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初中化学: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酸雨的产生是这样的: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降雨时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pH值约为5.6~5.7.在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正式定为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或石油等排放的,以及汽车尾气释放的硫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等酸性物质.酸雨的危害:酸雨对河湖、植物、土壤等均有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势必危及野生动物的生存,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如图所示:综合起来说,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1.酸雨直接危害的首先是植物.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2.酸雨可破坏水体环境,引起经济损失,危及生态平衡.当pH值降至5.0以下,鱼卵多不能正常孵化,即使孵化,骨骼也常是畸形的;加之河底淤泥中的有毒金属遇酸溶解,更加速了水生生物的死亡.3.酸雨也可使土壤酸化,影响和破坏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锌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导致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逐步退化.正因为这些,酸雨被冠以“空中死神”、“空中恶魔”、“空中杀手”等令人诅咒的名字.4.酸雨还可对文物古迹、建筑物、工业设备、通讯电缆、铁路桥梁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令人十分心痛.许多刚落成或装饰一新的建筑在几场酸雨之后变得暗淡无光,例如,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雅典古城的大理石建筑和雕塑已千疮百孔,层层剥落.重庆嘉陵江大桥,其腐蚀速度为每年0.16毫米,用于钢结构的维护费每年达20万元以上.也有人就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做过研究,认为近30年来其受侵蚀的厚度已超过1厘米,比在自然状态下快几十倍.5.酸雨还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含酸性物质的空气能使人的呼吸道疾病加重.酸雨中含有的甲醛、丙烯酸等对人的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要高10倍,其微粒可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当空气中含0.8mg/L 硫酸雾时,就会使人难受而致病.或者是人们饮用酸化的地面水和由土壤渗入金属含量较高的地下水,食用酸化湖泊和河流的鱼类等,一些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进入人体,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酸雨的防治: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1.调整以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比如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2.加强技术研究,减少不达标的废气排放,积极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进燃煤技术,改进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国酸雨的主要祸根,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对二氧化硫超标区和酸雨污染区进行了严格控制(即“两控区”).控制高硫煤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另外,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还有,在酸雨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污染重的地区可栽种一些对二氧化硫有吸收能力的植物,如垂山楂、洋槐、云杉、桃树、侧柏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空气的污染、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溶液pH的测定、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及其来源、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及其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及其实现途径和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识记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时,可以联系着空气的污染或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来理解和识记,效果会更好些.2.对于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来源,不仅仅是煤炭或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等尾气的排放;主要是使用含有硫元素或氮元素的物质,都会有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等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导致或加重酸雨的形成.例如,如果使用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来冶炼生铁时,就会使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的污染或酸雨的产生.3.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主要是碳酸钙(或金属铁)与相应的酸发生的化学反应;还有,使用熟石灰(或生石灰)来改良酸雨造成的酸性土壤时,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相应的酸发生的中和反应(若用的是氧化钙,则还有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等.。
酸雨

酸雨 (acid rain)是指PH值小于5[1].65的酸 性降水。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 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叫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的 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 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 硫酸雨,少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 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 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 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
3.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 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 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 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 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 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 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 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 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 4.酸雨能使非金属建 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 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建筑材 料变脏, 变黑, 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 被人们称之 为 “黑壳"”效应。
酸雨的形成
酸雨区
• 某地收集到酸雨样品, 还不能算是酸雨区, 因为一 年可有数十场雨, 某场雨可能是酸雨,某场雨可能不是 酸雨, 所以要看年均值。目前我国定义酸雨区的科学标 准尚在讨论之中, 但一般认为: 年均降水pH高于5.65, 酸雨率是0-20%,为非酸雨区;pH在5.30--5.60之间, 酸 雨率是10--40% , 为轻酸雨区; pH在5.00--5.30之间, 酸雨率是30-60%,为中度酸雨区;pH在4.70--5.00之间, 酸雨率是50-80%,为较重酸雨区;pH小于4.70, 酸雨率 是70-100%,为重酸雨区。这就是所谓的五级标准。其实, 北京、西宁、兰州和乌鲁木齐等市也收集到几场酸雨,但 年均pH和酸雨率都在非酸雨区标准内,故为非酸雨区。
酸雨的形成机制与防控

酸雨的形成机制与防控随着我国及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如何减少与预防硫的排放已成为世界环保的主题。
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酸雨的形成机制,酸雨的危害,酸雨的防控1.酸雨的形成机制酸雨这一概念是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于1872年最先提出的。
顾名思义,酸雨就是显酸性的雨。
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
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水”。
又称为“酸沉降”,再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
关于酸雨的形成机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酸性气体的排放,二是酸性气体在空气中的氧化,三是湿沉降(酸雨的沉降) 。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研究酸雨,经多年的观测和实验分析,现已确认,大气中的SO和NO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据美国测定的酸雨成份: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的是碳酸和少量有机物。
除自然原因,包括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地震、雷电,以及海陆生物尸体的分解,海水的溅散和蒸发外,主要就是人为原因了。
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等,它们排放出的烟中含有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特别是煤,每年排放的SO中约有66.7,来自煤的燃烧。
对于我国这样的产煤大国,以煤为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情况就更严重了;二是有色金属冶炼时逸出大量的SO气体;三是化工生产,特别是硫酸和硝酸的生产制备时产生的气体;五是工业生产,土壤中的某些有机体(化肥等)释放分解产生的NO等。
总之酸性物质主要是人类工业污染的产物。
大气环境中有了酸性物质,是产生酸雨的先决条件。
但酸雨的形成,还与大气环境的条件和形成过程有关。
2005年中国酸雨时空分布特征

2005年中国酸雨时空分布特征赵艳霞;侯青;徐晓斌;丁国安;王淑凤【期刊名称】《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年(卷),期】2006(2)5【摘要】根据中国气象局酸雨站网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2005年全国降水酸度(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年均降水pH值和酸雨发生频率,统计了酸雨逐月变化情况和各省酸雨总体变化趋势;将2005年全国酸雨状况与2004年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认为,2005年全国酸雨污染形势趋于加重.另外,对近3 a来部分台站降水的pH 值明显降低的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总页数】4页(P242-245)【作者】赵艳霞;侯青;徐晓斌;丁国安;王淑凤【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相关文献】1.1993-2004年华东部分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J], 张明明;杨军;黄志勇;徐静馨2.基于GIS的中国酸雨控制区酸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J], 徐晓华;徐光来3.江苏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及酸雨潜势预报因子 [J], 刘梅;濮梅娟;尹东屏;张备4.浅析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 [J], 于宁5.南通市酸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析 [J], 张琪; 顾沛澍; 袁晶; 李超; 吴彩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酸雨成因及其防治

酸雨成因及其防治王楠(0910250109 应化081 环境与化学学院)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我国已成为继北欧和北美之后的第三大酸雨区,占国土总面积的40%的地区受到酸雨的危害。
酸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根据中国酸雨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家的制定控制目标,提出了具体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酸雨自然成因危害对策Acid rain cause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WANG Nan(department of Application chemistry major in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Abstract The viewpoints that the harmfulness of acid rain to macro-agricultur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10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ere put forward at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1996. With the develop- ment of modern industry,following the North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China has became the 3rd largest acid rain area in the world,and 40% of her area is harmed by acid rain. Acid rain alread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restrai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ina. Lastly,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instance, and considering the national controlling aims, bring out the concrete counter measures for controlling acid rain in China.Key words acid rain;causes of natural formation;harmfulness;countermeasures0前言酸雨是地球化学气候中人类影响的重要特征,又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标志之一。
论文。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论文。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随着工业的发展,燃煤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酸性气体。
这些气体在高空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了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酸雨。
这些酸性气体也会与氨气和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硫酸盐和硝酸盐,进一步加剧酸雨的程度。
二)酸雨的危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它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导致渔业资源减少等。
同时,酸雨还会损害建筑物和文物,加速金属的腐蚀和石材的风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酸雨的防治措施为了控制酸雨的污染,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其中包括减少燃煤和汽车排放的废气,采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实施土壤修复和植树造林等。
此外,全球各国还加强了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酸雨的挑战。
4HNO3等酸性物质,导致降水酸化。
此外,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也会对酸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甚至CO2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生成酸雨。
酸雾和酸雨的形成还与臭氧等氧化性物质有关,它们会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物与水结合后形成酸性物质。
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环境酸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酸雨主要由NOxSO2等大气污染物与水分反应形成。
除此之外,还有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
酸雾和酸雨的形成还与臭氧等氧化性物质有关。
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环境酸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硫酸约占60%~65%,硝酸约30%,盐酸约5%,有机酸约2%左右。
二氧化硫是硫酸的主要排放源,主要来自发电厂、钢铁厂、冶炼厂等。
全球每年人为释放的二氧化硫约1.6亿吨。
氮氧化物则主要来自高温燃烧,如汽车发动机和矿物燃料燃烧。
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自然源相比数量上虽然大体相当,但因自然界自我清洁能力有限,人为造成的二氧化硫量居多。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环境化学复习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80%-90%_。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_、__农业_、__交通_、和__生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三种。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A 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 CdB HgC Pb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B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 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几类,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NO + hν NO + O 2(2)HNO+ hν HO + NO 或HNO+ hν H + NO 2 2 2(3)HNO+ hν HO + NO 3 2(4)HCO + hν H + HCO 或HCO + hν H + CO 222(5)CHX + hν CH + X 332、大气中的NO可以转化成 HNO 、 NO和 HNO 等物质。
2333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的反应机理如下: 3CH(O)CH 232第 1 页共 10 页环境化学复习题库+ CH == CH HCO+HCOO O32222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和湿沉降两种。
干沉降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CFmCln + hv CFmCln-1 + ClCl + O O + ClO 32ClO +O O + Cl 2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____温室效应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光化学烟雾_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南方地区的酸雨比北方地区严重的原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南方地区的酸雨比北方地区严重的原因一、典题示例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酸雨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所给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如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其危害。
(2)防治该地区酸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变化趋势:呈波动上升趋势。
原因:工业的发展,煤的大量使用,酸性气体排放增多;汽车尾气排放不断增多。
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繁殖及其生长;土壤酸化,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腐蚀建筑物,造成文物损失;腐蚀树叶,影响森林生长。
(2)加大环境立法、执法和监测的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公众的参与意识;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高耗能产业的比重;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酸雨的整体趋势为波动上升;出现的原因主要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和生活中排放的酸性气体两方面分析;危害主要从对水资源、生物、土壤、文物等方面进行分析。
(2)措施主要从能源利用、污染气体排放、监管和大众参与意识等方面分析。
二、知识讲解我国南方地区的酸雨比北方地区严重的原因(1)南方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2)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和雨水结合,形成酸雨。
(3)南方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形较为封闭,不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
(4)南方地区的土壤为呈酸性的红壤,大气中的颗粒物也呈酸性,对大气中形成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
三、跟踪训练1.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
读人工浮岛水环境改良系统示意图(下图),说出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并描述它在改良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解析】人工浮岛的建设,生态效益是通过根系吸收水中养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遏制藻类生长。
改良生态环境的作用是浮岛上的植物能美化环境,给小鸟、乌龟、青蛙等能提供栖息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1卷 4期 21 0 0年 8 月
应 用 气 象 学 报
J 0URNAL 0F AP E M ETEOROI0G1 PI D I CAL S ENCE CI
Vo1 1,NO. .2 4 A u s 01 gu t2 0
北 京 地 区酸 雨 特 征 及 影 响 因 素
蒲维 维D 张小 玲” 徐 敬” 赵 秀娟D 徐 晓 峰
”( 国气 象 局 北 京 城 市 气象 研 究 所 , 京 10 8 ) 中 北 00 9
董 瑶 ¨ 于 波
( 京 市气 象 台 , 北 北京 1 0 8 ) 00 9
摘
要
利 用 2 0 20 0 3 0 8年北 京 地 区 3个 酸 雨 观测 站 ( 京 市 观 象 台 、 平 站 、 甸 子 站 ) 酸 雨 观 测 资料 并 结 合 探 空 北 昌 上 的 及 大气 成 分 资 料 , 析 了近 年 来 北 京地 区 的 酸雨 变 化 特 征 , 究 了不 同气 象 条 件 和 大 气 污 染 物 对 酸 雨 的 影 响 。结 分 研 果 表 明 :0 3 2 0 20 08年 降 水 平 均 p 值 均 小 于 5 6 且 近 6 来 , H ., 年 降水 p 值 呈 波 动下 降 的趋 势 。北 京 地 区 夏 、 两 H 秋 季 降水 平 均 p 值 及 K 值 较 春 、 季 节 低 ;H 值及 K 值 随 降 水 量 的增 大呈 下 降 趋 势 , 强 酸 雨 频 率 则 随 降 水 量 的 H 冬 p 而
水 化学组 成 的关 系等进行 了分 析研 究[
 ̄ 1。2 83 0 - 2
世纪 9 0年代后期 以来 , 京地 区对 空气 污染 治理 措 北 施 的力度 越来越 大 , 京 地 区 的 S 排 放 总量 持续 北 O 下降, 空气 中总 悬 浮颗 粒 物质 量 浓 度 也呈 现 大 幅 下 降趋 势 , 由于汽 车尾气 排放污 染物 的快 速增 加 , 但 来 自于 气 粒 转 化 的 二 次 颗 粒 物 污 染 特 征 逐 渐 突 出E2 , 京地 区 大 气 污染 特 征 的这 些 变 化 无 疑将 92 北 ,3 对 区域 内酸雨污染 发展趋 势产 生重 要影 响 。本文利 用北 京市气 象局 3个酸雨 观测站 近 6年 的酸 雨观测 资料 , 析 北 京 地 区 2 0 - 2 0 分 0 3 0 8年 的 酸 雨 变 化 特 征 , 结合 同期 的 高空 风探 测 资 料 和大 气 成 分 观测 并 资料 , 探讨 和分析北 京地 区酸雨变 化 的影 响 因素 。
有重要影响 。
关 键 词 :酸雨 ; H 值 ; 值 ; 雨 频 率 ; 响 因素 p K 酸 影
颗粒物 去 除机 制和 效 率研 究__指 p 值 小 于 5 6的 大气 降水 ( 、 、 H . 雪 雨
化与排 放 源 位 置 、 形 条 件 、 导 风 向 等 因素 的关 地 主 系_J 气象 条件 变化对 降水 酸度 的 影 响口 等 。近 1; 。 年来 , 随着城市 化进程 的不 断加速 , 国东部 发达 地 我 区城市群 大气 污染呈现 煤烟 型与机 动 车尾气 污染 共 存 的复合型 大气 污染 特 征 , 为 主要 致 酸 物 质之 一 作 的 S 对 降水 酸度 的贡献 相对 降低 , NO 的贡献 O。 而 明显增加 , 酸雨 污染类 型 已逐 渐 由硫 酸 型 向硫 酸一 硝 酸型转 变 l _ 1 引。北 京 作 为北 方 最 大 的 城 市 群—— 京
全 国酸 雨 发 展 进 入 相 对 稳 定 期 , 雨 污 染 发 展 势 头 酸
得 到 一 定 遏 制 _ 。2 0 4 ] 0 0年 后 全 国 S , O NO 排 放 总
津冀地 区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酸雨 问题也 受 到广 泛 其
关注, 已有一些 学 者对 北 京地 区大 气 污染 及 其 与 降
量 的快速 反弹 , 种污染 物 的排放 量分 别 于 2 0 两 0 5年
和 20 0 3年恢 复 到并 超 过 1 9 — 1 9 9 5 9 6年 的水 平 , 全 国酸雨污染 又趋 于 严重 _ 。2 0 5 0 6年 , 国酸雨 形 势 ] 我 进 一步恶 化 , 酸雨 区 ( H 值 < 4 5 ) 围为 1 9 重 p .0 范 94 年 以来最 大 , 并呈 现 明显 向北扩 展 的趋 势 , 酸雨 区 强 降水 酸度 整体上 有所减 弱_ 。 6 ]
雹等 ) 。通常认 为 , 人类 排放 的硫 氧化 物和 氮氧 化物
在大气 环境 中经过各 种氧 化反应 生成 的硫 酸 和硝酸 是导 致 降 水 酸 化 的 主要 致 酸 污 染 物 质[ 。我 国从 1 ] 17 9 9年开 始进 行 降水 酸 度 监 测 , 测 结 果 表 明 :O 监 2 世纪 8 0年代 中期 , 平均 降水 p 值 小 于 5 6的地 年 H . 区主要 在西南 、 华南 以及东 南 沿 海一 带 _ 。9 2 ] 0年代 以来 , 雨 出现 的区 域较 8 酸 O年代 发 生 了 明显 变 化 , 酸雨 区面积扩 大 , 酸雨 频率 逐 年 上升 。9 ] O年代 后 期实施 双控 区政策后 ,(。 污染 物排 放总 量 下降 , 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