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
念奴娇过洞庭阅读赏析

念奴娇过洞庭阅读赏析原文: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过洞庭字词解释:⑴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⑵风色:风势。
⑶琼:美玉。
⑷着:附着。
⑸扁舟:小船。
⑹素月:洁白的月亮。
⑺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⑻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⑼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表一作“岭海”。
经年,经过一年。
⑽孤光:指月光。
⑾肝胆:一作“肝肺”。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⑿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⒀泛沧:青苍色的水。
⒁挹(yì):舀。
挹一作“吸”。
⒂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⒃北斗:星座名。
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⒄万象:万物。
⒅扣:敲击。
扣一作“叩”。
啸:撮口作声。
啸一作“笑”。
⒆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念奴娇·过洞庭翻译: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
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念奴娇·过洞庭阅读答案:试题:(1)“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阕,简要分析。
念奴娇过洞庭翻译

念奴娇过洞庭翻译导语: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
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
下面由为您整理出的念奴娇过洞庭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念奴娇·过洞庭宋代: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著同:着;玉界一作:玉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沧浪一作:沧冥;岭表一作:岭海)译文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
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注释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着:附着。
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表一作“岭海”。
孤光:指月光。
肝胆:一作“肝肺”。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沧浪:青苍色的水。
沧浪一作“沧溟”。
挹:舀。
挹一作“吸”。
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北斗:星座名。
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念奴娇过洞庭原文及赏析

念奴娇过洞庭原文及赏析·过洞庭》是___在泛舟洞庭湖时所作,表达了他高洁、忠贞、豪迈的气概,同时也透露出了被贬谪的悲凉。
词中通过描写洞庭湖的夜景,展现了湖光山色之美,以及作者对自然的感慨。
词中还蕴含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佳作。
在词中,___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夜景,展现了湖光山色之美。
他用“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来描绘湖边的静谧,用“___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来形容湖水的美丽,用“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来描绘夜空的明亮。
这些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词中,感受到了___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此外,词中还蕴含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用“应念___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来表达自己多年在岭表的思念和对自己高尚品格的自豪,用“短发___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来表现自己的坚强和豁达,用“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来表现自己的豪迈和豁达。
这些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总之,《·过洞庭》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佳作,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夜景,展现了湖光山色之美,同时也蕴含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词不仅是南宋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之一。
这首词描写了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特别突出了它的澄澈。
诗人通过“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这几句来表现秋高气爽、___澄清的景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虽然“风色”二字很容易被忽略,但诗人认为敏感的人可以从风云变幻中感受到风色的变化。
在这里,___说“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读之冷然、洒然,令人向往不已。
___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这句话形容了湖水的明净光洁和湖面的广阔,展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
著者,___,置也,___。
___《和王东卿》:“何时著我扁舟尾,满袖西风信所之。
”___《题斋壁》:“___依然,著我山前一钓船。
《念奴娇 过洞庭》全文及解析

《念奴娇·过洞庭》全文及解析《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词人张孝祥所写的一首词,全文如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首词上阕描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了它的澄澈之美;下阕则通过作者在洞庭湖的感受,抒发了其高洁的品性和豪迈的气概。
词的上阕,作者先点明季节和地点,即洞庭青草湖,时近中秋,没有一丝风。
然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水的明净光洁,就像三万顷玉做的镜子和美玉做成的田野一般。
在这样的湖面上,作者驾着一叶扁舟,月光洒落,银河与湖水交相辉映,水天澄明。
作者沉浸其中,心中的感受难以言表。
词的下阕,作者联想到自己在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虽然只有自己的孤光相伴,但自己的肝肺都像冰雪一样纯净。
如今短发稀疏,两袖清风,在这广阔的湖面上泛舟,内心安稳平静。
作者以西江为酒,北斗为杯,邀请天地万象做客,尽情畅饮。
最后,作者扣舷独啸,全然忘记了时间。
这首词意境开阔,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的豁达和豪迈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春天的流逝而渐渐消逝,不禁愁绪万千。
“愁来天不管”一句,更是将这种无奈和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下阙将自己与莺莺燕燕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和落寞。
满院落花不卷帘,是因为她怕见到那些令人断肠的芳草,而芳草则象征着她与心上人之间的距离。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抒发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幽怨和痛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念奴娇·过洞庭》宋 张孝祥

洞庭湖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北部,是长江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它是一个典型的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之一。
洞庭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之一。许多著名的诗词作品都以洞庭湖为题材,如杜甫的《登岳阳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诗词内容解析
03
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秋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总结词
上片“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中,作者首先描绘了洞庭湖的秋景,用词华丽、意境深远。他通过“玉鉴琼田”、“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等词句,将湖面比喻为美玉和琼瑶,形容其清澈透明,展现出湖面波光粼粼的美景。
详细描述
总结词:抒发了作者超然物外、归隐自然的志向和情感。
总结词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以及超然物外、归隐自然的志向和情感。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整首词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美丽秋景和表达作者的志向和情感,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清幽旷远的意境。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思考,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高洁脱俗、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同时,整首词的用词华丽、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念奴娇·过洞庭》宋 张孝祥
张孝祥《念奴娇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句
词中最令人回味的句子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妙处”何在?妙处在于物我交游、天人合一;妙处在于“言不尽意”却又“意在言中”。试想,一个从尘世中来的活生生的“凡人”,能够跳出“遍人间烦恼填胸臆”的困境,而达到如此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岂非快极妙极!杨海明如斯说。?
再说“沧溟”。“沧溟”,大水弥漫的样子;一作“沧浪”。
《尚书·夏书·禹贡》:“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沧浪”本指汉水的下游。“沧溟”如作“沧浪”,则于湖此句当化自《沧浪歌》。《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莞尔而笑,鼓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沧浪歌》乃楚地歌谣,其主旨是歌颂隐者高洁自适的生活,后遂用作咏归隐江湖的典故。高观国〔满江红〕(击碎空明):”击碎空明,沧浪晚、棹歌飞入。?严羽〔沁园春·为董叔宏赋溪庄〕(问讯溪庄):“还须把,扁舟借我,散发沧浪。”吴潜〔水凋歌头·送叔永文昌〕(才惜季方去):“肯落儿曹泪,一笑付沧浪。”吴潜〔念奴娇·再和咏白莲用宝月韵〕(为嫌涂抹):“隋沼浓妆,汉池冶态,争似沧浪浦。”?曾宏正〔水调歌头·临桂水月洞〕(风月无尽藏):“举首吸空翠,赤脚踏沧浪。”?
张孝祥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他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词,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因此南宋学者魏了翁认为:“张于湖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还因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在写作此词的同时,作者还写了一篇小品《观月记》,记载了这次夜游的经过,可以并读。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念奴娇过洞庭》(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念奴娇·过洞庭》《念奴娇·过洞庭湖》原文翻译注释赏析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piān)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chè)。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着同:著;玉鉴一作:玉界)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
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着:附着。
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jīn)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yì)西江,细斟(zhēn)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xián)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一作:沧冥;岭海一作:岭表)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海:一作“岭表”。
孤光:指月光。
肝肺:一作“肝胆”。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沧浪:青苍色的水。
沧浪一作“沧溟”。
挹:舀。
挹:一作“吸”。
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北斗:星座名。
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万象:万物。
扣:敲击。
扣一作“叩”。
啸:撮口作声。
啸一作“笑”。
高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名句默写 1. 《念奴娇·过洞庭》中通过大与小的对比表现出一种空阔的境界,显示出词人豪 迈、超旷的内在气质的句子是“ 玉鉴琼田三万顷 , 着我扁舟一叶 ”。 2. 《念奴娇·过洞庭》中从秋月写到秋水,既写出了秋水长天辉映的美景,又表现了 词人高洁的品格的句子是“ 素月分辉 , 明河共影 , 表里俱澄澈 ”。 3. 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设想自己做主人,请万物做宾客,纵情豪饮的句子 是“ 尽挹西江 , 细斟北斗 , 万象为宾客 ”。
高考古诗文名句默写 《 念 奴 娇 ·过 洞 庭 》 张 孝 祥
原文呈现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
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 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 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Hale Waihona Puke 1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 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 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 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 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 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 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 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念奴娇
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 明日重阳尊酒里,谁与黄花为主? 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 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船过采石江边,望夫山下,酌水应怀古。 德耀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 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 桐乡君子,念予憔悴如许。
词风特点
豪放词风 上承苏轼 下启辛弃疾
念奴娇
过洞庭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 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 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 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 夕何夕!
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 号于湖居士,安徽乌江人。南宋前期爱 国词人。主张恢复中原,反对隆兴和 议,两度被劾罢官。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这首词在情与景的交融上有独到 之处,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昨 日与今夕,全都和谐地融会在一起, 光明澄澈,给人以美的感受与教育。
艺术赏析
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 浑然一体。
通篇景中见情,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 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 品质。
姊妹篇:《观月记》 张孝详Fra bibliotek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鲜明地站在主战派一 边,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反对屈 辱的”议和”,曾两度被朝中投降派弹劾罢职。乾道二年 八月,他罢官北归,路过洞庭湖,写下这首著名词篇。
作者简介
张孝详的词多以抗金为主旨,气势豪迈,淋漓痛快, 在南宋初词坛影响较大。也有写景寄怀之作。留有《于 湖居士文集》、《于湖先生长短句》。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
——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拿北斗星当酒器慢 慢斟酒来喝,请天地间万物作宾客,陪我纵情豪 饮这是何等的自信与豪迈!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作者此时已经完全沉醉在这湖光山 色中,忘情地扣舷独啸,达到了物我两忘的 境界。
“不知今夕何夕”呼应前面的“近中秋 ”。
词的上阕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澄澈 水天辉映,一片晶莹。从天空到湖水,洞庭 湖上上下下都是通体透明、纯净的。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杜甫《屏迹三首》其二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洞庭湖是澄澈的,词人的内心也是澄 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达到了物我两 忘,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这种美妙体验难 以言说。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张孝详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他的 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 物之一。
作者介绍 一、生平事迹
1、政治仕途:甬上第一状元
“幼敏悟,书再阅成诵,捷于文思,文 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能诗善词, 尤工乐府,精于书法。”
自幼资质过人,被视为天才儿童
2、感情经历:与李氏的爱情悲剧
作品背景
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又遭到毁谤而罢官, 再次经历了仕途的险恶。他七月由桂林北归,一路 泛湘江,过衡阳,登衡山祝融峰,自长沙经湘阴, 中秋之夜到洞庭湖畔。平湖秋月之夜,诱发了词人 的“勃然诗兴”,使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借洞庭 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时 年35岁。
在写作此词的同时,作者还写了一篇小品文 《观月记》,记载了这次夜游的经过。
内容述评
上阕着重写景,景中寓情。 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 这首词把重点放在抒发内心情怀上, 突出描写了自我人格的高洁。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风平浪静、秋高气爽、玉宇澄清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湖水明净光洁,比喻、夸张、对比 一大一小的对比中,展示出洞庭的浩淼和 开阔,也衬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 冰雪
——襟怀坦白,玉洁冰清,光明磊落,“一 片冰心在玉壶”
“肝胆皆冰雪”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 应,表明词人胸襟坦白,如同冰雪一样晶莹,这 也是词人高洁人格的象征。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现实:自己虽遭贬,变得萧条冷落,但 自己的心神无一丝动摇,仍沉稳地泛舟洞庭, 显得洒脱、豪迈。
主要写景,景中寓情。通过描写广阔 清静、上下澄明的月色湖光美景,表现作 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
词的下阕
着重抒情,意转激昂。抒发豪爽坦荡 的志士胸怀,表现了旷达胸襟和超脱的人 生观。
此首月夜泛洞庭作。写水光月光,上下澄澈,境 极空阔。而胸襟之洒落,气概之轩昂,亦可于境中见 之。“洞庭”两句,言湖中无风。“玉鉴”两句,言 湖面之广。“素月”三句,言月光映水之美。“悠然” 两句,收束上片,言泛舟之适。下片,写月下之感。 “应念”三句,言中心之纯洁。“短发”两句,言夜 深湖冷。“尽吸”三句,言湖上豪饮。末句,言湖上 独啸。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闻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