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7上】--世说新语两则 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同步练习题一、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作者是南朝宋〔朝代〕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解词。
1、内集:家庭聚会2、讲论文义:解说诗文3、俄而:不久、一会儿4、骤:紧5、欣然:快乐的样子6、何:什么7、似:像8、差:大致、差不多9、拟:相比10、未假定:不如、比不上11、即:就是12、因:仰仗三、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缘由: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假定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画是:未假定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用原文填空。
时间:寒雪日地点:內人物:谢太傅〔召集人兼主讲人〕、兄子、兄女〔听众〕事情:咏雪五、问答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建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和睦、融洽、愉快、轻松2、关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区分给出什么答案?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未假定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假定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并谈谈你的看法。
〝未假定柳絮因风起〞更好。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说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由于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行将到来的暖和的觉得,有深入的意蕴。
4、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议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繁何所似〞的咏雪标题?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作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繁扬扬的大雪。
这使主讲人感到很快乐,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繁何所似〞的咏雪标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8课《_世说新语_二则》同步练习C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5题;共21分)1. (2分)下面是对文章《陈太丘与友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B . 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 . “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 . 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2. (2分)为句中划线的词选择正确释义。
(1)向吾不为斯役()A . 从来B . 目标C . 过去D . 接近(2)久已病矣()A . 生病B . 困苦不堪C . 缺点D . 损害(3)犯寒暑()A . 违反B . 发生C . 冒D . 侵害(4)竭其庐之入()A . 收入B . 参加C . 合乎D . 由外进内3.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 卜者知其指意稍稍宾客其父C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太丘舍去,去后乃至D . 吴广以为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4. (2分)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蒙辞/以军中多务B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 . 自以为/大有所益D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5. (13分)文学常识填空。
①《黄河颂》是著名诗人________为配合音乐家________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________》而写的组诗中的第二部。
时值战争时期,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________,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________,誓死保卫祖国。
②《最后一课》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________(体裁),故事的背景是________战争,通过________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以________先生为代表的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________精神。
七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同步练习卷:《世说新语》两则

七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同步练习卷:《世说新语》两则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游茶山记[清]顾宗泰茶山于邓尉诸山中最小,亦最僻。
自铁山折而行至山,高不数仞,广不三十步,若培塿①然。
山皆石,立者,仆者,侧者,平者,偃而跪者,高而突者,委邃盘郁②,咫尺异势。
以其濒于湖,又得回揽③诸峰,遂为登陟④之胜。
有亭焉,凌石而立,北望铜井,地渐高,此山如箕,卷舌以出,众山络其背,梅花、时花聚众山凹。
千岩万壑,坐而收之,攒蹙繁英,莫得隐遁。
白云空濛,可以望而不可以穷。
南去太湖,若在足下。
七十二峰,青螺隐跃;小峰六,浮于湖,若案⑤若几。
有风飒然,则银波荡空,杳然万顷,滉瀁⑥浩渺,尽入无际。
噫!以兹山之胜,置之城邑,则邀游者将争奇夸异以为美,今僻处山之西,又无好事之士为之铲削⑦经营,其兹山之不遇欤!孰使予流连于湖山杳霭间,不以僻而遗者,非兹山也欤?(选自《中国游记散文大系(上)》,山西出版集团书海出版社2004年第1版,有删减)[注释]①培塿(pǒu lǒu):小土丘。
②委邃盘郁:委邃,堆积很深的样子;盘郁,层层曲折。
③揽:通“览”。
④登陟(zhì):登高临远。
⑤案:狭长的桌子。
⑥滉瀁(huànɡ yǎnɡ):水广大无边的样子。
⑦铲削:经营清理开发的意思。
1 . 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
茶山于邓尉诸山中最小。
2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以其濒于湖(_______)(2)遂为登陟之胜(_______)(3)可以望而不可以穷(_______)(4)以兹山之胜(_______)3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七十二峰,青螺隐跃;小峰六,浮于湖,若案若几。
4 . 文章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了山之奇,湖之。
结尾处慨叹茶山僻处邓尉诸山之西,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对画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的人)B.撒盐空中差可拟(好像)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
译:不久,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
C.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等了很久也没到,已经死了。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君与家君期日中。
(5)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句吗?5.学了《咏雪》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你结合《陈太丘与友期》的有关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下联:6.星期天,小林到西流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西流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
”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1)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出你问路的话。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后面的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 ②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③君与家君期日中___________ ④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___8.翻译下列句子。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8《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带答案解析)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友人惭,下车引.之()【答案】(1)约定(2)舍弃(3)舍弃(4)拉,牵拉【解析】解释词语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文言现象。
2.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1)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解析】要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撒盐/空中差/可拟B.白雪/纷纷何/所似C.未若/柳絮/因风起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答案】C【解析】A句正确朗读节奏为:撒盐/空中/差可拟;B句正确朗读节奏为:白雪/纷纷/何所似;D句正确朗读节奏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待君久不至,已去。
【答案】(1)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2)等您好久您没有来,他已经走了。
【解析】古文今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
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
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
5.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文章都出自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朝代)__________组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这两篇讲述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咏雪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俄.而(é)雪骤.(zhòu)撒.盐(sǎ)柳絮.(xù) 无奕.(yì) 王凝.之(nín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B.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C.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D.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解析】D项,因:趁、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即.公大兄无奕女(就是)B.与.儿女讲论文义(和)C.白雪纷纷何.所似(什么)D.未若.柳絮因风起(像)【解析】D项,若:如,及,比得上。
4.[17儒墨教研原创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C)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腋成裘B.俄而雪骤.暴风骤.雨C.与.儿女讲论文义我寄愁心与.明月D.撒盐空中差可拟.无可比拟.【解析】C项,与:和/给;A项,集:聚集;B项,骤:急;D项,拟:相比。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与儿女讲/论文义C.即公大兄无/奕女D.公/大笑/乐【解析】正确划分应为:A项,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项,与儿女/讲论文义;C项,即/公大兄/无奕女。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选自南朝宋__刘义庆__(人名)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__《世说新语》__(书名)。
(2)《咏雪》一文用“__内集__”“__欣然__”“__大笑__”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的家庭氛围。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寒雪日__”,人物“__谢太傅及其小辈__”,事件“__讲论文义__”等要素。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主持编写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

《〈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题咏雪1.解释下列加粗部分的含义。
①公欣然曰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2.简答。
《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
”公大笑乐。
4.翻译下列各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期:________ ②戏:________③不:________ ④顾:________2.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3.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基础闯关全练1.下列语句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sǎ)(chā)( nǐ)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fù) 俄而雪骤(é)(zhòu)C.柳絮( xù) 无奕(yì) 太丘舍去(shě)D.尊君在不( bù) 友人惭(cán)2.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B.与人期行(约定)C.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3.下列语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未若柳絮因风起。
B.客问元方:“尊君在不?”C.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D.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根据提示填空。
(1)《咏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拟大雪纷纷落下的情景。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选项中全都是敬辞的一项是( )A.令尊、垂念B.奉陪、家严C.鄙人、高就D.劳驾、舍弟能力提升全练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未若/柳絮/因风起C.陈太丘/与友期行D.君与家君/期日中2.仿照示例,根据下面句中加粗字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此加粗字的成语。
例:元方入门不顾义无反顾(1)友人便怒________(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 ________3.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兼备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年模拟全练1.(2019湖北武汉卓刀泉中学月考,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B.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
1.解释下列加粗部分的含义。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2.简答。
《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
”公大笑乐。
②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翻译下列各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段点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
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二)迁移过关
华歆王朗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zhé,即)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入。
歆曰:“本(当初)所以疑(迟疑不决),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接受他的请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同“耶”,呢)?”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门》通过患难中对待别人的态度,你如何评价王朗和华歆的人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