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闭环温度恒值控制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面发展 ,知识、能力、素质协 调进步 ,能够从事与 电气
作 者 :孙 晓娟 ,硕 士 ,主 要研 究方 向为 电子 电气工 程 。
2 1年8 下 第 2期 ( 01 月 4 总第 26 ) 4期
生掌握计 算机控制系统 的理论与技术,受到较好 的工程
中国教 育技 术装备
教学 园地
孙 娟 电 工 及自 化 业 算 控 技 课 教 方 研 晓:气程 动专计机制术程 学法究
t nki a hi ng bi1 t es nd an — n bi i y, i r i t c n q al t i i a h ds o a 1 t mp ov ng ea hi g u i y. Ke wor s el tri al e y d ec c ngi ee ng a aut mati n: co ut c ntr s te n ri nd o o mp er o ol ys m: te hi met od: ac ng h e p i n al x er me t te c n a hi g
远 ,实 际应 用 中主 要 是采 用 总线 式 计 算 机
(C P 总线或SD T 总线 )工业控制机 。传统 教学方式都是按芯片——电路设计——模块
制 作 —— 系 统 安装 顺 序 教 学 ,而 现 代 较 多
采 用 总 线 式 工 业 控 制机 来 组建 计 算 机 控 制 系 统 ,微 机 硬 件 技 术和 软 件 技 术 为 手 段 ,
系 统 ,在 模 拟 系 统 上 进 行 观 测 、 实验 和 分 析 ,从 而 达 到
时间变长;,的作用有助于消除系统余差,提高系统的控 , 制精度,但若 太大 ,积分作用太弱,则不能减小稳态误 , 差; 微分时间常数 的增加可 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如
温度闭环控制实验心得

温度闭环控制实验心得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学习温度闭环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掌握PID控制器的调参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验验证PID控制器对温度的控制效果。
二、实验原理1. 温度传感器本次实验使用的是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是一种利用热电效应测量温度的传感器,由两种不同金属或合金组成,当两种金属或合金接触时,在接触点处会形成一个电动势。
随着温度变化,电动势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测量出温度。
2. 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闭环控制系统。
它通过不断地调整输出信号来使被控对象达到期望值。
PID控制器由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和微分环节三部分组成。
其中比例环节根据误差大小调整输出信号;积分环节根据误差累计值调整输出信号;微分环节根据误差变化率调整输出信号。
3. 温度闭环控制系统温度闭环控制系统是一种将温度传感器和PID控制器结合起来的系统。
温度传感器负责测量被控对象的温度,PID控制器则根据温度误差调整输出信号,使被控对象的温度达到期望值。
三、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首先需要搭建实验平台。
本次实验使用的是Arduino开发板和温度传感器模块。
将Arduino开发板与电脑连接,并将温度传感器模块连接到开发板上。
2. 编写程序编写程序,用Arduino开发板读取温度传感器模块的输出信号,并通过PID控制器调整输出信号,从而控制被控对象的温度。
在编写程序时需要设置PID参数,包括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等。
3. 调试程序将被控对象(例如加热棒)连接到开发板上,并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被控对象附近。
启动程序并进行调试,观察被控对象的温度变化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PID参数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4. 实验验证进行实验验证,观察PID控制器对被控对象温度的控制效果,并记录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四、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深入了解了温度闭环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通过编写程序和调试参数,我成功地将PID控制器应用于温度控制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单闭环温度恒值控制系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

单闭环温度恒值控制系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
在单闭环温度恒值控制系统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1.温度波动过大:可能是由于环境温度变化、控制器设置不当或传感器失准等原因导致的。
解决方案可以是增加控制器的参数调整,确保温度控制精度,或使用更为精确的传感器。
2.温度无法达到设定值:可能是由于系统中温度控制器、传感器、加热器等设备的参数设置有误,或者是系统存在故障。
解决方案包括调整控制器参数以保证输出正确、检查设备是否故障等。
3.电源故障导致实验无法进行:此时需要更换电源或者检查电源相关的设备部件是否故障。
4.设备损坏:如果加热器或传感器等设备出现损坏,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其更换。
总的来说,单闭环温度恒值控制系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检查设备是否故障、调整控制器参数以及更换设备等方法得到解决。
同时还需关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实验能够安全进行。
基于PLC的恒温控制系统

基于PLC的恒温控制系统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基于PLC的恒温控制系统院系: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〇一四年五月摘要在工业控制领域,基于运行稳定性考虑,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理量进行详细的检测和控制。
这在冶金、化工、建材、食品、机械、石油等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温度控制又以其较为复杂的工艺过程而备受人们关注。
所以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都对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设计采用S7-200PLC对加热炉温度进行控制。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PLC对温度的控制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采用PLC对温度进行控制,通过合理的设计,提高温度控制水平,进而改善温度运行的稳定性,使其更加精确。
本文主要介绍了温度控制的PLC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设计过程、组成、梯形图,并给出了系统组成框图,分析流量逻辑关系,提出PLC的编程方法。
本系统分析了加热炉温度控制的PID控制原理,设计了系统的数学控制模型以及系统控制框图,用组态王软件组态配置工业控制监控系统,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通过对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以及组态王的PID控制程序,实现了加热炉温度的精确控制。
通过对PLC程序的仿真调试以及对组态的系统仿真,验证了本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合理性,系统动态响应符合了最初的设计要求,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温度控制,可编程控制器,PID,组态王目录第一章前言 01.1恒温控制的现状与意义 01.2系统设计要求 (1)1.3设计主要内容 (2)第二章恒温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2.1总体分析 (4)2.2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5)2.2.1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5)2.2.2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6)2.3PLC的选型与硬件配置 (7)2.3.1PLC型号的选择 (7)2.3.2S7-200 CPU的选择 (8)2.3.3EM231模拟量输入模块 (8)2.3.4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10)2.4I/O地址分配及电气连接图 (11)2.5PLC硬件接线图 (12)第三章PLC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4)3.1PLC程序设计方法 (14)3.2编程软件STEP7--M ICRO/WIN概述 (15)3.2.1STEP7-Micro/WIN简单介绍 (15)3.2.2STEP7-Micro/WIN参数设置(通讯设置) (16)3.3基于S7200的PID控制 (18)3.3.1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18)3.3.2P ID在PLC中的回路指令 (19)3.4内存地址分配与PID指令回路表 (20)3.5程序设计梯形图 (23)3.5.1初次上电 (23)3.5.2启动/停止阶段 (24)3.5.3子程序0 (25)3.5.4中断程序、PID的计算 (26)第四章基于组态软件恒温监控系统设计 (28)4.1组态王软件介绍 (28)4.2组态软件开发过程 (29)4.2.1工程整体规划 (29)4.2.2工程建立 (29)4.2.3构造数据词典 (30)4.2.4组态用户窗口 (32)4.2.5组态王设备连接 (32)4.2.6组态王画面制作与动连接 (33)4.2.7PID控制脚本编写 (34)第五章系统运行结果及分析 (37)5.1PLC控制系统仿真测试 (37)5.2控制系统PID控制性能验证 (40)第六章总结 (43)参考文献 (44)致谢 (45)第一章前言1.1恒温控制的现状与意义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对人类日常生活、工业生产、气象预报、物资仓储等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单回路控制系统详解

一、单回路控制系统1. 画出图示系统的方框图:2. 一个简单控制系统总的开环增益(放大系数)应是正值还是负值?仪表行业定义的控制器增益与控制系统中定义的控制器的增益在符号上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 试确定习题1中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若加热变成冷却,且控制阀由气开变为气关,控制器的正反作用是否需要4. 什么是对象的控制通道和扰动通道?若它们可用一阶加时滞环节来近似,试述K P 、K f 、τp 、τf 对控制系统质量的影响。
5. 已知广义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S (T e K P SτP P +-,若P P T τ的比值一定时,T P 大小对控制质量有什么影响?为什么?6. 一个简单控制系统的变送器量程变化后,对控制质量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
7. 试述控制阀流量特性的选择原则,并举例加以说明。
8. 对图示控制系统采用线性控制阀。
当负荷G 增加后,系统的响应趋于非周期函数,而G 减少时,系统响应震9. 一个简单控制系统中,控制阀口径变化后,对系统质量有何影响?10. 已知蒸汽加热器如图所示,该系统热量平衡式为:G 1C 1(θ0-θi )=G 2λ(λ为蒸汽的冷凝潜热)。
(1)主要扰动为θi 时,选择控制阀的流量特性。
(2)主要扰动为G 1时,量特性。
(3特性。
11.作用后,对系统质量有什么影响?为了保持同样的衰减比,比例度δ要增加,为什么?12. 试写出正微分和反微分单元的传递函数和微分方程;画出它们的阶跃响应,并简述它们的应用场合。
13. 什么叫积分饱和?产生积分饱和的条件是什么?14. 采用响应曲线法整定控制器参数,选用单比例控制时,δ=K P τP /T P ×100%,即δ∝K P ,δ∝τP /T P ,为什么?而选择比例积分控制时,δ=1.44K P τP /T P ×100%,即比例度增加,为什么?15. 采用临界比例度法整定控制器参数,在单比例控制时,δ=2δK (临界比例度),为什么?16. 在一个简单控制系统中,若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T )(1S 1)(T S (T K W P V P +-+S ,进行控制器参数整定时,应注意什么? 17. 已知广义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S (T e K P SτP P +-,采用比例控制,当系统达到稳定边缘时,K C =K CK ,临界周期为T K 。
期末资料化工仪表自动化 名 词 解 释

名词解释1、自动控制答:自动控制就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干预的情况下,利用自动控制装置时被空对象的工作状态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由相互制约的各部分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为自动系统。
自动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其控制作用了全套自动化装置,对于常规仪表来说,它包括检测元件及变送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另一部分是受自动化装置控制的被控对象。
2、节流现象答: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在节流装置前后的管壁处,流体的静压力产生差异的现象称为节流现象。
其中节流装置包括节流件和取压装置。
节流件是使管道中的流体产生局部收缩的元件。
在管道通路上安装孔板、喷嘴或文丘利管等节流件。
当流体流过节流元件时,流束局部收缩。
其流速增加,静压降低,使节流元件前后产生静压差。
3、热电效应答: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A 和B 焊接而成,当组合成闭合回路,若导体A和B的连接处温度不同,则在此闭合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也就是说回路中有电动势存在,这种现象叫做热电效应。
4、热电势答: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A 和B 焊接而成,当组合成闭合回路,若导体A和B的连接处温度不同,则在此闭合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也就是说回路中有电动势存在,这个电动势叫热电势。
5、零点迁移问题答:在使用差压式变压器测量液位时,一般压差△P与液位高度H之间的关系为:△P=Hgρ.这就是一般的"无迁移"的情况。
当H=0时,作用在正、负压室的压力是相等的。
实际应用中,由于安装有隔离罐、凝液罐,或由于差压变送器安装位置的影响等,使得在液位测量中,当被测液位H=0时,差压变送器的正、负压室的压力并不相等,即ΔP≠0,这就是液位测量时的零点迁移问题。
6、简单控制系统答:由一个测量元件、变送器、一个控制器、一个控制阀和一个对象所构成的单闭环控制系统。
也称单回路控制系统。
7、复杂控制系统答:在单回路控制系统基础上,再增加计算环节、控制环节或其他环节的称之为复杂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础理论,并具有对简单连续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定量估算和初步设计的能力,学生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如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状态空间分析法、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等基本方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介绍了自动控制技术从建模分析到应用设计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内容十分丰富。
通过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应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以便将来胜任实际工作,具有从事相关工程和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同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有关自动控制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自动控制的概念、基本控制方式及特点、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理解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化简或梅森公式以及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建立和表示方法,初步掌握小偏差线性化方法和通过机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以串联校正为主的根轨迹综合法,掌握常用校正装置及其作用。
熟悉暂态性能指标、劳思判据、稳态误差、终值定理和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利用这些概念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分析,初步了解高阶系统分析方法、主导极点的概念,能利用根轨迹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熟悉偶极子的概念以及添加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系统频率特性Nyquist图和Bode图的画法和奈氏判据,了解绝对稳定系统、条件稳定系统、最小相位系统、非最小相位系统、稳定裕量、频指标的概念,以及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基本校正方式和反馈校正的作用,掌握复合校正的概念和以串联校正为主的频率响应综合法。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组成结构和基本要素,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控制方式和对系统的性能要求,了解一些实际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
温度控制系统

温度液位控制系统系统功能1.系统由水泵从‘供水池’向‘加热水箱’中注入冷水。
水泵出水口安装有压力变送器。
当出水阀门开度变化时,水泵出水口的压力也会随之变化,压力变送器将信号变送至PLC,信号经运算后通过反馈控制调节变送器,变送器控制电机转速大小,使出水口的水压不变。
由流量、流速、截面积、水压之间的关系式:Q=μ*A*(2*P/ρ)^0.5式中Q——流量,m^/S;μ——流量系数,与阀门或管子的形状有关;0.6~0.65;A——面积,m^2;P——通过阀门前后的压力差,单位Pa;ρ——流体的密度,Kg/m^3;由上述关系知,当出水口压力不变时,压差P为定值,流量Q只和截面积即阀门开度A有关,从而方便水箱进水量的控制。
同时水箱进出口安装有流量变送器,实时检测水流量,并与设定值比较,得出的偏差控制阀门开度,达到进水量无差控制。
2.水箱内部安装‘液位’变送器,检测水箱的液位高度。
当进水流量不变且适当时,通过调节出水口阀门开度,能够使得水箱的液位保持在恒定高度。
通过PID控制,当系统有扰动时(进水流量变化时),系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PID调节使系统重新恢复稳定状态。
3.系统通过‘加热器’将水箱中的冷水加热,并在水箱内部和水箱出水口分别安装温度变送器,以水箱出口温度为主控制变量,保证出口温度,同时引入水箱内部温度为辅助控制变量,以稳定主变量,极大限度的消除扰动对系统主变量的干扰。
通过这种串级控制,使水箱出口温度可控。
系统要求1.注入水箱的水流量Q可控。
2.水箱的液位H可控。
3.水箱出口水的温度T可控。
4.系统可通过手/自动调节各个阀门。
注:系统稳定时注入水箱的水的流量等于水箱出口的水流量。
Q、H、T的值可通过系统设置。
系统PID参数可调,以便理解PID控制算法。
系统控制原理系统由两个闭环控制系统组成。
1.水箱注水量与液位高度闭环控制。
V2单容水箱是一个自衡系统,水箱‘出口’水流量与‘水压’和出水口阀门V2开度有关,而水压与水位的高度H又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闭环温度恒值控制
姓名: 学号: 班级: 实验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温度控制的基本原理。
2.了解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3.学习温度PID控制参数的配置。
二、实验设备
1.THBCC-1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
2.THBXD数据采集卡一块(含37芯通信线、16芯排线和USB电缆线各1根)。
3.PC机1台(含软件“THBCC-1”)。
三、实验内容
1.设计并实现具有一个积分环节的二阶系统的最少拍控制。
2.设计并实现具有一个积分环节的二阶系统的最少拍无纹波控制,并通过混合仿真实验,观察该闭环控制系统输出采样点间纹波的消除。
四、实验原理
1.温度驱动部分
该实验中温度的驱动部分采用了直流15V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的原理与直流电机相同,直流15V经过PWM调制后加到加热器的两端。
2.温度测量端(温度反馈端)
温度测量端(反馈端)一般为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式利用传感元件的电磁参数随温度的变化的特性来达到测量的目的。
例如将温度转化成为电阻、磁导或电势等的变化,通过适当的测量电路,就可达到这些电参数的变化来表达温度的变化。
在各种热电式传感器中,已把温度量转化为电势和电阻的方法最为普遍。
其中将温度转换成为电阻的热电式传感器叫热电偶;将温度转换成为电阻值大小的
热电式传感器叫做热电阻,如铜电阻、热敏电阻、Pt 电阻等。
铜电阻的主要材料是铜,主要用于精度不高、测量温度范围(-50℃~150℃)不大的的地方。
而铂电阻的材料主要时铂,铂电阻物理、化学性能在高温和氧化性介质中很稳定,它能用作工业测温元件和作为温度标准。
铂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0℃~630.74℃以内为
Rt=R0(1+at+bt2)
式中Rt――温度为t ℃时的温度;R0――温度为0℃时的电阻;
t――任意温度;a、b――为温度系数。
该实验系统中使用了Pt100作为温度传感器。
在实际的温度测量中,常用电桥作为热电阻的测量电阻。
在如图15-1中采用铂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
当温度升高时,电桥处于不平衡,在a,b两端产生与温度相对应的电位差;该电桥为直流电桥。
3.温度控制系统与实验十三的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相类似,虽然控制对象不同,被控参数有差别,但对于计算机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却是大同小异,都有相同的工作原理,共同的结构及特点。
五、温度测量及放大电路图和温度控制系统的框图
六、测温控制的算法的脚本程序
dim pv,sv,ei,ex,ey,k,ti,td,q0,q1,q2,op,x,Ts,ux,tv ‘变量定义sub Initialize(arg)
WriteData 0 ,1
end sub
sub TakeOneStep (arg) ‘初始化函数pv = ReadData(1) '当前温度电压测量值
sv=50 '设置温度
k=20
ti=5
td=0
Ts=0.1 '采样时间100ms
ei=((sv-35)/30+1.18) -abs(pv) '当前偏差
q0=k*(ei-ex) '比例项
if Ti=0 then
q1=0
else
q1=K*Ts*ei/Ti '积分项
end if
q2=k*td*(ei-2*ex+ey) /Ts '微分项
ey=ex
ex=ei
op=op+q0+q1+q2
if op>=3.5 then
op=3.5
end if
if op<=1 then
op=1
end if
tv=35+30*(abs(pv)-1.18)
TTTRACE "温度=%f",tv '输出温度
TTRACE "op=%f",op
TTRACE "ei=%f",ei
TTRACE "pv =%f",pv
WriteData op ,1
end sub
sub Finalize (arg) ‘退出函数WriteData 0 ,1
end sub
七、实验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