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于PID算法的模拟温度闭环控制系统
基于PLC的PID温度闭环控制器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基于PLC的PID温度闭环控制器设计*名:***学号:**********院(系、部):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班级: 3指导教师:胡红林完成时间: 2014 年 2 月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逐步发展,在工业生产中,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是四种最常见的过程变量。
其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变量。
例如:在冶金工业、化工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加工和食品加工等许多领域。
这方面的应用大多是基于单片机进行PID控制,然而单片机控制的DDC系统软硬件设计较为复杂,特别是涉及到逻辑控制方面更不是其长处,然而PLC在这方面却是公认的最佳选择。
随着PLC功能的扩充在许多PLC控制器中都扩充了PID控制功能,因此在逻辑控制与PID控制混合的应用场所中采用PLC控制是较为合理的,通过采用PLC来对它们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简单和灵活性大的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测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因此,PLC对温度的控制问题是一个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控制问题。
这也正是本课题所重点研究的内容。
本设计是利用西门子S7-200PLC来控制温度系统。
首先研究了温度的PID调节控制,提出了PID的模糊自整定的设计方案,结合MCGS监控软件控制得以实现控制温度目的关键词:PLC;PID;闭环系统;温度控制AbstractWith moder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temperature, pressure, flow and level are the four most common process variables. Among them, the temperature is a very important process variables. For example: in metallurgical industry, chemical industry, power industry, machinery and food processing and many other fields, This application is mostly based on MCU PID control, however, SCM control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of DDC is relatively complex, especially relates to the logic control more than its strengths, however PLC in this regard is recognized as the best choice.With the PLC function expansion in many PLC controllers are expanded PID control function, so the logic control and PID control in hybrid applications using PLC control is more reasonable, by using PLC to control them not only has the convenient control, simple and flexibility, an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measure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technical indicators,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 products. Therefore, the PLC of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is a problem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ten encountered control problems. This is the subject of the key research conten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control system of electric boiler, temperature transmitter selection, PLC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software design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This design is the use of Siemens S7-200 PLC to control temperature system. First studied the temperature PID control,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scheme of the fuzzy self-tuning PID, combined with the MCGS monitor software control temperature control are realized. Keywords: PLC; PID; closed-loop system; temperature-control目录前言 (1)1 PLC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1)1.1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概述 (1)1.2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1.3可编程控制器的分类及特点 (3)2 PLC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2.1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4)2.1.1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4)2.1.2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4)2.1.3 PLC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5)2.2PLC的选型和硬件配置 (6)2.2.1 S7-200PLC选型 (6)2.2.2温度传感器 (7)2.2.3 EM235 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 (7)3控制算法设计 (8)3.1P-I-D控制 (8)3.2PID回路指令 (10)3.2.1 PID算法 (10)3.2.2 PID回路指令 (13)3.2.3 回路输入输出变量的数值转换 (14)3.2.4 PID参数整定 (15)4程序设计 (16)4.1程序流程图 (16)4.2梯形图 (17)5 调试 (21)5.1 程序调试 (21)5.2 硬件调试 (21)结论 (22)参考文献 (23)谢辞 (23)前 言温度控制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大到工业生产、航空航天,小到我们的生活。
基于PID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ID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温度控制方法。
它通过测量实际温度和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异,并相应调整加热器或冷却器的输出来控制温度。
在本文中,将介绍PID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和实施细节,以实现一个基于PID的温度控制系统。
一、基本原理PID控制系统是一种反馈控制系统,其核心思想是将实际温度值与设定温度值进行比较,并根据差异进行调整。
PID控制器由三个部分组成:比例控制器(P),积分控制器(I)和微分控制器(D)。
比例控制器(P):根据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异,产生一个与该差异成正比的输出量。
比例控制器的作用是与误差成正比,以减小温度偏差。
积分控制器(I):积分控制器是一个与误差积分成比例的系统。
它通过将误差累加起来来减小持续存在的静态误差。
积分控制器的作用是消除稳态误差,对于不稳定的温度系统非常有效。
微分控制器(D):微分控制器根据温度变化速率对输出进行调整。
它通过计算误差的变化率来预测未来的误差,并相应地调整控制器的输出。
微分控制器的作用是使温度系统更加稳定,减小温度变化速率。
二、设计步骤1.系统建模:根据实际温度控制系统的特点建立数学模型。
这可以通过使用控制理论或系统辨识技术来完成。
将得到的模型表示为一个差分方程,包含输入(控制输入)和输出(测量温度)。
2.参数调整:PID控制器有三个参数:比例增益(Kp)、积分时间(Ti)和微分时间(Td)。
通过试验和调整,找到最佳的参数组合,以使系统能够快速稳定地响应温度变化。
3.控制算法:根据系统模型和参数,计算控制器的输出。
控制器的输出应是一个与实际温度偏差有关的控制信号,通过改变加热器或冷却器的输入来调整温度。
4.硬件实施:将控制算法实施到硬件平台上。
这可以通过使用微控制器或其他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
将传感器(用于测量实际温度)和执行器(用于控制加热器或冷却器)与控制器连接起来。
5.调试和测试:在实际应用中,进行系统调试和测试。
基于PID控制算法的电机速度闭环控制设计

基于PID控制算法的电机速度闭环控制设计电机速度闭环控制是一种常见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其中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被广泛应用。
该算法可以实现速度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灵敏度和响应速度的优化,在工业自动化、机械控制和电动车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基于PID控制算法的电机速度闭环控制设计的原理和实施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基本的PID控制算法原理。
PID控制器根据当前的误差(偏差)值,计算出控制量来调整系统的输出,从而使得系统的运行状态达到期望值。
PID控制算法由比例项、积分项和微分项组成,分别对应了系统的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
在电机速度闭环控制设计中,我们需要先进行系统建模和参数估计。
根据电机的数学模型,可以得到速度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
然后,通过实验或数据采集,估计出系统的参数,包括比例增益系数、积分时间常数和微分时间常数等。
接下来,需要设计PID控制器的参数。
这里使用经典的Ziegler-Nichols方法来进行参数整定。
该方法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将PID控制器的积分和微分项都设置为零,只调节比例项,使系统产生临界振荡;然后,根据临界振荡的特性,计算出合适的比例增益系数和临界周期。
最后,根据设定的性能指标,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使得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达到最优。
设计好PID控制器的参数后,进行实际的控制器搭建和调试。
在控制器搭建中,可以选择使用模拟电路还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现PID控制算法。
模拟电路适合于简单的控制系统,而DSP则适用于更复杂的控制系统。
在控制器调试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反馈信号对PID参数进行调整,并进行系统的反馈校正。
此外,还应考虑到各种干扰因素(如摩擦、负载变化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合理的饱和、限幅和滤波等方法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增强。
最后,进行系统的性能评估和优化。
利用实验数据,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误差性能等指标,根据评估结果对控制器参数进行微调,以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基于PID算法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ID算法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PID(比例-积分-微分)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算法,可用于实现对水温的控制。
恒温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值与目标温度值进行比较,然后计算出一个控制信号,通过执行器控制加热器的输出功率,使水温维持在目标温度值附近。
以下是使用PID算法的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
1. 确定系统参数:首先需要确定控制周期、传感器类型、执行器类型等参数。
2. 指定控制目标:设定所需的目标温度值,例如35℃。
3. 设计控制算法:使用PID算法来计算控制信号,其基本公式为:控制信号 = KP × (错误值) + KI × (错误值累积) + KD ×(误差变化),其中KP、KI和KD分别为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
4. 实现控制循环:实现一个控制循环,周期性读取传感器测量值、计算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与执行器的特性来调整温度。
5. 调整参数并测试:将PID算法中的KP、KI和KD参数调整到最优值,并进行多次测试,以确认控制系统的性能稳定可靠。
基于PID算法的恒温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ID算法的恒温控制系统设计一、引言恒温控制系统是指通过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内的温度能够稳定在设定的目标温度上。
PID控制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策略,它将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三种控制方式相结合,能够快速、精确地调节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基于PID算法的恒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
二、系统设计1.系统结构PID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传感器负责实时监测系统内的温度值,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温度的反馈值与设定的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异,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计算出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执行器。
执行器根据控制信号的大小,调节加热或制冷设备的功率,以使系统的温度稳定在设定的目标温度上。
2.PID算法PID控制算法使用控制器计算出的控制信号uc,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uc = Kp * e + Ki * ∫e + Kd * △e/dt其中,uc为控制信号,Kp、Ki和Kd分别为比例、积分和微分环节的增益系数,e为设定目标温度与反馈温度的差值,∫e为差值的积分值,△e/dt为差值的微分值。
通过调节这三个环节的增益系数,可以实现对温度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的调节。
3.系统实现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的选择与接口设计、控制器的算法实现、执行器的选择和驱动电路设计等。
传感器应具有高精度、快速响应和稳定性好的特性,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值并将监测结果传递给控制器。
控制器应具有高计算性能和稳定性,能够准确计算出控制信号。
执行器应根据控制信号的大小调节加热或制冷设备的功率,以使系统温度稳定在目标温度上。
三、系统优化为进一步提高恒温控制系统的性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增益系数的选择根据实际系统的特性,通过试验和调整,优化比例、积分和微分环节的增益系数。
比例增益系数的增加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但也容易引起系统的振荡;积分增益系数的增加可以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但也会增加系统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微分增益系数的增加可以改善系统的过渡过程,但也容易引起系统的噪声干扰。
基于PID算法的水温控制系统

基于PID算法的水温控制系统作者:王博曾方程一哲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第27期摘要:为得到稳定的水温控制功能,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PID自动水温控制系统。
该系统具有实时显示温度、修改设定温度,PID自动控制温度和温度上下限报警等功能。
该系统通过单片机进行温度实时测量,并基于PID算法达到温度恒定控制的功能。
系统由单片机STC89C52将温度传感器DS18B20 所采集的温度在LED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并通过PID控制算法令水温保持为指定的温度值。
关键词:单片机;STC89C52;DS18B20;PID算法;LED显示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7-0242-021 系统概述本文采用PID 控制算法实现保持水温恒定的系统功能。
该温控系统采用螺旋加热管加热——将螺旋加热管固定到容器的内部,给加热管通电时,会使容器中的水产生对流,令水温快速上升,加热效率高。
温控系统的制冷元件使用半导体制冷片,能够达到快速制冷的目的。
测量水温的温度传感器选择DS18B20,该温度传感器使用單总线与主机进行通信,信号传输速度快,灵敏度高,能大大减少系统的响应时间。
系统的显示部分放置在容器外壁上,采用4位七段LED数码管实时显示温度和预设温度。
电源采用PWM方式调节加热或制冷的输出功率,从而改变加热与制冷的功效,达到可变输出功效的效果。
该系统主要特点为:1)通过DS18B20温度传感器减少了A/D转换电路,简化了电路结构。
2)采用SSR固态继电器,简化了功率控制电路,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3)基于PID算法和PWM调制的系统设计,能够充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使系统的动态性能也达到较好的效果。
2 硬件电路系统采用方形玻璃鱼缸作为装水容器。
系统硬件电路主要包含四个部分:温度采集电路,加热控制电路,制冷电路以及显示电路。
硬件电路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2.1 温度采集电路本系统使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来测量水温。
基于PID算法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报告

基于PID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摘要本次设计采用proteus仿真软件,以AT89C51单片机做为主控单元,运用PID控制算法,仿真实现了一个恒温控制系统。
设计中使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实时温度,不需要复杂的信号调理电路和A/D转换电路,能直接与单片机完成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使用PID算法控制加热炉仿真模型进行温度控制,总体实现了一个恒温控制仿真系统。
系统设计中包含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硬件设计包含显示模块、按键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温度加热模块。
软件设计的部分,采用分层模块化设计,主要有:键盘扫描、按键处理程序、液晶显示程序、继电器控制程序、温度信号处理程序。
另外以AT89C51 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利用PID 控制算法提高了水温的控制精度,使用PID 控制算法实施自动控制系统,具有控制参数精度高、反映速度快和稳定性好的特点。
关键词:proteus仿真,PID,AT89C51,DS18B20温度控制目录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论证 (1)1.1 设计要求 (1)1.2 总体设计方案 (2)2 系统的硬件设计 (3)2.1 系统硬件构成概述 (3)2.2 各单元总体说明 (4)2.3 按键单元 (5)2.4 LCD液晶显示单元 (6)2.5 温度测试单元 (7)2.6 温度控制器件单元 (8)3 恒温控制算法研究(PID).............................................................................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PID控制器的设计 (10)3.2 PID算法的流程实现方法与具体程序 (12)4 系统的软件设计 (17)4.1 统软件设计概述 (17)4.2 系统软件程序流程及程序流程图 (18)4.3 温度数据显示模块分析 (19)4.4 测试分析 (22)5 模拟仿真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PID算法的温度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基于PID算法的温度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引言电加热炉是典型工业过程控制对象,其温度控制具有升温单向性,大惯性,纯滞后,时变性等特点,很难用数学方法建立精确的模型和确定参数。
而PID控制因其成熟,容易实现,并具有可消除稳态误差的优点,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满足系统性能要求,但其性能取决于参数的整定情况。
且快速性和超调量之间存在矛盾,使其不一定满足快速升温、超调小的技术要求。
模糊控制在快速性和保持较小的超调量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但其理论并不完善,算法复杂,控制过程会存在稳态误差。
将模糊控制算法引入传统的加热炉控制系统构成智能模糊控制系统,利用模糊控制规则自适应在线修改PID参数,构成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系统,借此提高其控制效果。
基于PID控制算法,以ADuC845单片机为主体,构成一个能处理较复杂数据和控制功能的智能控制器,使其既可作为独立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又可与微机配合构成两级控制系统。
该控制器控制精度高,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2温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该系统设计的硬件设计主要由单片机主控、前向通道、后向通道、人机接口和接口扩展等模块组成,如图l所示。
由图1可见,以内含C52兼容单片机的ADuC845为控制核心.配有640KB的非易失RAM数据存储器、外扩键盘输人、320x240点阵的图形液晶显示器进行汉字、图形、曲线和数据显示,超温报警装置等外围电路;预留微型打印机接口,可以现场打印输出结果;预留RS232接口,能和PC机联机,将现场检测的数据传输至PC机来进一步处理、显示、打印和存档。
电阻炉的温度先由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检测并转换成微弱的电压信号,温度变送器将此弱信号进行非线性校正及电压放大后,由单片机内部A/D转换器将其转换成数字量。
此数字量经数字滤波、误差校正、标度变换、线性拟合、查表等处理后。
一方面将炉窑温度经人机面板上的LCD显示:另一方面将该温度值与被控制值(由键盘输入的设定温度值)比较,根据其偏差值的大小,提供给控制算法进行运算,最后输出移相控制脉冲,放大后触发可控硅导通(即控制电阻炉平均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闭环控制系统仿真摘要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和控制对象两部分组成,通过一定的控制方法使系统达到所要求的控制性能。
控制模式有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三种。
所谓的开环控制是控制器与控制对象之间只有正向作用,没有反向联系,是一种单向的控制过程。
如果控制器与控制对象之间既有正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这种控制方式称为闭环控制或反馈控制。
过程控制的基本算法很多,本实验主要采用PID控制算法。
PID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由于算法简单、鲁棒性好和可靠性高,被广泛应用于过程控制和运动控制中,尤其适用于可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确定性控制系统。
随着计算机进入控制领域,不仅可以用软件实现PID控制,而且可以利用计算机的逻辑功能,使PID控制更加灵活。
关键词:PID控制闭环反馈目录摘要 (1)1 设计任务和控制要求 (3)1.1设计任务 (3)1.2控制要求 (3)1.2.1被控对象 (3)1.2.2设计要求 (3)2 设计方案 (3)2.1控制系统组成 (3)2.2 PID控制器的设计 (4)3算法原理 (5)3.1数字PID控制算法 (5)4 软件仿真 (6)5 实验结果及分析 (7)5.1 实验结果 (7)5.2结果分析 (7)6心得体会 (8)参考文献 (9)设计任务和控制要求1设计任务和控制要求1.1 设计任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需要我们了解微型计算机控制理论、程序设计和接口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生产工艺知识。
设计包括确定控制任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系统设计、控制软件的设计等,以便加深对PID 控制算法设计的认识,学会PID 控制算法的应用,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和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2 控制要求1.2.1 被控对象本次设计为软件仿真,通过PID 算法控制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u(t)的激励下产生的零状态响应。
传递函数表达式为:D(z)=U(z)E(z)=0.383(1−0.386z −1)(1−0.586z −1)(1−z −1)(1+0.593z −1)1.2.2 设计要求要求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并且可以迅速达到期望的输出值。
本次设计选用PID 控制算法,PID 控制器由比例控制单元P 、积分控制单元I和微分控制单元D 组成。
其输入e (t )与输出u(t)的关系为u (t )=K p [e (t )+1T i ∫e (t )dt t 0+T d de (t )dt]+u 0式中,K p 为比例系数;T i 为积分时间常数;T d 为微分时间常数。
2 设计方案2.1 控制系统组成控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控制系统框图PID 控制器 D(z)u 1(t)R +e(t) _u(t)工作原理:在图1 所示系统中,D(z)为该系统的被控对象,零状态下,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R的输出u(t)反馈给输入。
在参数给定值R的情况下,给定值R 与反馈值比较得到偏差e(t)=R−u(t),经过PID 调节器运算产生相应的控制量,PID 调节器的输出作为被控对象的输入信号,是输入的数值稳定在给定值R。
2.2 PID 控制器的设计PID控制器则由比例、积分、微分三个环节组成。
他的数学描述为:u(t)=K p[e(t)+1T i∫e(t)dtt+T dde(t)dt]+u0式中,K p为比例系数;T i为积分时间常数;T d为微分时间常数。
下面把PID控制分成三个环节来分别说明:1)比例调节(P调节)u(t)=K p e(t)+u0式中K p为比例系数,u0为控制常量,即偏差为零时的控制变量。
偏差e(t)=r(t)−u(t)。
偏差一旦产生,比例调节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使被控制的过程变量u向使偏差减小的方向变化。
比例调节能使偏差减小,但不能减小到零,有残存的偏差(静差)。
加大比例系数K p可以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减小静差,从而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但当K p过大时,会使动态质量变差,导致系统不稳定。
2)积分调节(I调节)在积分调节中,调节器输出信号的变化速度du/dt与偏差成正比,即du dt =1T ie(t)或u(t)=1T i∫e(t)dtt其中T i为积分常数,T i越大积分作用越弱。
I调节的特点是无差调节,与P 调节的有差调节形成鲜明对比。
只有当被调节量偏差为零时,I调节器的输出才会保持不变。
I调节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稳定作用比P调节差。
采用I调节可以提高系统的型别,有利于系统稳态性能的提高,但积分调节使系统增加了一个位于原点的开环极点,使信号产生90°的相角迟后,对系统的稳定性不利。
3)微分调节(D调节)在微分调节中,调节器的输出与被调节量或其偏差对于时间的导数正比,即:u(t)=T d de(t)dt其中T d 为积分常数,T d 越大微分作用越强。
由于被调节量的变化速度(包括其大小和方向)可以反映当时或稍前一些时间设定值r 与实际输出值y 之间的不平衡情况,因此调节器能够根据被调节量的变化速度来确定控制量u ,而不要等到被调节量已出现较大的偏差后才开始动作,这样等于赋予调节器以某种程度的预见性。
3 算法原理3.1 数字PID 控制算法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PID 控制器是通过计算机PID 控制算法程序实现的。
计算机控制系统大多数是采样--数据控制系统。
进入计算机的连续-时间信号,必须经过采样和整量化后,变成数字量,方能进入计算机的存贮器和寄存器,而在数字计算机中的计算和处理,不论是积分还是微分,只能用数值计算去逼近。
在数字计算机中,PID 控制规律的实现,也必须用数值逼近的方法。
当采样周期相当短时,用求和代替积分,用差商代替微商,使PID 算法离散化,将描述连续-时间PID 算法的微分方程,变为描述离散-时间PID 算法的差分方程。
在式 u (t )=K p [e (t )+1T i∫e (t )dt t 0+T dde (t )dt]+u 0中,积分用求代替,用差分代替微分得到 u (k )=K p e (k )+K i ∑e(j)k j=0+K d [e (k )−e (k −1)]+u 0 。
式中 u 0—控制量的基值,即k=0时的控制; u(k)—第k 个采样时刻的控制;K p —比例放大系数; K i —积分放大系数;该算法中,为了求和,必须将系统偏差的全部值 e (j ) j =1,2,3,...,k )都存储起来。
这种算法得出控制量的全量输出u (k ),是控制量的绝对数值。
在控制系统中,这种控制量确定了执行机构的位置,例如在阀门控制中,这种算法的输出对应了阀门的位置。
所以,将这种算法称为“位置算法”。
4 软件仿真本次设计采用C 语言编程实现控制的仿真过程。
要求能够显示控制系统的输出数据并作图。
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程序代码:#include<stdio.h>float u,u1,u2; //实际值(本次、前一次、前两次)float err; //本次偏差float lerr,llerr; //上一次和上上次偏差float derr; //微分float Kp=1.05;float Ki=0.45;float Kd=0.02; float sum; //定义积分值float PID( ) {err=1-u;sum+=err;u=Kp*err+Ki*sum+Kd*(err-lerr);u1=u2;u1=u;u=0.083*err-0.366*lerr+0.083*llerr+0.40 7*u1+0.593*u2;lerr=err;llerr=lerr;return u;}int main() {int count=0;FILE* fp=fopen("output.txt","w");while(count<20) {float u=PID();printf("%f\t",u);fprintf(fp,"%f \n",u);count++;}fclose(fp);return 0;}5实验结果及分析5.1实验结果结果截图:图3 程序运行结果将得到的结果用Excel作图如下:5.2 结果分析最终调试得到的控制参数为:K p=1.05,T i=0.45,T d=0.02。
根据记录数据及曲线得出PID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增大比例系数 K p一般将加快系统的响应,在有静差的情况下有利于减小静差。
但过大会使系统有较大的超调,并产生振荡,使系统稳定性变坏。
增大积分时间 T i有利于减小超调,减小振荡,使系统更加稳定,但系统静差的消除将随之减慢。
增大微分时间T d有利于加快系统响应,使超调量减小,稳定性增加,但系统对扰动的抑制能力减弱,对扰动有较敏感的响应。
6 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基本掌握了PID参数的调节。
在了解PID各参数对控制过程的影响趋势之后,采用凑试法对参数进行整定时,一般遵照如下步骤:1)首先只整定比例部分。
将比例系数由小变大并观察相应的系统响应,直到得到反应快、超调量小的响应曲线。
如果系统没有静差或静差已小到允许范围内,并且响应曲线已属满意,那么只需用比例调节器即可,比例系数可由此确定。
2)如果在比例调节的基础上系统的静差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需加入积分环节。
整定时首先置积分系数T i为一较小值,并将经第一步整定得到的比例系数略为减小,然后减小积分时间,使在保持系统良好动态性能的情况下,静差得到消除。
在此过程中,可根据响应曲线的好坏反复改变比例系数与积分时间,以期得到满意的控制过程与整定参数。
3)若使用比例积分调节器消除了静差,但动态过程反复调整仍不能满意,则可加入微分环节。
在整定时,可先置微分系数为零,在第二步整定的基础上,增大,同时相应地改变比例系数和积分时间,逐步凑试,以获得满意的调节效果和控制参数。
通过这一次的课程设计,我明白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等。
也有很多收获:让我学会了各种查阅资料以及整理所需材料的能力,锻炼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以后工作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1] 计算机控制技术. 汤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8-1[2] 控制工程基础.第3版.董景新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