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上呼吸道和肺部。
该疾病的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特点来确定。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的相关信息。
治疗方案一:抗生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一般情况下的轻度和中度支原体肺炎,大多数医生会选择口服的宏观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这些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支原体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患者可在家中进行治疗。
治疗方案二:联合治疗对于重度支原体肺炎、合并其他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医生通常会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
联合治疗包括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给药途径。
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有阿奇霉素+利福平、阿奇霉素+头孢菌素类等,具体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治疗方案三:个体化治疗治疗支原体肺炎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免疫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例如,对于婴幼儿、老年患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医生会根据需要调整药物的类型、剂量和给药途径等。
药物选择一:阿奇霉素阿奇霉素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一线药物,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有效抑制支原体的生长繁殖。
阿奇霉素的常规剂量为每天250-500毫克,疗程通常为5-10天。
但对于儿童患者,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
药物选择二:克拉霉素克拉霉素也是一种常用的口服抗生素,对支原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常规剂量为每天500-1000毫克,疗程一般为7-14天。
由于克拉霉素在肝脏代谢,患者肝功能异常时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选择三:利福平利福平可用于支原体肺炎的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药效。
口服利福平的常规剂量为每天600-1200毫克,疗程一般为7-14天。
重症患者可静脉注射利福平,但需密切监测药物浓度以避免不良反应。
总结: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方案及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是什么?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是什么?引言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它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但也可以发生在成人中。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加速康复过程。
本文将为患者介绍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包括药物治疗,辅助治疗以及后期疗养方法。
一、药物治疗1.1 抗生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是巴龙霉素或阿奇霉素。
这些药物可抑制支原体的生长和复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通常选择悬浮液或颗粒剂形式的药物更易于服用和吸收。
•巴龙霉素:成人剂量为500mg,每日2次口服,持续7-14天。
•阿奇霉素:成人剂量为500mg,每日1次口服,持续7-14天。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具体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病情而定。
应遵循医生的嘱托,按时按量进行药物治疗。
1.2 对症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外,对症治疗也是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缓解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退热药物:如果患者有发热的症状,可以选择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但要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并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咳嗽止咳药物:对于咳嗽不适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合适的咳嗽止咳药物,如甘草口服液或右美沙芬糖浆等,但要注意不要滥用。
二、辅助治疗2.1 充分休息支原体肺炎患者应充分休息,尤其是儿童患者。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2.2 补充营养在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过程中,饮食和营养摄入也非常重要。
患者应选择易于消化的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和优质蛋白质来源。
2.3 加强体育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增强肺活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锻炼应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三、后期疗养3.1 定期复诊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过程需要定期复诊,以监测病情和药物疗效。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延长药物治疗,或者进行其他的治疗调整。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气喘以及胸部不适等。
及时的治疗是保证患者健康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一、治疗方案1. 抗生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克拉霉素等。
具体选择哪种抗生素,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药物的副作用以及抗感染效果来决定。
2. 休息和饮食调理:支原体肺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促进身体康复。
此外,合理的饮食调理也是治疗的重要一环。
患者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增强免疫力。
3. 常规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外,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还可以辅助应用一些药物,如退热药、消炎药以及咳嗽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二、药物选择1. 阿奇霉素: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支原体具有较好的抗感染效果。
它可以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杀灭细菌,从而治疗支原体肺炎。
2. 多西环素:多西环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也可用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它能够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3. 克拉霉素:克拉霉素是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支原体感染具有显著的疗效。
它可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杀死细菌。
4. 退热药:支原体肺炎常伴有发热等症状,因此退热药是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之一。
常用的退热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可按医生建议和剂量使用。
5. 消炎药:消炎药可以帮助抑制病原体的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常见的消炎药包括布洛芬、氯雷他定等。
6. 咳嗽药:支原体肺炎患者常伴有咳嗽症状,咳嗽药可以缓解咳嗽,减轻患者的不适。
常见的咳嗽药包括川贝枇杷膏、止咳糖浆等。
总结:针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抗生素治疗是首要的选择,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克拉霉素等。
除此之外,辅助应用退热药、消炎药和咳嗽药等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上常
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成年人也可能感染。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两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支原体
肺炎的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手段。
对于轻度和中
度的支原体肺炎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这些
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支原体的生长繁殖,从而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静脉使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药物,以
加快病情好转。
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
和处方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中途停药,以免造成抗生素耐药
性的产生。
其次,支持性治疗也是支原体肺炎治疗的重要手段。
支持性治
疗包括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排出等。
对于发热的患者,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以减
轻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有充
足的热量和营养摄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病情的
好转。
除了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外,患者在治疗期间也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此外,患者的家人也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保持卫生。
综上所述,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两个方面。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人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合理用药,加强支持性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希望本文能够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有所帮助。
肺炎支原体治疗方案

肺炎支原体治疗方案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它可以引起多种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支
气管炎等。
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肺炎支原体治疗方案。
首先,对于轻度的肺炎支原体感染,一般可以选择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
目前
常用的口服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这些药物对肺炎支原体有较好的杀菌作用,且具有较好的组织渗透性,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缩短病程。
其次,对于重度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特别是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通常需要选
择静脉给药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静脉给药可以更快地达到有效浓度,对于重症患者来说,能够更快地控制感染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抗生素治疗外,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还需要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咳、祛痰等。
对于发热的患者,可以选择退热药物进行降温,同时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体内代谢产热物质的排泄。
对于咳嗽和咳痰的患者,可以选择止咳药和祛痰药进行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痰液的排出。
此外,对于一些合并症较多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如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还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抗生素的选择、用药途径、对症治疗等多个方面,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加强自我护理,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有什么进展?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有什么进展?引言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由支原体引起。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当前支原体肺炎治疗的主要方法和进展。
1. 抗生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抗生素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支原体的生长和繁殖,从而缓解症状,重要的是提早使用这类药物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症状支持治疗在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还应该进行症状支持治疗。
这主要包括保持患者充足的水分供应,使患者保持充分的休息和营养,同时可应用退热药物等,以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
3.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支原体的抵抗力。
常用的免疫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免疫调节剂、免疫增强剂等药物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目的。
4. 药物治疗的新进展除了传统的抗生素治疗和免疫治疗,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药物治疗方法。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新型的微生物制剂对支原体肺炎也具有一定的疗效,这些制剂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抵抗力。
此外,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新技术也在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得到一些初步应用,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结论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中。
目前,抗生素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免疫治疗和新药物治疗的出现为治疗效果的提高和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发展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支原体肺炎的防治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
支原体肺炎的治愈率如何?

支原体肺炎的治愈率如何?摘要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本文将探讨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治疗和后期疗养的相关问题,旨在帮助患者了解和应对该疾病,提高治愈率。
引言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相似,包括咳嗽、喉咙痛、发热、鼻塞等症状。
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尤其在儿童中易发生,并可能对患者的呼吸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因此,了解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治疗和后期疗养是至关重要的。
预防预防是支原体肺炎管理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的建议: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时捂住口鼻等。
2. 避免与已感染的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避免在病情加重期进行接触。
3. 清洁和消毒日常使用的物品和表面,特别是公共场所。
4.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 增强身体免疫力,合理饮食、充足休息、适量运动、避免疲劳等。
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 抗生素治疗:支原体肺炎通常对一些广谱抗生素敏感,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抗生素,并完成整个疗程。
2. 对症治疗:包括退烧药、止咳药、祛痰药等,以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对症药物。
后期疗养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合理安排休息和饮食,遵循以下建议: 1. 充足休息:支原体肺炎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抵抗疾病。
2. 饮食调理:患者应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3. 加强运动: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身体免疫力,并促进康复。
4. 定期随访: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随访和评估,以及进行相应的检查。
治愈率评估支原体肺炎的治愈率因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治疗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过程需要注意什么?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过程需要注意什么?1.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是由一种微小细菌——支原体引起的肺炎。
它在世界范围内很常见,尤其在儿童和年轻成人中较为普遍。
支原体肺炎具有症状轻、传染性强的特点,治疗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 确定诊断支原体肺炎的症状类似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如发热、咳嗽、咳痰等。
在初步判断为支原体肺炎之后,需要进行支原体的相关检查,包括咽拭子、血清抗体检测、支原体PCR等。
只有明确诊断后,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3. 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支原体是一种细菌,但其细胞壁特殊,不易被常规的抗生素所靶向。
因此,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 遵循药物治疗建议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来服药。
应按时、按量、规范使用抗生素,并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好转也不能自行停药。
同时,要避免漏服、间断服药,以免给病情恢复带来不利影响。
5. 辅助治疗的重要性支原体肺炎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还应加强辅助治疗,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
这包括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和过度运动等。
此外,还可根据医生建议适当服用止咳、化痰药物,加速病情恢复。
6. 定期复查和观察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定期复查和观察病情变化。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等。
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病情恶化或复发。
结论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肺炎疾病,治疗过程需要注意全面把握患者的病情,正确选择抗生素,遵循药物治疗建议,并加强辅助治疗。
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有怀疑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应尽早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促进早日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空军总医院刘春灵肺炎支原体(MP)主要感染儿童和青少年,主要导致肺炎,症候群简单:主要是发热和咳嗽;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原体的抗感染治疗。
支原体是能够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广义上属于细菌类,也被称之为缺细胞壁的真细菌。
因此MP感染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广州儿童医院173例因重症肺炎死亡儿童的尸检肺组织标本,以巢式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MP,总阳性率为92.4% [1]。
MP急性感染易导致肺炎,我们报告的一组双份血清确诊的住院儿童MP急性感染病例,体温峰值≥39℃者占91.6%,全部X线诊断肺炎[2];我们已报告的2组成人MP急性感染病例,X线诊断肺炎比率分别为77%和92%[3-4]。
依照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社区获得性肺炎应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经验型治疗。
因此我们以为对症状明显且来到医院就诊的MP急性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抗菌药物的选择主要根据2个方面考虑决定:药效(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不良反应。
多种抗菌药物对MP 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范围见表1。
1.因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对MP无效。
如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糖肽类的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
2.从理论上说,只要不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对MP感染治疗均可能有效,但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显示:磺胺类、嘧啶类、多粘菌素、萘啶酸和利福平对MP均无效。
体外药敏试验林可霉素(洁霉素)无效,克林霉素(氯洁霉素)有效,但有限的报告提示,克林霉素在体内可能没有作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和酰胺醇类的氯霉素,最低抑菌浓度虽在敏感范畴,但在敏感的临界值区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任何一种氨基糖苷类的任一品种均具有肾毒性和耳毒性。
老人、小儿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
由于氨基糖苷类药物抗菌作用差,又有明显的耳、肾毒性,因此社区获得性肺炎不宜选用本类药物治疗。
同样,由于氯霉素对MP的抗菌活性低,且又有血液系统毒性,也不建议用于MP感染的治疗。
表1.不同抗菌药物对M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μg/ml) [5]抗菌药物MIC (μg/ml)注意和建议大环内酯类肝毒性。
红霉素≤0.004–0.06罗红霉素≤0.01–0.03与牛奶同服,因其脂溶性强而吸收良好。
克拉霉素≤0.004–0.125肺中分布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孕妇禁用。
阿奇霉素≤0.004–0.0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交沙霉素≤0.01–0.03乙酰螺旋霉素≤0.01–0.25麦迪霉素≤0.015泰利霉素≤0.001–0.06美国FDA对此药可能引起致死性肝衰竭发出了强烈警告四环素类影响牙齿和骨发育,可透入胎盘和进入乳汁。
孕妇哺乳妇女及8岁以下(<8岁)儿童禁用。
四环素0.12–1多西环素(盐酸强力霉素)0.03–0.5口服吸收好。
米诺环素(美满霉素)0.06–0.25口服吸收好,迅速。
四环素类中抗菌作用最强.喹诺酮类可影响软骨发育,孕妇、未成年儿童慎用。
可诱发癫痫,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可影响睡眠。
环丙沙星0.5–2氧氟沙星0.05–2可进入乳汁,哺乳妇女禁用。
左氧氟沙星0.5–1加替沙星0.06–1低钾和糖尿病患者慎用莫西沙星0.06–0.3口服吸收好,迅速。
吉米沙星≤0.008–0.12其他抗菌药物氯霉素2–10庆大霉素2-16克林霉素(氯洁霉素)≤0.008–2与红霉素有拮抗,不可联合应用。
体内可能不敏感。
注:数据主要编辑自国内学者近年已发表的多个研究报告。
不同报告使用的方法不同、抗生素的浓度不同。
* 无数据。
注意和建议主要来自《新编药物学》第17版。
3.治疗MP感染的抗菌药物国内外推荐和常用的都只有三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
首选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药物中,可口服的,红霉素、螺旋霉素、琥乙红霉素是第一代(天然),对胃酸不稳定,胃肠反应大,制成肠溶剂型后,其生物利用度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口服效果受限。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属于第二代(半合成),能耐胃酸的降解,半衰期长,给药次数少(1-2次/天),胃肠道副反应低。
第三代是把l4元大环内酯C.3上的红霉糖基替换为羰基而得到的酮内酯类,如泰利霉素,其对野生型核糖休的结合力较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分别强约10倍和6倍;但美国FDA对此药可能引起致死性肝衰竭发出了强烈警告,加拿大卫生部也因此取消了其部分适应症。
可静脉用药的大环内酯类的药物中,主要是红霉素和阿奇霉素,阿奇霉素抗菌活性高于红霉素、胃肠道副反应小、每天只需用药一次、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好于红霉素,而在临床被越来越多地选择使用;而我们的一组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显示,静脉点滴足量红霉素的效果好于阿奇霉素,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四环素类中,抗菌作用的强弱依次为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美满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四环素。
应用较多的是口服制剂。
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等,由于显著提高了对肺炎链球菌、厌氧菌和对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包括MP抗菌活性,因而还被称为呼吸喹诺酮类。
虽然所有喹诺酮类的最低抑菌浓度比大环内酯类高,但喹诺酮类对MP是杀菌作用,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大都是抑菌。
还有喹诺酮类药物不受质粒传导耐药性的影响,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因此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莫西沙星口服吸收也好且迅速。
4.儿童急性MP感染患者:四环素类可沉积于牙齿和骨中,造成牙齿黄染,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8岁以下(小于8岁)不可用。
喹诺酮类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我国《新编药物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都规定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成年人;但2011年发布的《美国儿科感染病协会和美国感染病协会临床实践指南:婴儿及3岁以上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中,对于骨骼发育成熟的青春期少年,可以给予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治疗(口服和静脉)。
在我国,对于8岁以下的小儿,只有大环内脂类药物可用;8-17岁少年儿童可用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
二、抗菌药物治疗:MP急性感染还不能早期确诊。
既往健康的儿童青少年,急性起病,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儿童患者即使白天咳嗽严重晚上入睡后不咳嗽或轻微咳嗽,痰不多,无明显鼻塞流涕,肺部听诊体征较少;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不高;尤其是X线提示肺炎,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2-4]。
选择可以覆盖MP的大环内酯类或四环素类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依据病情轻重及患者个体情况,或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或门诊口服药物治疗或者是住院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轻症患者或停静脉用药后的延续治疗):首选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中的一个;可选择或替换的: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2.静脉用药:首选阿奇霉素或红霉素,可选择或替换的: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
抗菌药物治疗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对策1.大环内酯类耐药MP菌株感染:如果临床诊断急性MP感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72小时发热不退,则可能感染了大环内酯类耐药菌株。
①依据文献比较,我国的大环内酯类耐药菌株的比率全球最高,曹彬等和辛德莉等分别在2010年和2006年报告临床分离到的67株和13株MP,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均为69%[6-7]。
②我国曹彬的研究和日本的两项研究结果均显示:与敏感株引起的急性MP感染患者比较,大环内酯类耐药株引起的MP急性感染患者退热时间显著延迟,抗生素持续治疗时间延长。
曹彬等报告,在10例起始接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MP感染患者中,9例大环内酯类耐药菌株感染者的退热时间均超过了72小时。
对策:①更换抗菌药物: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报道过对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的MP 菌株,曹彬和ZHAO Fei分别报告了67株和40株临床分离到的MP菌株,其中分别包括47例和38例大环内酯类耐药菌株,全部对四环素和喹诺酮类敏感[6,8]。
因此,8-17岁儿童少年可以换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成人患者可以换用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
②小于8岁的小儿患者无药可换,只能持续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我们的研究发现,可能感染耐药菌株持续高热下仍继续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患儿的病情并不加重[2]。
日本的Suzuki等比较了11耐药株和26敏感株MP感染的病人,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显示耐药组发热持续时间比敏感组长,但即使不换药,体温也能恢复正常[9]。
③有研究显示静脉人血丙种球蛋白制剂有较高的抗MP的活性[10]。
若持续过高热,可考虑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一次5克即可。
我们报道的一组儿童MP肺炎病例,7例持续高热患儿,6例一次5克、只一例连续2天2次共10克静脉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全部有效[2]。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血浆蛋白制品传染疾病的报道。
2.抗生素联合用药问题:严重感染病例需考虑联合应用抗菌药物。
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属于快速抑菌药,而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属于繁殖期快速杀菌药。
一直有一种观点:繁殖期杀菌药和快速抑菌药物不能联合使用,因两类药物作用拮抗。
可能源于1951年Lepoer等发表的一个研究报告,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单一青霉素治疗组病死率30.2%,而青霉素+金霉素治疗组病死率71.4%。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个临床研究证实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联合使用不会产生不利后果,而且疗效明显提高。
我们曾报告的一组成人急性MP感染病例,4例患者入院后即给予静脉点滴环丙沙星+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14-37小时体温降至正常[3]。
我国2006年发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及美国2007发布的《美国感染病协会/美国胸科协会: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中,都推荐了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联合应用(包括门诊病人口服药物治疗)。
3.静脉点滴红霉素的胃肠道反应。
是红霉素使胃肠道平滑肌强烈收缩所致。
对策:①硝苯地平:10mg(成人), 0.3-0.5mg.kg-1(小儿),静脉点滴红霉素前10-15分钟,舌下含化。
②蒙脱石散剂(思密达):1.5g(≤3岁),3g(>3岁),静脉点滴红霉素前15分钟口服。
③西咪替丁:0.2g(成人),10 -15mg kg-1(小儿),静脉点滴红霉素前,静脉输入(如小壶入药)。
④维生素K1:5-10mg加入红霉素溶液中静点。
⑤山莨宕碱(654-2):10mg(成人),0.2-0.4mg kg-1(小儿),加入红霉素溶液中静点[11]。
另外,阿奇霉素的胃肠道副反应小于红霉素,因此若是输液红霉素胃肠道反应大可换阿奇霉素。
总之,治疗MP急性感染国内外推荐和常用的只有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首选大环内酯类。
我国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MP菌株比率达69%以上,但对四环素和喹诺酮类药物都敏感。