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酸雨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合集下载

酸雨监测统计分析及防治对策

酸雨监测统计分析及防治对策

酸雨监测统计分析及防治对策大气降水酸化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秭归作为我国三大酸雨区华中地区的一部分,酸雨观测统计分析极其重要,当前国家倡导绿色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也尤为重要。

此文为今后本县的大气污染防治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酸雨监测统计分析1.1pH、K值及降水量变化。

秭归县酸雨频率达83%,而强酸雨频率达70%;酸性降水量比例为35%,强酸性降水的比例高达65%。

因此,如果发生酸性降水或强酸性降水,那么降水量一般大于全部降水日数的平均降水量。

2008~2017年,此10年间,2008年与2009年的酸雨污染最严重,且年平均降水pH值为4.21,而酸雨及强酸雨出现频率分别为92%及88%,酸性降水比值及强酸性降水比值分别是91%和89%,历年平均每月pH值及K值如图1、图2所示。

1.2年度变化特征。

10年间,秭归酸雨观测站的平均降水pH值呈上升的趋势,可见2009年以来我县酸雨污染在逐渐减轻且pH值以每年0.13的速率递增。

按一般酸雨区划分,秭归县则属于重酸雨区或较重酸雨区,与历年资料相比,近几年秭归强酸雨呈减少趋势,但是酸雨的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1.3季节性变化特征。

根据秭归的酸雨数据,秭归县的酸雨情况是随着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并且变化异常显著。

比如冬季出现酸雨的频率最高为77%,次大为春季,后面是秋季和夏季;其中冬季降水pH值低至3.77,夏季则高达6.43。

另外,K值的季节性变化也比较明显。

冬季K值非常大,而夏季比较小,由此则可得出:冬季可能因为有明显的霾、扬尘、风沙等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对降水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综合比较之后得出:秭归县的呈现酸雨季节性分布的特点,即夏季是秭归县酸雨污染最弱的季节,冬季是秭归县酸雨污染最为严重的季节。

秭归县逐月总降水量及酸性总降水的pH值及K值的统计情况是:8月份酸雨量最多为370.1mm,12月份最少3.0mm。

月均最大pH值为6.43(出现在7月份),最小值为3.77(出现在1月份);另外,6月、7月以及8月份平均降水pH值较大,且均大于4.8、接近5.6,基本属于非酸性降水;而其他月份降水平均pH值较小均小于5.6,属于酸性。

嘉兴市2010年(3.6)春汛洪水及灾害成因分析

嘉兴市2010年(3.6)春汛洪水及灾害成因分析

嘉兴市2010年(3.6)春汛洪水及灾害成因分析摘要:春汛一般发生在3-5月份,以往在南方地区发生几率较小,因此不太重视其危害。

随着全球气候异常,春汛发生次数越来越多,影响愈发突出。

2010年3月,嘉兴市由于持续降雨,引发罕见春汛,由于存在防御经验上的不足,我市损失较为严重。

本文通过对此次洪水及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洪水防御对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成因分析;春汛洪水;嘉兴市1.引言嘉兴市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受东亚季风控制,降水充沛,其中以梅汛和台汛雨量最为集中。

春汛一般是指由于春季冰雪消融而引起江河水位上涨,或因冷暖气流交替,致使霪雨不断,甚至引发汛情,我国南方春汛发生几率较小。

我市建国以来仅有1980年、1993年发生过春汛,但灾害程度均较小。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南方发生春汛的几率不断增加,2010年、2012年、2013年我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春汛灾害,其中以2010年最为典型。

因此,研究2010年(3.6)春汛对于本地区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基本情况2.1自然地理嘉兴市地处杭嘉湖平原东部,北接江苏吴江,西接东苕溪,东临上海,南靠杭州湾和钱塘江。

全市河网密布,湖荡众多,陆域面积3915km2,地势低平,尤其以秀洲区和嘉善县北部最为低洼,平均田面高程 1.3~1.8m,最低处仅 1.0~1.2m,沿海有少量低丘和山地[1]。

2.2防洪形势嘉兴市地处浙北,又是太湖流域末端,除了要承接本地暴雨形成的洪水外,西部导流港东泄以及太湖北水南压造成大量客水进入我市,黄浦江潮位顶托导致我市东泄洪水能力减弱,这些特点给我市防洪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近年来嘉兴市开浚河道、梳理水系、大力发展城市防洪工程、圩区工程建设,防洪抗灾能力有所增强,但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杭嘉湖南排工程由于长期运行,已严重老化,工程隐患不断增加,排涝能力逐年下降;各地抗灾能力差异性较大,许多低洼地区尤其是秀洲、嘉善北部、平湖、海盐部分乡镇由于设防标准较低,甚至无设防保护,逢雨必涝,防洪形势还很严峻。

酸雨分析报告

酸雨分析报告

酸雨分析报告1. 引言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酸性成分的降水,主要包括硫酸和硝酸。

这些酸性物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大气污染。

酸雨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酸雨的成因、影响和解决办法进行分析。

2. 酸雨的成因酸雨的主要成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2.1 人类活动导致的酸雨人类活动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最终形成酸雨。

2.2 自然因素导致的酸雨自然因素也是酸雨形成的原因之一。

火山喷发和植被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硫酸和硝酸物质,这些物质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反应形成酸雨。

此外,大气中的氧化物和酵母等微生物的氧化作用也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3. 酸雨的影响酸雨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3.1 环境影响酸雨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植被的生长环境,降低土壤的肥力,最终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对城市环境造成破坏。

酸雨还会使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3.2 生物影响酸雨对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水生生物对水体酸化非常敏感,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

陆生植物也会受到酸雨的影响,特别是针叶树种更容易受到伤害。

3.3 人类健康影响长期接触酸雨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酸雨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

酸雨中还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长期暴露会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

4. 酸雨的解决办法为了解决酸雨问题,需要从源头和治理两个方面来进行努力。

4.1 从源头控制酸雨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防止酸雨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

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排放控制,推广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是有效的方法。

4.2 治理酸雨的方法针对已经形成的酸雨,可以采取中和酸雨的方法进行治理。

酸雨污染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

酸雨污染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

酸雨污染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酸雨,被视为“无声的灾祸”,是当今人类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降水质量及酸雨污染特征逐渐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本文通过统计、整理嘉兴市“十一五”期间降水pH值、酸雨率、降水离子组分的相关数据对降水质量进行分析,阐述了降水质量变化趋势、酸雨污染季节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了控制我市酸雨污染的相应对策建议。

标签:酸雨酸碱平衡重度酸雨区1 降水质量现状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总称为降水,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0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以pH值5.60作为划分酸雨的界限,pH值小于5.60的降水即为酸雨。

根据国家对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酸雨污染控制的要求,评价目前我市的酸雨污染现状(见表1)。

表1 酸雨类别划分情况■1.1 pH值及酸雨率2010年,嘉兴市6个城市均开展了酸雨监测,全市6个降水监测点共收集降水样品519个,其中酸雨样品471个,酸雨样品率为90.8%;采水量8181毫米,其中酸雨量7602毫米,酸雨量占比为92.9%。

全市降水pH值范围处于3.39 ~6.87之间,均值为4.50,属于中酸雨区,但也是重度酸雨区的临界线。

pH均值最高的是平湖(4.89),最低的是海盐(4.05)。

酸雨样品率最高的是嘉善(100%),最低的是嘉兴市区(67.9%)。

与2009年相比,全市pH均值上升0.12个pH单位,酸雨率下降了5.7个百分点,各城市pH均值都有所上升,酸雨样品率除嘉善外都略微下降,我市由重酸雨区上升为中酸雨区,酸雨污染有所减轻,酸雨状况得到缓解。

其中,市区和海宁的降水质量有显著改善,酸雨样品率降幅分别为20.9个百分点和8.8个百分点。

1.2 降水离子组分2010年,市区、海宁、海盐和桐乡开展了降水离子组分分析。

结果如表2显示,各县(市、区)降水的pH均值处于4.05~4.64之间。

降水中主要阴离子为SO42-和NO3-,分别占阴离子总量的58.1%和25.8%;主要阳离子为NH4+和Ca2+,分别占阳离子总量的35.5%和38.7%。

我国不同地区酸雨的分布特征

我国不同地区酸雨的分布特征

我国不同地区酸雨的分布特征摘要:当今,酸雨已发展成国际性的环境问题,由于我国以燃煤为主要能源,并且能源消耗迅速增加,酸雨问题必将变得更加突出,酸雨已成为污染环境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酸雨、地理分布。

1872年英国化学家Smith在《空气和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中首次提出酸雨这个概念,到20 世纪40 年代酸雨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此后展开了对酸雨各方面的大量研究。

我国开展酸雨研究的时间比国外要落后一段时间, 1974年在北京开始对酸雨进行监测,其后陆续在其他城市也展开了研究,并在1989年开始建立全国的酸雨监测网 ,国家也高度重视酸雨的研究。

酸雨的危害:(1)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影响鱼类和其他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2)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

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

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

(3)对人体的影响。

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的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概率增加。

(4)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

目前我国定义酸雨区的科学标准尚在讨论之中,但一般认为:年均降水pH 值高于5.65,酸雨率是0-20%,为非酸雨区;pH值在5.30--5.60之间,酸雨率是10--40% ,为轻酸雨区; pH值在5.00--5.30之间,酸雨率是30-60%,为中度酸雨区;pH值在4.70--5.00之间,酸雨率是50-80%,为较重酸雨区;pH值小于4.70,酸雨率是70-100%,为重酸雨区。

这就是所谓的五级标准。

我国酸雨已成为普遍性的污染问题。

在1982年的酸雨普查中发现除吉林、甘肃和临夏外,其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出现酸雨,酸雨已覆盖国土面积的40%[ 17 ] 。

嘉兴市酸雨污染特征及原因研究

嘉兴市酸雨污染特征及原因研究

嘉兴市酸雨污染特征及原因研究作者:金雪胡晓东周国良曾雯蒲凤莲来源:《绿色科技》2012年第02期摘要:对嘉兴市酸雨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嘉兴市区酸雨频率为69.2%,季节变化明显,春、冬污染大于夏、秋季。

酸雨污染以混合型污染为主,但硫酸盐对酸雨的贡献相对较高,降水中对酸雨主要起中和作用的离子为铵离子及钠离子。

“十一五”期间嘉兴市区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总体呈现改善,影响酸雨的主要因素为大气中的致酸前体物及气象条件。

关键词:pH值;酸雨频率;酸雨类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收稿日期:2012-02-作者简介:金雪(1984—),女,浙江嘉兴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中图分类号:X5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2-0135-031 引言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0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受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开始,酸雨已逐步成为世界的公害。

嘉兴市区是酸雨重污染区,本文主要分析嘉兴市区的酸雨污染特征,并对污染原因做了简要分析。

嘉兴市的降水监测点位有2个,分别设置于监测站和嘉北街道。

降水的采样频率为逢雨、雪必测,降水量使用同步监测数据。

降水的分析项目为pH值、降水量和电导率以及SO2-4、NO-3、Cl-、F-、K+、Na+、Ca2+、Mg2+、NH+4共9项离子,分析方法、分析用水等均按照HJ/T165-2004的要求执行;在准确度控制上,进行实验室内密码样的分析,分析结果全部合格,无问题值和离群值。

2 酸雨污染特征2.1 酸雨污染现状及污染类型2.1.1 降水pH值范围及酸雨频率2010年嘉兴市共采集水样品146个,降水的pH均值(雨量加权均值,下同)为4.36,pH值范围在3.33~6.87之间,酸雨频率为69.2%。

pH值≤4.50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30.1%,4.50<pH值<5.60的样品占39.1%;5.60≤pH值≤7.00的样品占30.8%;没有大于7.0的样品。

酸雨的分析和建议(生物)

酸雨的分析和建议(生物)

有关酸雨的分析和建议
酸雨最开始的定义是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当PH值大于7.0是为碱性,低于7.0时为酸性。

在自然环境中,典型的,天然的酸性物质是二氧化碳,其在水中溶解并达到平衡,相应的二十度水溶液PH值是5.6,是人们通常认为无其他杂质的大气降水具有的PH值。

酸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对大气降水成分的明显影响。

其主要与100至150年持续的社会工业化有关。

重庆就是一个工业化大城市,所以导致酸雨污染严重。

从地下开采的矿石或燃料,它们含有大量的硫,在精炼或燃烧的过程中,以二氧化硫的形式进入大气,混合着其他一些有害物质,是导致大气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认为,应该减少一些陈旧的,净化设施落后的重金属工厂和化工厂,淘汰落后的设备,并且适当减缓城市工业化的进度和城市工业化的范围。

这是有效缓解大型工业城市酸化污染的有效方法。

嘉兴市酸雨污染特征及原因研究

嘉兴市酸雨污染特征及原因研究

在 3 3 ~6 8 . 3 . 7之 间 , 酸雨频 率 为 6 . 。p 值 ≤ 92 H
45 . O的样 品 占样 品 总数 的 3 . , . 0 p 值 < O1 45< H
8月 份 其 离 子 浓度 异 常 偏 高 , 到其 他 月 份 平 均值 达 的近 1 2倍 , 能 受 到 台 风 降 水 中带 来 的海 盐 的影 可







2 酸雨 污 染 特 征
2 1 酸 雨 污 染 现 状 及 污 染 类 型 .
2 1 1 降 水 p 值 范 围及 酸 雨 频 率 . . H
最大, 占阴离 子 当量 浓 度 总 和 的 比例 为 5 . , 9 3 其 次 为硝 酸根 离子 占 2 . , 项离 子 总 和 占阴 离子 05 两
善 , 响 酸 雨 的主 要 因素 为 大 气 中的 致 酸 前 体 物 及 气 象条 件 。 影 关键 词 : H 值 ; 雨频 率 ; 雨 类 型 ; 氧 化 硫 ; p 酸 酸 二 氮氧 化 物
中 图分 类 号 : 5 7 X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9 4 ( 0 20 1 50 17 —94 2 1 )20 3 —3
收 稿 日期 :0 20 —2 2 1-20
作者简介 : 金
雪 (9 4 ) 女 , 江 嘉 兴 人 , 理工 程 师 , 18 , 浙 助 主要 从 事 环 境 监 测 工 作 。
1 5 3
金 雪等 : 嘉兴 市酸 雨污 染特征及 原 研 究
2 2 酸 雨季节 变化 . 2 2 1 降水 p 值及 酸 雨频 率季节 变化 . .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兴市酸雨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作者:魏俊吴明江
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7年第12期
摘要选取嘉兴市2006—2011年酸雨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嘉兴市降水pH值的月、季年分布,通过酸雨与有关气象要素对比分析,揭示降水量、风向、风速等气象因子对形成酸雨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嘉兴市春、冬季强酸雨频率高于夏、秋季;2月酸雨频率最高,7月最低;在W-N-E走向盛行风下,酸雨频率较高;嘉兴市年均酸雨pH值都
关键词酸雨;特征;时空分布
中图分类号:X51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7.36.041
酸雨是指pH
1 酸雨基本概况
降水pH值5.6为非酸雨。

嘉兴市气象观测站自2006年开始酸雨监测,按照中国气象局制订的《酸雨观测业务规范》采集降水样品[2]。

每日08:00为酸雨观测降水采样日界,当日08:00至翌日08:00为一个降水采样日。

降水采样频率为逢雨、雪测量,降水量采用自动气象站的监测数据,分析项目包括pH值,电导率、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2 酸雨特征
2.1 嘉兴市酸雨月际特征
2006—2011年嘉兴市酸雨发生频率与月份有很大相关性,嘉兴市每年2—3月酸雨发生频率最高(如图1所示),达75%以上,对应pH低值区,说明酸雨发生频率高月份酸雨酸度也较高。

7月酸雨频率最小,为35.06%,酸雨强度也最弱,对应pH极大值,此时正是江淮连阴雨时期,降水量较大,对酸性物质湿沉降作用较强。

6月和8月是酸雨变化过渡阶段,酸雨频率是相邻两月中间数。

11—12月酸雨频率大幅回升,存在另一个酸雨频率大值区,但酸雨强度不大。

总之,酸雨频率与pH值呈负相关。

2.2 嘉兴市酸雨季变化特征
2006—2011年,嘉兴市酸雨季节变化较明显,夏季酸雨pH值明显高于其他季节,酸雨污染程度也相对较轻。

秋季相对春、冬季污染较轻,但酸度值仍偏高,达到强酸雨标准。

酸雨降水占全年总降水比例也呈夏、秋季较少,春、冬季较多现象,如图2所示。

主要是由于嘉兴市夏季雨水充沛,有利于大气中酸性物质溶解吸收,非酸性降水主要分布在连续性降水后期,由
于降水前期雨水对大气冲刷作用,酸沉降显著,有效减少大气中酸性污染物质,有利于大气扩散。

2.3 嘉兴市酸雨年际特征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嘉兴市强酸雨发生频率为55.3%(pH5.6),出现108次。

测得有效样本pH平均值几乎全部位于4.5强酸雨判定标准线以下,酸雨频率出现高的年份(2009年)pH值偏低,反之,酸雨降水频率少的年份(2006年,2011年)pH值偏高,如图3所示。

3 酸雨与风的关系
3.1 酸雨与风速关系
2009年,嘉兴市酸雨危害最严重,这与大气污染物对外扩散仅与大气稳定度和风有关。

风速、风向决定嘉兴市大气污染物对外扩散程度,也反映嘉兴市上风区污染情况。

风速小时,强酸雨所占比重较大,主要是嘉兴市内酸性污染源引起酸雨,没得到有效扩散而使强酸雨比例增高。

当风速达1.5 m/s时,降水次数、酸雨次数显著增加,强酸雨比例减少(如图4所示),说明嘉兴市致酸污染物输入量小于输出量,风速对酸雨降低起到缓冲。

当风速为1.6~3.3 m/s时,酸雨频率最小,风速对抑制酸雨最有效,当风速增大,上游酸性污染物输入量会增大,不利于酸雨扩散。

可见,风速对酸雨存在部分影响。

3.2 酸雨与风向关系
风向与酸雨频率的关系如图5所示。

风向决定了大气中酸根离子源汇方向及对污染物输送方向。

通过对2006—2011年风向资料统计分析,发现嘉兴市酸雨发生时盛行风向复杂,由西经过北到东方向酸雨频率较为统一,集中在80%左右,从地理位置上看,工业污染源也大多分布在测站的东、北、西方向。

嘉兴市地处沿海,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由于海洋净化作用,使得南方吹来风杂质较少,这也是东南、南向酸雨降水偏少原因。

4 结论
第一,嘉兴市酸雨的季节性变化显著,以春、冬季酸雨污染最为严重,春季酸雨频率最高达到70.7%,夏、秋季酸雨污染较轻,夏季酸雨频率最低,为47.9%。

其中又以2月酸雨频率最高,达到78.79%,3月、4月、5月和9月、10月、11月、12月酸雨频率也较高,达到50%以上。

7月酸雨频率最低,为35.76%,这可能与嘉兴市的梅雨季节雨水对酸性物质的冲刷沉降有关。

第二,风对酸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风向和风速上,在特定范围内,随着风速的增大,降水的酸雨频率大体呈正态分布,在达到酸雨频率的极大值后,风速对酸性降水能起到有效的遏制
作用,使酸雨频率有效减少。

当嘉兴市处在W-N-E走向的盛行风下,酸雨频率较高,均维持在60%以上。

第三,2006—2011年嘉兴市酸雨数据统计分析可知,年均酸雨pH在4.5以下,达到强酸雨标准,酸雨污染极其严重,需要进一步加以严格控制。

第四,2006—2011年,嘉兴市酸雨51.1%~65.1%,在2010年以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有效落实,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也有效遏制了酸雨的频率与强度的增长,使2011年呈现酸雨频率、pH值得双重回落,但酸雨危害依旧严重。

参考文献
[1]李明明,王雁,韩照宇,等.大同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J].气象环境学报,2011,27(4):30-33.
[2]金雪,胡晓东,周国良,等.嘉兴市酸雨污染特征及原因研究[J],2012(2):135-137.
(责任编辑:刘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