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进行传染病感染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是指在进行输血前对供血者的血清中进行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判断其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

该项检查对保障输血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旨在筛查供血者的感染病原体,避免将感染源输注给受血者,从而减少受血者的感染风险。

常见的输血前检查项目包括乙肝病毒(Markers of 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Markers of Hepatitis C Virus,HCV)、艾滋病病毒(Marker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等。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有助于防止乙肝等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会存在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等特定抗原,检测这些抗原可以判断供血者是否携带乙肝病毒。

如果供血者的血清中存在这些抗原,就必须禁止其进行献血,以避免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受血者。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还可以检测其他感染性疾病,如梅毒、疟原虫等。

这些疾病也可以通过输血传播,因此对供血者进行这些检查可以减少受血者感染的风险。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在保障输血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供血者的血清进行感染性指标的筛查,可以有效地防止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保障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进行输血前,对供血者的血清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查是必要的,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输血程序的安全和可靠。

受血者输血前5项传染指标检测结果及其意义

受血者输血前5项传染指标检测结果及其意义

血、 产后 出血 、 严重 创伤等疾 病都需 要依靠输 血来 补充 , 着现在血 但随
液 病患者越来越 多, 因输血感 染造成的 医疗纠纷 E 增多 , l 益 既因输 血的 传播 给患者带来 了痛 苦 , 医院造成不必 要的医疗纠纷 和经济 损失。 又为 因此 , 输血前对患者 进行检测是 减少传染病 、 少不必要 纠纷的主要 手 减 段 我 院 自 07 1月至21 1 l l 。 20年 2 0哞 月对受 血者 进行输血 前谷 丙转 氨酶 (L ) A T、 乙型 肝炎病毒表 面抗原 ( s g、 型肝炎病 毒抗体 ( HBA ) 丙 抗HC ) V、
输血 前应 详细询 问患者是 否有过输 血史 及过敏 反应 。 集空腹 静 采 脉血 液标本 3 L 检验5 m , 项输 血相 关传染 指标 , L 、 s g 抗HC A T HB A 、 V、 T P 和 抗 H V试验 , T 用速 率 法 检测 , s g 抗 一 V、 一 PA I AL 采 HB A 、 Hc 抗 HI采 用酶联 免疫 吸附试验 检测 , V 所用试 剂应 使用 经批检 合格在 有效
期 内, 严格按 照仪 器和试 剂盒说 明书要求进行 操作 , 果以酶标仪 中读 结
数为准 。 照《 按 全国临 床检 验操作 规程》 的要 求 , 对抗}Ⅳ初次检 测为 阳 I
性者进行双孔 复测 , 阳性者应送艾滋 病监测实验 室进行确诊 实验 。 仍为 梅毒抗 体采用 快速血 浆反 应素法 进行 筛查 , 者用T H 法 进行 确 阳性 P A
的首 要 问题 。 我们要 采取有 效地预 防措施 控制 经血 传播病 毒的传染 病
和 输血 的不 良反 应及并 发症的 发生 。 因此 , 血前对 受血者进 行5 输 项传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已经成为了治疗各种疾病和创伤的重要手段之一。

尽管输血可以挽救生命,但由于输血涉及到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液接触,存在着潜在的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引起的感染风险,医生们在进行输血前往往会对受血者进行一系列的感染性指标的检测。

本文将重点介绍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其临床意义。

1. HIV感染标志物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导致艾滋病的病原体。

HIV感染的受血者在接受输血之前必须接受HI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

这项检测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的HIV抗体或者核酸进行。

如果受血者的检测结果为阳性,那么这个受血者是HIV感染者,他在接受输血时就可能会传染HIV给其他人。

临床意义:HIV是一种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一旦被感染,人体的免疫力将急剧下降,容易感染各种其他的疾病。

输血前的HIV感染标志物检测可以有效避免HIV通过输血传播。

2. 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会导致丙型肝炎。

输血前的HCV标志物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或者RNA进行。

临床意义: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肝炎,如果患者长期未得到治疗,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在输血前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可以避免通过输血传播丙型肝炎。

4. 梅毒抗体检测梅毒是一种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的疾病,由梅毒螺旋体引起。

输血前的梅毒抗体检测可以通过血清中的梅毒抗体检测进行。

临床意义:梅毒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如果长期不得到治疗,会导致多种器官的损害,甚至死亡。

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可以避免通过输血传播梅毒。

5. 梭菌毒素检测梭菌毒素是一种由厌氧梭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引起肠胃道感染,导致肠炎。

输血前的梭菌毒素检测通过采集粪便样本进行。

临床意义:如果接受输血的患者在体内携带有梭菌毒素,那么在输血后有可能会引起肠炎,严重时甚至有生命危险。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检测是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和减少感染风险。

在进行输血前,对献
血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可以减少接收者暴露于潜在感染的风险,也可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下面将介绍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其临床意义。

1. 乙肝病毒(HBV)感染标志物检测:
乙肝病毒是一种严重的肝炎病毒,通过血液、性传播或母婴传播。

输血前对献血者进
行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和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

如果献血者出现阳性,说明可能感染乙肝病毒,输血时需要
注意选择合适的血源,防止感染接收者。

3. 艾滋病毒(HIV)感染标志物检测:
艾滋病毒感染导致免疫系统受损,造成人体易受感染。

检测献血者的艾滋病毒感染标
志物,包括HIV抗体和HIV核酸检测。

阳性结果表明献血者可能感染艾滋病毒,不宜作为
血液供体。

5. 疟原虫检测: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感染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献血前进行疟
原虫检测,可以排除可能感染疟疾的献血者,减少输血引起的感染风险。

7. 副丙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标志物检测:
副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一种病毒,主要引起急性肝炎。

检测献血者的副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包括副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EV)和副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检测。

阳性结果表明献血者可能感染副丙型肝炎病毒,不适宜作为血液供体。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通过静脉注入到受体体内,用于矫正出血、休克、贫血等情况。

输血操作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之一就是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传染病的传播。

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对血液样本进行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保证输血安全。

本文将介绍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其临床意义。

1. 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物,其阳性检测表示供血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输血前检测HBsAg的目的是排除供血者为乙型肝炎患者,以避免输血过程中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对受体造成感染风险。

2. 乙肝核心抗体(HBcAb)的检测
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检测表示供血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往昔史,可能存在潜在的病毒携带者。

虽然HBcAb阳性人群一般不具有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但在输血前进行该指标的检测是为了识别潜在感染,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8. 丙肝RNA(HCV-RNA)的检测
丙肝RNA(HCV-RNA)阳性检测表示供血者存在丙型肝炎病毒的活动感染。

输血前检测HCV-RNA的目的是确认供血者是否存在活动性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证输血安全。

输血前的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对保障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排除供血者存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人类T淋巴病毒、EBV等传染病的风险,从而减少输血过程中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保证受体的安全。

对于进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都需加强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保证输血安全,并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用 间接酶联免疫 吸附试 验 E IA法 ; LS 梅毒螺旋体 特异性试 验采用 T P P A法 , V初 筛试验采用双抗原夹心 E IA法 。 HI LS
1 . 统计学方法 4 将研究所得数 据用 S S 1 . PS7 0统计学软 件进行分 析处 理 , 组指标 以均数 ±标 准差( 各 x±s表示 , ) 进行 t 检验 ; 而
关传染 病的感染情况 ,可 以有效避免和预防院内感染及医 务人员感染 , 对避免 和解决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日 。本研 究对 2 0 例 拟输血 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 毒表面 50 抗原( s g 、 HBA )艾滋病病毒抗体( H V)丙型肝炎病毒抗 抗 I 、
体( HC 及血清凝集法检测 。 抗 V) 梅毒抗体 ( - P 共 4项 指标 的检测 , 抗 T) 为受血 者感染 情况提供数据依据 , 现将结果报道 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 1 选取 20 0 7年 1 一2 1 月 0 2年 1 月在我 院住 院或 门诊拟
21年 6 02 月 第4 卷 第6 期
Jn 2 2 ue 01 V0. No6 1 4 .
中国中 医药咨 讯
Ju  ̄ o iaT a in C ie eMe iieIfr t n om f n rdKo  ̄ h n s dcn nomai Ch o ・55 ・
患者输血前传 染性标 志物 的检测及 临床意义
防 因临床输血 引起 的医疗纠纷 , 提高医务工作者 的自身保护意识 。方法 : 对临床 2 0 例拟输血患者进 行输血前丙型肝炎病毒 50 抗体( 一 C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B A 、 抗 H V、 H s 曲 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一 I ) 抗 H V 和梅毒抗体( _ P 体检测 , 抗 T) 抗 分析 检测 结 果 。结果 :5 0例受检者 中检 出乙型肝 炎病 毒表面抗原 阳性 2 5例 ,阳性率 为 1 . %, V抗体 阳性检 出 3例 ,阳性率为 20 5 02 HI 0 01%, . 2 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 1 例 , 9 阳性率 0 6 H V抗体阳性 4 例 , . %, C 7 2 阳性率为 1 8 . %。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男性阳性率 6 ( 1 8 明显高于女性( . %)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 < . )其他 3 1. %) 7 76 , 7 P O 5, 0 项检测结果差异不明显 , 均无统计学意义( > . ) P 0 5。 0 结论 : 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传染性标志物 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 的临床意义 , 能有效避免医院感染 , 减少 医疗纠纷。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引言: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措施,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挽救生命。

然而,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传染病的传播。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医疗机构通常会对血液样品进行多项检测,包括8项感染性指标。

本文将介绍这些指标的检测方法以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一、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其检测可以用于筛查供血者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一旦发现供血者携带HBsAg,他们将被认定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血液将不允许用于输血。

这种检测的临床意义在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五、Anti-HCV core(丙型肝炎内核抗体)检测Anti-HCV core是丙型肝炎病毒的内核抗体,其检测可以用于筛查供血者是否曾经感染过丙型肝炎病毒。

与乙型肝炎类似,一旦发现供血者携带Anti-HCV core,虽然其可能已经痊愈,但其血液在输血前将被认定为不适合用于输血,以防止再次激活丙型肝炎病毒。

六、Anti-HTLV(人T淋巴细胞病毒抗体)检测Anti-HTLV是人T淋巴细胞病毒的抗体,临床上较为少见。

HTLV感染可以导致T细胞白血病和霍奇金淋巴瘤等疾病。

一旦发现供血者携带Anti-HTLV,其血液将不适合用于输血。

这种检测的临床意义在于预防HTLV病毒的传播。

七、Syphilis(梅毒)检测Syphilis是一种通过性传播的疾病,梅毒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

其检测可以用于筛查供血者是否患有梅毒。

一旦发现供血者患有梅毒,其血液将不适合用于输血。

这种检测的临床意义在于预防梅毒的传播。

八、ALT(谷丙转氨酶)检测ALT是一种肝脏指标酶,其检测可以用于评估供血者的肝功能。

肝功能异常可能是肝炎等肝脏疾病的表现。

一旦发现ALT异常升高,供血者的血液可能不适合用于输血,以保护受血者的肝脏安全。

总结:输血前的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对于确保输血的安全非常重要。

通过这些检测,可以排除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IV病毒、HTLV病毒和梅毒的供血者,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四项感染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四项感染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0 . 6 2 ( 1 0 9 例) 、 2 . 9 1 ( 5 0 9 例) 、 1 . 2 2 ( 2 1 4例 ) 和 1 0 . 8 6 ( 1 9 0 2例 ) 。其 中男 性 抗 HI V、 抗 TP和 HB s A g阳 性
率 均高于女性( 值分别为 4 6 . 6 7 、 1 6 . 0 1和 2 3 . 5 8 , 均 P< 0 . 0 5 ) 。 四项 感 染 指 标 均 以 < 2 O岁 组 阳 性 率 最 低 , 抗
染指 标 的检测 结果 报告 如下 。
明书和标 准操 作规 程 操 作 , 每 次 试 验均 设 阴性 和 阳
性对 照 , 检 测 结 果 的 判 定 以 试 剂 说 明 书 中规 定 的 C u t — o f f 值 为 标准 。抗 HI V、 抗 T P和抗 HC V 阳性 结果 均 采 用 金 标 法 和 E L I S A 法 双 孔 复查 , 抗 HI V
HI V、 抗 T P和抗 HC V以 4 0  ̄5 9岁 组 阳性 率 最 高 , 而 HB s Ag以 2 0 ~3 9岁 组 阳 性 率 最 高 。 结 论 输 血 前 及 手 术
前 对 患 者 进 行 四 项感 染 性 疾 病 指 标 的检 测 可 以确 定 患 者 患 以上 四种 传染 性 疾 病 的 情 况 , 对 防止 医 院 感 染 和 减 少 医
疗 纠 纷 具 有 重 要 意义 。
[ 关

词] 输血前 ; 手术前 ; 抗 HI V; 抗T P; 抗 HC V;HB s A g
[ 中图分类号] R 4 4 6 . 6
[ 文 献标 识 码 ] B
[ 文章编号] 1 6 7 1 —9 6 3 8 ( 2 0 1 7 ) 0 6 —0 5 6 1 —0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输血前进行传染病感染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葛丹丹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8期
输血是用于临床抢救和治疗的有效手段,同时亦是造成医源性感染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临床输血导致的医源性感染频繁发生,严重危害输血患者的生命健康,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降低输血后感染率,并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患者输血前行相关感染病指标检测,对输血感染病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临床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主
要包括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抗-HCV、抗-HIV、抗-TP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86例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2例,女性154;年龄1-88岁,平均年龄(43.56±8.45)歲。

患者包括内科、妇产科、儿科、感染科、外科等各需要输血的科室,患者的病症代表具有一般性,且不具有对本次研究有影响的情况。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及仪器入选患者均在清晨抽取5ml静脉血,采集静脉血后立即进行分离,留取血清,并将其放置在4℃冰箱中,在1-3h内完成相应的检测指标。

仪器采用Chemclin600全自动化学仪(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新波AYM-B10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仪对患者进行检测。

1.2.2检测指标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②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患者抗-HCV指标进行测定,正常范围:0.0-1.0s/co;③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抗-TP),采用ELISA方法对患者抗-TP进行测定,检测时利用专门TP-PA试剂进行测定,正常范围:1∶40以下;④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

检测过程中,相关操作步骤必须严格遵循试剂盒和仪器相关规定进行测定[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