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九年级语文公输学案【精选资料】
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九年级语文《出师表》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九年级语文《出师表》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作者对后主提的三点建议。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学习过程:一、关于刘备托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
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
之如父!”’二、听录音,画记出疑难字词,并注意停顿、重音。
三、根据注释及补充的词翻译课文(小组讨论)古今异义词:(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四、反馈检测(一)解释划线词语:1、臣本布衣()2、不求闻达于诸侯()3、先帝不以臣卑鄙()4、先帝不以臣卑鄙,()5、猥自枉屈()6、由是感激()7、遂许先帝以驱驰() 8、深入不毛()9、庶竭驽钝() 10、至于斟酌损益()(二)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4、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五、分析课文(一)根据第六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表明诸葛亮淡泊明志的句子是2、从哪个地方看出刘备求贤若渴?3、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4、第6段,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你看出来了吗?小结:这一段是向刘禅表明报国的决心。
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0 孤独之旅

课堂流程
环节
具体内容
学法指导
课堂片段实录
三
展示
交流
33分钟
9.创编品语言10分钟
◆改编:选取喜欢的一句描写,改编成一则小诗。
1、推荐角度:芦苇、月亮、炊烟、暴风雨、鸭群、哲理句、人物语言。
2、范例:《萤火虫》你的小诗:
有时
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
聚集在一起
居然
能把水面照亮
3、语言展示:精心设计的朗读,小演讲,独到发现或者其他创造性的语言展示。
脱稿展示,尊重原始阅读体验,
学会倾听,互动中完善提升.
7.问题袋袋裤
3分钟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之后,各组还有什么不明白或希望了解的内容?再次浏览课文,把它整理出来,提交到问题袋袋裤,我们共同解决。
发现的眼光去阅读;问题的角度去思考
8.辩论出真知
10分钟
◆辩论:杜小康孤独吗?自选观点,展开论辩。
1、观点:孤独------不孤独-------
孤独中的不孤独-----孤独走向不孤独
2、论辩:深入文章字里行间,有理有据;
设身处地体验感受,有情有境。
3、记住这句话:
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得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1、标注各自然段序号。
2、细读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特点:用○圈注你想要积累的词语(特别要突出成语积累),用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和段落,在自己认为有价值、有启发、有规律性的词句处做适当标记和简要批注。
3、跳读全文,理顺情节,根据以下提示之一或自己的发现画出全文的结构示意简图。
词语确定:可以以时间推进,地点转换,心理变化,人物成长,主题深化等。
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学案【精选资料】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学案[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两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
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2、齐读课文。
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用心爱心专心 1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
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九年级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案【精选资料】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九年级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疏通文意,了解古今异义词。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肋”义,增强政治局面的认识一、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2.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二、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做到“一查三看”。
“一查”: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通读全篇。
“三看”:看课文、看注释、看简析,了解孟子的生平和主张,熟悉课文内容,圈点勾划标出疑难词句)1、注音:寡()夫()域()戚()粟()2、填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
《孟子》是一部记录()的书,被()家奉为经典。
孟子,名(),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并有()之称。
他主张以()来统一天下。
孟子还主张()论。
3.对照书下注释,逐段疏通文句并逐句翻译三、合作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用心爱心专心 1用心 爱心 专心 2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段?四、拓展巩固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列各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九年级语文下册 17《公输》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郢(yǐng) 邻有敝(bì)舆(yú)而欲窃之荆(jīng)有云梦,
犀(xī)兕(sì)麋(mí,奢靡、糜烂)鹿满之 ,
江汉之鱼鳖(biē)鼋(yuán)鼍(tuó)为天下富
宋,所谓无雉(zhì)兔鲋(fù)鱼者也荆有长松文梓(zǐ)楩(pián)楠豫章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dié)为械
3、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期,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 ,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墨斗、凿子、铲子等工具传说都是鲁班发明的 。人们把他尊为我国土木工匠的始祖。在今天,我国建筑行业的最高的奖项--鲁班奖,以他的名字命名,也是对他的一种怀念。
一、自学新知
1、《公输》选自 ,《墨子》一书一般认为是。
2、墨子(约前476~390),名,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家的创始人。墨子宣传“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兼爱(爱天下所有的人)”等主X,反映劳动者的利益和愿望,其学说与儒家对立,在战国时影响很大。文章逻辑性强,语言质朴,富有说服力。
已持臣守圉之器(yù)
公输盘(bān)不说(yuè)
请说(shuō)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布置预习(自学新知)
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胡不见(xiàn)我于王
宋无长(zhàng)木
臣之弟子禽滑(gǔ)厘
二、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1、一词多义
子墨子闻之
子
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yuè)
说
请说之
胡不已乎
已 吾既已言之王矣
自董卓已来
然志犹未已
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学案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读课文,探究文章寓意;品读课文,鉴赏文章写法上的特点;研读课文,联系实际,总结升华。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
下面请看动漫flash——愚公移山。
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
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应一厝朔东无陇断焉(2)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惩山北之塞 A.处罚 B.警戒 C.苦于出入之迂也 A.绕远 B.迂腐 C.困难指通豫南 A.指向 B.手指 C.一直杂然相许 A.允许 B.赞成 C.答应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气助词(3)一词多义方:方七百里方其远出海门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吾义固不杀人亡: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其:惧其不已也帝感其诚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甚矣,汝之不惠告之于帝(4)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
汝之不惠!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句子:1.方七百里2. 2.河阳之北3.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4. 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5. 5.叩石垦壤6.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7.7.甚矣,汝之不惠8.8.而山不加增9.9.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三、研究内容。
初中九年级语文学案-公输-优秀

公输
为:为楚为云梯之械()此为何若人()夫子何命焉为()义:吾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
(3)古今异义
下面句中红字都为古今异义,解释其古义和今义
请献十金()
舍其文轩()
荆之地方五千里()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吾知所以距子矣()
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
(4)解释下列重点字
义()争()类()见()距()
二、深入感知
1.整体感知,理清人物、事件、结构
(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墨子什么主张和思想
(2)课文以“见”字一线穿珠,可分为三部分。
请划分层次,并说说分别是是谁见谁。
(3)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请简要概括。
(4)如果将事情的起因(墨子见公输的原因)独立出来,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哪一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5)课文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根据提示填空,感知课文内容。
2.分析墨子见公输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中交代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表现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2)墨子与公输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并且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让公输答应他的请求
(3)墨子说“请献十金”的用意是什么
(4)墨子抓住公输盘哪句话进行批驳
(5)公输盘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吾义固不杀人”的
(6)“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墨子真的要请公输盘替他做这件事吗(或墨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公输盘的)
(7)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教育资料】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公输》学习精品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公输》一、导入课文可由杜甫的《兵车行》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损失,引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从和平中联系黑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课题。
二、介绍作者、释题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论总汇,现存53篇。
全书思想严密,自成体系,文章质朴,逻辑性强。
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
他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基本上反映了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2.公输:名盘,一作“般”,或作“班”,鲁国人,又称鲁班,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三、教师范读全文(或听录音带)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初步熟悉文章的内容,画出其中的难字生词。
四、疏通字词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械郢荆国敝舆麋鹿犀兄牒守圉禽滑厘五、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六、讨论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讨论后明确:全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国将攻家,墨子前往劝阻。
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来。
此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第2~12段),墨子劝阻公输盘;第二层(第13~16段),墨子劝阻了楚王;第三层(第17~22段),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动。
七、学习文章第一部分1.学生齐读文章第一部分。
2.注意几个重点词语: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至于郢见公输盘3.指名学生口译全段。
4.思考:楚国为什么想攻打来国?墨子前往劝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明确:因为公输盘为楚国制造攻城的工具。
墨子的行动反映了他坚持正义、反对侵略的战争思想。
5.学生自由朗读全段两至三遍,然后背诵全段。
八、学习文章第二部分第一层1.教师范读这一节内容。
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学生自读一遍,要求声音要洪亮,读出其中之味。
3.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这一节内容。
如果有难点,标记出来。
’①注意以下重点词句:夫子何命焉为愿借子杀之吾义固不杀人来何罪之有胡不已乎吾既已言之于王胡不见我于王②请学生翻译“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不可谓知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导语文学案
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九年级语文《公输》学案
一、文学常识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
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
3.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
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
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二、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通, )
2、子墨子九距之(通, )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 )
4、公输盘诎(通, )
三、一词多义
1、子:子墨子闻之愿借子杀之
2、说:公输盘不说(yuè)请说之
3、已:胡不已乎吾既已言之王矣
4、类:不可谓知类为与此同类
5、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6、见:胡不见我于王于是见公输盘
7、虽:虽然虽杀臣
8、为:替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语气词夫子何命焉为?
造吾从北方闻子为梯作为子墨子解带为城
是必为有窃疾矣
9、之:助词,的。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代词,这。
请说之
提宾的标志,不译。
宋何罪之有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以:用来。
将以攻宋认为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四、重点词义(将课下注释按示例方式做整理)1、起于鲁起:
用心爱心专心 1
五、重点语句翻译
1、夫子何命焉为? 译:
2、宋何罪之有? 译:
3、胡不已乎? 译:
4、胡不见我于王? 译:
5、此为何若人? 译:
6、愿藉子杀之译:
7、杀所不足而争有余。
译:
8、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
六、巩固与提高,链接课外,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刿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9. 文章选自《》,作者相传是,他
是时期的人。
10.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间:(2)鄙:
11. “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_______和________
_。
12.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忠之属也”,那么,“忠之属也”的实质是____ ___。
13. 鲁庄公先要追赶齐军,刿曰:“未可。
”可是后来他又说:“可矣”。
他认为“可矣”的
原因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A. 写追击齐师的时机
B. 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C. 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D. 写曹刿的军事才能
15. 第二段曹刿的言行,表现曹刿()
A. 忠军报国思想
B. 深谋远虑并协助鲁庄公指挥作战
C. 冲锋陷阵的精神
D. 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16. 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A. 曹刿论述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B. 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 论述作战要靠勇气
D. 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
17. 下列句子加点的“于”同“战于长勺”中的“于”意思相同的是()
用心爱心专心 2
A. 苛政猛于虎也
B.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 余将告于莅事者
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肉食者谋之”中的“之”的意思相同的是()
A.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B. 辍耕之垄上
C. 登轼而望之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用心爱心专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