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八年级物理上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教学设计_八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

八年级物理上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教学设计_八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课题: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时:1课时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教师:录音机和录有儿歌、瀑布声、砂轮与工件摩擦声、蛙鸣声的录音带;音叉、用细线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根据情况:电视机、影蝶机、VCD光盘(可视情况而定)铜锣、盛有水的玻璃水槽;学生:橡皮筋、小鼓、薄钢尺、其他一些能发声的物体。
课前活动:在教室内放悠扬的音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耳濡目染,感性认识,实例,提出一系列一声现象有激发兴趣。
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一、声音的产生:1、指导看图,同时播放音像———声情并茂2、归纳共同点引出探究内容:———培养归纳、概括能力3、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音叉、橡皮筋、桌子、钢尺、声带、小鼓、小锣等)①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②注重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能归纳表达③观察思考、讨论作答、举手发言4、引导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猜想→探究实验→归纳结论二、声音的传播:1、探究:桌子传声—————固体能够传声2、空气传声:听到飞机和响声3、“真空铃”演示:———实验推理:“假如没有空气”呢?4、播放录像“振动的音叉激起的声波传入人耳”指导学生自学“想想议议”5、演示:液体传声将发声的门铃放入水中,还能听到响声吗?生活现象:水中的鱼能被岸上人的说话和脚步声吓走。
6、几种物质的声速:认识理解,记住: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三、测评与小结:1、小训练、小测试,反馈时采用师生共同评讲2、请学生对所学内容小结,养成归纳知识的习惯。
四、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附:板书设计: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八年级物理教案-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八年级物理教案-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2. 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特性有关。
3. 了解声音的频率与声音的高低、大小有关。
4. 应用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以达到掌握上述知识点的目的。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特性有关。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样听到声音?2. 具体事例引入:在夜晚,当我们敲击门窗或者摔打物品的时候,我们可以听到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ear中的呢?二、知识讲解1. 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介质(如空气)也随之振动,形成声波,从而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2. 声波传播与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不同介质对声波传播的影响不同,如气体、固体、液体,还有声波在不同温度、压强和湿度下的传播速度也会有所变化。
3. 声波的特性——频率与音调声波的振荡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越低,音调越低。
4. 声波的特性——振幅与音量声波的振幅越大,音量越大;越小,音量越小。
三、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2. 实验材料:真空泵、玻璃管、铃铛。
3. 实验步骤:a) 在瓶子里面放入一个铃铛。
b) 将装有铃铛的瓶子放在真空泵上。
c) 开始抽气,让里面的气体逐步减少。
d) 当空气被抽完时,铃铛就不再响了,因为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四、小结1. 总结声音的产生原理及其传播与介质之间的关系。
2. 总结声波的特性与其频率、振幅的关系。
3. 学生提出的问题及解答。
五、课堂作业1. 完成课本P118的练习2. 思考: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共振现象?共振现象有何危害?注释:声波的振荡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越低,音调越低。
声波的振幅越大,音量越大;越小,音量越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教学设计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我们如何听到声音,是初步了解声音的学习。
学生需要了解体积、振动、声音传播等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声源和介质。
2. 了解声音传播的方式,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3. 知道人耳的构造,了解听觉器官的功能,知道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三、教学重难点1. 学生需要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器官的构造和功能。
2. 学生需要理解声音传播中的概念,如振动、介质等。
四、教学策略1.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传播和听觉器官的构造。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声音传播的方式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3. 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难点知识点。
五、教学内容与方法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2. 听觉器官的构造和功能(1)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听觉器官的构造。
(2)通过问答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听觉器官的功能以及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六、教学步骤1. 引入导入:(1)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体验声音的传播和听觉器官的构造。
(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声音传播的方式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3)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声音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概念,如振动、介质等。
3. 听觉器官的构造和功能(1)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听觉器官的构造。
(2)通过问答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听觉器官的功能以及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让学生互相检查、呈现他们的理解,同时帮助他们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4. 总结与评价(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出有趣的问题,通过竞赛或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学案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复习巩固:1.声音是由__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的形式传播。
4.声速的大小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5.固体传声速度最___,气体传声速度最___,因而介质不同传声效果不同,_____传声效果最好, 空气传声效果______。
6.声音产生的条件______。
7.声音传播的条件______。
课标要求:了解人类如何听到声音,知道骨传导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原理学习重点:人耳感知声音的物理过程、骨传导学测同步:知识点一:人耳的结构及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骨传导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把信号传给___,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1.声音通过____、___也能传到_____,引起听觉。
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_______。
2.音乐家贝多芬晚年演奏钢琴时是利用_____方式听到自己演奏的琴声。
知识点二:双耳效应及其应用五.双耳效应1.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_及__________不同.这就是__________.2.我们听到立体声的原因是____3.双声道立体声是根据_____制成的,至少有__个话筒。
4.闭上双眼,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位置,是根据_____。
学点归纳:限时检测: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A.耳郭B.鼓膜C.听小骨D.耳道2.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3.鼓膜的作用是()A.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B.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导C.将声波转换成刺激向内传导D接受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4.下列各组中,依次表示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的是()①声波;②听神经;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鼓膜;⑤听小骨;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八年级物理上册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学案新人教版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导的原理;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2、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3、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教学重点人耳的构造;骨传声和空气传声教学难点听到声音的过程。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复习提问: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吗?3、声音是借助于什么向外传声的?4、传声介质有哪些?真空能不能传声?引入新课:老师的讲课声大家都能听到,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你能听到我的讲课声呢?它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1、2、3、前两个我们上节课已经讨论过了,这节课我们通过对人耳朵的学习,认识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人耳的构造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识图1、2-1人耳的构造。
2)声音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3)阅读资料: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引起的耳聋叫神经性耳聋,它不易治愈;如果耳聋是由非神经性引起的,而只是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耳膜损坏),叫做非神经性耳聋,它是比较容易治疗的。
(结合课本思考治疗的有理是什么?)贝多芬的耳聋就是非神经性耳聋,他是通过骨传导听声音的,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创做出了大量的乐曲。
2、阅读课本骨传声。
用笔杆听声音(1)先咬住笔杆的一端,用手指弹击他的另一端,感受声音的大小。
(2)将牙松开,仍用指弹击笔杆的另一端,这时再感受声音,两次的声音一样吗?3、阅读课本,双耳效应。
一位同学的一只耳朵堵上,只用一只听声音,并且合上眼,找一位同学要他的旁边拍手,看这位同学对声源的感觉如何。
如果把堵上的耳朵再放开,用两只耳朵听声音,看他对声源的感觉有什么变化。
展示演练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2、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他用一根棒来听取钢琴的演奏,他把棒的一端触在钢琴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当琴弦发出声音时,振动就经__________传至内耳当堂达标一、填空:1、在吃一些干脆的薯片时,听到薯片的脆裂声是通过__________方式被感知的。
初二上册物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件教案

初二上册物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件教案一、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①能根据现有材料对耳的的构造和作用提出假设。
②能在已有的资料、经验的基础上对声音的途径提出假设。
③学会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并活动通过生态学探究活动验证假设。
《我们怎样说出声音》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①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②建立声音的动作电位途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②培养对听力有障碍的耐性人的爱心和同情心。
③培养学生问的交流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准备好耳的各部分形状教职员工的贴纸,并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音色在耳朵中是怎样传导”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1)谈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见,是我们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
(直接导入突出耳的脆弱性)(2)组织学生讨论:关于耳朵的知识你明白晓得哪些?你想研究关于耳朵的哪些问题?(3)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
并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风险问题。
如:耳是由哪些部分共同完成的?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4)率领学生选择研究本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
第2页/(共2页)2、假设耳的结构(1)组织学生讲评:耳的结构是什么样的?(2)学生根据收集到资料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组归纳一个耳的结构。
(4)教师发耳的结构的纸片。
(5)各组把分到的耳的各极少量形状的贴纸试着根据自己组假设的结构拼成耳的形状。
【评析】教师课前做好了耳的各部分形状贴纸,让学生根据的形状一边拼摆一边和同伴交流想法,并修改自己早先的假设,在“验证──实践──验证”的活动中才一步步接近科学的结论。
【注意】教师在设计有关耳的贴纸时可以将有关耳的结构的示意图复印后分剪,再分别复印。
学生会在拼摆的过程中发现当各部分很好地衔接时才会呈现阿芒塞县一个完整的耳的结构。
3、认识若干耳的各部分结构及抑制作用(1)谈话:现在,请每组选一名同学带着组你们组组装的耳朵到前面来描绘出。
(八年级物理教案)“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案例及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案例及设计八年级物理教案“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案例与设计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文教体局教研室郑明泉课题第一章:声现象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导的原理;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情感目标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学习重点人耳的构造;骨传声和空气传声学习难点听到声音的过程。
教具与媒体视频资料,音叉,教学程序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复习提问: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吗?3、声音是借助于什么向外传声的?4、传声介质有哪些?真空能不能传声?引入新课:老师的讲课声大家都能听到,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你能听到我的讲课声呢?它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1、要有声源;2、要有传声介质;3、人耳能感受声音。
前两个我们上节课已经讨论过了,这节课我们通过对人耳朵的学习,认识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新课教学1、提出问题: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2、猜想与假设:大家猜想一样,人耳要想能感受声波的振动,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上节课我们知道,声音在传播时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声波本身就携带着大量的声音信息,这些信息要能被我们所感受,人耳中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呢?让同学们每人吹一个气球,双手捧起,然后老师在讲台前用较低沉的声音大声说话,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总结:人耳中要有一个能接收声音的“膜”。
3、老师通过幻灯片讲解人耳的结构,及声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
并板书如下内容:外界的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4、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引起的耳聋叫神经性耳聋,它不易治愈;如果耳聋是由非神经性引起的,而只是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耳膜损坏),叫做非神经性耳聋,它是比较容易治疗的。
介绍贝多芬的耳聋就是非神经性耳聋,他是通过骨传导听声音的,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创做出了大量的乐曲。
八年级物理上册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师
生
互
动
过
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B、神经性耳聋的人
C、所有耳聋的人
D、听觉神经未损害的人
2、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
A、堵住耳朵,把振动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声音
B、医生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
C、用手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D、听到耳边其他同学的悄悄话
3、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侧睡时,常常会感到自己的心脏在突突的跳动,这种突突声是通过()传给大脑的。
(3)、总结上面实验,声音的传和形成听觉的物理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人要听到声音所应具备的条件:
a、
b、
c、
骨传导的实质是固体能够传声,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a)双耳效应:
生阅读教材科学世界
正是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三、达标测试:
1、骨传导适合于:()
学科
物理
年级
主备人
教学目标
和
学习目标
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重点
难点
(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师
生
互
动
过
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3、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种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师生收获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人耳的构造;骨传声和空气传声
学习难点:听到声音的过程
自主学习:
一. 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过程:
阅读课本16-17页“人耳的构造”部分
填一填
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经及_______传给,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人就听到了声音。
如果在听觉神经处发生了病变,这种耳聋叫做(选填神经性耳聋、非神经性耳聋),如果在其他部分发生了病变,这种耳聋叫做
二.骨传导:
阅读课本17页“骨传导”部分
填一填
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阅读课本18页科学世界“双耳效应”部分
填一填:
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当堂训练:
1、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传给,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换句话说就是: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
3、声源到两只耳朵的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
4.下面情况中不能通过骨传导听到声音的是()
A.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住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
B.听小骨损伤C.听觉神经损D.鼓膜破损
5.(2005芜湖)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
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6. 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跳B.同学们在教室里听到老师的讲话声
C.捂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到的声音
D.小明听到小华骨关节运动时发出的声音
7. 在很多电影院里,为了更好的体现影片的效果,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A.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B.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噶都能听到声音
C.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
D.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效果
8. 助听器的主要作用是:()
A.传导声音B.增大声音的响度C.修复人耳中损坏的部分D.以上说法都正确
9. 课堂上,胖胖在偷偷的吃饼干,第一次他把饼干快速的塞进口中用力咬了一下,他自己听到很大的“卡嚓”声,他吓的惊恐的望着讲台上的老师,发现不但老师没有任何反应,就连同桌都没有意识到,看到大家都若无其事,胖胖十分开心,心想吃饼干是不会被发现的,于是他大胆的一块接一块的吃得喷香的,直到老师把他抓起来。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除了能学道要老老实实做人,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在课堂上千万莫违纪,违纪必被捉的道理外,还能说明什么样的物理知识,请大家说说看.
10. 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
B.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C.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