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学
610设计学概论

610设计学概论摘要:1.设计学概论概述2.610设计学概论的课程内容3.设计学的重要性4.学习610设计学概论的方法和建议5.设计学在各领域的应用6.设计学的发展趋势7.中国设计学的发展概况8.设计学的未来前景正文:一、设计学概论概述设计学概论是一门探讨设计领域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设计的历史、理念、技术和社会背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设计师。
在我国,设计学概论已成为一门热门学科,吸引了众多学子投身其中。
二、610设计学概论的课程内容610设计学概论课程涵盖了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史、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心理学、设计管理等众多领域。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有实践操作的训练。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设计学的基本体系和各个分支。
三、设计学的重要性设计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多样化,设计已成为连接技术与生活的桥梁,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学习610设计学概论的方法和建议要想学好610设计学概论,首先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次,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此外,还要关注国内外设计领域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拓宽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
五、设计学在各领域的应用设计学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交互设计等。
这些领域相互关联,共同推动着设计学的发展。
六、设计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美的追求,设计学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下几点: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智能化设计、跨界设计等。
了解这些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设计学的发展方向。
七、中国设计学的发展概况我国设计学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设计产业的发展,为设计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
设计学概论的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的知识点设计学概论是一门关于设计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学科,通过对设计原理、设计历史、设计思维和设计实践等方面的研究,使学习者初步了解设计的本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设计学概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设计的定义与分类、设计的原则和元素、设计的历史发展和当代设计趋势等。
一、设计的定义与分类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活动,通过有意识地组织材料和空间,解决问题、传达信息或实现需求。
根据设计的目标和应用领域的不同,设计可以分为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多个类别。
每个设计类别都有其独特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方法。
二、设计的原则和元素设计的原则是指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准则。
常见的设计原则包括平衡、对称、重复、对比、节奏等。
设计的元素是指构成设计作品的基本要素,如线条、形状、色彩、质地等。
设计师根据不同的设计目标和风格,运用不同的设计原则和元素进行创作。
三、设计的历史发展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人类开始创造和美化工具和生活环境的过程中产生。
设计与工艺密切相关,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设计的范畴逐渐扩展,从物品的外观美化到功能和用户体验的综合考虑。
在不同时期和地区,设计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如古埃及的宏伟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等。
四、当代设计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设计也在不断演变与进步。
当代设计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强调人性化设计和用户体验。
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设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涌现出许多新兴设计领域,如互联网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
结语设计学概论是设计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对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初步了解设计的本质和应用。
本文介绍了设计的定义与分类、设计的原则和元素、设计的历史发展和当代设计趋势等几个重要知识点。
对于有意向学习设计的人士来说,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他们在设计领域有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汇总设计学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艺术、科学、技术和人文等。
作为设计学的入门课程,设计学概论旨在向学生介绍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汇总设计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对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设计的定义和分类设计可以被定义为有目的的创造和规划。
它包括了解和满足用户需求、解决问题、传达信息和创造美感等方面。
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领域:1. 产品设计:涉及物品、工具、设备和交互界面等的设计。
2. 图形设计:关注视觉传达和图形表达,如标志、海报和广告等。
3. 空间设计:与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相关,包括房屋、办公室和展览空间等。
4. 服装设计:涉及服装、饰品和时尚配件的设计。
5. 用户界面设计:专注于设计用户与电子设备或软件的交互界面。
6. 服务设计:关注优化服务和客户体验,如餐厅、银行和旅游等领域。
二、设计的原则设计有一些通用的原则和准则,它们对于创造有吸引力、实用和功能性的作品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原则:1. 简约原则:避免过多的装饰和复杂性,强调简洁和清晰。
2. 一致性原则:确保设计中的元素和布局保持一致,形成整体感。
3. 对比原则:通过对比元素的大小、形状、颜色和纹理等,增强视觉吸引力。
4. 重复原则:重复使用相同的元素或模式,增强视觉统一性和连贯性。
5. 平衡原则:在设计中平衡各个元素的分布和重量,创造和谐的效果。
6. 强调原则:通过突出某些元素来引导用户的注意力。
7. 代表性原则:使用符号和图像来传达特定的含义和信息。
三、设计的研究方法设计学的研究方法涉及到多种技术和工具,用于收集、分析和解决设计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设计研究方法:1. 参观和观察:通过参观和观察现有的设计作品和环境,了解设计原则和实践。
2. 用户调研: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用户需求和偏好。
3. 原型制作:制作初步的模型或样品,用于测试设计概念和功能。
《设计学概论》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考研题型整理

《设计学概论》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型整理一、填空题1.按设计的目的不同,将设计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型。
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于1753年出版的一书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2.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发起者_ _________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
3.中国古代的《》可以看作是设计学理论的最初萌芽和起点。
4.米拉公寓是西班牙建筑师的作品,他的另一代表作品是圣家族教堂。
5.罗兰·巴特于1972年所著的____________一书,体现出结构主义的观点和新的符号学特征,为所有设计学生的必读书。
6.建筑史学家金克斯有一本重要著作,它使后现代主义概念流行起来。
7.最早出现的设计批评理论是关于设计功能的探讨,可以追溯到荷加斯的《》。
8.欧洲中世纪的建筑设计中,运用线条轻快的尖形拱门和造型挺拔的小尖塔造型是建筑风格的典型特征。
9.1851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进步,英国伦敦举办了19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 ____________,展馆因采用了大量玻璃和钢铁的结构而得名。
10.宋瓷中有一瓶式的造型最具时代特色,它小口短颈,丰肩细腰,线条流畅,挺拔劲健,充分体现了宋人崇尚的典雅风度和独特的审美意趣,它叫。
11.山西五台山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构架建筑,造型端庄浑厚,表现出唐代建筑稳健雄丽的风格,在建筑设计发展史上具有极珍贵的价值。
12. 被认为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者,他是第一个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设计师,被誉为“走在销售曲线前面的人”。
13.包豪斯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新兴的现代设计教育机构,它是由德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建立的。
二、名词解释1.新艺术运动2.绿色设计3.室内设计4.CI设计5.包豪斯6.概念设计7.展示设计8.现代主义设计9.景观设计三、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基本特点。
设计学概论名词解释

设计学概论名词解释设计学概论是一门研究设计的学科,主要关注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实践。
在设计学概论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设计:设计是指为了满足特定需求而制定的有创造性的计划或安排。
在设计学中,设计是指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2. 创新:创新是指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行动来开发新的想法、产品、服务或方法。
在设计学中,创新是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要素,它可以推动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3.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或指导原则。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设计师在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时保持一致性和有效性。
4.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服务或系统时的整体感受。
在设计学中,用户体验是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和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注用户的需求和感受,并致力于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5. 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的原则和方法。
可持续设计旨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满足用户需求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6. 创造力:创造力是指创造新思想、观念、方法或产品的能力和能力。
在设计学中,创造力是设计师解决问题、创新和创造的关键能力。
7. 规划:规划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对目标、需求、资源和时间的进行计划和安排。
规划有助于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组织和管理各个要素,确保设计的成功实施。
8.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产品、服务或系统的易用性和效果。
在设计学中,可用性是评估和改进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准。
9. 美学:美学是研究审美和感知的学科。
在设计学中,美学是指设计的外观、形式和结构的审美品质,它对设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起着关键作用。
10. 智能设计:智能设计是指利用智能技术和方法来提高设计过程和产品的效率和质量。
智能设计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模拟技术等工具和方法来辅助设计师的工作。
以上是设计学概论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书籍目录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书籍目录设计学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和理论体系。
无论是学习设计专业的学生,还是从事设计工作的专业人士,都需要掌握设计学的基本知识。
为了帮助读者快速全面地了解设计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本书整理了设计学概论的核心知识点,并提供相关参考书目供读者深入学习。
以下是设计学概论的知识点和书籍目录。
一、设计学的基本概念1. 设计的定义和特点- 书籍推荐:《设计原理》(作者:布鲁斯·阿奈斯特)- 书籍推荐:《设计学通识》(作者:乔恩·门肯)2. 设计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书籍推荐:《设计的思考方式》(作者:奥斯汀·库莱)3. 设计过程与方法- 书籍推荐:《设计的逻辑》(作者: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二、设计学的基础理论1. 色彩理论- 书籍推荐:《色彩心理学》(作者:安妮特·普里沃基)2. 形状与构图原理- 书籍推荐:《形状与空间关系》(作者:保罗·兰德)3. 材料与技术- 书籍推荐:《造型艺术的材料与工艺》(作者:海葛·斯卡德莫尔)三、设计研究与创新1. 设计史与设计哲学- 书籍推荐:《设计的故事》(作者:菲利普·伍兹汉姆)2. 设计研究方法- 书籍推荐:《设计研究方法》(作者:布勒·里葛特)3. 创意与创新- 书籍推荐:《创造力的自然史》(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四、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设计1. 人机交互基础知识- 书籍推荐:《人机交互导论》(作者:贾俊平)2. 用户体验设计原理- 书籍推荐:《用户体验要素》(作者:李翔)3. 可用性测试与评估- 书籍推荐:《用户体验的要点》(作者:约翰·牛顿)五、设计伦理与社会责任1. 设计伦理原则- 书籍推荐:《设计的良心》(作者:纳威尔·贾贝尔)2. 可持续设计与环保意识- 书籍推荐:《可持续设计:前沿概念与实践》(作者:斯图尔特·沃克)3. 设计与社会变革- 书籍推荐:《设计反抗:设计与社会权力关系批判研究》(作者:托尼·弗雷瑟)六、设计与文化交流1. 文化与设计- 书籍推荐:《设计的生活:文化与社会的历时视角》(作者:托尼·弗赖德曼)2. 多元化与包容性设计- 书籍推荐:《无界面:人机交互中的设计思维》(作者:尼尔·斯波夫)3. 国际化设计- 书籍推荐:《跨文化设计》(作者:赵婉璐)通过阅读以上推荐书目,读者可以系统性地学习设计学的核心知识和理论,拓宽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设计学概论名词解释佩夫斯纳

设计学概论名词解释佩夫斯纳
设计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Design Studies)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和探讨设计的原理、方法和理论。
在这门学科中,学生将学习设计的历史背景、设计思维、设计过程、设计原则以及设计在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以下是设计学概论中常见的名词解释:
1. 设计: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包括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
2. 设计思维:一种以用户为中心、注重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促进创新和改进。
3. 设计过程:指设计师通过一系列步骤来创建和开发产品或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原型制作、测试和评估等。
4. 设计原则:指设计中的基本规则和指导原则,例如统一性、对比、平衡、重复等,以提升设计的效果和使用体验。
5.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X):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的整体感受和感知,设计师通过优化用户体验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6. 可持续设计:一种注重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的设计方法,旨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
7. 文化设计:与特定文化相关的设计,探索和表达文化的特点、价值观和传统。
8. 创新设计:通过创造性思考和研究,开发出独特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
9. 视觉设计:以视觉元素(如色彩、形状、排版等)为主要手段,创作出视觉效果的设计。
10. 产品设计:指为产品创造性设计外观、功能和用户体验的过程,包括工业设计、家居设计等。
以上是设计学概论中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帮助理解和学习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设计学概论重点背诵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重点背诵知识点设计学概论是设计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对设计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进行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设计学概论重点背诵的知识点:1. 设计的定义和特征设计是指以实现特定目标为目的,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系统化的过程,将概念转化为可实现的解决方案的一种活动。
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创造性:设计是创意和创新的过程,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 目标导向:设计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活动,需满足需求和解决问题。
- 综合性:设计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应综合考虑功能、美学、可行性等因素。
- 非性理性:设计既需要艺术感觉和直觉,又需要逻辑和分析思维。
2. 设计的分类设计可以根据领域、功能和形式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 艺术设计:以艺术表现为主要目的的设计,如绘画、雕塑等。
- 工业设计:以产品功能和外观等需求为主要目标的设计,如家电、汽车等。
- 平面设计:以平面媒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设计,如海报、广告等。
- 环境设计:以创造室内外环境的空间布局和氛围为目标的设计,如住宅、商店等。
- 服装设计:以时尚需求和人体工程学为主要目标的设计,如时装、鞋帽等。
3. 设计的过程设计过程是指从问题的定义到解决方案的实现,包括以下主要阶段:- 研究阶段:确定设计目标、需求和限制条件,进行问题分析和用户调研,形成设计 brief。
- 创意阶段:通过头脑风暴、草图、模型等创造性方法,产生多样的解决方案。
- 评估阶段:对创意方案进行筛选和评估,考虑功能、美学、可行性等因素。
- 详细设计阶段:对选定的解决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详细规划,包括设计细节和技术规格等。
- 实现阶段: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包括原型制作、试制和生产等过程。
4. 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人机工程学: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以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人体工效学为主要目标。
- 形式表达:通过形状、颜色、材料等方式来展现设计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学 院专 业年 级 XXX 级姓 名论文题目指导教师 职称2013 年 4 月 25 日学号: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Keywords.........................................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我国400毫米等雨量线分布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农耕游牧民族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雨量线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农牧区的转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长城成为农牧业生产的分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长城与农牧区随气候发生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地理条件影响400毫米等雨量线的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古代王朝的兴衰与400毫米等雨量线密切相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自然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农业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国防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文化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00毫米等雨量线地理学意义新论姓名:孟欢欢学号:20095081226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指导老师: 陈登胜职称:讲师摘要:400毫米等雨量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随着时间的推移,400毫米雨量也发生了空间上的变化。
400毫米等雨量线还影响着它两侧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且古代长城的修建与历代王朝的兴衰也有密切的联系。
研究400毫米等雨量线地理意义对促进农业及环境有重要影响。
关键字:400毫米等雨量线;移动;都城;长城On 400 mm isohyet geofraphy significance Abstract:400 mm isohyet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geographical boundaries,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400 mm of rainfall change space. 400 mm isohyet also affect it on both sides of the modes of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rise and fall of dynasties of ancient building and the Great Wall has close connection. Study on 400 mm isohyet geographic meaning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Keywords: 400 mm isohyet; mobile; capital; the Great Wall引言400毫米等雨量线从古代就对我国影响很大,古代王朝的兴衰与其有关,古代长城的建设与其有关,我国农牧区及农耕区的生活方式也和与其有关。
两侧的文化也与其密切相关,这些影响使得学者追其踪迹,研究其意义,对我们人类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1我国400毫米等雨量线分布情况400毫米等雨量线是我国地理分界线中一条比较重要的线,它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一线,它同时也是我国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是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以400毫米等雨量线为界,其东南受太平洋及印度洋季风影响的湿润地区,其西北为少受甚至不受东南季风影响的干旱地区。
所以造成了400毫米等雨量线两侧的降雨量、温度、年积温都有所不同。
两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有很大的区别。
2农耕游牧民族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雨量线的关系2.1农牧区的转化清代以前农耕和游牧民族长期在400毫米等雨量线附近对峙,形成农牧交错带,从而使400毫米与农牧带有密切的关系,400毫米等雨量线是我国半湿润与干旱气候的分界线,又是农耕区和不足于发展农业的草原区的分界线。
农耕民族曾经不止一次地突破400毫米等雨量线,但并没有在草原地区建立长期的有效统治。
游牧民族也曾入主中原,但在取得农耕区后迅速地转化为农耕民族,并与草原新兴游牧民族在400毫米等雨量线附近形成新的对峙。
由于400毫米等雨量线两侧的降水量不同,导致农耕民族与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也大大的不同。
2.2长城成为农牧业生产的分界线农耕民族为防止游牧民族的入侵和骚扰,在400毫米等雨量线附近修建人防工程—长城,从而形成“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廓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鱼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现象[1]。
随着400毫米等雨量线的移动,游牧农牧交错带和长城也随之移动。
但400毫米等雨量线的移动却是有迹可寻的。
在中国历史上气候曾发生冷暖的周期性波动,这导致400毫米等雨量线也随之波动,并引起草原与农耕区的交替南推北进,长城也随之南推北进。
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若干王朝的北部军事防御,也是中华文化圈内农耕与游牧这两大部类文明形态的分界线,更是形成了人为的分界线。
它不仅仅具有军事上的防御意义,也护卫着先进的农耕文明,使其不致在游牧人无止境的袭击中归于毁灭。
这就造成了“万里长城本是一条人为的防御工事,客观上却成为农牧业生产的分界线”[2]。
2.3长城与农牧区随气候发生变化400毫米等雨量线,适农区和非适农区的边界随之移动,处于农牧交错带的土地价值也随之变化,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分界线也随之移动,长城也随之变动。
如民代长城较之以秦汉长城,其位置即有大幅度的整体南移退缩。
中段地区最为明显,秦汉时期长城推进至河套以北,而明代则退落至鄂尔多斯南端,南移幅度达2~3个维度[3]。
我们可以从气候变化因素中找到部分答案。
据计算,寒冷时期,草原南界要向南移200多千米。
原先宜农的地区,会因气候的寒冷而致歉收、衰落,沦为新主人的牧场。
而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温暖期,明则处于中国历史的寒冷期,但“即便是大大后退了的明长城,也最大限度地逼近了400毫米等雨量线”【4】。
2.4地理条件影响400毫米等雨量线的位置高山和河流会影响400毫米等雨量线的位置。
如高山阻隔了季风北上,促使400毫米等雨量线南移,游牧和农耕的分界线也会随之南移。
同时,以高山为依托,可以降低农耕民族修建长城和防守的成本,只要这种收益大于将长城偏离400毫米等雨量线所造成的损失,农耕民族的理性选择还是依托高山修建长城和进行防守。
因此,地形等因素也会对农耕游牧分界线的形成和长城修建位置的选择等产生积极的影响3古代王朝的兴衰与400毫米等雨量线密切相关400mm等雨量线是条很特殊的界限,它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决定了他是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这些分界线也使得该线以西气候以大陆型气候为主的干旱半干旱气候,而该线以东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的湿润半湿润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
使得该线以西形成以游牧生活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而该线以东则形成以定居为主的农耕农业生产方式。
而在400mm等雨量线附近是两种农业方式的形成过渡带。
我国历代王朝的更替,无不是有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代替中央王朝或地方势力过于强大而替代中央王朝引起的,也就是所谓的内忧外患。
这也迫使自六国以来历代王朝400mm 等雨量线附近修筑长城。
历代王朝将都城选在这条线附近,究其原因,可分为四大条。
3.1自然因素这里是第一二,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平坦而地势稍高的地形是城市建设比较理想的所在地。
这里既较第一阶梯地势平坦又较第三阶梯地势稍高,地形相对复杂有利于得到作战时的地利。
在这条线上的地区气候条件适中,不太冷也不太热,但地理环境复杂,处于山地与平原交汇处,有地形高大的山,还有供水能力较强的河流,建都于此,可谓易守难攻,如西安,北京就是如此。
中国的发源地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即长安洛阳一带,而且自此之后上至黄帝时代下至隋唐时期3000多年,这一带一直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自然是建都的所在地。
长安洛阳都被作为都城与自然原因就有很大的关系,它们都有着易守难攻的地势,长安的关中盆地,洛阳的洛阳盆地都是四面环山,且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保证了城市的长足发展。
是建都的理想之地。
3.2农业因素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广义的农业包裹农林牧副渔。
上面以及说过400mm等雨量线附近是两种农业方式的过渡带亦农亦牧,又是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的过渡带,有利于促进名族融合,同时也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的对彼此生活习性,作战方式有所了解,能做到知己知彼。
又因处于农耕分界线,从经济方面考虑,可兼顾农业、畜牧业,使都城内的物产丰富,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产品。
由于都城是人口非常集中的地方,兵力十足,如果没有粮仓保证是不行的。
如长安处于关中平原地带,沃野千里,粮食丰盛。
而洛阳处于伊洛川地,土地肥沃,可保证粮食供应。
同时也是为了更方便地运来粮食和畜牧业产品[5]。
在人口压力说和宴享说两种理论的指导下,一些考古学家从研究中发现:在野生食物资源分散数量不太丰富的地区,单位面积内不可能负担较多人群的食物供应,就是当地人群分成较小单位进行觅食,以适应流动性较大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