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之异同

合集下载

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

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

目录绪论: (4)一、浪漫主义的概念、特征及种类................................ (4)3(一)、什么是浪漫主义及浪漫主义文学 (4)(二)、浪漫主义的特点及种类 (5)二、屈原创作的浪漫性 (7)(一)、屈原浪漫主义特征 (7)1、诗歌形式富浪漫气息 (7)2、浪漫高洁的人格理想 (8)3、浪漫性之奇特的想象与高度夸张 (8)三、庄子创作的浪漫性 (9)(一)庄子的浪漫主义特征 (9)1、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形象 (9)2、寓言说理,生动蕴藉的浪漫笔法 (10)3、出乎寻常的夸张比喻手法 (10)四、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比较 (11)(一)相同之处 (11)1、现实的不容催生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11)2、作品都体现了主观人格魅力 (12)3、文章的修辞手法相同 (13)(二)不同之处 (14)1、迥异的人生态度和不同浪漫主义精神内质 (14)2、文章的表现手法上存在不同 (14)3、以是否入世为标准探讨积极与消极 (16)结论 (16)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 2 -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学生:汪娟指导老师:王萍淮南师范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摘要:中国文学和文人很多受到屈原和庄子的影响。

他们不但人格高洁,而且其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树立了文学史的高峰。

从浪漫主义的概念、特征和种类为出发点来探讨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点。

申明两者的独特性也就是各自创作的浪漫性,再从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程度、感情抒发的主观性、表现方式探讨其共性。

最后从相同的夸张手法、奇特的行文思路等方面对比其差异性。

同时我们要明白研究此论题对于研究中国浪漫主义乃至世界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屈原;庄子;浪漫主义文学;比较;表现手法;现实和理想世界Qu Zhuang romanticism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Student: WangJuanGuiding teacher: WangPing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Chinese and Media DepartmentAbstract:Qu Yuan and Zhuangzi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iterati. Not only do they have a noble personality, and achievements of Romantic literature also reached the peak of literary history. Romantic writer for Chu, also accept the influence of the Chu culture, but also equally by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which makes them a lot of similarities, similar situation so that they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present and go to turn the pursuit of an ideal world, the same noble qualities determine their personality,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same enthusiastic pursuit of, and respect. However, as individuals, their body radiates more different.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to create different styles of romanticism,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differences led to different styles of romanticism, one is negative, a positi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 practices are very different, which also led to the different content of their work.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two ideologic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starting to study the similarities anddifferences of their literary style and the spirit.Keyword:Qu Yuan Zhuang Zi Romantic Literature Compare绪论:浪漫主义的滥觞可以说是上古神话的奇妙幻想, 后代作家的艺术想象力的获得需要神话的启发。

简析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的异同

简析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的异同

简析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的异同
一、相同点
1.想象丰富而奇特庄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选象组象,大胆夸张,波诡云谲,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如《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图景写来异常雄阔。

屈原想象丰富,构思奇特,体现在大量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方面。

2.浓厚的楚文化色彩庄子更多地从思想内核上,体现出楚文化的色彩,如对道家思想的发挥,逍遥、等万物、齐生死等观念。

屈原则大量运用了楚国的地名、物称、方言、口语等,使全诗具有鲜明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二、不同点
1.文学性与哲理性上庄子浪漫主义充满哲理,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

屈原则形象思维丰富,文学性强,哲理性弱。

2.在语言上庄子善造新语,如“浑沌”、“造化”、“志怪”、“小说”、“寓言”、“运斤成风”、“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至今还广为运用。

在诸子中成就也最高,不仅嘻笑怒骂,激情澎湃,气势磅礴。

屈原则善于从民间语言中如方言、口语吸取养料。

此外,屈原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汲取南地楚歌的韵调和句式,采用
散文化的长句,以六言为主,长短相间,灵活多变,创造出一种比较自由灵活的新诗体,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美学特质比较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美学特质比较

作者: 范景兰
出版物刊名: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82-86页
主题词: 庄子;屈原;屈庄;浪漫主义美学;审美掌握;浪漫主义文学;特质;玄想;作品;美学风格
摘要: <正>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文学创作现象:尽管作家不同,但其美学追求却有着较大的相似乃至于神一。

于是,文学史中便有了“苏辛”并称、“周柳”并举、“谢陶”风格等等。

屈原和庄子,一个以诗歌著称,一个以散文见长,二者并称为“屈庄”或“庄骚”,已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共认。

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文学创作都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美学追求,在文学审美过程中,表现出近似的审美掌握方式和角度。

本文试就屈庄浪漫主义美学特质的异同作些不成熟的比较,以供行家指正。

屈原和庄子的人生选择

屈原和庄子的人生选择

屈原和庄子的人生选择人生选择体现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界对于屈原和庄子的研究多集中在浪漫主义这一手法的比较上,而对于二人的人生选择问题,则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从屈原和庄子的两篇代表作入手,从其人物形象选取的角度,见微知著,以期还原两人真正的人生选择。

标签:屈原;庄子;人生选择《离骚》和《逍遥游》作为《楚辞》和《庄子》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和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倾向。

其中,二人的创作风格颇多相似,以浪漫主义特征最为人称道。

然本文另辟蹊径,不再对其浪漫主义特色做过多赘述,而是主要从两篇作品的人物形象的选取角度出发,旨在探究屈原和庄子的人生选择。

一、相同人物——尧首先,从两篇作品中共同谈到的人物——尧说起。

《史记·五帝本纪》:“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

”〔1〕32在屈原的《离骚》中,把尧作为忠君形象,加以赞扬,“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对于尧舜一类的贤君明主,由于他们德高望重,治国有方,深受人民的广泛爱戴。

所以,屈原在《离骚》中把他们作为正面人物形象,多次以他们为例,去说服怀王回头是岸。

同时,把与尧舜相对的桀纣一类的昏君拿来做批判的对象,他们骄奢淫逸,生活腐堕。

内政不修,外患不断,民不聊生,危机四伏,终成亡国之君。

以此来警戒楚怀王要举贤授能,修理法度,远谗近贤。

屈原选取“尧”这个人物,一方面表现了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强烈的入世意识。

在《逍遥游》中,“尧让天下于许由”,这里的许由是上古的一位高节之士,相传尧要把帝位让给他,许由推辞不受,觉得是对其的一种侮辱,于是就跑到颖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这些世俗之言。

相传许由做过尧、舜、禹的老师,是一位有名的隐士。

其中,尧欲将天下让与许由的这个想法,表现了庄子思想中的对于官场的摒弃,而表现许由辞而不受的这一情节,则是表现了许由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蔑视,侧面反映了庄子的处世思想。

对于尧这个人物,在《离骚》和《逍遥游》中选取的是不一样的点,屈原从尧的治国理政,勤政爱民的角度引用,而庄子则从尧欲让天下的角度来写,表明庄子对于充分表明两人对于政治官场迥异的态度和选择。

古文学——精选推荐

古文学——精选推荐

古文学1、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参考答案:《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汉乐府民歌作家、建安诗人、陈子昂、杜甫、新乐府运动诸诗人等的乐府作品,都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直接继承。

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

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泳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

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

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

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

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从文学史发展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

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

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

2.谈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的阶段。

参考答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

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

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古代文学考试重点

古代文学考试重点

古代文学复习终极版一、填空(每空 1 分,共20 分)二、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分)1、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又称为“四诗”.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晚出,却属古文诗学今本《诗经》,就是“毛诗”).附:三朝夏商周,四诗风雅颂,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小雅.风.颂合起来为“四诗”。

2、春秋笔法《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后来,人们把文笔含蓄蕴藉,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为春秋笔法3、班马班固和司马迁的合称。

司马迁是纪传体通史的开创者,其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班固继承《史记》的传统,著作《汉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记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征,文学性强。

《史记》和《汉书》也是纪传文学的代表作品。

4、风骚(1)“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后来泛指文学(《诗经》是现实主义,《离骚》是浪漫主义)(2)在文坛局与领袖地位或某些方面领先5、屈宋指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

屈原作有《离骚》,是楚辞的开创者(骚体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辞赋著称,并对赋的形成和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

6、互见法《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其法是把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本人传记中,而写入他人的传记里,以避免行文重复和传主的主要性格。

7、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

“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

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

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8、楚辞:有三重含义:一是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的诗体;二是指战国以及汉人用这种新诗体写出的作品;三是指汉人把上述作品编辑在一起而成的一部作品集。

古代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先秦至两汉文学)考试形式:开卷;考试要求:①结合作品进行论述;②字迹工整;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题一、比较分析庄子散文与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30分)二、《荀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的论辩风格的异同表现在哪些方面。

(30分)三、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如何理解这一评价?(20分)四、分析焦仲卿、刘兰芝的艺术形象。

(20分)参考答案一、(1)屈原、庄子浪漫主义的相同点:①他们都是在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理想人物的热烈向往的基础上孕育自己的浪漫主义精神并表现于他们的诗篇中的;②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③二者的作品都渗透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2)屈原、庄子浪漫主义的不同点:①浪漫主义精神上看,就感情之悲愤而言,庄子抒发的是永恒的人生之悲,是绝望的、深永的;而屈原主要表现“不遇”之怨,虽然后来绝望了,但给人的情感是执着的,强烈的。

②屈原的作品没有对现实的批判精神,他主要批判的是:是非颠倒,蔽美称恶的统治集团,主要不满昏君和腐朽的贵放,而庄子则彻底怀疑,否定,批判了社会的一切政治状况和俗理,道德规范。

③屈原的浪漫主义色彩有一种贵族气息,这不仅表现在《九歌》、《离骚》中的祭祀和神游场面铺排得雍容华贵,也不仅表现在他把理想的实现完全寄托在君主的明智上,甚至也不在于他时时流露出孤芳自赏的清高,而主要是指诗篇对人民苦难生活的直接反映不够,直接代表和体现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的成分不多;而庄子的作品则处处表现出一位民平知识分子生活的困顿,对统治阶级的极端憎恶,对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新近熟识。

《庄子》一书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和人情味,可以从中闻到了泥土的气息。

④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较庄子而言,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也为了自己的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

在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高尚与卑鄙不可并存时,以死来维护真理,精神的纯洁性,这种执着的精神,是庄子《九歌》是非、美丑、善恶的界限。

浅析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之异同

浅析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之异同

论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之异同【摘要】庄子和屈原同为战国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他们的浪漫主义风格因为相同的时代背景而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由于他们出身不同,他们的作品从创作手法、创作风格上相比较,差异也是显著的。

【关键字】屈原庄子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无数文人才子,造就了江淮一代富于幻想的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和屈原,一个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道家的代表人物;一个是著名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

他们同生活在战国时期,在浪漫主义文学史上都占了重要地位。

但由于出身不同,政治态度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庄子和屈原虽然同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虽然在批判现实、崇尚人格美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在创作风格精神境界、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

一、相同的时代背景及不同的出身经历对他们思想的影响庄子和屈原都生活在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战国时代,因此他们都有着批判现实的写作倾向。

但虽身处同一时期,两人的出身以及社会经历是有很大差距的。

屈原是楚国人,出身贵族,生活优越,庄子是宋国蒙人,生活贫困潦倒。

由于出身经历不同导导致迥异的态度,使他们作品的风格不同。

庄子是“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①的平民知识分子,屈原则是身仕左徒三闾大夫并为楚王近臣的同宗①选自《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

贵族。

对庄子而言,出身的困乏使其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而屈原后期被流放,那一时期的作品中仍旧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二、对待现实的态度以及政治态度对他们风格的影响两者都有着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的老子的思想,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他对时代有绝望感,窒息感,对现实抱以一种不得已的消极态度,对人世间事物抱以不得已的超脱态度,强调独志和自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之异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无数文人才子,造就了江淮一代富于幻想的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和屈原,他们同生活在战国时期,在浪漫主义文学史上都占了重要地位。

但由于出身不同,政治态度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庄子和屈原虽然同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虽然在批判现实、崇尚人格美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在创作风格精神境界、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

一、相同的时代背景及不同的出身经历对他们思想的影响
庄子和屈原都生活在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战国时代,因此他们都有着批判现实的写作倾向。

但虽身处同一时期,两人的出身以及社会经历是有很大差距的。

屈原是楚国人,出身贵族,生活优越,庄子是宋国蒙人,生活贫困潦倒。

由于出身经历不同导导致迥异的态度,使他们作品的风格不同。

庄子是“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的平民知识分子,屈原则是身仕左徒三闾大夫并为楚王近臣的同宗贵族。

对庄子而言,出身的困乏使其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而屈原后期被流放,那一时期的作品中仍旧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二、思想宗旨不同而形成了迥异的浪漫主义精神
庄子和屈原政治态度迥异,故形成了创作上不同的浪漫主义精神即消极与积极。

庄子的作品用生动形象而幽默诡异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种寓言的方式使庄子的思想和想象具有着水一般的整体性。

他始终葆有平民分子的强烈愤世精神,由于他为人正直不阿,不媚权贵,不屈于权势利益,所以他对社会上的许多丑恶现象都能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而与此同时,庄子又是道家学说的极力倡导者,追求与世无争、虚静无为的恬淡生活,消极入世,对自然界的无上崇拜,故被一直评论为消极的浪漫主义风格。

屈原的作品始终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他孜孜不倦的追求进步理想,他的崇尚的品格充满了他文章的自始至终。

他对自己的遭遇愤慨难平。

屈原虽“以道自任”,但超乎寻常的忠诚换来的却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结局。

对宗国的眷恋,对国君的深情,对时不我待的感伤,对忠贞而被放逐的委屈,对重新起用的希冀,种种忧怨,郁结心头。

这种情绪在诗人胸中激荡冲撞,浑融为一股悲慨愤激之气,于是就形成了屈原浪漫主义创作上一种积极入世的浪漫主义风格。

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的异同
他们都惯用象征的表现手法。

庄子思想恣肆奔放,思辨性强,具有飘逸浩渺的浪漫主义特色,主张不拘泥于语言文字,借助比喻、夸张、想象、象征、暗示等方法,发挥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去联想、想象、领悟无限的“言外之意”。

想象的大胆、奇异,必然导致意境开阔、怪诞。

屈原则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构成奇特的情节、境界,这是屈原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在美的人格形态上的异同
崇尚人格美是屈原和庄子的浪漫主义创作所力倾的,他们都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保持性行高洁的人格。

庄子崇尚自然率真、反对后天的人工雕饰。

一部《庄子》,洋洋洒洒,无异于对不平时代的愤怒控诉。

他之所以扬言要“上与造物者游,下与外生死无终始者为友”乃是因为“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所使然。

于是,他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来表现他的审美价值取向、他的风骨和态度。

而屈原则接受了儒家“文质彬彬”的影响,强调“内美”与“修能”的统一。

这一人
格修养的方式引申到艺术美,可以说屈原的审美观既强调天然本质之美,但更重视后天的人工雕饰之美,既强调内在的道德之美,又重视外在的形式之美,力求做到自然与人力,美与善的和谐统一。

最总的来说,庄子和屈原作为浪漫主义文学家,不仅是现实的叛逆者,而且都是理想主义者,都对理想有着强烈的追求。

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又截然不同:屈原立足于忠君爱国,追求的理想是实现他的“美政”;庄子没有国家观念,他所追求的只是个人的自由。

这种对个人自由的追求,正是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