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对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对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对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目的:研究对于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的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1日~2014年10月30日收治的需要输血或是手术的患者458例进行血源性传染病的四项指标检查,分别是艾滋病抗体(抗-HI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梅毒抗体检查,检测其阳性率。

结果:检测阳性例数为98例,阳性率为21.3,其中HBsAg的阳性率为8.5%,抗-HCV的阳性率为6.7%,抗-HIV的阳性率为0.65%,梅毒抗体的阳性率为5.4%,结论:在输血和手术前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很好的避免血液感染的情况出现,减少院内感染风险,对于预防血源性传染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标签:输血;手术前;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临床意义手术是临床必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手术会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出现,造成院内感染的情况,输血也是很多治疗中的必要手段,但是输血也会有一定的治疗风险,会使患者感染输血疾病,比如患者输入带有病原体血液或是血液提到品而感染的疾病,并且患者在感染后疾病后会带有一定的临床症状反应,主要的疾病有艾滋病、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疾病、梅毒、黄热病等。

在患者进行手术或是输血之前进行血源性传染病的测定[1],对于疾病的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研究了输血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1日~2014年10月30日收治的需要输血或是手术的患者458例进行血源性传染病的四项指标检查。

患者中男性患者297例,女性患者161例,患者的年龄在18~70岁之间。

在患者输血和手术前进行血样检测,并且患者不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本次研究检测的疾病。

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类型等不纳入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中,并且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输血前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输血前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业 、 化程 度等进行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均获得满意 的疗效 , 文
疗与核辐射及核污染是完全不同的两类问题。虽然它们都来 源于核技 术 , 但是 , 它们 产生的效 果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截 然不同的 , 其核素用量被控制在绝对安全的范 围内, 不会对受
检者产生近期和远期 的危害 , 以解 除患 者 的思 想顾 虑。多次 与患者亲切交谈 , 自愿 的基础 上获 得 医、 、 三者 对治 在 护 患 疗的共识 。耐心解答患者 提出 的各 类问题 。对 于” I 治疗后 1周内出现 的早 期反 应如 乏力 、 食欲 下 降、 晕 、 心 、 吐 、 头 恶 呕 甲状腺局部肿 痛等反应 , 告诉患者不必惊慌 , 这只是暂时的反 应, 不需特殊处理 , 过一段时间就能恢 复正常。
适度加强锻炼 , 特别 嘱 咐患者 ”I 疗前 后 一定 时间 内忌 并 治
使系统并发症减轻或恢 复 , 只要妥 当投放药物 , 有效 降低 就能 及延缓 甲亢 的发生 率。本研究 结果表 明 , 选择 合适 的治疗 方 案, 配合护 士对 患者身心的全面护理 , 会取得理想 的疗效 。
参考文献 :
[] 余 爱珍 . 1 基础护理 学[ . M]南京 : 苏科学技 术出版社 , 9 :. 江 1 42 9
( 稿 日期 :0 70 .2) 收 2 0 _32 作者简介 : 惠君 ( 9 8 ) 女 , 王 16 一 , 河南 平顶 山人 , 主管 护师 , 主要
服含碘食物和药物 , 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 , 努力消除其恐惧 心理 , 使患者在与医生 、 护士 取得共识 的基础 上 , 以愉快 的心
护理工作 由既往单 纯打针、 发药的简单操作 , 变为以多种角 转 色密切 配合 医生共 商施治 计划 , 心 、 关 爱护患 者 , 护患者 的 维

输血前四项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分析

输血前四项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分析

输血前四项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分析发表时间:2017-07-06T15:47:56.86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7期作者:刘芳王雷(通讯作者)[导读] 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长沙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湖南长沙 410004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四项感染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LIA)对我院6213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抗体(TP-Ab)、丙肝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HIV-Ag/Ab)检测,并对这些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6213例患者中,HBsAg(+)性535例(8.61%)、TP-Ab(+)163例(2.62%)、HCV-Ab(+)53例(0.85%)、HIV-Ag/Ab(+)19例(0.31%)。

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检测指标的联合检测,可充分了解受血者输血前感染状况,减少医院感染风险。

关键词:输血前四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特异性抗体;丙肝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输血也有可能传染乙肝、梅毒、丙肝、艾滋等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对有输血可能的患者进行上述传染性疾病病原体抗体检测,才能明确所致感染是入院前已经感染还是医源性感染,这对于避免和预防医院内感染、防止出现医疗纠纷、保证医疗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1-2]。

笔者统计了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进行输血前四项检测的数据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检验科Lis系统,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用CLIA法检测的输血前四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6213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153例,年龄1天~98岁,平均(31.8±21.9)岁;女性3060例,年龄1天~94岁,平均(33.2±20.3)岁。

输血前患者血清HBsAg、抗HCV、抗HIV和r梅毒抗体检测意义

输血前患者血清HBsAg、抗HCV、抗HIV和r梅毒抗体检测意义

输血前患者血清HBsAg、抗HCV、抗HIV和r梅毒抗体检测意义郝迎军【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患者血清HBsAg、梅毒抗体、抗HCV和抗HIV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例输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治疗前进行血清HBsAg(乙肝表面抗原)、梅毒抗体、抗HCV(丙肝抗体)和抗HIV(艾滋病抗体)水平测定,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2000例输血患者检出血清HBsAg阳性400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28例,抗HIV阳性3例,抗HCV阳性35例共566例,感染病例主要分布于消化内科、普外科与肿瘤科;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血清HBsAg、抗HIV、抗HCV感染多出现在18~40岁年龄段,梅毒螺旋体抗体感染多发生于>60岁年龄段.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血清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HCV和抗HIV指标测定,主要以血清HBsAg感染为主,且感染病例多集中在消化内科及普外科,男性感染病例多于女性.【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8(030)007【总页数】3页(P100-102)【关键词】血清HbsAg;输血;梅毒抗体;抗HCV;抗HIV【作者】郝迎军【作者单位】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 4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1;R446.62输血为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但因传染性疾病可经血液二次传播病原体,威胁患者安全,故输血治疗前应加强对传染性疾病的检测[1]。

此外,对输血治疗者进行传染性疾病检测,还有利于减少院内感染,保护医师安全与健康。

本文探讨输血前患者行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CV(丙肝抗体)、抗HIV(艾滋病抗体)等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 000例输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精神障碍、合并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者。

其中,男1 200例,女800例;年龄18~76岁,平均(52.38±6.12)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900例,大专及以上1 100例;18~40岁700例,41~60岁750例,>60岁550例。

对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对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手术 、 注射 、 穿刺、 抽 血 等 诊 疗 过 程 中常有 锐 器 损 伤 的危 险 . 应 引起 医务 人 员 的高度 重 视嘲 。加 强 自 我 保护 、 预防、 隔离、 消毒 等措 施 , 避 免 职业 感染 的
发生 , 同时做 好对 被 阳性 血液 、 体 液 等 污染 的 医疗 器 械及 其 它物 品 的严格 消毒 工作 .避免 传 染 和传 播 的情况 的发 生
临 床 意 义
周翠 凤 , 莫 庆莉 z
f 1 、 云 梦 县 人 民医 院 院 感科 , 湖 北 云梦 4 3 2 5 0 0 ; 2 、 云梦 县 人 民医 院 检验 科 , 湖北 云 梦 4 3 2 5 0 0 ) 摘 要 : 目的 检 验 输 血 和手 术 前 患 者 血 源 性传 染 病 感 染 指 标 , 预 防医 院感 染 和 医疗 纠 纷 的 发 生 。方 法 对 2 4 8 6份 本 院 输
血和手术前患者 2 4 8 6份 患 者 标 本 进 行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标 志 物 、 抗一 HC V、 抗一 H I V、 梅毒抗体和抗一 H I V检 查 。结 果 H B s A g阳 性、 抗一 H C V 阳性 、 梅 毒 抗 体 阳性 和抗 一 H I V 阳性 百 分 率 分 别 为 2 3 %、 1 5 %、 1 . 7 %和 0 . 1 2 5 %。 结论 对 输 血 和 手 术前 患 者 进 行 相
以上 项 目均 使 用北 京万 泰 生 物技 术 有 限公 司 生产 的酶 免 试剂 盒 .芬 兰 MK一 2型全 自动 酶标 仪 比色 测 定 结果 2 结 果 2 4 8 6例 检测 结 果 见表 1 . H B s A g阳性 5 7 1 例. 抗一 H C V 阳性 3 7 3例 . T P — A b阳性 4 2例 。抗一 H I V

手术和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

手术和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

【 摘 要】 目的
临床意义。方法
探讨手术和输血前 4 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的
对3 1 3 8 1 例手术和输血 前患者分 别采 用时间
3 1 3 8 1 例输血前 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分辨 荧光免 疫分析 乙型肝 炎病毒表 面抗 原( HB s A g ) , 和酶联免

类免疫缺 陷病毒 抗体 ( 抗一 H I V ) 和梅毒螺 旋体 抗体( 抗- T P ) 。
结 果 本 组 共 检 测 出 4 1 3 6例 阳 性 , 4项 指 标 总 阳 性 率 为
1 3 . 2 ‰ 其 中抗 一 Hc v 7 0例( 0 . 2 2 %) 、 抗 一 HI V 1 7例( 0 . 0 5 %) , 抗
病因且简便安全 的方法 。
C A H的形成是 由于在皮 质激素的合成过程 中缺少 了某些 酶。到 目前为止 , 有 6种 已经过确诊 , 其中缺少 2 l 氰化酶所 占 比例较高翻 。依据该酶缺乏程度 的差异 , 可将 C A H分 为非典 型 型、 失盐型等 。在儿童时期进行救治 的患儿一般该种 酶的缺乏
到医师忽略 。
腺皮质增生 的价值叫. 中华超声医学杂志; 2 0 1 2 , 9 ( 1 0 ) : 1 1 9 4 — 1 1 9 5 . [ 2 ] 赵珏 , 王利权 , 金杭美. 先天性 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的诊 治进展阴. 中 国妇幼健康研究 , 2 0 0 8 , 1 9 ( 2 ) : 1 4 2 — 1 4 3 . 『 3 1 罗小平 , 祝婕 . 先天性 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的诊断及治疗[ J 】 . 实用 儿科
3 讨 论
别, 在形 状 、 长度 、 宽度上都有 着明显不 同 , 本组 患儿的声像 图

患者输血及手术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意义

患者输血及手术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意义
7 4 4.
理: 向 患者 及 家 属讲 解 真 菌 相 关 的 知 识 , 使 其 明 白该 病 的 传 染
方式 , 减少 该 病 的发 生率 ; 教 会 患 者 正 确 的 耳 部 滴药 的方 法 , 以 保证治疗效果 ; 嘱 患 者保 持耳 内清 洁 , 在 治 疗 过 程 中 切勿 挖 耳 ; 指 导 患 者 进 行 正 确 的膳 食 , 以增 强 体 质 , 促进其康复 ; 当气 温 过 高时 , 应将 药 液 置入 冷藏 室 中进 行 保 存 , 防止药效丧失_ 8 ] 。
郭子文. 氟康 唑氯化 钠注 射液 治疗真 菌性外 耳 道炎 1 2 0
例疗效 总 结 [ J ] . 检 验 医学 与 临床 , 2 0 1 1 , 8 ( 1 7 ) : 2 1 1 5 —
21 16 .
陈昱 . 氟 康 唑滴 眼 液 浸 泡 耳 道 治 疗 真 菌 性 耳 道 炎 [ J ] . 中
医院检验 科 6 1 0 0 4 1 )
6 1 0 0 4 1 ; 2 . 成 都 市第一人 民
【 摘 要】 目的
研 究 患者 输 血 及 手 术 前 相 关 感 染 性 标 志 物检 测 的 重要 意 义 。方 法 采 用 时间 分 辨 荧光 免 疫 法
对 输 血 及 手 术 前 患者 进 行 输 血 前 乙型 肝 炎 病 毒 表 面 抗 原 ( HB s A g ) 、 丙型 肝 炎病 毒 抗 体 ( 抗一 Hc V) 、 人 类 免 疫 缺 陷 病 毒抗体 ( 抗一 HI V) 及 梅 毒 螺 旋体 抗 体 ( 抗一 T P ) 4项 血 源性 传 染病 病 毒 标 记 物 进 行 检 测 。结 果 1 3 o 1 3 例 患 者 中 HB —

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四项感染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四项感染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0 . 6 2 ( 1 0 9 例) 、 2 . 9 1 ( 5 0 9 例) 、 1 . 2 2 ( 2 1 4例 ) 和 1 0 . 8 6 ( 1 9 0 2例 ) 。其 中男 性 抗 HI V、 抗 TP和 HB s A g阳 性
率 均高于女性( 值分别为 4 6 . 6 7 、 1 6 . 0 1和 2 3 . 5 8 , 均 P< 0 . 0 5 ) 。 四项 感 染 指 标 均 以 < 2 O岁 组 阳 性 率 最 低 , 抗
染指 标 的检测 结果 报告 如下 。
明书和标 准操 作规 程 操 作 , 每 次 试 验均 设 阴性 和 阳
性对 照 , 检 测 结 果 的 判 定 以 试 剂 说 明 书 中规 定 的 C u t — o f f 值 为 标准 。抗 HI V、 抗 T P和抗 HC V 阳性 结果 均 采 用 金 标 法 和 E L I S A 法 双 孔 复查 , 抗 HI V
HI V、 抗 T P和抗 HC V以 4 0  ̄5 9岁 组 阳性 率 最 高 , 而 HB s Ag以 2 0 ~3 9岁 组 阳 性 率 最 高 。 结 论 输 血 前 及 手 术
前 对 患 者 进 行 四 项感 染 性 疾 病 指 标 的检 测 可 以确 定 患 者 患 以上 四种 传染 性 疾 病 的 情 况 , 对 防止 医 院 感 染 和 减 少 医
疗 纠 纷 具 有 重 要 意义 。
[ 关

词] 输血前 ; 手术前 ; 抗 HI V; 抗T P; 抗 HC V;HB s A g
[ 中图分类号] R 4 4 6 . 6
[ 文 献标 识 码 ] B
[ 文章编号] 1 6 7 1 —9 6 3 8 ( 2 0 1 7 ) 0 6 —0 5 6 1 —0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前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
2013-06-06T15:56:19.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 作者: 水永珍
[导读] 梅毒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可在母婴间垂直传播,对妊娠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水永珍
(甘肃省兰州市肺科医院 730046)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病人术前、输血前和由输血引起的经血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HBV)、艾滋病(HIV)、丙型肝炎(HCV)、以及梅

(TP)的感染情况,探讨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我院2012年度1月至12月需输血、手术的50例患者
进行输血前、术前及检测共
4项,即: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

)、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50例患者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总阳性率为32.0%,HBsAg阳性率为12.0%(6例),丙型肝炎
病毒抗体阳性率为
2.00%(1例),梅毒感染率为0.0%(0例),抗HIV抗体阳性率为18.0%(9例)。结论:为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
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非常必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输血前
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
【关键词】
输血前 感染性疾病 标志物 检测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102-02

输血是临床治疗、急救的一项主要措施。但是由于由输血引起的经血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等时有报道,
从而不断引起医疗纠纷。但是这些经血感染的疾病,它们的感染途径有很多种,是输血和医源性感染所致,还是患者接受治疗或入院前就
已感染,这就需要获得患者受血前或术前的情况。为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
非常必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输血前
4项即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

)、梅毒螺旋体抗体(TP)进行检测。为了了解我院病人术前、输血前的感染情况,现对我院病人2004年度1月至12月输血前、术前检测结
果统计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需输血、手术的患者,均在输血前、手术前常规抽取静脉血液3 ml~5 ml,无需抗凝。共计50
例。
1.2
试剂 乙型肝炎标志物: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丙型肝炎抗体(抗HCVIgG):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
供,艾滋病病毒抗体
(抗HIV):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TP):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质控血清均由试剂配套提供。
1.3
方法 HBsAg: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BsAb:双抗原夹心ELISA法。抗HCVIgG:间接法ELISA;TP:急诊患
者用凝集法,非急诊患者用
ELISA法,抗HIV:双抗原夹心ELISA法。严格按照试剂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均在试剂有效期内使用,并设临
界值对照作室内质控。
1.4
仪器 酶标仪:MULTISKAN MK3洗板机:WELLWASH 2 MK4。
2
结果
50
例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各项检测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输血前和手术前各项检测指标检测结果病毒标志物 (略)

检测项目 阳性(例数) 阳性率(%)
HBsag 6 12.00

抗-HCV 1 2.00

抗-HIV 9 18.00

抗-TP 0 0.00

合计 16 32%


从表1可以看出,HBsAg阳性率为12.00%,为主要传染源,这与调查获得的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10%左右相接近[1]。丙型肝炎病毒
抗体阳性率为
2.00%。梅毒感染率0.00%。抗HIV抗体初筛共有9例阳性,均送上级有关部门兰州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证鉴定,其中9例为阳
性,另
2阳性率为18%。
3
讨论

近几年,输血医学有了快速发展,这种特殊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挽救了众多生命垂危的患者,也造成了与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的传播。根
据《献血法》、《血站治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采供血机构加强了对献血者的筛检,极大的提高了血液质量,使经血液传播性疾病
的发生得到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但因试剂盒的灵敏度、检测误差、
“窗口期”、疾病潜伏期的问题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还存在部分漏检的可
能,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常有发生
[1,2]。HBV主要的传染源为患者或无症状HBsAg携带者。乙肝的传播方式有多种,可因带HBV血液、血
液制品和血污染的器械针头经皮肤而传染。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以及围产期母婴传播也是常见的传播方式
[3]。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
期为
6周~16周。潜伏期长短随许多因素而异,可因大剂量感染而缩短或使用高效价的抗HBs抗体而延长等[3]。另据报道,我国自然人群中

HCV阳性率为0.7%~3.1%[4]。在HCV感染病例中,通过输血或其他非肠道途径(如共用针头、血透析等)而传染的病例占较大的比例,
但在近半数的
HCV感染中,传播的途径尚不清楚。丙型肝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输血后潜伏期可短至1周~2周,长至13周~26周,平均5
周~
6周。输血后丙型肝炎慢性化率较低,80%能在3个月内恢复。毫无疑问,HIV是20世纪后半叶的瘟疫,它改变了我们的社会面貌,并
将在今后的许多年内继续引起更大的混乱,尤其在第三世界更是如此。近年
HIV流行也逐渐进入内地,且呈增加趋势。艾滋病的传染源是
HIV
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HIV主要通过3个途径传播:一是密切的性接触;二是污染HIV的血液或血制品或针头等;三是母婴传播,
包括经胎盘传给胎儿,产道或哺乳等方式传给婴儿。人类
HIV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状态,包括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长期的无症状
感染、有症状感染以及艾滋病。由
HIV感染发展到艾滋病的进程依不同人群而异。在缺乏治疗的情况下,估计在感染后10 a内有50%的人会
发展为艾滋病。性病也逐渐死灰复燃。梅毒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可在母婴间垂直传播,对妊娠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TRUST定性试
验用于梅毒的筛选,其阳性率是: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1周~2周为76%,二期梅毒为95%~100%,晚期梅毒为70%~95%,隐性感染期为
70%
~80%。在梅毒螺旋体定性试验阳性的情况下,必须进行确诊试验,若阳性可肯定梅毒的存在。TPPA确诊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不受药物治疗的影响。特异性抗体可持续数年甚至终生。我院
HIV阳性率为18%,因为我院被定为甘肃省传染病医院,许多艾滋病患者在
入住时已被确诊为艾滋病,梅毒感染率也仅为
0.00%,但也应引起重视,对供血者应采取更加严密的措施,预防艾滋病和性病通过血液传
播。由此可见,进行手术前、输血前检测不仅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对阳性患者进行相关的治疗,还可以将患者的资料存档,以便在
发生医疗纠纷时可提供临床资料和科学依据,
[5、6、7]而且,检测的结果可提醒临床医生和护士在进行手术、治疗和其他侵入性检查过程
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在医疗操作中被感染上疾病或将病毒传染给其他病人而造成医院性感染。住院的许多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
能下降,很容易受到各种新的病原体感染,对阳性患者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及各种物品要进行特殊处理,严格消毒灭菌,对一次性物品要严
格消毒后焚烧。对阳性患者要加强病房管理,减少和避免病毒在院内的传播与传染,预防和避免交叉感染。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病人
常用的医疗措施,而许多传染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常常通过输血传染。所以,加强血源管理和对患者进行输血前
4项检测非常必要。
总之,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输血前、产前
4项检测,一方面从受血者安全输血出发,消除受血者的顾虑,另一方面为医院日后解决因输血引
起传染病的纠纷留下一份原始的依据,同时也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诊断依据,便于患者及时发现疾病,早期治疗疾病,所有这些,无论是
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防止医疗纠纷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陈文彬.诊断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
俞树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4]
尹澎.用两种诊断试剂对供血者HBsAg、抗HCV初复检的比较[J].实用医学检验杂志,1998,5(4):5.
[5]
杜兰英,庄辉,何军,等.梅毒螺旋体TPN17重组抗原的表达及其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4,14(1):11.
[6]
王锐,韩玲,赵伟萍.20例输血感染案例引发的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3):216-218.
[7]
肖玉,李春华,周柏发,等。输血前检查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临床意义[J].北京医学,2005,27(2):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