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以“司马迁 屈原 苏武 庄子等人物”为话题的文章
【高一作文】我心目中的屈原和司马迁――面对生死的抉择 高中议论文600字

【高一作文】我心目中的屈原和司马迁――面对生死的抉择高中议论文600字人为什么而活着?一个延亘千古的话题。
如果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生物是为了繁衍而活着,生物界不少昆虫都可以证实这一点。
但用来解释这个问题未免太生硬片面了。
两千多年前投身汨罗的屈夫子应该想不到自己的毅然赴死会引起文坛的千古长叹。
身为人臣,屈原很清楚自己是为什么而活着。
为楚国,或者更确切地来说,是为楚君。
所以当郢城沦陷的消息传来时,他投河自尽了。
从此汨罗江中多了一位吟唱千载的诗人。
面对生死,他选择了死亡。
在此之时,面对同样问题的还有渔夫,他选择了生。
现代很多人都偏向于渔夫的明哲保身,认为屈原是愚忠。
不可否认,是那个时代造成了这一历史悲剧,但悲剧大多又是宏大的。
在中国历史中,这一死是壮烈的,无关他人。
时间来到天汉二年,司马迁选择活下去的那一刻。
在此之前,他为汉武帝而活,在此之后,他获得了自己的解放,为自己而活。
在尊严和价值之间,他选择了价值,也赢得了至今不息的尊敬。
“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
”司马迁没有死,但他却获得了重生。
选择活下去,每时每刻对司马迁来说都是煎熬。
很难想象司马迁写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心情如何,但在他选择宫刑的刹那,文坛上就有了一座厚重巍峨的大山,阴阳割昏晓。
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前者是司马迁,后者是屈原。
屈原为国而活,司马迁为《史记》而活。
那么,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再回到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得到,人不是单纯地为了繁衍而活,而是为了更深层次的价值。
或许这便是人类有别其他生物最关键的一点了吧。
其实纵观古今,为价值而活者比比皆是。
从屈原到司马迁,再到历朝历代数不尽的王侯将相、平民草芥。
活着,是一种伟大,死亡,也是一种伟大。
面对生死的抉择,也是面对人生价值的抉择。
现在,请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到底为什么而活着?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考作文素材二司马迁、庄子篇

司马迁坚韧与顽强1当你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阴湿的牢狱里,等着最后的决断。
你,一个小小史官,没有多少家产,面对这样的牢狱之灾,你只能做出屈辱的选择……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滚动的痛苦和无奈,有谁能体会到你内心所翻腾的屈辱和泪水?假如时光能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诉你一句话: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你,司马迁,就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你以你瘦弱的躯体,铸就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魂魄——屈辱非但没有消灭一个人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非凡的伟大!2刚直与坚韧。
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微笑的脸,自信而刚强,柔和而不屈,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潇洒。
怪不得,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终于成就了你,那位以一张永葆微笑的脸化屈辱为力量、化鄙薄为斗志,“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人。
极刑之下见勇夫,因为《史记》,你留给了世人一笔最大的财富;因为微笑的脸,你留给了我们永远的崇敬。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却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
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滴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庄子洒脱的智者☆生有所息是一种超脱,一种自然,这不仅仅是休息,更是灵魂的自由与憩息,正如那平原上的大河,是遍历风尘的安详地徜徉。
那槁首黄馘的庄周,汉水垂钓的庄周,在夕阳西下中隐去了的他的身影。
我看见他的心有如秋日的湖水一般的清澈,在那悠悠的岁月深处,远方的大哲用一生换取山林川泽中灵性的解脱。
于是我开始懂得,生有所息,不是简单的休整上路,而是一种无上的境界。
屈原司马迁生死观作文

屈原司马迁生死观作文
《从屈原司马迁看生死观》
哎呀呀,说起屈原和司马迁呀,这两位可真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嘞!
咱先说说屈原哈,他那可是个对国家超级忠诚的人呐!为了自己的国家那是操碎了心哟!你想想,他因为对楚国的爱和对那些腐败现象的不满,最后竟然投江自尽啦!这得是多大的决心和无奈呀!
就说有一次我看到江边的芦苇,那长得可茂盛啦。
我就想啊,屈原当年是不是也看到过这样的芦苇呢?他是不是在江边徘徊的时候,看着那江水和芦苇,心里有着万千的思绪呀!他觉得国家没救了,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了,干脆就选择了以这样壮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得是对国家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呐!
再看看司马迁,嘿,他可就不一样啦!虽然遭受了那么残酷的刑罚,但他就是顽强地活下去啦!他要把历史记录下来,要让后人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
我记得有一回我去参观一个历史博物馆,看着那些古老的文物和记载,我就在想,司马迁当年写《史记》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一笔一划地认真记录呀!他在那么艰难的处境下,还能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的太了不起啦!
你看,屈原选择了死,为了他心中的理想和国家;司马迁选择了生,为了他的使命和责任。
这两种生死观其实都很伟大呀!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选择,有时候可能也会面临生死的抉择呢。
也许我们没办法像他们那么伟大,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故事里得到启发呀!不管是选择生还是死,只要是出于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那就是有意义的嘞!
总之嘞,屈原和司马迁这两位古人的生死观真的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哟!
嘿嘿,我这作文写得还不错吧!。
屈原司马迁贾宜作文

屈原司马迁贾宜作文留取丹心照汗青屈原叹世人皆醉唯他独醒,为坚守操守抱石投江。
他,像他这样的人是时代的炬火。
他们不随波逐流,而是以血肉之躯只身挡在时代的风浪前,岿然不动,溯迎而上,为内心热忱而死,为时代而歌,成为历史长河波涛下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鲁迅先生管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又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他们更是时代的脊梁。
他们鞠躬尽瘁,舍生取义,是对内心的回答。
城墙之上,朝堂之大,牢狱之中,一颗颗赤子之心滚烫。
家亡国破时,山河破碎间,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君子们立于天地间,撑起遍地飘零、满纸荒唐。
他们何以至此,不畏身首异处,人生苦短?只因心中的炬火太过灼灼,因义而忘生,因操守而坚持,行至水穷处,便捧出一窝心火,以生命为烛为蜡去唤醒遍地星子。
他们无愧于己,他们为内心的热忱而死,悲壮却不苍凉。
他们为时代而歌,在历史的浩渺星海中点亮了属于自己的光。
人生不过弹指间,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几十载便来也空空去也空空。
但那些在历史中踏浪而上的人的生命是无穷已的。
海瑞死谏,嘉靖皇帝不懂他这份执着,这份坚定,问他这样做又会有谁在意谁会记得,海瑞答,历史在意,史册记得。
是啊,历史记得:它记得被时代的巨浪吞噬的人,它记得被滚烫的车轮碾过的人,F记得汨罗江下的高洁的灵魂,记得如劲竹盛松一般的人。
历史的群星因他们而闪耀,汗青上刻印着他们曾生于斯死于斯的灿灿证据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人,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人。
如今我们无需靠舍生来取义,但我们依然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迎着心中太阳的方向昂首站立,坚守气节和自己独立的人格,重义而自由。
尼采曾说,“其实人和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根就要扎进黑暗的地底。
”有些人心中有山河四方,甘为家国天下而死,因为心中有光亮,便不畏路漫漫其修远兮,不畏前方艰难困苦。
他们手捧炬火,成为点亮时代的光,他们化作星芒,闪耀在历史的浪涛中,我们需要他们,我们记得他们。
司马迁,屈原,渔夫面对选择的作文

司马迁,屈原,渔夫面对选择的作文Facing choices is a universal experience that all individuals encounter in their lives. Whether it's a major life decision or a simple everyday choice, the process of weighing options and making a decision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ne's life. In the case of historical figures such as Sima Qian and Qu Yuan, as well as an ordinary fisherman, the choices they faced reflected their values, priorities, and the unique circumstances of their time.面对选择是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的普遍经历。
无论是重大的人生决策还是简单的日常选择,权衡各种选择和做出决定的过程都会对一个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在司马迁和屈原这样的历史人物以及一个普通的渔夫的情况下,他们所面临的选择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优先考量和所处时代的独特环境。
Sima Qian, known as the father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faced a crucial choice when he was given the option to either accept castration or face death as punishment for defending his father's honor. Despite the immense pressure and potential consequences, Sima Qian chose to accept castration, sacrificing his physical well-being in order to preserve his family's reputation and continue hishistorical work. This decision highlights his commitment to filial piety, loyalty, and the pursuit of truth through historical records.司马迁,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面临着一个关键选择,他被迫在接受阉割或面对死亡这两个选择中作出抉择,这是因为他为了捍卫父亲的荣誉而受到了惩罚。
屈原与司马迁比较作文

屈原与司马迁比较作文《屈原与司马迁》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两个很了不起的人,一个是屈原,一个是司马迁。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臣,他特别爱自己的国家。
当时楚国的情况不太好,有一些坏人总在捣乱。
屈原一心想让楚国变得强大又美好,就给国王提了好多好主意。
可是国王不听,还把他赶走了。
屈原心里难受极了,他觉得自己没办法实现梦想,最后跳进了汨罗江。
司马迁呢,是汉朝的一个很厉害的人。
他的爸爸就想写一部大大的历史书,司马迁决定完成爸爸的心愿。
后来他因为替一个好人说话,被皇帝惩罚,受了很严重的刑罚。
但是他没有放弃,坚持写完了那部叫《史记》的伟大著作。
屈原和司马迁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可是他们都很勇敢。
屈原用自己的生命表达了对国家的爱,司马迁用坚强的意志完成了重要的作品。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勇敢面对困难,坚持自己的梦想哟!《说说屈原和司马迁》小朋友们,今天来跟你们说一说屈原和司马迁这两位大英雄。
屈原呀,他是个特别有才华的人。
他写的诗可美啦,像《离骚》,好多人都喜欢读。
他一心为了楚国好,总是想着怎么能让楚国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可是楚国的国王不明白他的苦心,还把他流放了。
屈原心里那个委屈呀,最后他跳进江里,离开了我们。
再来说说司马迁。
他为了写《史记》,可吃了不少苦头。
就算被皇帝惩罚,受了那么重的伤,他也不放弃。
他咬着牙,一直坚持把书写完。
屈原和司马迁虽然经历不同,但他们都很了不起。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怕,要勇敢向前。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做勇敢的孩子,好不好?。
我敬佩的人——司马迁[五篇范文]
![我敬佩的人——司马迁[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df8591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1.png)
我敬佩的人——司马迁[五篇范文]第一篇:我敬佩的人——司马迁我敬佩的人——司马迁我敬佩的人是司马迁,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上的龙门。
他小时侯天天的能听到黄河流去的波涛声。
司马迁小时侯最喜欢听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听在心中感到十分激动。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管修史的官司马谈下定决心要编写史书,史书里记载了关于黄帝到汉武帝之间2600年间的历史。
从此之后,司马迁受到父亲的影响,他刻苦读书,他大大充实的历史知识。
后来长大之后,司马迁还四处游历,交了许多朋友,扩大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司马谈临终之前,伤心地拉着儿子的手说:“等我死后,朝廷会让你继承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啊!”司马迁牢牢记住父亲的遗愿,他天天夜以继日读历史文献,收集父亲留下的史料和自己走遍全国收集的资料。
就这样,司马迁发奋写作,用了18年的时间,在他60岁时,司马迁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着“史记”。
这是前无古人的着作,几乎耗尽司马迁的毕生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我敬佩司马迁他有这么大的耐心写史记,如果是我根本没有。
前古以来没有人跟司马迁比,我非常敬佩司马迁,现代世界上有很多人敬佩他!第二篇:司马迁(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他生于西汉,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不因入狱而绝望,写完了一部流芳千古的史书-----《史记》。
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司马迁。
回首历史,无数的伟人放弃了荣华富贵,毅然决然的为了公平、为了正义而战,他们令现代人汗颜。
司马迁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不畏皇权,写出了上至轩辕下至汉武的风风雨雨、改朝换代,甚至勇敢地指出了当今皇上的不足。
他就像天平一样公平、公正,真实、坦诚,是他一辈子遵守的信条。
司马迁是西汉的太史。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命,他不畏艰苦,在含冤入狱时不放弃、坚持编写《史记》。
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他的忍辱负重、坚持不懈与对学习和知识的热爱深深的打动了我,使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那冰冷而又让人绝望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已年近老年的司马迁究竟靠着什么熬了过去?那是一种怎样的执着啊!闭了眼,我仿佛回到了司马迁那段昏暗的历程:一个冷清、幽深的闪房,墙上的窗户里斜射几丝惨淡的光,身穿破衣的司马迁孤独的躺在草床上。
屈原列传与苏武传作文

屈原列传与苏武传作文说起屈原和苏武,这两位可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
屈原,那是楚国的大忠臣啊!他心怀楚国,一心为了国家的昌盛和百姓的福祉。
他的才华,那简直就是无人能及,写的诗词歌赋,句句都能打动人心。
还记得他当初在楚国的朝堂上,面对那些只知道贪图享乐、不顾国家安危的权贵们,那是据理力争,毫不退缩。
他一心想着如何让楚国强大起来,如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满心期待着能让楚国焕然一新。
可那些权贵们呢?他们把屈原的一片忠心当成了绊脚石,处处给他使绊子,排挤他。
屈原那叫一个无奈和悲愤啊!他的心里充满了痛苦和失望,明明自己一心为了国家,却被人误解,被人打压。
走在汨罗江边的时候,屈原的心情沉重到了极点。
江水滔滔,仿佛也在为他的遭遇而悲叹。
他望着天空,长叹一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那声音里,充满了无奈和决绝。
再来说说苏武。
苏武奉命出使匈奴,本想着能够顺利完成使命,谁知道这一去,就是十九年的风风雨雨。
在匈奴的地盘上,苏武那可是受尽了折磨。
匈奴人想让他投降,苏武坚决不从。
他们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吃的,不给喝的,想以此来逼他就范。
可苏武呢,愣是靠着吃雪和毡毛活了下来。
这得是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啊!匈奴人见这招不管用,又把他流放到北海去放羊,还说:“等公羊生了小羊,你就可以回汉朝了。
”这明摆着就是刁难啊!可苏武没有丝毫的抱怨,就那么日复一日地在北海边守着那群羊。
北海的风,那叫一个冷啊!苏武穿着单薄的衣服,冻得瑟瑟发抖。
但他的眼神始终坚定,心里一直想着自己的祖国,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回去。
那十九年里,苏武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的使臣,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气节和忠诚。
屈原和苏武,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遭遇不同的困境,但他们身上那种对国家的忠诚,对信念的坚守,却是如出一辙。
他们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让我们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初心,都要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文欣赏以“司马迁屈原苏武庄子等人物”为话题的文章司马迁与屈原同样文采非凡,一个“史家绝唱”,一个“瑰丽奇幻”;一个遭刑受辱,一个流浪他乡;一个忍辱苟活,一个舍生取义。
司马迁与屈原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千回百地纠结与一个殊途同归的问题:到底生更伟大,还是死更高尚?对于两位伟大人物的取舍,我常常深思,我终于深深明白这一点。
当文人的操守和最宝贵的理想无力地从指尖滑落,苍白的指尖再也抓不到的那一声叹息中,他们的心,早已经死了千万遍。
假设我们也置身其中,谁又能有勇气说我敢忍辱而活或是毅然赴死?我们唯一明白的是,这都需要绝对的勇气。
或许生命就是荆棘,只有风穿过的密林中,留下呼啸而过的壮观痕迹。
可谁又知道,风的心,其实也已经伤痕累累?所以,如果我们不曾穿过,那我们就无权评说到底是穿过的人伟大,还是穿不过的人高尚。
中西方的观点在这方面确实不同。
二战时,面对侵略者,我们抗争、奋斗,永不言败,即使血流成河也誓死捍卫家园,气节是如此可贵;可西方的一些国家只被空袭不到半年就举手投降法西斯,问及原因,他们的人民只是说:“战争在继续,生活也要继续。
”我们同样无权评说,因为文化不同,我们无权断定谁对谁错。
司马迁活着,毋宁说他早已死了,活着的是《史记》;屈原死了,勿宁说他还活着,活着的是精神。
生命像一柄剑,闪着凛冽的寒光,如今剑早已失落,只有寒光依旧。
今日的我们再也看不到他们在风中飞舞的长发和佩于腰中的宝剑,我们只能看到他们的眼睛。
他们仍在温暖地注视着我们,那眼神中带着一点迷惘,含着一点感伤,可更多的,还是那坚定不移的明亮。
司马迁在等待,他等待着《史记》擦亮他浑浊了多年的眼睛的一刻,灵魂在那一刻受到的荡涤,有婴孩新生般的感觉;屈原也在等待,他等待死亡照亮他的灵魂,让其得以涅盘,虽然是在水中,却仍有浴火重生的温暖。
我相信,他们都在向死而生。
人在出生时和死亡时都最大限度地接近灵魂的家园,不同的只是死亡时我们已领略了在社会上漂泊一生所带来的种种眼光。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般绚烂,逝如秋叶般静美。
”当秋叶从高高的枝头寂寞而惆怅地落下,它们应该会留在泥土里吧!来年,又有夏花,如今年一般绚烂读《史记》感司马迁重又拿起《史记》,静下心来一个一个人物读下去。
在凝固的文字中,我感受着史马迁流淌的血泪悲歌。
苦难造就了这个男人,对人生而言,腐刑比受死更难忍受。
风雨如晦中的他艰难的选择了让生命坚韧和刚强的一种活法。
《史记》记事近三千年,这一巨型的历史透视镜,是在极端痛苦、不幸,极端伤感、艰难的条件下用拌着血泪的笔墨写成的。
历史以那么残酷的方式愚弄、挫磨史马马迁,决定了他所发之愤绝非一己之私,既愤慨封建与皇权,也愤慨俗风与世情。
胸中快垒,借《史记》,倾泻而出。
李凌在漠北浴血奋战之际,正是朝廷山呼万岁,颂圣祝寿之时。
李凌战败的消息突然传来,武帝震怒,群臣哑口。
只有史马马迁挺身而出,剖白自己对大汉王朝的忠诚与诚恳,设身处地为李凌之败之降做义胆托天的护辩。
可当他被盛怒的武帝处以腐刑时,“交游莫视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这就是巍巍宫阙里的世态,这就是锦绣之乡的人情,当然这也是最现实、最深邃的“天人之际”与“古今之变”。
封建大树下结出的最大硕果是奴性,这奴性之果在臣僚群落里被培养得最为圆满和成熟。
尽管史马迁在《史记》中也有违心的颂圣之笔,但那是强颜下的欢笑,是重压下的纤弱和失色的蔓草,与奴性无关。
他在《报任安书》里说:“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中,摇尾而乞食,积威约之渐也。
“李凌是无庸质疑的虎将,人以群分,史马迁心性亦如虎,一文一武,是大汉政坛上先后着鞭的难兄难弟,史马迁之隐忍苟活,李凌之寄身异乡是对应的,平行的。
现实无论对他俩有多大的压力,他们依然是猛虎,奴性在猛虎身上没有丝毫的立锥之地。
龙有龙角,虎有虎须。
奇耻大辱褫夺的是男性的表征,可洗掠不了史马迁内心火一般升腾的阳刚之气。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忧愁发奋,著成信史照尘寰。
最凄惨的际遇,成就了最壮美、最瑰丽的千秋史笔。
《史记》证明:绝境产生绝唱。
怜才膺斧钺,吐气化虹霓,刀剑染血式的苦难,促人思考,而这样的思考,是为苦难加上一层霜并使之深入精神领地里再度受难,最后才绽放出一丛丛艳丽的菊花来。
《史记》如菊,蕊寒香冷,两千多年后鲁迅赞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是一个血性男儿,其执着,其坚韧,其真性情与一部《史记》永存。
2005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
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烈冽,他与冷月作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
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
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
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永远的苏武。
绝美庄子——不可启及的妩媚在水一方,庄子用冷冷的眼旁观着,狼烟四起与他无关,天下纷争与他何系。
他只是说几句痴狂的话,作几句无端崖之辞,放荡不羁,无所牵挂;他不慕荣华,不羡富贵,功名对他如粪土,权势于他是糟粕,无所畏惧,无所关爱。
他在他的世界里,深深的呐喊;他在他的内心中,做着困兽之斗!他过着属于他自己的简单的生活,侣鱼虾,友麋鹿,在濮水边垂垂钓,在夕阳下饮饮酒!他看似无情,冷冷的眼,对世事洞若观火,却始终热肠系住。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的:“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无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穿。
”这就是我们的庄子,犹如梅花一般,朵朵的冷艳,阵阵的暗香,于断桥之畔,于孤崖之上,“寂寞开无主”,“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他不属于权势,不屈于富贵!他是天然的美玉,冰清玉洁,潇洒而来,飘然而去!在尘世之中行走,却依旧一身的清洁与芬芳!他是如此的妩媚,一种无期及的妩媚,他亦是这般的聪慧,一种令人惊叹的聪慧!在乱世之中将自身保护的是如此的完好无缺!他美的独一无二,空前绝后的妩媚,成了绝美,成了传奇!绝美的庄子!《秋水》里,有两则故事: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二大夫先往焉,曰:“愿以境内累矣!”一个“累”字,说明了楚王对老庄的看重!楚王要把国事交给他了!两位身居高位的大夫,在庄子面前是如此的谦逊,站在一旁静静的等着答复。
而庄子持竿不顾。
一边是身负使命的两位大夫,一脸的焦躁不安;一边是不带一丝政务与商情的一介草民,一脸的怡然自得。
一边是被使命所困,被世事所累的大夫;一边是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周庄!庄子终于开口了:“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笥而藏之于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曳尾于途中乎?”那二位大夫此时也有着常人的心智,曰:“宁生而曳尾于途中。
”庄子,摆一摆手,曰:“往矣!吾将曳尾与中。
”我就是楚国水田里的,那只乌龟啊,你们走吧,别吓走了那在钩边优游的鱼儿。
在那样一个时代,有多少人日日夜夜期盼一夜腾达,有多少人苦苦追寻于名利之中,有多少人对权力如痴若狂,有多少人“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而我们的周庄先生,轻轻的挥一挥手,潇洒的走开了,无一丝的的眷恋,没一丝的后悔。
在中国古代文人之中,坚决拒绝权势的媒聘的又有多少呢?庄子的智慧是需要用心去体味的,不是用口说的出来,不是用纸和笔描绘得出的。
他的大智慧埋藏在小事之中,如水流长,细细的,绵绵的,有是有力的!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
其往矣,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
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巷,困窘织履,槁项黄馘者,商之短也,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痛溃痤者得车一乘,舔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子其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爽啊,我们周庄先生骂的真是丝毫不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