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习题1
黑龙江张晓艳三年级政治《灿烂的中华文化》V1

翻转课堂之《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一、课前准备(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五课第一框,八年级已学过《多元文化地球村》。
探讨的是世界各国的文化,为本课作过铺垫。
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很好的准备。
3.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当中;中华文化对今天的中国人具有深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从中华文华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结合各个民族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从今天的独特生活方式和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能够感受中华文化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培养和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4.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本课的重点;(2)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是本课的难点5.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堂上,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最后由小组代表与班级同学将自己小组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第1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

文 学 家 苏轼
巴金
老舍
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和深远影响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68) 地位: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
奇葩
影响:(中华民族优良历史 文化传统的影响)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
②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P68)
知识 导航
灿烂的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如何产生?
2.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包受磨 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 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括哪 些? 4.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5.中华文化的地位及影响分别是 什么?
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1.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有哪些?
2.中华美德具有的品质? (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与时俱进)
战国初期,墨子开创了墨家学派。 墨子 墨子名翟,鲁国人,他的思想在当 时比较进步的,主张“兼爱”、 “非攻”,主张节约、反对浪费, 主张选举贤能。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 名轲,邹国人,著有《孟子》一书。 他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宣扬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 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思想。
荀子(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一位唯物 荀 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星坠日食,刮风下 子 雨,春生夏长,是自然界的变化。人力
能够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
务。这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
庄
子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名周,著
有,《庄子》一书。庄子鄙视富贵利禄,
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
平社会现象。但他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
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 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九年级思想品德 《灿烂的中华文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这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源远流长
为什么中华文化历 经沧桑,饱受磨难,却 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 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之中。
思考:灿烂的中华文化是由哪些
共同组成?(p65②)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
君子强学而力行。
中华美德的传承与发扬
南京路上好八连 • 过去的“三件宝” 现在的“新三件” • 过去提倡的“五个一” 现在提倡的“五个一点” 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其内容和 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与时俱进!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我们懂得了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 朵璀璨的奇葩。中华文化在自己发展 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 也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并且随着 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 形成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显示了中 华文子还是德国人心中“ 最知名的中国人”。一位叫马克的德国人说:“这是中国 的经典,也是我们的经典。 一代文豪托尔斯泰对老子也十分推崇,有人问他,世界哪 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深,他回答说,孔子、孟子对 他影响很大,而老子对他影响巨大。 尼采评论《道德经》一书说: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 宝藏,放入汲桶,垂手可得。
苏 武 牧 羊
公元前100 年,中郎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因其 副使张胜参加匈奴内部的斗争而受牵连被囚禁 。匈奴单于派人劝苏武投降,誓死不屈。匈奴 又采取各种手段,迫苏武就范未成,将苏武流 放至荒无人烟的北海牧羊。身陷绝境的苏武以 草根野鼠为食,面对南天,怀念祖国,强烈的 爱国信念,使他顽强地与困境抗争。公元前81 年,因匈奴与汉和好,白发苍苍的苏武被遣回 朝。苏武经磨难而不屈,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和爱国之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 动动脑 给配对:
A、以自己的利益为本,以国家、民族利 益为重的爱过主义精神。 B、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C、崇尚人伦和谐的道德传统。 D、捍卫道德尊严,“守死善道”的精神 气节。 ①礼之用 ,和为贵 ②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③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③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这些名言警句对我们民族有哪些影响? 这些名言警句对我们民族有哪些影响?
共同探究: 共同探究: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 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 生命力、 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活动二 :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学 楷 模 做 模 范
活动一: 活动一: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 中华文化的组成
文化典籍 科技工艺 文学艺术 中国哲学 道德伦理大精深
相关链接:
距著名的殷墟西北二十多千米的 河南省安阳县渔洋村,完整地记录着 六千多年不断代的中华文明史。从仰 韶文化、龙山文化、下七恒文化,到 商、春秋战国,到汉代、北朝、宋、 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 演变,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和印记。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 些充满哲理的谚语或格言。 吃一堑,长一智 车到山前必有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上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2、孔子学院的世界步伐
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 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 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 开始的。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 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 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 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 想的现实实践。至今,中国已经与全 球5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23个建立 孔子学院的协议。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五课第一节灿烂的中华文化第一步:温故知新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2、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答: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要实现文明,就要了解灿烂的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们该学第几课了?(实际是导入)第二步:明确目标我们这节课学习第一节《灿烂的中华文化》,猜猜:这节课我们将会学到什么知识?(设疑,引起学生注意)1、通过学习,我们将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通过学习,我们将知道中华文化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通过学习,我们将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4、通过学习,我们的学习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5、通过学习,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激发我们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激情。
第三步:自主学习为了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请带着以下问题看教材第66页到第69页,思考,勾画。
1、说说中华文化的来源。
2、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哪些?3、中华文化延绵不绝、历久弥新。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谈谈你对此有什么感受?4、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5、中华文化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什么?6、讲一讲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的故事。
说说期中所包含的传统美德,再说一说这些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7、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形成了哪些传统美德?8、完成教材第69页的连线题。
9、南京路上好八连新旧三件宝的事例说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第四步:合作探究1、展开讨论。
2、自己弄不懂的问题问问别的同学。
第五步:导学释疑根据情况讲解,重点强调中华文化的内涵和所形成的中华传统美德。
重点记住: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2016人教版九年级政治第五课第二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美德的形成
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 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 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特点)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 历久弥新的品质
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
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 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 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 贵的精神财富。
传统美德的内容有哪些
1、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 趣 4、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 6、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 7、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 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 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 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1、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 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 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2、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 创造力之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 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奇葩。中华文化是中 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 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 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 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3、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与外国友人 交往时,你会向他们推荐那些“中华文化名 片”?
1、儒家文化 2、红色文化 3、民俗文化 4、艺术文化
灿烂的中华文化17

是()
①圆明园被焚毁②与外国一系列不平
等协议的签署③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④洋
B 务运动的出现 A. ①②③④ C. ①②
B. ①②③ D. ①②④
立意: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经历衰微表现 的理解程度。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
脉相承”的选项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
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D A.①②③
C.①②③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与你共勉:
最大的收获在于我 们的缺点得到补救,我 们的错误得到纠正。
失败是成功之母。
广州市知用中学陈继烈老师赠言
A C.文化的交流是世界各国合作交流的根本动力
D.改革开放是中华文化具有巨大魁力的根本原因
4.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
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会谈时强调,为了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的福拉,基于
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主张,共
同致力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
展,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背景
强不息”的长征精神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壮
举,在今天,我们仍要弘扬长征精神,让长征
精神永放光芒。这是因为
A.有了长征精神,就一定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
社进程
B.长征精神仍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精神火炬
C.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
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D. 长征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
过程
B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p80.二.3. (2) (3)]
知识点: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 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兄弟民族文 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 文化。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 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 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五单元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5.1 文化根 中国心 第1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古印度的代表“哈拉巴文化”经过异族的侵略和摧残之后,已经灭绝。中国几千年来,也和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一样,不断遭受异族文明摧毁。但是中国依然屹立不倒,没有消亡。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包括历史记载、种族变迁、文化制度、技术发展、风俗习惯,都由中国祖先一点一滴地记录了下来,并且延续至今,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最引以自豪的一件事。
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 题
5.1.(1)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第 课时
主备人
执教者
审 核
审 签
累 计 课 时
总第 课时
使 用 时 间
学习
目标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知道中华文化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3.通过学习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性。
难点: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性
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及内容
课堂随笔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
然而,四大文明除了中华文明以外,其余三大文明古国全部在历史长河之中销声匿迹了。古巴比伦王国早已经消失在沙漠中了。现在建立在当初那个古巴比伦文明发源地上的国家,被称为伊拉克共和国,与之没有半点关系。曾经无比繁华的空中花园,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遗址。
xx年10月31日的晚上,在青岛的某个地铁站内,有两名女子因为其万圣节的妆容太过于奇葩,引起了许多乘坐地铁的乘客不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灿烂的中华文化》习题
一、单选题
1、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A、中国是文明古国
B、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C、中国人勤劳勇敢
D、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2、几千年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其主要特征是
A、善于创新,内容丰富
B、坚守传统,封闭保守
C、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善于学习,形式多样
二、多选题
3、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具有深远的影响
A、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B、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C、影响中国现代的力量减弱了
D、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以下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
A、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简答题
5、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如何创造的?
参考答案:
1、B 2、C 3、ABD 4、ABD
5、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在数千年历史中,我国
各族人民共同繁衍、生息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
流、借鉴和融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