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别董大》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三年级#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①,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②。
注释:①[曛(xūn)]昏暗。
②[君]古时对对方的尊称。
这里指董大。
译文: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2.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教学反思《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我们所学习的送别诗如:《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都充满了离愁,其间萦绕的是那依依与不舍,这是我们人之常情。
毕竟别后难再重逢,今日一别,何时再聚各问天。
故而难舍,更何况世事凄茫,今日哪知明日事,故而悲凉为自己、为友人。
可本诗不同,虽也描述了离别时的场面,但却充盈着豪气,“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将所有的离愁一扫而光,前路是光明而充满希望的,岂能独愁,明天会更好!把握了这一点我在教学之中,先引领同学们复习以前的所学习的送别诗,感觉分别时的场面与那浓浓的情谊。
当大家正处在友人分别的忧伤之中将同学们带入另一境界:“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豪气冲天的送别诗。
”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认真读诗反复体会。
“为什么作者没有像别的诗人一样愁绪万千呢?”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把教学推上了高潮。
同学们积极讨论。
纷纷猜测,最后在林金凤介绍的背景资料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董大正值失意之际,作者要鼓舞其努力向前,由3.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教学反思《别董大》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围绕课文主题、创设送别情境。
这堂课的一个主题是让学生“走进送别诗、感受送别诗”,因此,在教学中整节课紧紧围绕“送别”这一主题展开,以听歌曲《送别》导入,创设送别的情境;在学诗时引导学生感悟送别时的情谊;扩读和打写都围绕送别,主题突出,结构完整。
别董大_古诗大全

别董大_古诗大全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着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送别的对象是着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中小学必背古诗词

别董大中小学必背古诗词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著名送别诗,其全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董大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中“千里黄云白日曛”描绘了辽阔的北方景色,黄云遮天,白日显得昏暗,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壮阔的氛围。
“北风吹雁雪纷纷”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气氛,北风凛冽,大雁南飞,雪花纷飞,象征着董大即将踏上的艰难旅程。
“莫愁前路无知己”是诗人对董大的安慰,告诉他不必担心未来的路上没有朋友,因为董大的才华和人格魅力,一定会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则是对董大的赞美,意味着他的名声和才华已经广为人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认识和尊敬他。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也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乐观。
它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未来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
同时,这首诗也鼓励我们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这样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别董大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中小学必背的古诗词之一。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别董大古诗的意思翻译

董大古诗的意思翻译别董大的意思是送别董大,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别董大是指《别董大二首》,古诗的意思是:其一: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其二: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别董大二首》原文为: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别董大二首》释义:①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②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③谁人:哪个人。
④君:你,这里指董大。
⑤六翮(hé):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
⑥京洛:本指洛阳,后多泛指国都。
《别董大二首》赏析:第一首诗,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胸襟开阔,雄壮豪迈。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
话说得响亮而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第二首诗,“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两句点明诗人十多年前离开京城,现在正处于浪游中。
别董大古诗

古诗别董大,意思是送别友人董大。
这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别董大古诗相关资料,仅供大家浏览。
别董大古诗1原文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其一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其二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席间咏琴客》)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高适《别董大》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别董大》原文、译文、赏析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②。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③。
[作者简介]高适,生年说法不一,卒于七六五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
天宝八载(七四九年)任封丘尉,不久即辞去,客游河西。
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
安史之乱后,升侍御史、谏义大夫。
至德二年(七五七年),出任淮南节度使。
后又任蜀、彭二州刺史,迁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官终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有《高常侍集》传世。
他是盛唐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注释]①董大:大约是董庭兰,一位颇有名的音乐家。
原诗共二首,这是第一首。
②“千里”二句的意思是说:千里黄云把太阳遮得昏昏暗暗;北风卷着大雪送走了南去的大雁。
曛(xūn):天色昏黄。
③“莫愁”二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发愁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你董大的啊![译诗]一望无际的黄云搞得日光昏昏,北风呼呼,雁声凄凄,大雪纷纷。
不必担心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身怀绝技的董大您呢![赏析]《别懂大》共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此诗作与天宝六年(747),当时高适在睢阳。
这首送别诗别开生面,诗人劝当时不得志的董庭兰不要气馁,只要有才能就会得到社会承认,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就会遇到知己。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金子在哪儿都能闪光。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写送别的情景。
千里黄云,日光昏暗,北风吹雁,大雪纷飞。
在这样荒寒而又壮阔的背景下,诗人为好友送别。
离别在即,两情依依,身怀绝艺的董庭兰还要在这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奔波,诗人自己也是飘泊不定,二人可以说是惺惺相惜。
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惆怅,是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的,但是诗人却笔锋一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前边路途上没有知己,像您这样有才能的人,全天下的人谁不知道呢?这是对友人的宽慰和劝勉,在这寒冷的风雪中无疑飘荡一缕缕暖融融的春意,给友人以温暖,使友人亢奋。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别董⼤》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景⾊,表现了诗⼈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既表露出作者对友⼈远⾏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豪迈豁达的胸襟。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别董⼤》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别董⼤》原⽂ 别董⼤ (唐)⾼适 千⾥黄云⽩⽇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知⼰, 天下谁⼈不识君? 注释: 董⼤: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故称“董⼤”。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曛,即太阳黯淡⽆光。
谁⼈:哪个⼈。
君:你,这⾥指董⼤。
译⽂: 黄昏的落⽇使千⾥浮云变得暗黄。
北风劲吹,⼤雪纷纷,雁⼉南飞。
不要担⼼前⽅的路上没有知⼰,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篇⼆】⼩学三年级语⽂《别董⼤》教案 学习⽬标 1、学会“曛”这个⽣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读中悟情。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法,学以致⽤。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教学过程 ⼀、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说离别是诗,有⼈说离别是歌,是画,有⼈说离别是泪⽔。
我们读过“桃花潭⽔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那浓浓的友情、亲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送别诗。
⽣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1)别。
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
(2)介绍⾼适和董⼤。
2、董⼤和⾼适是好朋友,在董⼤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离开京城,⾼适为他送⾏,留下了这⾸诗。
⼆、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请同学们先读读这⾸诗,读上2、3遍,(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的⽣字,把诗读通读顺。
1、预习时⼤家读过了,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诗中有⼀个⽣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3、师简评(注意“曛”这个⽣字,指出形声字。
别董大古诗的解释

别董大古诗的解释
1、《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2、《别董大二首.其一》。
原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3、《别董大二首.其二》。
原文: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又掏不出酒钱。
第 1 页共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 莫北 千 下 愁风 里 谁 前吹 黄 人 路雁 云 不 无雪 白 识 知纷 日 君 己纷 曛
别
董
高 适
大
别董大
〈唐·高适·送别诗〉
景 千里/黄云//白日/曛, 凄凉悲苦
北风/吹雁//雪/纷纷。
情 莫愁/前路//无/知已, 昂扬豪壮
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勉朋友,情谊深厚
赠汪伦
【唐】李白
天 莫北 千 下 愁风 里 谁 前吹 黄 人 路雁 云 不 无雪 白 识 知纷 日 君 己纷 曛
别
董
高 适
大
你知道吗?
• 《别董大》这首诗从体裁讲是一首七__言__绝_句_ 诗,从内容讲是一首_送__别___诗。
• 这首诗写的是__高__适___在__塞__外__送别 ___董_大_____。
• 高适是__唐__代_著__名__的__边_塞__诗__人_________。 • 董大又叫董庭兰,之所以叫他董大是因为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远
——
送芳
《 王侵
赋 得 古
孙 去
古 道原 ,,草 萋晴送 别 》萋 满
翠 接
唐 代
别 情
荒 城
[]
白 。。
居
易
——
海
《内
送 杜 少
存 知
府 之 任
己 ,
蜀 州
天
》涯
[]
唐若
王比 勃邻
。
莫
愁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前 路 无 知 己 ,
_在_兄__弟__中__他_排__行__第__一__。
高适
董大
唐代诗人, 早年
名叫董庭兰,因
很不得志。一度做过封丘 排行第一,所以称董
县尉,不久投笔从军。由 大。他是唐玄宗时代
于他参加军队的时间很久, 著名的琴手, 造诣高,
熟悉边疆的自然环境和军 受赏识。然据说董大
事生活,写了不少边塞诗。 擅长古琴,而当时盛
话 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它
训
会怎么想,对自己会说怎么说? 请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
练来 说说。
(1)大雁对北风说:____________。
(2)大雁对飞雪说:____________。
(3)大雁对自己说:____________。
(4)我想对大雁说:____________。
. 朗读
莫莫愁愁前前路路无无知知己己
他的诗风格豪迈,气势奔 行胡乐,他倍受冷落,
放。
高适送他正是非常失
意的时候。
川为静其波,
鸟亦罢其鸣。
——李颀的长诗
《听董大弹胡笳声》
别董大
高适
千千里里黄黄云白日曛曛
北北风吹雁雪纷纷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给人 凄凉空旷 之感
说
在凄凉、寒冷、空旷的环境中, 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大雁
天天下下谁谁人人不不识识君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表现诗人_昂_扬__、_乐_观_、_对__生_活_充_满_信__心_的_人_生_态__度_.
朗读
• 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 该怎样对待朋友、怎样 对待友谊?
• 牢记名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 莫北 千 下 愁风 里 谁 前吹 黄 人 路雁 云 不 无雪 白 识 知纷 日 君 己纷 曛
君
?
不管以歌相送,以目光相送,以 语相送,以酒相送,还是以别的相送 ,其实都是以情相送。唯有真情相送 ,才能打动人心,才会流传千古。
别
董
高 适
大
理解填空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 ),通过 描写 ( 黄云 )、( 白日)、( 雪 )、 ( 北风 )、( 大雁)等景物,表现出离 别时( 凄凉)的情景。其中大雁南飞 隐喻( 董大 )即将远行。
别董大
高适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