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念奴娇·过洞庭》

艺术成就
该词在艺术表现上具有极高的成 就,以雄奇豪放的诗风和深邃的 艺术意境为南宋词坛增添了新的 色彩,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 要遗产之一。
06
结语与感悟分享
对《念奴娇·过洞庭》的总结与评价
诗词主题与结构
主题
这首词的主题是描写作者过洞庭湖时 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慨。
结构
这首词的结构严谨,上片描写洞庭湖 的景色,下片抒发作者的感慨,上下 片之间过渡自然,整首词意境深远, 语言优美。
02
洞庭湖的景色描绘
湖面景色
个人感悟分享
01
自然之美
通过阅读《念奴娇·过洞庭》,我深刻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生命的力量
,这种美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有通过亲身感受才能真正领悟。
02自由和独立,这种追求不仅是个人的 ,也是社会的。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和生命,同时也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 和目标。
《念奴娇·过洞庭》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洞庭湖的景色描绘 • 诗人的情感表达 • 诗词的艺术特色 • 诗词的影响与价值 • 结语与感悟分享
01
引言
背景与作者简介
背景
本文将对《念奴娇·过洞庭》这首 词的背景进行介绍,包括作者张 孝祥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这首 词的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张孝祥是南宋初期著名的文学家 、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成 就和政治地位都为这首词的创作 提供了良好的背景。
精神寄托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被各种琐事所困扰,缺乏精神寄托。阅读《念奴 娇·过洞庭》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让自己的心 灵得到滋养和升华。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4)原文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4)原文尽挹西江还,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这是全词感情的高潮。
西江,西来的长江。
挹,汲取。
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
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
这里暗用了《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诗人的自我形象极其宏伟。
万象,天地间的万物。
这几句是设想自己作主人,请万象作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
一个被谗罢官的人,竟有这样的气派,须是多么的自信才能做到啊!词的最后两句更显出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舷,船边。
扣舷,敲着船舷,也就是打拍子。
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
啸,蹙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张孝祥说:扣舷独啸,或许有啸咏、啸歌的意思。
不知今夕何夕,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张孝祥稍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
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经松,很有余味。
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拢来,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
首尾呼应,结束了全词。
张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是伟大词人辛弃疾的先驱。
他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顷刻即成。
他的词风最接近苏东坡的豪放,就拿这首《念奴娇》来说吧,它和苏东坡的《》风格就很近似。
《水调歌头》写于中秋之夜,一开头就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将时空观念引入词里,在抒情写景之中含有哲理意味。
末尾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欲打破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阻隔,在人间建立起美好的生活。
整首词写得豪放旷达,出神入化。
张孝祥这首《念奴娇》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
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他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仿佛是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关于人生的哲理。
张孝祥的《念奴娇》则是将自身化为那月光,化为那湖水,一起飞向理想的澄澈之境。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鉴赏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鉴赏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鉴赏广州大学林晖摘要:王国维认为词的创作以达到“不隔”与“无我”之境为佳,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通过对洞庭湖月光映照湖面通透的景色的描绘,很好地体现了王国维所谓的“不隔”的意境;更把自己的人生际遇自然地融进词作中,毫无障碍地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充分展现了“无我”的意境。
从内容或是表现形式,还有意境来看,该词都不愧为达到“不隔”与“无我”高境界的佳作。
关键词:张孝祥隔不隔有我无我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对诗词的意境进行过“隔”与“不隔”、“有我”与“无我”的对比和评价——“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第四十则)。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第三则)。
”其“不隔”和“无我”的核心要旨,是天人合一的浑然一体和物我两忘的超凡尘外。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无疑是我国文学史上达到“不隔”和“无我”境界的典范之作。
他在罢官北归途中的信手拈来,成就了这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孝宗乾道元年(1165),张孝祥出任静江(现广西境内)知府,第二年遭谗落职。
虽然心中充满愤懑,但自感无愧于天地。
经过洞庭湖时,已近中秋,皓月当空,湖面如镜,触景生情,词人遂将满腔的郁勃之气,挥洒到词文之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文辞清奇,意境高迈上阕写景。
开头两句,词眼在“风色”二字。
用“风色”来表达湖面的平静,耐人寻味之余,为后面的兴起埋下了伏笔。
以“一点”来修饰“风色”,透出词人遣字的清奇,也为通篇文字的爽朗风格开了一个好头。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过洞庭 课件(共27张PPT).ppt

念奴娇·过洞庭
部编版 高中 语文
了解作者
张孝祥
了解背景
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鲜明地站在主战 派一边,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 反对屈辱的”议和",曾两度被朝中投降派弹劾罢 职。乾道二年八月,他罢官北归,路过洞庭湖,写 下这首著名词篇,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 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时年35岁。
上片最后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 达出来。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相会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 其实不然。洞庭风光之妙,上边已经说出来了。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 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如今我(虽)因年老而深感短发 稀疏,衣襟单薄透着寒意,(但)我仍能平静地泛舟在这 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 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 我尽情地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地放声高歌啊,不知道今 夕是何年!
词的最后两句更显出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舷,船边。扣舷,敲着船舷,也就是打拍子。苏轼《赤壁赋》:“扣舷 而歌之。”啸,蹙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张孝祥说:“扣舷独啸”,或许有啸咏、啸歌的意思。“不知今夕何夕”,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 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张孝祥稍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经松, 很有余味。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拢来,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首尾呼应,结束了全词。
33《念奴娇·过洞庭》-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33 《念奴桥·过洞庭》《念奴娇·过洞庭湖》原文翻译注释赏析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piān)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chè)。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着同:著;玉鉴一作:玉界)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
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着:附着。
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jīn)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yì)西江,细斟(zhēn)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xián)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一作:沧冥;岭海一作:岭表)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海:一作“岭表”。
孤光:指月光。
肝肺:一作“肝胆”。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沧浪:青苍色的水。
沧浪一作“沧溟”。
挹:舀。
挹:一作“吸”。
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北斗:星座名。
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万象:万物。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的意思_全诗赏析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着;玉界 一作:玉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 一作:沧冥;岭表 一作:岭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注释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着:附着。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 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岭表一作“岭海”。 孤光:指月光。 肝胆:一作“肝肺”。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萧骚一作“萧疏”。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沧浪:青苍色的水。沧浪一作“沧溟”。 挹:舀。挹一作“吸”。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北斗:星座名。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万象:万物。 扣:敲击。扣一作“叩”。啸:撮口作声。啸一作“笑”。 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赏析】 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风色”二字很容易忽略过去,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风有方向之别、强弱之分,难道还有颜色的不同吗?也许可以说没有。但是敏感的诗人从风云变幻之中是可以感觉到风色的。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那万里黄云使风都为之变色了。张孝祥在这里说“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读之冷然、洒然,令人向往不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piān)舟一叶。”玉鉴就是玉镜。琼是美玉,琼田就是玉田。“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著,犹着,或释为附着。船行湖上,是飘浮着、流动着,怎么可以说附着呢?著者,安也,置也,容也。陈与义《和王东卿》:“何时著我扁舟尾,满袖西风信所之。”陆游《题斋壁》:“稽山千载翠依然,著我山前一钓船。”都是这个意思。张孝祥说:“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所以接下来说:“表里俱澄澈。”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说来说去,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词人在这一句里点了出来,美就美在“澄澈”上。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杜甫有一句诗:“心迹喜双清”(《屏迹》三首其一),心是内心,也就是里,迹是行迹,也就是表,心迹双清也就是表里澄澈。“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恰好可以集成一联,给我们树立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我们不妨拿来当作自己的。当张孝祥泛舟洞庭之际,一边欣赏着自然景色,同时也在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他笔下的美好风光,处处让我们感觉到有他自己的人格在里面。诗人的美学理想高尚,心地纯洁,他的笔墨才能这样干净。 上片最后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相会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其实不然。洞庭风光之妙,上边已经说出来了。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 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岭表,指五岭以外,今两广一带。岭表经年,指作者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应”字平常表示推度猜测的意思,这里讲的是自己当时的思想,无所谓推度猜测。这“应”字语气比较肯定,接近“因”的意思。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犹言“官因老病休”,“应”字也是肯定的语气。“应念岭表经年”,是由上片所写洞庭湖的景色,因而想起在岭南一年的生活,那是同样的光明磊落。孤光,指月光。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就曾用孤光来指月光。“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南朝诗人鲍照在《白头吟》里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另一个诗人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说:“净心抱冰雪。”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些都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张孝祥在这首词里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在诗人的这番表白里,所包含的愤慨是很容易体会的。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网的《》专栏。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两句又转回来写当前。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好象秋天的草木。结合后面的“冷”字来体会,这萧骚恐怕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稳泛沧溟空阔”。不管处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稳的。沧溟,本指海水,这里指洞庭湖水的浩淼。这句是说,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不但如此,诗人还有更加雄伟的气魄: “尽挹西江还,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感情的高潮。西江,西来的长江。挹,汲取。“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这里暗用了《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诗人的自我形象极其宏伟。“万象”,天地间的万物。这几句是设想自己作主人,请万象作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一个被谗罢官的人,竟有这样的气派,须是多么的自信才能做到啊! 词的最后两句更显出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舷,船边。扣舷,敲着船舷,也就是打拍子。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啸,蹙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张孝祥说:“扣舷独啸”,或许有啸咏、啸歌的意思。“不知今夕何夕”,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张孝祥稍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经松,很有余味。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拢来,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首尾呼应,结束了全词。 张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是伟大词人的先驱。他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顷刻即成。他的词风最接近苏东坡的豪放,就拿这首《念奴娇》来说吧,它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风格就很近似。《水调歌头》写于中秋之夜,一开头就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时空观念引入词里,在抒情写景之中含有哲理意味。末尾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欲打破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阻隔,在人间建立起美好的生活。整首词写得豪放旷达,出神入化。张孝祥这首《念奴娇》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他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仿佛是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关于人生的哲理。张孝祥的《念奴娇》则是将自身化为那月光,化为那湖水,一起飞向理想的澄澈之境。两首词的写法不同,角度不同,那种豪放的精神与气概,却是很接近的。 黄蓼园评此词说:“写景不能绘情,必少佳致。此题咏洞庭,若只就洞庭落想,纵写得壮观,亦觉寡味。此词开首从洞庭说至玉界琼田三万顷,题已说完,即引入扁舟一叶。以下从舟中人心迹与湖光映带写,隐现离合,不可端倪,镜花水月,是二是一。自尔神采高骞,
念奴娇·过洞庭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细节赏析——下片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 宾客。 1、西江-长江 2、斟-斟酒 3、万象-天地万物
——这是全词的高潮所在,也 是诗人感情的高潮所在。
细节赏析——下片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从回忆——眼前
1、萧骚:萧条冷落,这里指头发稀疏, 2、襟袖冷:衣服单薄,月夜清冷,也含有官场人 情冷暖之感。 3、沧浪:青绿色的湖水
——尽管夜凉如水,我仍然心情轻松地泛舟在宽阔 无边的洞庭湖上。
一种悠然与自信,体现了词人旷达高远的襟怀。
苏轼《定风波》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 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chéng chè) 。悠然心会,妙处难 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 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yì)西江, 细斟(zhēn)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 xián) 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 1163年,张浚北伐,领建康留守。主张恢复中原,反 对隆兴和议,两度被弹劾落职。后知潭州,迁荆南湖 北路安抚使。乾道五年(1169)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 不久病逝。
作者介绍
• 张孝祥之词多以抗金复国为主旨,气势豪迈,淋漓 痛快,在南宋初期的词坛影响较大。也有写景寄怀 之作,往往清疏淡远。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 词》。
后二句,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秋月下 的湖水浩浩汤汤、一碧万顷。
细节赏析——上片
•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1、素:白色,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 湖水。 2、明河:银河,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 3、澄澈:清澈见底。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念奴娇过洞庭》(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念奴娇·过洞庭》《念奴娇·过洞庭湖》原文翻译注释赏析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piān)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chè)。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着同:著;玉鉴一作:玉界)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
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着:附着。
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jīn)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yì)西江,细斟(zhēn)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xián)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一作:沧冥;岭海一作:岭表)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海:一作“岭表”。
孤光:指月光。
肝肺:一作“肝胆”。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沧浪:青苍色的水。
沧浪一作“沧溟”。
挹:舀。
挹:一作“吸”。
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北斗:星座名。
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万象:万物。
扣:敲击。
扣一作“叩”。
啸:撮口作声。
啸一作“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念奴娇·过洞庭》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它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创作的词作,作者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念奴娇·过洞庭》原文
宋代: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著同:着;玉界一作:玉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沧浪一作:沧冥;岭表一作:岭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
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注释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着:附着。
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表一作“岭海”。
孤光:指月光。
肝胆:一作“肝肺”。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沧浪:青苍色的水。
沧浪一作“沧溟”。
挹:舀。
挹一作“吸”。
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北斗:星座名。
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万象:万物。
扣:敲击。
扣一作“叩”。
啸:撮口作声。
啸一作“笑”。
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创作背景
人们比较熟悉辛弃疾与苏轼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但却较少有人注意张孝祥在苏、辛之间所起到的过渡性作用。
张孝祥实际上是南宋豪放词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这首《念奴娇》就是广泛传诵的张孝祥的代表作。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
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