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_有答案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含答案)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一、选择题1. (2011四川凉山,12,4分)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反比列函数ay x=与正比列函数y bx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专题:数形结合.分析:由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开口方向可以知道a 的取值范围,对称轴可以确定b 的取值范围,然后就可以确定反比例函数xay =与正比例函数y =bx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解答:解:∵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开口方向向下,∴a <0,对称轴在y 轴的左边,∴x =-ab2<0,∴b <0, ∴反比例函数xay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正比例函数y =bx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从图象上把握有用的条件,准确选择数量关系解得a 的值,简单的图象最少能反映出2个条件:开口向下a <0;对称轴的位置即可确定b 的值. 2. (2011•青海)一次函数y=﹣2x+1和反比例函数y=的大致图象是( )O xy O yxAO yxBO yxDO yxCA、B、C、D、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判断出直线经过的象限;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判断出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过一、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过一、三象限.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重点是注意y=k1x+b中k1、b及y=中k2的取值.3.(2011山东青岛,8,3分)已知一次函数y1=kx+b与反比例函数y2=kx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A.x<﹣1或0<x<3 B.﹣1<x<0或x>3 C.﹣1<x<0 D.x>3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1.已知一次函数y1=kx﹣b与反比例函数y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当kx<+b时,x的取值范围是()A.x<﹣1或0<x<3B.﹣1<x<0或x>3C.﹣3<x<0或x>1D.x>32.如图,一次函数y=k1x+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别交于C,D两点,若点C坐标是(3,6),且AB=BC.(1)求一次函数y=k1x+b与反比例函数y=的解析式;(2)求△COD的面积;(3)直接写出当x取何值时,k1x+b<.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相交于A(2,m)和B(6,2).(1)求直线AB的表达式;(2)△AOB的面积是;(3)点A到OB的距离AH的长度是.4.如图,一次函数y1=﹣2x+b的图象分别交x轴,y轴于D,C两点,交反比例函数y2=图象于A(﹣1,6),B(m,﹣2)两点.(1)求k,b的值;(2)点E是y轴上点C下方一点,若S=,求E点的坐标;△AEB(3)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5.如图,一次函数y=k1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1,2)、B(﹣2,n)两点.(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满足k1x+b>的x的取值范围;(3)若点P在线段AB上,且S:S△BOP=1:4,求点P的坐标.△AOP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已知一次函数y1=kx﹣b与反比例函数y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当kx<+b时,x的取值范围是()A.x<﹣1或0<x<3B.﹣1<x<0或x>3C.﹣3<x<0或x>1D.x>3【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1<x<0或x>3,∴当kx<+b时,x的取值范围是﹣1<x<0或x>3.故选:B.2.如图,一次函数y=k1x+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别交于C,D两点,若点C坐标是(3,6),且AB=BC.(1)求一次函数y=k1x+b与反比例函数y=的解析式;(2)求△COD的面积;(3)直接写出当x取何值时,k1x+b<.【解答】解:(1)∵点C(3,6)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k2=3×6=18,∴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如图,作CE⊥x轴于E,∵C(3,6),AB=BC,∴B(0,3),∵B、C在y=k1x+b的图象上,∴,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3;(2)由,解得或,∴D(﹣6,﹣3),=S△BOC+S△BOD=×3×3+×3×6=;∴S△COD(3)由图象可得,当0<x<3或x<﹣6时,k1x+b<.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相交于A(2,m)和B(6,2).(1)求直线AB的表达式;(2)△AOB的面积是16;(3)点A到OB的距离AH的长度是.【解答】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由题意可知:k=6×2=12,∴y=,∵A(2,m)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m==6,∴A(2,6),∵A(2,6)、B(6,2)在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上,∴,解得,∴直线AB的表达式为y=﹣x+8;(2)设直线AB与x轴的交点为C,令y=0,则﹣x+8=0,解得x=8,∴C(8,0),=S△AOC﹣S△BOC=﹣=16,∴S△AOB故答案为:16;(3)∵B(6,2),∴OB==2,∵S=OB•AH=16,△AOB∴AH==,故答案为:.4.如图,一次函数y1=﹣2x+b的图象分别交x轴,y轴于D,C两点,交反比例函数y2=图象于A(﹣1,6),B(m,﹣2)两点.(1)求k,b的值;=,求E点的坐标;(2)点E是y轴上点C下方一点,若S△AEB(3)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x<﹣1或0<x<3.【解答】解:(1)将A(﹣1,6)代入一次函数y=﹣2x+b,得b=4;将A(﹣1,6)代入,得k=﹣6.(2)设E(a,0),将B(m,﹣2)代入,得m=3,∴B(3,﹣2)∴)=2CE=2(4﹣a)=,∴E(0,);(3)观察图象,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x<﹣1或0<x<3,故答案为:x<﹣1或0<x<3.5.如图,一次函数y=k1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1,2)、B(﹣2,n)两点.(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满足k1x+b>的x的取值范围;:S△BOP=1:4,求点P的坐标.(3)若点P在线段AB上,且S△AOP【解答】解:(1)∵反比例函数y=经过A(1,2),∴k2=1×2=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B(﹣2,n)在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n==﹣1,∴B(﹣2,﹣1),∵直线y=k1x+b经过A(1,2),B(﹣2,﹣1),∴,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观察图象,k1x+b>的x的取值范围是﹣2<x<0或x>1;(3)设P(x,x+1),:S△BOP=1:4,∵S△AOP∴AP:PB=1:4,即PB=4PA,∴(x+2)2+(x+1+1)2=16[(x﹣1)2+(x+1﹣2)2],解得x1=,x2=2(舍去),∴P点坐标为(,).。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不等关系含答案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不等关系一.选择题(共23小题)1.如图,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相交于点A (2,3),B(﹣6,﹣1),则关于x的不等式kx+b>的解集是()A.x>﹣6B.﹣6<x<0C.﹣6<x<0且x>2D.﹣6<x<0或x>22.已知函数y=x与y=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x取什么值时,x>()A.x<﹣1或x>1B.x<﹣1或0<x<1C.﹣1<x<0或x>1D.﹣1<x<0或0<x<13.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x+b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点P,则关于x的方程﹣x+b=的解是()A.x=1B.x=2C.x1=1,x2=2D.x1=1,x2=3 4.如图,正比例函数y=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其中A(2,2),则不等式x>的解集为()A.x>2B.x<﹣2C.﹣2<x<0或0<x<2D.﹣2<x<0或x>25.如图,函数y1=x+1与函数y2=的图象相交于点M(1,m),N(﹣2,n).若y1>y2,则x的取值范围是()A.x<﹣2或0<x<1B.x<﹣2或x>1C.﹣2<x<0或0<x<1D.﹣2<x<0或x>16.如图,函数y=kx+b(k≠0)与y=(m≠0)的图象相交于点A(﹣2,3),B(1,﹣6)两点,则不等式kx+b>的解集为()A.x>﹣2B.﹣2<x<0或x>1C.x>1D.x<﹣2或0<x<17.如图,正比例函数y1=mx,一次函数y2=ax+b和反比例函数y3=的图象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若y3>y1>y2,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1B.﹣0.5<x<0或x>1C.0<x<1D.x<﹣1或0<x<18.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1=k1x+b与反比例函数y2=(x>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当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A.x<1B.x>3C.0<x<1D.1<x<39.一次函数y1=k1x+b和反比例函数y2=(k1•k2≠0)的图象如图所示,若y1>y2,则x的取值范围是()A.﹣1<x<0或x>4B.﹣1<x<4C.x<﹣1或x>4D.x<﹣1或0<x<410.如图直线y1=ax+b与双曲线y2=相交于A、B两点,则不等式y1>y2的解集是()A.﹣1<x<0或0<x<2B.x<﹣1或0<x<2C.x<﹣1或x<2D.﹣1<x<0或x>211.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1=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m≠0)的图象都经过A(﹣1,2),B(2,﹣1).观察图象可知:不等式kx+b<的解是()A.x<﹣1B.﹣1<x<0C.x<﹣1或0<x<2D.﹣1<x<0或x>212.如图,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则不等式|‒x+4|>‒的解集为()A.﹣1<x<0或x>5B.x<﹣1或x>0C.x<﹣1或0<x<5D.x<﹣1或x>513.如图,一次函数y1=ax+b和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交于A(﹣2,m),B(1,n)两点,若不等式ax+b≤,则x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14.如图,直线y=ax+b(a≠0)与双曲线y=(k≠0)交于点A(﹣2,3)和点B(m,﹣1),则不等式ax+b<的解集是()A.x>﹣2B.x>6C.x<﹣2或0<x<6D.﹣2<x<0或x>615.如图,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横坐标为2,则不等式ax<的解集为()A.x<﹣2或x>2B.x<﹣2或0<x<2C.﹣2<x<0或0<x<2D.﹣2<x<0或x>216.如图直线y1=x+1与双曲线y2=交于A(2,m)、B(﹣3,n)两点.则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A.x>﹣3或0<x<2B.﹣3<x<0或x>2C.x<﹣3或0<x<2D.﹣3<x<217.如图,反比例函数y1=和正比例函数y2=k2x的图象交于A,B两点,已知A点坐标为(﹣1,﹣3).若y1<y2,则x的取值范围是()A.﹣1<x<0B.﹣1<x<1C.x<﹣1或0<x<1D.﹣1<x<0或x>118.如图,直线y1=x+1与双曲线y2=交于A(2,m)、B(﹣6,n)两点.则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A.x>﹣6或0<x<2B.﹣6<x<0或x>2C.x<﹣6或0<x<2D.﹣6<x<219.如图,函数y=kx+b(k≠0)与y=(m≠0)的图象相交于点A(1,4),B(﹣2,﹣2)两点,则不等式kx+b>的解集为()A.x>﹣2B.﹣2<x<0或x>1C.x>1D.x<﹣2或0<x<120.一次函数y1=ax+b(a≠0)与反比例函数y2=(k≠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A.﹣1<x<3B.x<﹣1或0<x<3C.x<﹣1或x>3D.﹣1<x<0或x>321.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ax+b与反比例函数y=图象交于M、N两点,则不等式ax+b >解集为()A.x>2或﹣1<x<0B.﹣1<x<0C.﹣1<x<0或0<x<2D.x>222.如图,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1=kx+b(k、b是常数,且k≠0)与反比例函数y2=(c是常数,且c≠0)的图象相交于A(﹣3,﹣2),B(2,m)两点,则不等式y1>y2的解集是()A.﹣3<x<2B.x<﹣3或x>2C.﹣3<x<0或x>2D.0<x<223.如图,正比例函数y1与反比例函数y2相交于点E(﹣1,2),若y1>y2>0,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B.﹣1<x<0C.x>1D.0<x<1二.填空题(共7小题)24.已知如图,一次函数y=ax+b和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不等式ax+b >的解集为______.25.如图,正比例函数y1=ax(a≠0)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1,3).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6.如图,直线y=2x与双曲线y=交于A(m,4)、B两点,则不等式2x>的解集为______.27.如图,一次函数为y1=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m≠0)的图象交于A (1,t+1),B(t﹣5,﹣1)两点,当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28.如图,一次函数y=k1x+b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其横坐标分别为1和5,则关于x的不等式k1x+b﹣<0的解集是______.29.如图,若反比例函数y1=与一次函数y2=ax+b交于A、B两点,当y1>y2时,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30.如图,正比例函数y=k1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B,若点A的坐标为(1,2),则关于x的不等式k1x>的解集是______.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不等关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3小题)1.解:由图象可知,关于x的不等式kx+b>的解集为:﹣6<x<0或x>2,故选:D.2.解:根据图象得,y=x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上边,x比大,即当﹣1<x<0或x>1时,x>,故选:C.3.解:由图象,得:y=﹣x+b与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相交于点P(1,2),把P点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得:﹣1+b=2,k=1×2=2,解得b=3,k=2,关于x的方程﹣x+b=,即﹣x+3=,解得x1=1,x2=2,故选:C.4.解:∵正比例函数y=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其中A(2,2),∴B(﹣2,﹣2),观察函数图象,发现:当﹣2<x<0或x>2时,正比例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上方,∴不等式x>的解集为是﹣2<x<0或x>2,故选:D.5.解:由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知,当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之上时,所对应的x的取值范围为﹣2<x<0或x>1,故选:D.6.解:∵函数y=kx+b(k≠0)与的图象相交于点A(﹣2,3),B(1,﹣6)两点,∴不等式的解集为:x<﹣2或0<x<1,故选:D.7.解:由图象可知,当x<﹣1或0<x<1时,双曲线y3落在直线y1上方,且直线y1落在直线y2上方,即y3>y1>y2,所以若y3>y1>y2,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1或0<x<1.故选:D.8.解:由图象可得,当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1<x<3,故选:D.9.解:观察函数图象知,若y1>y2,则x的取值范围是:x<﹣1或0<x<4,故选:D.10.解:由函数图象知,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2、﹣1,从图象看,﹣1<x<0或x>2时,直线在双曲线上方,即y1>y2,故选:D.11.解:由函数图象可知,当一次函数y1=kx+b(k≠0)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y2=(m为常数且m≠0)的图象上方时,x的取值范围是:﹣1<x<0或x>2,∴不等式kx+b>的解集是:﹣1<x<0或x>2,故选:D.12.解:解方程组得,,则A(﹣1,5),B(5,﹣1),∵|‒x+4|>‒,函数图象如下:∴不等式|‒x+4|>‒的解集为:x<﹣1或x>0.故选:B.13.解:当﹣2≤x<0或x≥1时,ax+b≤.故选:A.14.解:把A点的坐标(﹣2,3)代入y=得:k=﹣6,即y=﹣,把B(m,﹣1)代入y=﹣得:m=﹣=6,即B(6,﹣1),所以不等式ax+b<的解集是﹣2<x<0或x>6,故选:D.15.解:∵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A,B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点A的横坐标为2,∴B点的横坐标为﹣2,∵ax<,∴在第一和第三象限,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下方,∴x<﹣2或0<x<2,故选:B.16.解:根据图象可得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3<x<0或x>2.故选:B.17.解:∵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均关于原点对称,A点坐标为(﹣1,﹣3),∴点B的坐标为(1,3),观察函数图象,发现:当﹣1<x<0或x>1时,正比例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上方,∴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1<x<0或x>1.故选:D.18.解:根据图象可得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x<﹣6或0<x<2.故选:C.19.解:不等式kx+b>的解集为﹣2<x<0或x>1.故选:B.20.解:由图象得,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x<﹣1或0<x<3,故选:B.21.解:由图可知,x>2或﹣1<x<0时,ax+b>.故选:A.22.解:∵一次函数y1=kx+b(k、b是常数,且k≠0)与反比例函数y2=(c是常数,且c≠0)的图象相交于A(﹣3,﹣2),B(2,m)两点,∴不等式y1>y2的解集是﹣3<x<0或x>2.故选:C.23.解:当x<﹣1时,y1>y2>0,故选:A.二.填空题(共7小题)24.解:观察函数图象,当x>1或﹣3<x<0时,ax+b>,故答案为x>1或﹣3<x<0.25.解:∵正比例函数y1=a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1,3),∴A,B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点A的横坐标为1,∴B点的横坐标为﹣1,∵y1<y2,且在第一和第三象限,正比例函数y1=ax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的下方,∴x<﹣1或0<x<1,故答案为:x<﹣1或0<x<1.26.解:∵将点A(m,4)代入y=2x,得:4=2m,解得:m=2,∴点A(2,4).∵正比例函数y=2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m,4),B两点,∴B(﹣2,﹣4).∵x>1或﹣2<x<0时,正比例函数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即2x>,∴不等式2x>的解集为x>2或﹣2<x<0,故答案为x>2或﹣2<x<0.27.解:∵A(1,t+1),B(t﹣5,﹣1)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2=(m≠0)的图象上,∴t+1=﹣(t﹣5)=m,即t+1=5﹣t,解得t=2.当t=2时,A(1,3),B(﹣3,﹣1),由图象可知,当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3<x<0或x>1,故答案为﹣3<x<0或x>1.28.解:如图所示:关于x的不等式k1x+b﹣<0的解集是:x<0或1<x<5.故答案为:x<0或1<x<5.29.解:观察图象可知,当y1>y2时,则x的取值范围是﹣1<x<0或x>2.故答案为﹣1<x<0或x>2.30.解:∵正比例函数y=k1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1,2),∴正比例函数y=k1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1,﹣2),∴不等式k1x>的解集为﹣1<x<0或x>1.故答案为﹣1<x<0或x>1.。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

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1.如图,已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4.(1)求k的值;(2)根据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直接写出B点坐标;(3)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2.正比例函数y=kx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已知点A的横坐标为1,纵坐标为3.(1)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2)求B点的坐标;(3)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3.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都过点(1,a).(1)确定a的值以及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另一个交点坐标.4.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求a的值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5.如图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A的横坐标为4.(1)求k值;(2)求它们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3)利用图象直接写出:当x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y1>y2.6.已知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1,﹣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及它们图象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7.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M、N两点.(1)根据图中条件求出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当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8.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k2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A(2,n),B(﹣1,﹣2).(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利用图象直接写出当x在什么范围时,y1>y2.9.如图,正比例函数y1=k1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1,2).(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2)请你观察图象,写出y1>y2时,x的取值范围;(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你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已知反比例函数y=﹣和一次函数y=kx﹣2都经过点A(m,﹣3).(1)求m的值和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若点M(a,y1)和N(a+2,y2)都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试通过计算或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比较y1与y2的大小.11.如图,函数y=3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1,m),点B(n,1)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n的值;(3)若P是y轴上一点,且满足△POB的面积为6,求P点的坐标.12.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1),一次函数y2=kx+b(k≠0)的图象经过点C(0,3)与点A,且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另一点B.(1)分别求出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点B的坐标.(3)根据图象写出使y1>y2的x的取值范围.13.直线y1=2x﹣7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P(m,﹣3).(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点Q是否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14.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1,a)、B(﹣2,1)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15.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1)根据图象,分别写出点A、B的坐标;(2)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求出线段AB的长度.16.如图,已知A(n,2),B(2,﹣4)是一次函数y1=kx+b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的两个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当x取何值时,y1<y2?1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一次函数y=x+1与的交点,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18.如图,一次函数y=kx+2与x轴交于点A(﹣4,0),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B(2,a).(1)分别求出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作BC⊥x轴,垂足为C,求S△ABC.19.如图,一次函数y1=kx+b与反比例函数.(m、k≠0)图象交于A(﹣4,2),B(2,n)两点.(1)求m、n的值及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当x取非零的实数时,试比较一次函数值与反比例函数值的大小.20.一次函数y1=kx+b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A(﹣1,4)、B(﹣4,n),(1)求n的值;(2)连接OA、OB,求△OAB的面积;(3)利用图象直接写出y1>y2时x的取值范围.21.已知:如图,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m,4)和点B(﹣4,﹣2).(1)求一次函数y=ax+b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3)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的解集.22.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1)利用图中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3)你能求出图中△AOB的面积吗?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写出求解过程.23.如图,直线y=kx+2k(k≠0)与x轴交于点B,与双曲线y=交于点A、C,其中点A在第一象限,点C在第三象限.(1)求点B的坐标;(2)若,求点A的坐标.24.已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P(﹣3,m),Q(2,﹣3).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5.已知正比例函数y=k1x(k1≠0)的图象经过A(2,﹣4)、B(m,2)两点.(1)求m的值;(2)如果点B在反比例函数(k2≠0)的图象上,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6.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3x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和B两点,如果有一个交点A的横坐标为2.(1)求k的值;(2)求A,B两点的坐标;(3)当_________时,.27.如图,已知A(﹣4,2)、B(n,﹣4)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列函数的图象的两个交点.(1)求m、n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3)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28.如图,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C,CD⊥x轴于点D,求四边形OBCD的面积.29.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2+b的图象交于A、B两点,A(2,n),B(﹣l,﹣2).(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试证明线段AB分别与x轴、y轴分成三等分;(3)利用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的解集.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二、四象限内的A、B两点,点B的坐标为(6,n).线段OA=5,E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且sin∠AOE=,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参考答案:1.(1)由x=4,得y=2;则k=xy=4×2=8;(2)∵A,B两点是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点A(4,2),∴B(﹣4,﹣2);(3)由图象可得在两个交点的左边,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x<﹣4或0<x<42.(1)∵正比例函数y=kx 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过点A(1,3),则k=3,∴正比例函数是y=3x ,反比例函数是.(2)∵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点B的坐标是(﹣1,﹣3).(3)∵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原点,所以令x=1,则y=3,图象过(1,3),描出此点即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应在每一个双曲线上描出3各点,即可画出函数图象.3.(1)由题意得,2+1=a,解得,a=3,(1分)由题意得,,解得,k=3.(2分)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3分)(2)由题意得,,(4分)解得,,∴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坐标是(﹣4.∵点B(a,﹣3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3a,解得a=1,a=﹣1(舍去),∴点B的坐标为(1,﹣3),∵一次函数y=kx+b图象经过点A(0,1),B(1,﹣3),∴,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4x+1.5.(1)将A的横坐标4代入y1=x,得y1=×4=2,由题意可得A点坐标为(4,2),由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k=2×4=8.(5分)(2)将两个函数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得:,解得,.所以A(4,2),B(﹣4,﹣2).所以B点坐标为B(﹣4,﹣2).(3分)(3)由于A点横坐标4,B点横坐标为﹣4,由图可知:当x>4或﹣4<x<0时,y1>y2.6.由已知得,(2分)解得.(4分)∴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5分)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6分)由,解得x=﹣1或.(7分)当时,y=2.∴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为()∴m=6,a=﹣6即N(﹣1,﹣6)且,解得∴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解析式分别为y=.y=2x﹣4.(2)由图象可知,当﹣1<x<0或x>3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8.(1)∵双曲线过点(﹣1,﹣2),∴k1=﹣1×(﹣2)=2.∵双曲线y1=,过点(2,n),∴n=1.由直线y2=k2x+b过点A,B 得,解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为y1=,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2=x﹣1.(2)当x<﹣1或0<x<2时,y1>y2.9.(1)解:∵y1=k1x过点A(1,2),∴k1=2.(2分)∴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1=2x.(3分)∵反比例函数过点A(1,2),∴k2=2.(5分)∴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6分)(2)﹣1<x<0或x>1.(8分)(3)∵点A的坐标为(1,2),∴OA=,当OA为腰时,OA=OP2=,P2点坐标为(0,4),当AP1=OA=,可知P1坐标为(0,),当OA=OP3=时,可得P3坐标为(0,﹣)由图可知,P1(0,),P2(0,﹣),P3(0,4),当OA为底时,OP4==,故P1(0,),P2(0,﹣),P3(0,4),P4(0,).10.(1)∵反比例函数y=﹣经过点A(m,﹣3).∴﹣3m=﹣6,∴m=2;∵一次函数y=kx﹣2经过点A(m,﹣3).∴2k﹣2=﹣3,∴k=﹣,∴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x﹣2.(2)当a>0时,则a<a+2,∵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四象限内是增函数,∴y1<y2;当﹣2<a<0时,则a+2>0,由图象知y1>y2;当a<﹣2时,则a<a+2,∵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二象限内是增函数,∴y1<y211.(1)∵函数y=3x的图象过点A(1,m),∴m=3,∴A(1,3);∵点A(1,3)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k=1×3=3,∴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点B(n,1)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3)依题意得PO•3=6∴OP=4,∴P点坐标为(0,4)或(0,﹣4).12.(1)∵点A(﹣2,1)在反比例函数y1=mx的图象上,∴1=m﹣2,即m=﹣2,又A(﹣2,1),C(0,3)在一次函数y2=kx+b图象上,∴即k=1,b=3,∴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解析式分别为:y=与y=x+3;(2)由得x+3=﹣,即x2+3x+2=0,∴x=﹣2或x=﹣1,∴点B的坐标为(﹣1,2).(3)当x<﹣2或﹣1<x<0时,反比例函数在一次函数图象的上方,即y1>y2…13.(1)把(m,﹣3)分别代入和y1=2x﹣7,得,解得m=2,k=﹣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把点Q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中,即=﹣=.故点Q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14.(1)把B(﹣2,1)代入得:m=﹣2×1=﹣2,∴y=﹣,把A(1,a)代入得:a=﹣2,∴A(1,﹣2),把A(1,﹣2),B(﹣2,1)代入得:,解得:k=﹣1,b=﹣1,∴y=﹣x﹣1,答: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分别是y=﹣,y=﹣x﹣1.(2)令y=0,则0=﹣x﹣1,∴x=﹣1,∴C(﹣1,0),∴OC=1,∴S△AOB=S△AOC+S△BOC =×1×2+×1×1=1.5 15.(1)A点坐标为(﹣6,﹣2),B点坐标为(4,3);(2)把B(4,3)代入y=得m=3×4=1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3)分别过点A、点B作y轴、x轴的垂线,两线交于点C,即AC⊥BC,如图,则点C的坐标为C(4,﹣2),在Rt△ACB中,AC=10,BC=5,∵AB2=BC2+AC2,∴AB==5.16.(1)∵B(2,﹣4)在函数y2=的图象上,∴m=﹣8.∴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点A(n,2)在函数y2=﹣的图象上∴n=﹣4∴A(﹣4,2)∵y1=kx+b经过A(﹣4,2),B(2,﹣4),∴,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1=﹣x﹣2(2)由交点坐标和图象可知,当﹣4<x<0或x>2取何值时,y1<y217.把y=x+1代入得:x+1=x+,解得:x=1,把x=1代入y=x+1得:y=2,把(1,2)代入y=得:k=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18.(1)将A(﹣4,0)代入y=kx+2得:﹣4k+2=0,即k=0.5,∴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0.5x+2,将B(2,a)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a=1+2=3,即B (2,3),将B(2,3)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m=2×3=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2)∵OC=2,OA=4,∴AC=OC+OA=2+4=6,∵BC=3,∴S△ABC =AC•BC=919.(1)∵A(﹣4,2)在上,∴m=﹣8,∴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B(2,n )在上,∴n=﹣4.(2)当x<﹣4或0<x<2时,y1>y2;当x=﹣4或x=2时,y1=y2;当﹣4<x<0或x>2时,y1<y2.20.(1)根据题意,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过(﹣1,4),(﹣4,n),易得m=﹣4,n=1;则y1=kx+b的图象也过点(﹣1、4),(﹣4,1);代入解析式可得k=1,b=5;∴y1=x+5;(2)设直线AB交x轴于C点,由y1=x+5得,∴C(﹣5,0),∵S△AOC =×5×4=10,S△BOC =×5×1=2.5,∴S△AOB=S△AOC﹣S△BOC=10﹣2.5=7.5;(3)根据图象,两个图象只有两个交点,根据题意,找一次函数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的部分;易得当x>0或﹣4<x<﹣1时,有y1>y2,故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x>0或﹣4<x<﹣1 21.(1)∵点B(﹣4,﹣2)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k=8.∴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1分)∵点A(m,4)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m=2.∵点A(2,4)和点B(﹣4,﹣2)在一次函数y=ax+b 的图象上,∴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设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C,分别作AD⊥y轴,BE⊥y轴,垂足分别为点D,E.(如图)∵一次函数y=x+2,当x=0时,y=2,∴点C的坐标为(0,2).∴S△AOB=S△AOC+S△BOC ===6(3)﹣4<x<0或x>2.阅卷说明:第(3)问两个范围各(1分)22.(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a≠0),把A(﹣2,1)代入得:k=﹣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把B(1,n)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得:n=﹣2,即B的坐标是(1,﹣2),把A(﹣2,1)和B(1,﹣2)代入y=kx+b得:,解得:k=﹣1,b=﹣1.即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1;(2)根据图象可知: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是x<﹣2或0<x<1;(3)能求出△AOB的面积,把y=0代入y=﹣x﹣1得:0=﹣x﹣1,x=﹣1,即C的坐标是(﹣1,0),OC=1,∵A(﹣2,1),B(1,﹣2),∴△AOB的面积S=S△AOC+S△BOC=×1×1+×1×|﹣2|=1.523.(1)当y=0时,则kx+2k=0,又∵k≠0∴x=﹣2,∴点B坐标为(﹣2,0);(2)设点A的坐标为(x、y),∴S△AOB =•|﹣2|•|y|=,∴y=±,∵点A在第一象限,∴y=,把y=代入y=得x=,∴点A 的坐标为(,)24.∵把P(﹣3,m)代入反比例函数y=﹣得:m=2,∴点P的坐标为(﹣3,2),设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kx+b,∴把Q和P 的坐标代入得:,解得:k=﹣1,b=﹣1.故所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x﹣125.(1)因为函数图象经过点A(2,﹣4),所以2k1=﹣4,得k1=﹣2.(2分)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y=﹣2x.(1分)(2)根据题意,当y=2时,﹣2m=2,得m=﹣1.(1分)于是,由点B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得,解得k2=﹣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26.(1)把x=2代入y=﹣3x得:y=﹣6,即A的坐标是(2,﹣6),把A的坐标代入y=得:﹣6=,解得:k=﹣13;(2)解方程组得:,,即A的坐标是(2,﹣6),B的坐标是(﹣2,6);(3)当﹣2<x<0或x>2时,>﹣3x,故答案为:﹣2<x<0或x>227.(1)把A(﹣4,2)代入y=得:m=﹣8,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把B(n,﹣4)代入得:n=2,即B(2,﹣4),即m=﹣8,n=2;(2)把A、B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得:解得:k=﹣1,b=﹣2,即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2;(3)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是x>2或﹣4<x<028.解方程组得或,∴C点坐标为(1,4),∵CD⊥x轴,∴D点坐标为(1,0)对y=x+3,令x=0,y=3,∴B点坐标为(0,3),∴四边形OBCD的面积=(OB+CD)•OD=(3+4)×1=29.1)解:把B(﹣1,﹣2)分别代入反比例函数∴k1=﹣1×(﹣2)=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把A(2,n)代入上式,得n=1,∴A点坐标为(2,1),把A(2,1)和B(﹣l,﹣2)分别代入一次函数y=k2x+b 得,2k2+b=1,﹣k2+b=﹣2,解得k2=1,b=﹣1,∴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x﹣1;(2)证明:过A作AE⊥x轴于E,BF⊥y轴与F,AB 与坐标轴相交于C、D,如图,对于y=x﹣1,令x=0,y=﹣1;令y=0,x=1,∴C(1,0),D(0,﹣1),AC===,CD===,BD===,∴AC=CD=BD,∴线段AB分别与x轴、y轴分成三等分;(3)解:x<﹣1或0<x<230.过点A作AC⊥x轴于点C.∵sin∠AOE=,OA=5,∴AC=OA•sin∠AOE=4,由勾股定理得:CO==3,∴A(﹣3,4),把A(﹣3,4)代入到中得m=﹣1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6n=﹣12,∴n=﹣2,∴B(6,﹣2),∴有,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经典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练习(附详细答案)

第一讲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附详细答案,打印出来很清晰)1.(2008年贵阳市)对任意实数x ,点2(2)P x x x -,一定不在..(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2 .(茂名)已知反比例函数y =xa (a ≠0)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则一次函数y =-a x +a 的图象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2008年芜湖市)函数2y a x b y a x b x c =+=++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4.(2008年扬州市)函数xk1y-=的图象与直线x y =没有交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k > B 、1k < C 、1k -> D 、1k -<5.(2008年自贡市)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C D 的路径匀速前进到D 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化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6.(2008年芜湖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x =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直线l 与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2)A a ,,则k 的值等于 .7..若直线y =k x +4 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8,则k =_________. 8.(2008年遵义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ky x=(0x >,常数0k >)的图象经过点(12)A ,,()B m n ,,(1m >),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C .若ABC △的面积为2,则点B 的坐标为 .9.如图2,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my x=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 (1)根据图象,分别写出A 、B 的坐标;(2)求出两函数解析式;(3)根据图象回答:当x 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10.(2008龙岩)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交x 轴于A 、B 两点,直线FA ⊥x 轴于点A ,点D 在FA 上,且DO 平行⊙O 的弦MB ,连DM 并延长交x 轴于点C . (1)判断直线DC 与⊙O 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2)设点D 的坐标为(-2,4),试求MC 的长及直线DC 的解析式.图111.(2008年泰州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力地震.某市接到上级通知,立即派出甲、乙两个抗震救灾小组乘车沿同一路线赶赴距出发点480千米的灾区.乙组由于要携带一些救灾物资,比甲组迟出发1.25小时(从甲组出发时开始计时).图中的折线、线段分别表示甲、乙两组的所走路程y 甲(千米)、y 乙(千米)与时间x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像.请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由于汽车发生故障,甲组在途中停留了 小时;(2分)(2)甲组的汽车排除故障后,立即提速赶往灾区.请问甲组的汽车在排除故障时,距出发点的路程是多少千米?(6分)(3)为了保证及时联络,甲、乙两组在第一次相遇时约定此后两车之间的路程不超过25千米,请通过计算说明,按图3所表示的走法是否符合约定.(4分)12.(2008年巴中市)已知:如图,抛物线2334y x =-+与x 轴交于点A ,点B ,与直线34y x b =-+相交于点B ,点C ,直线34y x b =-+与y 轴交于点E .(1)写出直线BC 的解析式.(2)求ABC △的面积. (3)若点M 在线段AB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A 向B 运动(不与A B ,重合),同时,点N 在射线BC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B 向C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请写出MNB △的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点M 运动多少时间时,MNB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13.(2008黄冈市)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COAB 中,OC ∥AB ,以O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8,0),B(8,10),C(0,4),点D 为线段BC 的中点,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OABD 的路线移动,移动的时间为t 秒.(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若动点P 在线段OA 上移动,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OPDC 的面积是梯形COAB 面积的27? (3)动点P 从点O 出发,沿折线OABD 的路线移动过程中,设△OPD 的面积为S ,请直接写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4)当动点P 在线段AB 上移动时,能否在线段OA 上找到一点Q ,使四边形CQPD 为矩形?若能,请求出此时动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4.(河南12分)如图,直线434+-=x y 和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B 、C ,点A 的坐标是(-2,0).(1)试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2)动点M 从A 出发沿x 轴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向点C 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他们都停止运动.设M 运动t 秒时,△MON 的面积为S .①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② 设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S =4的情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③在运动过程中,当△MON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图3)第一讲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答案1~5 C C C A B 6. 2 7. 49- 或 49 8. (3, 23) 9.(1)A (-6,-2) ,B (4,3) ,(2)12y x =,112y x =+,(3)-6<x<0或x>410.(13分)(1)答:直线DC 与⊙O 相切于点M . 证明如下:连OM , ∵DO ∥MB ,∴∠1=∠∵OB =OM ,∴∠1=∠3 ,∴∠2=∠4 . 在△DAO 与△DMO 中,⎪⎩⎪⎨⎧DO=DO =∠∠AO=OM42∴△DAO ≌△DMO . ∴∠OMD =∠OAD .由于FA ⊥x 轴于点A ,∴∠OAD =90°.∴∠OMD =90°. 即OM ⊥DC . ∴DC 切⊙O 于M .(2)解:由D (-2,4)知OA =2(即⊙O 的半径),AD =4 .由(1)知DM =AD =4,由△OMC ∽△DAC ,知MC AC = OM AD = 24 = 12 .∴AC =2MC . 在Rt △ACD 中,CD =MC +4.由勾股定理,有(2MC )2+42=(MC +4)2,解得MC = 83 或MC =0(不合,舍去)。
中考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含答案]
![中考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39c564b90d6c85ec3ac67b.png)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综合题针对演练1. 已知正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 x(k ≠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交于点A ,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P ,已知△OAP 的面积为1.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有一点B 的横坐标为2,且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MA +MB 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1题图2. 如图,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交于点A 、B ,点A 、B 的横坐标分别为1、-2,一次函数图象与y 轴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D .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对于反比例函数2y x=,当y <-1时,写出x 的取值范围;(3)在第三象限的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S△ODP=2S△OCA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2题图3. 已知,如图,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y=nx(n为常数且n≠0)的图象在第二象限交于点⊥x轴,垂足为D.若OB=2OA=3OD=6.(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两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坐标;(3)直接写出不等式:kx+b≤nx的解集.4. 如图,点A (-2,n ),B(1,-2)是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的两个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3)若C 是x 轴上一动点,设t =CB -CA ,求t 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C 的坐标.第4题图5. 如图,直线y 1=14x +1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与反比例函数y 2=m x (x >0)的图象交于点P ,过点P 作PB ⊥x 轴于点B ,且AC =BC . (1)求点P 的坐标和反比例函数y 2的解析式; (2)请直接写出y 1>y 2时,x 的取值范围;(3)反比例函数y 2图象上是否存在点D ,使四边形BCPD 为菱形如果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第5题图6. 如图,直线y=x+b与x轴交于点C(4,0),与y轴交于点B,并与双曲线y=mx(x<0)交于点A(-1,n).(1)求直线与双曲线的解析式;(2)连接OA,求∠OAB的正弦值;(3)若点D在x轴的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以点D、C、B构成的三角形△OAB相似若存在求出D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6题图7. 如图,直线y=33x-3与x,y轴分别交于点A,B,与反比例函数y=kx(k>0)图象交于点C,D,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E.(1)求点A的坐标;(2)若AE=AC.①求k的值;②试判断点E与点D是否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并说明理由.第7题图8. 如图,已知双曲线y=kx经过点D(6,1),点C是双曲线第三象限上的动点,过点C作CA⊥x轴,过点D作DB⊥y轴,垂足分别为A,B,连接AB,BC.(1)求k的值;(2)若△BCD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的解析式;(3)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第8题图9. 如图,点B 为双曲线y =kx(x >0)上一点,直线AB 平行于y 轴,交直线y =x于点A ,交x 轴于点D ,双曲线y =k x与直线y =x 交于点C ,若OB 2-AB 2=4.(1)求k 的值;(2)点B 的横坐标为4时,求△ABC 的面积;(3)双曲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APC ∽△AOD 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9题图答案1.解:(1)设A点的坐标为(x,y),则OP=x,PA=y,∵△OAP的面积为1,∴12xy=1,∴xy=2,即k=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2yx;(2)存在,如解图,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连接A′B,交x轴于点M,此时MA+MB最小,∵点B的横坐标为2,∴点B的纵坐标为y=22=1,即点B的坐标为(2,1).又∵两个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A点,∴2 2xx=,解得x1=1,x2=-1(舍去).∴y=2,∴点A的坐标为(1,2),∴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1,-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代入A′(1,-2),B(2,1)得,23,215k b kk b b+=-=⎧⎧⎨⎨+==-⎩⎩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3x-5,令y=0,得x=53,∴直线y=3x-5与x轴的交点为(53,0),即点M的坐标为(53,0).第1题解图2.解:(1)∵反比例函数y=2x图象上的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1、-2,∴点A的坐标为(1,2),点B的坐标为(-2,-1),∵点A (1,2)、B (-2,-1)在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上,∴21,211k b k k b b +==⎧⎧⎨⎨-+=-=⎩⎩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1;(2)由图象知,对于反比例函数2y x=,当y <-1时,x 的取值范围是-2<x<0;(3)存在.对于y =x +1,当y =0时,x =-1,当x =0时,y =1, ∴点D 的坐标为(-1,0),点C 的坐标为(0,1), 设点P (m ,n ),∵S △ODP =2S △OCA ,∴12×1×(-n )=2×12×1×1,∴n =-2,∵点P (m ,-2)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2= 2m, ∴m =-1,∴点P 的坐标为(-1,-2). 3.解:(1)∵OB =2OA =3OD =6, ∴OA =3,OD =2.∴A (3,0),B (0,6),D (-2,0).将点A (3,0)和B (0,6)代入y =kx +b 得,302,66k b k b b +==-⎧⎧⎨⎨==⎩⎩解得,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 +6. ……………………(3分) 将x =-2代入y =-2x +6,得y =-2×(-2)+6=10, ∴点C 的坐标为(-2,10).将点C (-2,10)代入y =nx ,得10=2n -,解得n =-20,∴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20y x=-;………………………(5分) (2)将两个函数解析式组成方程组,得26,20y x y x =-+⎧⎪⎨=-⎪⎩解得x 1=-2,x 2=5. ………………………………………(7分)将x =5代入204,y x=-=- ∴两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坐标是(5,-4); …………… (8分) (3)-2≤x<0或x≥5. …………………………………… (10分)【解法提示】不等式kx +b ≤nx的解集,即是直线位于双曲线下方的部分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也就是-2≤x <0或x ≥5.4.解:(1)∵点A (-2,n ),B (1,-2)是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y =mx的图象的两个交点,∴m =-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2y x=-,∴n =1,∴点A (-2,1),将点A (-2,1),B (1,-2)代入y =kx +b ,得211,21k b k k b b -+==-⎧⎧⎨⎨+=-=-⎩⎩解得,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1;(2)结合图象知:当-2<x <0或x >1时,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3)如解图,作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连接BA ′延长交x 轴于点C ,则点C 即为所求,∵A (-2,1), ∴A ′(-2,-1),设直线A ′B 的解析式为y =mx +n ,1123,253m m n m n n ⎧=-⎪-=-+⎧⎪⎨⎨-=+⎩⎪=-⎪⎩解得, ∴y =-13x -53,令y=0,得x=-5,则C点坐标为(-5,0),∴t的最大值为A′B=(-2-1)2+(-1+2)2=10.第4题解图5.解:(1)∵一次函数y1=14x+1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C,∴A(-4,0),C(0,1),又∵AC=BC,CO⊥AB,∴O为AB的中点,即OA=OB=4,且BP=2OC=2,∴点P的坐标为(4,2),将点P(4,2)代入y2=mx,得m=8,∴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8 x;(2)x>4;【解法提示】由图象可知,当y1>y2时,即是直线位于双曲线上方的部分,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4.(3)存在.假设存在这样的D点,使四边形BCPD为菱形,如解图,连接DC 与PB交于点E,∵四边形BCPD为菱形,∴CE=DE=4,∴CD=8,∴D点的坐标为(8,1),将D(8,1)代入反比例函数8yx=,D点坐标满足函数关系式,即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存在点D,使四边形BCPD为菱形,此时D点坐标为(8,1).第5题解图6.解:(1)∵直线y=x+b与x轴交于点C(4,0),∴把点C(4,0)代入y=x+b,得b=-4,∴直线的解析式为y=x-4,∵直线也过A点,∴把点A(-1,n)代入y=x-4,得n=-5,∴A(-1,-5),将A(-1,-5)代入y=mx(x<0),得m=5,∴双曲线的解析式为5yx=;(2)如解图,过点O作OM⊥AC于点M,∵点B是直线y=x-4与y轴的交点,∴令x=0,得y=-4,∴点B(0,-4),∴OC=OB=4,∴△O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BC=∠OCB=45°,∴在△OMB中,sin45°=OMOB=4OM,∴OM=22,∵AO=12+52=26,∴在△AOM中,sin∠OAB=OMOA=2226=21313;第6题解图(3)存在.如解图,过点A作AN⊥y轴于点N,则AN=1,BN=1,∴AB=12+12=2,∵OB=OC=4,∴BC=42+42=42,又∵∠OBC=∠OCB=45°,∴∠OBA=∠BCD=135°,∴△OBA∽△BCD或△OBA∽△DCB,∴OBBC=BACD或OBDC=BABC,即442=2CD或4DC=242,∴CD=2或CD=16,∵点C(4,0),∴点D的坐标是(6,0)或(20,0).7.解:(1)当y =0时,得0=33x -3,解得x =3.∴点A 的坐标为(3,0); ……………………………………(2分) (2)①如解图,过点C 作CF ⊥x 轴于点F . 设AE =AC =t , 点E 的坐标是(3,t ).在Rt △AOB 中, tan ∠OAB =OB OA =33,∴∠OAB =30°.在Rt △ACF 中,∠CAF =30°,∴CF =12t ,AF =AC ·cos30°=32t ,∴点C 的坐标是(3+32t ,12t ).∵点C 、E 在y =kx 的图象上,∴(3+32t )×12t =3t ,解得t 1=0(舍去),t 2=23,∴k =3t =63; …………………………………………… (5分) ②点E 与点D 关于原点O 成中心对称,理由如下: 由①知,点E 的坐标为(3,23), 设点D 的坐标是(x ,33x -3),∴x (33x -3)=63,解得x 1=6(舍去),x 2=-3, ∴点D 的坐标是(-3,-23),∴点E 与点D 关于原点O 成中心对称.…………………(8分)第7题解图8.解:(1)∵双曲线y =kx 经过点D (6,1),∴6k =1,解得k =6;(2)设点C 到BD 的距离为h ,∵点D 的坐标为(6,1),DB ⊥y 轴, ∴BD =6,∴S △BCD =12×6×h =12,解得h =4,∵点C 是双曲线第三象限上的动点,点D 的纵坐标为1,∴点C 的纵坐标为1-4=-3,∴6x=-3,解得x =-2,∴点C 的坐标为(-2,-3),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123,2612k b k k b b ⎧-+=-=⎧⎪⎨⎨+=⎩⎪=-⎩解得,∴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12x -2; (3)AB ∥CD .理由如下:∵CA ⊥x 轴,DB ⊥y 轴,点D 的坐标为(6,1),设点C 的坐标为(c ,6c),∴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 (c ,0),B (0,1),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mx +n ,则10,11mc n m c n n ⎧+==-⎧⎪⎨⎨=⎩⎪=⎩解得,∴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1x c+1,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ex +f ,则16,661e ec f cc c e f f c ⎧=-⎧⎪+=⎪⎪⎨⎨+⎪⎪+==⎩⎪⎩解得, ∴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1x c +6c c +,∵AB 、CD 的解析式中k 都等于1c-,∴AB 与CD 的位置关系是AB ∥CD . 9.解:(1)设D 点坐标为(a ,0),∵AB ∥y 轴,点A 在直线y =x 上,B 为双曲线y =kx(x >0)上一点,∴A 点坐标为(a ,a ),B 点坐标为(a ,k a),∴AB =a -k a ,BD =k a ,在Rt △OBD 中,OB 2=BD 2+OD 2=(k a)2+a 2,∵OB 2-AB 2=4,∴(k a )2+a 2-(a -k a)2=4,∴k =2;(2)如解图,过点C 作CM ⊥AB 于点M ,,2y xy x =⎧⎪⎨=⎪⎩联立2222x x y y ⎧⎧==⎪⎪⎨⎨==⎪⎪⎩⎩解得(舍去),∴C 点坐标为(2,2), 第9题解图∵点B 的横坐标为4,∴A 点坐标为(4,4),B 点坐标为(4,12),∴AB =4-12=72,CM =4-2,∴S △ABC =12CM ·AB =12×(4-2)×72 =7-724;(3)不存在,理由如下:若△APC ∽△AOD ,∵△AO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P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P =90°,∴CM =12AP ,设P 点坐标为(a ,2a ),则A 点坐标为(a ,a ),∴AP =|a -2a|,∵C 点坐标为(2,2),∴CM =|a -2|,∴|a -2|=12|a -2a|,∴(a -2)2=14×222(2)a a -,即(a -2)2=14×222((a a a +⨯-,∴4a 2-(a +2)2=0,解得a =2或a =-23(舍去),∴P 点坐标为(2,2),则此时点C 与点P 重合,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存在.。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测试题(含答案)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测试题(考试时间7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1.如图,已知直线y =k 1x (k 1≠0)与反比例函数y =k 2x (k 2≠0)的图象交于M ,N 两点.若点M 的坐标是(1,2),则点N 的坐标是( )A .(-1,-2)B .(-1,2)C .(1,-2)D .(-2,-1)2.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 =-3x 与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AC 垂直x 轴于点C ,则△ABC 的面积为( )A .3B .2C .kD .k 2 3. 已知函数1y x=的图象如图所示,当1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1y <- B. 1y -≤ C. 1y -≤或0y > D. 1y -<或0y ≥ 4.若点A(-6,y 1),B(-2,y 2),C(3,y 3)在反比例函数y =2k 2+3x (k 为常数)的图象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为( )A .y 1>y 2>y 3B .y 2>y 3>y 1C .y 3>y 2>y 1D .y 3>y 1>y 2 5.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kx 和y =kx -3的图象大致是( )y xO 1-1-第3题图6.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 =ax +b 和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相交于A (-2,y 1),B (1,y 2)两点,则不等式ax +b <kx 的解集为( )A .x <-2或0<x <1B .x <-2C .0<x <1D .-2<x <0或x >1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7.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1x (k 是常数,k ≠1)的图象有一支在第二象限,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A(-4,y 1),B(-1,y 2)是反比例函数y =-4x 图象上的两个点,则y 1与y 2的大小关系为 .9.如果一次函数y =kx +3(k 是常数,k ≠0)的图象经过点(1,0),那么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 10.(2018•东营)如图,B (3,﹣3),C (5,0),以OC ,CB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OABC ,则经过点A 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60分)11.(8分)正比例函数 y =kx 和一次函数 y =ax +b 的图象都经过点A(1,2),且一次函数的图象交 x 轴于点 B(4,0).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12.(12分)已知函数y =(2m +1)x +m -3 (1)若函数图象经过原点,求m 的值;第6题图第10题图(2)若函数的图象平行直线y =3x -3,求m 的值;(3)若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且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求m 的取值范围.13.(12分)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xm的图象交于A (-2,1)B (1,n )两点.(1)试确定上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ABO 的面积;(3)根据图像直接写出当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时x 的取值范围。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像判断含答案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像判断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函数y=kx+k与y=(k≠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象可能是()A.B.C.D.2.如图,函数y=与y=﹣kx+2(k≠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A.B.C.D.3.一次函数y=﹣kx+k与反比例函数y=(k≠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A.B.C.D.4.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与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可能是()A.B.C.D.5.如图,函数y=﹣与y=kx+1(k≠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A.B.C.D.6.一次函数y=kx﹣k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A.B.C.D.7.函数y=与y=kx﹣k(k为常数且k≠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A.B.C.D.8.一次函数y=ax﹣a与反比例函数y=(a≠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A.B.C.D.9.若ab<0,则正比例函数y=ax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A.B.C.D.10.如图所示,y=mx+m与y=(m<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图中的()A.B.C.D.11.函数y=和y=﹣kx+2(k≠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A.B.C.D.12.当k>0时,函数y=与y=﹣k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A.B.C.D.13.若关于x的方程x2﹣2(m+1)x+m2+3=0有实数根,则反比例函数y=与一次函数y =﹣mx+m的图象大致是()A.B.C.D.14.一次函数y=kx+b和反比例函数y=的部分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可能为()A.B.C.D.15.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x﹣k与y=(k为常数,且k≠0)的图象大致是()A.B.C.D.16.函数y=kx+k与y=(k≠0)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是()A.B.C.D.17.若ab>0,则正比例函数y=﹣ax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A.B.C.D.18.函数y=的图象可能是()A.B.C.D.19.函数y=和一次函数y=﹣ax+1(a≠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A.B.C.D.20.函数y=与y=kx﹣k(k≠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A.B.C.D.21.已知k1<0<k2,则函数y=k1x和y=的图象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大致位置是()A.B.C.D.22.函数y=kx﹣k(k≠0)和y=﹣(k≠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A.B.C.D.23.下图中反比例函数y=与一次函数y=kx﹣k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A.B.C.D.24.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y=kx+1与y=(k≠0)的图象可能是()A.B.C.D.25.函数y=(k≠0)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函数y=kx﹣k的图象大致是()A.B.C.D.26.反比例函数y=与y=﹣kx+1(k≠0)在同一坐标系的图象可能为()A.B.C.D.27.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x+k与y=(k为常数,k≠0)的图象大致是()A.B.C.D.28.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与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可能是下面的()A.B.C.D.29.已知一次函数y=mx+n与反比例函数y=其中m、n为常数,且mn<0,则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A.B.C.D.30.若ab>0,则一次函数y=ax﹣b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A.B.C.D.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像判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解:①当k>0时,y=kx+k过一、二、三象限;y=(k≠0)过一、三象限;②当k<0时,y=kx+k过二、三、四象象限;y=(k≠0)过二、四象限.观察图形可知,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2.解:在函数y=和y=﹣kx+2(k≠0)中,当k>0时,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函数y=﹣kx+2的图象在第一、二、四象限,故选项A、D错误,选项B正确,当k<0时,函数y=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函数y=﹣kx+2的图象在第一、二、三象限,故选项C错误,故选:B.3.解:A、∵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可知,k>0,∴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B、∵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可知,k>0,∴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C、∵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可知,k<0,∴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D、∵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可知,k>0,∴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4.解:A、∵一次函数图象应该过第一、二、四象限,∴a<0,b>0,∴ab<0,∴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在二、四象限,故A错误;B、∵一次函数图象应该过第一、三、四象限,∴a>0,b<0,∴ab<0,∴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在二、四象限,故B错误;C、∵一次函数图象应该过第一、二、三象限,∴a>0,b>0,∴ab>0,∴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在一、三象限,故C错误;D、∵一次函数图象应该过第二、三、四象限,∴a<0,b<0,∴ab>0,∴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在一、三象限,故D正确;故选:D.5.解:k>0时,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反比例函数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当k<0时,函数y=kx+1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布在一、三象限,B选项正确,故选:B.6.解:当k>0时,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过一、三、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过一、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二、四象限,∴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7.解:A、∵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可知,k>0,∴﹣k<0,∴一次函数y=kx ﹣k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B、∵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可知,k<0,∴﹣k>0,∴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C、∵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可知,k>0,∴﹣k<0,∴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D、∵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可知,k>0,∴﹣k<0,∴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8.解:A、由函数y=ax﹣a的图象可知a>0,﹣a>0,由函数y=(a≠0)的图象可知a>0,矛盾,错误;B、由函数y=ax﹣a的图象可知a<0,由函数y=(a≠0)的图象可知a>0,相矛盾,故错误;C、由函数y=ax﹣a的图象可知a>0,由函数y=(a≠0)的图象可知a<0,故错误;D、由函数y=ax﹣a的图象可知a<0,﹣a>0,由函数y=(a≠0)的图象可知a<0,故正确;故选:D.9.解:∵ab<0,∴分两种情况:(1)当a>0,b<0时,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过原点、第一、三象限,反比例函数y =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无选项符合.(2)当a<0,b>0时,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过原点、第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 =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故B选项正确;故选:B.10.解:∵y=中的m<0,∴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故选项A,C不符合题意.∵y=mx+m中的m<0,∴一次函数y=mx+m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11.解:在函数y=和y=﹣kx+2(k≠0)中,当k>0时,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函数y=﹣kx+2的图象在第一、二、四象限,故选项A、B错误,选项D正确,当k<0时,函数y=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函数y=﹣kx+2的图象在第一、二、三象限,故选项C错误,故选:D.12.解:∵k>0,∴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函数y=﹣kx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且经过原点,故选:B.13.解:∵关于x的方程x2﹣2(m+1)x+m2+3=0有实数根,∴△=[﹣2(m+1)]2﹣4(m2+3)≥0.解得m≥1,∴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一三象限,一次函数y=﹣mx+m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故选:B.14.解:A、一次函数y=kx+b中k>0,b<0,则<0,反比例函数y=在二、四象限,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一次函数y=kx+b中k>0,b=0,则=0,函数y=无意义,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一次函数y=kx+b中k<0,b>0,则<0,反比例函数y=应该在第二、四象限,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一次函数y=kx+b中k>0,b>0,则>0,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三象限,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5.解:∵函数y=x﹣k与y=(k为常数,且k≠0)∴当k>0时,y=x﹣k经过第一、三、四象限,y=经过第一、三象限,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不符合题意,当k<0时,y=x﹣k经过第一、二、三象限,y=经过第二、四象限,故选项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6.解:①当k>0时,y=kx+k过一、二、三象限;y=过一、三象限;②当k<0时,y=kx+k过二、三、四象象限;y=过二、四象限.观察图形可知只有A符合①.故选:A.17.解:∵ab>0,∴分两种情况:(1)当a>0,b>0时,正比例函数y=﹣ax数的图象过原点、第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故B选项正确;(2)当a<0,b<0时,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过原点、第一、三象限,反比例函数y=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无选项符合.故选:B.18.解:函数y=的图象可以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而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一三象限,故选:C.19.解:∵函数y=和一次函数y=﹣ax+1(a≠0),∴当a>0时,函数y=在第一、三象限,一次函数y=﹣ax+1经过一、二、四象限,故选项A、B错误,选项C正确;当a<0时,函数y=在第二、四象限,一次函数y=﹣ax+1经过一、二、三象限,故选项D错误;故选:C.20.解:A、∵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可知,k<0,∴﹣k>0,∴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B、∵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可知,k<0,∴﹣k>0,∴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C、∵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可知,k>0,∴﹣k<0,∴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D、∵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可知,k>0,∴﹣k<0,∴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21.解:∵k1<0<k2,∴函数y=k1x的经过第二、四象限,反比例和y=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故选:B.22.解:由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可知,﹣k>0,∴k<0,∴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故A、B选项错误;由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可知,﹣k<0,∴k>0,∴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23.解:(1)当k>0时,一次函数y=kx﹣k经过一、三、四象限,反比例函数经过一、三象限,如图所示:(2)当k<0时,一次函数y=kx﹣k经过一、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经过二、四象限.如图所示:故选:B.24.解:当k>0时,函数y=kx+1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布在一、三象限,没有正确的选项;当k<0时,函数y=kx+1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布在二、四象限,D选项正确,故选:D.25.解:∵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k<0,﹣k>0.∵k<0,∴函数y=kx﹣k的图象过二、四象限.又∵﹣k>0,∴函数y=kx﹣k的图象与y轴相交于正半轴,∴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过一、二、四象限.故选:B.26.解:A、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知,k>0,一次函数图象呈上升趋势且交与y轴的正半轴,﹣k>0,即k<0,故本选项错误;B、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知,k>0,一次函数图象呈下降趋势且交与y轴的正半轴,﹣k<0,即k>0,故本选项正确;C、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知,k<0,一次函数图象呈上升趋势且交与y轴的负半轴(不合题意),故本选项错误;D、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知,k<0,一次函数图象呈下降趋势且交与y轴的正半轴,﹣k<0,即k>0,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27.解:∵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k,这里比例系数为,∴图象经过一三象限.排除C,D选项.对于A、一次函数的k<0,反比例函数k>0,错误.对于B、一次函数的k>0,反比例函数k>0,正确.故选:B.28.解:当k>0时,∵k>0,﹣k<0,∴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当k<0时,∵k<0,﹣k>0,∴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B.29.解:A、由一次函数图象过二、三、四象限,得m<0,交y轴负半轴,则n<0,此时mn>0,不合题意;故本选项错误;B、由一次函数图象过一、二、四象限,得m<0,交y轴正半轴,则n>0,满足mn<0,∵m<0,n>0,∴n﹣m>0,∴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过一、三象限,故本选项正确;C、由一次函数图象过一、二、三象限,得m>0,交y轴正半轴,则n>0,此时,mn>0,不合题意;故本选项错误;D、由一次函数图象过一、二、三象限,得m>0,交y轴正半轴,则n>0,此时,mn>0,不合题意;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30.解:A、根据一次函数可判断a>0,b<0,即ab<0,故不符合题意,B、根据一次函数可判断a<0,b>0,即ab<0,故不符合题意,C、根据一次函数可判断a<0,b<0,即ab>0,根据反比例函数可判断ab>0,故符合题意,D、根据反比例函数可判断ab<0,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 两个反比例函数1k y x =
和()2120k
y k k x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动点P
在1k y x =的图象上,PC x ⊥轴于点C ,
交2k y x
=的图象于点A ,PD y ⊥轴于点D ,交2k
y x
=的图象于点B .
⑴求证:四边形PAOB 的面积是定值;
⑵当23PA PC =时,求
DB BP 的值;
【例2】 如图,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k
y x
=
(0k >)的图象上,且点A 、B 的横坐标分别为a 和2a (0a >)AC x ⊥轴,垂足为C ,AOC ∆的面积为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若点(a -,1y ),(2a -,2y )也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试比较1y 与2y 的大小;
(3)求AOB ∆的面积.
y=
k 2x
y=k 1x
P
D
y
x
O
C
B
A
x
y
O
C
B
A
【例3】 已知:在矩形AOBC 中,4OB =,3OA =.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
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
象与AC 边交于点E .
(1)求证:AOE △与BOF △的面积相等;
(2)记OEF ECF S S S =-△△,求当k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3)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x
y
F
E
C
B
A
O
【例4】 如图,点()1A m m +,
,()31B m m +-,都在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上. (1)求m k ,的值; (2)如果M 为x 轴上一点,N 为y 轴上一点, 以点A B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试求直线MN 的函数表达式.
y
x
O
B
A
【例5】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
12
y
x
=的图象和一次函数7
y kx
=-的图象都经过点()2
P m,.①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
析式;②如果等腰梯形ABCD的顶点A B
,在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顶点C D
,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两底AD,BC与y轴平行,且A和B的横坐标分别为a和2
a+,求a的值。
【例6】 反比例函数2k
y x
=
和一次函数21y x =-,其中一次函数图像经过()a b ,
,()1a b k ++,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出两函数的交点A 的坐标.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把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都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7】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12k y x =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2y k x b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1122A n B ⎛⎫
-- ⎪⎝⎭
,
,,.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你直接写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x
A
B O
a
【例8】 将直线y x =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直线a ,如图,直线a 与反比例函数()1
0y x x
=
>的图象相交于A ,与x 轴相交于B ,则22OA OB -=_____________.
C
B A O
x
y
【例9】 如图,直线y kx b =+与反比例函数()0k y x x
=
<′
的图象相交于点A 、点B ,与x 轴交于点C ,其中点A 的坐标为()24-,
,点B 的横坐标为4-. (1)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求AOC ∆的面积.
【例10】 如图甲,点(1,2)在函数k
y x
=
(0x >)的图象上,矩形ABCD的边BC在x 轴上,点E是对角线BD的中点,函数k
y x
=
(0x >)的图象又经过点A、E,点E的横坐标为m 。
(1)求k 的值; (2)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B、D两点的坐标; (3)当45ABD ∠=时,求直线BD的解析式;
(4)在(3)的条件下,延长DA交y 轴于点F,连接FC。
若在AB与CD之间的这段双曲线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PG y ⊥轴于点G,交线段FC于点M,过点P作PH x ⊥轴于点H,交线段FC于点N(如图乙),问CM FN
⋅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图甲) (图乙)
【例11】 已知函数k
y x
=
的图象上有一点(),P m n ,且,m n 是关于x 的方程2244680x ax a a -+--=的两个实数根,其中a 是使方程有实数根的最小整数,求函数k
y x
=的解析式。
解:
【例12】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一节课40分钟中,学生的注意力随教师讲课的变化而变化.开始上课时,
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经过实验分析可知,学生的注意力指标数y 随时间x (分钟)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其中AB 、BC 分别为线段,CD 为双曲线的一部分):
(1)开始上课后第五分钟时与第三十分钟时相比较,何时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2)一道数学竞赛题,需要讲19分钟,为了效果较好,要求学生的注意力指标数最低达到36,那么经过适当安排,老师能否在学生注意力达到所需的状态下讲解完这道题目?
【例13】 下面是数学家帕普斯借助函数给出的一种“三等分锐角”的方法(如
图):将给定的锐角∠AOB 置于直角坐标系中,边OB 在x 轴上,边
OA 与函数x
y 1
=
的图象交于点P ,以P 为圆心、以2OP 为半径作弧交图象于点R .分别过点P 和R 作x 轴和y 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M ,连接OM 得到∠MOB ,则∠MOB =3
1
∠AOB .
(1)帕普斯的方法究竟是如何证明的呢?请写出证明过程
x
B
H
O R
S
M
Q
P
A y
(2)你能三等分一个钝角吗?(用文字简要说明)
【例14】 如图,已知Rt ABC ∆的顶点A 是一次函数y x m =+与反比例函数m
y x
=
的图像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且3AOB S ∆=.
(1)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否能完全确定?如能确定,请写出它们的解析式;如不能确定,请说明理由. (2)如果线段AC 的延长线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另一支交于D 点,过
D 作D
E x ⊥轴于E ,那么ODE ∆的面积与AOB ∆的面积的大小关系能否确定?
(3)请判断AOD ∆为何特殊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1设A (P,P+m )易知OC=m ,故S △ABC=1/2(p+m )^2=3①又p+m=m/p ②,由①②得m=6/1+√6,故它们的解析式都可以确定。
1. 由反比例函数性质:OE*DE=AB*AB,所以△ODE 的面积与△AOB 的面积相等。
2. 联立方程组y=x+m,y=m/x ,得x^2+mx-m=0,易知X1=P,故X2=-P-m ,所以BE=AB ,DE=OB=P ,所以
三角形△ODE≌△AOB,所以OA=OD ,所以△AOD 为等腰三角形。
【例15】 如图所示,设反比例函数1
y x
=
的两支为12C C ,,正三角形PQR 三个顶点位于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1)求证:P Q R ,,不能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同一支上.
(2)设()1P -,-1在2C 上,Q R 、在1C 上,求顶点Q R ,的坐标.
R
Q
P C 2
C 1
O x
y
y=x
y x
O C 1
C 2
P
Q R
习题
O E C B x
A
y
D
1、已知直线3y x =+的图象与x y 、轴交于A B 、两点,直线l 经过原点,与线段AB 交于点C ,把AOB ∆的面积分为2:1的两部分,求直线l 的解析式。
2、如图,在x 轴上有五个点,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12345,,,,.分别过这些点作x 轴的垂线与三条直线y ax =,()1y a x =+,()2y a x =+相交,其中0a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
解析:图中相当于一个5×5的三角形。
原因很简单,
(a+2)x-(a+1)x=x
(a+1)x-ax=x
所以,阴影从后向前为,下底为5上底为4的梯形,接着下底为4上底为3的梯形…… 最后面积为,5×5/2=12.5
所以,67.5a=12.5,
a=5/27
x
x
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45C ∠=︒,上底3AD =,下底5BC =,P 是CD 上任意一点,若PC 用x 表示,四边形ABPD 的面积用y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