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五课隐私受保护同步练习题1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同步练习题1.每个人总有一些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个人私事,这些都属于隐私。

它包括( ) ①私人信息②个人私事③私人领域④社会交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隐私受法律保护。

下列对隐私的认识正确的是( )A.隐私都是见不得人的、不健康的东西B.隐私不危及社会和他人,纯属个人的秘密C.有隐私的人肯定是思想不健康的人D.凡是正派的人都不应该有隐私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这样有利于( )①缓解人们对人格独立的担忧②人们做错了事可以隐瞒③保证人们自由舒畅地生活④人们能够做一切想做的事情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 如图,图中人物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A.名誉权B.姓名权C.隐私权D.肖像权5.下图漫画中学校老师的行为( )A.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秩序B.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C.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D.侵犯了学生的名誉权6.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包括( )①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侵入②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搜查③即使是犯罪嫌疑人住宅都不准搜查④任何人、任何机关都无权对公民住宅进行搜查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7. 如图漫画中,网上信息发布者的行为侵犯了“我”的( )A.姓名权B.荣誉权C.隐私权D.名誉权8.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

这一规定说明( )①隐私作为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不容他人侵犯②凡是公民自己的事情都受到法律的保护③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禁止他人非法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④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③④9.下列关于隐私权的真谛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保护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②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③保护内心世界不被侵扰④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0.我国宪法第39条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初二政治试题精选】第五课《隐私受保护》同步练习

【初二政治试题精选】第五课《隐私受保护》同步练习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同步练习
第五《隐私受保护》同步练习第五《隐私受保护》同步练习
5 c 第五《隐私受保护》同步练习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面各题正确与否,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c”)
1、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小()
2、法律保护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3、民的住宅属于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
4、只有名人才有隐私,绝大多数普通人没有什么隐私()
5、为了社会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属于侵权行为()
6、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7、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但不是违法行为()
8、与社会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
9、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意识()
10、为了保证学校的安全,可以在学生和老师宿舍内安装监视器()
二、精挑细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甲同学偷看乙同学日记,并传播日记内容,甲同学的行为侵犯了乙同学的( )。

A荣誉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姓名权。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一、单项选择题2013年5月12日下午,在位于北京CBD地区的腾讯汇里,“腾讯大学安全学院”的第一堂课选择了隐私和安全这个话题。

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对隐私认识正确的是( )①指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②人人都有隐私③隐私就是与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④个人社会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也属于隐私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下列属于公民隐私的有( )①个人收入②银行卡密码③某官员接受贿赂的清单④身体缺陷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2013年3月17日,全球领先的手机安全厂商网秦在海龙电子城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手机安全知识,为保护隐私支招。

这样做( )①可以缓解人们对人格独立的担忧②使个人的私人信息都能拿出来共享③有利于保证人们自由舒畅地生活④不让每人都有只属于自己的空间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④4.一项有关“18岁时,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的调查显示,70%的青少年“想拥有一间真正独立的房间”。

这表明青少年特别渴望维护自己的( )A.肖像权B.隐私权C.生命健康权D.名誉权5.小红的父母在她上小学六年级时离婚了,小红一直不想告诉别人。

但在思想品德课上,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如实地说出自己的家庭情况。

小红十分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认为她应该( )A.如实地说出自己的家庭情况B.始终保持沉默,用沉默对抗老师C.一言不发地离开教室D.不说,因为这属于个人的隐私,课下和老师解释清楚6.陈某家住海南陵水县,因村里发扶贫肥料一事与一村民发生矛盾,他竟持刀夜闯民宅。

2013年1月,检察机关以陈某犯非法侵入住宅罪,向陵水县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

2013年4月陵水县法院一审判决,以非法侵入住宅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一年。

这说明( )A.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B.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C.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保密D.公民可以利用自己的隐私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7.2013年3月7日,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下,重庆警方在全市开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案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6名,打掉违法犯罪团伙5个。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同步练习题1 新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同步练习题1 新人教版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隐私和隐私权1.每个人总有一些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个人私事,这些都属于隐私。

它包括( )①私人信息②个人私事③私人领域④社会交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隐私受法律保护。

下列对隐私的认识正确的是( )A.隐私都是见不得人的、不健康的东西B.隐私不危及社会和他人,纯属个人的秘密C.有隐私的人肯定是思想不健康的人D.凡是正派的人都不应该有隐私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这样有利于( )①缓解人们对人格独立的担忧②人们做错了事可以隐瞒③保证人们自由舒畅地生活④人们能够做一切想做的事情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 如图,图中人物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A.名誉权 B.姓名权 C.隐私权 D.肖像权5.下图漫画中学校老师的行为( )A.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秩序 B.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C.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D.侵犯了学生的名誉权6.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包括( )①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侵入②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搜查③即使是犯罪嫌疑人住宅都不准搜查④任何人、任何机关都无权对公民住宅进行搜查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7. 如图漫画中,网上信息发布者的行为侵犯了“我”的( )A.姓名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8.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

这一规定说明( )①隐私作为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不容他人侵犯②凡是公民自己的事情都受到法律的保护③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禁止他人非法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④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9.下列关于隐私权的真谛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保护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②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③保护内心世界不被侵扰④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0.我国宪法第39条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5课 隐私受保护测试题 新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5课 隐私受保护测试题 新人教版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测试题姓名: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在后面的括号内)1.王某无意中知道了好朋友吴某的QQ号和密码,他偷偷地查阅了吴某的QQ聊天记录。

把其中好笑的事情讲给其他同学听,使吴某很难堪。

你认为王某的行为()①是让大家开心的行为②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③是很无聊的行为④是不道德的行为⑤会破坏朋友之间的友谊⑥是不尊重自己的行为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 C.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2.关于隐私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B.隐私权的真谛是私人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证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C.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D.执法人员可以随意搜查公民住宅、拆阅公民信件3.“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每个人的家就像是自己的一座城堡”、“家是私人生活的载体,是隐私权的象征”。

这几句话说明了()A.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B.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 C.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D.执法人员可以随意搜查公民住宅4.公民可以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等个人信息,并禁止他人非法搜查、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这说明()A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 B.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C.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D.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5.公民有权对自己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保密,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开。

这说明()A.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 B.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C.公民有权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D.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6.下列行为属于合法搜查的是()A. 司法机关为了执行任务,出示搜查证依法进入公民住宅搜查B.有的学生丢失了东西,老师搜查了部分学生的书包C.保安人员的搜查 D.城管人员对不法商贩进行搜身检查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在后面的括号内)1.公民的隐私包括()A.公民的私人信息 B.公民的私人领域C.公民的个人私事 D.公民的工作情况2.公民享有隐私权()A.才能自由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B.才能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C.会让人形成自闭心理,使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D.才能缓解人们对人格独立的担忧,保证人们自由舒畅地生活3.下面选项中,属于公民维护自己的隐私权的选项有()A.张某拒绝没有搜查证的执法人员搜查自己的住宅B.某患者的隐疾被治愈,医院想用他的病例为医院做广告,但被患者拒绝C.小明拒绝爸爸妈妈翻看他的信件D.李某与某个嫌疑犯有关系,执法人员依法搜查他的信件和住宅,但他拒绝并殴打执法人员4.个人的私生活在什么情况下不受隐私权的保护()A.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 B.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政治生活有关C.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某个案件有关 D.成为了名人之后三、简答题什么是隐私权?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对公民个人和社会有什么意义?四、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我国一家报社进行的关于隐私保护的调查中,55.8%的受访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保护个人隐私“越来越难了”,而认为“越来越容易”的仅占11.7%。

思想品德八下第二单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习题附参考答案

思想品德八下第二单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一、达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隐私的理解,正确的是()。

A.隐私就是丑事B.隐私具体包括私人信息、个人私事和私人领域等C.报纸、电视可以报道老百姓的任何事D.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可以随意拆阅子女的信件2.隐私权的内容包括()。

A.私人生活安宁权B.个人信息保密权C.私人通信保密权、私人生活安宁权、个人信息保密权D.个人信息虽与社会政治生活有关,但仍属个人隐私3•下列哪种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A.有人习惯问:你多大了?每月能挣多少钱?B.工厂的厕所里安装监视器C.某网站将注册会员的个人信息卖给其他有需要的公司D.进他人房间之前先敲门4.某校有学生集体宿舍,管理员时常在学生上课、宿舍无人的情况下突击检查卫生,然后在黑板上进行评比结果公示,学校称这样做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请问,学校这样做是否侵犯学生的隐私权?()A.没侵犯学生隐私权B.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C.说不好D.集体宿舍,没有隐私5.下列正确维护隐私权的方法是()。

A尽量不与别人沟通,靠自我封闭达到自我保护B.对陌生人一句实话不能说,对熟人则可无话不谈C.浏览网页后要将相关记录清除D.隐私权被侵犯了,我们可以用法律武器获得精神损害赔偿(二)是非判断题1•科学技术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小。

()2•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3•只要是公安局、派出所查个人住宅,肯定不违法,一定要配合。

()4•“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祖先们留下的观念,今天一定不能丢。

()5.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不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三)案例分析题1•初中学生丽丽最近上课总是走神,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回答问题时也总是心不在焉,闹出一些笑话。

老师把丽丽的表现如实跟她的妈妈进行了交流和沟通。

丽丽的妈妈回去后对丽丽进行观察,果然发现丽丽经常拿着手机收发短信,并在网上和人聊天。

思想品德:第五课《隐私受保护》同步测试(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思想品德:第五课《隐私受保护》同步测试(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同步测试我夯基我达标1.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对于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就越迫切。

在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个性与人性的社会里,必须高度重视对()A.个人隐私的保护B.技术发展的保护C.社会治安的保护D.国家安全的保护2.下列行为不属于侵犯我国公民隐私权的是()A.父母查看子女储存在电脑上的电子邮件B.班主任老师长期扣留学生信件C.公安人员因国家安全需要对出境信件予以检查D.村干部拆阅劳教人员给家属的信件3.(2010浙江温州模拟) 张某未经同学小王的同意,擅自把小王的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和其他个人资料公布在网络上。

张某的做法侵犯了小王的()A.荣誉权B.姓名权C.个人隐私权D.名誉权4.在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少数人出于好奇,经常在网上窃取他人的电子邮件。

这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A.荣誉权B.名誉权C.姓名权D.隐私权5.(2010福建福州模拟) “一米线”是银行、邮局等窗口服务行业为防止客户的个人账号、储户密码等信息被泄露而采取的防范措施。

这一措施维护了公民的()A.肖像权B.荣誉权C.姓名权D.隐私权6.小红的父母在她上小学六年级时离婚了,小红一直不想告诉别人。

但是在一节心理课上,老师在一个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如实地说出自己的家庭情况。

小红十分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认为她应该()A.如实地说出自己的家庭状况B.始终保持沉默,用沉默对抗老师C.一言不发地离开教室D.不说,因为这属于个人的隐私,课下和老师解释清楚7.有人用带摄像头的手机偷拍他人私生活场景,并在网上公布。

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A.名誉权B.安全权C.人身自由权D.隐私权8.记者某日来到位于杭州市中心的浙江省广播电视电子电器市场,发现在一些经营“监控设备”的柜台上都放着一排大小规格不一的监控探头,其中最小的只有一个打火机大小。

当记者向其中一家店主询问是否还有更小的摄像探头时,店主从柜台下拿出了一个仅有指甲盖大小的小探头,这就是所谓的“针孔摄像头”。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第2框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同步精练(含解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第2框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同步精练(含解

第2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1.李明自小父母离异,与奶奶一起生活,生活十分艰苦。

在一次题为《我的家庭》命题作文中,李明将自己的内心苦楚告诉了老师。

可语文课代表在发作业时私自偷看了李明的作文,还将作文中的内容告诉了许多同学。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看看别人的作业没什么大不了的B.偷看本来就是不对的,将别人的隐私传出去更是错误的C.这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个人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D.对待同学应该友善、尊重、帮助,不应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2.一名何姓保安人员在去值夜班的路上,经过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分行多福支行门口时,发现银行附近垃圾堆旁有一个重达四五十斤的塑料袋子,里面装满储户的个人资料。

这()①会导致客户的隐私泄露,甚至导致隐私权被侵害②揭示了生活中处处存在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③是因为客户的资料是作废了的④说明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和信誉意识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3.市民程某在某街道附近的墙上张贴了很多“悬赏通告”,在通告上将与其有经济纠纷的张某称为“诈骗犯”,并将张某父母的详细地址、姓名和电话号码等一起公布出来,引发了附近众多市民的围观和议论。

程某的行为()A.值得肯定,是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B.是合法的,是积极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表现C.不合法,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及其父母的隐私权D.不合法,“悬赏通告”只能针对张某本人,不能涉及其父母4.据调查,有75%的学生讨厌老师和家长强迫他们说出他们不想说的事情。

这表明()①青少年不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和教育②学生有维护隐私权的意识③老师和家长要尊重保护学生的隐私权④学生不尊重老师和家长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5.下列属于正确维护隐私权的方法是()A.尽量不与别人沟通,靠自我封闭达到自我保护B.对陌生人一句实话不能说,对熟人则可无话不谈C.浏览网页后不必将相关记录清除D.隐私权被侵犯了,我们可以用法律武器获得精神损害赔偿6.当个人信息被恶意泄露时,我们应该()①忍气吞声,息事宁人②要求侵权方立即停止其侵权行为③如果造成经济损失的,还可以要求经济赔偿④以泄露对方的个人隐私加以报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7.济南市市中区发生一起命案,经查户籍地为连云港市的俞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隐私和隐私权
1.每个人总有一些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个人私事,这些都属于隐私。

它包括( )
①私人信息②个人私事③私人领域④社会交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隐私受法律保护。

下列对隐私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隐私都是见不得人的、不健康的东西
B.隐私不危及社会和他人,纯属个人的秘密
C.有隐私的人肯定是思想不健康的人
D.凡是正派的人都不应该有隐私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这样有利于( )
①缓解人们对人格独立的担忧②人们做错了事可以隐瞒③保证人们自由舒畅地生活
④人们能够做一切想做的事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 如图,图中人物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
A.名誉权 B.姓名权 C.隐私权 D.肖像权
5.下图漫画中学校老师的行为( )
A.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秩序 B.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C.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D.侵犯了学生的名誉权
6.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包括( )
①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侵入②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搜查③即使是犯罪嫌疑人住宅都不准搜查④任何人、任何机关都无权对公民住宅进行搜查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7. 如图漫画中,网上信息发布者的行为侵犯了“我”的( )
A.姓名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8.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

这一规定说明( )
①隐私作为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不容他人侵犯②凡是公民自己的事情都受到法律的保护③公民有
权对个人信息保密,禁止他人非法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④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9.下列关于隐私权的真谛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保护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②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③保护内心世界不被侵扰④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我国宪法第39条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我国刑法第245条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对此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民住宅属于个人生活的领域
B.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
C.公民只有在自己的住宅里,内心世界才不会被侵扰
D.这些规定能保护公民正常的生活不受干扰
11.放假前夕,八年级(2)班的班主任老师要求李伟留下其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以便假期当中有事能及时通知。

李伟却认为老师是在打听他的隐私,拒绝提供。

李伟的行为( )
A.不正确,排斥了正常的社会交往
B.正确,保护了自己的隐私
C.正确,假期中就该好好休息,不许他人打搅
D.不正确,未成年学生应该向老师公开一切
12.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对于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就越迫切。

自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将非法获得个人信息,出售或提供给他人的行为纳入处罚范围。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
①法律保障公民人格尊严权②法律禁止公民出售信息获得收入③公民隐私权保护受到进一步重视④限制信息技术发展有助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3.材料一近日,福建厦门市一位业主在论坛上发帖“哭诉”:自己买了一套二手房,刚交易完就频繁地接到多家中介的电话,问他房子是否要出租或出售。

材料二漫画《二道贩子》
(1)漫画中的“二道贩子”有可能出售公民的哪些信息?
(2)材料中业主的哪项权利受到了侵害?判断理由是什么?
(3)请谈谈我国法律保护公民这项权利的意义。

14.八年级学生张莉,最近一段时间经常自己一个人躲在屋里上网。

父母猜测她可能在和网友“网恋”,询问无果后,他们开始搜集女儿“网恋”的线索,并偷偷记下女儿的QQ号码和密码。

趁女儿上学期间,母亲利用女儿的QQ号码上网“聊天”,并查看女儿的聊天记录;父亲也经常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询问张莉的行踪。

(1)面对父母的无端猜疑,张莉想请你劝说她的父母,你会对张莉的父母说些什么?
(2)张莉觉得自己也有不妥之处,但不知道该如何做。

请你给她出出主意。

答案:
1---12 ABCCC ACBDC AA
13. (1) 如公民的姓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财产状况等。

(2) ①隐私权。

②姓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属于公民个人隐私。

如果有人拿去做交易,是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依法应受到法律惩罚。

(3) 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

14. (1) ①每个人都有隐私,保护和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②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子女的隐私权。

③关心子女的成长是父母的责任,但行使对子女的抚养权和监督权也要尊重子女的权利,不能违法。

私自查看子女的聊天记录,是侵犯子女隐私权的行为。

父母应多与子女交流,并给他们的生活以必要的指导,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2) ①保护个人隐私,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保护隐私的意识。

②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交流,及时向父母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状况以获得父母的理解、信任和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