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合集下载

数学高考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规范答题示例

数学高考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规范答题示例

最大值为f(1a)=ln(1a)+a(1-1a)=-lna+a-1.
二 轮 复 习
因此f(1a)>2a-2等价于lna+a-1<0.
令g(a)=lna+a-1,则g(a)在(0,+∞)上单调递增,g(1)=0.
于是,当0<a<1时,g(a)<0;当a>1时,g(a)>0.
因此,a的取值范围是(0,1).
则h′(x)=x+3x2x-1,

二 轮
①当x∈(0,1)时,h′(x)<0,h(x)单调递减;



②当x∈(1,+∞)时,h′(x)>0,h(x)单调递增;
所以h(x)min=h(1)=4. 因为对一切x∈(0,+∞),2f(x)≥g(x)恒成立,
所以a≤h(x)min=4,即a的取值范围为(-∞,4].
当a=-1时,f(x)=-x+lnx,f ′(x)=1-x x;
数 学
二 轮 复
当0<x<1时,f ′(x)>0;当x>1时,f ′(x)<0;

所以f(x)的单调增区间为(0,1).
专题二 函数与导数
(2)因为f ′(x)=a+1x,
令f ′(x)=0,解得x=-1a;
由f ′(x)>0,解得0<x<-1a;
[解析] (1)f′(x)=lnx+1,


二 轮 复 习
当x∈(0,1e)时,f′(x)<0,f(x)单调递减;
当x∈(1e,+∞)时,f′(x)>0,f(x)单调递增;
所以f(x)的最小值为f(1e)=-1e.
专题二 函数与导数
(2)2xlnx≥-x2+ax-3,则a≤2lnx+x+3x,
设h(x)=2lnx+x+3x(x>0),
专题二 函数与导数

第1部分 微专题2 世界地理

第1部分 微专题2 世界地理

微专题(二)世界地理陆地与海洋1.大洲及其特征大洲名称主要特征亚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大洲非洲“热带大陆”“高原大陆”、世界黑种人数量最多的大洲南北美洲地形分南北纵列的三部分欧洲平均海拔最低、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大洋洲面积最小的大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2.大洋及其特征大洋名称相对位置主要特征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五个大洲包围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几乎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面积最大、深度最大、岛屿最多大西洋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五个大洲包围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面积第二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四个大洲包围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全部在东半球,面积第三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三个大洲包围全部在北半球,大致以北极为中心,被海冰广泛覆盖,面积、深度最小,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苏伊士运河是世界航运最繁忙的航线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100多年前,马克思就称其为“东方伟大的航道”。

如图示意世界海运部分航线。

据此完成1~3题。

1.(2022·肥城期中)苏伊士运河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这两大洲是(B)A.欧洲、非洲B.亚洲、非洲C.欧洲、亚洲D.亚洲、北美洲2.(2022·肥城期中)苏伊士运河联结的两大洋是(D)A.大西洋、北冰洋B.北冰洋、太平洋C.太平洋、印度洋D.印度洋、大西洋3.(2022·肥城期中)苏伊士运河开通前,从亚洲到欧洲的最短航线需绕行(D)A.德雷克海峡B.白令海峡C.巴拿马运河D.非洲好望角第1题,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第2题,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红海通过曼德海峡与印度洋相连,地中海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连,因此苏伊士运河联结的两大洋是印度洋和大西洋。

第3题,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南端;白令海峡位于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位于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2《氯气的性质》教案五篇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2《氯气的性质》教案五篇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2《氯气的性质》教案五篇一、设计思想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本课首先先从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展示氯气泄露事故以使学生对氯气产生感性认识,再用泄露氯气给社会带来惨重的损失激发学生学习氯气的性质的渴望。

最后以氯气泄露事故造成的严重恶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要向学生介绍氯气的用途,以使学生建立起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分组讨论等环节,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与交流,将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力图使这堂课既有严谨规律的学习过程,又有生动活泼的主动探索和实践过程,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教材解读与分析“氯气的性质”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是在学生在掌握“研究物质的试验方法”、“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碱工业”等知识点后,是第一次进行元素性质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探究、学习方法指导今后对硫、氮等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也为卤族元素性质的整体认识乃至非金属元素的把握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在高中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研究物质的试验方法”用所学知识指导对“氯气的性质”的学习,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是可行的。

本节课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播放、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探究讨论、交流总结,是学生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切实掌握“氯气的性质”。

四、重点、难点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和作用。

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归纳。

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及辩证思想的渗透。

五、教学方法:1.情境激趣法:运用多媒体视频,调动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2.实验促学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其中化学性质;3.讨论总结法: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最终总结氯气的有关化学性质。

专题1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二)

专题1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二)

SO2
通入品红溶液,然后加热
无色刺激性气味
热后又恢复红色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NH3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试纸变蓝 有白烟
在中学阶段,遇水显 碱性的气体只有 NH3
CO2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气体无色无味
(2)离子检验 离子
Cl-、Br-、I- SO24- NH+ 4 Ba2+ Fe3+
B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Fe2(SO4)3 溶液中
金属铁比铜活泼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
C 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上加热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将 0.1 mol·L-1 MgSO4 溶液
滴入 NaOH 溶液至不再有沉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 Cu(OH)2 的 溶 度 积 比
(1) 黄色
液中一定不含有 K+
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
(2)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 KMnO4 溶液,溶 液褪色
该气体是乙烯
向溶液 X 中滴加 NaOH 稀溶液,将湿润
(3)
溶液 X 中无 NH+ 4
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 Y,试 (4)
纸变蓝
D
淀产生,再滴加 0.1 mol·L-1 浅蓝色沉淀
Mg(OH)2 的小
CuSO4 溶液
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
A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浓硫 B
酸中
铁片不溶解
C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颜色不变

二轮复习 专题一主题二古代中枢管理体系的发展演变

二轮复习 专题一主题二古代中枢管理体系的发展演变
议召集与否、结果是否采纳、采纳程度如何完全取决于皇帝一人,故作用有限。 演变: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君主专制,少有廷议;秦二世废止廷议。后世有变化。
『核心概念阐释』秦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三公九卿的
材料一:九卿中的“奉常、宗正、郎 特点及影响。
中令、将作少府、太仆”等官职为皇室专 设,为皇帝私家服务。九卿既是皇帝的家
初步奠定、国家统一的巩 固、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 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 要作用。 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
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2)“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
成为当时世界大国提供了 制度保障。 ②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 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
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中央直接管辖地方 ,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 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体现君臣关系 (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
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
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
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核心概念阐释』秦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
2.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 (1)贵族政治:官吏选拔及其权力来源均由“世卿世禄”制产生。 (2)官僚政治:官僚事君治民众、治政事的意思。它起源于春秋 战国之际的诸侯国变法,并在秦统一后不断发展演化。官吏选 拔由皇帝任免,由察举、科举制等办法产生;权力来源由皇帝 授予。
②三公九卿制度(中枢机构)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 监察百官。 太尉:(虚职)管理全国的军务。 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③朝议制度 定义:又称廷议,是秦汉时期兴起的大臣们集体议政的一种方式,主要功能是为皇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2大气运动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2大气运动

第一部分专题二基础练(2022·广东新高考)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

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

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C )①对流雨多发②谷风环流较强③植被蒸腾较弱④地面蒸发旺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B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解析】第1题,汞在常温常压下易挥发,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

午后气温最高,蒸发最强;山顶与山谷温差大,同水平高度气压差异大,谷风最强,将山谷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含有汞的废气带到山顶,大气汞含量最大。

②④正确,选C。

第2题,土壤汞排放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化,A错误;秋冬季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导致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加工过程中汞的蒸发变化幅度大,B正确;南岭在春季准静止锋更加强盛,C错误;植被的覆盖度与汞含量变幅大没有多大关系,D错误。

选B。

(2022·天津和平一模)专家统计了1991年至2020年间的气象数据,发现我国大约四分之一的地区在4月份昼夜温差达到一年中最大,17个省会级城市4月份昼夜温差超10 ℃。

下图为4月份昼夜温差超过10 ℃的前10个城市及其温差统计图。

完成3~4题。

城市西宁太原银川呼和浩特兰州拉萨沈阳昆明哈尔滨北京温差℃15.2 14.7 14.2 14.1 13.6 13.4 12.8 12.3 12.1 12.0A.频受寒冷空气侵袭B.冷暖气团在此交绥C.以晴朗天气为主D.大气逆温范围广4.该月份气温日较差大于13 ℃的城市,大多位于我国( D )A.湿润区B.半湿润区C.干旱区D.半干旱区【解析】第3题,表中城市多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如西宁、昆明、拉萨等)、地理位置偏内陆(如银川、呼和浩特、兰州等)和偏北方地区,4月降水少,以晴朗天气为主,白天升温快,夜间降温快,昼夜温差大,C正确。

高中政治必修一专题二 第1课

高中政治必修一专题二 第1课



4.整体史观: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 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中国被迫 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加强了中 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 殖民体系。 5.社会史观:外国的生活方式、习惯、衣 着、饮食、社会习俗也传入中国,冲击中国 传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客观上促进了 中国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 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 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 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 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 位。”“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 )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归纳提升 列强侵华“五大趋向”
返回
漫画《中国原来是纸狮子》
中国对外战争的一再失败及无底线的妥协,暴露 了中国的软弱及清政府的卖国本质,助长了列强 侵华的野心,从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 划分 “势力范围”简表 势力范围 国 割占和强迫租 别 借的地区
德 国
俄 国 法 国 英 国 日 本
不平等条约内容 影响 2100万银元 ①政治上, 清败,签订 ①赔款 破坏了中 《南京条约》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国的领土、 清败,签订 ①赔款 ②割九龙司 领海、司 《天津条约》 ③开埠 ④外国公使进 法主权; 和《北京条 驻北京 约》 ②经济上, ①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 列强向中 两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 国进行商 清败,签订 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 品输出和 《马关条约》 岛给日本 ③开放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资本输出, 开设工厂 控制了中 ①赔款白银4.5亿两,分 国的经济 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 命脉; ②设“使馆界” 清败,签订 亿两 ③中国逐 ③严禁中国人反帝 《辛丑条约》 ④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 步沦为半 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 殖民地半 地

人教版选修1 专题2.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作业

人教版选修1 专题2.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作业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理一理判一判1.所有的培养基中都要加入琼脂。

(×)2.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形成菌落。

(×)3.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成分完全一样。

(×)4.培养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5.相对于消毒,灭菌对微生物的杀灭更彻底。

(√)6.无菌操作的对象只要是没有生物活性的材料(如培养基、接种环等)都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7.培养基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8.倒平板后,待平板冷凝之后需将其倒置。

(√)9.若皿盖和皿底之间溅上培养基,这个培养基不可再用。

(√)10.采取平板划线接种法时,每一次划线前都要挑取菌种。

(×)11.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最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12.需要一个不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以检验培养基的灭菌是否合格。

(√)悟一悟1.牛肉膏提供的主要营养是碳源、氮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提供的主要营养是碳源、氮源和维生素。

2.溶化后如需调整pH,应先调节pH,再灭菌。

3.培养基灭菌后要冷却到50 ℃左右时开始倒平板,其原因是琼脂是一种多糖,在98 ℃以上熔化,在44 ℃以下凝固,倒平板时高于50 ℃会烫手,低于50 ℃时,若不及时操作,琼脂会凝固。

4.倒平板时,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5.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

因为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将平板倒置,既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又可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地蒸发。

6.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那么这个平板不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感悟体会:练一练1.[2019·江苏高考题]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C.接种后的培养皿要倒置,以防培养污染D.菌种分离和菌落计数都可以使用固体培养基解析:接种室、接种箱等常用紫外线消毒法处理,接种环等常用灼烧灭菌法处理,吸管、培养皿等常用干热灭菌法处理,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A项错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每次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进行灼烧灭菌,B项正确;接种后,培养皿需要倒置,以防皿盖上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项正确;分离菌种可以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者还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所用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 压强与浮力【规律总结】 以如下三种情况进行分析(设容器底面积为S ,厚度不计):图ZT2-1图ZT2-2图ZT2-3例 [2015·广安] 如图ZT 2-3所示,圆柱形容器中盛有适量的水,现把长方体物块A 放入容器中。

已知A 的密度为0.6×103 kg /m 3,高为15 cm ,底面积是容器底面积的13。

则物块A 静止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________cm ,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增加________Pa 。

(A 不吸水,g 取10 N /kg )【思路点拨】图ZT 2-4【答案】 9 300【针对训练】1.2016·凉山州如图ZT 2-5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静止后,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 甲与F 乙及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和p 乙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甲=F 乙,p 甲=p 乙B .F 甲>F 乙,p 甲>p 乙C .F 甲=F 乙,p 甲>p 乙D .F 甲<F 乙,p 甲<p 乙ZT 2-5ZT 2-62.如图ZT 2-6所示,台秤的托盘上放一个装有水的平底烧杯,一个不吸水的木块用细线系在烧杯底浸没在水中,剪断细线以后,木块上浮至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剪断细线前,木块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B .剪断细线前,托盘受到的压力等于烧杯与水的重力之和C .整个过程,水对杯底的压力变化量等于木块浮力的变化量D .整个过程,托盘受到压力的变化量等于木块浮力的变化量3.2016·广安如图ZT 2-7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中装有0 ℃的冰水混合物,水较少,冰块较大,冰与杯底有接触且对杯底有压力,在冰块熔化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杯中水位将保持不变B .冰块受到水的浮力将逐渐减小C .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将逐渐增大D .杯中水的温度将逐渐升高ZT 2-7ZT 2-84.(多选)[2015·成都B 卷] 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如图ZT 2-8甲所示。

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是5∶3B .甲、乙两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相等C .图甲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是2∶5D .图甲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于图乙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5.[2015·北京] 如图ZT 2-9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有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甲容器中盛有液体A ,物块M 漂浮在液体A 中,物块M 排开液体的质量为m 1,液体A 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1;乙容器中盛有液体B ,物块N 漂浮在液体B 中,物块N 排开液体的质量为m 2,液体B 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2。

已知甲容器底面积大于乙容器底面积,容器中液体A 、B 质量相等,物块M 、N 质量相等。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ZT 2-9A .p 1<p 2B .p 1>p 2C .m 1<m 2D .m 1>m 26.2016·兰州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将三个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小球,分别沉入三个容器的底部,当小球静止时,容器受到小球的压力的大小关系是F 甲>F 乙>F 丙,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一样大图ZT 2-107.(多选)[2015·大连] 如图ZT 2-10所示,把装水的大烧杯放在水平升降台上,将一轻质玻璃杯倒扣在水中,玻璃杯内封闭一些气体,玻璃杯底用支架固定,支架在水中部分的体积忽略不计,水面都是静止的。

将升降台缓慢升起一定高度(玻璃杯口没有接触大烧杯底部),水面静止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杯内的气体压强逐渐变大B .玻璃杯外、内水面高度差变大C .大烧杯底部内表面受到的压强变大D .支架对玻璃杯的压力变小图ZT 2-118.2016·自贡如图ZT 2-11所示,乒乓球从水里上浮直到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A 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 A ,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 A ;在B 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 B ,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 B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 A ________F B ,p A ________p B 。

已知乒乓球的质量为2.7 g ,当它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cm 3。

9.[2015·长春] 如图ZT 2-12所示,一冰块放入烧杯中,对杯底的压强为p 1;当一部分冰熔化成水时,冰块对杯底仍有压力,此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 2;冰块继续熔化,当冰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 3。

则p 1________p 3,p 2________p 3。

图ZT 2-12ZT 2-1310.一块实心的冰块,用细线拴住浸没在水中(如图ZT 2-13所示)。

冰块熔化过程中(不考虑水蒸发和温度影响),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台秤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图ZT 2-1411.[2015·重庆B 卷] 如图ZT 2-14所示,将一长方体木块放入水平放置的圆柱形盛水容器中静止时,木块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这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跟木块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增大了120 Pa ;若在木块上放一铁块,使木块刚好全部压入水中,则铁块的重力与木块的重力之比是________,这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跟木块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增加了________Pa 。

参考答案1.C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中物体漂浮,乙中物体悬浮,则V 排甲<V 排乙;因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所以,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相等,即F 甲=F 乙,故B 、D 错误。

由F 浮=ρ液gV 排的变形式ρ液=F 浮gV 排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因两容器中液面相平,即液体的深度相同,由p =ρgh 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即p 甲>p 乙,选C 。

2.C [解析] 剪断细线前,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浸没在水中的木块所受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与细线的拉力之和,故A 错误。

把平底烧杯、水和木块当成一个整体,它们的重力之和即为对托盘的压力,该压力等于托盘对它们的支持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无关,故B 、D 错误。

木块受到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所以在木块露出水面并继续向上运动时,所受浮力逐渐减小,则木块对水的压力也是逐渐减小的,木块所受浮力的变化量等于木块对水的压力的变化量,即水对杯底的压力变化量,C 正确。

3.B [解析] 冰块接触杯底,且对杯底有压力,所以F 浮=ρ水gV 排<G 冰①;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不变,重力不变,根据G =mg 和ρ=m V可得:G 水=ρ水gV 水=G 冰②;由①②可得ρ水gV 排<ρ水gV 水,所以V 排<V 水,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大于冰排开水的体积,所以杯中水位不断升高,A 错误。

在冰块熔化的过程中,水的密度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减小,根据F 浮=ρ液gV 排可知,冰块受到水的浮力将逐渐减小,B 正确。

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所以杯内水和冰的总质量不变,重力不变,杯子的重力一定,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杯子的底面积即桌面的受力面积不变,根据p =F S可知,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不变,C 错误。

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 错误。

4.AC [解析] 题图甲中,F 浮甲=ρ水gV ,图乙中,F 浮乙=ρ水g(1-25)V =35ρ水gV ,则F 浮甲∶F 浮乙=5∶3,故A 正确。

由题意知,图甲中水的深度大于图乙中水的深度,由p =ρgh 得,图甲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更大,故B 错误。

由图乙知,木块的重力G =F 浮乙=35ρ水gV ,图甲中,木块受重力、浮力和细绳的拉力作用,则F =F 浮甲-G =ρ水gV -35ρ水gV =25ρ水gV ;所以F ∶F 浮甲=25ρ水gV ∶ρ水gV =2∶5,C 正确。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甲、乙两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容器、水和木块的总重力,D 错误。

5.A [解析] 由于甲、乙容器中液体质量相等,且放入物块质量也相等,故两容器底部所受压力相等,但由于甲容器底面积大于乙容器底面积,所以甲容器底部所受压强小于乙容器底部所受压强;两物块质量相等,均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其排开液体的质量也相等。

6.C [解析] 沉入容器底部的小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上的浮力和容器对其的支持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容器对小球的支持力F N =G -F 浮;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特点可知,容器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等于小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且F 甲>F 乙>F 丙,则F N 甲>F N 乙>F N 丙;小球的质量相同,即重力相同,根据F N =G -F 浮可得F 浮=G -F N ,所以F 甲浮<F 乙浮<F 丙浮;又根据F 浮=ρgV 排可知,小球沉底,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的体积,故V 甲<V 乙<V 丙,即丙排开液体的体积最大,液面最高;根据p =ρgh 可知,丙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最大。

7.ABD [解析] 当升降台升起一定高度静止后,相当于玻璃杯增加了浸入水中深度,此处液体压强变大,玻璃杯内的空气体积变小,气体压强增大,A 正确。

因为玻璃杯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加了,所以玻璃杯外、内水面高度差变大了,B 正确。

因为玻璃杯内的气体体积变小了,相当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了,则会有部分水进入到玻璃杯,故大烧杯内的液面下降了,烧杯底部内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减小了,C 错误。

分析玻璃杯此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支架的压力,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当玻璃杯深度增加时的,其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故浮力减小,重力不变,所以支架压力减小,D 正确。

8.> > 2.79.大于 小于[解析] 冰块熔化前,对杯底的压强属于固体间压强,其压力等于冰块的重力;当冰块完全熔化后质量不变,所以对杯底的压力不变,但是与熔化前相比受力面积增大了,故压强减小了,所以p 1大于p 3。

当一部分冰熔化成水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 2=p 水gh 2。

因为冰继续熔化成水,水的深度增加,则h 2<h 3,所以ρ水gh 2<ρ水gh 3,即p 2<p 3。

10.减小 不变11.1∶3 160[解析] 长方体木块静止在水中时,木块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说明有34的体积浸在水中;当在木块上放一块铁块,木块刚好全部被压入水中,说明此时所受的浮力是开始时的43倍,根据物体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可得出木块的重力是铁块重力的3倍;由于原来木块浸入的深度是木块高的34,放上铁块后变为木块的高,再根据p =ρgh 可得出此时增加的压强是原来的43倍,120 Pa ×43=160 Pa ,即与木块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增加了160 P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