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合集下载

辛弃疾:《念奴娇》原文加赏析

辛弃疾:《念奴娇》原文加赏析

辛弃疾:《念奴娇》原文加赏析本文是关于经典美文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辛弃疾:《念奴娇》原文加赏析瓢泉酒酣和东坡韵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

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也应有,梅花争发。

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

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

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赏析】本词前有小序云:“瓢泉酒酣,和东坡韵”,是作者闲居铅山瓢泉时的感兴之作。

“ 和东坡韵”,指步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韵以追和。

东坡的原词,是贬官闲居黄州的所作,在抒发政治上失意的感慨这一点上,与辛词有相似之处。

辛词也以健笔抒豪情,风格上极力追步东坡。

今存稼轩词集中,和苏东坡《念奴娇》(大江东去)原韵之作共有四首,内容有相似和连贯处,疑为同时作。

第二首题下小注云,“再用前韵,和洪莘之通判《丹桂词》。

”洪莘之是洪迈长子,四词当作于稼轩赴闽前即绍熙元年或二年秋桂开时(1190或1191)。

时当稼轩江淮两湖为官解职后,郁郁不得志闲居于带湖(在江西上饶)。

这里所选为四首组词的第一首,像是总冒和序曲。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四十七岁谪黄州游赤壁时所作,为雄视千古抒发豪迈理想的绝唱名作。

稼轩写此组和作时年近半百,处境相类,心情与大苏亦有共鸣之处。

大苏作气魄宏伟浩歌壮烈横扫时空,实已难乎为继,正如鲁迅先生说自问非翻得出如来佛手心者大可不必动手。

稼轩敢于费力不讨好地来“和东坡韵”,当然不是角胜,大概是写下《念奴娇》这个词牌,大苏那股悲凉之气就袭上心头,不能自已。

但他还是没重复走怀古路子,而是另辟蹊径,尽情抒发自我反思,将志意和潜意识中心理障碍化为一系列诗的意象,成为烟云翻卷的长卷。

显示出另一种格调的宏伟。

稼轩和唱的第一首(即此所选),上片悲多于壮。

辛痛恨含混敷衍,但恰恰碰到上上下下含混敷衍的亡国环境,真是快男儿的悲剧。

朱敦儒《念奴娇》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朱敦儒《念奴娇》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朱敦儒《念奴娇》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念奴娇》别离情绪,奈一番好景,一番悲戚。

燕语莺啼人乍远,还是他乡寒食。

①桃李无言,②不堪攀折,总是风流客。

东君也自,③怪人冷淡踪迹。

花艳草草春工,酒随花意薄,疏狂何益。

④除却清风并皓月,脉脉此情谁识。

⑤料得文君,⑥重帘不卷,⑦且等闲消息。

不如归去,受他真个怜惜。

【注释】①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

《荆楚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他乡寒食:语本唐孟云卿《寒食》诗:“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 ②桃李无言:《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③东君:司春之神。

唐成彦雄《柳枝词》:“东君爱惜与先春,草泽无人处也新。

”④疏狂:狂放不羁不拘礼法。

柳永《凤栖梧》:“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 ⑤“除却”二句:韦庄《女冠子》:“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 ⑥文君:汉司马相如之妻卓文君(见《汉记·司马相如传》)。

此指抒情主人公所思之女性。

⑦重帘:重重帘幕。

【译文】离别后,面对一片美景,怎奈悲愁更剧。

双燕互吐知心的话语,黄鹂唱着柔情的歌曲,而我却辞她远去。

他乡飘泊,更逢寒食雨。

多情风流的过客,每喜在桃李下徘徊暂驻,默默无言的桃李,哪经得起他们相赠折取。

忧伤的离人自是无心赏春惜春,春神呵,你莫怪人对你冷淡如许。

春天草草地催开艳丽的鲜花,浮花浪蕊无情思,薄酒也难浇愁苦,狂放疏荡又有何益处?除了清风与明月,谁个能知晓我绵绵的情愫。

料想我的爱人深居闺中、重重帘幕无心卷,终日痴痴地等着我的信息。

真不如回去和她团聚,好好地享受她的温馨爱意。

(汤俊峰译)【集评】清·黄苏:“希真……词品清超,此作尤为峭拔,此必为乞休后作。

开首五句,言别京中友、途中冷淡情怀。

‘桃李’四句,不过言己心迹疏放冷淡。

次阕起处,言所以疏放冷淡之故,总是‘酒随花意薄’耳。

‘此情谁识’,见无人知此心者。

末说文君,说受他怜惜,隐见妻能知爱惜我,而世少爱惜我者矣。

《念奴娇》语文古诗介绍

《念奴娇》语文古诗介绍

五、知识问答 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是什么典故? ——这首词引用了“火烧赤壁”的典故。即赤壁之战,是指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 操大军的一场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 著名战争之一,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 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2、《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与《三国演义》为何不同? ——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且有儒将风度, 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形象 既有聪明能干的一面,又有狭隘嫉妒的一面,最后被诸葛亮气得 吐血而亡。这是三国演义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贬低周瑜严重扭曲历 史造成的。正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应该 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 三)宋词主要分几个派别,特征分别是什么,代 表人物分别是谁? 宋词分为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1、豪放派。作品多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 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 气。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 欧阳修等。 2、婉约派。作品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 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 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代表人物有李煜、柳 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四、词作鉴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这句 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 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 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 ,感情饱满。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此一 句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 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 面。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只用 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赤壁古 战场壮丽雄奇的图景,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

张孝祥的诗词《念奴娇》译文和注释

张孝祥的诗词《念奴娇》译文和注释

张孝祥的诗词《念奴娇》译文和注释《念奴娇》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鬓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叩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译文洞庭青草,临近中秋。

三万顷的湖面宽广,就像美玉田野营造成洁白的玉的世界。

上面只有我坐一条小舟,如一飘树叶。

明月的光辉散在湖面,一片银光,银河的影象在碧波中柔软地轻漾。

水面与天色,那么幽静,整个天水都清莹澄澈。

我心中悠然难言出那种美妙细微的感受。

想起在岭南这几年,皎洁的月光照见了我,只有月光可以见证我的忠肝义胆,高洁品质。

如今我年岁已老,秋风满襟,有寒冷的感觉,但我毫不在意,我心坚定稳坐着小船,泛舟在这沧浪旷海之间。

我要以西江的江水当作美酒,用北斗当勺为自己干杯,请世间一切来做宾客。

我要尽兴狂饮,拍打着船边引吭高歌。

欢乐得忘记了今夕是何年!注释洞庭青草:湖名。

二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为洞庭湖。

岭海:一作岭表。

即岭南,两广之地。

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

经年:年复一年,几年。

孤光:指月亮。

萧骚:萧条稀少貌。

尽挹:舀尽。

北斗:北斗七星,排列形似长勺。

扣舷:拍打船边。

扩展阅读:张孝祥的词成就张孝祥作为南宋初期文人,其文体靡所不该,而忧国慨敌的情怀无所不在。

客观而言,张孝祥的文不如诗,而诗则不如词。

其词“豪壮典丽”,并不局限于一种文风,而尤以忠愤悲慨的爱国词为世所名。

总观张孝祥的爱国词作,字里行间无一不表达了他对故国的哀思长怀,对北伐中原的讴歌颂扬和对萎靡国事的感愤悲慨:如《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写“万里中原烽火北”,表达了对在金人统治下的北中国的怀念;《水调歌头·和庞佑父》以“剪烛看吴钩”,“击楫誓中流”,表达北伐抗敌的热情。

他的代表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概括了自绍兴和议、隆兴元年符离兵败后20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对于南宋王朝不修边备、不用贤才、实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辛弃疾——《念奴娇》

辛弃疾——《念奴娇》

辛弃疾——《念奴娇》辛弃疾——《念奴娇》辛弃疾——《念奴娇》【年代】:宋【作者】:——《念奴娇》【内容】瓢泉酒酣,和东坡韵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

药笼功名,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争发。

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

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

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鉴赏】:作者的词,历来与的词并称,不少词论家将苏、辛目为同派。

辛词的确有得之于东坡者,这首《念奴娇》即其一例。

词前小序云:“瓢泉酒酣,和东坡韵”。

由此可知,此词是作者闲居铅山瓢泉时的感兴之作。

“和东坡韵”,指步东坡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韵以追和。

东坡的原词,是贬官闲居黄州的所作,在抒发政治上失意的感慨这一点上,与辛词有相似之处。

辛词也以健笔抒豪情,风格上极力追步东坡。

但两词相比较,不难发现他们心貌各别。

同为“豪放”的风格,苏词之放,表现为超逸放旷;辛词之放,则表现为悲壮激昂,同样是抒发政治失意的情怀,苏词的结尾,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老庄消极思想自解,显出颓废为自适的倾向;辛词则金刚怒目,感愤终篇,仍大呼“枉了冲冠发”,毫无出世之意。

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借助《念奴娇》这个声情激壮的调子来自抒胸怀的。

全词着意表现的,是这样一种悲剧性的英雄人物,他鄙弃世俗追求轩冕排场、荣花富贵的风尚,胸怀抗金恢复的事业,他日夜失去的北方河山,渴望能通过自己的英勇战斗来统一祖国,可却被卖国群小排斥在政府之外,不能一展宏图;他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申张正义,向往自由,可社会恶势力对他百般阻扰,使他大半生坎坷不遇,只得屈身于田间山林!词中一唱三叹地表达了这样位失意英雄的尴尬处境与悲愤心情。

上阕先写作者失意闲居的牢骚。

头二句,以疑问的句式,表达了自己对仕途和功名的困惑与思考。

轩,高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僚戴的礼帽。

轩冕代指官位爵禄。

首句典出《庄子。

古词《念奴娇》(作者朱敦儒)原文全文

古词《念奴娇》(作者朱敦儒)原文全文

念奴娇
朱敦儒[宋代]
见梅惊笑,问经年何处,收香藏白。

似语如愁,却问我、何苦红尘久客。

观里栽桃,仙家种杏,到处成疏隔。

千林无伴,淡然独傲霜雪。

且与管领春回,孤标争肯接、雄蜂雌蝶。

岂是无情,知受了、多少凄凉风月。

寄驿人遥,和羹心在,忍使芳尘歇。

东风寂寞,可怜谁为攀折。

关于作者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

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

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苏轼《念奴娇》诗歌赏析及分析

苏轼《念奴娇》诗歌赏析及分析

苏轼《念奴娇》诗歌赏析及分析苏轼《念奴娇》诗歌赏析及分析引言:《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此词怀古抒情,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念奴娇》赏析及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诗歌赏析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

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

"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

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

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

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

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

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

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

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张孝祥《念奴娇》注释及译文

张孝祥《念奴娇》注释及译文

张孝祥《念奴娇》注释及译文《念奴娇》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鬓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叩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洞庭青草:湖名。

二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为洞庭湖。

岭海:一作岭表。

即岭南,两广之地。

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

经年:年复一年,几年。

孤光:指月亮。

萧骚:萧条稀少貌。

尽挹:舀尽。

北斗:北斗七星,排列形似长勺。

扣舷:拍打船边。

译文1:洞庭青草,临近中秋。

三万顷的湖面宽广,就像美玉田野营造成洁白的玉的世界。

上面只有我坐一条小舟,如一飘树叶。

明月的光辉散在湖面,一片银光,银河的影象在碧波中柔软地轻漾。

水面与天色,那么幽静,整个天水都清莹澄澈。

我心中悠然难言出那种美妙细微的感受。

想起在岭南这几年,皎洁的月光照见了我,只有月光可以见证我的忠肝义胆,高洁品质。

如今我年岁已老,秋风满襟,有寒冷的感觉,但我毫不在意,我心坚定稳坐着小船,泛舟在这沧浪旷海之间。

我要以西江的江水当作美酒,用北斗当勺为自己干杯,请世间一切来做宾客。

我要尽兴狂饮,拍打着船边引吭高歌。

欢乐得忘记了今夕是何年!译文2:中秋前后的洞庭湖微澜不兴,三万顷的湖面象一方硕大的琼田玉镜,托着我的一叶扁舟。

明月的光辉洒在湖面上,一片银光,清莹澄澈,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美妙感受在我心中悠然而生。

想起在岭南的这么多年,只有皎洁的月光可以见证我的忠肝义胆。

如今我虽然年岁已老,风满襟,有寒冷的感觉,但我毫不在意,仍然稳坐小船,泛舟在这沧浪旷海之间。

我要把这西江的水酿成美酒,斟满那天上的北斗做成的酒杯,邀请世间万物一起尽情豪饮。

我扣船引吭高歌,欢乐得忘记了世间的一切!鉴赏张孝祥(公元1132~1170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

他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文章过人,书法、诗、词均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安江中学徐晓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感知词的内容。

2.能力目标:赏析本词写景、咏史、抒情有机结合的特点。

3.情感目标: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

(即对“人生如梦”的理解)
教学重点:
1、体会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
教学难点:体悟词的意境和词人情感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三、初步感知感受意境:
明确:选用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意象来描写赤壁,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把赤壁写得壮阔美丽,烘托了作者豪迈的情怀。

意境雄浑壮阔。

四、再读全诗关注人物
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句子,并分析周瑜的形象。

(小组讨论)
•小乔初嫁了——年轻得志(侧面衬托)
•深受信任
•雄姿英发——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儒雅斯文
•谈笑间——作战指挥若定
•强虏灰飞烟灭——(反衬)足智多谋
五、三读全诗体味感情
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放的去处。

面对着这样的周瑜,作者内心翻滚着怎样的情感波涛呢?
作者赞美周瑜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作者多么渴望自己能象周瑜那样遇到名君,建功立业,一展宏图。

六、探究学习个性解读
1.由上面研读,同学们不难体会周瑜的风流倜傥,指挥若定;不难体会周瑜的备受信任,不难体会周瑜的风华正茂,功业有成;周瑜是天之骄子,地之宠儿。

确实,周瑜的形象堪称完美了!据史籍记载,周瑜迎娶小乔时是24岁,十年之后,即周瑜在34岁时才指挥赤壁大战。

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却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苏东坡为何这样处理?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我安慰,比较达观;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同意哪一种?
新安江中学徐晓玲
教学目标:
2.知识目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感知词的内容。

2.能力目标:赏析本词写景、咏史、抒情有机结合的特点。

3.情感目标: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

(即对“人生如梦”的理解)
教学重点:
1、体会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
教学难点:体悟词的意境和词人情感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一路走来,带着一个微笑的官职,实际以流放犯的身份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一路上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走到了黄州……”这时余秋雨先生《苏东坡突围》中的一段文字,文中的“他”即苏轼,故事发生在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让苏轼的人生进入低谷,但在黄州却唱出了震古烁今的“赤壁三咏”(即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怀着景仰的心情去触摸大师的灵魂。

(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解题
生:念奴娇:词牌名
赤壁怀古:词题,在赤壁怀念古人。

这是一首怀古抒怀的词作。

师:“念奴娇”,本因唐代天宝中著名歌妓念奴得名,但自从苏轼写了这首“赤壁怀古”后,人们便把这个词牌称之为“大江东去”、“酹江月”,由此可见本词在词坛上的影响。

让我们跟着苏轼一起来走近赤壁,走近周瑜吧!
三、初步感知感受意境:
师:同学课前已经做过预习,了解本词上阕主要写赤壁场景,下阕追怀古人。

请同学听课文录音,思考词的上阕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来描写赤壁?是怎样描写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选用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意象来描写赤壁,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把赤壁写得壮阔美丽,烘托了作者豪迈的情怀。

意境雄浑壮阔。

本词的一、二、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它好在哪里?
明确:词一开篇,用“浪淘尽”把永不止息的江水和已经消逝的英雄人物联系起来,为全词设置了一个广阔的背景,气势恢宏,并为全词定下基调。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有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上阕,引起下文对周瑜的追怀。

四、再读全诗关注人物
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句子,并分析周瑜的形象。

(小组讨论)
•小乔初嫁了——年轻得志(侧面衬托)
•深受信任
•雄姿英发——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儒雅斯文
•谈笑间——作战指挥若定
•强虏灰飞烟灭——(反衬)足智多谋
五、三读全诗体味感情
师: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放的去处。

面对着这样的周瑜,作者内心翻滚着怎样的情感波涛呢?
作者赞美周瑜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作者多么渴望自己能象周瑜那样遇到名君,建功立业,一展宏图。

师:虽然作者处在被贬的境地,有很多的失意,但作者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依然拥有一种豁达的心态。

苏轼之所以在许多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这与他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困难并不可怕的,可怕的是被困难打倒的心态和怕困难的心理。

六、探究学习个性解读
1.由上面研读,同学们不难体会周瑜的风流倜傥,指挥若定;不难体会周瑜的备受信任,不难体会周瑜的风华正茂,功业有成;周瑜是天之骄子,地之宠儿。

确实,周瑜的形象堪称完美了!据史籍记载,周瑜迎娶小乔时是24岁,十年之后,即周瑜在34岁时才指挥赤壁大战。

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却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苏东坡为何这样处理?
参考答案:是苏东坡别有寄托,为了艺术表达的需要,对史实作了特殊的处理。

将史实作了艺术的集中和变形。

意在突出周瑜的丰姿俊逸、年轻有为。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我安慰,比较达观;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同意哪一种?
明确: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妻子早逝,但他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也没有像贾谊那般抑郁而终。

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

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

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

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认为,人生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用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

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六、归纳总结
“怀古诗词”
是一种以历史事件与人物为感情寄托的诗歌类型。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一般包括叙史和咏怀两部分,采用对比手法,主要有古人与作者的对比;永恒与短暂的对比;盛与衰的对比;自然与人生的对比;今与夕的对比等。

七、朗读内化
要求:让我们伴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齐声朗诵,读出你的感受和理解。

八、布置作业作业:
附: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绘 (眼前)景

咏 (古代) 人

抒 (自己) 情
教学设想: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按照情境教学理论,利用多媒体,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

引导学生多多诵读,让学生感知、体会、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气势磅礴、恢弘高远的意境,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

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理解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最终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

以讨论为主,学生合作探究,启发学生利用资源,开启思维,去体会诗人的感情。

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本,感受鉴赏,思考领悟,进而发现创新,应用拓展。

由解题(赤壁怀古)入手,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最短的时间,能对文本准确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