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谣教案
卢沟谣音乐教案(六篇)

卢沟谣音乐教案(六篇)卢沟谣音乐教案 1【课程分析】当今时代,创作歌曲不少,但是写给孩子的歌不多。
既动听又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我选择了《卢沟谣》这首歌,来作为合唱曲目。
这首童声合唱《卢沟谣》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
《卢沟谣》只有八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__,而是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
作词者李明圣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小童谣、大历史,小焦点、大主题,小语言、大情怀。
《卢沟谣》是“唱响__”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__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
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学情分析】合唱队员选的都是3-6年级的学生,在合唱的前三节课,已经教了他们认识简谱,并且逐渐学会了如何正确的发声。
在音乐的节奏和音准上,学生是没有问题的。
《卢沟谣》是一首F大调的合唱作品,采用了__传统的五音(宫-1、商-2、角-3、徵-5、羽-6)谱写主旋律。
而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下的一个三度。
曲调清新、悠扬。
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5,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把握。
【学法设计】首先由教师给大家讲卢沟桥事变的故事开始,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是在描述什么历史故事和背景,然后播放音乐3-4遍,让学生拿着简谱一边听一边读歌词,慢慢进行哼唱,然后跟着老师逐句逐句唱,连起来,最后,在部分歌词的地方加上动作,要求动作整齐划一。
【学习目标】1.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
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__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3.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三年级卢沟谣教案

三年级卢沟谣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卢沟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卢沟谣的背景和含义。
2. 学习并掌握《卢沟谣》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卢沟谣》的诗歌原文。
2. 课件或黑板、粉笔。
3. 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4. 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静夜思》的朗读和理解。
2.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卢沟谣的兴趣,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卢沟谣吗?”二、学习卢沟谣(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卢沟谣的背景和含义,解释其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
2. 分发《卢沟谣》的诗歌原文,让学生跟读,并解释生词和理解难点。
3. 分组朗读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卢沟谣进行朗读,并评选最佳表演小组。
4.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
三、理解与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对卢沟谣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提问如:“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意思?”、“你觉得卢沟谣的诗句有什么特点?”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并让代表小组发表意见。
四、诗歌欣赏与创作(15分钟)1. 播放优美的古典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2.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著名的古代诗歌,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让他们感受不同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首类似的诗歌,并分享给同学。
五、课堂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他们对诗歌的进一步探索和欣赏。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卢沟谣》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卢沟谣的背景和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通过朗读练习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诗歌欣赏和创作,激发了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卢沟谣教案

《卢沟谣》教案教材分析:《卢沟谣》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
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歌词内容,把握歌曲节奏,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教导学生勿忘国耻铭记历史。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歌曲,掌握歌曲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歌曲《卢沟谣》,首先我们来观看几张图片。
生:观看图片,阳光下的卢沟桥、卢沟桥旁的宛平城、卢沟晓月、卢沟桥的石狮子。
师:我们刚刚看到的卢沟桥,平静而美丽,但是在历史上,卢沟桥曾发生过一段令人无法忘怀的历史,在这里发生过什么事情呢?我们来聆听歌曲,在歌曲里找答案。
生:聆听歌曲。
三、教学过程:师:《卢沟谣》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这首歌曲描述了著名的历史事件,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卢沟桥事变。
生:观看视频师:观看视频后,你有什么感想?生:说出感想。
师:日本人通过一个谎言、一座桥、拉开了一场全面侵华的战役。
而这场战役就是我们中国的抗日战役,抗日战役也是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惨烈的战争。
师:所以请大家勿忘国耻,铭记历史。
记住这个日子1937.7.7。
师:接下来让我们聆听歌曲,感受歌词描写什么内容。
生:看着歌词聆听歌曲。
【朗读歌词】师:歌曲两段,分别讲述什么内容呢?生:观察歌词,理解歌词内容师:第一段讲述了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和悠久历史第二段讲述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日的故事。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逐句教唱歌曲】师:在学习歌曲时,你有没有注意到,哪一句歌词描写中国人对待卢沟桥事变的态度呢?生:“中国人意志坚,重振河山换新天”。
小学卢沟谣音乐教案范文

小学《卢沟谣》音乐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卢沟谣》的历史背景,感受其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意义。
2. 学会演唱《卢沟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 通过学习《卢沟谣》,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卢沟谣》的词曲特点及历史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分析。
3. 学唱《卢沟谣》,包括音准、节奏、表情等方面的指导。
4.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音乐教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卢沟谣》,了解其历史背景,感受爱国主义精神。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音准、节奏、表情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卢沟谣》的历史背景、词曲特点。
2. 示范法:教师演唱《卢沟谣》,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集体练习,纠正发音、音准、节奏等问题。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卢沟谣》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卢沟谣》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学:讲解歌曲的词曲特点,分析旋律、节奏、歌词。
3. 学唱歌曲:从简单旋律开始,逐步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掌握音准、节奏、表情。
4. 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观摩、交流、纠正。
5. 集体练习:全班同学一起演唱,教师点评、指导。
6.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环境下演唱《卢沟谣》,感受爱国主义精神。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卢沟谣》的历史意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卢沟谣》,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练习、表演等。
2. 歌唱技巧:评估学生在学唱《卢沟谣》过程中的音准、节奏、表情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课堂表现等,评价其对《卢沟谣》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卢沟谣》歌咏比赛,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歌曲卢沟谣鉴赏教案

歌曲卢沟谣鉴赏教案歌曲《卢沟谣》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卢沟谣》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并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
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让他们能够通过音乐了解历史,感受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坚强。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卢沟谣》,让学生感受到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了解《卢沟谣》的曲调和歌词,感受其中蕴含的历史情感。
同时,重点讲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2.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卢沟谣》中所表达的历史情感,让他们能够通过音乐感受到当时人民的心情和遭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简要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同时,播放《卢沟谣》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学习歌词。
让学生听一遍《卢沟谣》的音乐,然后给他们分发歌词,让他们跟着歌词一起听。
然后,让学生自己读一遍歌词,理解其中的意思。
接着,老师解释歌词中一些生僻词或者历史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展开讨论。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歌曲的感受,以及对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4. 聆听名家解读。
找一些音乐专家或者历史专家的解读视频或文章,让学生聆听专家对《卢沟谣》的解读,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这首歌曲的意义和价值。
5. 总结讨论。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这堂课的收获和感悟。
同时,让学生表达对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坚强。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对歌曲的理解和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以及对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卢沟谣(教案)-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3.增强学生音乐创造力,鼓励学生在了解《卢沟谣》的基础上,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在合唱过程中学会倾听、配合,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了解《卢沟谣》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学唱:《卢沟谣》的旋律、节奏及歌词记忆,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4.通过合唱、独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卢沟谣》-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歌曲。本节课核心素养谣》感受民间歌曲的优美旋律和独特风格。
2.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通过学唱、合唱等形式,锻炼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传达和表现。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卢沟谣》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歌曲中的节奏型、音高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在合唱中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效果。
卢沟谣(教案)-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卢沟谣》-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歌曲。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欣赏并学唱《卢沟谣》,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
2.了解《卢沟谣》的创作背景,体会民间歌曲的特点。
3.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如音符、节奏、音高等,并能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卢沟谣》-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卢沟谣-沪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说唱《卢沟谣》;2.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唱出《卢沟谣》;3.了解《卢沟谣》的发生背景和历史意义;4.能够体会到《卢沟谣》所表达的人民群众反抗侵略的爱国热情;二、教学内容1.《卢沟谣》歌曲的学唱;2.《卢沟谣》的历史背景与意义;3.《卢沟谣》歌词的讲解、理解与体会;三、教学过程1.《卢沟谣》简介1.通过讲述《卢沟谣》发生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们理解这首歌曲的意义;2.提问学生们知道了什么,引导他们听取其他同学的分享与自己的感受;3.宣读《卢沟谣》歌词,让学生们可以初步理解它的意思,同时体会其中的爱国情绪。
2.《卢沟谣》歌曲的学唱1.导唱:“我们现在来学习一首歌曲,它的名字叫做《卢沟谣》,请注意听我演唱。
”2.逐句教唱:“河上空,山头落,黄河水,天上来,长官听说,百姓都喊,看来真是个大热闹!”3.连唱两句:“娃娃顶红花,三五石盘绕,飞鸟学唱笑,长枪过苦痛。
”4.合唱:“河上空,山头落,黄河水,天上来,长官听说,百姓都喊,看来真是个大热闹!娃娃顶红花,三五石盘绕,飞鸟学唱笑,长枪过苦痛。
”3.《卢沟谣》歌词的讲解、理解与体会1.教师解读歌曲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在学生们理解之余向他们普及汉字字音;2.教师解释歌曲中的寓意,并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3.小组合作,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对该歌曲的理解与体会;4.分组展示,让学生们展示他们对歌曲的理解,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总结1.教师总结《卢沟谣》教学中重点强调了该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歌曲的学唱以及歌曲歌词的讲解、理解与体会;2.重点强调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检测学生们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下节课教学作出良好的铺垫。
唱歌 卢沟谣-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唱歌:卢沟谣-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卢沟谣这首曲子的背景和历史渊源;
2.听取卢沟谣的演唱,学习掌握卢沟谣的音乐元素;
3.体验卢沟谣的情感表达,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卢沟谣的演唱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卢沟谣的音乐要素分析及中国文化的传承教育。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备课内容:卢沟谣的曲谱和歌词;
2.学生所需准备:乐器、材料。
四、教学过程
1.了解卢沟谣的背景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卢沟桥事变”,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此事
教师简要地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渊源,并与学生展开简短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卢沟谣的音乐元素
教师播放卢沟谣的音乐,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和分析
教师带着学生分析卢沟谣的三个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量,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卢沟谣的音乐分析和感受。
3.学习卢沟谣的演唱
教师请学生跟随教师的节拍和音调唱一遍卢沟谣
教师以集体演唱为主,逐步教授卢沟谣的唱法和情感表达方式,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唱才华。
4.学习卢沟谣的情感表达
教师请学生单独或集体演唱卢沟谣,在唱歌过程中要求学生加强情感表达
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卢沟谣的情感内涵、表达方式和意识形态,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自信。
五、课后作业
1.背诵卢沟谣的歌词和唱法;
2.自己编写一首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歌曲,并唱给同学们听。
六、教学总结
本节课教师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和音乐,让学生表现出自己与生俱来的音乐感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通过教学的实际操作和学生的表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沟谣》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歌曲《卢沟谣》
教材分析:
歌曲《卢沟谣》,是西师版课标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歌曲。
《卢沟谣》是一首为孩子们写的歌,无论从歌词,还是从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
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将人们带入了历史中。
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既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E大调,二段体结构,采用了中国五声调式写成,全曲仅有八句歌词,用简单、清新的语言表现出卢沟桥百年的变迁。
作品包括两个乐段,都以“ X X X -│X X X -│XX XX X X│X - - -│”朗诵般的节奏型出现。
第一乐段包括四个乐句,采用起、承、转、合的方式,并加入二部合唱形式。
第一乐句从八度大跳的旋律起伏开始,围绕五声调式的旋律实行,旋律明快、清新、婉转、流畅,似娓娓地述说。
第二乐句节奏与第一乐句基本一致,仅仅更加紧凑一些,推动性更强,旋律以模进展开,最后结束在“1”音上,将第一、二句描绘的历史画面完整而清晰地讲述。
在情感的烘托下,第三乐句的高潮突现,乐句中出现了高音“6”音,高声部以同音反复和附点节奏,加上二声部合唱的形式表现,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的下三
度,两个声部的演唱更加表现出歌曲的大气;这个乐句的节奏型也发生了变化,由规整的节奏“X X X - ”变成了附点节奏“ X .X X -”,改变了歌曲的强弱,突出每小节的第一拍,抒发着作曲家的无限爱国情怀,与前两乐句的讲述、描绘形成对比。
最后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相似,情绪又回到了较平稳当中,前后呼应。
这首作品在2019年被评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众最喜爱的10首爱国主题新歌”之一,同时在“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进入前十名。
整首作品用简单的话语、平实的旋律表达了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曲调清新、悠扬。
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1”。
歌曲的歌词以童谣的形式,结构工整,清新深刻。
以多字为一句,四句体结构。
整首歌曲都归韵在“an”上,需用圆润的声音演唱。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视唱乐谱的水平,在歌曲中出现了附点和前倚音的音乐知识,在本课时只需要感知前倚音在歌曲情绪的发展中所起到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的音乐知识是:掌握“mf”、“ff”、“f”、“<”这几个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作用。
出现了三个乐句的二声部合唱,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合唱基础,这三个乐句的合唱对于他们来说在演唱时,需要注重音准和声部之间的和谐和力度处
理。
歌曲的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1”。
歌曲速度中速,演唱时需要保持好歌唱的气息,用连贯的声音演唱。
歌曲旋律中力度和速度变化虽然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演唱中表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情绪。
了解卢沟桥,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掌握“ff”“f”、“mf”、“渐强”的力度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并在歌曲演唱中用声音来表现。
3、通过二声部的演唱,把握好声部和谐和演唱力度,以模唱、视唱、
师生合作等方式,来表现歌曲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很强”“强”、“中强”、“渐强”的力度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并在歌曲演唱中用声音来表现。
把握好合唱部分的音准以及声部之间的和谐。
教学年级:四年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情境创设
1、介绍卢定桥
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我们从了解一座桥开始。
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座桥—“卢沟桥”,
师:这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拱桥,位于北京市永定河上,它经历了80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依然屹立不倒。
有这样一首童谣在讲诉着关于它的故事。
请听!
师:童谣中的卢沟桥是怎样的?
师:你们也来读一读
2、生读童谣
生:读
师:卢沟桥不但记载了中国厚重的历史,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坚韧的精神!我们给这句童谣加上动听的旋律吧。
3、发声练习
(1)学唱低声部
1=E 4/4
Lu
1=E 4/4
金中都烟云散留下古桥写江山
师:加上歌词唱一唱
(2)二声部合唱
师:老师也想加入你们。
师:老师唱的和你们有什么不同。
1=E 4/4
(3)师生合作
师:你们演唱高声部,咱们一起合作。
(4)学生演唱二声部
师:八百年风雨下的卢沟桥,依然见证着岁月的变幻。
请左边的同学唱高声部,右边的同学唱低声部。
师:歌声里诉说着卢沟桥上的历史,孩子们要唱给所有中国人,唱给全世界,请听——《卢沟谣》
三、完整聆听歌曲
(1)聆听录音
师:在歌曲中出现了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你们发现了吗?(生回答)我们再听一听,当出现这句时,我们小声的演唱。
(2)再次聆听
生:加入演唱
四、歌曲学习
(一)、学习歌曲的第一乐段
1、学唱第一乐段旋律
师:歌曲分为两个部分,我们先来听听第一部分,请同学们听琴声用“lu”默唱旋律。
师:在这个部分的歌曲旋律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略
师:是啊,永定河,出西山,碧波绿水环绕着北京湾,这是多美的一幅画啊,带着这样的感觉,用“lu”模唱旋律。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前倚音,演唱的时候轻轻带过。
1=E 4/4
师:试试唱一唱第一乐句的歌谱,拿出你的手,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
1=E 4/4
5. 5 23 - | 2 2 1 - | 6.5. 6 1 2 3 |2 - - - ‖师:把第一部分的旋律连起来唱一唱,合唱部分高低声部合作。
2、学唱第一段歌词
师:加入歌词唱一唱。
3、演唱第一段歌词
师:音乐中,月色下,卢沟桥边的水草荡漾,河面上波光粼粼。
我们用歌声来表现卢沟桥的美吧。
(二)、学习歌曲第二乐段
师:卢沟桥上,一边是新时代的崛起,一边却是历史留下的斑驳,那是一段令全中国人民都无法忘怀的历史,我们去音乐中寻找答案吧! 师:你们发现了吗?
1、卢沟桥事变简介
师:晚清衰,民国乱,列强践踏毁家园,但是中国人凭着坚韧的意志重新站了起来。
这个部分和第一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2、学唱歌词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加入歌词试一试。
生:再次演唱
师:注意结束句的节奏发生了变化,听老师的琴声,轻声演唱歌谱。
师:拿出你们的手,感受一下结束句音乐的起伏。
生:略
师:加入歌词试一试
生:演唱
师:水清清,月圆圆,坚韧的卢沟桥必定会带给人们和平和安宁。
我们一起来演唱结束句。
3、演唱第二乐段
师:列强践踏毁家园,但英勇的中国人,还是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
同学们,让我们用歌声铭记那段历史吧!
五、完整演唱歌曲
1、第一遍完整演唱歌曲
师:卢沟河畔有历史的印记,也有对生活美好的祝愿。
让我们用歌声去感受这卢沟桥吧。
2、第二遍完整演唱歌曲
师:在你们的歌声中,我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还有历史变迁,让我们再一次去诉说卢沟桥的故事。
六、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歌颂民族精神的歌,它叫?《卢沟谣》。
请同学们下课后去搜集更多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歌曲,下一次和大家一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