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怎么治疗,最好保守治疗
嗜铬细胞瘤扩容方案

嗜铬细胞瘤扩容方案摘要嗜铬细胞瘤(PPGL)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处理方式需要符合患者的特定需求。
本文针对嗜铬细胞瘤的扩容方案进行了详细讨论,旨在为医生提供实用的指导,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治疗患者。
引言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由产生嗜铬细胞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形成的肿瘤。
该肿瘤常常分布在肾上腺和副肾上腺,并可以分泌多种儿茶酚胺类物质,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嗜铬细胞瘤的扩容方案需要个体化管理,以满足患者的特定需求和疗效期望。
1. 病情评估在确定嗜铬细胞瘤的扩容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了临床表现、肿瘤大小、存在的转移情况以及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分泌情况等。
通过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可以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2. 手术治疗对于可行的患者,外科手术是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扩容方案应该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和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手术前的准备包括术前检查、肿瘤标记物的检测以及术前用药的选择等。
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药物治疗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或术后复发的患者,药物治疗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嗜铬细胞瘤常常对化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敏感。
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以及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预期。
3.1 化疗药物化疗药物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药理特性。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卡铂和顺铂等。
化疗方案可以单药或联合用药,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决策。
在化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和肿瘤指标,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2 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对于嗜铬细胞瘤,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多巴胺β受体阻断剂是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儿茶酚胺类物质在体内的水平,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4. 支持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支持治疗也是嗜铬细胞瘤扩容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指南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指南-中国-2021精简版一、流行病学和病国学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PGL) 占高血压病人的0.1%~0.6% ,年发病率3~4/100万人,尸检发现率约为0.09%~0.25% ,人群中约50%~75%的PHEO/PGL 未被诊断。
目前约25%的PHEO 系影像学偶然发现,占肾上腺偶发瘤的4%~5%。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50 岁。
PGL占全部嗜铬细胞肿瘤的15%~24%。
PHEO/PGL病因尚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
二、病理和病理生理PHEO/PGL主要源于肾上腺髓质,约9%~24%源于肾上腺外。
PHEO多为单侧,约95%以上的PGL位于腹部和盆腔最常见部位为腹主动脉旁、肾门附近、下腔静脉旁等;其次为盆腔,膀胱PGL占膀胱肿瘤0.5%,占PGL的10%; 再次为头颈和胸腔纵隔。
15%~24%可多发。
典型PHEO直径约3~5cm大小,但也可>10cm,平均重量40~100g(>5~<3500g)。
三、临床表现1. 病症和体征1)典型的病症:包括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其发生率为50%以上。
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临床病症,发生率约0%-90%。
50%-60%为持续性,40%-50%为阵发性。
3) 体位性低血压,10%-50%患者可出现,由血容最减少所致。
4) 心血管并发症,约12%患者首次以心血管并发症就诊,特别是肿瘤较大患者。
5) 其它病症:局部患者可伴有白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局部患者可能会以心肌病、高钙血症、血尿、糖尿病、库欣综合征、肠梗阻、甚至视力下降等原因就诊。
2. 临床特点嗜铬细胞瘤称之为"10%肿瘤",10%可以恶变:多见于女性,多见于肾上腺外,5年生存率约36%-60%;10%为双侧多发;多见于家族性疾病;10%好发于肾上腺以外,称之为PGL ,最多见于主动脉旁嗜铬体。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2024/6/18
7
治疗 2024/6/18
药物治疗
使用α受体拮抗剂:如酚苄明,可以降 低血压,缓解症状 使用β受体拮抗剂:如普萘洛尔,可以 控制心动过速 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可以 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使用其他药物:如氨苄西林、甲基多巴 等,可以辅助控制症状
8
治疗
其他治疗方式
对于无法进行手 术的患者:可以 考虑放射治疗或 化学治疗
对于出现转移的 患者:可以考虑 进行免疫治疗或 靶向治疗
2024/6/18
9
Part 3
总结
总结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能够产生儿茶 酚胺的肿瘤,其诊断主要依据临 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而治疗则 以手术切除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02
同时,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复发情况
对于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以
20XX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 治疗
-
1
诊断
2
治疗
3
总结
4
预后与预防
5
患者教育
Part 1
诊断
诊断
临床特点
典型的嗜铬细胞 瘤患者会出现血 压波动:伴随头 痛、出汗、心悸 等症状,甚至有 可能会出现休克
肿瘤大多位于肾 上腺:但也可能 出现在身体其他 部位,如膀胱、 卵巢等
2024/6/18
4
诊断
辅助检查
14
Part 5
患者教育
患者教育
了解疾病
患者和家属应该了解嗜铬细 胞瘤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 、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 法以及可能的预后等
通过了解疾病:患者和家属 可以更好地理解治疗方案, 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 疗
嗜铬细胞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嗜铬细胞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嗜铬细胞瘤是由嗜铬细胞形成的肿瘤。
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在从颈动脉到盆腔的任何部位。
可导致血压异常(常表现为高血压)和代谢紊乱综合征。
有些患者可能会因长期高血压而导致严重的心脏、大脑和肾脏损伤或严重的突然高血压而危及生命。
然而,如果能及时、早期地诊断和治疗,这也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疾病。
嗜铬细胞瘤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为0.05%~0.2%发病高峰为20~50岁。
嗜铬细胞瘤占肾上腺的80%%~90%,多为一侧性;肾上腺外肿瘤主要位于腹膜外和腹主动脉旁。
多良性,恶性占10%%..像大多数肿瘤一样,散发性嗜铬细胞瘤的病因尚不清楚。
家族性嗜铬细胞瘤与遗传有关。
本病以20~大多数40岁的中青年患者几乎等于男性和女性。
其主要症状是高血压和基础代谢的变化:高血压可以是阵发性的、持续的或持续的高血压阵发性的。
持续的人通常有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心跳心悸、视力模糊、精神紧张、焦虑、怕热等。
阵发性突然严重头痛、心悸、胸闷、苍白、出汗、呼吸急促,患者感到濒死。
此时,如果血压测量可达40.OkPa(200~300㎜Hg),大约半小时后,它可能会自行缓解。
恢复后,就像普通人一样。
在未来,一些刺激会再次发作。
逐渐发作更频繁,间隔缩短,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发作刺激可能不是很强烈,有漱口刷牙或梦发作醒来,出汗,有濒死感。
还有巨大的肿瘤、高血压和无发作症状,或无肿块、无发作,死于其他疾病的手术。
因此,有这种症状的患者应尽快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
嗜铬细胞瘤的一般测试和检查如下:实验室检查:1.测定血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
2.药理学试验:分为刺激和抑制试验。
其它辅助检查:1.肾上腺CT首选扫描CT检查时,由于姿势变化或静脉造影剂注射可诱发高血压,应首先使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控制高血压,并在扫描过程中随时准备酚妥拉明。
2.磁共振显像(MRI)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和结构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嗜铬细胞瘤怎样治疗?

嗜铬细胞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嗜铬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治疗嗜铬细胞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嗜铬细胞瘤应该吃什么药。
*嗜铬细胞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嗜铬细胞瘤一旦确诊并定位,应及时切除肿瘤,否则有肿瘤突然分泌大量CA、引起高血压危象的潜在危险。
在早期,诊断多依靠临床特点及腹膜后注气造影等不够准确的技术,手术也多以剖腹探查为主,因而诊断错误及手术失败者居多。
近年来,随着生化试验及显像技术的发展,PHEO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技术大为提高,术前处理加强摘除PHEO的手术成功率得以提高。
术前应采用α受体阻滞药使血压下降,减轻心脏负荷,并使原来缩减的血管容量扩大,以保证手术的成功。
1.药物治疗(1)PHEO的定性及定位的诊断一旦明确,应立即用药物控制,以防出现高血压急症。
主要用药为长效α受体阻滞药,包括酚苄明(phenoxybenzamine)10~20mg,2次/d;哌唑嗪(prazosin)1~2mg,2次/d。
(2)合并高血压急症时可静脉给以酚妥拉明(phentolamine)。
如疗效不好可静脉输注硝普钠。
(3)如合并窦性心动过速和(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绞痛,可口服选择性β1受体阻滞药,如美托洛尔(bataloc)和阿替洛尔(atendol)等,但在PHEO患者应用该药时,必须与α受体阻滞药合用,否则单独应用β受体阻滞药可能由于抑制了E的血管扩张作用而使血压明显升高,如用普萘洛尔(propranolol)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则升高血压的不良反应更为明显。
(4)如合并室性心动过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lidocaine)。
(5)拉贝洛尔(labetalol)为一种α和β受体阻滞药,因其以β受体阻滞药为主,故也可引起血压升高,PHEO时是否应用尚有争论。
2.术前准备和药物治疗(1)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①酚妥拉明(phentolamine,Regitine):用于高血压的鉴别诊断(Regitine试验),治疗高血压危险发作或手术中控制血压,而不适于长期治疗。
嗜铬细胞瘤诊疗指南

嗜铬细胞瘤诊疗指南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由嗜铬细胞肿瘤或增生并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引起的疾病。
大多数肿瘤细胞来自肾上腺髓质,少部分来自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
由于肿瘤或增生细胞阵发或持续性分泌过量儿茶酚胺和其他激素,导致血压异常和代谢紊乱症群。
在初诊的高血压病人中,本病占0.1%至0.5%。
诊断】一、临床表现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高峰年龄为20至50岁,男性较女性发病者多。
一)心血管系统:1.高血压: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有阵发性和持续性型。
1)阵发性高血压型:占40%至50%,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发作时收缩压可达20至300mmHg,舒张压可达130至180mmHg,伴有剧烈头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动过速、心律紊乱等症状。
2)持续性高血压型:占50%至60%,伴有低热、怕热、多汗、心悸、心动过速、心律紊乱、头痛、烦躁、焦虑、体重下降等症状。
2.直立位低血压:病人由卧位转为立位时血压下降30/20mmHg以上。
3.低血压及休克:本病可出现低血压及休克,亦可出现低血压与高血压交替表现。
4.心脏表现:儿茶酚胺性心脏病,可出现心律紊乱、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症状。
二)代谢紊乱:血糖升高、发热、血游离脂肪酸增高、低血钾等症状。
三)其他症状:1.消化系统:便秘、肠梗死、溃疡出血穿孔、胆石症等症状。
2.泌尿系统:长期高血压可致尿蛋白出现及肾功能减退,2%的病人嗜铬细胞瘤发生在膀胱。
3.肿块:约5%的病人在腹部可及肿块,挤压肿块时可诱发高血压发作。
二、辅助检查1.尿儿茶酚胺(CA)测定:本病发作时尿儿茶酚胺排量超过正常的两倍。
2.尿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本病发作时明显升高。
3.尿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嗜铬细胞瘤患者发作时其排量为正常的2-3倍。
MN及NMN的灵敏性及特异性较尿CA及VMA高。
4.尿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酚(HVA):升高提示恶性嗜铬细胞瘤。
5.CT扫描、MRI扫描、B型超声检查。
嗜铬细胞瘤的诊治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肿 瘤
副神经节瘤:肾上腺外沿交感及副交感神经节分布的嗜铬组 织肿瘤
肾上腺髓质增生:临床表现与嗜铬细胞瘤相似,确诊依靠病 理学检查
高儿茶酚胺血症
副神经节瘤 ( Paragangliomas PGL)
腹主动脉旁(约10%~15%)、肾门、肾上极、肝 门区、肝-下腔静脉之间、胰头部、髂窝或附 近、血管旁(直肠后、卵巢、膀胱内)
MRI
MIBG
诊断PCC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85-88%和 70100%
131I-MIBG具有治疗恶性PPGL的作用 转移性、复发性PPGL、位于颅底和颈部、胸腔、
膀胱PGL,与SDHx基因相关PPGL检出敏感性较低 拟交感神经药、阻断CA转运药物如可卡因和三环
类抗抑郁药、钙同等阻滞剂、α及β肾上腺素能 受体阻滞剂可减少123I-MIBG浓聚,需停药2周
似),若无阳性发现,继以颈部和胸部扫描 儿童也可采用腹部超声 在大多数病例的定位诊断过程中联合使用CT和MR已经足够 MIBG: If CT/MRI negative
Large adrenal tumor paraganglioma PET SRS
良恶性鉴别困难:病理
根据病理切片上的组织形态来判定很困难 瘤细胞的形态异常不能作为良恶性的诊断依据 镜下呈恶性改变,临床却表现为良性 有的瘤细胞呈良性形态,但在术后1~15年内复发 在良、恶性的肿瘤细胞中都可看到重的嗜铬性颗粒、
症状不典型且多变:提高警惕!
传统观念认为:超过一半的患者有高血压发作或危象 实际上:大多数嗜铬细胞瘤是临床上没有料到的(特别是非
内分泌科医师),甚至在与肿瘤相关的致命后果发生时 美国Mayo Clinic尸检:证实的PCC患者中,生前从未被怀疑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麻醉诱导期、药物(组胺、胍乙啶、胰升血糖素、胃复安、三环 类抗抑郁药)等
2. 持续性高血压 约50% 特点:持续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加剧有以下情况要考虑嗜铬细胞瘤:
▪ 常用降压药:神经节阻断剂(胍乙啶)、利血平、-肾上腺素能阻 断剂、肼苯哒嗪等效果不佳,而钙离子拮抗剂、硝普钠、-受体阻 断剂有效
发作时(以分泌NA为主者) BP:200~300mmHg/130~180mmHg 重要症状: 剧烈头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动过速 其他表现: 恐惧、恶心、呕吐、胸闷、胸痛或腹痛、视力模糊, 重者 心衰、肺水肿、脑溢血等
▪ 发作终止后迷走神经兴奋:两颊皮肤潮红、全身发热、流涎、 瞳孔缩小等
▪ 发作时间:数秒钟或数分钟,1~2小时至数十小时 ▪ 发作频率:数月一次或一日数次。发作渐频、时间渐频趋势。
β-羟β-化羟酶化酶 3-甲3氧-甲去氧甲去肾甲上肾腺上素腺素
(norm(neotarnmeeptharnineep, hNrMinNe,) NMN)
nonraodrraednraelinnaeline
3、43-二、羟4-二苦羟杏仁苦酸杏仁酸
adarednraelninaeline
3-甲氧3-甲肾氧上肾腺上素腺素 (meta(mneeptharnineep,hMriNn)e, MN)
▪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如出汗、心动过速 ▪ 高代谢状况如低热、体重下降、一过性高血糖 ▪ 直立性低血压伴心动过缓(长期过量CA,血容量不足、交感抑制、
肾上腺素能受体敏感性降低)
(二)低血压、休克或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
▪ 肿瘤骤然出血、坏死,CA释放骤减或停止 ▪ 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衰,致心排出量锐减 ▪ 过度分泌肾上腺素兴奋β2-受体,周围血管扩张 ▪ 血管强烈收缩,组织缺氧,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铬细胞瘤怎么治疗,最好保守治疗
嗜铬细胞瘤为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的肿瘤,虽是良性。
但某些患者可因长期高血压致严重的心、脑、肾损害或因突发严重高血压而导致危象,危及生命,但如能及时、早期获得诊断和治疗,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病。
★1.药物治疗
(1)嗜铬细胞瘤的定性及定位的诊断一旦明确,应立即用药物控制,以防出现高血压急症。
主要用药为长效α受体阻滞药,包括酚苄明和哌唑嗪。
(2)合并高血压急症时可静脉给以酚妥拉明。
如疗效不好可静脉输注硝普钠。
★2.术前准备和药物治疗
(1)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①酚妥拉明:用于高血压的鉴别诊断,治疗高血压危险发作或手术中控制血压。
②酚苄明:常用于术前准备,术前口服,直至血压接近正常,服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卧、立位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③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均为选择性突触后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应用时易致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故应在睡前服用,尽量卧床。
④乌拉地尔(压宁定):可阻断α1、α2受体,并可激活中枢5-羟色胺1A受体,降低延髓心血管调节中枢的交感反馈作用,故在降压的同时不增加心率。
(2)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因使用α受体阻断剂后,β受体兴奋性增强而致心动过速、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耗氧量增加,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改善症状。
(3)钙通道阻断剂(CCB) CCB可用于术前联合治疗,尤适用于伴冠心病或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或与α、β受体阻断剂合用进行长期降压治疗。
常用硝苯地平。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
(5)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是强有力的血管扩张剂,主要用于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高血压危象发作或手术中血压持续升高者。
严密监测血压,调整药物剂量,以防血压骤然下降,并监测氰化物的血药浓度。
(6)儿茶酚胺合成抑制剂α-甲基对位酪氨酸为酪氨酸羟化酶的竞争性抑制剂,阻断儿茶酚胺合成。
根据血压及血、尿儿茶酚胺水平调整剂量,可逐渐增加。
常见的副作用有嗜睡、抑郁、消化道症状、锥体外系症状如帕金森病等。
减量或停药后上述症状可很快消失。
3.131Ⅰ-MIBG治疗
主要用于恶性及手术不能切除的嗜铬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