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的职业道德.doc
第七讲 新闻寻租与道德规范

(搜狐IT 2009年02月19日 10:02 /20090219/n262336937.shtml)
“记者王学武为瑞星搞了多次新闻发布会,每 次开会前刘旭或当时瑞星副总田亚葵都把10 万人民币现金送到王学武家里。”
二、行业“潜规 则” 李嘉欣奢华婚礼花上亿 元 记者红包1000元 (中国新闻网 2008年 11月24日 08:37
http://china.kyodo.co.jp/modules/fsStory/index.php?storyid=52822
美国最严:
上世纪80年代前期,《华尔街日报》确立了禁止记者将所
得信息用于证券交易的判例。
《纽约时报》不仅禁止全体职员持有与工作相关的企业股
票,还对经济记者、编辑采取了更严格的规定。
持有证券、基金等投机行为;
“红包封嘴”、 阴谋“扒粪”、 “出卖线人”
记者炒股等
相关准则:
《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原则声明》 1975年《美联 社执行编辑协会:伦理原则声明》 1994年 《美国职业记者协会:伦理规范》1996年 《美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编导协会:伦理规范》 1987年 《英国新闻投诉委员会:行为规范》 1998年
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全文)
中国广播网 04年12月23日 第三十七条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反对任何
形式的“有偿新闻”。
第三十九条 不擅自组团进行采访活动,不参加他人擅自组织的采访活
动。不以任何名义索要、接受和借用报道对象的钱物。 第四十二条 自觉遵守有关廉政的规章制度和财经纪律,自觉接受公众 和有关部门的监督。
——有偿新闻的成因及治理(2004-07-04 17:25:39)荆楚网 新闻前哨 李发行
日语笔试题面试题目大全(3篇)

第1篇一、结构化面试题目1. 教育理念类- 请简述你对“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句话的理解。
- 如何看待“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 教学方法类- 如何在日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请谈谈你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
- 如何在日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教学评价类- 如何进行有效的日语课堂评价?- 如何在日语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如何利用评价结果改进日语教学?4. 教育心理学类- 请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
- 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日语教学?- 如何在日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5. 教育法规类- 请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关于教师职责的相关条款。
- 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关于教师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 如何在日语教学中遵守教育法规?二、试讲环节题目1. 课文朗读与解析- 朗读以下课文,并解析其内容:- (例)吉田:日本生活。
李:温泉入歌舞伎見、楽。
吉田:両親帰知。
李:、昨日、母知。
森:両親。
李:母、父電話手紙。
小野:北京帰後、。
李:1週間休。
春節休。
小野:休何。
旅行行。
李:旅行行、分。
友達会、食事行。
2.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分析以下教材内容,并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活动:- (例)教材内容:《日语入门》初级篇,第10课“旅行を楽しむ”。
3. 课堂互动与教学策略- 设计一个课堂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参与。
- 请谈谈在日语课堂中如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4. 板书设计- 设计一个与日语语法相关的板书,并解释其内容。
5. 多媒体教学- 如何在日语课堂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三、答辩环节题目1. 日语教育现状- 请谈谈你对当前日语教育现状的看法。
2. 日语教学创新- 如何在日语教学中进行创新?3. 跨文化交际- 请谈谈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4. 教师素养- 作为一名日语教师,你认为应具备哪些素养?5. 教学反思- 请谈谈你在日语教学中的反思与改进。
谈日本终身雇佣制

什么是终身雇佣制?终身雇佣制,是日本企业战后的基本用人制度。
在日本,大企业一般都实行终身雇佣制,终身雇佣制是指从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除非出于劳动者自身的责任,企业主避免解雇员工的雇佣习惯。
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被称做日本式经营的“三件神器”或三大支柱所谓终身雇佣制,并不是法律或成文规定意义上的制度。
在日本的法律和企业制度中,根本没有关于雇主必须实行终身雇佣制的规定,更不是“一进企业门,一辈子是企业的人”,不论干好干坏都不能开除意义上的“铁饭碗”。
说到底,终身雇佣制不过是对二战后特定时期日本企业雇工惯例的归纳和概括。
终身雇佣制是由创立于1928年的松下公司提出的。
其创业者、被尊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提出:“松下员工在达到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不用担心失业。
企业也绝对不会解雇任何一个…松下人‟”这样一来,企业可以确保优秀的员工,员工也可以得到固定的保障。
松下开创的经营模式被无数企业仿效,这一终身雇佣制度也为二战以后的日本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终身雇佣制的形成及存在条件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普遍实行终身雇佣制的雇工惯例,这的确曾是日本经济社会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的产生及其存在,与下述的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分不开。
1、劳动力供不应求战后,特别是50年代到70年代初,日本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递增,劳动力的再生产远远赶不上物质再生产迅速扩大的需要。
劳动力不足、人才紧缺成为当时日本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且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状况难望在短期内转变。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为了稳定熟练工人队伍,防止工人“跳槽”,普遍实行了“年功序列工资制”。
所谓“年功序列工资制”,亦即根据职工的学历和工龄长短确定其工资水平的做法,工龄越长,工资也越高,职务晋升的可能性也越大。
如果学历、能力和贡献不相上下,工龄就是决定职务晋升的重要根据。
这里所说的工龄,均指在同一公司或企业内连续工作的年数,而在不同公司工作的工龄一般不能连续计算。
日本媒体涉华报道同质现象研究

日本媒体涉华报道同质现象研究随着中日两国关系的复杂多变,日本媒体涉华报道的同质现象愈发突出。
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近年来,日本媒体涉华报道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内容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各大媒体之间,甚至在同一媒体内部也十分显著。
日本媒体涉华报道的同质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日本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多以负面为主。
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日本媒体一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持有怀疑态度。
这种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媒体的涉华报道,使其更容易选择负面新闻进行报道。
日本媒体在涉华报道中经常采用相似的视角和表达方式。
由于日本媒体之间的交流较为频繁,他们在报道中国新闻时很容易形成相似的思路和观点。
这使得日本媒体的涉华报道呈现出高度的同质性。
这种同质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日本媒体对中国的了解有限,往往只能从外部观察中国的发展变化;二是日本政治环境的影响,使得一些媒体不得不选择负面报道以迎合国内舆论;三是日本媒体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吸引读者,媒体往往会选择报道相同类型的新闻来增加竞争力。
日本媒体涉华报道的同质现象对中日两国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
这种现象容易加剧两国之间的误解和偏见。
由于报道内容多以负面为主,读者难以全面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
同质现象不利于中日两国媒体交流和互信。
如果双方都选择报道相同类型的新闻,将很难实现真正的信息沟通和共享。
为了应对日本媒体涉华报道的同质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中国媒体应该加强与日本媒体的交流,主动提供全面、客观的中国信息。
同时,中国媒体也可以在日本设立办事处,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读者偏好。
中国可以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如新闻发布会、会等,主动向日本媒体提供信息,阐述自身立场和观点。
中国还可以通过推广中华文化,增强日本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减少日本媒体的负面报道。
对于日本媒体而言,他们应该加强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日本媒体与中日关系

日本媒体与中日关系作者:刘江永来源:《对外传播》2009年第03期2008年中国民众对日感情明显发生积极的变化,而日本民众对华感情则改善得不明显,甚至还有所倒退,对日中关系的看法也比较严峻。
日本总理府历年外交舆论调查显示: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条约后,日本对中国抱有亲近感的人连续两年上升,最高时达到近80%。
从1985年起,日本对中国有亲近感的人开始减少,但仍保持在70%以上。
然而,以1989年为分界,日本人对中国有亲近感的人出现明显下滑,与对中国没有亲近感的人几乎各占一半。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1年,即小泉执政之初。
从那时起,日本对中国没有亲近感的人开始超过有亲近感的人。
2008年日本政府调查显示:对中国有亲近感的人只有31.8%,而不感到有亲近感的占66.6%。
据《中国日报》与“日本言论NPO”共同组织的对中日两国民间感情的民意调查结果,2008年日本对中国印象不好的受访者达75.6%。
日本民众对华好感下降的原因第一,媒体误导民众。
日本有一些反华刊物长期以来专门发表污蔑、攻击中国的文章或访谈。
围绕食品安全等,主流媒体对华负面报道也较多。
这些对日本民众的中国观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日本报界对受众的影响力比在中国想象的要大得多。
这不仅是由于日本人爱看报,报纸发行量大,而且因为各大报社还有自己的电视台。
例如,日本产经新闻报社,不仅发行《正论》等杂志,而且经营富士电视台。
该报各系统迄今一直与台湾关系密切,对中国大陆则持批评态度,负面报道居多。
该报所属出版社还出版了日本“教科书编撰会”撰写的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
日本媒体商业化盛行,某些报纸为招揽订户和读者,关于中国的报道负面评论较多,甚至歪曲事实。
对世界上发生的一些与日本相关的问题,也往往归咎于中国,误导受众。
日本的所谓“新闻自由”、“言论自由”体制事实上也给了右翼反华言论以自由,而广大日本读者则受到这方面负面信息的影响和心理暗示,逐步形成比较消极的中国观。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一一、填空题:(以下选题中考查10个,共10分)1、英国法院在审理“约翰·李尔本叛国案”中,确立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普通法院则,即“在出版物上发表批评政府的文章无罪”的原则。
2、美国第三届总统杰斐逊有一句名言:“宁要没有政府的报纸,不要没有报纸的政府。
”3、1964年“《纽约时报》诉莎莉文案”的判决中,最高法院对新闻自由做了严格的保护,扩展了言论自由的范围。
4、《赛尔新闻法》,是法国历史上制定的第一部新闻法,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
5、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两条根本原则之一是媒介产权国有原则。
6、关于重大政治新闻的发布与报道,一直实行由新华社统一发布的制度,以确保重大政治新闻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7、根据《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任何人未经法院判决不得确定有罪;任何公民涉及刑案,在交付法庭审判之前称“犯罪嫌疑人”,交付执行后称“被执行人”,判决有罪生效后才能称“罪犯”。
8、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主要是“煽动罪”和“泄密罪”。
9、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是言论出版自由。
10、批准登记制是我国新闻事业实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
11、为第一届世界报业大会所接受,成为第一个国际性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是《报人守则》。
二、名词解释:(以下选题中考查4个,共20分)1、新闻法制:指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我国新闻法制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2)渗透在各部分法律中(3)限制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多,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不多(4)新闻法制与党的政策和新闻职业道德辩证统一2、舆论监督:指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3、新闻侵权: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传播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终身雇佣制与年功

形成及存在条件
• 日本朝日人寿保险公司整理的一份调查资 料表明:总的看,调动工作后的年均收入 和终生收入不是增加,而是减少,减少程 度因年龄而异。
• 25 岁左右的人调动工作后,年均工资减少 程度为70~80万日元,35岁左右的人调转 后,年均收入减少程度为150~200万日元。
形成及存在条件
• 调动工作而收入不受影响的 仅限于两种情 况:一种是年轻且有特殊技能,因特聘而 调转者;二是由平均收入低的行业(如传 统制造业)转向平均收入高的行业(如金 融业、保险业等)。
• 所谓“年功序列工资制”,亦即根据职工 的学历和工龄长短确定其工资水平的做法, 工龄越长,工资也越高,职务晋升的可能 性也越大。
形成及存在条件
• 如果学历、能力和贡献不相上下,工龄就 是决定职务晋升的重要根据。
• 这里所说的工龄,均指在同一公司或企业 内连续工作的年数,而在不同公司工作的 工龄一般不能连续计算。
思想,对人们的职业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 影响。 • 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出于个人的考虑而另谋 他就,会被视为“缺乏忠诚心的 人”。
形成及存在条件
• 这样的人是被人瞧不起的,即使工作调转 成功,也难以受到重用。
• 人们会觉得,他既然可以抛弃原来的公司, 说不定什么时候也会弃现在的公司而去。 “缺乏 忠诚心的人”是不会被委以重任的。
以日、以星期或以 月为单位出卖劳动力的人们。 终身雇佣制的光环是照耀不到这些人头上的。每 到经济危机来临或企业陷入困境,首先被裁减的 便是这些人。
形成及存在条件
• 就是说,终身雇佣制的适用对象仅仅限于 正式职员,而正式职员能够一辈子安心在 一个企业里工作,又是 以大量的临时工和 失业者的存在为条件的。
• “年功序 列工资制”增强了企业对职工的 吸引力,比较有效地防止了熟练工人和技 术骨干被别的企业挖走。
秘书资格考试:秘书三级必看题库知识点

秘书资格考试:秘书三级必看题库知识点1、单选()反映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
A、职业道德B、文明C、礼貌D、人品正确答案:A2、单选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秘书负责()。
A.总经理的日常工作安排B.董事会(江南博哥)的表决事宜C.股东大会的筹备D.起草公司合同正确答案:C3、多选职业道德的特征是()。
A.内容上的持续变动性B.范围上的相对有限性C.形式上的普遍单调性D.执行中的权威强制性正确答案:B, C4、多选通过会议总结可实现对会议工作的()管理。
A、制度化B、程序化C、科学化D、法制化正确答案:A, B, C5、单选在文书处理中,对文件的办理提出初步意见,以供领导批阅时参考,这是()。
A、文书承办B、文书协办C、文书注办D、文书批办正确答案:B6、单选对会议的评估应做到()。
A、淡化宣传B、避免定论C、科学高效D、澄清事实正确答案:D7、多选下面对提高电话会议效率有益的做法包括()。
A.严格限定发言人员的时间B.让参会人员畅所欲言C.搭配使用其他通信方式如传真、电子邮件D.让参会人员提前达到正确答案:A, C, D8、单选信息利用中可使用跟踪卡记录()A、信息内容B、签收人姓名C、信息价值D、信息借阅情况正确答案:D9、单选张勇的日工资是80元,2006年10月1日至7日,公司安排她在这7天加班且未安排补休。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公司除应向张某支付每日80元工资外,还应支付()加班费。
A、800元B、560元C、1120元D、1360元正确答案:A10、单选下列所得税中,以总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是()。
A、企业所得税B、个人所得税C、外资企业所得税D、农业税正确答案:D11、单选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提炼,从而获得高层次信息的工作是()A、信息归纳B、信息综述C、信息汇集D、信息开发正确答案:D12、多选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可以吸收借鉴的资源有()A、儒家伦理思想B、欧美国家的职业道德C、日本企业的职业道德建设经验D、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道德传统正确答案:A, B, C, D13、多选职业纪律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媒体的职业道德
日本媒体的职业道德是怎么样的呢?它是否值得我们去学习,看看下文吧!
在中国,11月8日是记者节。
而日本并没有为记者设立专门的节日。
在媒体较为发达的日本,媒体记者的职业道德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
尤其在二战以后,日本媒体记者职业道德趋于完善,值得中国借鉴。
日本媒体市场较为发达,报纸等媒体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公信力。
日本是一个报业大国,报纸等传统媒体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良好的教育让多数民众喜欢读报成为可能;而日本较有影响力的主流报纸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和积淀,办报风格和策略都趋于成熟,报纸提供的信息质量较高;成熟的报刊发行网络让每天的报纸都能快速准确地送达读者手中。
在全球发行量最大的10份报纸中,有7份在日本。
《读卖新闻》发行量为995.5万份,《朝日新闻》发行量为771.3万份,《每日新闻》发行量为342.2万份,《日本经济新闻》发行量为301.1万份,《产经新闻》发行量为160.8万份。
在媒体强大影响力的背后,媒体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1946年,日本各报社、通讯社、广播电视台共同创建的全国性新闻行业组织——日本新闻协会,当前已有131家会员。
几十年来,该协会制定的《新闻伦理纲领》基本得到坚持和贯彻。
《新闻伦理纲领》的主要内容有:"自由与责任"、"准确与公正"、"独立与宽容"、"对人权的尊重"、"
品格与标准"。
2019年"3·11大地震"后,部分日本媒体缺乏人文关怀的报道,遭到日本心理临床学会的批评。
如某电视台记者将话筒对准地震幸存儿童,问:"地震的时候害怕吗?"这种采访被批评为容易唤起并加强儿童对地震的记忆,造成二次伤害。
对于震后被埋9天后得救的少年,在其身体还十分虚弱时,电视台就在其病床前问"被埋时候是怎样的心情?"丝毫没有考虑被救少年的身体和精神状况。
另外,还有一些媒体的业务失误。
这年的3月日,菅直人召开记者会,富士电视台在直播时,出现了一男一女的说笑声。
富士电视台后来向公众道歉,并保证今后绝对不会出现类似事件。
在这种较为严格的新闻伦理的要求下,日本社会的耻感文化在媒体领域影响深刻,甚至表现出一定的"职业道德洁癖"。
如日本电视名嘴三野文太的次子涉嫌盗窃未遂而被逮捕,三野文太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反复道歉,并停止主持节目:"作为一个父亲,负有重要责任。
作为一名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人,为了维护公正,请允许暂停我的节目,让我反思。
"
在中国,记者参加活动收取"车马费"的现象司空见惯。
绝大多数记者对"车马费"来者不拒,不认为有什么不妥。
甚至有一些即将进入媒体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将预期的"车马费"计入了将来的预期收入。
在日本,记者收取采访对象的任何报酬都是被严格禁止的,上述《新闻伦理纲领》也明确指出:"记者的责任是探究事实真相。
报道内容不但必须保持准确与公正,更不能被记者个人的立场与信仰所左右。
"
的确,中国记者在报道空间等方面有诸多不满。
但在另一方面,整
个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问题也值得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