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二十四节气——雨水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24节气之雨水文化常识+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24节气之雨水文化常识+诗歌鉴赏题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
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元人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雨水的由来《易•系辞》说,万物“润之以风雨”雨水,是充满生命内涵的节气。
“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尔雅》又云:“天地之交而为泰。
”天地和同,联手“酿造”雨水,所以春之水为泰“春”字体现阳光,“泰”字体现雨露,皆是万物所需。
“甘雨时降,万物以嘉。
”所谓“春气博施”,就是春天以阳光雨露施予万物,彰显博爱精神。
雨水三候雨水有三候,一候水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说的是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了。
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雨水五日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再过五日,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花信花信,即以花作为标志的花期,亦称“花信风”,即风报花之消息。
风应花期,我国便产生了“二十四番花信风”节令用语,它亦是我国表示气候变换的词语。
《内经》:“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根据农历节气,每年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
每气15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
八气共是二十四候,每一候应一种花信。
二十四候便成了二十四种花期的代表。
他们的顺序是: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花,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详解二十四节气-雨水

详解二十四节气-雨水雨水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
在雨水节气之后,气温逐渐回暖,降雨增多,且雨量逐渐加大,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
一、雨水节气的由来雨水节气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以及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来划分的。
雨水正是春季降雨逐渐增多的时期,因此被命名为雨水节气。
二、雨水的气候特征雨水节气的主要特点是温度回升、降雨增多,同时天气也逐渐变暖。
此时,南方地区的梅花开始盛开,北方地区的冰雪逐渐融化,河流水位逐渐上涨。
由于这一时期的气温波动大,容易导致天气多变,早晚温差较大,需要适时增减衣物。
三、雨水节气的农事活动雨水节气是农民朋友们进行春耕准备的关键时期。
这时,农民们通过犁地、开沟、施肥等农事活动,为春季的播种做好准备。
同时,也是灌溉农田的好时机,保证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四、雨水节气的养生之道雨水节气是春季阳气开始萌动,阴阳交替的时候。
根据中医养生学的理论,雨水节气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养生:1.坚持适量运动:可以进行晨间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合理饮食:合理搭配膳食,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提高新陈代谢和排毒能力。
4.注意防寒保暖:早晚温差较大,需适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五、雨水节气的民俗习惯雨水节气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着一些传统的民俗习惯,如:1.“鱼生日”传统:多地有过“鱼生日”的习俗,人们相信在这一天养鱼特别容易成功,并预示着一年中的其他事情也会获得好运。
2.祭祀龙王:雨水节气是龙神的生日,有些地方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龙王保佑这一年的水灾顺利,丰收丰衣足食。
六、雨水节气的民间故事雨水节气中有一些与雨水相关的民间故事流传至今,如:1. 雨神交妻:相传雨水节气是雨神与雷神之间交妻的日子。
人们在此日祭拜雨神,希望神灵能降下甘霖滋润大地。
2. 寻找春天:有些地方有在雨水前后的某一天拜雨仙的习俗,据说拜祭后就能迎来春天的到来。
详解二十四节气——雨水

雨水节气的名称来源于该时节的 气候特点,即天气回暖、冰雪融 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的时间与特点
时间
雨水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太阳到达 黄经330度时。
特点
雨水节气前后,气温逐渐回升,天气多变,时寒时暖,降水 开始增多,但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草木开始萌动。
雨水节气的意义与价值
雨水节气时令蔬菜如菠菜、荠 菜、豆芽等,富含维生素和矿 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食用祛湿食物
此时气候潮湿,可食用薏米、 红豆、冬瓜等具有祛湿作用的 食物。
避免油腻和生冷食物
油腻食物易生湿热,生冷食物 易伤脾胃,应尽量避免。
雨水节气的起居养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保证充足睡眠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增强抵抗力。
注意保暖
雨水节气天气多变,要随时注意增减衣物, 以防感冒。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勤换衣,保持个人卫生,预防疾病 。
雨水节气的运动保健
适量增加户外活动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增强体 质,促进气血流通。
避免剧烈运动
此时人体阳气初升,剧烈运动易导致 出汗过多,耗伤阳气。
01
农业生产
雨水节气是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适时的雨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
育至关重要,农民们会根据雨水的情况来安排春耕、播种等农事活动。
02
健康养生
雨水节气后,天气变化较大,人们需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同时可以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身体免疫力。
03
文化传承
雨水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
雨水节气的物候现象
雨水节气的介绍

雨水节气的介绍雨水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2月18日至2月20日之间。
雨水时节,天气开始渐暖,寒潮减少,降雪减少,多下雨水,因此得名“雨水”。
一、历史由来雨水节气与古代农业紧密相关,是古代农民根据自然规律和农业生产需要而制定的节气。
早在古代周朝,人们就已经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制定了二十四节气。
相传在古时的二月,江淮流域的雨水多,故此时节称为雨水。
二、气候特征雨水时节,春意渐浓,天气转暖,但还会有强冷空气影响。
雨水之后,气温逐渐回升,降雨量增加,南风助雨,天气湿凉。
此时,气温变幻莫测,早晚温差较大,气候也有湿热与干燥之分。
三、人们的生活与习俗1.祭祖(2月22日)有一个传统节日叫做“雨水祭祖”,是羌族、彝族、侗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祭祖是为了感谢祖先的恩德、祈求丰收、平安,也是寄托对祖辈的崇敬之情。
2.咬春(2月21日)雨水节气的另一重要节日是咬春。
咬春是指在雨水节气里吃天麻、油炸麻花等春季开胃食品,也是吉祥“咬”起新的一年的意思。
3.插柳(2月18日)雨水节气还有“插柳”习俗。
据民间传说,插柳可以生发、能兴旺,代表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新春尤为重要。
很多地方人们会选择雨水节后一周内,自驾车到山区或郊外觅取柳枝,用嫩枝插在地里。
这又被称为“插绿”。
四、农事活动雨水节气,是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好时机。
在南方地区,常见农作物有早春蔬菜、油菜、核桃等;而在北方地区,则主要是农民开始播种小麦、油菜、花生等。
同时,雨水节还是农民防灌的关键时期。
为了防患于未然,许多农村会进行清沟疏渠和加固坝塘等防汛抗旱工作。
综上所述,雨水不仅关乎着农业生产,也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利用。
趁着雨水,我们应该做好应对天气变化的准备,同时也能多去体验雨后大地的清爽与湿润。
雨水节气解释文案

雨水节气解释文案
每年2月18~20日,太阳位于黄经330°时是雨水节气,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
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
如果说立春节气拉开了春天的序幕,那么雨水节气将真正带来春天的气息。
雨水节气前后,在看似萧瑟的环境中,实则孕育着生生不息的春意。
雨水是一个让人想象力飞扬,又实实在在哺育大地的节气。
雨水有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说的是雨水节气来临后,河水破冰,水獭捕鱼,大雁北归。
数日后,草木抽出嫩芽,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荆楚岁时记》记载,雨水花信为: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三候报信,渐次花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快。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介绍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介绍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开始。
在这一天,大地开始出现春雷滚动、春雨绵绵的气候现象。
雨水不仅代表春雨的季节,还具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和习俗。
本文将介绍雨水的起源、特点以及相关的农事习俗。
一、雨水起源雨水是立春后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公历的2月18日左右。
雨水一词来源于古代民间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意为雨水开始充沛。
在立春之后,阳气逐渐增长,气温也开始上升,大地逐渐解冻,植物开始发芽生长。
在这个时候,天气变得湿润,春雨逐渐增多,为春耕春种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二、雨水的特点雨水节气是春天气候的重要转折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湿润温暖:雨水节气是冬季寒冷干燥和春季湿润温暖的过渡时期。
此时南方的雨水逐渐向北方迁移,气温逐渐回升,早晨和晚上的温差也开始减小。
2. 春雷滚动:雨水节气标志着春雷的出现。
古人将这一现象称为“春雷报农”,认为春雷可以驱除寒气,促进早春农作物的生长。
3. 绿意盎然:雨水节气是春天万物复苏的开始,大地回春,花草树木逐渐抽出新芽。
田野间,麦苗、油菜等农作物开始长势喜人,给人一种绿意盎然的感觉。
三、与雨水有关的传说和习俗雨水节气在农历上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因此有许多传说和习俗与之相关。
1. 雨神婚宴传说:相传在雨水这一天,雨神会举行盛大的婚宴,天空中的雨水就是雨神的酒宴祝福。
因此,人们在雨水节气会举行祈雨祭仪式,希望能够得到雨神的保佑,有一个丰收的农田。
2. 蛙鸣请雨:古人云:“蛙声一点雨水来”。
在雨水节气,田间的蛙鸣声开始出现,因此有一些地方的习俗是听蛙声来预测雨水的到来。
人们相信蛙鸣声越大越响,雨水越多。
3. 晒稻草:雨水节气是农民们进行耕种准备的重要时间节点。
一些地方的习俗是在此时晒稻草,意味着为新一年的农作物铺陈好基础。
4. 雨祭活动:一些地方会在雨水这一天举行雨祭活动,祈求来年的雨水充沛,农作物有丰收的保证。
在雨祭活动中,人们还会表演一些民俗舞蹈和歌曲,以迎接春天的到来。
雨水节气小知识

二十四节气雨水小知识(一)雨水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开始,持续到3月4日或5日。
这个节气标志着春天即将到来,气温开始回升,降雨量也逐渐增多。
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冬天即将过去,大地开始回春,万物复苏。
雨水这个节气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
在古代农民的眼中,雨水是春天的象征,它代表着灌溉田地的水源,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
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春雨将会降临,为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雨水节气也有许多与雨水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山海经》中的“涂山之战”。
据说在上古时代,涂山是一个极为贫瘠的地方,连绵的山脉使得这里一年四季都无法下雨,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们生活在极度的贫困中。
为了解救涂山的百姓,一个名叫禹的人向天帝上奏请求下雨。
天帝对禹的请求表示同意,但要求禹在涂山附近建造一条长堤来引导雨水,以免洪水泛滥。
禹经过长期的努力,成功建造了一条长堤,不仅解决了涂山的水荒问题,也为后来的灌溉农田奠定了基础。
从此以后,雨水节气便成为了纪念禹治水事迹的节日。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雨水节气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神灵,祈求雨水能够及时降临,为农田的播种和农作物的生长带来福祉。
同时,还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等,以表达对春天的欢迎和祝福。
此外,还有一种古老的习俗叫做“放生”。
人们会捕捉一些小鱼虾等生物,然后在雨水节气的当天放归自然,以示保护生态环境和爱护动物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雨水节气的含义也在不断演变。
在城市中,人们更多地将雨水节气与生活中的变化联系在一起。
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冬季的结束,春季的开始。
人们开始踏青郊游,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欣赏春天的美景。
同时,也是一个时刻提醒我们关注环保和水资源的重要性,呼吁大家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
总之,雨水节气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为农田的播种和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水源。
二十四节气雨水节气介绍

二十四节气雨水节气介绍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时间表征方式,它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时段,每个时段对应着不同的气候和自然现象。
雨水是农历二月初二左右的节气,它标志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的脚步渐近。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雨水节气的相关内容。
一、雨水的气候特征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逐渐回升,寒潮也逐渐减弱。
雨水节气的主要特征是天气转暖,降水增多,雨水变得更加频繁。
此时,地面的冰雪逐渐融化,大地开始回暖,万物复苏。
二、雨水养育万物雨水节气正是春雨纷纷的季节,雨水滋润了干涸的土地,为万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意思是雨水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至关重要。
大雨洗刷了空气中的灰尘,空气质量变得清新,有益于人们的健康。
三、雨水节气的食物特色雨水时节正是各种春季蔬菜的旺季,新鲜的蔬菜种类繁多,品种鲜美可口。
此时也是吃海鲜的好时光,因为雨水季节海产品的产量高,品质也好。
四、雨水节气的习俗传统雨水节气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各地都有丰富多样的习俗和活动。
比如,在江西的赣南地区,人们会在雨水到来时举行龙舟竞渡活动,以此祈求丰收和平安。
而在四川,人们则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路神庙会,祈求雨水的及时到来和良好的农业收成。
五、雨水节气的文化意义雨水节气不仅仅是中国农历的标志,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文人常以雨水时节为题材创作诗词,表达他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
雨水节气也代表着希望和新生,人们信仰雨神,希望能够获得丰收的果实。
六、雨水节气的养生保健雨水节气是一个天气转暖但湿度较大的季节,人们要注意调节饮食和作息,以免受到湿邪的侵袭。
可以多食用一些温热开胃的食物,如姜汤、红糖姜茶等,同时还要保持适当的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以上就是对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节气的简单介绍。
雨水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季节。
人们在这个时节里,要珍惜雨水的滋润,关注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心情的愉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二十四节气——雨水
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太阳的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
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已经来临。
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一、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传统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康,则体质良好。
而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
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
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又云:“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故吃粥及吃适量甜食、少吃酸物,均有益调肝养脾,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此外,薏仁是中药方剂常配伍的药材,《本草纲目》记载:薏仁健脾胃、消水肿、去风湿、舒筋骨、清肺热等。
它也是著名的美白食品,中药材所选用大薏仁,又名薏苡仁,效果最好!例如台湾四处可见的四神汤即常添
加大薏仁,属平补佳品,能袪湿又能保养脾胃。
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
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
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千金要方》上说: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亦即春季时,下半身宜穿暖一些,中医认为“寒从脚起,湿从下入”,因脚距心脏位置最远,血液循环最不顺畅,此时建议可多以温热水泡脚,并适度按摩双腿及脚底。
另外,每日早晚多按摩腹部也是调养脾胃的好方法,由右到左顺时针方向按摩,范围包括右上腹部、肚脐上方、左上到左下腹部,腹部温暖了,自然能养元补气;或多做一些伸展运动,生活中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以免损伤元气。
二、雨水节气养生食谱
雨水后天气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及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
可多食红枣、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
此节气时北方食疗以粥为好,如莲子粥、淮山粥、红枣粥等;而
南方特别是珠三角一带的食疗多以汤为好,如猴头菇煲鲜鸡汤、云苓淮山煲瘦猪肉汤、菠菜滚牛肉片汤、淮山北芪猪横脷汤等;也宜气温湿冷时以炖汤养脾胃,如冬虫夏草炖水鸭、眉豆花生炖鸡脚、杞子淮山炖猪月展肉等。
中药材调养时要考虑脾胃功能的特点,如用生发阳气之法来调补脾胃,可选用西洋参、沙参、决明子、白菊花等。
雨水时节,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会随着春季的阳气升发而上升,所以更应特别注意肝气的疏泄条达。
自然界一派生机,特别是南方万物欣欣向荣。
养生者亦须振奋精神、勃发朝气,志蓄于心,身有所务。
下面介绍几款简单易得的饮食疗方:
1、仙人粥
材料:制何首乌30-60克,粳米100克,红枣3~5枚.红糖
做法:将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红枣同入砂锅内煮粥,粥将成时,放入红糖或冰糖少许以调味,再煮一会儿,沸即可。
功效:此粥有补气血,益肝肾之功效。
通用于肝肾亏损,发须早白,血虚头昏耳鸣,腰膝软弱,大便于结,以及高血脂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痫,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病症。
2、银耳粥
材料:银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适量。
做法:摘净洗好银耳,淘洗干净大米,放入锅内同煮粥.熟时加入冰糖(或白糖).每天一次。
功效:此方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
适用于自汗盗汗,遗精腰痛,
妇女带下等症。
3、菠菜粥
材料:菠菜250克,粳米100克。
做法:鲜菠菜挑选干净,洗净泥沙,放入沸水内,烫2分钟。
把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
将米锅置武火上烧开,把菠菜和米放入锅中,用文火熬熟。
适宜人群:适用小便不利,痔疮便血,慢性便秘,高血压者。
禁忌:便溏及腹泻者慎用。
菠菜气味俱冷,凡因痈肿毒发,并因酒湿成毒者,须宜用此以服。
《儒门事亲》说:“大便涩滞不通者......时复服葵菜、菠菜、猪羊血,自然通利也。
”《内经》说:“以滑养窍是也。
”《本草求真》说:“能解热毒,酒毒,盖因寒贝0疗热,且毒与热,未有不先由胃始及肠,故药多从甘人,菠菜既滑且冷,而味又甘,故能人胃清解,而使其热从肠胃而出矣。
”菠菜虽然营养丰富,但有涩味,因它含有草酸成分,所以在煮粥之前,先放入沸水锅内烫2分钟,去涩味后,再与粳米同煮,菠菜粥就无涩味了。
4、红枣首乌粥
材料:粳米100克,何首乌30一60克,红枣3-5枚,红糖适量。
做法:何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红枣入沙锅内同煮,粥将成时,放入少许红糖以调味,煮沸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肝肾亏损,血虚头昏耳鸣,腰膝软弱,发须早白,大便干结,以及高血脂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神经
衰弱,高血压者。
功效:这道膳食有补气血、益肝肾的功效。
5、拌双笋
材料:莴苣250克,鲜竹笋500克,白糖、精盐、料酒、姜末、味精及森油适量。
做法:莴苣洗净削皮、竹笋剥壳洗净后切成滚刀块,莴苣放入沸水中焯一下、竹笋在沸水锅中焯透。
竹笋、莴苣放入碗内,加精盐、料酒、味精、糖等调料拌匀,淋上麻油即成。
适宜人群:适用于肺热痰火、胸膈烦热、咳嗽痰多或脾胃气滞、脘胀胸闷、小便不利者。
功效:这道膳食有清热化痰,利气宽胸,和中调胃的功效。
6、三菇豆腐皮
材料:豆腐皮2张,新鲜冬菇4只,草菇150克,蘑菇150克,干葱头2粒。
做法:豆腐皮用湿布抹净,用滚油炸至金黄色,在冷水中泡约15分钟后。
沥干水备用;冬菇洗净去蒂切成块状,草菇、蘑菇洗净;烧红锅,下油,爆香干葱头,下冬菇、蘑菇、草菇爆香,下豆腐皮炒匀;下适量盐、糖、生抽和蚝油及清水,以慢火焖至汁稠,即成。
适宜人群:可作病人、产妇的滋养食品。
功效:这道膳食有清肠胃积渍,补充体力的作用。
7、荸荠海蜇汤
材料:荸荠200克,海蜇皮100克。
做法:将两者洗净,加水炖煮,饮汤食荸荠,日一剂,分2-3次服。
适宜人群:适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黄稠,热病伤阴、口干作渴,高血压者。
功效:这道膳食有清热化痰,生津止渴,疏肝除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