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对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对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对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目的:研究对于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的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1日~2014年10月30日收治的需要输血或是手术的患者458例进行血源性传染病的四项指标检查,分别是艾滋病抗体(抗-HI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梅毒抗体检查,检测其阳性率。

结果:检测阳性例数为98例,阳性率为21.3,其中HBsAg的阳性率为8.5%,抗-HCV的阳性率为6.7%,抗-HIV的阳性率为0.65%,梅毒抗体的阳性率为5.4%,结论:在输血和手术前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很好的避免血液感染的情况出现,减少院内感染风险,对于预防血源性传染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标签:输血;手术前;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临床意义手术是临床必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手术会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出现,造成院内感染的情况,输血也是很多治疗中的必要手段,但是输血也会有一定的治疗风险,会使患者感染输血疾病,比如患者输入带有病原体血液或是血液提到品而感染的疾病,并且患者在感染后疾病后会带有一定的临床症状反应,主要的疾病有艾滋病、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疾病、梅毒、黄热病等。

在患者进行手术或是输血之前进行血源性传染病的测定[1],对于疾病的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研究了输血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1日~2014年10月30日收治的需要输血或是手术的患者458例进行血源性传染病的四项指标检查。

患者中男性患者297例,女性患者161例,患者的年龄在18~70岁之间。

在患者输血和手术前进行血样检测,并且患者不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本次研究检测的疾病。

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类型等不纳入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中,并且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输血前检测4种血源传染病结果分析

输血前检测4种血源传染病结果分析

2.3 PLT分布图 (见图3)其LD值高在2fl~6fl之间,UD 值设在12fl~30fl之间。

计数位于上、下限之间的微粒数,再乘以稀积率相关的常数,即得全血血小板数。

监测LD和UD 的相对高度从fl20%相对高度的算术分布宽度和存在两个或多个峰等指标来监测P LT分布异常。

PLT分布异常会有下列特征标志,要重测定。

L:LD值超过预置值。

U:UD值超过预置值。

M:出现多峰,表示有几类血小板。

D:分布宽度无效。

图3 PL T图3 结果 270例进行血常规测定,有108例测定值正常。

正常值: WBC为4×109/L~10×109/L,Hb为120g/L~160g/L,P LT 为100×109/L~300×109/L,有102例测定值异常,其中图形分布不正常者有70例,即出现了特征标志,经当时重新测定,除去干扰,测定值仍为异常但图形分布已正常,给临床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4 讨论F-820型血球计数仪是目前多用且受欢迎的仪器,为了掌握先进的技术和跟上形势的要求,不但要会操作,还要分析好其测定结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了解、掌握好十五项指标的概念,正常数据,特征标志提示的意义。

了解分布图的机制,分析好分布图的正常与异常,如果特征标志出现,说明分布图是异常的,要重新测定。

操作时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就可以使各项指标趋于准确和分布图不出现特征标志。

滴加溶血素后30s至90s之间测定WBC为最佳时间,不可少于30s也不可过长,这样可确保WBC各指标准确和出现双峰分布图。

DB21样杯内涂有特殊的溶血抑制剂,可避免溶血,不可用其他器皿代替,若用抗凝剂,但其在血中不易溶解,易引起血小板凝集,使用时要彻底混匀,使抗凝剂全部溶解。

(收稿日期:2007203225)输血前检测4种血源传染病结果分析张世仓,岳喻伦(陕西电子409医院,陕西宝鸡721006) [关键词]输血前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 [中图分类号]R446.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7)1722298202 为贯彻执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精神,确保每位受血者安全,预防和杜绝因输血后感染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梅毒、艾滋病引起的医疗纠纷,要求受血者在输注血液制品前均接受传染病四项检测,以增强临床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并减少医疗纠纷。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引言: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手段,可以迅速提供失血患者所需的血液成分,辅助其恢复体力和调节体重。

输血也存在潜在的风险,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可能感染病原体,导致出现输血相关感染。

为了减少输血相关感染的风险,临床上常规检测输血前的8项感染性指标。

本文将介绍这些指标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指标1.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体外测定白细胞总数的指标,是评价机体感染性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

其检测方法主要有流式细胞仪、自动化血液细胞分析仪等。

在输血前检测白细胞计数,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从而判断输血是否安全。

2.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也是评价机体感染性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

其检测方法与白细胞计数类似。

使用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评估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从而了解其免疫功能和感染风险。

二、炎症相关指标1. 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的急性炎症反应蛋白,其水平与机体的炎症程度密切相关。

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CRP水平,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从而预测其感染风险。

2. 补体C3、C4补体C3和C4是血液中的两种主要补体蛋白,它们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通过测量血清中补体C3和C4水平,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预测患者的感染风险。

三、肝功能相关指标1. 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中的酶,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ALT会释放入血液中。

通过检测血清中ALT水平,可以了解患者的肝功能是否正常,从而预测其感染风险。

2. 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白蛋白是肝细胞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其水平与机体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血清中白蛋白水平,可以了解患者的肝功能和全身健康状况,预测其感染风险。

四、肾功能相关指标1. 血清尿素氮(BUN)血清尿素氮是一种评价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其水平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改变。

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和价值分析

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和价值分析

对于一 些因大量失 血而送至人 院的患者 ,输血救治是作 为一种及
时必要 的措 施 ,用于 保 障患者 的生存 。但 是 由于 目前 的 医疗水 平 限 制 ,以及一些 传染病的 “ 窗 口期” 的存在 , 使 得输血治疗存 在了很多
阳性率为0 . 0 4 8 % ( 1 例 ) ;梅毒螺旋体抗体 阳性率 为0 . 7 2 %( 1 5 例)
因输 出引起 的 医疗 纠纷 ,保障 医惠关 系的和 谐 。
【 关 键 词】血 液 传 染病标 志物 ;输血 ;病毒 ;血液 传播
中图分 类号 :R 4 4 6 ;R 4 5 7 . 1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7 - 0 6 1 6 一 O 2
将 结果报道如下 。
2 . 2各类血液传染病标 志物在 不同性别患者 中的对 比 分析各类血 液传染病标 志物在不 同性 别患者 中的情 况发现 乙型 肝 炎病毒表 面抗 原阳性 率在男性患者 中所 占比例较 高,P <0 . 0 5 ,表 明差 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而丙型肝炎病 毒抗 体和梅毒螺旋 体抗体在对 比组 中P 均 >O . 0 5 ,表 明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两类抗体在男女患者 中无 明显 差 异。而 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 抗体 阳性 患者仅 1 例不参 与 比较 ,详 细情
详细情况见表 1 。 表 1患者各 类血 液传 染病 标志 物检 测
风 险 以及局 限性 _ 】 】 ,而 无法确 定感 染 的时间 ,通常 是导致 医疗 纠纷 的 主 要原 因。为 了避免此类 医疗 纠纷 的发生 ,同时保 障患者 身心健康 , 对 此医院在患者输血前对其进 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 H B s A g ) 、丙 型 肝炎病 毒抗体 ( 抗一 H C V) 、人类 免疫缺 陷病 毒抗体 ( 抗一 H I V)、 梅 毒螺旋 体抗体 ( 抗一 T P )等 血液传 染病标 志物的检查 ,证 实其检查 的必要性 。本 次研究选 取酶联免疫 吸附试验 ( E L I S A)进行 试验 ,现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检测是为了确保受血者在接受输血治疗前不会感染病毒或其他微生物。

这些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下面将介绍输血前八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其临床意义。

1.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蛋白,其阳性检测结果表示患者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对于输血者来说,如果受血者检测结果为阳性,则不应进行输血,以避免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6. 梅毒试验梅毒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梅毒感染,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试验(TPPA)和免疫荧光试验(FTA-ABS)。

阳性结果表示患者体内存在梅毒感染。

对于受血者来说,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应禁止进行输血,以免传播梅毒。

7. 羊水病毒抗体(TORCH抗体)TORCH是指弓形虫(Toxoplasma)、德国麻疹(Rubella)、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和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四种感染,这些感染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TORCH 抗体检测可以帮助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这些感染,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8. 导致肺炎的细菌输血前可以对患者进行细菌培养,以检测是否存在致病菌。

这些细菌可能引起严重的感染,如肺炎。

通过输血前的细菌检测,可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检测可以帮助排除受血者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从而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医院和输血中心应该重视这些检测工作,确保输血的质量和安全。

我院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检查的研究分析

我院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检查的研究分析

我院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检查的研究分析【摘要】目的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输血的患者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 hbsag、和抗-hcv、hiv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初筛,如果阳性用tppa法复检。

结果 hbsag、抗-hcv、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2.2%、1.6%、0.92%,hiv无阳性。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梅毒;艾滋病;输血;感染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69-01输血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贫血的治疗、大出血病人的抢救、手术和外伤中失血等,输血是常用的治疗和急救的措施。

但是输血常常会传播疾病,如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等。

所以我院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产前、术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的检查,防止疾病的传播,还可以辅助诊断、区分责任,为医务人员加强在医疗纠纷中自我保护的依据[1]。

由于近年来医患关系的紧张,大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医患官司不断,所以输血前检查也是患者和医院双方自身利益保护的有力证据,一方面为举证倒置留下文字材料,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受害者及家属。

这些检查为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现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输血的患者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资料 2011.1——2012.12.本院妇科、内科、外科等治疗及手术用血患者,共1412人,年龄为1-85周岁。

用无菌操作真空管采血3-4ml,分离血清及时检查。

1.2 试剂与仪器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均为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生产,hbsag由山东3v公司提供,试剂均为国家标准批号,有效期内使用。

仪器:北京普朗生产的dnm-9602g自动酶标分析仪,北京朗普dnx-9620洗板机,芬兰产加样器。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输血是一项常见且必要的医疗措施,能够解决一些严重的,伴随着贫血、出血性休克等疾病的问题。

然而,由于血液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组织,输血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输血后的感染。

因此,检测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血液中存在的感染源,防止输血后发生感染,并保证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1.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sAg阳性意味着受血者感染了乙肝病毒,存在肝功能受损、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危害。

输血时,必须使用HBsAg阴性血液,避免感染的发生。

2. 丙肝病毒抗体(HCV-Ab):HCV-Ab阳性表示受血者被感染了丙肝病毒,丙肝是一种慢性病毒性肝炎,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输血时,如果受血者HCV-Ab阳性,则必须确认病毒负载情况,并从HCV-Ab阴性的献血者中选取血液输注。

3. 艾滋病毒抗体(HIV-Ab):HIV-Ab阳性意味着受血者感染了艾滋病毒,艾滋病毒是一种致命的病毒,对免疫系统造成破坏,严重危及身体健康。

输血时,必须使用HIV-Ab阴性血液,避免病毒的传播。

4. 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TP-Ab阳性说明受血者感染了梅毒螺旋体,梅毒是一种病原微生物性疾病,可影响全身器官,甚至危及生命。

输血前必须进行TP-Ab检测,如果TP-Ab阳性,则不能进行输血。

5. 狂犬病毒抗体(RV-Ab):RV-Ab检测对于多次输血的受血者非常重要,如果RV-Ab 阳性,意味着受血者被感染了狂犬病毒,狂犬病毒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传染性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输血前必须进行RV-Ab检测,确保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6. 西尼罗河病毒抗体(WNV-Ab):WNV-Ab阳性表示受血者感染了西尼罗河病毒,这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病毒,可导致人类、马、鸟等动物感染,而且有时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输血前必须进行WNV-Ab检测,以避免病毒的传播。

8. 常规细菌培养:常规细菌培养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能够检测细菌的存在并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输血前血液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输血前血液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者 非 常 痛 苦 , 此关 键 在 于预 防 。这 要 求 责 任 护 士 要 具 备 深 厚 因 的专 业 知 识 , 度 的 责 任 感 、 高 同情 心 , 患者 为 中 心 。 以 通 过 探 索 发 现 肛 周 疾 病 骶 管 麻 醉 术 后 4h内 指 导 患 者 排 尿 , 显减 少 了 尿潴 留 的 发生 , 明 了 在 临 床 当 中 的 可 取 性 , 明 表 减 少 了患 者 的焦 虑 及 因尿 潴 留导 致 的痛 苦 , 高 了 患者 的舒 适 及 提 满 意度 , 得 在 临 床 推 广 。 值
输 血 前 血 液 传 染 性 标 志 物 检 查 结 果 作 为 依 据 , 法 明确 是 因 为 无
输 血 而 引起 , 是 患 者 在 输 血 前 就 已 经 感 染 上 了 , 澄 清 事 实 还 为 和 明确 责 任 , 为适 应《 医疗 事 故 处 理 条 例 》 中举 证 倒 置 的 原 则 , 根 据 卫 生部 《 床 输 血 技 术 规 范 》 临 的要 求 , 受 血者 进行 输 血 前 对 乙型肝炎 病 毒 表 面 抗 原 ( s ) 丙 型 肝 炎 病 毒 抗 体 ( HB Ag 、 抗一
【 键 词 】 乙型 肝 炎 病 毒 表 面 抗 原 ; 丙型 肝 炎病 毒 抗 体 ; 人 类 免 疫 缺 陷病 毒抗 体 ; 梅 毒 螺 旋 体 抗 体 ; 受 关
D I1 . 99 ji n 17 -4 5 2 1 .2 0 2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6 29 5 (O 12—7 60 0 :0 3 6 /.s . 6 29 5 . 0 1 2 . 5 s B 1 7—4 5 2 1 )22 8—2 输 血 在 临 床 治 疗 和 抢 救 患 者 中是 一 种 不 可 替 代 的 治 疗 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疗法。①溶栓疗法 : 通过冠状动脉 内或经静脉给溶
小, 主要是可能会 出现血栓的脱落 , 从而 出现体循环
动脉 栓 塞 的 可能 性加 大 ,最 常 见 的栓 塞 部 位就 是 脑 , 其 次 为心 房 附壁 血栓 。AMI 发 脑梗 死 多 见 于前 壁 、 并 侧壁 及 心尖部 位 的心肌 梗死 。国外报 告上 述部 位发 生
可 使 血液 浓 缩 , 液粘 稠度 增 加 , 流速 度 缓 慢 , 可 血 血 均
的发展 , 已成为继溶栓疗法之后又一最有效 的再灌注 手段 。通过 以上疗 法达 到 缩小 心 肌梗 死 面 积 , 防室 预 壁瘤形成 , 应积极 治疗房颤等心律失常 , 并 改善心功 能, 防止 附壁血 栓形成 , 防脑栓 塞 的发 生 。对血 压偏 预
脑, 可引起 脑 梗塞 。 这是 A 并 发 脑梗 死 的主要 机制 。 MI
②容易合并 出血性梗死或 出现大片缺血性脑水肿 , 故 急性期不宜应用较强的抗凝或溶栓药物。③维持血压
在适 当水平 , 保证正常的脑灌注。④ 因脑栓塞再发率
高, 故急性期后应选用抗血小板聚集 、 抗凝等药物 , 如 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 、 低分子肝素等 口服 , 以预防之。 3 A 并发脑梗死的预防 . MI 4 A I M 后采取再灌注心
( 不抗 凝 )分离 血 清后 置 4C ,  ̄冰箱 保存 ,d 3 测 。 1~ d检 1 使 用仪 器 . 2
板机 。
MK 3型酶 标 仪 、E AN /2 T C M8R R型 洗
1 试 剂 乙肝 病 毒 ( V)丙 肝 病 毒 ( C 、 滋 . 3 HB 、 H V) 艾
病 ( I 、 毒 ( P试 剂 由北 京 万 泰 生 物药 业 有 限公 H V)梅 T) 司提供 ,P A试 剂 由 日本 富士 株式 会社 提供 ,P 由 TP RR
甘肃医药 2 1 年 第 3 卷第 8期 02 1
G nuMe i 0 a s dc J M
,0 ! : ! : 2 兰

6 05-
瘤 , AMI 发 室 壁瘤 或 心 力 衰 竭 时 , 腔 内血 流 缓 当 并 室
慢, 则导致附壁血栓的形成 。栓子脱落随血流到达大
医学 ,0 0 3 ( 7 : 8— 6 3 2 1 ,1 1 ) 6 2 2 8 . 2
脉 管 腔 闭塞 ,导 致该 动 脉供 血 区局 部脑 组 织 的坏 死 。
临床上表现为偏瘫 、 偏身麻木、 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 的
局源『 申 经功能缺损症状。该病占脑血管病 的 1%-0 5 - %。 2
死 的重要措 施 。
参 考 文 献
[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学组. 1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 J . 心血管病杂志 ,0 1 4 ( 2 :1 — 2 . 中华 2 0 ,0 1 ) 0 7 5 7 [ ] 中华 医学会全 国第 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 2 脑卒 中患者临床功能 缺损评分标准 [] J. 中华神经科杂志,9 62 ( ) 8 — 8 . 19 ,9 6 : 1 3 3 3 [ ] 刘海军 , 3 刘瑞德 , 孙晋 民, 探讨血栓性疾病 的诊 断指标 [ ] 等. J. 中国
阳性 【1H V和梅毒感 染者 近年来 更是呈 明显 上 升趋 ; I 势【 , 5 截止 20 年底 , 国 累计报告 发 现 H V感染 者 1 01 全 I 患 者 3 76人 ,据 专家 估 计 中 国累计 有 8 03 5万人 感 染 了 HV6。如今 , Itl 艾滋 病 、 毒 , 是 医学 问题 , 梅 不但 也成
栓药物 , 使引起 A I M 的血栓溶解 。②用导管介入方法 使 IA再 灌 注 ,主要 是直 接经 皮冠 状 动脉成形 术 R
( r ayP C ,这 一方 法在 近 几年 得 到 了突飞猛 进 P m r T A) i
率 5. 8%7 3 %~ 3 [ 。本组 3 例 A I 3 1 2 M 患者中发生上述部 位的 2 例 , 3 约占 7 . %。②血流缓慢 , 17 8 血液粘稠度增 加 。因急性心肌梗死后 , 血容量不足 , 患者血压下 降、 活动量减少使血流缓慢 , 合并心衰时利尿剂的使用都
后遗 症 而易 被 人忽视 。实 际上 ,I T A症状 虽 轻 , 后 果 但
严 重 , 不及 时 治疗 , 统 计 , 如 据 约有 2%一0 5 4 %患者 , 在 5年 内将 产生 严重 的脑梗 塞 , 即所 谓 的分水 岭梗 死 。 本
现代医学杂志 ,0 12 (7 : 4 — 4 2 2 1 , 12 ) 4 1 34 . 3
脑 栓 塞 多 见 , 子 沿 血 循 环 进 入 脑 动 脉 系 统 , 起 动 栓 引
指南导读[ 1 J. 心血管杂志 ,0 4 3 ( 3 : 5 17 2 0 ,2 0 ) 9 — 9 . 1 [ ] 关泉峰 , 7 杨东 明 , 武玉琴 . 缺血性脑 血管病药 物治疗进展 [] J. 吉林
果 做 以下 分析 。 1 材料 与方 法 11 标本 来 源 . 20 0 9年 1 至 2 1 月 0 0年 1 2月 ,采集
乙型肝炎在 我 国的感染 率较 高 ,有资料显 示 ,
HB V感 染者 近 1 . 人 , 性 肝 炎患 者 占 20 2亿 慢 00万人 ,
其 中 8 2 %的人为 H sg %~0 BA 携带者 [ ; C 2 H V感染者 1 近 30 万人 [ , C 80 3 H V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或血制 1 品 ,诊 断 H V感染 的重要 依 据是 丙肝 抗 体 检测 结 果 C
上 海荣 盛 药业 生物 公 司提 供 。按照 “ 国 HI 全 V检测 管
H V、抗 一 P阳 性 率 分 别 为 l. % 、. % 、. % 、 I T 5 0 08 0 0 06 0 0 4 ,显示 一部 分受 血 者在 输血 前 就 已经感 染 了乙 .% 0 肝、 丙肝 、 梅毒 , 容易 引起 今后 的医疗 纠纷 。我 们 获 很 取 患者 受血 前 各类 传染 病 检测 资料 , 可 区分 因输 血 就 和 医源 性感 染所 致 还是 患 者人 院前 已被 感 染 。所 以 , 加 强 患 者输 血前 的传染 病 检测 工作 , 将结 果 备 案 保 并
低者 适 当升 高 血压 , 充血 容 量并 行 充 分 的抗 血小 板 补 和 抗 凝治 疗 ,预 防脑 血 栓形 成 及 分 水 岭脑 梗 死 。在 A 发 生 2周 内 , MI 尤其 是 老年 人 , 监测 血压 , 应 纠正 总之 , MI A
对 献 血 者 的筛 检 , 大 的提 高 了血液 质 量 , 经 血 液 极 使
在, 在检测技术上难以杜绝输血感染 。为保证临床用 血安全 , 尽量避免 因血液传播性疾病 引起 的医疗纠纷
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得到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但 因试剂 盒 的灵 敏度 、 测误 差 、窗 口期 ” 检 “ 的问 题 等 相关 因 素 的影响 , 还存在部分漏检 的可能 , 由此引发的医疗纠 纷 常有发 生… 。为避免 医疗 纠纷 , 少 医源 性感 染 , 减 提 高 医务人员的 自我保护意识 , 贯彻卫生部法律法规的
要求 , 应加 强 对输 血者 与受血 者 乙肝 病毒 、 HI 抗 抗 V、 HC V和梅 毒抗体 的检测 。
发生 , 根据《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的要求 , 对我院内科 , 外科 , 妇产科 , U等各科拟输血患者血清进行 乙肝病 I C
毒 ( B 、 肝病 毒 ( C 、 H V)丙 H V)艾滋病 ( I ) H V 以及梅毒 (P 四项传染性标 志物的检测 , T) 现将 4 1 例 检测结 13
组3 例A I 2 M 患者 中有 3 , 9 %。④老年患者动 例 占 . 4 脉硬化严重 , 基础病变多, 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的几率
高 , 易引起 脑梗 死 。 故
[ ] 古广年 , 4 刘玉娟 , 张玉清.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 2 例临床分析 6
[] J. 山东医药 ,0 34 ( ) 7 20 ,3 1: . 4
[ ] 史玉泉. 8 实用神经病学[ . 3 . : M] 第 版 上海 科学技术 出版社 ,0 5 20.
输血前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分析研究
张菊梅
【 要】 目的: 摘 了解患者术 前及输血前血液 乙肝病毒 ( B 、 H V)丙肝病毒 ( C 、 H V) 艾滋病( V 以及梅 毒(’) HI ) r 的感染 情况 , I P 探讨输 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 的临床意义 。方法 : 采用 E IA法 对我院 20 LS 0 9年 1 月至 2 1 0 0年 1 2月临床各科拟输血患者 4 1 例进行相关 l3 性传染病标志物的血 清学检测 。结 果 :1 3 患者血清传染 性标 志物总阳性率 为 1. %, 41例 66 0 乙肝表面抗原 阳性率 1 . %( 1 )梅 50 6 7例 、 0 毒抗体阳性 率 O 0 2 例 )丙肝抗体 阳性率 0 0 3 . %( 8 、 6 . %(7例 )H V抗体 阳性率 00 %( ) 8 、I . 4 2例 。结论 : 血者进行各项病毒感染 指标检 受
G nuMe i l o ra。0 2 V 1 1N . a s dc un 2 1 。o. 。 o8 aJ l 3
文献标识码 : A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常用的重要措施 , 也
是 许 多病症 转危 为安 的 重要保 证 。由于 “ 口期 ” 窗 的存
站治理办法 》 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 采供血机构加强 了
A I M 后并发脑栓塞的主要栓子来源则 为附壁血栓 , 且 左 室 附壁血 栓 最 为危 险 , 为左 室 附 壁 血 栓 的形 成 多 因
是继 发 于 急性 心 梗之 后 , 急性 心 梗 的 常见 并 发 症 之 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