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
[情感作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优秀征文4篇
![[情感作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优秀征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53c336c1c708a1294a4413.png)
[情感作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优秀征文4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优秀征文4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优秀征文篇一: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中华文物浩如烟海,称得上国宝的文物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这些国宝大多都在各地的博物馆中,想全部欣赏这些国宝,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的。
所以我便在书店买了这本《国宝档案》。
这本书中收录了56件“重量级”的国宝,分为6类,分别是青铜器类、玉器类、瓷器类、石刻类、书画类和其他类。
几乎每一件奇珍异宝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婉转悠扬的故事,既回味悠长,又让人流连忘返。
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沉浸在这些故事里,或欣喜若狂,或扼腕长叹,与众不同的流传经历让这些无价之宝在视野中慢慢呈现。
回肠荡气之余,让你在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交流中获益匪浅。
这本书中有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氛围,因为中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不少国宝都“流离失所”,很多爱国主义人士都想尽一切方法来保护这些贵重的国宝,不被金钱、官职所利诱。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比如虢(音“国”)季子白盘,是刘铭传家中四代的共同守护,才使得它流传至今(现藏北京的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这个青铜器是商代一个诸侯打铸的,重达215.3公斤!刘家为了让虢季子白盘不落入坏人手中,作为一条祖训让子孙们保护好它。
后面三代传人更是铭记着祖训。
每次有坏人来索要盘子,都被刘家以各种方法拒绝,他们气急败坏地在刘家掘地三尺,可仍没找到。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家第四代传人刘肃增解开了秘密:原来刘铭传栽了一颗桂花树,将虢季子白盘埋了下去,现在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刘肃增含泪砍倒了这个“功臣”,将虢季子白盘取出毅然交给了国家。
刘家四代竭力保护国宝已成了一段佳话,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国宝档案》,觉得受益匪浅,他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国宝知识,而且还领悟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他们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记载了中华的古老文明,宛如一条血脉连载着过去、今天和未来。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5篇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5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篇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而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华美德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古至今受到了无数人的推崇,许多人用自已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美德,更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去充实着中华美德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更加丰盈,从而去影响更多人的行为与举止。
中华美德如同一朵美丽的花儿,绽放在社会的大花园里,带给我们绵绵不断的温暖与感动。
孝——社会大花园里的康乃馨。
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华文化就是孝文化。
从西周开始中国就有孝道,从孟子家喻户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清代的《二十四孝》,再到现在众人皆知的“百善孝为先”,这些无不贯彻着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内核。
一直以来,“孝”字都渗透着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社会风气。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要传承这种至善至美的孝道,去关心爱护自已的父母长辈;更要把这份关怀之心发扬光大,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位长者,哪怕是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真正地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那样的话,我们的家庭会更加美满,洋溢出更加的幸福气息;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呈现出一幅安详宁静的画面。
孝,具有康乃馨的淡雅气息,弥漫于人心,润心于无形。
礼仪——社会大花园里的百合花。
中国具有五千的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常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社会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到现如今的“中国梦,礼仪梦”,我们不难发现,礼仪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言行举止里。
一个优雅的坐姿与站姿,一次大方自然的交谈,都在无形之中彰显我们的修养与内涵;一身得体的服饰,一句融洽的问候和恰当的称呼,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我们的形象和魅力。
作为一个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注重礼仪。
见到老师要问好,碰到同学要微笑着打招呼,言谈举止要舒服自然……另外,我们不仅要做到懂礼仪、做礼仪,更要向社会呼吁,把礼仪之美德发扬光大;用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点头,把礼仪的种子播撒于人们的心田。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活动方案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活动方案“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活动。
这项活动旨在推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共筑文化底蕴丰富、精神家园充实的美好社会。
一、活动背景人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科技、商业等领域迅速发展,但是传统文化却面临着严重挑战和危机。
很多人只注重物质生活,不屑于了解传统文化,这导致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日益衰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精神图腾,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我们应该努力让中华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活动目的本活动旨在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策划、传承和发展,彰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底蕴,增强人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三、活动内容1、传统文化展览:我国各大文化古迹和非遗项目展示,演示传统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传统文化讲座: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为大众讲解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为大众解决疑惑。
3、文艺演出:用文艺手段展现祖国的壮观、风景、历史文化和生活场景,反映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
4、文化互动游戏:互动社交及传统文化游戏,让游戏规则变得更加民俗化和传统化。
增强人们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5、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手工艺品、非遗制品等展示,通过亲身制作、体验等方式,让大众更深刻、更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活动意义1、弘扬传统文化:活动通过展现传统文化的一面,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感悟。
2、提高民众文化品味:不断地通过传统文化来启迪民众思想,提高民众的素质。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盛大的传统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该地旅游,进而发展区域经济。
4、扩大社交网络:传统文化已被纳入社交的范畴,吸引更多人参与社交互动,促进社交网络的开放性与多样性。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一方案,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文化与科技、商业等行业的结合是可能的。
同时,这样的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和信念,尽可能的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主题演讲稿6篇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主题演讲稿6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主题演讲稿 (1) 亲爱的同学们: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尊老敬贤是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仪尚适宜是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
礼貌待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桥梁。
容仪有整是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国传统礼的精华。
对别人有礼貌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周恩来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里,总是保持着礼貌。
每次约见客人时,他总是会提前到达目的地,与客人见面,言谈举止都非常有礼貌。
约见结束后,每次都不会先走,而是等客人走了之后,他才离开。
身为一个国家,他处处以礼待人,还礼貌行车,每次都是让外宾走光后他才走。
外国记者曾赞扬道:“凡是见到他的人都认为他具有一种难以形容的魅力,其人品非凡,而且令人神往”。
这说明了一个人非常讲礼貌、讲文明,这就是一种内在美丽的外在表现。
虽然有许多人讲礼貌、讲文明,但是有些人并不讲文明、讲礼貌,仍然我行我素。
我家门前有一条街道,有很多人都乱穿马路,不按交通规则行驶。
还有许多行人,没有耐心等待红绿灯,就直接横穿过去。
他们只想贪图省,却忘记了安全第一。
实际上路口的红绿灯不过就1、2分钟的功夫,往往人们就淡忘了法律,绿灯变黄灯的间隙,汽车还一闯而过。
这种事情我就亲眼见过一次。
那天,一辆小轿车过红绿灯时直接闯了过去,这时正好有一辆小货车驶过,直接把小轿车撞翻。
车里的人被急忙送进了医院。
这就是不讲文明的恶果呀。
现在乱穿马路的人轻则车辆破损,人员轻伤,重则造成人员瘫痪甚至将伤及性命。
难道这些闯红灯的人们只为了短暂的几秒钟,从而断送自己的性命吗?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传承文明礼仪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我们一定要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向全世界展现我国的风采。
传承中国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

传承中国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传承中国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共含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传承中国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近几天,我阅读了《传承中国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让我受到深刻启迪的一本书,它记载了中国自诞生起所经历的艰苦磨难、永垂不朽的名人及民族的特色等。
从甲午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祖国饱经风霜,外国势力把中国看做一块肥肉,如豺狼一般肆意瓜分、欺杀凌辱,经过中华儿女的奋力抗争与拼搏,祖国终于迎来了令人期盼已久的繁荣富强。
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其中令我最敬佩的有:至圣先师孔子,他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一生坚持“有教无类”,意思是各种类别的人不分地域、贫穷、老少、贤愚,都应当是教育的对象。
他一视同仁的精神让我恨不得在那个年代出生,拜入他的门下,成为他的弟子;“民族精神光照千秋”,明代爱国英雄戚继光,他率领戚家军摆下鸳鸯阵大败倭寇的故事家喻户晓,是他保卫了祖国边境的安宁;郑成功在明朝末年,立志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1661年3月,他率领两万五千名士兵,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斗,终于收复了祖国的宝岛台湾;范仲淹从小自强不息,勤奋读书,刻苦学习,经常起早贪黑、通宵达旦的阅读书籍,一天也就是才滴水粒米而已。
最后,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立下了造福于人民的志向,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
民族的节日使我不禁大开眼界。
汉族一年一度的春节、全家幸福团圆的中秋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我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闪耀之星”,是那“更上一层楼”的`希望;是一根节节高升坚不可摧的栋梁;是一把在战场上刚硬尖刀上锋利的刀尖。
为实现祖国的梦,为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为让祖国“更上一层楼。
”就让我们团结奋斗、发愤图强,一起向美好的未来、向祖国的繁荣富强、向梦想、向中国梦,向成功之梦进发吧!篇2: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巍巍中国,礼仪之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范文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范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国学是我国的一大文化,国学小名士便是国学的传承。
有人可能问我国学到底是什么,以前我也不清楚,是诗?还是词?现在我知道国学并没有标准,琴棋书画诗等等,跟中国有关的,都是国学。
回归国学,就应当理解文字的内涵,就应当渗透进生活细节,传承经典文化中的精华。
光靠知识的灌输并非是国学的最终目的,对于教师来说,国学教育的意义应该是渗透进每个孩子生活的细节中,贯穿在做人的道理中。
知行统一,不能坐而论道。
不要让国学学习仅仅是课堂上的一道风景,而不加深学习,加深印象,国学小名士便是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机会来加深印象。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这些都是国学小名士教给我的。
国学小名士不仅能让你加深印象,还会回想典故和诗句。
要知道国学是师古之学,但师古不能泥古,更不是简单的复古。
中国传统教育常常以礼节教育为主,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应适当取舍。
不能一本正经的,按照书里原封不动搬出来也不能给了书里完全不一样,这就是老师的责任。
既然我们学的开心,也不能让我们一点也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因为现在许多人总是弯着腰,低着头玩着手机,所以现在去学习国学古文的人是真的不多了。
没有人会去关注我们的祖先传承给我们的文化,而是都去在玩娱乐游戏。
就算是学习了国学,真正可以把国学全到理解贯通的人是不多了。
所以,我们要接着传承国学这个无价之宝,让国学这中国的灵魂继续传承下去,让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我们心里永存!【篇二: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我有一个伟大的祖国,她是不屈的象征,她是坚强的诠释,她是胜利的誓言,她是华夏子女心中不灭的太阳。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主题征文范文5篇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主题征文范文5篇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面有整理的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主题征文范文,欢迎阅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成为支撑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茂的精神力量,引导中华民族应付各种挑战,包括天灾人祸,外来侵蚀;适应形势各种变化,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人口最多,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大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应好好学习,珍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中华文化的传人。
中华名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名族,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微笑都能融汇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符。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有很多,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最美司机吴斌。
在20XX年5月29日,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像炮弹一样,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
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自己虽经全力抢救却因伤势过重去世,年仅48岁。
和最美司机吴斌一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还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20XX年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张丽莉,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不幸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以至生命垂危。
同样的人,还有最美妈妈吴菊萍。
20XX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个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 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但吴菊萍的手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
关于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作文4篇

关于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作文4篇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以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为己任,优秀的文化不只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它更属于世界,我们要尽力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主题征文作文范文,欢迎阅读。
关于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作文1: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站在新世纪的春风里,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下时,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一种使命,那就是: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回顾过去,无数革命先烈、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守护我们的家园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虽然没有枪林弹雨,但也有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那样的人默默地奉献;在新世纪,更有做好人不留名的人出现。
他们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造福于社会,而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我们,享受着他们创造的未来的我们,是否也要考虑一下为我们的生活添加一些色彩,为社会做点什么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借用南怀瑾先生的一句话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得翻身。
”说的很对,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生存的条件,是每个国家都必不可少的。
我们的责任就是传承,重视古文训练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熏陶,以培养“德、智、体、群、美”均衡发展为宗旨。
我们的任务,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就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但是说来容易做来难,中华的传统文化慢慢地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社会里日益冷清,这怎么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么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重视起来,不可怠慢,不可轻视,应好好学习,珍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中华文化的传人。
中华民族孕育了几千年的博大文化,21世纪中国文化,就在我们手中,我们要共同传承,让中华文化发扬广大!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并不等于文化强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读《论语》悟人道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绚丽之花,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譬如《论语》就是其中一朵。
今天,当我捧读《论语》的时候,我深深地被春秋时期这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言行所打动。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我知道了平时要把所见所闻都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这段话的启蒙故事是《孔子学习》,孔子小时很不幸,3岁时父亲撒手人寰,全家靠母亲一人劳动维持生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孔子自幼勤学善问,五六岁时对祭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附近有祭礼活动时他都跑去看,几次后就能记住其中的顺序和规则,母亲发现他记性特好,便开始教他读书,孔子一天能记住一百多个汉字。
他识的字越来越多,又学习了一些礼仪和技艺,还能准确地讲出其中的道理。
由于孔子孜孜不倦的苦学,十八岁时已经成为一个通古博今、饱读诗书的学者。
想想我们今天,衣食无忧,但学习上还没有孔子那样好学上进的精神,不是主动求知,而是被动学习,更没有孔子那种吃苦耐劳、学而不厌的精神。
就说我吧,本来是校足球队的“元老”了,可由于我的懒惰,怕苦怕累,球艺不仅没有长进,反而不如新队员,只能羡慕同伴参加比赛而独自叹息。
这样不仅学不下知识,还学不会做人。
要想提高人的素质,就必须刻苦学习。
因为学习能陶冶情操,增加涵养,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所以学习是我们学生的第一职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越学越茫然;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越来越疑惑。
我就是一个例子。
我喜欢读书,书就是我的朋友,但我读书却是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之一。
我
没有体会到书里的内涵,还有其中的道理,结果像猴子掰玉米似的,掰的多丢得快。
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学习,而且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读书不能只看热闹,要深入思考,这样才能领悟书中的真谛。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就阐释了孔子虚心求学的精神。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就说我们班吧。
在这个70多人的班集体里,就有乒乓娇子、足球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语数英学霸、还有能歌善舞的……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我们才会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孔子虽然距离我们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他的言论仍是我们的座右铭,他的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学习和做人的榜样。
《论语》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仅要读《论语》,更要传承孔子所倡导的学习与做人的理念,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