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3仿写含对联和修辞手法专项限时练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考点五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考点五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

考点五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题组1 选用句式【语句复位】1.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葱茏,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________________,皆隐于山坳树影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为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A.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B.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C.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D.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答案 D解析做题时要注意:①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

②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

③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

瞻前:先进再向北;顾后:“皆隐于”必须是两者,所以选“飞楼插空,雕甍绣槛”。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有人曾向希尔伯特请教:明天最重要的技术是什么?这位20世纪科学工作者界的领袖幽默地说:“到月球上去抓苍蝇。

”________,希尔伯特在回答为什么时说:“要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我们要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物质困难。

”今天,人类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去月球发电、种庄稼,已经像“抓苍蝇”一样实实在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A.这有点儿像天方夜谭。

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B.这不是一句玩笑话。

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题C.这简直不可思议。

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D.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题。

这是无法想象的答案 B解析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

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温习第1部份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4变换句式专项限时练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温习第1部份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4变换句式专项限时练

变换句式(建议历时:30分钟)1.文章语体是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形成的语文体式,下列句子中不合语体风格的一项是( )A.村子里很静,杜鹃鸟在果林的深处不住气地啼叫。

果树的嫩叶,在四月的轻风中絮语。

蝙蝠,扇动着它那半透明的黑纱似的翅膀,在树枝间飞翔。

(文学语体)B.细菌有三种形态:球形(球菌)、杆形(杆菌)及螺旋形(螺旋菌)。

在这三类之间,还有许多不显著的过渡形态。

细菌形体虽小,体积不同却专门大。

(科技语体)C.“同窗们,励志小学校园广播开始了!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我校四(1)班李想同窗在省会折桂了!她参加作文竞赛,心骛八极,倚笔驰骋……”(广播语体)D.为爱惜、培育和合理利用丛林资源,加速国土绿化,发挥丛林蓄水保土、调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特制定本《丛林法》。

(公函语体)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广播稿必需考虑到语言表达和听觉适应这两个因素,因此,一要追求口语化,少用书面语,要适合听觉器官的同意与感知适应。

二要少用方言土语和听众不熟悉的简化词或简称。

三要力求字准意明,幸免音近意远、音同义异。

四要多用短句,突出韵律和节拍,少用长句和持续仄声字词。

由此,C项中“折桂”“心骛八极”“倚笔驰骋”不符合广播稿的表达要求。

] 2.用平实的语言转述画线的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陈佩斯钟情喜剧艺术,他开办的大道贺剧院已经正式鸣锣开演。

关于正在从事喜剧演出的演员来讲,从演出的剧目中截取一部份到春晚舞台上去展现自己的风度,这应当是梦寐以求的好事。

可是,陈佩斯拒绝了央视的邀请,明确表示不参加蛇年春晚小品演出,他说:“咱们的作品不是羊肉串,不是糖葫芦,因此没有适合的。

”A.咱们的作品适合一般百姓,不适合高规格的央视春晚。

B.咱们的作品品位很高,不适合面向全国观众的央视春晚。

C.咱们的作品是环环相扣的整体,不行拿其中几个片段单独演出。

D.咱们的作品只在大道贺剧院演出,不能像卖羊肉串、糖葫芦一样处处推销。

精选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4变换句式

精选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4变换句式

考点4 变换句式(一)形象性语言与平实性语言的转换1.(2013·江苏卷)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画线句是一个哲理句,“自己的脚”代指自己,“全世界”代指环境,“给自己的脚穿上鞋子”指的是“改变自己”,“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指的是“改变环境”。

【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真题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将形象性语言转换为平实性语言的能力。

画线句子是个比喻句,转换的关键是将“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与“全世界铺上地毯”这些喻体转述为“自己”“改变自己”“环境”等平实性语言。

另外,较为中性的关键词“容易”转述时千万不能丢。

该题沿用了2012年高考卷第3题的命题形式,只是材料变换了,其命题意图很明显:要善于倾听,听话要听音,要懂得言外之意。

其导向性很好,因为当今高中生不仅“不会说话”,而且“不会听话”,学会交流太重要了。

同时,该题比2012年高考卷第3题要好,字数少,表意明,且说明的道理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来说很有教育意义:在这个“拼爹”“拼相貌”的时代,出身、长相是难以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丰富自己的内涵(知识、品质等),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提高竞争力。

2.(2012·江苏卷)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

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

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

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语段的深层含意的能力。

要抓住老园艺师话中的类比以及“听得懂草木的叹息”的含意来表述。

【答案】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2018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含修辞)

2018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含修辞)

“明媚”的“明”。“月”在 中 华 文 化 中 总 是 与 清 纯 、 静 “朗 月 清 风 ”让 人 神 清 气 爽 , 乡明”则 勾 起 人 们 对 故 乡 和 亲 人 的 思 念 。 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
考向
课后对点集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考点
特点 本 考 点 是 高 考 高 频 考 点 , 要 求 考 生 能 仿 照 题 目 所 提 供 语 句 的 句 式 特 点 , 新 造 一 个 或 多 个 句 式 、 结 构 与 示 例 相 似 的 句 子 , 且 内 容 方 面 要 符 合 相 关 要 求 。 该 题 型 特 别 注 重 修 辞 手 法 的 运 用 和 语 言 的 优 美。①考 查 形 式 相 对 稳 定 。 灵 活 度 高 , 综 合 性 加 强。②选 择 的 语 料 涉 及 面 广 , 主 要 有 诗 句 仿 写 、 哲 理 句 的 仿 写 、 图 文 类 的 仿 写 等 。
6
考向
课后对点集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解析
A项,以“试”“裁”赋予“东风”人的动 B项 , 使 用 了 对 偶 的 修 辞 手 法 。 C
作 , 是 拟 人 的 修 辞 手 法 。
项,“有情”“含春泪”“无力”“卧”, 以 人 的 情 态 、 动 作 写 “芍药”“蔷薇”, 是 拟 人 的 修 辞 手 法 。 手 法 。 D项,以 “开门”“翻书”赋予“南风”人 的 动 作 , 是 拟 人 的 修 辞
5
考向
课后对点集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真 题 体 验 ] 1. [ 2 0 1 5 · 江 苏 高 考 ]下 列 诗 句 中 , 没 有 使 用 比 拟 手 法 的 一 项 是 ( ) 声 。 A. 东 风 便 试 新 刀 尺 , 万 叶 千 花 一 手 裁 。 B. 浮 萍 破 处 见 山 影 , 小 艇 归 时 闻 草 C. 有 情 芍 药 含 春 泪 , 无 力 蔷 薇 卧 晓 枝 。 D. 唯 有 南 风 旧 相 识 , 偷 开 门 户 又 翻 书 。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6图文转换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6图文转换

考点6 图文转换命题特点考查重点命题趋势图文(表文)转换题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提炼、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以说明图表内容、揭示图表漫画寓意、总结图表规律以及描绘图画画面等为主要命题点,2014年、2015年均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1.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2.与其他考点结合,综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1.(2015·江苏卷)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D[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

实质考查对图案及寓意的理解。

D项,“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不合适。

]【真题点评】该题是图文转换题。

考查的形式仍继续沿用2014年的命题形式,即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对图(2015年为徽标)内涵的理解。

一般图文转换题中的“图”往往比较抽象,寓意比较深刻,在仔细观察的同时,还要展开联想和想象。

如2015年江苏卷的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理解,既要仔细分析标志的组成部分,更要对标志中的组成部分——圆形、太阳、鸟的寓意进行联想和想象,同时要扣住“中国文化遗产”这一主题。

2.(2014·江苏卷)阅读下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

高考语文复习 第1板块 专题2 语言文字运用主观题 考点1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高考语文复习 第1板块 专题2 语言文字运用主观题 考点1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专题二|语言文字运用主观题| 专题导读 |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观简答题近年来常考常新,变动不居,先后有语句补写、表达得体、图文转换、句式仿写、新闻概括等题型交叉出现。

2019年三套课标卷集中考查的是语句补写和新闻概括。

从备考的角度看,一轮复习要全方位掌握原考纲规定的语言文字运用各知识点和题型,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确保万无一失。

考点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的“简明”,主要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简,就是简要,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词句;明,就是明白,清楚易懂,没有费解的词句,不产生歧义。

语言表达连贯除客观题外,还有以语句的补写为考查形式的主观题。

语言表达的得体一般要分清两种语境,一是内部语境,即文章或话语的上下文,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一是外部语境,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恰当等。

设题角度一语言表达的简明“简明”,就是简要、明白,即用语简洁,表达清晰。

首先考虑“简”:句子里不要有表意作用完全相同的成分;能省略的虚词,就尽量省略;可以指代的内容尽量用指代性词语。

其次要考虑“明”:句子的意思不要晦涩难懂,让人听不明白;句子的意思要确定,不要有歧义。

考查形式一般为文段的修改等。

语言表达简明要做到如下四点:1.围绕中心,抓住要点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抓住要点,不要节外生枝。

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

如:将下列句群中的两个“离群句”剔除掉。

(只写被剔除句子的序号)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①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②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

③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过荔枝。

④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的都有记载。

⑤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3 语言表达连贯(第15题)考点1 词语组合还原性连贯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3 语言表达连贯(第15题)考点1 词语组合还原性连贯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3 语言表达连贯(第15题)考点1 词语组合还原性连贯附经常用混的虚词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3 语言表达连贯(第15题)考点1 词语组合还原性连贯附经常用混的虚词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3 语言表达连贯(第15题)考点1 词语组合还原性连贯附经常用混的虚词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考点1 词语组合还原性连贯附经常用混的虚词【按照·依照·遵照】三者都是介词。

不同的是,“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规则办事”。

“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常用“依照"多,如“依照刑法第X 款第X条”.“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如“遵照他的遗嘱”。

【必然·必定·一定】三者都表示肯定,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

不同的是:“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这样"的趋势或结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而“必然"和“偶然”对举,“必然”是形容词,偶做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

“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如“他每次进城,必定来我这里坐坐”。

“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或“相当”的意思,如“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本来·原来】二者都是副词。

精选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五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训练定时规范

精选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五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训练定时规范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时间:45分钟分值:46分)题组一仿用句式1.[命题(话题)式仿写]依照下面的示例,根据语境,仍以“年”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小时候,年是一碗香气四溢的猪肉,是一件崭新漂亮的衣裳,是一挂噼啪震响的鞭炮;长大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年是一张分量沉重的车票是一杯味道醇厚的美酒是一份孝老爱幼的责任年是一缕悠远绵长的回忆是一种翘首以盼的渴望是一场儿孙绕膝的欢聚2.[自由(开放)式仿写](2013·辽宁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

本题例句写了三个拟人句,另选话题时,也要照此修辞、句式,可就近联想,话题自选。

答案大树敞开宽广的臂膀,向你送去夏日的清爽;花朵露出灿烂的笑脸,向你昭示世界的祥和;山岚秀出曼妙的身姿,向你讲述历史的永恒。

3.[嵌入填空式仿写]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和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4分)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写(含对联和修辞手法)(建议用时:30分钟)一、修辞手法专练1.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

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

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

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C项与例句中的“桃花”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桃花比喻美丽的女子。

]2.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B.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C.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D.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C[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这些诗句要和特殊节日联系起来,就要借助比喻、借代、象征、用典等手法。

第一句有“登高”“菊花”等信息,容易让人想到重阳节;第二句从“金针”(乞巧)“佳期”等信息,可以看出是七夕;第三句中“生前恨”“没后踪”“沅湘”对应屈原,可以看出是端午;第四句中“火树银花”说明灯笼多,结合“明月”可想到元宵节。

]3.下列诗句中,景物描写的角度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54012043】A.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D.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B[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A项,“海浪如云”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海上风浪如云,“数声雷”从听觉的角度描写北风劲吹,视听结合;B项,仅仅从视觉的角度描写“落霞”“孤鹜”“秋水”“长天”;C项,从听觉的角度写傍晚秋声万壑起,从视觉的角度写数峰默默伫立在斜阳里,视听结合;D项,从听觉的角度写数里外的水声,从视觉的角度写人烟稀少,视听结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

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

远远望去,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

B.夕阳下的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畅直的线条流泻着,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尘滓,像用巨大的筛子筛过。

C.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

D.一笔而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这近乎癫狂的画作包孕了天地间的灵气。

B[B项,虽然有“像”字,但无比喻手法。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那田头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中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

B.我的师傅就像刘半农在《铁匠》中所塑造的那位粗犷、刚健的劳动者一样,凭借手中铁锤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服务远近乡亲。

C.那晚,我美美地睡了一觉,梦到那草地上仰面躺着两个人,看着闪闪烁烁投下来的金币般的光斑,四周堆满了鲜花。

D.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我们是至高至尊的唯一,假如我们隐去,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地陷,万劫不复。

B[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B项是同类事物间的比较,不是比喻。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人际交往中,巧妙的沟通、机智的表达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用拳头代替舌头..的愚蠢行为则常常葬送一切。

B.中央开展的专项巡视工作,直面问题,落实问责,这把切除腐败毒瘤的手术刀...,使反腐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C.随着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学校里的“小眼镜...”越来越多,近视已经成为学生健康方面的大问题。

D.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被替换一事引发社会争议,“我们这个时代是否还需要鲁迅..”的话题也被炒得沸沸扬扬。

B[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B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中央开展的专项巡视工作比喻成“手术刀”。

A、C、D三项均为借代。

]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D.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A项,把“余霞”比喻为“绮”,把“澄江”比喻为“练”。

B项,以“浮云”比喻游子的“意”,以“落日”比喻故人的“情”。

D项,把“愁”比喻“东海水”。

C项,写月光“随人”,使用的是拟人手法。

] 8.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A.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B.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A[本题考查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A项,“青山三百叠”,“快马”只“一抹”而过,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项,以“别恨”“肠断”来写山,以“离声”来写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项,“护”和“送”本是人的行为,现用来写水和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项,以“不归”写明月,“愁色”写白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9.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B.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C.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D.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A[本题考查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A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B项,写宫漏好像接通了大海似的,水永远滴不完,夜长得好像没有了期限,以海水的巨大容量来夸张长门的夜长。

C项,将“别意”与“东流水”相比,是夸张。

D项,乐曲如此美妙,应是“天上有”的东西,是夸张。

]10.下列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句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最恰当的排列方式( )【导学号:54012044】甲:江阔天高乙:鸢飞鱼跃丙:识此心之分量丁:见斯道之流行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C.甲、丙,乙、丁D.丙、甲,丁、乙C[首先,对联应在形式上相同,上下联字数相同,句法结构相同,对应词语词性相同。

据此,排除A项。

其次,音节上,对联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

一般说来,上联尾字大多为仄声字,下联尾字大多为平声字。

据此排除B、D两项。

]11.下列春联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 )A.福羊衔草辞旧岁金猴舞棒踏春来B.紫气东来山明水秀冰消北岸鸟语花香C.羊阵聚云天降玉猴足踏雪露星云D.兴邦有道江山不老治国有方九州永春D[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项,“辞旧岁”为动宾结构,“踏春来”为连动结构。

B项,“紫气”与“冰消”不对仗。

C项,“天降玉”为主谓宾结构,“露星云”为动宾结构。

]12.下列诗句中,与“时雨点红桃千树”对仗最为工整的一句是( )A.秋草藏青风万里B.春风吹绿柳万枝C.有闲春色燕双飞D.悲风吹乱绿杨丝B[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项中的“里”不符合诗歌“仄起平收”的原则,并且A项所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不符合情境,可排除。

“点红”是动宾搭配,而C项中的“春色”是偏正结构,据此可排除C项。

“桃千树”是宾语加补语结构,D项中的“绿杨丝”是定语加宾语结构,故排除D项。

]13.除夕那天,父亲让李明贴对联,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下列对联对应正确且符合贴对联要求的一组是( )【导学号:54012045】①粒米皆从辛苦得,寸薪不是等闲来②厨中妙手调美味,只凭巧手煮清羹③汉石周金鸿文永宝,林风山月雅兴长留④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⑤菱花光映纱窗晓,杨柳春风拥画图⑥窗前草色侵吟席,帘外花香入睡轩A.②④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③⑥D[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对联的上下联必须严格对仗。

几组对联中,②⑤上下联不对仗,首先排除。

①中“粒米”“寸薪”是厨房中的物品;③中“鸿文”和“雅兴”与书房有关;④是歌咏祖国大好河山的;⑥中的“席”“睡轩”与卧室相关,因此①对应厨房,③对应书房,⑥对应卧室。

]14.下列诗句与“倚槛苍茫千古事”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A.天开美景风云静B.过江多少六朝山C.爽气西来两袖青D.座揽清辉万川月B[对仗讲究字数、词性的相对应,诗句中的“倚槛”为动宾结构,只有B项的“过江”符合。

]二、仿写专练15.(2014·浙江卷)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弯月落在湖水中;鱼儿游去了,碎得月影半池——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

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

本题可就近联想与“弯月”相似的事物,如“残花”“飞絮”“晨霜”等。

【答案】(示例)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16.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

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

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

例句以“人生的扣子”为中心,写了一个比喻句,先是作比,后是总结说明“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重要性。

另选话题时,也要照此顺序,用此形式。

【答案】(示例)就像盖高楼打地基一样如果第一处地基打不好后面的地基就不稳固人生的地基从一开始就要打好17.根据上下文,拟出楹联的下联。

惠州西湖丰渚园内的多对楹联使游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陶冶性情。

大门楹联“门倚东江遥接罗浮紫气,__________________”,寥寥二十字,把丰渚园的地理位置和惠州的主要名胜古迹概括其中,上联写罗浮山,下联叙泗州塔,一“遥”一“近”,一“倚”一“依”,写出了物华天宝聚惠州、紫气彤云映丰渚的特色。

【解析】须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拟下联。

下联中要有“近”“依”“彤云”“玉塔”(泗州塔,又称玉塔);“园”可换用“庭”“榭”“轩”“廊”等单音词,“荷淀”可换用“西湖”“平湖”等表示地物、景色的双音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