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农业气候资源及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阳谷县暴雨灾害及防御对策

城镇、 郭屯 乡、 大布 乡、 张秋镇 等乡镇是
阳谷县 的暴 雨 中心 , 是暴 雨 、 大暴 雨 、 特 大
a s t e r l o s s e s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 Ya n g g u
0 6 E , 3 5 。5 5 ~3 6 。1 9 N , 黄 河 之
t y i n t h e mo n i t o r i n g a n d e a r l y wa r n i n g o f
r a i ns t o r m d i s a s t e r a nd i mp r o v e e me r g e n— c y r e s p o ns e s y s t e m o f r a i ns t o r m d i s a s t e r ,
关 键 词 暴 雨 灾 害 ; 灾害 损 失 ; 对策 ; 阳谷 县
1 981 an d t he c a us e d l o s s e s ,t h i s p a pe r
f o u n d t h a t t h e r a i n s t o r m w e a t h e r s h o w e d
r o l o g y Bu r e a u ,
( Ya n g g u Me t e o —
S h a n d o n g
Ya n g g u ,
暴雨 灾害性天 气总体上呈现 出灾害范围广越 重 。因此 , 应 加强暴雨 灾害监测预警 能力建设 , 健全 完善 暴雨灾害应急联动体制 , 做 好暴雨
J o u r na l o f Ag r i c ul t ur a l Ca t as t r o ph o l o g y 2 0 1 5, Vo l 5, No 4: 3 0 - 3 1
阳谷县抗旱工作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科技 圈向导
21年第 1期 02 2
阳谷县抗旱工作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修 泽滨 ( 谷县 水 务 局 山东 阳 谷 阳
阳谷 县位 于山东 省聊城 市南 部 ,属 暖温 带半 干旱 大 陆性气 候 区 历 年平均 降雨量 5 46 m, 大年 降雨 量 9 45 m(9 4年 ) 5. m 最 4. m 16 , 最 小年 降雨 量 2 66 m( 0 2 ) 9. m 2 0 年 。年 际丰 枯悬 殊 , 年 内分 配不 且 均 . 年平 均 6 9 份 降雨 量 4 54 m 占全年 降雨 量 的 7 _ 多 - 月 3. 。 m 38 %; 35 ~ 月份 灌溉 降雨量 8 . m。占全 年降 雨量 的 1 .%。多年 平均 1m 4 38 水 面 蒸发 量 1 2 . m.是 降雨 量 的 2 1 ,而 3 5月 份蒸 发 量 2 41 m .倍 ~ 4 03 m. 同期 降雨量 的 5 。 区 内呈 现 春旱 、 2. m 是 倍 县 夏涝 、 晚秋 又旱
23 _旱灾损失及抗旱减 灾效益分析情况 21 0 1年 . 我县 8 2万亩小麦有 7 0万亩受旱 , 中重度 受旱 4 其 0万 亩 . 度受旱 3 轻 O万亩 . 夏粮因旱损 失 O1 . 4万吨 。全县动用各类浇灌机
械 4万台( )投入抗旱劳力 1 万人 次 , 套 , 6 浇灌小 麦 7 余 万亩 , O 减少夏 粮损失 3 万 吨。 回经济作物损失 8 元 。 . 9 挽 1 3抗 旱 措 施 . () 1 结合抗旱需要 , 县水务局成立了 由 3 人 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 0 专业抗旱服务 队 . 配备打井钻机 5台。 移动式喷灌泵车 l , 0台 洗井设 备 2 . 车两辆 . 台 送水 对讲机 1 0部等应急设备 。 () 2 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积极做好旱情监测及抗旱情况调度工 作. 科学分析旱情发展趋势 。 适时启动抗旱应急预案 , 及时上报农业旱 情动态以及抗旱 活动情况 。 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数据 。 () 3 及时调度各 乡镇抗旱保墒工作进展情况 , 加强墒情 、 水雨情监 测. 及时分析墒情 . 掌握 防旱抗旱工作的主动性 , 号召乡镇充分发动群 众. 开展抗旱保墒播种 () 4 突出抓好农 业抗旱服务 。 各级抗旱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 及时 维修灌溉渠道 和设施 . 推广农业节 水灌溉技术 , 利用机 械设备帮助农 2正 常需水量及缺水情况 . 及 充分 利用 渠 、 、 站 我县耕地 面积 17 万亩 。 0. 5 种植结构 为 : 粮食作 物 8 万亩 , 2 经济 民抗旱浇地 . 时做好 了现有水利设施 的维修养护 , 塘、 、 坝 闸等水利设施 , 加强 了水 源统一调度管理 , 为抗 旱保苗秋季生 作物 2 万亩 引黄灌溉面积 7 万亩 . 中井灌面积 1 万亩。 0 0 其 1 产提供支持 对抗旱服务设施工程进行全面检查 . 全面维修 . 随时 确保 21正常需水情况 . 按照“ 先生活后生 产 、 先节水后开源 ” 的水资源供需原则 充分考 能够投入抗旱。 () 5 充分利用农闲有利 时机. 加大渠系清淤力度 。 确保渠道输水 畅 虑生活 、 灌溉 、 工业生产等各环节节水措施 ; 我县农业用水 、 生活用水 、 通. 提高 了承受 自然灾害的能力 工业用水在降水保证率 5 %、5 9 %时 , 0 7 %、0 需水量见下表 。 () 6 针对 当前 水利工程 蓄水严 重不足的现状 . 制定 了合理水资源 ’ 表 1 2 农业抗旱、 - 农村人畜饮水 、 城市需水情况表 调配方案 , 按照“ 先生活 、 生产 , 后 先地表水 、 后地下水” 的原则 , 科学合 用水类别 全县 理调度水 资源 , 证水资源利用 的最大化 , 保 做到计划用水 、 节约用水 、 P 5 % =0 290 52 保证农业生产需要 () 7 发挥水利职能优势 。 强化抗旱指挥调度管理。 照” 按 完善水 网 , 灌 溉 1 7 % 7 5 - 2 00 7O 农 业 构建水 系. 综合用水” 的原则 . 进一步修订完善 了抗 旱应 急预案 和城市 P =90 % 2 80 80 供水应急预案 . 加强 了水资源统一管理 、 统筹规划 、 科学调度 和优 化配 其他 14 33 置. 确保人 民群众生产生活 用水 。 为经济社会又好 又快发展提供水 资 源保障 . 将干旱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 工 业 14 57 () 8 积极争取上级抗旱 资金 。2 1 年. 0 1 我县共 获得 中央特大抗旱 生 活 24 40 资金 2 0万元 , 、 0 省 市抗 旱资金 15万元 , 于购置县级抗旱服务 队急 6 用 生态与环境 20 0 需的抗旱应急拉水车 、 打井洗井设 备、 动喷灌 、 水软管等抗 旱设备 移 输 及应急水源项 目建设 , 在春季大旱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注 :、 1其他指林 、 、 牧 渔业需水量 。
基于GIS支持的阳谷县冬小麦精细农业气候区划

基于 ( 3 I S支 持 的 阳谷 县 冬 小 麦精 细农 业气 候 区划
赵 春 芳 , 张 义 豪 , 孙培 良 , 刘 项 , 魏 吉 忠
( 1 . 阳谷县气象局 , 山东 阳谷 2 5 0 0 0 0 ; 2 . 聊城市气象局 , 山东 聊城 2 5 2 0 0 0 )
摘
要: 利用现有区域 自动气象观测站 、 阳谷县 国家气象观测 站及周边县观测资料 , 应用线性 回归方程模 拟计 算
Ab s t r a c t: Us i ng o bs e r v a t i o ns by a v a i l a b l e r e g i o n a l s t a t i o ns ,Ya n g g u o u r o wn s t a t i o n a n d t he s t a t i o ns i n s u r r o u n di ng c o u nt i e s , a nd
适合 弱春性 向半冬性品种播种 , 一般年份不会 出现冻 害 , 个别 年份可能会 出现 晚霜冻 害 , 并有干 热风等高温灾害 存在; 小麦灌浆期从东 向西 日较差增大 , 成熟小麦 的含 糖量增多 , 高庙 王镇品质最好 ; 小麦 光照 阶段 的 日照时数 短, 小麦品种应选择感 光性弱或 中等类型 ; 降水量 占需水量的 3 0 %左右 , 缺水量 比较大 , 需要很好的灌溉条件 。
Z HAO C h u n - f a n g , Z HANG Yi - h a o , S UN P e i - l i a n g 2 , L I U Xu , W EI J i - z h o n g ‘
( 1 . Y a n g g u B u r e a u o f M e t e o r o l o g y , Y a n g g u 2 5 0 0 0 0 , C h i n a ; 2 . 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B u r e a u o f L i a o c h e n g , L i a o c h e n g 2 5 2 0 0 0 , C h i n a )
阳谷县特色农业西葫芦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

上 对 阳谷 县 特 色农 业 西 葫 芦进 行 了精 细化 气候 区划 及 气 象 灾 害 区划 。研 究结 果 表 明 , 阳谷 适 宜 西 葫芦 发 芽的 最佳 时 间 为 2月 中 旬 至 3月上 旬 , 适 宜 生长 的 日数 5 6 — 6 8 d ; 阳谷 县 西 葫 芦 病 毒 病 风 险 度 在 0 . 1 8 ~ 0 . 5 2 . 其 中金 斗 营 镇 属 中
西 南 向东北 缓倾 , 微 度起 伏 的缓 岗 、 缓 平坡 地 、 浅平
等 台站观 测资料 。 乡镇无 观测 点 的利 用差 值法计 算 得到。 本地 区主要 农作 物 的生 长期 等作 物生育期 观 测 资料取 自聊城 市农 业气 象观测 站观 测数据 。 区划 中所 选用 的其 他 分 析指 标 如 耕地 比例 等 数据 来 自 山东省聊 城市 阳谷 县 2 0 1 1 年统计 年 鉴 。
向贯 穿 阳谷 县 西部 为 轻微 灾 害 区 , 其他 乡镇 处 于 综合 气 象 灾害 低 风 险 区 , 阳谷 县 综 合 气象 灾 害 重风 险 区未 出现 。 关键词 : 特 色农 业 : 西 葫芦 : 精 细 化 气候 区划 中 图分 类 号 : S 1 6 2 . 5 + 9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3 5 4 7 ( 2 0 1 3 ) 2 0 — 0 0 3 9 — 0 4
张义豪( 1 9 7 8 一 ) , 男, 大学, 工程 师 , 主要 从 事 气 象业 务 服 务 与
管理 工 作 . E — m a i l : s d y g z y h @1 6 3 . c o m
赵春 芳 ( 1 9 7 5 一) , 女, 本科 , 工程 师 , E — ma i l : s x 5 4 8 0 8 @1 6 3 . t o m
阳谷县暴雨灾害及防御对策

阳谷县暴雨灾害及防御对策
赵春芳
【期刊名称】《农业灾害研究》
【年(卷),期】2015(005)004
【摘要】通过对1981年以来阳谷县出现的暴雨灾害天气及其造成损失的统计,发现阳谷县暴雨灾害性天气总体上呈现出灾害范围广、短时降水量增大的趋势,造成的灾害损失越来越重.因此,应加强暴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健全完善暴雨灾害应急联动体制,做好暴雨灾害的防御,减少因暴雨灾害对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赵春芳
【作者单位】山东省阳谷县气象局,山东阳谷252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6.616
【相关文献】
1.漯河市暴雨灾害特征及防御对策 [J], 马富强
2.惠州市暴雨灾害特征和防御对策 [J], 李明华; 林杰荣; 陈芳丽; 甘泉; 张玫; 郭海波; 王瑶; 周兆丁
3.2010~2019年汉中市暴雨气象灾害特点及防御对策 [J], 徐钰;杨利霞;胡江波
4.黎平县近5年暴雨洪涝灾害特征分析及防御对策 [J], 王敏敏
5.贺兰山东麓暴雨气候特征及灾害防御对策 [J], 李晓虹;苏占胜;纳丽;陈豫英;陈彦虎;吴保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阳谷县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阳谷县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发布时间:2021-08-09T15:04:14.843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7月13期作者:魏吉忠李晶[导读] 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尤其是灾害性天气的出现则不利于优质高产设施作物的形成。
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阳谷县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生产影响的同时,给出了几点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确保设施作物可以持续健康发展。
阳谷县气象局魏吉忠李晶 252300摘要: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尤其是灾害性天气的出现则不利于优质高产设施作物的形成。
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阳谷县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生产影响的同时,给出了几点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确保设施作物可以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气象灾害设施农业生产影响防御措施引言近年来,阳谷县在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上,特别重视设施农业,并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和切入点,积极培育壮大蔬菜生产新动能,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目前,全县已建成百亩以上高标准设施蔬菜生产基地600余处。
该县把稳步扩大蔬菜生产面积、提高蔬菜产量作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和蔬菜工作的首要一环,不断调整完善蔬菜奖励政策,鼓励、支持农村群众发展以日光温室、大中拱棚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全县蔬菜生产面积稳步增长。
近两年,该县新建日光温室蔬菜大棚3187个,改造升级旧棚8300余个。
由于设施农业生产同气象因子间的关系较为密切,灾害性天气会阻碍设施农业生产。
因此,探讨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并给出了气象灾害防御措施,以期为阳谷县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
1、阳谷县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 1.1干旱干旱是阳谷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干旱出现频率较高,且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出现。
其中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比较常见,极易出现春夏连旱。
春季是棉花播种和出苗的时期,若此时出现干旱,在影响作物正常播种的同时,还会对夏粮产量和秋季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小麦主要病害及“一喷三防”技术应用

10
JIANGXI AGRICULTURE
参考文献 [1] 郭文华 . 小麦“一喷三防”应用技术的优点及注意事项 [J].
农技服务,2016(11):75. [2]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等 .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 [J]. 作
物杂志,2013(2):120-122. [3] 王书东 . 小麦(2):
栽培育种
ZAIPEIYUZHONG
种植技术
小麦主要病害及“一喷三防”技术应用
胡廷杰
(山东省阳谷县农业局,山东阳谷 252300)
摘 要 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山东省阳谷县推广实施了“一喷三防”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简单阐述了阳谷县冬小麦 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并对“一喷三防”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病害;一喷三防;技术应用
“一喷三防”技术就是将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 虫剂、叶面肥等混合在一起应用,对预防病虫害、增加粒质量、 提高产量有着良好效果,经过近些年在我国小麦生产中的推 广,目前该技术已经较为完善,普遍应用于各地的冬小麦生 产中,是冬小麦实现高产的重要举措之一。阳谷县地处山东 省聊城市境内,为农业大县,土质肥沃,有着丰富的光热资源,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主要的农作物类型为小麦,是国家优质 冬小麦生产基地,冬小麦的产量在气候正常的 年 份 平 均 达 到 6 750 kg/hm2,遇到灾害性天气减产幅度可超过 20%。2012 年,中央加大了对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的补助,受益于这 一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阳谷县在冬小麦生产中大力推广了 “一喷三防”技术,冬小麦的产量稳定提升,实现了高产稳产, 避免了因病害而造成的大幅减产。为了进一步推广“一喷三防” 技术,有必要在此对冬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及“一喷三防” 技术的应用做简单的探讨。 1 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 1.1 赤霉病 赤霉病又名红麦头、麦穗枯等,是冬小麦生产 中常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潮湿的温带地区发生程度较重。 赤霉病在幼苗到抽穗期间都可发病,多数在小麦抽穗之后发 生,发病时在小麦的颖片、小穗上产生褐色的小斑点,之后 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逐渐扩展到整个麦穗上,颖壳等部分 产生 1 层霉状物质(红色),上方分布一些黑色颗粒状物质, 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整穗全部腐烂,导致死亡。 1.2 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目前是我国小麦生产区常发的病害 之一。冬小麦发病后,各个生长阶段均会表现出花秆烂茎、 白穗、烂芽等症状。花秆烂茎:小麦植株进入拔节期后基部 叶鞘部位形成云纹状的病斑(边缘浅褐色、中间灰色),随 着病情发展,各病斑扩展延伸,最后融合在一起,茎基部表 现为云纹花秆状。白穗:病斑侵入小麦植株的茎壁后产生椭 圆形的斑点(周围为褐色,中间为灰褐色),影响植株正常 水分代谢,造成茎壁失水过多,最终由于植株无法获得足够 的养分、水分而导致枯萎、白穗。烂芽:芽鞘产生褐变,最 后造成后芽发生腐烂、枯死 [1]。 1.3 锈病 小麦锈病在小麦上发生较为普遍,是危害最重的 病害之一,包括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其中叶锈病只对 小麦产生侵染。小麦出穗后是锈病的盛发期,病害刚发生时 会在叶片上产生病斑(铁锈色),之后随着病情加重,病斑 逐渐扩散到全部叶片上,造成全叶都为铁锈色,导致小麦植 株无法进行光合作物,最终造成小麦减产。 2 “一喷三防”技术及其应用 2.1 “一喷三防”技术要点 一是初次喷药。此次喷药主要
不同收获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气象因素分析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7期摘要为了探讨玉米适宜的收获期,对聊城地区玉米主栽品种郑单958、登海605和鲁单818乳熟期至完熟期千粒重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年度气候条件下玉米收获期变化较大。
2012年每晚收1d 千粒重增加4.76g ,普通大田平均1d 增产106.05kg/hm 2;2013年每晚收1d 千粒重增加3.18g ,普通大田平均1d 增产70.80kg/hm 2。
关键词玉米;适期收获;产量;气象因素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17-0050-02Effect of Different Harvesting Period on the Yield of Corn and Analysi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ZHANG Su-fang 1GAO Shuang 1ZHUANG Wen-feng 2YANG Meng 2(1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Liaoche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Liaocheng Shandong 252000;2Agricultural TechnologyExtension Station of Chiping County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uitable harvest period of corn in the Liaocheng region ,the change regulation of 1000grain weight between milky stage to mature stage of Zhengdan 958,Denghai 605and Ludan 818corn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anges of corn harvest period was large in different annual climate conditions.1000grain weight increased 4.76g/d after harvest period in 2012,average daily production was 106.05kg/hm 2in the general field.1000grain weight increased 3.18g/d in 2013,average daily production was 70.80kg/hm 2in the general field.Key words maize ;suitable harvest period ;yield ;meteorological factors不同收获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气象因素分析张素芳1高爽1庄文峰2杨猛2(1山东省聊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聊城252000;2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由于夏玉米生育期短,生育期间气候变化异常增多,对夏玉米生产产生较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谷农业气候资源及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作者:张义豪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11期
摘要利用阳谷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3年气象要素,对阳谷县33年农业气候资源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阳谷县光、温资源较为丰富,降水偏少,同时农业气象灾害比较频繁;阳谷县1981~2013年共出现过各类干旱42次,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出现;冰雹大风年年出现,主要集中在6~9月,降雹时段在午后和傍晚;阳谷县的暴雨主要出现在7~8月,平均每年出现约2次。
关键词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阳谷县
中图分类号 S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1-195-02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115°39′~116°06′E、35°55′~36°19′N),山东省聊城市南端,黄河之北,为黄河泛滥平原,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1981~2010年阳谷县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 267.8 h,平均气温13.6 ℃,年平均降水543.2 mm,其中1991年最多,达851.8 mm,而最少的1992年,仅有286.0 mm;一日最大降水量160.7 mm,发生在1998年8月4日;年平均无霜期为206 d,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
笔者在此利用阳谷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3年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33年阳谷县农业气候资源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分析。
1 农业气候资源
1.1 光照资源
1981~2013年阳谷县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 267.8 h,冬季(12月~次年2月)平均日照为438.5 h,春季(3~5月)平均日照为673.4 h,夏季(6~8月)平均日照为622.7 h,秋季(9~11月)平均日照为535.1 h。
在逐月的日照时数中,4~8月份平均日照时数在210 h以上,日平均可以达7 h,比较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成熟;秋季因易出现连阴雨天气,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80.0 h,对秋作物生长成熟有一定的影响;冬季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一般多于秋季。
总体看来,阳谷县光照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及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1]。
1.2 降水资源
1981~2013年阳谷县平均年降水量为543.1 mm,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雨季主要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0.3%,4月~次年10月的作物主要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则占年降水量的90.1%(图1)。
冬季平均年降水量仅有17.5 mm,仅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3.2%;春季平均年降水量为97.2 mm,占年平均降水量的19.4%,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春旱,故有“十年九旱”之说,大多数年份的降水量不能满足作物播种和生长的需求。
夏季年平均降水量为323.1
mm,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59.5%,该季雨热同期,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些年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伏旱,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
秋季降水量少于夏季,33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05.3 mm,占年平均降水量的17.9%。
全年夏季降水最多,秋季多于春季,冬季降水最少,但降水分布不均、变率大,易发生干旱、渍涝等气象灾害,往往会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2-5]。
降水是影响阳谷县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
1.3 热量资源
1.3.1
温度和积温。
阳谷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的初日在2月5日,终日在12月14日,即全年有农作物可能生长持续期长达312 d,期间≥0 ℃的积温达5 070.7 ℃·d。
由于日平均气温≥5 ℃时,作物才开始生长发育,经统计(图2),全年≥5 ℃的农作物能够正常生育的时间有264 d,积温为4 911.0 ℃·d;日平均温度稳定≥10 ℃的时间全年有228 d,积温为4 647.1 ℃·d,此期是农作物的生育较活跃期;日平均温度达15 ℃或以上是安全无霜期,≥15 ℃的积温为4 122.2 ℃ ·d,阳谷县也达212 d,可见阳谷县热量资源较丰富,适合于多种作物的栽培。
1.3.2
无霜期。
阳谷县年平均气温13.6 ℃,年均初霜期为10月26日,终霜期为3月29日,平均无霜期为209 d,最长的年份为261 d,最短为167 d。
由图3可见,近33年阳谷县无霜期呈增加趋势,增速为8.58 d/10a。
无霜期使作物对积温可以利用的程度受到制约,阳谷县无霜期较长,能保证一年二熟或者两年三熟作物生长的需求。
2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由不利的气象条件所造成的作物减产歉收甚至绝产,称为农业气象灾害。
阳谷县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冰雹大风、暴雨洪涝、霜冻、秋季连阴雨。
2.1 干旱
阳谷县十年九旱,干旱是阳谷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出现频率极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比较常见的有春旱、春末夏初的干旱、伏旱,易发生春夏连旱。
春季是春棉等作物播种、出苗时期,春旱不仅影响作物播种,还会影响夏粮产量、秋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5~6月正值春小麦拔节、灌浆等需水关键期,也是秋作物出苗和幼苗生长期,降水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夏秋作物的生长及产量的形成,严重的年份还会造成人畜用水困难。
据统计,1981~2013年阳谷县出现各类干旱42次,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出现。
2.2 冰雹大风
冰雹灾害也是阳谷县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几乎每年有不同程度的冰雹灾害发生,它影响范围虽然小,持续时间也比较短,但发生时往往来势猛、强度大,并伴有暴雨、大风等天气,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阳谷县冰雹主要发生在5~10月份,集中出现在5~7月份,5月份最多,占降雹总数的40%。
据1981~2013年气象记录统计,共出现冰雹12次,约3年一遇,大风166次,主要集中在6~9月,降雹时段多在午后和傍晚。
2013年7月25日13:52~14:50,阳谷县十五里元镇、阿城镇、张秋镇等部分村庄遭受大风袭击,极大风速达20.2 m/s,此次大风造成经济损失共计680万元。
其中刮倒树木3 200余棵,经济损失80万元;1 860 hm2夏玉米等作物受灾,成灾面积680 hm2,绝产面积120 hm2,经济损失600万元。
2.3 暴雨洪涝
暴雨和渍涝是阳谷县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
阳谷县的暴雨主要出现在7~8月,每年出现2次。
一旦出现,危害较大。
1996年7月21日23:45~22日04:00,杨庄、大布及县城降暴雨,降雨量达160.0 mm,导致4 000 hm2田间积水,倒伏树木34 000棵左右,1 300 hm2以上玉米倒伏,冲毁桥梁路段10余处,1 143间房屋进水,损失约500万元。
因短时或连续的降水引起农田的渍涝,会影响作物生育造成减产。
2.4 霜冻
春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引起温度骤降,使地面最低温度达到0 ℃以下,产生霜冻。
霜冻是阳谷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时给作物造成重大损失。
阳谷县平均初霜冻日期在10月26日,最早在10月9日,最晚在11月12日;终霜冻平均出现日期在3月29日,最早出现在2月12日,最晚出现在4月28日。
2.5 秋季连阴雨
8月下旬~10月上旬阳谷县有些年份会出现阴雨天气,此时正值棉花吐絮和秋作物的产量形成及成熟期。
由于连阴雨天气的出现,日照显著偏少,热量欠缺,从而影响玉米灌浆成熟;同时造成棉花大量的蕾铃脱落,棉花僵烂铃增多;导致减产并降低质量。
这种秋季连阴雨几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这种现象对于大秋作物的灌浆成熟影响较大,同时也会影响到翌年夏粮作物的按时播种和出苗[4]。
3 小结
阳谷县光照资源较为丰富,但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比较频繁。
阳谷县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冰雹、暴雨洪涝、寒潮、霜冻、秋季连阴雨等,均不同程度威胁着人民生产生活甚至生命财产安全。
1981~2013年阳谷县共出现过各类干旱33次,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出现;冰雹年年出现,主要集中在6~9月,降雹时段多在午后和傍晚;阳谷县的暴雨主要出现在7~8月,每年出现2次。
气象部门应掌握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为农业生产趋利辟害及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参考依据[6]。
同时要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预报、预警提前量,为政府部门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为开展防灾减灾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1]
孙培良,刘顼,宁瑞斌,等.鲁西平原1961-2013年日照时数时空特征分布[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6):264-271.
[2] 孙培良,刘顼,曹东浩,等.基于自然降水条件下的冬小麦生育期干旱频率及应对措施[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 4460-4462,4469.
[3] 孙培良,衣霞,李又君,等.大气降水环境下玉米生长期旱涝频率及防御对策[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5):586-589.
[4] 孙培良,孔宁宁,席晓彤,等.鲁西平原棉花主要生育期旱涝趋势及分布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95-99.
[5] 张爱民,马晓群,杨太明,等.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07,18(5):619-626.
[6] 段若溪,姜会飞.农业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黄小燕责任校对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