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1)
初学摄影入门教程

初学摄影入门教程初学摄影入门教程大全初学摄影入门教程1一、拍摄1、光圈优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风景时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快门速度。
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
在拍摄人像时,我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
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
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2、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例如体育运动、行使中的车辆、瀑布、飞行中的物体、烟花、水滴等等。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
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
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
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总之,在光圈优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轻松地控制景深,而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对运动的物体能达到很好的拍摄效果。
这两者都要灵活运用,满足我们不同情况下的拍摄要求。
二、人像拍摄首先,要用到长焦,3――4倍的长焦非常适合拍人像,广角端会使得人像有些变形,不好看,超过4倍甚至更长焦会使得人脸过于扁平,不够生动。
其次,光圈优先,选择大光圈,大光圈可以使得快门变快,减少晃动,并且使得背景尽可能的虚化。
最好选择点测光,对人脸点测光,并使用曝光锁定。
因为其他测光方式容易受到衣服颜色的影响,使得人脸曝光不正常。
最后,构图。
人像最好占到1/3-1/2,并且脸部在上方1/3处(从下看是处)。
初学摄影入门

初学摄影入门您是否希望自己是个更好的摄影师? 这只不过需要一点技巧和经验。
经常阅读一些拍摄照片的重要技巧。
然后便可拿起您的相机,开始按自己的方式拍摄优秀的照片。
一、从眼睛高度注视您的拍摄对象直接视线接触可以使照片更贴近现实生活。
拍摄人物照片时,将相机保持在人眼高度,以便显现充满魅力的眼神和迷人的微笑。
拍摄小孩时要弯腰。
拍摄对象无需始终看着相机。
从眼睛水平角度拍摄会产生具有个人魅力的效果,使照片具有吸引力。
调整视角的方法:大多数为人所称赞的肖像是在拍摄对象的眼睛高度拍摄的。
然而,如果您要拍出有创意的效果,可更改视角。
更改您的位置以突出或夸大拍摄对象的大小。
蹲下拍摄时,人物会显得特别高大。
而向下拍摄您的宠物时,它会显得很小,看起来滑稽可笑。
您也可向右或左移动几英尺,动态更改照片结构。
二、使用简单的背景简单的背景更加突出您要拍摄的对象。
从相机取景器观看拍摄对象时,考虑拍摄对象周围区域的环境。
确保照片中您喜爱的甥女头上不会出现光晕,耳朵上也不会好像挂着车子。
避免杂乱的背景:选择不会模糊拍摄对象的不复杂背景。
明亮的色彩和文本(例如,商店标记)会造成最严重的问题。
在拍摄肖像时要特别小心拍摄对象后的内容,从而避免产生混淆。
移动拍摄对象或更改相机角度,找出简单清晰的背景。
按快门按钮前进行这个特殊的步骤,这会使您拍出的照片最终有很不同的结果。
三、在室外使用闪光灯强烈的阳光会在照片上产生讨厌的深色脸部阴影。
您可以使用闪光灯照亮脸部,消除阴影。
在晴朗的天气拍摄人物照片时,可打开闪光灯。
您可以选择使用补光闪光模式或完全闪光模式。
如果人物在五英尺内,可使用充分闪光模式,在五英尺外,则需要使用完全闪光模式。
使用数码相机时,通过照片显示面板观察效果。
在阴天,如果相机有充分闪光模式,则可使用该模式。
闪光可照亮人物的脸部,使其影相突出。
也可以不使用闪光灯拍摄照片,有时阴暗天气的柔光会产生令人愉悦的效果。
闪光灯的使用:尽管现在大部分的相机都有自动闪光功能,但是要用好闪光灯,我们还是需要了解闪光灯的特性通用的Tips:1、主体必须在闪光范围之内(通常为4-10英尺)2、高感光度的胶片能扩展闪光灯的有效范围3、当电量不足时,可能会影响闪光灯的有效范围4、为了避免红眼,让拍摄主体尽可能不要直视相机,并且尽量提高环境亮度,使瞳孔收缩5、防红眼闪光对那些较分散的拍摄主体无效补充闪光(强制闪光)可以用来消除强光下人物脸部的阴影,也可以用于逆光拍摄时,为人物脸部补光,避免脸部过暗。
必学15个拍摄技巧

必学15个拍摄技巧1. 调整焦点——了解你的摄像机,并确定如何调整焦点。
无论你正在处理哪一种视频摄像机,它都应该有一个功能按钮,以便你可以手动调整镜头的聚焦模式。
这样,你就可以确保你的视频图像很清晰。
同时,也要注意拍摄不同大小的物体时如何调整焦点。
2. 知道如何把手持摄像机保稳——当你无法使用三脚架时,你需要学会如何稳定你的拍摄设备。
可以在拍摄前进行练习,并让自己熟练掌握镜头和图像随着你的动作移动的速度和方式。
3. 拍摄时考虑不同角度和构图——不同角度和构图可以拍摄出不同的效果和氛围。
通过改变视角、使用纵向和横向的构图,以及调整相机到地面的高度,你可以为你的视频创造出更加生动的效果。
4. 调整ISO速度——ISO 可以帮你在不同的照明条件下拍摄出更好的效果。
但是,如果你的ISO太高,一些图像可能会变得过于明亮,而另一些则过于暗淡。
因此,需要谨慎使用ISO,根据拍摄环境调整恰当的数值。
5. 利用视频剪辑——视频剪辑软件可以帮你改变你的视频的颜色、图像质量、音频等方面的细节。
了解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可以让你在编辑和制作视频时更好地控制。
6. 拍摄时关注光线——光线可以影响你的视频的质量及拍摄效果。
光线会影响图像的色彩、曝光度和清晰度,所以要注意它的方向和强度。
7. 确认你的镜头清洁——肮脏的镜头会降低你的视频质量,并导致不必要的问题。
为了保证最佳质量,一定要确保你的镜头干净。
8. 使用防抖技术——一个稳定的画面可以增加应用场合时的专业感。
确保在拍摄时稳定设备或使用防抖设备。
9. 遮蔽不必要的元素——为了确保你的视频专注于主题,遮盖不必要的区域或元素。
确保你的视线是空壳的,以便观众能够专注于你的主题。
10. 了解音频质量——声音质量可以在视频中发挥重要作用。
请确保你的视频中的音频质量符合要求。
11. 了解白平衡——白平衡的调整可以确保您的图像色彩真实,特别是在不同光线下拍摄时的情况。
12. 改善图像的动态范围——动态范围可以为你的视频增加生动感,使它看起来更真实、自然。
摄像机使用教程

摄像机使用教程摄像机的使用技巧是拍摄优质影像的关键。
无论是为了拍摄家庭照片还是专业作品,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摄像机来拍摄出令人满意的影像。
下面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技巧,供您参考。
步骤一:了解摄像机的基本知识在开始使用摄像机之前,您需要对摄像机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摄像机由许多部分组成,包括镜头、感光器、曝光控制、对焦系统和取景器等。
了解这些部分的功能和操作方式对于掌握使用摄像机至关重要。
步骤二:了解摄像机的各种模式大多数摄像机都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例如自动模式、手动模式、景深优先模式和快门优先模式等。
每种模式都有不同的用途和效果。
在初学者阶段,您可以先选择自动模式,让相机为您处理大部分设置,并逐渐学习其他模式的使用方法。
步骤三:学习曝光控制曝光控制是拍摄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了解如何正确地设置曝光可以帮助您拍摄出清晰明亮的影像。
曝光由快门速度、光圈和感光度组成。
您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和效果调整这些设置。
当您对曝光控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可以尝试使用手动模式来精确控制曝光。
步骤四:掌握对焦技巧对焦是拍摄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地对焦可以确保被拍摄对象清晰锐利。
摄像机通常有不同的对焦模式可供选择,例如自动对焦、手动对焦和连续对焦等。
在不同的拍摄场景中选择合适的对焦模式,并确保对焦点准确。
步骤五:多角度拍摄摄像机可以通过改变拍摄角度来创造丰富多样的影像效果。
您可以尝试低角度拍摄、高角度拍摄、侧面拍摄等不同角度来捕捉物体的特点。
改变拍摄角度可以帮助您拍摄出有趣和独特的影像。
步骤六:稳定相机拍摄时保持摄像机的稳定是拍摄高质量影像的关键。
摄像机晃动可能导致模糊和抖动的影像。
使用三脚架或稳定设备可以帮助您稳定摄像机,并确保影像的清晰度。
步骤七:学习使用摄像机的附加功能现代摄像机通常具有许多附加功能,如闪光灯、白平衡调节和自动场景识别等。
学习如何使用这些附加功能可以提升您的拍摄技巧,并在不同的拍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摄像机拍摄技巧操作规程

摄像机拍摄技巧操作规程摄像机拍摄技巧是摄影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够有效地提升拍摄作品的质量和观赏性。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套摄像机拍摄技巧操作规程,帮助您提升拍摄技巧和效果的同时,也能提高观众的观看体验。
第一章:摄像机基本操作1.1 调整焦距:根据拍摄需求,合理调整摄像机镜头的焦距,以保证拍摄画面的清晰度和层次感。
1.2 控制曝光:合理调整光圈、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以确保画面明亮度适中,避免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的情况出现。
1.3 稳定摄像:使用三脚架或稳定器等辅助设备,保持摄像机的稳定性,避免画面抖动对观看体验造成影响。
第二章:镜头运用技巧2.1 视角选择:根据拍摄主题和要表达的情感,选择合适的视角,包括低角度、高角度、鸟瞰等,以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2.2 运动镜头:灵活运用摄像机的移动功能,例如跟随拍摄、追拍和推进等,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吸引力。
2.3 对焦技巧:在拍摄运动物体或远景时,需要掌握准确的对焦技巧,以确保画面中的关键元素清晰可见。
第三章:构图与剪辑技巧3.1 三分法则:合理运用画面中的“黄金分割线”,将画面分成三个主要部分,以达到平衡、美观的构图效果。
3.2 运用对称:在某些场景下,对称构图能够传达出稳定、平衡的感觉,适用于拍摄建筑物、自然景观等主题。
3.3 剪辑技巧:拍摄完成后,对素材进行后期剪辑时,要注意保持画面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合理安排场景的切换和镜头的转场。
第四章:光线控制与特效应用4.1 利用自然光:在野外拍摄或光线条件较好的室内环境中,充分利用自然光的优势,营造出唯美、自然的拍摄效果。
4.2 使用灯光: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使用补光灯或灯光设备,提高画面的亮度和细节,创造出特殊的光影效果。
4.3 特效应用:根据拍摄主题,适当使用特效滤镜或后期处理技术,增加画面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结语:摄像机拍摄技巧操作规程是摄影师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基本素养。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技巧运用,能够拍摄出高质量、有吸引力的作品,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
摄像机的拍摄技巧

摄像机的拍摄技巧摄像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是越来越普及了,但是似乎大多数人还没有掌握如何拍摄的技巧,下面就为大家讲解一下。
一、之拍摄姿势1.最常用的基本方式。
适用机型:小型摄像机/中型摄像机动作要领:将右胳膊上臂与身体右侧夹紧,右臂向左后方用力,并利用身体的反作用力形成胳膊与身体之间的动态平衡,增加机器的稳定性;必要的时候可在启动录像键前深吸一口气,再屏住呼吸开始拍摄,也可同时将左手托住镜头底部,这样既可以保证机器的稳定性,同时又方便手动聚焦和变焦。
第二势2抢新闻方式。
适用机型:小型摄像机/中型摄像机[液晶屏型]动作要领:当拍摄对象被前方人群阻挡时,建议采用本方式:把翻盖式液晶屏打开,并向下方旋转45度左右;右手单手握机,伸过前方人群头顶,从液晶屏上评估拍摄效果;如果构图合适,即按下录像钮开始记录。
第三势3低机位方式。
适用机型:小型摄像机/中型摄像机/大型摄像机动作要领:以左脚为着力点蹲下;把翻盖式液晶屏打开,并向上方旋转45度左右;左手托住摄像机底部,右手进行变焦、启动录像/暂停按钮等操作;如果使用无液晶屏的大型摄像机,须将寻像器遮光罩扳起。
第四势4省力的拍摄方式。
适用机型:小型摄像机/中型摄像机/大型摄像机动作要领:盘腿坐在地面上的拍摄方式。
第五势5移动中的中小型摄像机拍摄方式。
适用机型:小型摄像机/中型摄像机动作要领:拍摄儿童,要让镜头与孩子们的眼睛等高,将右手向下插入摄像机手带部分,右手手指部分托住摄像机底部;如果是带有手柄的中型摄像机,可直接握住手柄,把翻盖式液晶屏打开,并向上方旋转45度左右;注意在移动拍摄的过程中腿部和脚部动作:腿部稍弯曲,前脚掌先落地,脚跟落地要轻。
第六势6移动中的中大型摄像机拍摄方式。
适用机型:中型摄像机无液晶屏型/大型摄像机动作要领:与上一动作的最大区别就是:弯下腰。
不过,这是迫不得已,因为要看寻像器!请注意将寻像器遮光罩扳起。
第七势7大型摄像机最常用的基本方式。
适用机型:大型摄像机动作要领:请将右胳膊上臂与身体右侧夹紧,右臂向左后方用力,并利用身体的反作用力形成胳膊与身体之间的动态平衡,增加机器的稳定性;必要的时候可在启动录像键前深吸一口气,再屏住呼吸开始拍摄;必要的时候可将背部抵住墙壁等物体。
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电视摄像基本常识和技巧一、拍摄技巧入门(一)拿稳摄影机。
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
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千万记住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件。
(二)固定镜头。
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开机录像。
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不需要做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画面的变化,也就是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角度及位臵的不同,对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变化,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摄影机往后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时,摄影机就往前一点,位臵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臵,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
但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是许多V8族常犯的毛病。
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让画面忽大忽小的变焦拍摄,除非你用三角架固定,否则长距离的推近拉远,一定会造成画面的抖动。
如果能掌握以上几个原则,保证你的作品会更具可看性。
那么变焦镜头在拍摄时不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吗?这倒也不是,只是运用的技巧及时机是否恰当。
(三)手动功能的运用。
由于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亮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说明一下。
1、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首先就手动亮度调整功能说明,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后者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在此不探讨原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
摄像机操作要领及技巧

摄像机操作要领及技巧一、持稳持稳是摄像机操作的基本要领之一、在拍摄时,我们要注意保持相机的稳定,避免画面晃动。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1.使用稳定器和三脚架:稳定器和三脚架可以帮助我们固定摄像机,提供稳定的拍摄平台。
在需要拍摄稳定画面的场景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些设备来提高拍摄的稳定性。
2.手持摄像机时的姿势:如果没有稳定器和三脚架,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手持姿势来尽量减少手部晃动。
-双手握持:用一只手握住摄像机的把手,另一只手用来支撑摄像机的底部。
双手握持可以提供更稳定的支撑。
-将肘部靠在身体上:将肘部放在身体旁边,可以提供更稳定的拍摄平台。
-慢慢操控:要慢慢操作摄像机,避免突然的移动或转动,这样可以减少晃动。
二、控制对焦在摄像过程中,控制对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正确的对焦,我们可以确保主体清晰,画面有层次感。
1.使用自动对焦(AF):大部分摄像机都配备了自动对焦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动对焦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我们只需要将焦点锁定到主体上,然后按下快门,摄像机会自动对焦。
2.使用手动对焦(MF):在一些情况下,自动对焦可能不够准确,或者我们想要在特定的主体上进行对焦。
这时,我们可以选择手动对焦。
通过调整摄像机的对焦环,我们可以手动调整对焦位置。
三、控制曝光曝光是摄像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正确的曝光可以让画面明亮且具有逼真感。
1.使用自动曝光(AE):摄像机通常会自动调整曝光,以确保画面的亮度适中。
我们只需将摄像机对准拍摄主体,按下快门,摄像机会自动调整曝光。
2.使用曝光补偿:在一些情况下,自动曝光可能会根据场景的亮度误判。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曝光补偿功能,手动调整曝光值。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曝光值来调整画面的亮度。
四、控制焦距焦距可以改变画面中的主体大小和背景模糊程度。
掌握焦距的操作要领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拍摄主题的意图。
1.使用变焦镜头:变焦镜头可以通过调整焦距来改变画面中的主体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持画面的构图平衡 在每次按下录像键之前,我们都要环视四周的环境, 看看取景器中被拍摄的画面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这就 是在构图。摄像的构图规则跟静态摄影的构图规则十 分类似,不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 画面的配置,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画面中各物体要素 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 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中的布局地位。
“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 摄像实践表明,让重要的景物或人物正好位于画面 1/3处;而不是在正中央,这样的画面比较符合人的视 觉审美习惯,甚至比主角在正中央的画面要有美感得 多。一个完整画面被两根垂直和两根水平方向上的线 都分成九等份,其中垂直线与水平线交会的4个点, 这就是画面中最能讨好视觉的部分,可以把这个位置 作为主体最重要的部分的中心。 人物位于画面中的三分之一处,面部正好处在左上角 的两线的交点上,是符合“三分之一”构图原则的。 并且背景也不杂乱,人物形象被很好的突出出来。
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手动焦距调整功能
平常一般的拍摄情况,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 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情形下摄影机 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所以才会发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要 将自动对焦切到手动,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由于各厂牌显示及调整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参 照说明书),焦距就不会变来变去了。
“裁身点 ” 拍摄画面一般有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表现手法。 如果你以远景拍摄,人的全身都会出现在画面上。如 果你以中景、近景、特写手法去拍摄,这样就需要把 被拍摄者的身体从下往上依次递增的从画面上裁掉一 部分。那么请注意不要把人的膝盖、腰部和颈部作为 裁身点,在这三点上裁出来的画面让人看起来是很别 扭的。除非你进行的是脸部或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最 好的裁身点应是腋下、腰部下面一点,膝盖上去一点。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图像稳定功能 在手持机器拍摄时打开此功能,这样会有助于改善其图像的不稳定。 广角镜头 在拍摄时要多多运用广角镜头,将变焦镜头调到广角(W)的位置 进行拍摄。如果将镜头调到最大倍数的变焦位置(T)时,只要 稍微有一点颤抖都会使镜头产生相当大的晃动,为此需要特别留 意。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按动某些功能键或手动变焦时,不要用力 过猛,以免牵动镜头引起晃动。
摄像构图的一般规则 在拍摄前保持摄录机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 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 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 持平衡。 要尽可能接近目标,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背 景出现在画面上,但你也必须在主角四周预留一些空 间.以防主角突然移动。 要保证摄录像机与被拍摄的主角人物之间不会有人或 有其他物体在移动。不要让一些不相干的人物一半在 画面中,一半在画面外。
DV摄像教程
第五章 摇摆的技巧
拍摄工作中,摇镜头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当 拍摄的场景过于宏大,如果用广角镜头不能把 整个画面完全拍摄下来,那么就应该使用“摇 摄”的拍摄方式。 摇摄分上下摇摄和左右摇摄,就是摄像机的位 置不变,依靠变动摄像的角度去拍摄。
上下摇摄
用这种拍摄方法可以追踪拍摄上下移动的目标。 这样的场面最好使用近镜头去拍摄,如果运镜恰当, 短短几秒,一气呵成,视觉冲击力很强。但是拍摄这 样的目标是有难度的,关键是摇拍的速度不好掌握, 移动构图有难度。 用上下摇摄的方法还常常用来显示一些高得无法用一 个整画面完整表现的景物,或是要表现某一景物的高 大雄伟。
DV摄像教程
第一章 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拿稳摄影机
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 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 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 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 千万记住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件。
固定镜头
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 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不需要 做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 摄影机靠后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时,摄影机就往前靠一点,位置 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置,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 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以用变焦 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但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 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 .
由下往上拍摄
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 伟高大。观众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有压迫感,特别是近距离镜 头,表现地尤为强烈,人物再稍微低头,甚至有些威胁感。 采用由下往上拍摄时要注意,这种角度所拍出来的效果通常并不 理想,因为面部表情会太过于夸张,时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在 不合适的场合使用这种视角可能会扭曲丑化主体。这种效果切记 不要滥用,偶尔的运用,可以渲染气氛,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 如果运用过多过滥,效果会适得其反。但有时拍摄者就是利用这 种变形夸张手法,从而达到不凡的视觉效果。
DV摄像教程
第二章 摄像的第一要。保持画面的稳 定是摄像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不管是推、 拉、摇、移、俯、仰、变焦等拍摄,总是要围绕着怎 样维持画面的稳定展开工作。而影响画面稳定的主要 因素来自于拍摄者的持机稳定。掌握正确的持机方法 是每个摄像者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过硬的基本功才能 在拍摄时操作的得心应手,拍摄出高水平的影像作品 来。
物视角的拍摄
视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习惯。有些时候, 可能需要表现出拍摄主体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 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都应该从主体眼睛高度去拍 摄。 直接向下俯视的画面通常被用来显示某人向下看的视 角。用远摄或广角的拍摄方式从高处以高角度进行拍 摄,可以增加片中观看者与下面场景的距离。
脚架的使用 保持持机的稳定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摄录像机三脚架,用带云台的三脚 架来支撑摄像机效果最好,不但会有效的防止机器的抖动,保持画面的 清晰稳定、无重影,而且在上下移摄与左右摇摄时也会运行平滑、过度 自然。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利用控制摄像机的遥控器和控制云台 的遥控器来完成拍摄的全部过程。 在固定场合长时间拍摄一定要使用三脚架,不然那将是个苦差事,把你 累趴了也不会拍出好的带子来。 三脚架一定要选用坚固的,把它放在稳固、平坦的表面上,尽量远离地 震源(如有汽车跑的公路、振动的机械)。如果有风,可以在三角架上 加佩重物以加大三脚架的稳定性,比如背包、石块等。 支撑摄像机的常用设备还有独脚架、胸架等,它们更简单、轻巧、携带 方便,山上、石上都可以用,对那些经常出去拍摄的人士来说那可是一 个好东东。
摄像构图中应注意的问题: 忌面面俱到、淡化主题。 拍摄录像片应该多采用近景乃至特写镜头,把主角突出出来,人物丰富的表情 才会清晰可见。 忌死搬硬套、教条主义。 摄像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艺术是有规则但更无规则的。所谓的构图规则,只 是摄像创作的基础套餐,并不能代表一切。就像画画一样,好的作品是脱胎于 规则但不拘泥于规则的。摄像构图的最后一条规则就是要打破一切常规、打破 一切束缚、反对一切戒条,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同时还要注意:运动中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 此,注意不要让不必要的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运动中的物体出现在画面背景上。 此外,一些抢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 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
人物的摄像构图 当主角看的方向或行走的方向不与画面垂直时,他们 面对或前进方向的前面要留下的空间;“前视空间”, 多过他们后面的空间;“多余空间”,应该将“多余 空间”减少到最低程度。 拍摄人物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留太多的空间。 否则就会造成构图不平衡缺乏美感。如果画面中人物 身高不及画面的三分之一,观众就得集中目力仔细辨 认,时间稍长就会感到乏味。记得应该把人物眼睛维 持在画面上方1/3的高度,如果面孔在这个高度以下, 这个人看起来好像掉落在电视屏幕里。
手持摄像机拍摄对姿势的要求
站立拍摄
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肩膀要放松,右肘紧靠体侧,将摄像机抬 到比胸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左手托住摄录像机,帮助稳住摄录 机,采用舒适又稳定的姿势,确保摄录机稳定不动。双腿要自然 分立,约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向外分开,站稳,保持身体平衡。
跪姿拍摄
左膝着地,右肘顶在右腿膝盖部位,左手同样要扶住摄录机,可以 获得最佳的稳定性。在拍摄现场也可以就地取材,借助桌子、椅 子、树干、墙壁等等固定物来支撑、稳定身体和机器。姿势正确 不但有利于操纵机器,也可避免因长时间拍摄而过累。
手动功能的运用
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后者 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 .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 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 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 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
摄影机动态拍摄的技巧
碰到一个画面无法将景物的全景拍摄进来,这时候大 家一定是将摄影机由右到左或是左到右的扫摄但是有许 多人在做这个动作时,画面常常摇来摇去或是忽快忽慢, 总之看起来非常不顺畅。 正确的做法是以腰部为分界点,下半身不动上半身移 动。就像你要过马路时左右观望是否有来车,只有头在 左右转动肩膀以下是不动的道理。
眼睛的取景方式 许多人受摄影的影响,在拍摄时只睁右眼以取 景,这样的取景方式有很大的弊端。摄影与摄 像不同,摄影抓住的只是瞬间,而摄像我们应 采用双眼扫描的方式,用右眼紧贴在寻像器的 目镜护眼罩上取景的同时,左眼负责纵观全局, 留意拍摄目标的动向及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随 时调整拍摄方式,避免因为一些小小的意外而 毁了自己的作品,也避免因为自己的“专一” 而漏掉了周围其他精彩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