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检验通则标准操作程序JNYY-SOP-01-003

合集下载

薄层色谱检验通则标准操作规程JNYY-01-003

薄层色谱检验通则标准操作规程JNYY-01-003

部门质量管理部文件编号JNYY-SOP-01-003起草人起草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批准人批准日期执行日期1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3范围:适用于所有用薄层色谱法(一部)测定的供试品。

4责任:检验员、质量管理部经理对本规程负责。

5正文5.1简述: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样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5.2仪器与材料。

5.2.1薄层板5.2.1.1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如硅胶薄层板、硅胶 GF254 薄层板、聚酰胺薄膜等。

5.2.1.2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

最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 G、硅胶 GF254、硅胶 H、硅胶 HF254,微晶纤维素等,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 5~40µm。

加水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2%~0.5%)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片上。

使用涂布器涂布应能使固定相在玻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

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晾干。

5.2.2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5.2.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

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5.2.4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5.2.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源及相应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范围:适用于薄层色谱法的测定。

职责:检验员,QC主管。

内容:1 简述: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上,成一均匀薄层。

等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以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2 仪器与材料:2.1 薄层板:2.1.1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按固定相种类又可分为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微晶纤维素、硅藻土、氧化铝、聚酰胺薄膜等薄层板。

2.1.2 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自制薄层板系指手工(或借助涂布器)将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或其他适宜载板上使成为有一定厚度的均匀薄层。

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微晶纤维素等,其粒径一般为10~40um。

2.2 点样器:采用手动、半自动或全自动点样器材,手动点样时一般采用微量毛细管。

2.3 展开容器:应使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平底或双槽薄层色谱专用展开缸,并配有严密的盖子。

水平展时使用专用水平展开缸。

2.4 显色与显色装置按各品种项下规定。

可采用喷雾显色、浸渍显色或蒸气熏蒸显色,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玻璃容器或适宜的展开缸代替;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2.5 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或紫外光(254nm及365nm)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色谱图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3 操作方法:3.1 薄层板制备:3.1.1 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min,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

铝基片薄层板或聚酰胺薄膜均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涂层不得有破损,如在储放期间被空气中杂质污染,使用前可用甲醇、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合溶剂在展开容器中上行展开预洗,取出,晾干,活化后使用。

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SOP)

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SOP)

名称: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SOP)关键词:薄层色谱;操作目的: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背景知识:选填项目原理: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上,成一均匀薄层。

等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以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主体内容:1 仪器与材料1.1 玻板:除另有规定外,用5cm×20cm,10cm×20cm或20cm×20cm的规格,要求光滑,平整、洗净后的不附水珠,晾干。

1.2 固定相或载体:最常用的有硅胶G、硅胶GF、硅胶H、硅胶HF254,其次有硅藻土、硅藻土G、氧化铝、氧化铝G、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F254等。

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直径为10—40µm。

薄层涂布,一般可分无粘合剂和含粘合剂两种;前者系将固定相直接涂布于玻璃板上,后者系在固定相中加入一定量的粘合剂,一般常用10—15%煅石膏(CaSO4·2H2O在140℃烘4小时),混匀后加水适量使用,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5—0.7%)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璃板上。

也有含一定展开液或缓冲液的薄层。

1.3 涂布器:应能使固定相或载体在玻璃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

1.4 点样器:常用具支架的微量注射器或定时毛细管,应能使点样位置正确集中。

1.5 展开室:应使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玻璃制薄层色谱展开缸,并有严密盖子,除另有规定外,底部应平整光滑,应便于观察。

2 操作方法2.1 薄层板制备: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泡后,倒入涂布器中,在玻璃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mm),取下涂好薄层的玻璃板,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110℃烘30分钟。

即置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

使用前检查其均匀度(可通过透射光和反射光检视)。

2.2 点样:除另有规定外,用点样器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点样基线距底边2.0cm,点样直径为2——4mm,点间距离约为1.5—2.0cm,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

薄层色谱实验步骤

薄层色谱实验步骤

薄层色谱实验步骤薄层色谱是一种常用于化学分析和有机化学实验的技术,它可以快速、高效地分离和检测化合物。

下面是薄层色谱实验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准备薄层板选择合适的薄层板,常用的有硅胶或铝箔薄层板。

将薄层板切割成适当大小的片段,通常大小为2-3厘米宽和5-10厘米长。

用铅笔在薄层板的底部标记样品的位置。

第二步:准备样品溶液将待分析的化合物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使得该溶液浓度适中,通常在0.1-1 mg/mL之间。

保持样品溶液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第三步:在薄层板上涂样品将薄层板放在水平表面上,使用毛细管或自动样品施加器,在薄层板的标记位置上点涂样品溶液。

每个样品点涂后,将薄层板放置在通风橱中使其完全干燥。

第四步:开展色谱分离将薄层板立即放入色谱槽中,加入色谱溶剂至约0.5-1 cm深度,使其刚好覆盖薄层板的底部。

将色谱槽密封,让样品在色谱槽内展开并分离。

第五步:显色和检测将色谱槽取出,让其干燥。

然后,将色谱板放入显色脱色槽中。

常用的显色剂有碘化钴、碘化钠和其他发色显色剂。

待显色剂被吸收后,取出薄层板,用吹风机快速干燥。

第六步:分析和计算结果用扫描仪或肉眼观察并记录薄层板上每个化合物斑点的颜色和Rf值(裂点位置的移动与色谱溶剂前端移动的比值)。

通过比较已知标准物质的Rf值,确定测试样品中化合物的身份。

第七步:数据分析和结果根据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可以绘制色谱图或使用其他合适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展示和解释。

补充提示:-定量测定:可以通过测量化合物斑点的面积或浓度来定量确定样品中化合物的含量。

-实验安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化学品的安全使用,避免接触有毒或刺激性物质。

同时,要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实验优化: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和实验需要,可以调整薄层色谱实验的条件,如改变色谱溶剂的组成、改变显色剂的类型和浓度等,以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简述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方法 薄层色谱操作规程

简述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方法 薄层色谱操作规程

简述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方法薄层色谱操作规程(薄层色谱)法是指依据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的吸附本领不同,在流动相流动固定相的过程中,连续发生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实现各成分的相互分别的吸附薄层色谱法分别法。

以下,依据网上的资料,整理在薄层色谱法的使用中可以做的步骤1.订立薄层板,将固定相和水用研钵向一个方向研磨混合,除去表面气泡后,放入涂布器,将涂布器顺畅地移动到玻璃板上进行涂布,取下涂布在薄层上的玻璃板,放置在水平台上在室温下干燥后,在规定的温度下干燥,放入干燥剂进行干燥使用前检查均匀度。

2.点样除另有规定外,点基线距底边规定距离,点直径和点间距与纸色谱法相同,点间距看点扩散情况,不影响检测做样品的时候,注意不要损伤薄层表面。

3.打开油缸时,事先用打开剂使之饱和。

在汽缸中加入充重量的打开剂,将与汽缸相同高度、宽度的滤纸贴在墙壁上,一端浸在打开剂中,密封汽缸顶部的盖子,使系统平衡,或依照本文的规定操作。

将样品薄片放入打开缸的打开剂中,浸渍在打开剂中的深度从薄片的底边开始(请勿将样品点浸入打开剂),密封盖板,打开至规定距离取出薄板晾干,依照各品种以下的规定进行检查。

4.用薄层扫描仪扫描检测色谱斑点,或直接扫描色谱斑点到薄层上定量上可以利用薄层扫描法。

薄层扫描的方法除另有规定外,还依据各种薄层扫描仪的结构特征和使用说明依据实在情况,选择吸取法或荧光法,以二波长或一波上进行扫描。

对薄层扫描的结果产生影响原因很多,在保证供试品的斑点在确定浓度范围内形成线形的基础上,与供试品对比品在同一薄层打开扫描,比较定量,削减误差。

有各种各样的供试品只有得到分别度和再现性好的(薄层色谱),才能得到充分的结果。

由于资料有限,因而上述内容并不全面,欢迎补充。

薄层色谱仪的适用薄层色谱又叫薄板层析,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别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紧要的试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别;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质。

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

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3.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薄层色谱的操作。

4. 职责: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程序:5.1. 简述: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

待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以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5.2. 仪器与材料:5.2.1. 玻板:除另有规定外,用5cm×20cm,10cm×20cm或20cm×20cm的规格,要求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晾干。

5.2.2. 固定相或载体:最常用的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其次有硅藻土、硅藻土G、氧化铝、氧化铝G、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F254等。

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直径为10—40μm。

薄层涂布,一般可分无粘合剂和含粘合剂两种;前者系将固定相直接涂布于玻璃板上,后者系在固定相中加入一定量的粘合剂,一般常用10—15%煅石膏(CaSO4·2H2O在140℃烘4小时),混匀后加水适量使用,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5—0.7%)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璃板上。

也有含一定固定相或缓冲液的薄层。

5.2.3. 涂布器:应能使固定相或载体在玻璃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

5.2.4. 点样器:常用具支架的微量注射器或定量毛细管,应能使点样位置正确集中。

5.2.5. 展开室:应使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玻璃制薄层色谱展开缸,并有严密的盖子,除另有规定外,底部应平整光滑,应便于观察。

5.3. 操作方法:5.3.1. 薄层板制备: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倒入涂布器中,在玻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mm),取下涂好薄层的玻板,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110℃烘30分钟,即置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

薄层色谱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依据:《GMP》与药品生产质量检验的要求目的:建立一个薄层色谱鉴别的标准操作规程范围:各种检验中薄层鉴别的操作1.定义:薄层色谱法,系将细粉状的吸附剂或载体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板或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经点样、展开与显示以后,再与适宜的对照物质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于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2.仪器与材料2.1 展开室:可选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玻璃缸,并有严密的盖子、底部平整。

必要时在展开槽盖处可涂抹少量凡士林增加密闭性,但需注意勿沾污薄层板或溶入展开剂。

2.2 玻璃板:除另有规定外,用5cm×20cm、10cm×20cm或20cm×20cm的规格。

也可用载玻片进行预试验。

各种薄层板要求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晾干。

玻璃板的质量有一定要求,厚度为2mm或3~4mm,预制板一般使用1mm的玻璃板。

应有良好的平面性,可用镜面玻璃或浮法玻璃,还应有一定的耐热性,以使在烘烤时不致破裂。

2.3 涂布器:有手工涂布器和自动涂布器(用于定量分析),均应能使吸附剂或载体在玻璃板上涂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2.4 点样器:玻璃毛细管2.5 吸附剂或载体首选为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其次有硅藻土、硅藻土G、氧化铝、氧化铝G、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F254等。

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为直径10~40μm。

其比表面积可达约600m2/g。

由于硅胶的质量、颗粒大小、分布均匀程度直接影响分离度及检出限度。

而且不同厂家生产的硅胶,其质量也有差别,甚至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也会有分离效果不同的差别。

因此要使薄层分离的结果比较稳定,应严格控制硅胶质量。

3.薄层板的制备薄层板分为无粘合剂(软板)和有粘合剂(硬板)两种.前者系将吸附剂直接放在洗净干燥的玻璃板一端,置涂布器上并调节好一定的涂布厚度,一般为0.25~0.5mm(供分析用).由于使用中易被分散,现多采用含有粘合剂的薄层板。

薄层色谱法(2010药典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2010药典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类别:技术标准 1/5文件名称薄层色谱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09T-I692-01 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日期:日期:日期: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生效日期:分发部门:质量控制科1.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3.范围:适用于所有用薄层色谱法(一部)测定的供试品。

4.责任:检验员、质量控制科主任、质量管理部经理对本规程负责。

5.正文:5.1. 简述: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样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5.2 . 仪器与材料。

5.2.1. 薄层板。

5.2.1.1. 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如硅胶薄层板、硅胶G F254 薄层板、聚酰胺薄膜等。

5.2.1.2. 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

最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微晶纤维素等,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5~40µm。

加水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2%~0.5%)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片上。

使用涂布器涂布应能使固定相在玻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

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晾干。

5.2.2. 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文件名称:薄层色谱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09T-I692-01 分发部门:质量控制科5.2.3. 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

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5.2.4. 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门质量管理部文件编号JNYY-SOP-01-003
起草人起草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执行日期
1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程序,并按规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3范围:适用于所有用薄层色谱法(一部)测定的供试品。

4责任:检验人员及QC负责人员。

5正文
5.1简述: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样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
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5.2仪器与材料。

5.2.1薄层板
5.2.1.1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如硅胶薄层板、硅
胶 GF254 薄层板、聚酰胺薄膜等。

5.2.1.2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
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

最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 G、硅胶 GF254、硅胶 H、硅胶 HF254,微晶纤维素等,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 5~40µm。

加水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2%~0.5%)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片上。

使用涂布器涂布应能使固定相在玻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

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晾干。

5.2.2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5.2.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
展开时须能密闭。

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5.2.4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
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
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5.2.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源及相应滤光片的暗箱,
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5.2.6薄层色谱扫描仪: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对薄层板上有吸收的斑点,或经激
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谱和积分数据用于物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仪器。

5.3操作方法。

5.3.1薄层板制备
5.3.1.1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 110℃活化 30分钟。

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

铝基片薄层板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硅胶层不得有破损。

如在存放期间被空气中杂质污染,使用前可用三氯甲烷、甲醇或二者的混合溶剂在展开缸中上行展开预洗,110℃活化,置干燥器中备用。

5.3.1.2自制薄层板: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或加有黏合剂的水
部门质量管理部文件编号JNYY-SOP-01-003
溶液)在研钵中按同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倒入涂布器中,在玻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厚度为 0.2~0.3mm),取下涂好薄层的玻板,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 110℃烘 30分钟,即置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

使用前检查其均匀度,在反射光及透视光下检视,表面应均匀、平整、光滑,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

5.3.2点样:除另有规定外,在洁净干燥的环境,用专用毛细管或配合相应的半
自动、自动点样器械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状或窄细的条带状,点样基线距底边10~15mm,高效版一般基线离底边8~10mm。

圆点状直径一般不大于mm,高效板一般不大于2mm;接触点样时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

条带状宽度一般为5~10mm。

高效板条带宽度一般为4~8mm,可用专用半自动或自动点样器械喷雾法点样。

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相邻斑点互不干扰为宜,一般不少于8mm,高效板供试品间隔不少于5mm。

5.3.3展开:将点好供试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原点
5mm为宜,密闭。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上行展开8~15cm,高效薄层板上行展开5~8cm。

溶剂前沿达到规定的展距,取出薄层板,晾干,待检测。

展开缸如需预先用展开剂饱和,可在缸中加入足够量的展开剂,必要时在壁上贴两条与缸一样高的宽滤纸条,一端浸入展开剂中,密封顶盖,使系统平衡或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操作。

5.3.3.1展开前如需要溶剂蒸气预平衡,可在展开缸中加入适量的展开剂,密闭,
一般保持15~30分钟。

溶剂蒸气预平衡后,应迅速放入载有供试品的薄层板,立即密闭,展开。

如需使展开缸达到溶剂蒸气饱和的状态,则须在展开缸的内侧放置于展开缸内径同样大小的滤纸,密闭一定时间,使达到饱和再如法展开。

必要时,可进行二次展开或双向展开。

5.3.3.2显色与检视:供试品含有可见光下有颜色的成分可直接在日光下检视,也
可用喷雾法或浸渍法以适宜的显色剂显色,或加热显色,在日光下检视。

有荧光的物质或遇某些试剂可激发荧光的物质可在365nm紫外光灯下观察荧光色谱。

对于可见光下无色,但在紫外光下有吸收的成分可用带有荧光剂的硅胶板(如硅胶GF254板),在254nm紫外光灯下观察荧光板面上的荧光猝灭物质形成的色谱。

5.3.3.3记录:薄层色谱图像一般可采用摄像设备拍照,以光学照片或电子图像的
形式保存。

也可用薄层扫描仪扫描记录相应的色谱图。

5.4系统适用性试验: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实验条件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即用
供试品和对照品对实验条件进行试验和调整。

应达到规定的检测灵敏度、分离度和重复性要求。

5.4.1检测灵敏度:用于限量检查时,采用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与稀释若干
倍的对照品溶液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于同一块薄层板上点样、展开、检视,后者应显清晰的斑点。

5.4.2分离度:用于鉴别时,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中相应的主斑点,应显示
两个清晰分离的斑点。

用于限量检查和含量测定时,要求定量峰与相邻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 R=2(D2-D1)/(W1+W2)
式中D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与原点的距离,
D1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与原点的距离;
部门质量管理部文件编号JNYY-SOP-01-003 W1及W2为相邻两峰各自的峰宽。

除另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0。

5.4.3重复性:同一供试品溶液在同一薄层板上平行点样的待测成分的峰面积测
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 3.0%;需显色后测定的相对标准标准偏差应不大于5.0%。

5.5测定法
5.5.1鉴别:取适宜浓度的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在同一薄层板上点样、展开
与检视,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颜色(或荧光)与位置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一致。

5.5.2限度检查:采用定量配制的对照品对照或对照品稀释对照。

供试品溶液色
谱中待检查的斑点应与相应的对照品溶液或系列对照品溶液的相应斑点比较,颜色(或荧光)不得更深;或照薄层色谱扫描法操作,峰面积值不得大于对照品的峰面积值。

必要时应规定检查的斑点数或限量值。

5.5.3含量测定:照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供试品中相应成分的含量。

5.6薄层色谱扫描法.
5.6.1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薄层板上,对薄层色谱中可吸收紫外光或可见
光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班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谱及积分数据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测定时可根据不同薄层扫描仪的结构特点,按照规定方式扫描测定,一般选择反射方式,采用吸收法或荧光法。

除另有规定外,含量测定应使用市售薄层板。

5.6.2扫描方法可采用单波长扫描或双波长扫描。

如采用双波长扫描,应选用待
测斑点无吸收或最小吸收的波长为参比波长,供试品色谱中待测斑点的比移值(Rf)值和光谱扫描得到的吸收光谱图或测得的光谱最大吸收与最小吸收应与对照品相符,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薄层扫描定量测定应保证供试品斑点的量在线性范围内,必要时可适当调整供试品溶液的点样量,供试品与对照品同板点样、展开、扫描、测定和计算。

5.6.3薄层色谱扫描用于含量测定时,通常采用线性回归二点法计算,如线性范
围很窄时,可用多点法校正多项式回归计算。

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交叉点于同一薄层板上,供试品点样不得少于2个,对照品每一浓度不得少于2个。

扫描时,应沿展开方向扫描,不可横向扫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