哲宗亲政,复行新法,召为国子主簿。
徽宗朝,累官至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出知顺昌府,徙处州。
卒于南京(今河南商丘)。
有《片玉词》传世。
周邦彦是继柳永、苏轼之后崛起词坛的巨匠,作品清蔚圆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
尤精通音律,主持大晟府工作,对于保存古曲、增演新调,贡献巨大。
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原文及赏析

苏幕遮燎沉香[宋] 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分类标签: 描写荷花思乡诗高中婉约诗作品赏析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
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
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段落极为分明。
一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两句写境静心也静。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
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
大意是: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体现出荷叶的圆与青翠。
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描绘出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美与荷花的茎的力度美。
这几句构成了一幅恬淡、清丽的美景这样,再看“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
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阕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下阕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