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4.3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试题 (新版)粤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及答案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 ____________的反响物的____________一定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参与化学反响的反响物的相对质量____________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相对质量____________。

答案:参与化学反响质量总和质量总和总和总和
2.在化学反响前后,由于原子的种类____________,原子的数目____________,所以微观表现出:化学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肯定相等。

答案:没有改动没有增减
3.为使书写的化学方程式遵守____________定律,要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____________,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都相反,这个进程叫配平。

答案:质量守恒化学计量数种类数目
4.蜡烛熄灭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

答案:C H O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克,在扑灭的条件下,让它们充沛反响后,生成9克水,那么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的质量能够是( )
A.8克
B.12克
C.11克
D.无法确定。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试含答案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试含答案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试含答案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1.为预防手足口病,可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对生活用品消毒,用酒精是不管用的.有关NaClO的说法错误的是()A.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NaClO是一种钠盐C.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D.NaClO中Na、Cl、O的原子个数比为1:1:1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461114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15084依据上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待测值为22C.生成A和B的质量比为22:9D.D物质是该反应的反应物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D.12 g碳和16 g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二氧化碳4.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B.反应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后分子数增多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5.某金属单质 X与非金属单质Y可发生反应:2X+Y=X2Y。

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X的用量/g Y的用量/g生成X2Y的质量/g17.4 1.68.029.6 3.212.0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 )A.4:1 B.3:1 C.2:1 D.37:86.在化学反应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C。

已知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20B.32C.48D.96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值是7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8.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 C2H2O 表示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9.“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A.CH4O B.CH2O2C.C2H6O D.C2H4O210.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8123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为64B.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8gC.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46g D.丙物质一定作催化剂12.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2H2 2个氢气B.4H 4个氢元素C.Ca+2—个钙离子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13.工业制钛反应为:TiF4+2H2SO4Δ4HF+2X+TiO2,X 的化学式为A.H2S B.P4C.SO2D.SO3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O2点燃H2OB.2Mg+O2点燃2MgOC.2KClO3催化剂2KCl+3O2D.4 Fe+3O2点燃2Fe2O315.用甲醛(HCHO)水溶液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分子中含有16个质子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2C.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甲醛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16.下列是酒精被氧化,最终生成乙酸的过程。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试附答案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试附答案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试附答案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1.物质X、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X+2Na0H2Y+Cu(OH)2↓,则()A.X一定是Cu(N03)2 B.X的式量比Y大C.Y中阴离子的化合价为-2 D.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O2点燃H2OB.2Mg+O2点燃2MgOC.2KClO3催化剂2KCl+3O2D.4 Fe+3O2点燃2Fe2O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D.12 g碳和16 g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二氧化碳4.将铜投入浓硝酸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A.二氧化碳B.氢气C.氯化氢D.二氧化氮5.食盐不仅可以做调味品,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A.H2B.Cl2C.NaOH D.Na2CO36.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C.其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1:1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X Y Z W反应前的质量(g)211616反应后的质量(g)18m611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m=1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8.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Cl2B.H2C.NH3D.HCl9.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C.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D.1个X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的原子10.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 C2H2O 表示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11.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70%B.50%C.30%D.10%12.“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A.CH4O B.CH2O2C.C2H6O D.C2H4O213.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1.请你比拟一下两个守恒定律的表述和运用,完成以下填空:〔1〕参与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化学方程式时,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目_______。

〔2〕能量既不会消逝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种方式转化为另一种方式,或许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进程中,_______坚持不变,这个规律叫做能量守恒定律。

2.在一切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_______没有改动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响前后各物质的_______肯定相等。

3.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在AB2+ B= M的反响中,M的化学式为_______。

4.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熄灭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那么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能够含有_______。

5.某同窗研讨化学反响时发现:煤熄灭后,煤渣的质量小于煤的质量;而铝在氧气中熄灭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这位同窗说:〝这两个反响不契合质量守恒定律。

〞你以为他的结论正确吗?请你帮他剖析一下缘由,并通知他验证这一定律时应留意哪些效果。

6.蜡烛熄灭前的质量为a g,熄灭一会儿后质质变为b g,同时生成水蒸气c g和二氧化碳d g,那么生成物共_______g,参与反响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7.某同窗把3 g碳放在给定的氧气中充沛熄灭,实验数据如下:回答:〔1〕从以上数听说明,这三次实验中第_______次恰恰完全反响。

〔2〕第_______次实验中,碳有剩余,剩余_______g。

〔3〕第_______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_______g。

〔4〕这三个反响中,不契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

8.小明在练习制造糖葫芦时,加热的蔗糖中发生了炭黑和水〔整个进程密闭〕,这一理想说明了〔〕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真物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组成的D.蔗糖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9.质量守恒定律提醒了化学反响中的〔〕A.反响条件B.哪些物质是反响物C.哪些物质是生成物D.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10.将3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充沛熄灭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据此可判别该物质的组成中〔〕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能够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氧元素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11.化学反响前后,一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种类②分子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参与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⑤原子的数目⑥物质的种类⑦反响前后物质的形状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⑦C.①③④⑤⑦D.全部12.10月12日,神舟六号平安返航,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历史性新的打破。

九年级化学上册4.3质量守恒定律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4.3质量守恒定律试题

4.3 质量守恒定律小试身手1 [ 基础题 ] 下列实验能够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2 [ 基础题 ]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4-3-7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3 [ 提高题 ]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CO2 O2 H2O W反应前质量 /g 6 58 5 23反应后质量 /g x 10 32 0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W 是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W是一种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x 的值为 444 [ 提高题 ] 如图 4-3-8 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B.白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D.瓶底的细沙起隔热作用直击中考5 [ 荆州中考 ] 在化学反应前后,以下各项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种类②元素种类③分子种类④物质种类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6 [ 葫芦岛中考 ] 图 4-3-9 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3∶2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D.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7 [ 娄底中考 ]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 4-3-10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 的值是 15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4 ∶ 18 [ 安徽中考 ]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九年级上册化学4.3+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4.3+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4.3+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Hg:4HgS+4CaO=4Hg+3X+CaSO4。

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A.CaS B.SO2C.CaSO3D.CaSO32 .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D.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3 . 镁条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有物质(m)与(t)的变化关系是A.B.C.D.4 . 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D.生成物的质量之比为14∶35 . 氯气Cl2和氧气O2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反应,已知O2和CH4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则Cl2和CH4反应后的产物是()。

A.CCl4和HClB.CCl4和H2 CC.H2Cl2和 H2D.C和HCl6 . 硝酸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受热易分解.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H4NO3X↑+2H2O.上述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A.NO2B.N2O C.NO D.N27 .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涉及到五种物质B.分子的种类不变C.属于复分解反应D.原子的种类不变8 . 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B.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C.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D.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9 . 铝可与碱溶液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偏铝酸钠)+3X↑,关于此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此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B.X的化学式为H2C.铝锅不宜长时间盛放碱性食品D.NaAlO2属于氧化物10 . 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立即有大量氧气产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3+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3+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3+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X,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参加反应的甲、乙与丙的质量比为23:17:1。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丙均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B.物质X化学式为NaNH2C.乙与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D.该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2 . 下列归纳和推理,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氢气点燃前需验纯,则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需验纯B.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C.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D.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 . 某物质受热后分解得到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则这种物质中()A.只含铜元素、碳元素、氢元素B.只含铜元素和氧元素C.含铜元素、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D.可能含氧元素4 . 将甲、乙、丙、丁放入一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2583反应后质量(g)0517xA.x的值为6B.乙一定是催化剂C.反应中的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3∶1D.该反应中甲和丙的计量数之比为1∶3,则甲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15 . 宋代著名的医学家宋慈编写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之一是:,则X的化学式为A.SO2B.Ag C.Ag2S D.H2S6 . 如图表示的是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丙物质属于有机物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C.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1:37 . 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并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 6.012.8000[来反应后质量/g007.28.8a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一定是2.8B.若2.0g丙醇完全反应,则生成2.4g水C.生成物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D.若6.0g丙醇与14.4g氧气充分反应,则无X生成8 . 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微粒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转化观:CO2和CaCO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守恒观:水通电分解后,看不到其他物质生成,因此不存在质量守恒D.元素观:酸和碱在组成上都含有氢元素9 . 某工厂生产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烧时产生绿色火焰,其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 2CuO + O2 ↑+ 4X↑ ,推测X的化学式:A.N2O B.NO2C.N2O3D.N2O510 .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11 .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红磷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12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A.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B.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D.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l13 . 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都正确,但不符合实际的是A.实验室加热氯酸钾(MnO2作催化剂)制氧气:B.用适量稀盐酸除去水垢中的Mg(OH)2:C.用烧碱治疗胃酸过多:D.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易产生白膜:二、填空题14 .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 4.3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练习题卷 含答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    4.3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练习题卷  含答案

4.3 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在空气中完全燃烧4.6g某纯净物生成8.8gCO2和5.4gH2O,则该纯净物的组成中()A.只有C元素B.只有C、H元素C.只有C、H、O元素D.都不正确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备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20 2 8 6反应后质量/g 4 待测28 2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可能是铜与氧气的反应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7D.丙一定是单质3.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肯定不会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的种类⑥分子的种类⑦原子的质子数A.只有②④⑤⑥B.只有①③④⑦C.只有①④⑥D.只有①③⑤4.用燃烧法测定某化合物的组成。

现取1.6g某化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化合物中含碳元素1.2gB.该化合物中可能含氧元素C.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4D.该化合物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5.用如图装置测定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加热锥形瓶引燃红磷B.红磷下方细沙的作用是隔热C.系有气球的玻璃管可缓冲气压,保证安全D.实验后天平指针右偏可能是橡胶塞未塞紧6.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的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A.B.C.D.7.某物质2.8g完全燃烧,生成8.8g CO2和3.6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一定含碳、氢、氧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C.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无法确定D.该物质由碳、氢元素组成,且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8.某纯净物R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关于该纯净物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R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R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R中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无法判断9.有反应2A+5B=C+2D,A、B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4:3,若生成C和D共280g,则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A.120g B.160g C.90g D.240g10.点燃一条质量为N的镁带,燃烧后将生成物和未燃烧的部分收集起来,其质量为M,则N与M的大小关系是()A.N=M B.N<M C.N>M D.无法判断11.在运输鱼的过程中,可以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CaO2)作为制氧剂,它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能是()A.CaCO3和H2 B.Ca(OH)2和O2C.CaCl2和O2 D.Ca(NO3)2和CO212.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64 10 1 16反应后质量/g 0 42 1 aA.甲有64克参加反应,一定是反应物B.乙反应后质量增多,一定是生成物C.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一定是催化剂D.丁反应后的质量a=48克二.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13.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质量守恒定律一、单选题1.有两份质量相等的碳,其中一份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ag的二氧化碳;另外一份碳先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再将生成的一氧化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bg的二氧化碳,则a和b的关系是( )A. a<bB. a>b C. a=bD. 无法确定2.根据反应3NO2 + H2O → 2HNO3 + X,推断X的化学式为()A. N2B. NOC. N2O3D. N2O53.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W可能是单质B. Y可能是催化剂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4.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加热,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①表中a的值为2.8②X不一定是化合物③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④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⑤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⑥X中一定含氢、氮元素,其质量比为2:7⑦X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82.4%,对以上说法判断正确的是()A. ①②③正确B. 只有⑤⑦正确 C. 只有⑥③正确 D. 只有①⑦正确5.潜艇中船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能通过化学反应2 Na2O2+ 2CO2= 2X + O2吸收,则X的化学式为()A. NaOHB. Na2CC. Na2CO2D. Na2CO36.在化学反应:4P+5O22P2O5中,P、O2、P2O5的质量比为()A. 4:5:2B. 31:32:142 C. 31:40:71 D. 1:1:17.硝酸铵可发生如下反应:2NH4NO32N2↑+O2↑+4X,则X的化学式为()A. H2B. H2OC. H2O2D. HNO38.某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X+5O23CO2+4H2O,有机物X的化学式是()A. C3H8B. C3H6C. C3H8O2D. C3H6O9.工业上使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经多步反应制取硫酸,其中第一步反应为 4FeS2 + 11O2 2X+ 8SO2,则 X 的化学式为( )A. FeB. FeOC. Fe2O3D. Fe3O410.实验室用草酸(H2C2O4)制取CO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O↑+X+C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H2OB. H2O2C. CH4D. H2二、填空题11.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原子的种类④物质的组成⑤分子的种类,肯定不会改变的是________;肯定会改变的是________;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的是________。

12.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1)化学反应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原子________而生成生成物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守恒(没有改变).(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与________ 的质量相等.(用化学式回答)13.锂是一种金属单质,化学式为Li,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易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则锂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化学反应A→B+C,D在反应中作催化剂,12gA与3gD混合后使反应完全生成了8gB,问同时生成________gC.(3)工业酒精中常含有少量甲醇.甲醇有毒,易挥发.请你根据甲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推断甲醇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还可能含有________元素.14.已知爆竹在空气中燃爆时可发生:S+2KNO3+3C K2S+3CO2↑+N2↑,则S、KNO3、C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________ ,爆竹的燃放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很多城市出台“禁放”规定杜绝此类污染,以下解决“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冲突的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提倡电子鞭炮 B.开发绿色鞭炮 C.关停鞭炮企业.15.“华夏之光”展厅展示了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其中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2KNO3+3C+S K2S+N2+3X,则X的化学式________.16.在点燃条件下,4.4gC3H8与12.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g水、4.4g二氧化碳和a g 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三、解答题17.甲烷和乙醇的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是否可以由此证明甲烷和乙醇都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为什么?四、实验探究题18.有关物质组成及化学规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有关发现与他有密切关系的是________。

A. 空气的组成B. 质量守恒定律C. 水的组成D. 酸碱指示剂(2)在密闭容器内加入下列两种物质,并称量加入前后的总质量(含密闭容器),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填标号)。

A. 蔗糖和水B.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 氯化钡溶液和稀硫酸(3)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g。

(4)某学习小组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

查阅资料可知Mg、Mg3N2能发生如下反应:①2Mg+O22MgO;②3Mg+N2Mg3N2;③2Mg+CO22MgO+C④Mg+H2O MgO+H2↑⑤Mg3N2+6H2O=3Mg(OH)2↓+2NH3↑实验中所用的装置和药品如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

回答下列问题:①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将空气通入实验装置,则气流流经装置的顺序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②通气后,如果同时点燃A、B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

③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否含氮化镁:④思维拓展: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的质量却远大于Mg3N的质量,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

五、综合题19.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1)请用“>”或“<”或“=”,填空。

①质子数:氯离子________氯原子;②沸点:N2________O2;③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镁________铁;④20℃,1.0g硫粉在2.0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________3.0g;⑤若用KClO3和MnO2(催化剂)混合制取氧气,则MnO2在反应前后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反应前________反应后。

(2)如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后完成下列实验。

一段时间后,混有炭粉的铁粉包________ (填“上升”、“下降”“不动”),原因是________。

20.取一种可燃物6.4克充分燃烧,测得生成二氧化碳8.8克,水7.2克.试求:(1)该可燃物含有的元素各占多少克?(2)可燃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通过计算,写出该可燃物的化学式.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2.【答案】B3.【答案】D4.【答案】B5.【答案】D6.【答案】C7.【答案】B8.【答案】A9.【答案】C10.【答案】B二、填空题11.【答案】①③;④⑤;②12.【答案】重新组合;种类;数目;质量;Cu、FeSO413.【答案】Li2O;4;C;H;O14.【答案】16:101:18;AB15.【答案】CO216.【答案】CO;C3H8+4O2CO2+4H2O+2CO三、解答题17.【答案】解:不能证明甲烷和乙醇都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因为甲烷和乙醇燃烧都是与氧气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确定这两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无法证明他们是否含有氧元素.四、实验探究题18.【答案】(1)A,B,C(2)C(3)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4P + 5O22P2O5;8(4)DCBA;CO2 + 2NaOH=Na2CO3 + H2O;生成的氮化镁中含有氧化镁;取样,加入少量水,若产生白色沉淀且有刺激性氨味;O2比N2化学性质活泼五、综合题19.【答案】(1)=;<;>;<;<(2)下降;混有炭粉的铁粉包和水、氧气反应会发生锈蚀,质量增大20.【答案】(1)解:8.8g CO2中C元素质量=8.8g×(×100%)=2.4g,7.2gH2O中H元素质量=7.2g×(×100%)=0.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质量不变的特点可知可燃物质中C、H元素的质量和=2.4g+0.8g=3.2g<6.4g,所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O元素,其质量为6.4g﹣3.2g=3.2g,答:可燃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g,氢元素的质量为3.2g,氧元素的质量为3.2g.(2)解:可燃物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4:1,设可燃物的化学式为C x H4x O x,根据题意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可得:12x+1×4x+16x=32解之得:x=1所以化学式为:CH4O.答:该可燃物的化学式是CH4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