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摄影师的电影
电影史上16个鬼斧神工的经典长镜头

导演:奥逊·威尔斯摄影:拉塞尔·麦蒂开场镜头:时长3分20秒难度系数:★★★★★完美指数:★★★★★这部电影曾经是电影史上的一个悲剧,环球公司的乱剪,让奥逊·威尔斯的心血毁于一旦,许多年后当人们认识到这部电影的价值,却只能从40年后的重剪版去猜测奥逊·威尔斯的天才构想了。
《历劫佳人》的开始是一个3分20秒的长镜头,如今仍被众多影迷津津乐道,并被称为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长镜头之一。
这个长镜头的的复杂性在于空间调度,它有横向的移动,也有纵向的升降,还有镜头的远近推拉,尤其是镜头从屋顶摇到楼房的另一面,并紧接着后退跟拍,这样的难度在此后50年中竟然难以逾越。
奥逊·威尔斯在这部电影里运用了一切当时可能的技术手段,包括摄影车、起重机吊臂来支持镜头运作,吊臂上的运作至今都是电影史上的经典案例,除了有相当的复杂性,它在广角镜头和大特写之间的切换同样非常自然。
镜头前半部分的俯拍和后半部分的平拍,让我们一目了然的观察到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的混乱和污秽,它始于一个手握定时炸弹的特写,然后放置到一辆汽车的后备箱之中,整个三分钟里汽车在镜头里牵动着剧情发展,造成了惊心动魄的紧张效果。
这个开场镜头后来被许多导演争相效仿,最成功的则是罗伯特·奥尔特曼在《大玩家》中的8分钟镜头,奥尔特曼在日后访谈中大谈奥逊·威尔斯,致敬之心昭然若揭。
天才的奥逊·威尔斯,在现实生活里却命途多舛,《历劫佳人》糟糕的剪辑终至票房惨败,他自己也再次失去了拍片的机会。
为了“伸冤”,威尔斯写过一份58页的备忘录,今日竟被环球公司厚颜无耻的拿来做《历劫佳人》50周年纪念版DVD的赠品。
导演: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摄影:谢尔盖·乌鲁谢夫斯基屋顶镜头时长3分22秒难度系数:★★★★★完美指数:★★★★★如果要从世界电影史上选取一个长镜头和奥逊·威尔斯《历劫佳人》中的开场白相媲美,那一定是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在《我是古巴》里运用的那个屋顶镜头,在3分22秒的时间里,镜头扫荡了整个屋顶的格局,然后下降两个楼层(此时的高楼边缘清晰可见),最后扎入游泳池而结束。
摄影师们不可错过的十部电影

摄影师们不可错过的十部电影作者微博:@周健__“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
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亚当斯之前做的关于摄影的电影推荐,反响还不错,本着分享交流的原则,在这里做第二次相关分享,今后会陆续安利一些我个人认为很不错的电影给大家。
都与摄影直接相关,或是电影本身就讲述着摄影的故事,或是电影的摄影画面或着色彩值得关注与学习。
1.枪火枪火应该是杜琪峰的巅峰之作或者至少是代表作品。
这不是个很庞大或是很复杂的故事。
故事虽小,却体现了杜sir在很多影片中都使用到的一种手法-“以小博大”(类似的影片比如PTU)。
不同于吴宇森闻名遐迩的暴力美学,杜sir电影里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动静相宜的美感”,由枪火里迸发出静态的张力。
几段枪战都相当经典。
最值得一提的是商场那段枪战。
五人组的站位气场十足,层次分明,构图感也极强。
不得不说杜sir的空间感真的很强。
他常常通过空间设计来制造始终带着悬念的紧张氛围(类似的影片比如放逐)。
以空间位置的变化暗示人物关系的此消彼长。
他利用立柱在水平和纵深两个方向上将一个完整的空间按照人物站位有层次地进行分割。
镜头开始在有节奏地间隔中运动,让一个静止的场景充满动态的张力。
而原本确定的空间在这种处理下变得难以预测。
从而在视觉上制造错觉借此达到氛围营造的效果。
几个大咖在等老板的时候打发时间踢起了纸团。
踢纸团这种小孩子的游戏,发生在几个“身份显赫”的大人身上,形成一种有趣的反差。
经典的踢纸团还有结尾的五人拿枪互指,酷的没话说了,最后我还是要再次强势安利一波银河映像的所有电影2.青木瓜之味整部片子给人很安静很祥和很美好的感觉,片子看着很真实,素面朝天的梅、青翠的树叶、浓郁的木瓜汁、长鸣的知了、跳动的青蛙、濯枝润叶的雨水、轻风拂动的蚊帐、床前的旧拖鞋,每个画面都那么美仑美奂,光影处理和明暗对比都恰到好处,陈英雄对细节的铺陈和雕琢透着一种女性才有的细腻。
学摄影不容错过的15部纪录片

学摄影不容错过的15部纪录片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下面推荐几部关于摄影的纪录片。
1Netflix and Photography: Contacts(摄影全接触)数十位摄影大师的作品集,3DVD,超过6个小时的影像资料集,配上人声,朗读摄影者写的创作心经。
每一张摄影作品对每一个观者的触动都不会完全一样。
摄影是瞬间的艺术,瞬间稍纵即逝,我们无法复制,我们可以通大师们的作品去了解他们的境界,加深对摄影的领悟。
2The Adventure of Photography(摄影发展史)本片回顾了自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以来150多年摄影技术的发展历史。
从早期银板照相到战时摄影新闻工作,再讲到当代着名的艺术家,本片包罗了1700张照片和300位艺术家,不仅是摄影艺术的历史,还是它一个半世纪的经历。
在着名的摄影大师们的带领下,本片一定会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给。
摄影术问世,正是十九世纪中叶,由于工业革命的成功,西方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到本时期已经成熟。
贵族阶级的没落和城市的迅猛发展,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大量涌现,社会风气一变,追求时尚成为时髦。
故摄影一登上人类社会和文化舞台,立刻成为热点和亮点。
时间仅过去十年(1849年),仅法国巴黎一地,拍摄达盖尔银版肖像的人即有十万之众。
到了1853年,美国一万多人,就拍摄照片竟达三百多万幅。
其时摄影发展情况之热烈,可见一斑。
由于社会的演迭,一些或出身、或依附于昔日贵族没落的知识分子,对新生活要末不习惯,要末不理解,因而产生一种迷茫、一种宿命的厌世情绪。
平面艺术领域中拉斐尔前派就产生于这样的社会土壤。
致使到这个世纪末,整个欧洲艺坛都笼罩在有着复古倾向的唯美主义、颓废主义和象征主义之中。
这种造型风气从一开始就影响了产生于此时,还没有自己传统的摄影艺术,自然就不足为怪的。
电影《白日梦想家》的观后感(精选14篇)

电影《白日梦想家》的观后感(精选14篇)电影《白日梦想家》的观后感篇1在我上初高中的时候,常常一周会看二部以上的美国电影,会在狭小的影音室认真的翻找最新的影片。
就像饮酒享受的是小醉之后兴奋而又朦胧的状态。
而看电影最大的快感莫过于看完影片后那久久回荡在心间的悸动,常常数周也不能忘怀。
也许是由于年龄的增大,也许是近年来电影更倾向于向商业化的趋势发展。
至少一年内没有真正的被一部电影打动过。
直到这部白日梦想家的出现,似乎又让我嗅到了当初对电影狂热年代的味道。
之前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并不高,只希望它能够帮我平静愉快的渡过周末闲暇时间就好。
没想到电影一开场就展现出高超的摄影水准。
一段对车站的高空俯拍场景让人眼前一亮,明亮而温暖的颜色让人看起来很舒适。
而影片的后半段摄影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男主人公是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沉默寡言,喜欢幻想。
是一家杂志社的底片主任,常常被同事戏弄的他会用天马星空的幻想为自己开解。
他爱上一个女人却不敢表达,他恨主管的高傲冷漠却依然保持沉默。
这样的人似乎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或者也是我们自己生命中的某个时期。
演员的表演很朴实真实,让我们也不自觉的被带入到这个角色之中。
感受那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城市幻想客的感受。
由于一次工作上必须挽回的失误,他所暗恋女人的一句话,偶然间看到青年时的一个旅行背包。
他踏上了去往格陵兰岛寻找肖恩的飞机,人生转换的开关自此开启。
这开关的开启是那么的突然,我们还沉浸在他平凡平庸的普通人生活中。
而下一刻他就坐上醉酒驾驶员驾驶的直升飞机,在波涛骇浪的海面上横空直撞,这还不够,掉入海面的他惊险的躲过鲨鱼的袭击,()被货轮的海员救起。
当他终于安全的被救上货轮,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手心也已经冒汗,好像经历这次冒险的是我自己一样。
让人紧张担心却是如此酣畅淋漓。
耳边想去影片常常提到的一个问题,生活是什么?这时似乎也隐隐露出了一些眉目。
接下来男主人公的寻找并未停止,从冰岛到喜马拉雅山,影片摄影展现出高超的水准,美景像连环画一样在眼前翻过,让人应接不暇。
专访电影摄影师刘大鹏你能造就的,亦造就了你

35师阿尔芒都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限制就没有风格。
这足以使我受用整个职业生涯。
”此次实操经验同时也强化训练了刘大鹏奔放、简约的造型思路。
以商业影像起步,优点是规范的商业逻辑、按部就班,但制片条件相对复杂,成本常有天壤之别,刘大鹏表示,其中诀窍也简单,一是给自己个死命令:不管预算高低,拍每个画面都得避免平庸。
二要感性地接近并理解被摄对象,最大限度地降低导演与被摄对象的沟通成本,从不同角度的参考片直观表达,当然,这就意味着摄影师要在这方面有存货、有见识。
“作为摄影师,第一手段就是用光。
”回顾以往的作品,刘大鹏在初期复杂的职场立足,主要是以“光学”造型为重点,并以此克服低成本限制。
猎奇,但受欢迎。
例如,在拍时尚街拍短片《穿名堂-陈楚生》时,设备只能用佳能EOS 5D Mark Ⅱ,时间很短只有一下午,“我筹备时,找到来源于《路易威登广告旅行篇》的灵感:以自制的水晶玻璃材料加在镜头前,代替了传统的滤色镜,配合前期选景多以通透材质如水面和玻璃建筑为主,营造梦幻的视觉。
”在拍摄中国内地歌手多亮的《我不是值得你爱的人》《愤怒的老鸟》《爱上你不是我的错》三个MV 时,刘大鹏使用了当时最热的美国RED ONE 摄影机,但为了节省成本最终决定用五天时间一起套拍。
预算不高,要“显好”就得弯道超车,他还冒险采用了LensBaby 镜头,配合在海边取景和水下摄影来进一步实验“光学”改造。
这种廉价的塑料移轴镜头可以像魔法一般瞬电影学者戴锦华讲:“我们被我们的时代养育,被我们时代制造的文化产品和素材喂养的时候,我们不可能超越它。
但如果没有超越的诉求的话,我们白来一世。
”刘大鹏少年时偏好文史哲,喜欢从社科角度观察外界。
有着强烈表达欲望的他进入电影行业,不仅为了一份工作,更大的追求正是人们口中的“搞艺术和创新”。
“搞艺术自我点儿是好事,这意味着在充满了变数的未知环境里呵护自己的内心,正视自己的表达。
”在他看来,“形而下的电影摄影可以理解为手艺,下个镜头该选用何种技巧?创作者向来意象迥异,水平高低,取决于如何去体会这世间光色留影,你能造就的,亦造就了你。
《持摄影机的人》观后感

《持摄影机的人》观后感电影眼睛派是二十年代初期的苏联,在以吉加·维尔托夫为领导的一批纪录电影工作者组成的电影理论和创作流派,其创作的影片虽然不多,但由于他们对电影蒙太奇手法作了最初的实验,并在理论上主张电影的纪录功能,而电影《持摄影机的人》便是该学派是在维尔托夫提出的“电影眼睛”的理论下进展创作的。
纪录片《持摄影机的人》整个影片都没有故事情节和主角。
而她运用激昂的,节奏急促的音乐配上快镜头,把零碎的生活场景杂乱的拼接在了一起。
并且特写和远景较多,着重记录人们的动作和表情,和整个城市的环境的转换。
持摄影机的人在影片一开始便把镜头对准了普通的老百姓身上,反响他们的日常生活状态。
整部影片都是以一部电影来展示摄影机如何纪录生活、摄影师如何进展拍摄和剪辑。
在开片与结尾中都交代了电影院这个场景,观后感《《持摄影机的人》观后感》。
其中穿插了很多摄影师调试摄影机的镜头,镜头都会出现一个眼睛,这正是导演想表到的观点——电影摄影机如同人的眼睛一样,它把所看到的大千世界转录于银幕但电影摄影机又远远胜逾人的眼睛,电影时空的灵活性使它不仅能纪录客观世界,同时还能通过复杂的剪辑手法描写和表现主观印象。
因此,电影应该绝对摒弃虚假性,把镜头对准真实广阔的客观世界,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
所以在影片中我们常会看见持照相机的人扛着摄影机在大街小巷,四处奔波的画面。
这些尽头中有清洁工,公园,商店,火车,女人,沙滩,甚至是路人,它把最客观最真实的生活场景记录下来,并且不做修饰。
印象深刻的是一段中,激昂快节奏的音乐突然转慢,镜头对准的是一张张照片,而在定格每个照片时,有会有动态的影像插入。
利用人们理发,洗碗,磨刀的几组镜头运用蒙太奇的方式把摄影师调试摄影机的镜头巧妙的组接到了一起,把摄影师如何拍摄,剪辑以这种形式表达。
在片尾,镜头中的城市被分割成两半,而放大的摄影师正在拍摄生活中的人们,导演运用重叠的影像,以虚拟的形式给人真实的感受,它表达了摄影师生活在我们的周围,就如同我们的眼睛,可以随时记录生活中的细节,但是很多人却没有发现摄影机的无处不在。
电影中的摄影技巧令人赞叹

电影中的摄影技巧令人赞叹电影是一门艺术,其中的摄影技巧是影片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精心的摄影技术,电影制作者能够创造出让人赞叹的视觉效果,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探讨电影中的摄影技巧,并分析其中的一些令人赞叹的例子。
一、用光的巧妙运用光是摄影的灵魂,灯光的运用在电影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光源的选择、光线的角度和强度等因素的掌控,摄影师能够打造出丰富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导演陈凯歌运用了大量的明暗对比,通过暗示角色心理变化和情节发展,进一步增强了电影的戏剧张力。
二、运用色彩塑造情感色彩也是摄影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色调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摄影师在电影中常常通过调整色彩的饱和度和明暗度来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比如,在《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中,导演在描绘浪漫的爱情片段时选择了温暖、柔和的色调,从而给人以温馨、浪漫的感觉。
三、运用镜头语言传达观点电影摄影中的一些特殊镜头语言也常常令人印象深刻。
通过运用倒影、虚实交错、特写等镜头手法,摄影师可以传达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对影片主题的理解。
例如,在电影《黑天鹅》中,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巧妙地运用了多个镜头来揭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分裂,让观众深入感受到角色的心理纠结与挣扎。
四、运用运动与镜头切换增强冲击感动态的镜头运动和切换也是摄影技巧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通过镜头运动的灵活运用,可以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和情感冲击。
在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运用了快速切换、追踪镜头等手法,增强了电影的紧张氛围和动作戏的冲击力。
五、运用特殊特效塑造奇幻世界特殊特效在现代电影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特殊特效的运用,摄影师能够打造出奇幻的世界和不可思议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电影《阿凡达》中,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运用了先进的3D特技技术,使得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穿越到了潘多拉星球的幻想世界。
影史上最伟大的24位电影摄影师分享令他们难忘的电影镜头

影史上最伟大的24位电影摄影师分享令他们难忘的电影镜头★ 如果说编剧是电影的突触,导演是电影的心脏,那么摄影就是电影的眼睛。
几乎在每一部电影的简介上,前三个栏目依次归属于导演,编剧和演员,就好像手表的界面,人们永远只关注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却往往忽略了工业齿轮的动作。
一部电影的制作,就好像手表的工作原理,离不开台前的风光和幕后的辛酸。
在全部的电影工种中,有一类人,他们充当了电影的眼睛,电影的内容全部由他们影像化,然而,当电影上映之后,观众往往不了解这些伟大的“眼睛”。
这就是电影摄影,在黑暗里寻找光明的无名英雄。
有鉴于此,电影国际(film_inter)选取了24位电影摄影大师,并分享那些他们各自难忘的电影镜头。
1、罗杰·迪金斯——《伊万的童年》摄影师——推荐电影片名罗杰·迪金斯可能是当代最伟大的电影摄影,甚至没有之一。
作为科恩兄弟的御用摄影,他还参与了一系列伟大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美丽心灵》等摄影工作,迄今为止共获得11次奥斯卡提名。
罗杰·迪金斯最中意的电影镜头来自于苏联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指导的《伊万的童年》,“我并不了解怎样去选择一个难忘的镜头,我认为这取决于你当天的情绪,但是《伊万的童年》中的小男孩伊万穿越苏德交界线河流的镜头是我最喜欢的。
镜头中穷乡僻壤的破败风光和被击落的飞机所构成的黑白影像令人陶醉,我不知道影片的摄影瓦季姆·尤索夫在水中用的是何种摄影机,但我敢肯定那摄影机要比我们现在用的沉得多。
尤索夫还拍摄了塔可夫斯基的《飞向太空》,一部同样及其好看的电影。
尤索夫不久前过世了,我很遗憾从来没见过他一面。
”2、本·希尔森——《我是古巴》本·希尔森是导演托尼·斯科特(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之弟)的长期合作伙伴之一,除此之外,他还拍摄了迈克尔·贝的《变形金刚2》等大片。
希尔森擅长拍摄诸如战争,爆炸在内的各种火爆的电影大场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摄影师的电影
午夜食人列车Midnight Meat Train
编剧: Jeff Buhler / Clive Barker
导演: 北村龙平(Ryuhei Kitamura)
主演: Bradley Cooper / Vinnie Jones / Leslie Bibb
名不见经传的摄影师里昂•考夫曼(Bradley Cooper 布拉德利•库柏饰)为求拍摄到令画廊主人苏珊(Brooke Shields波姬•小丝饰)满意的震撼性作品,每晚穿梭于纽约街头的阴暗角落。
某晚里昂跟踪几名黑人,并在铁铁站内营救了被这伙人骚扰的美丽日本女子,然次日便从报纸上得知该女子失踪的消息。
里昂向警方提供线索,却遭冷遇。
里昂的这组作品受到苏珊赏识,同时好奇心又促使他继续追查多年来发生在某地铁线上的连续失踪案件。
很快他便注意到一个经常出没地铁站、西装革履一脸严肃而又令人不寒而栗的神秘男人(Vinnie Jones 维尼•琼斯饰)……
摄影师Snapshots(2002)
导演:
Rudolf van den Berg
主演:
伯特·雷诺兹Burt Reynolds
Jack Wouterse
Kees Hulst
战地摄影师War Photographer(2001)
导演:
Christian Frei
主演:
Denis O'Neill
James Nachtwey
Christiane Amanpour
为拍摄这部96分钟长的纪录片,从1999年6月到2001年6月,弗雷跟踪采访纳切威长达2年之久,科索沃、雅加达、拉马拉、东爪哇、纽约和汉堡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拍摄方法也很特别:弗雷将一架特制的超小型摄像机挂在纳切威的照相机上,不仅使观众可以看到这位著名摄影师如何观察、如何拍摄,甚至可以使我们听到他们的每一次呼吸和每一次按下快门声,现场感极强。
电影用纳切威的一段独白作为开场白:“在现场的每一分钟,我都在想要逃走,我不想看到所发生的这一切。
但我是一个拿相机的人,我是按一下快门就躲开,还是应该负起摄影记者的责任?”
小小摄影师的异想世界Born Into Brothels: Calcutta's Red Light Kids(2004) 导演:
Zana Briski
Ross Kauffman
主演:
Zana Briski
Shanti Das
Avijit
本片拍摄于世纪之交的加尔各答红灯区,镜头最初只是对准环境脏乱有如人间地狱的妓女户,让人看到印度妓女和她们家人贫苦无依的一面。
但影片焦点不久即从浮泛的揭秘内容转向一个目标清晰的故事:八个妓女的孩子变成小小摄影师,并利用他们所拍摄的照片创造经济收益,用以帮助他们自己脱离悲惨的命运,争取比较光明的前程。
日月无光Sans soleil(1983)
导演:
克利斯·马克Chris Marker
主演:
Arielle Dombasle
Charlotte Kerr
Alexandra Stewart
剧情
本片通过书信的形式,用一个画外音(不同语言版本由不同演员表演)将一个自由职业的摄影师周游日本、西非、冰岛的经历反映出来。
血祭Cup of My Blood(2005)
导演:
Lance Catania
主演:
Daniel Patrick Sullivan
Janina Gavankar
Allie Smith
剧情
杰克是个色情刊物的摄影师,在他女朋友死后的数年里一直忙与他的摄影事业。
一天他从网站中无意进入某宗教最神秘的地方,被卷入一场谋杀……
死亡快照Snapped(2005)
导演:
Jeff Prosserman
Julian Van Mil
主演:
Michael Bien
Joe Costa
Natalie Van Rensburg
剧情
一个摄影师发现自己陷入一场循环死亡中。
美术管主人委任年轻的摄影师艾米完成一套不寻常的创作:收集最近死者的照片。
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在一系列谋杀发生在艾米活动范围内变为可能。
而这一切谋杀的唯一目的就是能让她继续她的工作。
奇命惊心Ghost of the Needle(2003)
导演:
布莱恩·安万特·布莱德利Brian Avenet-Bradley
主演:
谢利·克里斯琴Cheri Christian
格瑞·汤普森Greg Thompson
Leigh Hill
剧情
艺术摄影师雅各布偷偷地把模特儿杀掉,以作人像艺术品。
今次,当他正向新目标艾美下手时,岂料艾美反抗并把雅各布打昏。
雅各布醒后,一切看似回复平静,但秘密已被揭发,心里暗暗泛起前所未有的恐惧……
大峡谷之梦Canyon Dreams(1987)
剧情
本片为摄影师用了多年时间,拍摄科罗拉多大峡谷及非洲大沙漠,再剪辑成四到五十分钟的影集,让你一探这里雄伟壮观景象,再配合葛莱美奖得主配乐大师“橘色之梦”乐团演奏出浪漫轻快的动听音乐,使本片充满了极佳的可看性。
兔子洞里到底是什么What the Bleep!?: Down the Rabbit Hole(2006)
导演:
William Arntz
Betsy Chasse
更多>>
主演:
Marlee Matlin
Elaine Hendrix
Barry Newman
一个刚刚因为老公有外遇而离婚的失语女摄影师,一直生活在过去的阴影里,开始讨厌婚礼,讨厌男人,讨厌自己,认为自己万事不顺,好像人人都跟自己过不去。
就当最后终于在她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大发脾气的时候,先前偶然在地铁中看到一个展览点醒了她,自己开始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世界重新美好起来……
月历Calendar(1993)
剧情
一名加拿大摄影师受雇为一个日历拍摄阿美尼亚的传统教堂,他的妻子(由伊戈扬妻子扮演)陪同前往,并为他充当翻译。
他们雇了一个当地司机,碰巧那人是建筑方面的专家。
影片通过闪回方式讲述了一个三角恋故事:摄影师因忙于工作怠慢了妻子,而妻子却在当地找到越来越深的归宿感。
最终,摄影师只身返回加拿大,并在当地登广告寻觅女伴。
恋爱写真Collage of Our Life(2003)
导演:
堤幸彦Yukihiko Tsutsumi
主演:
广末凉子Hirosue Ryoko
松田龙平Ryuhei Matsuda
日本年青摄影师诚人与静流因摄影而邂逅,静流更成为他镜头下的女主角。
这一对恋人结伴拍下不少甜蜜片段,分手后诚人仍对她念念不忘。
后来诚人突然收到已分手女友静流一封自美国的来信,这丝丝回忆随即更牵动起来,接着却得悉静流早于年前于纽约死去。
种种思念起上心头,诚人决定去纽约一次,并带着静流的相片,慢慢寻回她在纽约的足迹一切的事,却又慢慢走极向意想不到的真相。
放大Blow-Up(1966)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
主演:
莎拉·米尔斯Sarah Miles
简·伯金Jane Birkin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Vanessa Redgrave
摄影师托马斯是个玩世不恭的年轻人,某一天他在一个公园里偷拍了一对似乎是热恋中的男女的一系列照片。
这个名叫简的女人发现后近乎疯狂,甚至不惜献身地要得到这些照片的底片,似乎这些底片将泄漏什么秘密。
托马斯怀疑之下放大了照片,在极其细微之处,他相信自己发现了一次谋杀,而简即是这次神秘谋杀的关键人物。
影片的其余部分都是托马斯为了证实自己的设想而采取的种种行动。
但他的调查取证是徒劳的,一切证据都不能明确证明什么,仿佛这只是一场幻觉的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